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课件(共30张PPT)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6)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 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 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 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 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7)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 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 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 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作用: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的神秘,另一方 面表现了杨利伟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临危不惧、 沉着镇定的精神。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4)“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 理有哪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我”的心理感受有如下变化:紧张——稍觉 释然——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 了——从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 过的轻松和舒服。
写这些,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 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新知导入
初读感知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 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 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 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 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 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 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 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 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下 面我们一起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2)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 解决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22 太空一日课件(共43张PPT)
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40亿年后相撞
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 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 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 千米的空间轨道。
思考与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
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
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他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在太空中,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神舟五号”飞船及“神舟”系列飞 船的有关情况;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 描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 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科学、热爱 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沉着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关注祖国 的航天事业,增强民族白豪感,激发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 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一日”的经历,表现 了作者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 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 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 国的感情及胜利归来的自豪之情。
思考与探究
1.从课文中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2.找出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 3.“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 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4.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5.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6.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 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7.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 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教学课件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太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空 一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日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 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 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字词注音
22 太空一日
散 文
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们 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们 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 活。
1.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难点)
3.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 (重点)
意外情况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 动,产生共振
心理活动
痛苦
举动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25PPT)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 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4、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 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 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 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 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 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二十分钟之后,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景海鹏在“如果没 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文提到“每一次 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但我和我的战 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 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陈冬说: “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欣喜、激动;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 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 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 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 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 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 船了,外边来人了!
——急切、激动的心情
第22课 太空一日
语文R版阔,中国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 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 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 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 航天飞行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24张PPT)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 声”。 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怎样理解文章记叙的遇到意外情况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是不是有损作者的形象?
击声”。 阅读《非常生活,非常感受》,跟随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脚步,给文章划分层次,每一层起一个小标题。
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我”当时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当时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记录,表现了严谨、真诚、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紧张了,想到了牺牲。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说法的完全否认。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太空一日》
学习目标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 声”。 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怎样理解文章记叙的遇到意外情况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是不是有损作者的形象?
击声”。 阅读《非常生活,非常感受》,跟随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脚步,给文章划分层次,每一层起一个小标题。
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我”当时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当时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记录,表现了严谨、真诚、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紧张了,想到了牺牲。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说法的完全否认。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太空一日》
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2.太空一日(共31张PPT)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 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 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 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 ,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本文通过记述“我”从进入太空到返回陆地的所历、所见、所闻 、所感,既真实地再现了太空之旅的危险与痛苦、美妙与神奇,又 表现出“我”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所具有的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阅读时,应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 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 与探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7.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
A.⑤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⑤②①③④
6.[18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是( B )
A.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 抖动,产生共振。
B.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 整流罩打开正常!”
C.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 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 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 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 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 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 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 了。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 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 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 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 ,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本文通过记述“我”从进入太空到返回陆地的所历、所见、所闻 、所感,既真实地再现了太空之旅的危险与痛苦、美妙与神奇,又 表现出“我”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所具有的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阅读时,应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 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 与探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7.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
A.⑤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⑤②①③④
6.[18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是( B )
A.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 抖动,产生共振。
B.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 整流罩打开正常!”
C.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 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 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 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 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 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 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 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太空一日PPT精品课件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
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
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 “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 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 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 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 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 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 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 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PPT(共27张PPT)
写作背景: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 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 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 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 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
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 “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 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 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 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 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 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 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 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PPT(共27张PPT)
写作背景: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 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 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 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 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 》课件(27张ppt)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我”首次乘坐飞船, 遨游太空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感, 表现了作者勇敢、无畏的品质,体现 了他作为一名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 度。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 业和亲友的热爱,洋溢着中国航天科 技飞速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观看视频,感悟中国航天发展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 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 老师希望大家能带着这颗追 梦之心站得更高,看得最多, 走得更远!
问题探究
1. 借助小标题,仿照示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示例如下:“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上
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产生的共振,使“我” 非常痛苦。
我看到了什么:
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首先写地 球只是一段弧,接着写看到了各个大洲和各 个国家的方位,最后写俯瞰北京,但没有看 到长城。
神秘的敲击声: 先写了“本末倒置”的错觉,再写到神秘的声音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 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 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 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 国,喜不自禁。
问题探究(二)
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 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 是太空垃圾。
——当不能确定看到的是什么的时候连用三 个表示推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表达时语言的 严谨性。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不光写出了从飞船上看到的北京白 天的样子,也描述了它夜晚的样子。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 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 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太空一日》ppt课件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 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这一曾经流传甚广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 伟的“异类”说法的?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利伟作为航天人的另一种 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生难字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 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 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俯瞰( fǔ kàn )模拟( mó nǐ ) 遨游( áo ) 严谨( jǐn ) 稠密( chóu ) 概率( gài lǜ ) 烧灼(zhuó ) 五脏六腑( fǔ ) 千钧重负( jūn ) 耐人寻味( nài ) 屏息凝神( bǐng )
多音字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9张PPT)
(1)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 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文章结构探究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 太空中、飞船返回的时间顺序组织全篇。
1.字音字形
负荷( ) hè
载人( ) 屏息凝神( ) 无虞( )
zài
bǐng
yú
炽热( ) 弧度( ) 轮廓( )
chì
hú
kuò
俯瞰( ) kàn
模拟( ) 遨游( ) 稠密( )
mó
áo
chóu
烧灼( ) zhuó
千钧重负( )( )
(
) jūn
fù
舷窗( ) xián
赫兹 hè zī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 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 判断应该没事。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 最终得以适应。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 观察。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 应该没事。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英雄形象探究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 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 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 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文章结构探究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 太空中、飞船返回的时间顺序组织全篇。
1.字音字形
负荷( ) hè
载人( ) 屏息凝神( ) 无虞( )
zài
bǐng
yú
炽热( ) 弧度( ) 轮廓( )
chì
hú
kuò
俯瞰( ) kàn
模拟( ) 遨游( ) 稠密( )
mó
áo
chóu
烧灼( ) zhuó
千钧重负( )( )
(
) jūn
fù
舷窗( ) xián
赫兹 hè zī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 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 判断应该没事。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 最终得以适应。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 观察。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 应该没事。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
英雄形象探究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 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 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 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
太 空 一 日
新知导入
茫茫太空,令人无限神往,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 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 在太空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以及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走近作者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 九重》一书。
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 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 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 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日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资料补充
充满危险的太空航程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 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 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太空一日是紧张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做所感不可能只有这些, 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读者最关心 、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的严谨 、科学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太 空 一 日
新知导入
茫茫太空,令人无限神往,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 的感觉?今天,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 在太空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以及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走近作者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 九重》一书。
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 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 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 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 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日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资料补充
充满危险的太空航程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 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 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太空一日是紧张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做所感不可能只有这些, 但作者在展现从升空到落地的全过程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读者最关心 、最惊险刺激的素材,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展现航天员的严谨 、科学态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PPT精品课件
【稠密】 多而密。 【应付自如】 形容处理问题很有办法,不费力气。 【瞬间】 转眼之间。 【概率】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烧灼】 烧、烫,使受伤。 【黑障区】 当飞船、卫星等以高速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 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系会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 “黑障区”。 【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 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 不用忧虑。虞,忧虑。
发射升空
太 空
太空所见
一
日 突发情况
归途惊心
遭遇意外,以为要牺牲 俯瞰祖国,未见长城 倒置错觉,神秘声音 舷窗裂纹,抛伞落地
严勇 谨于 、探 科索 学的 的精 态神 度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坦率而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 惊险、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 神和我国科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 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者没有看到,所以他坚定地说 “我没有看到长城”,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 员仔细看看,还向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求证过。这体现 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二:为了弄清神秘的敲 击声来自哪里,技术人员利 用各种方法反复模拟,但因 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 就不签字,所以就让他反复 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 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 有确认”,可见杨利伟严谨、 科学的态度。
答案:B 点拨:刹—c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谨 负荷 千均重负 B.模拟 屏幕 耐人寻味 C.无虞 敏感 惊心动魄 D.遨游 漫长 应付自如
答案:A 点拨:均—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3张ppt)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情景导入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情景导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合作探究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 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问题。
合作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 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作家作品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 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 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 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 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 碑的作用。
——杨利伟
情景导入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情景导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合作探究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 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问题。
合作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 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作家作品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 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 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 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 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 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 碑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课件(29张PPT)
他在回来时准确无误的说出每一项所遇到的情 况,为航天事业提供宝贵资料,可以看出他实事 求是,对事业认真负责。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
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 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 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 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 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勇敢坚韧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布置作业:
《太空一日》语文作业: 1.课后生字表,带拼音一词一行。 2.整理课堂笔记。 3.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22、太空一日
第二课时
杨利伟
▪ 复习提问 ▪ 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 依照怎样的顺序组织全篇的?
编号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乘组
神舟一号 1999.11.20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 2001.01.10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 2002.03.25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舟八号
2002.12.30 2003.10.15
2005.10.12
2008.09.25 2011.11.01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
察。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 应该没事。
5、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
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 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 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 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 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敢于探索、不怕牺 牲、勇敢坚韧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布置作业:
《太空一日》语文作业: 1.课后生字表,带拼音一词一行。 2.整理课堂笔记。 3.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22、太空一日
第二课时
杨利伟
▪ 复习提问 ▪ 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 依照怎样的顺序组织全篇的?
编号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乘组
神舟一号 1999.11.20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 2001.01.10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 2002.03.25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舟八号
2002.12.30 2003.10.15
2005.10.12
2008.09.25 2011.11.01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
察。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 应该没事。
5、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
22太空一日课件(40张PPT)【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心理活动或举动
新课讲解
意外情况 第一次意外
心理活动或举动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乎都要碎了。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 第三次意外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发空间运动病。 紧张、担心,通过观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察判断应该没事。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 大,折磨人。 感到紧张,重视这个 过程。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新课讲解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新课讲解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 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新课讲解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 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 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 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新课讲解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一日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 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 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根• 单据击各此部处分编的辑小母版标文题本,样把式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 第文•二章第级三语级言,把握人物感情。 3.了解我国• 宇第四•航级第五员级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 的崇高精神。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五级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 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 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我没看到长城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杨级利伟以实事求是、 认真•负第•责三第级的四级科学态度作出 了否定回答• 第,五也级 许会泼灭
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
受着很大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身
体上能应付自如,心理上也不会为之紧张。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精• 第读五级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单1.杨击利伟此在处文中编说辑“对母航天版员标最基题本样的要式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单的击态此度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在• 第“•二第我级三以级为自己要牺牲了”中有,“共振持续26 秒后慢慢• 减第四轻级。”
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
,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我在太空碰到另外一个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
•就单是击时此不处时编出辑现母的版敲文击本声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每当响声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
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
复听,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个声• 第音二再级没有在我耳边完全准确地再现过。
• 第三级
——是就•是第,四• 级第不五是级 就是 不是,杨利伟没有因为
时间之长而敷衍了事,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有怎•样第的二心级 理活动或举动?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 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
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当飞船刚刚入轨,进入失重状态时,这个阶段,
航• 天单员击都此会处产编生辑一母种版“文本本末样倒式置”的错觉。
• 第二级
• 第三级
——这种错• 第觉四级很难受,我明明是正着坐的,却感觉 • 第五级
脑袋冲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
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
• 第三级
• 第四级
预• 第习五级课文 相关介绍
单作击者简此介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特级
• 单击此处编辑航母天版员文。本他样历任式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
• 第二级 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 第三级 现在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他
•
第四级
• 第是五级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
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 推•进单舱击在此前处,编这辑就母需版要文1本80样度式“调头”。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时飞船的•飞第行五级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
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
• 第五级
态。 无虞(yú) :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俯瞰(fǔ kàn) :从高处往下看。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 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初• 第读五级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特别这些词语足见杨利
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
•6单时击04此分处、编6时辑14母分版、文20本03样年式10月16日6时23分。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
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
天员,严谨、科学、实事
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
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
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
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
国太空事业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炽热 (chì) :1.温度极高,极热 ;2.感情和情绪 热• 单烈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屏息• 第(•二b第ǐ级三ng级)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 干一件要•紧第的四级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情击境导此入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2第0二03级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艘•载第人三级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 ,这标志着• 第中四• 级第国五级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 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 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 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 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 张的天空一日。
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单击此处编课辑堂母小版结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通级过学习本文,我们从小要树立远大理 想,• 第做三任级何事坚持到底,实事求是,胸怀祖
• 第四级
国,爱运•动第,五级不怕困难,敢于牺牲,意志坚 强。虽然不可能都飞入太空,但我们做任何 事都可以像他一样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