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教研活动结果(3篇)

大班数学教研活动结果(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数学素养的培养。

大班幼儿正处于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园于近日开展了大班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观摩教学活动、反思总结等方式,提升教师对数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促进幼儿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特点的认识,明确数学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2. 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教师针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讨,分享各自的经验与困惑。

2. 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教学活动,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反思总结:教师针对观摩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集体研讨活动开始,全体教师针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特点进行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认知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家认为,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观摩教学活动本次活动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图形的对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让幼儿认识对称图形,并学会运用对称图形进行创作。

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通过游戏、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位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研活动幼儿总结(3篇)

数学教研活动幼儿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我园于近期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特点和需求,改进教学方法。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育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数学游戏: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2. 数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分类、排序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3. 数学故事:讲述数学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4. 数学经验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在数学教育中的经验和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过程1.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数数比赛”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测量、分类、排序等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能力。

3. 故事环节:教师讲述《数鸭子》、《小熊过桥》等数学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 经验分享环节:教师们纷纷分享自己在数学教育中的经验和心得,如如何激发幼儿兴趣、如何设计游戏、如何引导幼儿思考等。

五、活动成果1.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 教师们通过本次活动,更加了解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特点和需求,改进了教学方法。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共同提高了数学教育水平。

4. 幼儿园数学教育氛围更加浓厚,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应用,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教研课活动总结报告5篇

数学教研课活动总结报告5篇

数学教研课活动总结报告5篇篇1一、引言本次数学教研课活动于近期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经验分享等方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我们组织了本次数学教研课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与方法1. 教学研讨:在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学研讨会议。

通过会议,教师们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这种研讨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 课堂观摩:我们邀请了多位优秀数学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展示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和有效方法。

通过观摩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3. 经验分享:在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了多次经验分享环节。

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这些分享不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还能激发其他教师的创新思维。

四、活动效果与成果通过本次数学教研课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通过教学研讨和课堂观摩,教师们掌握了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直接惠及了学生,学生们在数学学科上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培养了更加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3. 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反思与展望本次数学教研课活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教学实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教学实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现状研究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也是综合性学科。

在幼儿园中,数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数学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现状1. 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形状、大小、数量、比较、排序等方面。

但是,有些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一些幼儿园采用了传统的板书和听讲解的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无法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资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缺乏可视化、立体化的教学器材,限制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为了改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教学实验。

我们选取了形状和大小这两个数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尝试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 教学内容拓展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形状和大小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卡片游戏、关联故事、绘本阅读等,使幼儿在玩中学,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

2. 教学方法创新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游戏、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活跃度。

3. 教学资源更新我们引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立体模型、数字插画、多媒体投影等,营造了多样化的教学氛围,提升了教学的可视化效果,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实验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教学实验后,幼儿对形状和大小的理解更加深入,数学概念掌握更加牢固,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教学实验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98学习版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本研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内容,设计课堂导入,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新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有效性,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不低于平均值的教学。

概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教学案例,在重新审视导入环节的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教学实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课前的预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2.通过研究,探索如何从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找知识间的连结点、脱出教材制约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探索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1 、本课题所强调的“中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真正的使动手实践在课堂上行之有效。

3、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个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

研究的意义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 ,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我们“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概念的数学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系列操作活动。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一、内容提要:为了揭示适合中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及相应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多方面的整体提高,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①。

我通过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遵循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搭建数学知识建构的平台;实施幼儿园已有数学教材,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进度安排;分析教师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了解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引导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初步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幼儿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终身教育”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幼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形成了有价值的预期报告一份。

二、课题界定:1、课题中的有效是具有效果、具有成效。

2、有效策略是提升效益的方法。

3、幼儿园数学活动是指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及游戏等。

4、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就是为促进幼儿园教学效益的提升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互动游戏总结与实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互动游戏总结与实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互动游戏总结与实践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互动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互动游戏的总结与实践。

一、互动游戏的意义和作用互动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通过互动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常见的数学互动游戏1. 数学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数学知识,比如扮演小商贩,学习购物时的计算;扮演小厨师,学习食材的数量和分配等。

2. 数学实地探究游戏:带领幼儿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操场、图书馆等,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数学实地探究,比如统计周围的物体数量、探索不同形状的发现等。

3. 数学角力游戏:通过数学角力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数学拼图比赛、计算速度比赛等。

三、实践中的启示和经验共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互动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游戏设计要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不能过于复杂和抽象。

2. 游戏中要注重引导与激发,老师要做好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游戏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让幼儿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学习成果。

四、个人观点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互动游戏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通过互动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互动游戏也是一种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并丰富数学互动游戏的形式,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大班数学教学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互动游戏的总结与实践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践,互动游戏将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将为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幼儿教科研课题: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

幼儿教科研课题: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

幼教课题申报\幼儿计算课题申报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社会背景: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

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幼儿数理逻辑经验的最初获得和科学思维及方法的最初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却总是遭遇碰壁:幼儿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记住了却不能理解和应用。

作为这一问题存在最直接的表现,其实就是幼儿数学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的相对片面与狭隘、操作材料的有效提供和自觉使用的不足,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与机械等。

202X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各个早教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将操作性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及其理念引入到幼儿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或根据蒙氏教学改编的以纸质操作材料为主的一些幼儿教材的出版,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这些问题促使我们紧贴幼儿生活实践的实际需要与经验范围,依据数学的生活化理念和数学学习的实践性特质,探寻适宜于幼儿发展规律及其心智水平与特点的数学学习方式及教学策略,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迫切要求。

本园背景:我园为了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方法,也使用了《蒙氏数学》、《青蒙数学》的教材,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材料不符合我园幼儿实际,对教师也没有系统地指导等,那么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怎样制定操作规则?幼儿如何分组操作?操作此材料使用的顺序?怎样指导幼儿有效的操作这些材料,使幼儿能从操作活动中发现所要学习的规律及关系,使材料能在活动中真正的发挥作用?教师在操作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有哪些?等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们进行此课题的探究。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即是基于当前我国科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背景,并针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现状殛需探寻真正适宜于幼儿学习特点及方式的数学教育实施路径的现实需求,又是解决我园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园本需要。

幼儿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数学工作总结

3
年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 相结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需求。
教师培训计划制定
培训目标
01
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和
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
02
包括数学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技术等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以及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培训方式
03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等,
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教师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教师参与度、反馈意见、教学改进情况、学生成绩 提高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培训效果。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谈、课堂观察、考试等方 式,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教学计划制定
学期教学计划
根据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特点和教 学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 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等。
周教学计划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周教学计 划,明确每周的教学重点、教学进 度、教学策略等。
课时教学计划
根据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教学计 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教学步骤等。
错题总结
整理学生易错的题目类型,分析出错原因。
学习方法
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方法,评估其有效性。
学习态度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是否积极、认真、自律等。
学习策略指导与调整
方法优化
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 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
调整心态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保 持积极心态面对学习挑 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不同窗习领域中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的子课题,课题依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此刻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全然性转变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期进展对新世纪人材培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进展,为了每一名儿童的全面进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若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阻碍着学生素养的形成,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握知识,习得技术,进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碰到的最大挑战确实是“有效性”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进程,可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明白得,领会的误差,和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体会,课堂教学改革显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和“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和尝试,但关于正确的效益观、阻碍课堂教学成效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行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稳。

为尽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研究课题研究”,具有踊跃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研总结(实用3篇)

幼儿园数学教研总结(实用3篇)

幼儿园数学教研总结(实用3篇)1.幼儿园数学教研总结第1篇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教学方案。

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蕴含数量关系的具体情景,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操作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况和材料的支持下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本期我担任幼儿班大班的数学教学。

本班孩子们都很活跃、聪明,各有千秋。

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反应能力,加强思维敏捷的学科。

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学期的数学主要内容是:认识数字0——10;10以内的分解组合和加减法;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着根据物品大小、颜色、形状等找到排列规律;复习相邻数、序数、单数和双数;学会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以及球体;1——50的计数。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

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

通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

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数学教研活动课题总结(3篇)

数学教研活动课题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 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整体实力。

三、活动内容1. 课题研究: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开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策略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进等。

2. 课堂教学展示: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数学教学研讨会,拓宽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5.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成果1. 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

2.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 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

4. 数学教研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五、活动反思1. 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教学研讨活动要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确保教师能在研讨中有所收获。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卢林艳一、课题提出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

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又广泛的存在“学生学的艰苦,教师教的辛苦,”导致教学低效的现象,在对个别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教与学这对矛盾进行了认真统计及分析,并聚焦课堂,追求到问题的焦点——“方式决定效率”这个真问题,为更好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另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

它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向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渡。

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衍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就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近而达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教与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是被强制式地灌输数学知识,那么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是机械地“生吞活剥”知识,稍好者“高分低能”,更甚者会厌恶或恐惧学习数学。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应试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也是当前新课改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另外,我校的学生的智力结构很不平衡,而且彼此水平相差很大,坐在同一教室的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优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14页)

【优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篇一:《5—6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题目:《5—6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论文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美国在1985年就提出了有关科学教育的“2061计划”,日本也在他们国家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将“自然”领域的内容扩展为“环境”,01年9月中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的提出,使我国工作在幼教前线的老师们进一步明白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价值趋向,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也越发的注重探究过程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指导,对科学教育核心价值深化到幼儿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以此为重点,从“指导策略”入手,重点结合幼儿素质教育及纲要精神探索互动式探究环境和活动,使之真正为教育目标服务。

关键词:趣味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策略问题的提出:? 1、社会日渐关注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

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科技素养的创新人才,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

中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也更加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社会的支持也让我看到此领域的前景,同时,由于相对其他领域比较起来可能发展较晚,因此,也给我更大的空间,可以去开? 2、本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具体策略不详正如之上所说,科学领域的愈加受重视致使学术界也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此类的研究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愈来愈多,因此,也让我在查找资料中有了一定的积累,站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之上去研究,能让我减少一些无谓的时间浪费,能更多的去研究教师的指导策略的一些实际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有效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有效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有效对策摘要:一个好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问题转变为较为具体、较为直观的数学问题,让幼儿对数学问题有着更具体的理解,有利于塑造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目前数学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找出数学活动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并对之进行优化改良,以便于幼儿理解数学问题,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最终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数学;数学活动;教学策略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对提升幼儿的智力和塑造良好的思维方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还存在着不以幼儿为中心、所教学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死板等诸多问题。

为了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质量,幼儿教师要分析自身数学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缺陷,并针对其进行对应的措施,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中心偏离幼儿这一主体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传统教育学派也一般支持这种观点,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才能做到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这种观点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同样成立,只有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来举办数学教育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但目前幼儿园中的一些数学教学活动脱离了幼儿这一成分,出现了教师想教什么便教什么,忽略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的情况,首先这会使教师和幼儿的沟通变少,幼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最后导致幼儿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影响数学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幼儿变成知识的被迫接受者,会导致幼儿出现厌烦心理,影响幼儿今后的数学学习,不但教学效率不高,还削弱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2数学活动教学形式较为呆板,教学材料单一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以做为中心,再进行教与学,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应该以做为主体,再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但是目前阶段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却很少出现以做为主基调的内容,其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材料对幼儿理解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也有可能是教学材料的获取较为困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一、内容提要:为了揭示适合中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及相应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多方面的整体提高,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①。

我通过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遵循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搭建数学知识建构的平台;实施幼儿园已有数学教材,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进度安排;分析教师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了解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引导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初步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幼儿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终身教育”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幼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形成了有价值的预期报告一份。

二、课题界定:1、课题中的有效是具有效果、具有成效。

2、有效策略是提升效益的方法。

3、幼儿园数学活动是指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及游戏等。

4、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就是为促进幼儿园教学效益的提升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其他相关政策理论。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①。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这标志着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2)心理学知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幼儿在3-6岁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儿童学习心理学指出: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儿童是学习活动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能力。

②人本主义思想还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儿童活动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

(3)专家观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必须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

在教学中关注个别差异,营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地促进幼儿的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 arel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条件:研究者现任区数学教研组组长一职,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数学教学领域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多项研究成果在市区获奖。

幼儿园内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之间经常能分享、交流教育经验。

五、课题论证:(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拉开了幼儿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序幕。

《纲要》强调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新思想,比如: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双主体的理念、环境育人的理念、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等。

《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数学涵盖在科学领域之中,幼儿园数学的教育目标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与要求部分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它带来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变革,使幼儿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途径等方方面面。

我认真研读了《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深深感受到幼儿在数学知识上有一定的准备,智力准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③。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需要改进。

从重机械记忆和训练,转变到重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从重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活动的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熏陶。

我查阅了《学前教育》近些年的资料进行分析,觉得近年来幼儿园在数学教育方面虽然有些研究,但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上认识不足,研究仍停在表层,幼儿数学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急待解决。

因此我确定“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围绕“中班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揭示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及相应策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程,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运用中班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着教育新观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所掌握的知识对今后学习、生活等所产生的影响。

幼儿园阶段,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对加减法掌握了多少,为了达到一定的知识量,很多时候要求幼儿死记硬背以达到记住的效果。

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并不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关注幼儿的知识建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思考:解决教材教法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问题,解决教师策略对促进幼儿发展所产生影响的问题。

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提升认识,学会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和结果。

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三)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活、游戏(活动区)、专门的数学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教育途径的选择有所侧重。

小班——以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途径为主;中大班——以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途径为主。

2、操作法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表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教育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任务。

随着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教师们树立了大的课程观,认识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在生活活动、游戏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数学教育的途径绝不仅限于数学课,改变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忽视年龄特点以单一的数学课的途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现状。

另外,相信儿童的能力,尊重儿童的想法,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师的共识。

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

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才是幼儿园有效的数学教育。

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参与科研研究,课题研究的水平较低,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研究内容:探索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搭建数学知识建构的平台;探寻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适合幼儿数学培养规律的有效教学。

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进度科学安排;分析教师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了解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引导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初步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幼儿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游戏性教育”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的运用——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师既是研究者更是实践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思维形成的情景启发,并注意观察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2、调查研究法的运用——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实例分析法的运用——通过对班级幼儿数学发展情况的观察,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途径,在各种个案中探求规律,为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分析阶段、实践研究阶段、研究积累阶段、经验总结阶段。

主要目的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更新教师观念、确定课题指导思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探究适合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1、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现状。

首先,教师已逐步向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支持者、合作者的方向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对幼儿早期的教育情况,探究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从而结合教育理论和幼儿成长规律改进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的回答往往只浮现在自己原有的、日常的操作模式上,没有仔细的去挖掘、去思考。

她们把对孩子的支持停留在只是对孩子一种简单的帮助,一个简单的举动、一个单向的互动和一个摆饰的环境。

在次,通过对近年来幼儿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目前幼儿教学现状使我感受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如中班“按数序排卡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

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