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内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数与数的关系,包括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基本概念。

2. 加法与减法,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进位与退位、加减
混合运算等。

3. 乘法与除法,包括乘法口诀、多位数的乘法、乘法的应用、
除法的基本概念、多位数的除法等。

4. 分数,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等。

5. 小数,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等。

6. 三角形和四边形,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

7. 数据与图表,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图表表示、图表的分析和应用等。

8. 时间,包括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读法、时间的计算、日历的使用等。

9. 金钱,包括货币的认识、货币的加减法、找零和计算等。

10. 量和容积,包括长度、重量、容积的认识、单位换算、量的比较等。

以上是一般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内容大致分类,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出版社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第一章:整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1.3 整数的比较1.4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5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第二章:分数的认识2.1 分数的定义2.2 分数的比较2.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2.5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三章:小数的认识3.1 小数的定义3.2 小数的读写和比较3.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4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5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第四章:长度单位4.1 长度单位的认识4.2 厘米和米的换算4.3 毫米和厘米的换算4.4 公里和米的换算4.5 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时间5.1 时间的认识5.2 时钟和分钟5.3 小时和分钟的换算5.4 AM和PM5.5 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三角形和四边形6.1 三角形的边和角6.2 三角形的分类6.3 四边形的边和角6.4 四边形的分类6.5 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数据和图表7.1 数据和统计7.2 图表的构成元素7.3 直方图和柱状图7.4 折线图和饼图7.5 分析和解读数据第八章:图形和变换8.1 点、线、面8.2 平行和垂直8.3 对称和旋转8.4 平移和缩放8.5 使用图形工具第九章:解方程9.1 方程的认识9.2 一元一次方程9.3 解方程的步骤9.4 解决实际问题9.5 应用与总结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目录,共包括九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技能,从整数、分数、小数到长度单位、时间、图形和变换,最后以解方程为结束。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完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完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完整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完整教材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4】获取四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数学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计算能力要过关。

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具体包括:a、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课前预习,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

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b、规范孩子的书写。

随着应用题的增多,一定要规范孩子的书写,对步骤过程要到位,对于行程要养成画图的习惯,数论要思路严谨,书写规范。

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基础1.1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法则1.2 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法则1.3 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1.4 应用题中的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理解2.1 坐标系统的初步认识2.2 平面上的方向与位置2.3 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应用2.4 方向感的培养与实践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3.1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3.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3.3 简便算法的方法与技巧3.4 运算定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4.1 小数的概念与读写4.2 小数的大小比较4.3 小数的加减法4.4 小数的乘除法(基础)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初步5.1 平面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5.2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5.3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5.4 简单的图形变换与组合第六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6.1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途径6.2 数据的简单分类与整理6.3 统计图表的认识与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等)6.4 数据的简单分析与解读第七单元:复习与综合应用7.1 前六个单元的重点复习7.2 综合应用题目的解题策略7.3 跨学科的综合应用问题7.4 实际应用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第八单元:趣味数学与挑战题8.1 数学游戏与谜题8.2 趣味数学问题的解法8.3 挑战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8.4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请注意,以上目录内容仅为框架性建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题目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学校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编写或使用时,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

1. 加法: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是加法。

比如说,你有 3 个苹果,我又给了你 2 个,那一共就有 3 + 2 = 5 个苹果啦。

2.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这就是减法。

就像你有 5 个糖果,吃了 2 个,还剩 5 - 2 = 3 个。

3.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比如 3 个 5 相加,写成乘法就是 3×5 = 15 。

4.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比如说 15 个糖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就有 15÷3 = 5 个。

二、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 2 + 3 = 3 +2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就像(2 + 3)+ 4 = 2 +(3 + 4)。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比如 2×3 = 3×2 。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好比(2×3)× 4 = 2×(3×4)。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比如说(2 + 3)× 4 = 2×4 + 3×4 。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就好像3.20 和 3.2 是一样大的。

四、三角形。

1.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你看那些自行车架、电线杆的架子,很多都是三角形的,就是因为它稳定呀!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信息爆炸时代下,需要具备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识别和过滤虚假和不实信息。

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证来进行验证和证明,因此需要具备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1.直线、射线、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内容一、四则运算。

1.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能根据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2. 乘法运算定律。

-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 b×a。

-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c = 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c + b×c。

1.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3.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 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6. 小数与单位换算: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1-5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1-5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减法各部分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十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十差。

7.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8.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9.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10.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13.有关0的运算,运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十0=a,0十a =a,a―0=a,a―a=0,ax0=0,0xa=0,0÷a=0(a≠0)。

14.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零0的数还得0。

15.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16.在解决租船类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再调整,从而找出最优的方案。

多租租金便宜的,少租租金贵的,且尽量把船坐满,没有空位。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四角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平行线与垂直线:学会通过直角获得垂直线、平行线的定义与判断。

3. 分数:认识分数的概念,能够用图形模型表示分数。

4. 单位换算:掌握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用计量器具进行测量。

5. 三角形:学会认识、分类和计数三角形。

6. 读表:掌握读取时、分、秒的常用表述和指示钟表的读法。

7. 数据统计和图表:学会读懂数据表和直方图,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比较。

8. 三位数相减:用在三位数相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相减的方法。

9. 数量的估计:学会用精确的数值估算数量,掌握近似估算的方法。

10. 钱的计算:学习变换货币单位和精确计算的方法。

11. 二位数乘一位数:学习二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12.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并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

13. 二位数除一位数:学习二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14. 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会在平面上描述、比较、判定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数学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第一章自然数与整数
1.1 自然数的概念与性质
1.2 整数的认识与表示
1.3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的分类
1.4 整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整数的读写与比较
2.1 整数的标准读写法
2.2 整数的大小比较
2.3 整数的绝对值概念
2.4 整数大小比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加法与减法
3.1 加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3.2 减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3.3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
3.4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乘法与除法
4.1 乘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2 除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
4.4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四则混合运算
5.1 四则运算的顺序与法则
5.2 混合运算中的括号使用
5.3 复杂算式的简算与估算
5.4 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图形与几何初步
6.1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6.2 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6.3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6.4 图形与几何初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初步
7.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7.2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7.3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简单应用
7.4 统计与概率初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八章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8.1 数学归纳法与演绎法
8.2 逻辑推理与证明
8.3 转化与化归思想
8.4 模型思想与数形结合
8.5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注:以上目录为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般性内容安排,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不同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安排而有所差异。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本月修正2023简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本月修正2023简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全册)第一课加减混合运算本课介绍了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帮助学生掌握在一个式子中同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1.1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加数、被加数和和的关系。

- 减法: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差的概念。

- 混合运算: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1.2 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先乘除后加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优先计算括号内的乘法和除法,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从左往右计算:按照运算式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3 真实世界中的混合运算问题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混合运算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进行解决。

第二课三位数加减法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2.1 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示例:321 + 156 = 477- 加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示例:876 - 291 = 585- 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真实世界中的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运用学到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数量关系本课介绍了数量关系的概念及其在算式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3.1 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 数量关系:描述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算式和图表等形式进行表示。

- 等于:两个数相等。

- 大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

- 小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3.2 数量关系的应用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比较大小、找规律等。

3.3 通过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课乘法的应用本课主要介绍了乘法的应用,帮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乘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4.1 乘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乘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注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报内容摘抄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报内容摘抄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报内容摘抄1. 数学啊,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数字是那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四则运算的魔法阵里蹦跶。

2. 加法像个慷慨的大富翁,总是把数字们揽在一起,让它们变得更强大,那加起来的数字就像吹气球一样变大。

3. 减法呢,好似一个严厉的管家,把多余的数字像拔萝卜一样拔掉,让总数变得规规矩矩。

4. 乘法简直是数字的复制机,一乘起来,数字就像孙悟空吹毛成兵一样迅速变多。

5. 除法是数字的分配大师,把一个大数字像分蛋糕一样平均分给几个小数字,要是除不尽啊,就像蛋糕切得歪歪扭扭。

6. 小数点是个超级小不点,但它的威力可大了,就像一颗小石子能绊倒数学王国里的巨人,稍微一挪,数字就天翻地覆。

7. 三角形是数学世界里的稳固小超人,不管怎么挤压,都像一座小山一样屹立不倒。

8. 四边形像个多变的魔术师,一会儿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像个刻板的盒子;一会儿又变成平行四边形,像个被拉歪的相框。

9. 圆形是个完美主义者,浑身没有一丝棱角,就像一颗超级圆润的大珍珠。

10. 分数就像一群小伙伴在分糖果,分子是抢到糖果的小朋友,分母是总共的糖果数,要是分子比分母大,就像小朋友抢的糖果比总数还多,有点贪心啦。

11. 数学题就像一个个小怪兽,有时候简单得像只小蚂蚁,一脚就能踩死;有时候又难如巨龙,张牙舞爪让人头疼。

12. 数学老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带着我们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探险,要是没跟上节奏,就像在迷宫里迷失的小蚂蚁。

13. 统计图像个会画画的小秘书,把一堆枯燥的数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柱状图像一根根高低不同的小柱子在比身高呢。

14. 平均数就像班级里的和事佬,把那些高低不平的数字拉到一个中间水平,让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

15. 体积这个概念可有趣了,就像给物体量身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就像给一个长长的盒子量它能装多少东西,长、宽、高就像盒子的三围。

16. 面积就像给图形盖被子,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长和宽这两把尺子量出的被子大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巩固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内容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本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目标要求: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教学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