四年级数学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复习与整理

你来当小法官 1、8+2-8+2=0 ( ×) 2、在算式中,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 的作用 ( √ ) 3、25×4÷25×4=1 ( ×) 4、72×3+72÷3中,乘、除法可同时 进行运算 ( √ ) 5、( 18×5)+(36÷2)去掉括号后, 结果不变 ( √ )
前进路小学去年有学生1548人, 六年级毕业离校263人,今年又 招一年级新生256人。今年有学 生多少人? 1548-263+25生1541人。
光明灯管厂要生产950根节能灯 管,已经生产了630根,剩下的 如果按2小时生产160根算,还要 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填空
1、计算带有括号 的四则混合运算时, 括号里面的 ),再算( 括号外面的) 要先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 乘除法)再算( 加减法 )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 4、0不能做( 除数 ),0除以( 非0的数 )仍得0. 5、要使25×6+30 先算加法,应给原式( 加小括号 ) 算式是(25×(6+30) ),结果是( 900 ) 6、计算(45+5)×3÷5时,先算( 加 )法, 再算( 乘 )法。最后算(除法 )
( √)
闯关练习
第二关:改错
29×20÷29×20 =580÷580 =1 295+5×(400—300÷25) =300×(100÷25) =300×4 =1200 (300+360÷6)-2×30 =(660÷6)—60 =110÷60 =50
闯关练习
第三关:综合练习
25×6+(185-87÷3)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 教材分析^p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p 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p 、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才能。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根据,对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络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p :学生根底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开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拟结实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展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1)可编辑全文

• (25×5)×2 • =125×2 • =250(桶) • 答:一共要浇250桶。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 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解法二:第一步:先算一个组要浇多少桶水?
5×2=10(桶)
第二步: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挖坑 植树
浇水
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上面的情景图, 这是哪一天几月几号?谁在干什么?
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 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解法一:第一步:先算一共要种多少树? 25×5=125(棵) 第二步: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25×2=250(桶)
8×(125×9) =(8×125 )× 9 乘法结合律
2×13×5 =13×( 2 × 5 )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Hale Waihona Puke 23×15×2=23×(15×2) =23×30 =690
5×37×2
=(5×2)×37 =10×37 =370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结合律, 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
复习: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牢记三好朋友
2×5= 5×2 =100 4×25= 25×4 =100 8×125=125×8=1000
猜一猜: 我们已经学完了乘法交换律。乘法
可能还有哪些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5×10=250(桶) 列成综合算式是:
• 25×(5×2) • =25×10 • =250(桶) • 答:一共要浇250桶。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平均数
1.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2.计算方法:
•直接相加法: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数量。
•移多补少法:将多的数值移到较少的数值上,使所有数值相等。
1.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值。
•当所有数值相等时,平均数等于所有数值中的任何一个。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应用: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来估算平均水平。
二、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制作方法:
•确定统计指标和数据。
•确定直条的分类和间隔。
•绘制直条并标注数据。
•写上标题和时间。
1.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比较。
•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不容易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容易受到直条间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导。
•如果数据量很大,制作会比较困难和繁琐。
1.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和对比关系。
•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同类数据。
•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四年级下数学(一年级起点)全册基础知识清单

四年级下数学(一年级起点)全册基础知识
清单
数字与运算
- 了解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
- 认识零及其作用
-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写法
- 研究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乘法口诀表
- 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
-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 研究进行简单的整数除法运算
-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数量和形状
- 了解的容量及其计量单位
- 辨别常见的长度、容量和重量单位,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 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其特征
- 分辨直线、曲线和折线
- 知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
- 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数据和图表
- 能够制作简单的数据图表
- 理解数字统计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和范围- 研究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图表和数据
- 掌握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 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时间和日历
- 掌握日历的基本结构和信息展示方式
- 认识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时间表达方式
- 研究读取和表示时间
- 掌握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 了解日期范围和间隔的概念
金钱和购物
- 认识我国的货币单位和图案
- 研究货币的阅读和书写方法
- 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换算
- 掌握一些简单的购物计算方法
- 了解价格的表示和比较方法
数字的应用
- 研究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和谜题
- 进行一些简单的智力思考题
-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帮助到你!。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理解运算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整数、小数和分数:理解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3. 平面图形:认识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4. 立体图形: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5. 统计与概率:掌握简单统计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
6. 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法、图示法等,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策略。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参加数学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小数加减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小数加减法
1. 小明花费了3.5元买了一瓶饮料,他还剩下1.2元,他之前
有多少钱?
答:小明原来有3.5 + 1.2 = 4.7元。
2. 小红拿了2.8元去超市买了一支铅笔,她还剩下0.9元,她
之前有多少钱?
答:小红原来有 2.8 + 0.9 = 3.7元。
3. 小明去超市买了一本数学书,价格是17.5元。
他付了20元后,还找回多少钱?
答:小明找回的钱是 20 - 17.5 = 2.5元。
4. 小红先借了一本书,然后借了0.6元。
她一共借了多少钱?答:小红一共借了 1 + 0.6 = 1.6元。
5. 小明有0.8元,借了0.3元给小红,那么小红一共有多少钱?答:小红一共有 0.8 + 0.3 = 1.1元。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帮助!若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定位: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 0. 62是( )个0.01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3、学生猜测大小。
(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4、揭题。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项目:男子跳远姓名:小红小明小强成绩:2.84米 3.05米 2.□8米名次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PPT

课堂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在三角形下面的 ( )里画“√”。
( ) (√) ( ) (√)
(√) ( ) (√) ( )
2.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画 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角 边
边 角边
角角
角角
顶点 边 顶点 顶点 边 顶点
角边 边角 角
顶点 边 顶点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三角形的高和底
A 注意 不要忘记标出
高
垂直标志。
Γ
B底
C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还能通过哪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画高?
A 底
底
高高 B
Γ
你能画出另外 两条高吗?
C
动手操作:你能画出下面三角形 的高吗?
A
A
B
C
B
C
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A A
A
B
CB
Γ
C
B
C
一个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A
三角形ABC
B
C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 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
小结
1.画三角形的高要用虚线,从一个顶 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并标上 直角符号。
2.三角形有3条高,且底和高是一一对应 的,在哪条边上作高,垂足就在那条 边所在的直线上,那条边就是这条 高所对应的底。
5 三角形
第1课时 认识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 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会用字母表示三 角形。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单位转换:填一填0.5米=( )分米3平方分米=( )平方米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2、口算:20×40= 4×6= 7×6= 8×9=2×4= 0. 4×6= 7×0.06= 0.8×9=[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板书)广场花坛瓷砖长:30米3米0.3米宽:20米2米0.2米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
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p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展观察、操作、考虑和简单设计的理论活动。
教材分三局部安排:第一局部,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第二局部通过动手操作和考虑,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展密铺。
并理解可以进展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那么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三局部,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
并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展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p :〔1〕知识程度: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历;〔2〕才能和方法程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才能,能初步运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3〕心理程度: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历,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4〕思维程度: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历为主,间接经历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
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根底上进展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开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展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展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一、说教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详细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展归类和梳理,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络。
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络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理论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
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展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展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展分类。
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展分类,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的。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
由于特性比拟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的: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展整理归类,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2、通过实际理论,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的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
第三个教学目的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根本的理解。
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展过数的分类。
加上城区学生根底比拟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展分类应该不难。
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历并以此为根底展开想象和考虑,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整理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复习和整理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请打开课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回顾:信息窗1:小数的口算,以及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的小数笔算。
信息窗2:小数连加、边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的简便运算。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回顾与整理,好吗?在整理知识之前,请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种整理方法进行整理,如大括号式、集合图式、表格式、树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整理后让别人看了既美观又清晰,一目了然,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准备汇报。
课件出示问题引领:(1)小数加减法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位数相同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3)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有哪些相同点?怎样计算?(4)小数的简便运算与整数的简便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怎样计算?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分工要求:1号:检查知识整理有无错误,遗漏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
(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6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100页试一试:选两题进行板演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年级下册
1、烙饼问题:妈妈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
2、袜子问题,抽屉里有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没开灯,要拿出一双同色的袜子,从中最多需要摸出多少只?
3、桌子问题,一张方桌,砍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切豆腐问题: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几块?
5、切西瓜问题:三刀切7瓣,吃完剩下8块皮,怎么切?
6、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7、纸盒问题:边长一米的方盒子能不能放下1.5米的木棍?
8、时钟问题:12小时,时钟和分针重复多少次?。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a+b+c=a+b+c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a×b+c=a×b+a×c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 -b -c = a -b﹢c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a -b -c = a -c -b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a÷b÷c=a÷c÷b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9、添上 ,去掉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变×;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小数的写法: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3、小数点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四、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六、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3、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七、数量关系1、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工程问题: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3、价格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产量问题: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5、和差问题:和+差÷2=大的数和-差÷2=小的数6、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的数小的数×倍数=大的数7、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的数小的数×倍数=大的数8、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9、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千米=1公里10、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1、质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八、图形周长、面积有关的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宽=周长÷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边长=周长÷4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 a×b 长=面积÷宽宽=面积÷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a。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减法性质用汉字表示。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减法性质用汉字表示。
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1)63+16+84 (2)76+15+24(3)140+639+860举一反三:(1)46+67+54 (2)680+485+120(3)155+657+2453.减法的性质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例2.简便计算:198-75-98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103=100+3,1006=1000+6,…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97=100-3,998=1000-2,…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1)89+106 (2)56+98 (3)658+9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一、口算。
(16分)15-0.3= 6-0.5= 3.9+12.1= 2.13+14=0.91+1.25= 10-0.76= 3.99-0.9= 0.567+4.44= 0.37+0.6= 7.46+2.54= 1-0.08= 45.9+1=6.87-3.25= 0.25+0.75= 0.78+0.22= 6.1-5.7=二、我会填。
(12分)1、甲、乙两数的和是21,甲数是18.2,乙数是()。
2、3.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就得到4。
3、8个0.1和80个0.01合起来是()。
4、18.25+6.2+1.75 = 6.2+( + )。
19.2-6.8-3.2 = ()-( +)5、在○里填上“>”、“<”或“=”。
5.2+2+4.7○11 11○3.6+2.4+50.99+6.88○7.88 6.2-3-3.8○10三、选择题。
(5分)1、计算42.7-9.47的正确竖式是()A、42.7B、42.7C、4.279.47 9.47 9.472、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2.4,那么它们的差()A、增加2.4B、不变C、减少2.4D、增加4.83、把3.26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数大()A、0.74B、300C、322.744、用米作单位计算,“8米6厘米+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A、8.6+5.6B、8.06+5.06C、8.06+5.65、0.8和0.80比较。
A、大小相等,意义相同B、大小相等,意义不同C、大小不等,意义相同四、我来当法官。
(5分)1、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小数加法。
()2、1.5小时=1小时50分。
()3、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4、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
()5、甲数是7.6,比乙数多1.62,乙数是8.22。
( ) 五、我会算。
(45分)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2分)10.15 + 8.36 = 8.24-3.56= 50-5.46=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8分)(1) 27.3+73.2+72.7 (2) 43.25-10.4-3.25(3) 3.8+1.37+6.2+12.63 (4) 76.8-27.4-12.6(5) 5.85+1.89-2.85 (6) 3.9+0.1-3.9+0.1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5分)5米80厘米+4米15厘米 6吨50千克- 650千克 + = - = + =三、解决问题。
(24分)1、在跳远比赛中,小华跳出了3.26米,小东比小华多跳0.4米,小强比小东少跳0.25米,小强跳了多少米?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62.5米,乙队每天修77.2米,10天完成任务。
这条公路有多少米?10110510510022108100853、小红买词典用去23元5角,比买文具盒多用去8角3分。
他一共用去多少元?4、李老师身高1.75米,他站在高0.6米的凳子上,他能顶到2.4米高处的灯管吗?5、有一捆电线一共长100米,剪下24.8米。
剩下的比剪下的长多少米?6、《故事大王》5.30元《少年百科全书》20.48元《童话世界》6.85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1.90元《小学生优秀作文选》2.36元《少儿文艺》5.38元(1)最便宜的和最贵的每本售价相差多少元?(2)小明准备35元,他能买到《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少年百科全书》和《新十万个为什么》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知识清单1、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要根据十分位上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进位还是舍去;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要根据百分位上的数来判断……2、求近似数,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意取舍,因为它虽然不影响实际值得大小,但决定着该值精确度的高低。
一个小数的计数单位越小,表明她的精确度越高。
3、在改写一个数的时候,没有改变大小就用等号,如果是近似值就要用约等号。
一、用“四舍五入”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2)近似数2.0和近似数2一样大。
()(3)6.295保留两位小数后是6.3。
()(4)351000000元≈3.5亿。
()(5)8.856近似于自然数9。
()三.填空。
(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千米”做单位的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1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四.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得到的近似数是7.53。
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多少?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一、填一填。
1、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不能去掉。
2、9.9526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6.057精确到个位是(),精确到十分位是(),精确到千分位是()。
4、把8.953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0.01是()。
5、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936亿吨,等于()万吨。
二、把下面同学50米跑的成绩,用序号标明快慢。
小明:10.01秒小光:8.50秒小海:9.23秒小刚:8.92秒三、想一想,填一填。
1、有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3,保留一位小数是3.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2、有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8.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四、用0、0、2、6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
(1)组成最小的小数();(2)组成最大的小数()。
(3)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4)组成最大的小数()。
(5)组成只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最小是()。
(6)组成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一、判断(1)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 )(2)0.80和0.8大小相等, 计算单位也相同. ( )(3)18.57保留一位小数是18.6. ( )(4)因为3与3.0相等, 所以它们都是整数. ( )(5)9.995精确到百分位是10. ( )二、选择题1、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A、一位B、两位C、三位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A、十分B、百分C、千分3、把3.99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A、3.99B、4.0C、4.00三、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十分位13.47≈ 0.299 ≈ 14.38≈ 6.087≈2、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12.044≈ 6.208≈ 0.659≈ 36.897≈3、保留整数4569.581≈ 15.91≈ 45.62≈ 0.993≈四、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保留一位小数:3672800000 648500000(2)保留两位小数:4853900000 288160000五、近似数中6.70的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时多少?第三讲、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清单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必定是锐角)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比定是锐角)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15、图形的拼组:用任意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等腰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一、填空题。
1、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或钝角。
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三个角都是()。
所以等边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都是()。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5、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也相等。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45度,另一个锐角等于(),这个三角形又叫()。
7、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等于70度,它的顶角是()。
8、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它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是45度和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9、三角形具有( )性。
10、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20°和40°,另一个内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二、判断题。
1、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5、用三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6、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7、三角形的高就是一条垂线。
( )8、钝角三角形里可以有2个钝角。
( )9、把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作三角形的高,则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底。
( )三、选择题。
1、三角形越大,内角和()A、越大B、越小C、是固定的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基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B、45度C、30度D、60度3、一个等腰三角形,底是5厘米,腰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A、16B、17C、15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5、下面各组小棒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组。
A、3厘米、3厘米、6厘米B、3厘米、4厘米、5厘米C、2厘米、3厘米、4厘米6、( )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