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研究课教案: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观察和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原理在实际生物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生物图片或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二、探究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选择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生物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自然选择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企鹅的黑白羽毛、鸟的喙形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如何帮助生物适应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特征的适应性,并解释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这些特征的形成。
四、实践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或观察身边的生物,探究自然选择在实际中的体现。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或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六、深入探讨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选择的过程,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在生物进化中发挥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选择在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具体应用,如昆虫的翅膀、植物的种子等。
七、进化证据——化石(15分钟)1. 教师介绍化石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谁选择了他们教科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同一物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2.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2.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个体都不相同,存在着差异。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同一物种不同环境动物的探究表格。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课题:谁选择了它们。
面对这样的探究主题,说说你想要知道什么。
(二)活动一:青蛙的去与留1.听故事:青蛙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一部分青蛙不见了?去哪了?为什么还有一部分留下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青蛙更容易生存下来?3.回题:结合故事,说说你对探究主题“谁选择了它们”的理解,。
(三)活动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认识两个不同的环境冰天雪地与丛林原野的环境特征是什么?2. 环境对狐狸的选择你来当一回可以选择动物生死的环境。
说说你们是根据什么标准选择的?3.探究更多不同环境中的同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同种动物,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下来,他们都会表现出哪些不同的身体特征呢?找一找狐狸,熊,兔子,狼的不同身体特征。
4.学生活动5.汇报交流6.归纳:生活在北极的这些动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身体特征?7.师生小结,得出伯格曼法则。
了解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四)活动三:选择改变着生物1.过渡:环境很厉害,那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只能听“天”由命,默默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呢?在偌大的世界里,你能不能找到不是自然的选择,却也发生改变的生物呢?2.人工选择家猪的演化原鸡的演化杂交水稻的由来3.小结(1)人工选择谁选择了它们,促成了它们的演化?我们把这种选择叫做——人工选择。
教科版小学科学研究课教案: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二)【教材简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第7课,在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之后,本课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物种的演变过程,教材主要分四部分。
1.导入提出问题:是什么决定地球生物的命运?2.探讨青蛙去留问题,明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分析三种狐狸的不同生活环境,得出自然选择改变生物,穿插了保温实验;4.简单介绍了人工选择。
青蛙的去留问题和自然选择是本课的主要活动,对资料的占有和分析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三个活动中穿插的动物保温模拟实验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突出重点活动,将保温模拟实验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分析温度数据,明白伯格曼法则。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1.六年级的学生尚处于具体运算到抽象运算的过渡阶段,要从大量的事实性资料入手分析归纳得出生物的演变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2.生物的演变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科学家也由于缺少证据,尚且对一些问题持不同意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寻找间接的证据,增强直观体验,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演变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
2.生物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次模拟天敌捕食青蛙,青蛙交配产子,再次被捕食,让学生观察体验青蛙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体色并生存下来的过程。
2.通过青蛙、北极狐等生物适应环境的研讨,让学生体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模拟实验,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节教科版科学六上的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但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缺乏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和环境的特点,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讲授法: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生物模型、图片等教具。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4.小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 展示相关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如观察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通过探究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自然选择的原理、实例图片等。
2.实物模型:例如昆虫、植物等,用于观察和讨论。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选择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现代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爱心专心 1(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3.选择改变着生物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适应和选择。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具体的生物适应和选择机制,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2.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和选择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课文内容、插图、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图片等。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动有趣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通过PPT展示相关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2.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的适应方式,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相关的探究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准备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例如:“你们认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探究材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例如:展示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交流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观察生物标本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生物选择生活环境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探究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2.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3. 学生分享思考成果,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调查,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记录调查结果,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概念。
2. 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
2.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谁选择了它们》。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选择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反思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学生对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是否理解。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自然选择现象。
2. 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选择的过程。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谁选择了它们》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流程图文演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读文能力,对资料内容归纳提炼,获得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个体都不相同,存在着差异。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资料、教学PPT【教学设计】课前扉页课前互动(选一或直接进入课题<点图标>)1、谈话——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都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包括我赵老师,包括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以及我们同学们。
先请同学们观察和体会一下,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要有怎样的表现来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的呢?好的,今天我们要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用与这个环境相适应的言行,来做两件事情——探索和发现。
我们探索的主题就是——谁选择了它们2、(背景色差环境下的园片醒目度对比<保护色>)跟大家做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
这里有几个圆片?都有些什么颜色?现在的底色是什么?如果换一种底色,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请看好了。
几个圆片?还有一个哪里去了?再换一种底色,会是几个圆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我们把思路扩展到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你想说什么?——课前热身从圆片颜色与底色的差别,我们一路讨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研究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主题就是——谁选择了它们这个课题本身就充满了疑问,你有什么想问的?谁指的是什么(环境)?它们又是谁呢?(动物)怎样选择动物?(分散板书课题)研究这个主题,我们从6500万年前说起……(课件)恐龙灭绝了,根据你掌握的知识,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归结起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灭绝的?(归结到环境的变化导致恐龙的灭绝)根据科学家考证,恐龙灭绝后,地球迎来了一个非常寒冷的时代(看图)。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适应。
2.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3.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和环境,提出问题:“你身边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 生物适应环境: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鸟类的迁徙、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等。
3. 环境影响生物:讲解环境影响生物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4. 生物影响环境:讲解生物影响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躯体的形状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明白得释。
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紧密关系,增强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躯体的形状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明白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预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预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旧生活在那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二、自主探究1.青蛙的去与留(1)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两只青蛙,观看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估量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什么缘故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估量黄色青蛙形成缘故: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如何样形成的?(4)你们还明白哪些如此的生物?并说说是如何样形成的?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差不多上因环境发生变化而显现的。
我那个地点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观看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觉了一个有味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同时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我们能依照生物学家的发觉估量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3)北极狐狸生活在冰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确实有利于保温吗?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法吧!(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3.选择改变着生物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差不多明白大自然(也确实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
2.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3. 实验材料:如不同类型的纸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标本或图片,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动物的特点是为了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水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讨论:在这些环境中,动物是如何适应的?它们有哪些特点?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三、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环境?3.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科学教案主题: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适应性差异;2. 理解适应性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产物;3. 探究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思考;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几个不同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的适应性差异;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 拓展:通过观察鸟类的喙形状差异,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鸟类的适应性。
三、教学步骤:引入(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适应性关系;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生物在不同的栖息地中有不同的特征和习性?”3.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探究(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然后分析这种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的适应性差异;2. 学生可利用书本、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更多关于这种生物的知识;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这种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有哪些适应性特征?b. 这些适应性特征如何使它们生活更好适应各自的栖息地?c. 这些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帮助它们寻找食物、避开捕食者或进行繁殖的?总结(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研究的生物及其适应性特征;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演化等;3. 教师补充概念和例子,加深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
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鸟类的喙形状差异,并带领学生探究这些差异与它们的食性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2. 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不同喙形状与食性和栖息地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情况;2. 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生物适应性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比生物适应性的能力:根据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生物适应性差异的辨别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84-86 页《谁选择了它们》【教课目的】科学观点●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
● 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追求相关问题的合理解说。
● 运用实验的方法考证推断。
感情、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亲密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教课难点】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课准备】课件、图片、投影为每组准备:烧杯、圆形平底烧杯、温水、水槽、温度计、量筒、实验记录单【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发问:大家知道恐龙和螳螂吗?它们谁更强盛呢?引入:以前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螳螂却仍旧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是谁选择了它们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二、自主研究,猜想考证(一)青蛙的去与留1.察看并推断不一样颜色青蛙的生活环境解说:最早的青蛙生活在好久好久从前的三叠纪,生活森林里的青蛙是好多种颜色的。
(课件出示:几种不一样颜色的青蛙。
)发问:当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森林变成荒漠。
大家猜一猜,终究哪一种青蛙能生计到最后呢?为何?学生经过议论沟通明确:在黄色背景下黄色青蛙生计到了最后。
2.领会大自然选择了青蛙的去与留发问:在这场残忍的生计竞争中间是谁选择了黄青蛙生计到了最后?小结:这真堪称物竞天择,适者生计。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狐狸的体形1.察看推断体形不一样的老虎生活环境(课件出示两种老虎图片)发问:认真察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猜猜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何?学生自由讲话进行猜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分析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思考。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准备实例材料,用于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准备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材料,如观察植物的器官、动物的习性等。
4.准备课堂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会具有这些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呈现(10分钟)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动物的形态、习性、繁殖等。
同时,呈现实例,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操作,如观察植物的器官、动物的习性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3. 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生物学实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学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 PPT展示:讲解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自然选择的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进化对环境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及其适应环境的现象。
2. 邀请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现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生物进化对环境影响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通过思考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概念的掌握。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关键概念。
2. 学生也应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教学拓展:1. 开展生物模型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加深对生物结构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