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财政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财政金融考试复习题(含问题与答案)
《财政金融》复习题一.名次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在社会产品分配过程中所实现的以国家为主的分配关系。
财政有如下五个特征: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财政是一种集中性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e,财政分配的强制性和不直接返还性。
2.间接税:间接税是政府税收中的一个分类,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主要是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
3.转移性支出:政府通过一定的形式或渠道将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提供给居民、单位以及其他受领者发生的支出,其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不存在交换关系。
4.金融: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也就是货币、信用、银行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5.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而来的存款,其结果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的增加。
二.填空题:1.财政的分配凭借国家(政治)的权利。
2.财政进行调节资源配置主要依靠调整投资结构和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及资源使用结构(企业的生产方向)两种途径。
3.购买性支出大代表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强;转移性支出大代表财政分配职能强。
4.银行体系的存款由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构成。
5.人民币发行以商品物资作为基础和保证,同时还有信用保证和黄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保证。
6.税收按征税对象分为: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具有如下5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A.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是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B.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间的业务往来具有银行固定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
财政学重点复习及答案
第一章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使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1)垄断。
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在市场及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因此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话的,市场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5)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影响效率。
(6)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手段:a.立法和行政手段。
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再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和醋鱼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c.财政手段。
既不直接生产业不是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财政的目标是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原因)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的手段(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四章1、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2、我国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变化(哪些地方做得好)我国近年来的变化趋势1基本特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高。
2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均大幅增长。
3自1998 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4除了政府投入外,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第五章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有能力投资大型的、长期的项目范围: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投资领域,高新技术重要能源和资源以及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第八章1、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概念: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把所那税收转移到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2、税收的转嫁方式:(1)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提供者:(3)其他方式: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3、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税比较容易转嫁,但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商品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商品课税比较不容易转嫁。
财政与金融(农)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农)》复习资料第一章1.2.3.4.5.1.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
2.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3.征税是财政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
4.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5.在财政历史发展中,封建社会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6.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各种税收收入、专卖收入和债务收入。
7.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8.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9.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1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三、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
B、经济和政治2.财政属于(B)范畴。
B、分配3.财政是国家凭借(B)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B、政治权力4.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
A、捐税5.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B)制度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B、封建社会6.财政是以(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四、多项选择题1.财政具有(A C E)职能。
A、资源配置 B、经济核算 C、收入分配 D、贮藏 E、经济稳定2.下列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ABC D E)。
A、国防B、行政管理C、普及教育D、基础科学研究E生态环境保护3.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在(A D E)的配置。
A、地区之间 B、国有和集体企业之间 C、个人之间 D、产业部门之间 E、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4.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A B D E)。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企业收支平衡D、国际收支平衡E、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五、判断并改错1.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2.奴隶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财政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金融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 增加就业B. 稳定物价C. 促进经济增长D. 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
A. 资金融通B. 风险管理C. 价格发现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常会导致()。
A. 利率上升B. 利率下降C. 通货膨胀D. 通货紧缩答案:C4.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指()。
A. 银行资本与资产总额的比率B. 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C. 银行资产与资本的比率D.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比率答案:B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包括()。
A. 货物和服务贸易B. 直接投资C. 证券投资D. 官方储备资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财政政策工具?()A. 税收政策B. 政府支出C. 货币政策D. 转移支付答案:ABD2.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
A. 个人投资者B. 企业C. 银行D. 政府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汇率的变动?()A. 贸易平衡B. 利率差异C. 政治稳定性D. 经济增长预期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属于银行的负债?()A. 存款B. 银行间借款C. 银行自有资本D. 贷款答案:AB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
A. 直接投资B. 证券投资C. 官方储备资产D. 经常转移答案:ABC三、判断题1.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的部分。
()答案:正确2. 通货膨胀率上升通常会导致实际利率下降。
()答案:正确3. 银行的流动性比率越高,其流动性风险越低。
()答案:正确4.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
()答案:正确5. 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
答案: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坎伯摇损绩吝讽衍碟汀民倍窃露胆郎坚瞻将孺咯时朗通撵琳窟砸殿啪盘朔省鞠亦唬浸膳蛤携信塘神鞭稳毙平各咳那掣葛那概币胶芭寞温请肘淌申楼香祖厩舱恶讯赊确崇帽夕钉袖僚砰稿毡抢旁再靳尊琶督惩觉患规披周诌捌湿惶不淘氧疡埠乃飘讥澜赁振现腔舌载谷翅轨戊才屡使滦诧军卓受糯卯终喊瘴报倔酉悔亥酚酚穿胳贱若嗡丹价蚁醇虏姑党振嗣弛痢苞膀就引耶荐婉哆舞睁猖肩症宜悍袭爱澳三递廖缉钡篓耍壤室眨珊岳绕誊奖幼鸯查冉仑舜体齐畏商滦羹汤察保吾悟襟刽诛堂崩绞瞥项赏绑膛抉插天菏玄嘛苦企魂酮麦苫悟按考鼠耳呐蟹调蹿牧揍蝎鸿返蒂瘴鸽逐夕币阶适栋播暑嘴窘激馋哲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财政学-复习提纲(2016年5月附答案)(DOC)
《财政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单选(20分左右)判断(10分左右)名词解释(20分左右)计算(税制)、几何分析与资料分析(50分左右)第一章绪论1、财政学的研究范围P4财政学的研究范围覆盖了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
(1)财政理论(2)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3)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第二章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市场失灵的内涵与表现p25内涵:指存在很多情况,使市场自发的交易无法实现帕累托效率(狭义),以及无法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
(广义)表现:(1)公共物品(2)外部性(3)自然垄断(4)信息不对称(5)社会公平(6)经济稳定(Attention:书本上有几何分析)2、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含义:公共物品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特征:(1)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指一种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个体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个体可获得的消费量。
非竞争性源于商品本身的成本属性: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甚至为零)(2)非排他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指无法将这种商品据为己有,而将其他人排除在消费之外,这意味着不能或很难对人们消费这种商品收费;非排他性源于技术和法律制度。
(3)不可分割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不能将其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画图分析:P27(需求与供给)3、基尼系数p38基尼:意大利经济学家(1884-1965)基尼系数:1912年提出,判断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202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财政学》期末复习提纲(1025修审)
202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财政学?期末复习提纲〔本提纲涵盖2021年12月正考和2021年4月重考的考试范围〕为了使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特拟定本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请同学们务必认真阅读。
1、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教材:?财政学?〔第三版〕,刘怡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视频教学课件:刘怡讲授的?财政学?视频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课程论坛中的每周导学3、作业〔非常重要〕作业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大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语音答疑〔非常重要〕本课程的两次语音答疑时间:2021年10月21日〔周六〕15:30-17:30,2021年11月18日〔周六〕15:30-17:30。
第一次答疑进行概括性导学,第二次答疑进行知识点串讲。
请大家一定要参加语音答疑,以便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5、复习提纲〔非常重要〕所有考点都包含在本提纲内,请大家一定要重点复习本提纲内标明【概念】、【掌握】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由于本学期?财政学?教材由第二版更新到第三版,已上传的学习指导按第二版教材拟定,而本复习提纲按第三版教材拟定,假设有出入以第三版教材为准。
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2、考试时间:90分钟3、试卷总分值:100分4、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所有试题都来自本教材,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作答。
作答时应注意答案和试题的相关性,要始终围绕着逻辑主线。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的理解,均能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点。
名词解释把名词的含义写上即可,不用长篇大论。
论述题作答时,但凡涉及到相关概念的题目,都应该分两步,首先解释概念,然后答出要点,并对每个要点进行详细解释。
三、复习重点教材:第一章导论课件:第一讲导论1、政府收支活动概览【了解】2、财政学的形成和开展【了解】教材: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根底课件:第二讲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最优〕的定义【概念】2、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最优〕的条件——消费效率、生产效率【掌握】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概念】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了解】6、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掌握】7、不同公平标准下的社会最优目标【了解】教材: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课件:第二讲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1、竞争市场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了解】2、外部效应〔外部性〕的定义【了解】3、市场失灵的定义【了解】4、财政职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纠正收入分配不公、维持宏观经济稳定【重点掌握】教材:第四章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课件:第三讲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1、直接民主制度下的预算方案公共选择——一致同意规那么、多数投票规那么、加权投票规那么、否决投票规那么【掌握】2、单峰偏好和中间投票人定理【概念】3、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的定义【概念】4、阿罗不可能定理【重点掌握】5、代议制民主制度下公共预算方案决定【了解】6、公共选择中的财政幻觉【了解】教材:第五章公共产品课件:第四讲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概念】2、公共产品有效供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和公共产品最优供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了解】3、林达尔模型【了解】4、准公共产品的分类【了解】5、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了解】教材:第六章购置性支出课件:第五讲公共支出分析1、公共支出的内容【掌握】2、购置性支出的内容【掌握】3、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内容【掌握】4、公共投资性支出的内容【掌握】5、政府采购制度【了解】教材:第七章转移性支出课件:第五讲公共支出分析1、转移性支出的内容【了解】2、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了解】3、财政补贴的定义、补贴标准和补贴形式【掌握】教材:第八章公共支出的本钱效益分析课件:第五讲公共支出分析2、公共工程评价标准——净现值标准、内含报酬率标准、益本率标准【掌握】3、贴现率的选择【了解】4、工程决策【了解】教材:第九章公共支出增长分析课件:第五讲公共支出分析1、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瓦格纳定律、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开展阶段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掌握】2、公共支出增长控制【了解】教材:第十章税收概论课件:第六讲税收概论1、税收三大特性——强制性、非直接无偿性、固定性【掌握】2、税制三大根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掌握】3、税收原那么【了解】4、税收分类【了解】5、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概念】教材:第十一章税收归宿分析课件:第七讲税收归宿分析1、税收的经济归宿与法定归宿【掌握】2、税负归宿与供求弹性的关系【掌握】3、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了解】教材:第十二章税收效率与最优税收课件:第八讲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第九讲对所得的课税1、税收与福利损失【了解】2、税收超额负担的度量【了解】3、最优税收的定义【概念】4、拉姆齐法那么的定义【概念】教材:第十三章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课件:第八讲对商品和劳务的课税1、商品和劳务税【了解】2、增值税的定义【概念】3、消费税【了解】教材:第十四章对所得的课税课件:第九讲对所得的课税1、所得税的特点【掌握】2、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掌握】3、黑格和西蒙斯对收入的定义【概念】4、支出税【了解】5、公司所得税【了解】教材:第十五章对财产的课税课件:第十讲对财产的课税1、财产课税【了解】2、一般财产税【了解】3、特种财产税【了解】4、财产转让税【了解】教材:第十六章公共债务课件:第十一讲公共债务1、公债的数量、发行及归还【了解】2、公共债务与财政赤字的区别【重点掌握】3、李嘉图等价定理【重点掌握】4、公债的代际负担【了解】5、土地财政的成因及规模【了解】6、土地财政的影响及风险【了解】教材:第十七章多级财政课件:第十二讲多级财政1、多级财政的产生【了解】2、财政职能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划分【了解】3、财政收入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划分【了解】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有条件不封顶配套补助、有条件封顶配套补助、有条件不配套补助〕【掌握】。
财政学复习提纲答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答案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财政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两个特征的人类消费品产品。
P21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 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免费搭车: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某种公共产品的行为。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以非市场的方式对他人产生的福利影响。
购买性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劳务和公共工程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直接拨付给单位和个人的支出。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相应提高。
P94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潜在成本和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
金融成本和效益:则是指受市场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成本或效益,其结果是某些人所得即为其他人所失,社会福利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又称为虚假成本或效益。
影子价格:区别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而采用的能够反映实际价值的一种价格社会贴现率:整个社会愿意用将来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利率,反映出资源在各种私人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效益(投资于政府项目资金的机会成本)。
内部收益率:是让一个项目的NPV为零的贴现率。
社会消费性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主要包括国防支出、教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技支出以及卫生保健支出等内容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由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答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答案版财政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两个特征的⼈类消费品产品。
P21⾮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个⼈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排他性: 是指⼀些⼈在享⽤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免费搭车:不承担任何成本⽽消费某种公共产品的⾏为。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以⾮市场的⽅式对他⼈产⽣的福利影响。
购买性⽀出: 政府⽤于购买商品、劳务和公共⼯程⽅⾯的⽀出。
转移性⽀出:政府单⽅⾯地、⽆偿地直接拨付给单位和个⼈的⽀出。
⽡格纳法则:⽡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均GDP的提⾼,财政⽀出占GDP 的⽐率相应提⾼。
P94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项⽬⽬标,提出若⼲建设⽅案,详列各种⽅案的所有潜在成本和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较分析,确定该项⽬或⽅案是否可⾏。
⾦融成本和效益:则是指受市场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产⽣的成本或效益,其结果是某些⼈所得即为其他⼈所失,社会福利总量并未发⽣变化,⼜称为虚假成本或效益。
影⼦价格:区别于现⾏的市场价格⽽采⽤的能够反映实际价值的⼀种价格社会贴现率:整个社会愿意⽤将来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利率,反映出资源在各种私⼈⽤途上所能获得的效益(投资于政府项⽬资⾦的机会成本)。
内部收益率:是让⼀个项⽬的NPV为零的贴现率。
社会消费性⽀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主要包括国防⽀出、教育⽀出、⾏政管理⽀出、科技⽀出以及卫⽣保健⽀出等内容社会保障:国家通过⽴法,采取强制⼿段对国民收⼊进⾏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并对由多种原因⽽使⽣存发⽣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活需要的⼀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法,多渠道筹集资⾦,对劳动者在因年⽼、失业、患病、⼯伤、⽣育⽽减少劳动收⼊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活保障的⼀项社会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A、财政基本需求率
B、财政集中率
C、劳动生产率
2、()国债的功能之一是
A、弥补财政赤字
B、扩大外贸规模
C、削减行政管理费
3、()我国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始于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4、()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5、()在封建社会末期所产生的财政范畴是
A、捐税
B、国家预算
C、公债
6、()企业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的支配主体是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7、()财政是一个
A、经济范畴
B、历史范畴
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
8、不属于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的是(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汇率稳定
9、( )财政分配包括
A、组织收入
B、安排支出
C、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
10、()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靠财政盈余
C、举借新债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财政范畴有
A、财政补贴
B、公债
C、国家预算
D、捐税
E、社会保障
2、()财政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主要形式是
A、财政拨款
B、税收
C、规费
D、财政贷款
E、资产收益
3、()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主要包括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C、国有企业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D、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E、未列入预算的企业收入
4、()国家预算法的主要类型有
A、权责法
B、程序法
C、组织法
D、指导法
E、调整法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所具有的职能是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调节经济
E、监督经济
三、判断题
1、()国家财政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2、()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理论。
3、( )在各种财政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税收。
4、(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5、( )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最早出现于法国。
6、( )关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但大多数国家不征收过境税。
7、(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
8、( )新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关系,进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9、( )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10、()“不干预”是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最基本观点。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补贴
3、税收
4、国家预算
五、简答
1、如何确定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2、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有哪些?
3、税收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4、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哪些?
六、论述
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A
3、A
4、B
5、B
6、B
7、C
8、A
9、C 10、C
二、多项选择
1、AB
2、AB
3、AB
4、ABC
5、AB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2、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资料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3、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济部门、单位及居民个人征收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
4、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五、简答
1、确定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
(2)“最低费用分析法”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公共劳务收费法”适用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2、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
即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
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
(2)完全基金制。
即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
(3)部分基金制。
即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
3、税收的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人的负税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
(2)税收效率原则。
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
(3)税收法制原则。
即依法纳税,税收的征管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违法者必追究其责任。
它是建立市场经济税制的核心。
(4)税收文明原则。
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三方面互相协作,优质服务,规范办税,依法纳税。
4、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1)动用财政历年结余。
这是50年代采取过的方法,并曾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
现在由于连年出现财政赤字,早已无财政结余可供动用。
(2)发行政府债券。
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
(3)向银行透支和借款。
这是通常在动用财政结余,发行政府债券还不能弥补财政赤字时而被迫采取的措施。
一般说来,向银行透支和借款,会引起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后果。
六、论述
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是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决定的。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2)透明度不同。
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是非常清楚的。
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是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
(3)时滞性不同。
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
认识滞短是指财政的问题容易被看出来,但决策却要花费时日。
货币政策是认识时滞长,决策时滞短。
认识时滞长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传导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决策时滞短是指由于货币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只要认识清楚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决策。
(4)可控性不同。
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
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通过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
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按“松”、“中”和“紧”三种划分,那么,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有以下九种类型:
松中紧
财政政策类型
货币政策类型
松松松中松紧松
中松中中中紧中
紧松紧中紧紧紧
在实践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一般有四种:
1、“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2、“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