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病人出手术室的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手术前管理制度(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输血前系列(肝功、肝炎系列、HCV、HIV、梅毒抗体)。

(二)手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三)主管医师应当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三级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需有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需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

(四)手术医师确定应当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备案。

(五)手术时间需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当在病历上有记录。

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六)手术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腕带标识,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

(七)"I”类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前(切皮前)半小时使用。

二、术中管理制度(一)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患者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二)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应当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查的要求执行。

(三)手术过程中术者对患者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

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及标准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及标准

麻醉科的各种评分及标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SA Class=【分级】【描述】I 身体健康,不包括< 2个月或>80 岁的年龄层。

II 一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但在控制中,无身体活动限制。

III 一个以上或一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未达到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IV 至少有一个严重的系统存在问题, 未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可能有生命危险。

V 濒死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ASA分级分六级ASA 1级无器官、生理、生化或精神系统紊乱。

举例:无。

ASA 2级伴有系统性疾病,尚无功能受限。

举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非复杂性糖尿病。

ASA 3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出现功能不全。

举例:糖尿病伴血管系统并发症;既往心肌梗塞史。

ASA 4级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经常威胁着生命。

举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

ASA 5级濒死病人,无论手术与否,不抱挽回生命的希望。

举例:主动脉破裂;颅内出血伴颅内高压。

ASA 6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举例:ASA 1E病人脑死亡;又如健康病人急诊阑尾手术脑死亡E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例(在相应的ASA 级数之后加“E”字)。

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规定

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规定

手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规定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术后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台使用率,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全麻术后患者的管理做如下规定:一、全麻术后患者一律进入麻醉恢复室或ICU进行苏醒观察。

二、以下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监护治疗:(一)麻醉恢复室转入的患者(在苏醒时间超过2小时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平稳者);(二)重大审批手术术后患者;(三)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1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四)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五)术后需呼吸支持者;(六)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七)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1、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2、有糖尿病合并症者;3、有中风病史者;4、高血压Ⅱ期以上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三、术后苏醒患者转入程序术后苏醒患者转入苏醒室后,由麻醉科医护人员负责管理;转入ICU的术后苏醒患者,在ICU期间的治疗及监护由ICU医护人员负责,手术医师协助专科处理。

(一)手术科室医师进行术前谈话时,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全麻患者或其它术后需直接进入ICU苏醒的患者要给予讲明。

(二)患者转入ICU后,手术医师须及时书写术后记录,并与ICU医师交班,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提出专科处理意见,并下好手术后医嘱。

(三)ICU医师参考手术医师专科建议,综合分析患者整体病情,制定治疗及监护方案,并负责书写有关病程记录。

四、术后苏醒患者转出程序进入恢复室的全麻患者,苏醒平稳后由手术室及麻醉科送患者回原科室,并向原科室医护人员交班。

进入ICU进行苏醒的全麻患者,由ICU医师及手术医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转出时间,通知原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

原科室至少为术后患者保留床位24小时,且不得无故拖延或拒绝接受从ICU转回的术后患者。

(一)转出标准1、拔管顺利、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一般于术后次日上午查房后转回原科室,中午12时前进入者如符合转出标准也可于当日下午下班之前转出至原科室。

恢复室

恢复室

(4)针对病因治疗。
(二)上呼吸道梗阻

1、临床表现:
(1)部分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并有鼾声。 【ppt】麻醉后恢复室 (2)完全呼吸道梗阻:鼻翼扇动,有三凹征,无气体交换。 2、常见原因及处理:
(1)舌后坠:托起下颌,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2)喉痉挛:常因在缺氧时刺激喉头所致,纠正缺氧常可解除。 (3)喉头水肿:可因气管内插管、手术牵拉或刺激喉头引起。轻者可静注 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严重者应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4)声带麻痹:甲状腺手术损伤或压迫、气管周围的手术及操作都有引起 声带麻痹的危险。一侧麻醉仍可维持呼吸道通畅;双侧麻痹可致呼吸道梗阻。 (5)局部压迫:主要是颈部手术后血肿形成压迫气管。应立即通知外科医 师,并以面罩加压给氧后行气管内插管。在紧急情况下,可在床旁将伤口开 放。
三、常见并发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全麻后清醒延迟 1、常见原因: (1)全麻药的残余作用,包括吸入静脉全麻药、肌松药和 麻醉性镇痛药等。
(2)病理生理改变引起全麻药排泄时间延长,如高龄、肝 肾功能障碍、低温等。
(3)术中并发症引起的意识障碍,如电解质紊乱、德糖异 常、脑血管意外等。
2、处理:

(1)维持循环稳定、通气功能正常和供氧; (2)通过适当通气和高流量(>5L/min) 吸氧,将吸入麻醉药迅速排出; (3)药物拮抗肌松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残 余作用;
麻醉后恢复室
一、概述
1、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 nesthesia car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和监测, 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2、恢复室应紧邻手术室,以便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对病人的观察及 处理,如发生紧急情况也便于送往手术室进一步治疗。 3、我国的综合医院,建议恢复室的床位数与手术台数的比例为1:1.5 -2,或与全天手术例数之比为1:4.一般仅白天开放,急诊及恢复时间 延长者,可转ICU继续治疗。 【ppt】麻醉后恢复室 4、必须配备常规及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氧、吸引器、多功能监测 仪,口咽通气道、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除颤器、输液泵等。 5、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护士负 责,护士人数与病人数之比一般为1:2-3,重危病人应增加到1:1.麻 醉医师应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转送普通病房或I CU.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

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

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

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

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

医院等级评审麻醉科必备资料一

医院等级评审麻醉科必备资料一

医院等级评审麻醉科必备资料一目录➢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恢复室护士职责➢病人交接制度(与手术室、与病房)➢毒、麻限制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使用、消毒和保养制度1、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 级(ASA) I ASA 分级标准: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新展开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职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职3年以上者。

手术室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安置侧卧位 (2)安置俯卧位 (4)安置截石位 (6)安置仰卧位 (8)安置坐卧位 (10)安装负压吸引器 (12)超声刀的使用 (15)穿无菌手术衣 (17)传递无菌物品 (19)传递一次性无菌物品 (22)戴无菌手套 (24)电动止血仪肢体止血 (26)调节手术间吊塔 (29)高频电刀的使用 (32)静脉留置针术中输液 (35)铺手术备用床 (38)铺无菌盘(一手一钳法) (41)铺置无菌器械台 (44)取无菌溶液 (46)手术床的使用 (49)手术患者安全核对 (51)手术患者输血 (54)手术间控制面板操作 (58)手术室常规标本管理 (60)手术物品查对 (63)手术显微镜的使用 (66)手术中床边交接班 (68)手术中导尿 (71)手术中更换血(或血制品) (75)手术中更换液体 (78)手术中口头医嘱查对 (80)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标本送检 (82)手术转运床的使用 (85)外科手消毒揉搓法 (88)无菌物品灭菌效果检查 (90)无影灯的使用 (93)药品查对 (95)一次性物品检查 (97)准备备用手术间 (99)美拉格快速灭菌器的使用 (102)安置侧卧位【目的】为胸部, 背部, 腰部手术使用, 充分暴露手术野, 使患者安全舒适, 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

【操作程序】『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备清洁干燥的治疗车。

『实施要点』1.仪表(1)着装整洁、规范。

(2)指甲平短、清洁, 不涂指甲油。

(3)不戴耳环、手镯和戒指。

(4)口罩、帽子佩戴规范。

2.用物胸枕(根据不同体重准备)、长圆柱形枕2个、长方软枕2个、椭圆形软枕2个、搁手架及配置固定器、约束带4个、治疗巾2块。

3.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4.注意事项1.患者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

2.手臂、肩部腾空, 避免臂丛神经受压。

3.搁手架前端距腋窝10cm。

4.保持头部与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

安置俯卧位【目的】供背侧手术使用, 充分暴露手术野, 使手术患者安全舒适, 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

麻醉恢复室标准

麻醉恢复室标准

麻醉恢复室标准麻醉恢复室是医院术后病人安全恢复的关键环节,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确保手术后的恢复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麻醉恢复室的标准化运作,以下是一些应当考虑的要素。

1. 设施布局麻醉恢复室应当位于手术室附近,以方便病人的转移和监护。

室内设计应合理,空间充足,设备摆放井然有序。

恢复床或床椅应当具备调整高度和姿态的功能,并保证足够的隐私和病人隔离。

2. 环境卫生麻醉恢复室必须保持高度的卫生标准。

室内应明亮通风且无异味,地面应平整且易于清洁。

在每个病人之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 设备设施麻醉恢复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状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机、体温监测仪、心电图监护仪、输液泵等。

设备必须定期检修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作。

4. 医疗队伍麻醉恢复室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麻醉科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他们应熟悉各种麻醉相关的急救措施,并具备处理突发状况和并发症的能力。

医疗队伍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5. 安全措施麻醉恢复室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颜色鲜明的标志和标识,保证房间的紧急出口畅通,提供紧急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以及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6. 质量管理麻醉恢复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审核,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7. 培训与教育为了提升麻醉恢复室的标准,医院应开展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水平。

总结:麻醉恢复室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手术室,其标准化的建设和运作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恢复,也对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规范设施布局、维护环境卫生、配置设备设施、建立专业的医疗团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质量管理以及培训与教育,可以确保麻醉恢复室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术后护理服务。

手术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去麻醉恢复室?

手术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去麻醉恢复室?

手术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去麻醉恢复室?相信不少手术病人的家属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明明手术室外的显示屏上已经显示手术结束好一会了,但我家的那位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呢,难道出了什么问题吗?其实,这是因为部分全麻病人或少数椎管内麻醉(又称作“半麻”)的病人,在手术结束后的苏醒期(即由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会将患者转入一间专门用于麻醉后病人恢复的房间,对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待患者完全苏醒达到出室标准后再转入病房。

本文就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麻醉恢复室。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1什么是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通常是病人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前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特殊场所,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能够顺利安全地麻醉苏醒。

手术病人术中由于所用的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个体对药物吸收代谢差异等多项因素不同,故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在手术结束后完美的将体内的麻醉药物代谢掉,因此我们会见到不同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不同,大部分伴有乏力、躁动、疼痛进行性加重、苏醒不全等状况。

若生命体征未稳定前就草率的决定将其送回病房,极有可能导致体温降低、血压升高/降低、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果病人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抢救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就需要有一个手术室与病房间的缓冲区域,而麻醉恢复室就是对麻醉后的病人进行严密观察,仔细监测生命体征,处理各类并发症,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的治疗单元。

麻醉恢复室由医院麻醉科所管理的,在其工作的医护人员均由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水平较强的医生、护士负责管理。

同时,麻醉恢复室内配备了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口咽通气道、吸引器、喉镜、气管插管、除颤仪等多个抢救设备,可有效监测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并能够及时对突变情况进行抢救。

以全身麻醉为例,患者接受全麻后全身肌肉均处于松弛状态,无意识,机体保护性反射也暂时丧失,无自主呼吸,主要依靠麻醉机替代双肺,为患者完成每一次的呼吸。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一.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

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病人出手术室的标准

麻醉病人出手术室的标准

麻醉手术后病人出手术室标准纲要:顺手术结束,麻醉也告停止,医生面对术后病人转送去处问题,患者转送去处取决于麻醉医生(或有上司医师参加)敌手术麻醉时期病人整体状况和当时状况的正确研判,确立病人能否能够走开手术室及详细去处,如送返一般住院病房、病房术后重症监护室、麻醉后恢复室(PACU)或增强监护病房(ICU)。

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应依照自己(或有上司医师参加)对麻醉手术时期病人整体状况的正确判断,并参照麻醉前评估、手术结束时病人实质状态,特别是患者当时呼吸、循环、意识水同样因素的察看结果,快速对病人可否走开手术室及其去处(如送返病科一般病房、病科术后监护室、PACU或ICU等作出客观、正确的抉择,以保证麻醉手术后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一、麻醉后病人恢复状况评定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除了应集中对呼吸、循环、肌张力和神志方面进行评定外,还应联合不一样麻醉方法的特色而有所重视,特别应高度关注有否严重麻醉并发症。

(一)全麻病人恢复状况(包含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手术结束,病人拔掉气管导管前和/或停止吸入、静脉注射麻醉药后,麻醉医生可经过计分法详尽评定病人麻醉后恢复程度和恢复质量。

对恢复迟缓或恢复不满意者,应进行必需的治疗,如拮抗肌松剩余作用,拮抗苯二氮卓类及阿片类药物残留作用,面罩供氧,或连续呼吸支持等。

麻醉恢复状况可参照Aidret护理评分标准,对麻醉恢复期病人进行评估,以认识当时病情,作为病人转出手术室的重要参照依照。

察看项目共五项,每一项区分3个不一样样级,依据察看结果分别赐予2分、1分和0分。

恢复状况好者满分10分,恢复差者最低0分,为患者安全计,W5分患者一般应暂留在手术室内察看,或转送PACU/ICU,不得直接转送一般病房。

附:Aldret护理评分:①活动力:四肢均能活动——积2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积1分;四肢均不可以活动——积0分。

②呼吸: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积2分;呼吸受限或有呼吸暂停——积1分;无自主呼吸——积0分。

手术室的规章制度

手术室的规章制度

手术室一般管理制度(已核)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子和鞋。

连续进行两台手术时,在第一台手术后如口罩已潮湿,应与更换。

外出时应穿外出衣、换外出鞋。

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鞋须放到指定地点。

手术室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除参加手术及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准进入手术间.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可大声谈笑、禁止吸烟。

连台手术时,应先施行无菌手术,后施行污染手术.严重污染或特殊感染手术应在专设的正负压切换手术间进行。

施行手术前应由住院总医师(负责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于术前一日上午12:00前送至或通过计算机联网传送至手术室。

如需特殊器械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给予注明。

急诊手术由值班医师送急诊手术通知单.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安排手术,随后补急诊手术通知单.如急诊手术与常规手术安排冲突时,应优先安排急诊手术。

参加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开始时间前20~30分到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

如需更改、增加或停止手术应由住院总医师进行更改并签名。

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由专人负责保管,固定位置放置,及时检查、补充、整理。

手术完毕,用过的器械、物品应按要求分类处置,及时进行清洁或消毒处理。

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手术应进行特殊处理。

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手术室内一切器械、物品未经护士长许可,不得擅自外借。

手术室参观制度(已核)如无教学参观室,必须进入手术室者,应执行以下制度.手术室一般不接待参观,确需参观时应先提前与医教部联系,由医教部征得手术室护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同意后统一安排,方可进入手术室.学员见习,须按课程表进行,由负责教师事先和医教部联系安排,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进手术室前护士长和教师与学员见面,介绍有关制度和要求,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按要求更换相关衣裤、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挂参观胸卡,由指定人员带入手术间。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工作制度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工作制度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一)基本管理制度1.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人员。

2.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3.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4.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苏醒评分4分以上。

5.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二)苏醒室病人交接制度1、交接内容(1)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2)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2、既往病史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4、与病房或ICU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三)苏醒室病人监测制度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苏醒室护士工作流程1、工作职责:1)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2)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3)院内感染预防4)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2、工作流程1)接收病人2)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3)观察、护理病人(五)出入苏醒室标准及流程1、恢复室收治范围(患者转入标准)及流程患者转入标准(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宜兴市和桥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严格执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

3、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4、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5、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6、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7、其它参照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麻醉复苏室流程目的:建立恢复室工作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研究者的行为,有效保护受试者的生命安全并确保抢救及时、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麻醉科操作规程:一、恢复室收治范围1.全身麻醉的病人2.部分区域阻滞麻醉的病人3.麻醉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二、病人入室的流程1.当天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手术结束后有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洗手护士一同将病人送往恢复室;2.恢复室护士要提前检查好监测仪、药品、急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好接受病人的准备工作;1)接受病人,面罩吸氧,接好脉搏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仪,测量血压;2)与手术室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班,包括麻醉方法、手术名称、使用液体、出入量、引流量、皮肤情况、有无特殊病情、携带物品并及时登记;3)保证病人安全,约束好病人,严防坠床;4)根据医生医嘱对症用药、吸痰,并做好监测及各种记录;5)恢复室的病人每10分钟记录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30-60分钟后根据恢复室评分标准大于8分可送回病房;三、恢复室Aldret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每张床应具备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床旁应具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导管或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闭式引流瓶、尿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装置等。

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

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

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基本原则: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应由具备资质的麻醉工作人员和手术医师共同完成。

转运时麻醉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头侧,以便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呼吸、意识、呕吐等意外情况。

应携带呼吸囊和面罩,做好急救准备。

对情况不稳定或特殊、危重患者应使用便携式监测设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根据患者情况准备抢救药品。

(一)手术患者入PACU的转运1、转运前准备手术室人员告知PACU人员必要的患者信息和预计到达时间。

根据各医院PACU设置的不同,患者可为拔管后转运,也可为带管转运,根据患者情况准备便携监测设备和通气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和呼吸囊、氧气。

转运人员应包括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必要时需手术室护士和护工协助。

2、转运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呼吸支持。

带管转运者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氧饱和度计、血压和心电。

拔管后转运者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氧饱和度计。

3、转运后交接转运入PACU后麻醉医师应与PACU人员交接患者。

交接基本内容包括:患者手术信息、麻醉信息、术中特殊情况、入PACU时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方法等。

(二)手术患者入ICU的转运1、转运前准备手术室人员告知ICU人员必要的患者信息,包括所行手术、血流动力学、管路和液体治疗、通气和其他关键信息。

告知预计到达的时间。

准备便携监测设备和通气设备。

组织转运小组,明确分工。

转运人员应包括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必要时需有手术室护士和护工协助。

2、转运中进行便携式监测和呼吸支持。

基本监测包括脉搏氧、心电和血压。

呼吸支持可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或呼吸囊手控通气,注意供氧。

转运中应有专人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和支持。

对于危重患者保暖尤其重要。

3、转运后交接(1)转运至ICU后,由一名主要负责人员(麻醉医师)向ICU医师详细交接患者信息,包括所行手术、血流动力学情况、所行处理措施及效果、呼吸情况。

同时其他成员安置患者。

(2)交接应在10min内完成,以免影响对患者的继续管理。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3级:病人清醒,有2级的表现并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或姓名;
4级:病人清醒,有3级的表现并能认识环境中的人或自己所处的位置。
★改良的OAA/S评分(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1级: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的应答反应正常;
2级:对正常呼名的的应答反应迟钝;
中度90~61(9~6.1g/dl)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60~31(6~3.1g/dl)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度<30(3.0以下g/d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肌力分级:
评分描述
5力量正常
4+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
4能够对抗中等负荷
4-能够对抗轻度负荷
3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
2不能对抗重力
1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
★内脏牵拉反应
0级:病人安静,无痛及不适感,无恶心及呕吐;
1级:轻度不适,恶心,无牵拉痛、呕吐;
2级:诉恶心,轻度牵拉痛,无呕吐;
3级:牵拉痛明显,有恶心、呕吐、鼓肠。
★清醒程度分级
0级:病人入睡,呼唤无任何反应;
1级:病人入睡,呼唤时有肢体运动或睁眼、头颈部移动;
2级:病人清醒,有1级的表现同时能张口伸舌;
麻醉常用评级标准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医院麻醉室管理制度

医院麻醉室管理制度

一、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二、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普通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赋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患者需彻底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 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普通状况稳定。

三、室护士长职责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时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

做好转、帮、带。

4.以身作则、催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催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麻醉科手术室应急预案

麻醉科手术室应急预案

一、成立麻醉手术室应急小组随着急危重、疑难病人手术的增加,术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和需要抢救的病人亦会增加,为了规范抢救流程和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我科内成立应急小组,明确任务职责。

应急小组领导成员及其职责:组长:隋国君职责:负责指挥各级人员参与抢救。

副组长:贺美菊职责:协助组长指挥各级人员参与急救,护士长具体负责安排各级护理人员参与抢救. 成员:张伟叶庆东魏红梅张新宇崔丹倩周梦梦陈力刘跃娟职责:在组长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实施抢救,指导下级人员抢救工作应急小组任务:1、在院领导和医务科领导下,主要针对突发性、灾难性事故的急救和麻醉会诊.2、负责麻醉科内急救、院内抢救、院内大会诊。

3、负责培训院内下级医师和实习医师心肺复苏、急救插管。

注:应急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通讯通畅。

二、麻醉科事故预防及处置预案1、预防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控制⑴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⑵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制度和流程》及各种麻醉操作常规。

⑶麻醉药品、麻醉剂、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⑷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应遵循主麻醉医师负责制。

⑸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科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1)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机及新知识介绍。

(2)定期进行全科医疗安全教育,疑难危重死亡病例的讨论。

(3)不定期的进行新技术、新进展及新药物的使用学习。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3)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1)加强术前访视,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访视工作,访视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手术后病人出手术室标准摘要:随手术结束,麻醉也告停止,医生面临术后病人转送去向问题,患者转送去向取决于麻醉医生(或有上级医师参与)对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总体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正确研判,确定病人是否可以离开手术室及具体去向,如送返普通住院病房、病房术后重症监护室、麻醉后恢复室(PACU)或加强监护病房(ICU)。

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应依据自己(或有上级医师参与)对麻醉手术期间病人总体情况的正确判断,并参考麻醉前评估、手术结束时病人实际状态,特别是患者当时呼吸、循环、意识水平等要素的观察结果,迅速对病人能否离开手术室及其去向(如送返病科普通病房、病科术后监护室、PACU或ICU等作出客观、正确的决断,以确保麻醉手术后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一、麻醉后病人恢复情况评定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除了应集中对呼吸、循环、肌张力和神志方面进行评定外,还应结合不同麻醉方法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尤其应高度关注有否严重麻醉并发症。

(一)全麻病人恢复情况(包括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手术结束,病人拔除气管导管前和/或停止吸入、静脉注射麻醉药后,麻醉医生可通过计分法详细评定病人麻醉后恢复程度和恢复质量。

对恢复缓慢或恢复不满意者,应进行必要的治疗,如拮抗肌松残余作用,拮抗苯二氮卓类及阿片类药物残留作用,面罩供氧,或继续呼吸支持等。

麻醉恢复情况可参照Aldret护理评分标准,对麻醉恢复期病人进行评估,以了解当时病情,作为病人转出手术室的重要参考依据。

观察项目共五项,每一项划分3个不同等级,根据观察结果分别给予2分、1分和0分。

恢复情况好者满分10分,恢复差者最低0分,为患者安全计,≤5分患者一般应暂留在手术室内观察,或转送PACU/ICU,不得直接转送普通病房。

附:Aldret护理评分:①活动力:四肢均能活动——积2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积1分;四肢均不能活动——积0分。

②呼吸: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积2分;呼吸受限或有呼吸暂停——积1分;无自主呼吸——积0分。

③循环:与麻醉前比较,血压波动≤±20%——积2分;变化在±20%~50%之间——积1分;变化≥50%——积0分。

④神志: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积2分;呼唤名字能应答——积1分;对呼唤无反应——积0分。

⑤皮肤颜色:正常、红润——积2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积1分;皮肤或口唇、甲床紫绀——积0分。

(二)椎管内麻醉病人恢复情况:一般情况下,若能在推管内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且麻醉经过平稳、效果良好的病人,手术后会在短时间内从麻醉状态下完全恢复。

但鉴于术后短时间内椎管内麻醉药及术中麻醉辅助药的残余作用,尤其是那些麻醉管理困难,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变化较大患者,手术结束时,要对麻醉恢复情况作出正确评估,特别应注意麻醉并发症的有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处理。

应注意观察下列症状/体征:低血压——最常见①阻滞平面过高,呼吸抑制(主观有呼吸费力、气促感);②恶心/呕吐(阻滞平面、腹膜刺激、ICP变化、脑膜刺激);③尿潴留(麻醉作用残留、疼痛、排尿习惯、尿路疾病);④神经根/脊髓损伤征兆(恢复期痛觉过敏、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等);⑤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形成迹象(腰背痛、肢体活动障碍、脊神经定位体征);⑥严重头痛/神志障碍(ICP变化、杂质刺激、局麻药中毒、阻滞平面过高);⑦局麻药毒性或过敏反应;⑧ECG(心率/心律)异常(神经反射?器质性病变?药物作用?缺氧/CO2蓄积?);⑨肌力弱及肢体活动差(术前是否存在?椎管病变?麻醉作用残留?脊髓神经损伤?);⑩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或导管折断;(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病人恢复情况: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包括颈神经(深、浅)丛阻滞、臂神经丛(肌沟、锁骨上/下和腋窝入路)阻滞,及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腰神经丛阻滞等。

通常在实施这些麻醉操作时,若注药过程中,或注药后短时间内病人无不良反应(如局麻药过敏或中毒),且患者能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手术结束后,麻醉药作用往往已基本消失,即便有麻醉作用残留,也不会对病人术后恢复构成大的威胁。

尽管如此,麻醉医生仍须在手术结束时,认真评估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尤其要注意有无下列征象:①阻滞范围过广——麻醉药误入椎管内造成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②局麻药毒性/过敏体征;③喉返神经麻痹/损伤——声音嘶哑;④霍纳氏综合征;⑤气胸——肌间沟入路易发生(损伤了胸膜顶);⑥局部血肿/出血——椎动脉、腋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⑦阻滞侧肢体肌力改变——术后肢体麻痹渐进性加重,或长时间恢复不满意,往往提示神经损伤。

二、手术麻醉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标准摘要:绝大多数患者手术结束后病情稳定,麻醉医师会选择将患者直接送回病科住院病房,即普通病房,或病科重症监护室(如果有)。

在那里,患者将接受一般的护理和监测(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应视患者病情而定),度过手术麻醉后恢复期。

鉴于普通病房的工作性质、人员配备及硬件设备配置等,无法对麻醉后需严密观察或监护的手术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诊疗服务,因此,麻醉医师应于手术结束时根据病人当时的实际情况(生命体征、麻醉状态恢复等),结合医院现有条件,决定病人去向,确保病人恢复期安全。

术后麻醉病人能否送回普通病房,其标准可参考生命体征稳定程度和病情总体状况两方面加以评判:(一)根据生命体征稳定程度评定可将病人术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稳定程度大致分为四级,粗略衡量麻醉病人是否达到转送普通病房的标准:Ⅰ级——生命体征稳定,无需经常观察病情或麻醉恢复情况,无有创监测项目病人;Ⅱ级——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但为防止意外,须予某些必要监测(如SpO2监测)和治疗(如吸氧)病人;Ⅲ级——生命体征虽稳定,但仍需有创监测(如CVP、挠动脉测压等),且麻醉处于较深状态需加强护理的病人;Ⅳ级——生命体征明显紊乱(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和/或麻醉药残余作用影响较明显,必须严密监测和治疗的病人。

Ⅰ~Ⅱ级病人可送回普通病房。

评估Ⅲ级的病人,普通病房恐难以满足其监测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要求,Ⅳ级病人切勿送返普通病房,应留在PACU或ICU病房。

(二)根据病情总体评估结果,手术结束时,麻醉病人若总体情况能达到下述标准,即可直接送返普通病房: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定向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能按指令完成简单动作。

肌张力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平卧位抬头能持续5秒钟以上。

无急性麻醉和/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内出血、恶心和呕吐等;循环系统:血压、心率稳定,末梢循环良好。

心电图无明显心律失常和/或ST-T改变;呼吸系统:能自主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反射如: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无需安放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能自行咳嗽并排出气道或口腔内分泌物;自主呼吸VT≥8ml/kg、RR20bpm;呼吸室内空气5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到术前水平;BGA分析PaO2≥70mmHg,SpO2>95%;其他方面:胸/肺X线片无特殊异常;尿量≥25ml/h以上;血浆电解质及血球压积(HcT)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最后一次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催眠药无异常发观;末梢循环良好,无甲床、口唇紫绀等缺氧征,观察时间≥30min。

总而言之,凡手术结束麻醉病人能达到:①醒觉和警觉状态,能辩认时间、人物的地点;②血压、脉搏平稳,或血压虽比麻醉前低,但Sp不低于术前20%(Sp>90mmHg);③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呼吸频率和幅度正常;④能自动或按指令活动四肢/抬头;⑤末梢循环良好,皮肤红润、温暖等,皆可直接送返普通病房。

三、手术麻醉后患者转送加强监护病房(ICU)标准摘要:有些情况下,鉴于手术、麻醉及病情等诸多因素,须留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或送往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主要涉及下列情况:手术复杂且时间冗长;病较重、麻醉管理困难;心内直视手术后;手术麻醉中或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等。

某些情况下,鉴于手术、麻醉及病情等诸多因素,须直接送往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进行加强监测与治疗,主要涉及到的情况包括;①手术操作复杂、时间冗长、病情较重、合并症多、麻醉管理困难患者;②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③手术麻醉中,或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④术后病人全身情况不稳定,需严密观察、进一步治疗患者;⑤严重创伤,或复杂手术后,需连续监测重要器官功能变化患者;⑥围麻醉期休克或心功能不全,需心血管功能支持疗患者;⑦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麻醉前呼吸功能差,术后需机械通气或呼吸支持治疗患者;⑧严重全身感染、败血症/中毒、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重失衡,围术期纠正欠满意患者;⑨器官移植手术麻醉后患者;⑩手术麻醉期间曾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成功复苏后患者;四、手术麻醉后转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标准原则上,麻醉后恢复室(PACU)是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术后转出手术室的第一站。

在恢复室中,麻醉医师经一段时间观察,根据病人麻醉恢复情况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再决断病人的去向,即送返普通病房或直接转送ICU治疗。

但限于现有的医疗设施条件,目前我们仅将那些既达不到ICU收治标准、送回普通病房又有一定危险的手术后麻醉病人送入PACU观察、治疗。

待病人完全脱离麻醉状态,患者整体情况稳定后,再转送回普通病房。

即手术后的麻醉患者,如经麻醉医生认定存在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患者。

这些患者麻醉恢复期易发生呼吸道梗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全麻后气管导管尚未拔除,呼吸功能恢复不良;小儿全麻术后尚未完全苏醒者,需在PACU中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和处理。

PACU应能常规提供的监测和治疗措施包括;⑴面罩/鼻导管持续吸氧;⑵短时间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呼吸支持;⑶脉搏氧饱和度(SpO2)连续监测;⑷连续心电图(ECG)监测;⑸开放多条静脉通路,输血/输液;⑹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⑺连续尿量监测;⑻连续体温监测;⑼实时提供血气分析监测;⑽至少每隔10~15min测定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律、呼吸频率和神志)恢复情况;⑾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项引流(胸、腹腔、脑室、胃、膀胱等)及各种冲洗情况;⑿连续应用血管活性药和/或抗心律失常药;⒀气管插管/拔管或更换气管导管;⒁提供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⒂对大手术后,或循环功能欠稳定这,提供周围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置管连续测压;⒃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术后镇痛。

五、手术麻醉后病人送返普通病房后的交后接班程序与内容手术麻醉后病人送至普通病房时,责任麻醉医师应以书面(麻醉记录单)和/或口头方式向病房值班医师/护士进行详细交接班,交接班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麻醉方法及最终所施手术;术前病史:现病史和治疗过程,既往手术/麻醉史、特殊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麻醉管理:所用麻醉药物种类,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总量,及最后一次给药时间与剂量,肌松药桔抗药无种类,以及其它用药情况(包括术前用药、抗生素、利尿药、血管活性药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和尿量;术中特殊情况:是否出现过险情、重大变化或不良反应,处理经过;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以及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Hct和血浆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麻醉恢复期应注意的重点问题:①估计手术麻醉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措施;③患者目前能够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④可能发生的心、肺问题以及必要的检查(包括胸片、超声、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