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
小班社会实践教案《不跟陌生人走》4篇

小班社会实践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小班社会实践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不跟陌生人走”是保护自己安全的重要原则。
2. 学会正确判断陌生人的真实意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避免与陌生人接触。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防范意识,学会避免与陌生人走在一起。
2. 帮助学生学会鉴别陌生人的真实意图,做到甄别真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平时都会遇到陌生人吗?你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在一起?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析陌生人的种类:- 陌生人并不都是坏人,有些陌生人是可以信任的。
- 但是,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因为有些陌生人可能有不好的意图。
2. 讲解“不跟陌生人走”原则:- 学会通过外貌、言行等特征判断陌生人的真实意图,避免与对自己有不好意图的陌生人接触。
-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走来,不要慌张,要冷静判断他的意图。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请学生分小组,每组讨论以下案例:- 你下午放学后在街上走着,有一个陌生人朝你走来,他对你说:“小朋友,我家的猫丢了,可以帮我找找吗?”你会怎么做?2. 分组讨论结果汇报。
四、游戏活动(20分钟)1. 制作“陌生人表情卡”,包括陌生人的开心、伤心、生气等各种表情。
2. 分成小组进行游戏,一人扮演陌生人出示表情卡,其他人根据表情判断该陌生人的真实意图,并给出自己的回应。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再次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判断陌生人意图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讨论“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通过讨论和汇报,考察学生对“不跟陌生人走”原则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2. 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陌生人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程度。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3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幼儿小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不跟陌生人走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到不跟陌生人走是保护自己的一个重要规则。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幼儿识别陌生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包括陌生人的图片和熟悉人的图片。
2. 讲述故事的道具:如玩具人物等。
3. 幼儿安全活动手册、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安全知识:询问幼儿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安全规则是什么?2. 激发兴趣:介绍今天的主题“不跟陌生人走”,并询问幼儿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规则的内容。
讲述故事:1. 使用道具或图片,讲述一个关于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故事。
故事情节可以包括一个小孩子在外面玩耍时被一个陌生人叫走了,然后有一个熟悉的人出现并帮助小孩子回到家的情节。
2.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强调小孩子遇到陌生人时应该做的事情:不跟陌生人走,立即找熟悉的人寻求帮助。
讨论与互动:1. 观察图片:给幼儿展示一些陌生人和熟悉人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区分陌生人和熟悉人的特征。
可以问幼儿陌生人和熟悉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对话练习:模拟幼儿在外面遇到陌生人的情景,让幼儿依据刚刚学到的知识回答应该怎么做。
小组活动:1. 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陌生人问题。
例如在公园、学校、超市等地方如何正确面对陌生人。
2.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
巩固与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于不跟陌生人走的理解程度。
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这个规则,并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可信赖的人求助。
拓展活动:1. 绘本阅读:选取一本与不跟陌生人走相关的绘本进行阅读。
2.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扮演陌生人和熟悉人的角色,模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人的情景,让幼儿熟悉处理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和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到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面对陌生人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不要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教案《不要跟陌生人走》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概念,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对策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认识“陌生人”。
2.学习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冷静应对能力。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具:人物图片、道具、视频短片。
2.环境布置:模拟小区环境、幼儿园教室。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人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陌生人有什么特点?”2.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陌生人”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遇到陌生人时应该怎么办。
3.角色扮演(1)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陌生人与小朋友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应对方法,正确应对陌生人的诱惑。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在幼儿园门口遇到陌生人,你们会怎么办?”(3)各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实践操作(1)教师带领幼儿到模拟小区环境,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应对陌生人。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反思。
六、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关于“不要跟陌生人走”的绘画作品。
2.家长协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陌生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2.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应对陌生人。
3.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4.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1.在讲解环节,教师语速稍快,可能有些幼儿未能完全理解。
小班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案5篇

小班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案5篇小班教案不跟生疏人走安全教案篇1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是非的辨别力量较差,该怎样进展自我爱护,把握最根本的安全常识削减意外的发生,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知道不能轻信生疏人的话,不和生疏人走。
活动预备:1、有关的图片四张。
2、玩具、果冻、巧克力。
出示图片图片1:生疏人要去你家,不能带路。
图片2:生疏人硬拉着你,你要抵抗,大声呼救。
选择嬉戏1、能不能和生疏人走?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
b、不能去任何地方。
2、有个生疏人给你东西吃。
a、都可以吃。
b、不能吃。
活动完毕:提示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不能轻信生疏人。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从几个日经常见的实例动身动身,图文结合让幼儿感觉到事情就在你身边,通过争论的形式让幼儿学到一些安全常识,教学效果很好。
小班教案不跟生疏人走安全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听信生疏人的话,不跟生疏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共性。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响力量,熬炼他们的个人力量。
活动预备: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慧的明明》)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识的男校工联系,请他协作教育活动,并预备一些幼儿喜爱的糖果、玩具。
活动过程:一、看图叙述1、教师出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上还有谁,生疏人在对明明说什么。
2、引导幼儿争论:为什么不能跟生疏人走。
二、情景模拟1、教师借故离开教室。
2、男校工扮演生疏人出场。
“生疏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
生疏人与幼儿的对话:生疏人:小朋友你们教师呢?(幼:教师出去了)生疏人:教师不在,我带你们去玩吧!(幼:教师说不能和生疏人走)生疏人:我是好人,不是坏蛋。
你们看我还给你们带糖果来了。
(幼:教师说不能吃生疏人的糖果)生疏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们看这是麦当劳的玩具。
(幼儿开头有些动摇了,有的开头要玩具了)生疏人:麦当劳玩具好玩吗?(幼:好玩)生疏人;那我带你们去麦当劳玩吧,那里有更多玩具,还有薯条可以吃。
幼儿园小班安全课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3. 教育幼儿懂得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不跟陌生人走。
4. 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情,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不和陌生人走的安全知识。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安全知识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幼儿被陌生人带走的案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安全问题。
2. 主体故事:讲述一个幼儿被陌生人带走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不和陌生人走的过程。
4. 安全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卡片,向幼儿讲解不和陌生人走的安全知识,让幼儿掌握相关技能。
5. 互动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问答,检验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和家长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3. 幼儿自评:让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不和陌生人走的安全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在家中模拟陌生人场景,让幼儿实践不和陌生人走的原则。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幼儿在社区中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安全问题。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辨别陌生人,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陌生人图片、安全知识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3. 教学辅助工具:PPT、音响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幼儿被陌生人拐骗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2. 教学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陌生人的概念,让幼儿能够辨别陌生人。
b. 通过PPT展示陌生人可能使用的一些拐骗手段,让幼儿了解并学会防范。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拐骗场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陌生人。
3. 巩固环节:a. 教师发放安全知识卡片,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安全小贴士。
四、作业布置:1. 家长配合: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不和陌生人走,加强幼儿的安全教2. 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让幼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
3.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定期进行类似活动,让幼儿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安全知识的印象。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安全知识手册、安全标志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全、易懂的教学环境。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等。
七、活动过程:1. 复习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环节:a. 教师向幼儿讲解安全标志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并在生活中能够识别。
b. 教师通过播放短视频,展示在公共场所如何寻求帮助,让幼儿学会向周围人求助。
小班安全教案及活动反思《不跟陌生人走》5篇

小班安全教案及活动反思《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案及活动反思《不跟陌生人走》精选5篇(一)一、教案概述主题:小班安全教案及活动反思《不跟陌生人走》年龄组别:3-4岁教案时长:30分钟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陌生人的概念,知道对陌生人保持警惕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孩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具准备1. 一副画有陌生人形象的图片。
2. 坐垫或标记地带的色带。
3. 数个小球或玩具。
四、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介绍陌生人概念(10分钟)1. 引导孩子观察并解读陌生人图片,让他们了解陌生人的特点和外貌表现。
2. 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陌生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
活动二:学习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和方法(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告诉他们只能听从家人的指示。
2. 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体验不跟陌生人走的情况,并教他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活动三:实地演练与巩固(10分钟)1. 在室内设置一个安全区域,用坐垫或色带将其划分出来。
2. 引导孩子们站在安全区域,然后散置几个小球或玩具在附近。
3. 一名成人充当陌生人的角色,在安全区域外招呼孩子们跟他走。
4. 引导孩子们按照学过的知识和原则,不跟陌生人走,并坚守在安全区域内。
五、活动反思这堂安全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角色扮演和实地演练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了陌生人的概念,学习了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室内实地演练,增强了孩子们正确应对陌生人的能力。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值得改进的地方是活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增加游戏环节,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要注意在活动中不要过多鼓励孩子接近陌生人,以免引起误解。
通过这样的安全教学活动,孩子们对陌生人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对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增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他们安全的关注,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不跟陌生人走》2. 教学目标1.能够在遇到陌生人时,不离开自己的亲属或监护人。
2.能够识别陌生人和熟人的不同特征。
3.能够说出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做。
3. 内容安排时间活动安排方法5分钟热身游戏快速点名10分钟课堂讲解老师讲解陌生人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15分钟视频解说播放“小红帽”、“千万别跟陌生人走”等相关视频20分钟童谣训练听、唱“不做傻小孩”、“棕熊棕熊转一转”等相关童谣10分钟模拟体验根据情境,老师进行模拟危险情境,让孩子们练习自我保护10分钟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孩子们反思本次活动的重点和所获得的成果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2.视听法3.童谣教学法4.模拟演练法三、教学步骤1. 热身游戏老师快速点名,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自己的名字,以充分激发孩子的热情和活跃度。
2. 课堂讲解老师在黑板前简单明了地讲解陌生人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例如,不要接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3. 视听法播放一些有关“不跟陌生人走”的相关视频,如“小红帽”、“千万别跟陌生人走”等。
4. 童谣教学法通过唱儿歌、学童谣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记忆相关防范措施。
例如“不做傻小孩”、“棕熊棕熊转一转”等。
5. 模拟演练法老师模拟危险情境,例如一个陌生人向孩子们说请他们帮忙找狗,让孩子们的父母在旁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在演练过程中,老师重点观察孩子们是否愿意与陌生人走,是否能及时报告父母等。
6. 总结反思在教学活动的结尾,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回忆、总结本次活动,回答“你学到了什么?你在哪些方面提高了自己?你将来做到什么样的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活动的教学,孩子们明确了如何提高防范危险的意识,掌握了识别陌生人的能力,学习了遇到陌生人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方式。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不跟陌生人走》4篇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不跟陌生人走》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陌生人并避免与陌生人接触。
2. 培养学生警惕性,增强防范陌生危险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准备:1. 书籍、图片、幻灯片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教材。
2. 真实案例视频或故事材料。
3. 陌生人图片卡片等教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故事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引导“陌生人”这个概念,并与学生讨论陌生人的特征和危害性。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展示,向学生介绍不同陌生人的情境,如在公园、学校门口、超市等地。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陌生人有可能是危险的,并和学生讨论陌生人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危险。
第三步:案例学习(15分钟)使用真实案例视频或故事材料,让学生了解陌生人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案例,并和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不安全行为和可行的安全行为。
第四步:学习“我不跟陌生人走”(15分钟)1. 学生模仿老师说出“我不跟陌生人走”的应对用语,并进行角色扮演演练。
2. 强调“不跟陌生人走”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安全行为,告诉学生应该坚决地说“不”并及时向信任的成人求助。
第五步:游戏活动(20分钟)1. 使用陌生人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学生分辨哪些人是陌生人,并鼓励学生合作讨论。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情境下拒绝陌生人的走向。
第六步:总结复习(5分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并让学生再次强调“我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陌生人的危害,掌握不跟陌生人走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真实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陌生人的危险性,同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不跟陌生人走》精选4篇(二)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心他人的安全。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不和陌生人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不和陌生人走》含反思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不和陌生人走》含反思「篇一」活动领域:社会、艺术活动目标:1、能说出交通标志的外形特征和含义2、尝试制作活动室的安全标志活动准备:交通标志图片、画笔、记录表《要小心的物品》活动过程:1、我认识的交通标志。
出示交通标志,请幼儿说一说交通标志的外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其含义。
归纳这些交通标志的规律:外形简单,颜色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
颜色和外形:红色的圆形表示禁止;黄色的三角形表示警告;蓝色的长方形表示指示。
2、观察活动室环境,寻找安全隐患。
想一想:活动室里有哪些东西可能会造成危险?(幼儿边说教师边记录幼儿说出的危险物品)分组到活动室的各区域、各角落找一找你,看看有哪些东西会造成危险,并记录在《要小心的物品》统计表中。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并分享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才不会造成伤害,如:正确使用剪刀、订书机。
豆子、卫生纸等不能塞进鼻子和耳朵里,也不能吞到肚子里。
玩具和钱币等不能放进嘴巴里。
不拿剪刀、筷子等尖利和细长的东西奔跑,以免戳到自己和别人。
线和绳子不能缠到脖子上玩。
不能乱丢东西,以免不小心踩到而滑倒。
洗手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以免滑倒。
【附】《要小心的物品》统计表要小心的`物品在哪找到它的物品的数量 1、 2、统计和记录时的要点:①认真寻找有可能的危险物品。
②将在不同地方找到的相同物品归类计数。
③根据表格的项目对应填写,可以写字,也可以画图画。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不和陌生人走》含反思「篇二」名称:安全过马路目的:1、让幼儿知道看红绿灯过马路2、让幼儿知道常见车辆禁行的交通标志等准备:常见的交通标志,警车模型、小型红绿灯模型、《小小学交通》一书过程:一、看一看1、交通标志的识别二、玩一玩:1、玩车子模型2、开小车让车过马路3、小结: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走。
走路要走横道线三、说一说:1、知道看过的交通标志讲讲交通标志的意义:哪一种是告诉我们可以一直向前走;哪一种是告诉我们此处可向右转弯;哪种是告诉我们此处不能左转弯;哪一种是告诉我们可以过街。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3篇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不跟陌生人走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习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和邀请。
3. 培养幼儿正确的求救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玩具电话或手持对讲机2. 绘本《不跟陌生人走》或其他类似故事书3. 图片或卡片,包括陌生人的照片和身份示意图4. 辨认陌生人演练道具(例如帽子、太阳镜等)5. 画笔和纸张6. 相关宣传资料和资源(如海报、小册子等)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故事1. 引导幼儿坐好,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陌生人。
2. 准备绘本《不跟陌生人走》或其他类似故事书,向幼儿讲解关于陌生人的基本概念和注意事项。
3. 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陌生人的看法和了解。
活动2:探索陌生人1. 展示陌生人的照片或身份示意图,在教室中选择几个幼儿模拟陌生人。
2. 引导幼儿观察、识别陌生人,关注他们的外貌特征。
3. 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陌生人,引导他们思考和了解陌生人的外貌特征。
活动3:角色扮演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3-4名幼儿。
2. 指定一名幼儿扮演陌生人,其他幼儿分别扮演自己和朋友。
3. 可以使用玩具电话或手持对讲机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接触幼儿的情景。
4. 让幼儿学习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和邀请,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4:演练求救技能1. 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常见的求救行为。
2. 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求救行为以及何时需要用到求救行为。
3. 跟幼儿一起进行演练,教他们正确地使用求救行为,例如大声喊救命、寻找信任的大人等。
活动5:宣传活动1. 制作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宣传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些警示陌生人的图案。
3. 在校园中展示宣传资料,向其他班级和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意识。
评估活动:1. 与幼儿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询问他们对陌生人的看法和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跟陌生人走》6篇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跟陌生人走》精选6篇(一)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不跟陌生人走》这首儿歌,让小班学生了解到不应该跟陌生人走,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不跟陌生人走》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卡片或图片,用于教学辅助材料- 用于小组活动的小纸条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在幼儿园中见到的陌生人情况,例如新来的家长、访问园所的领导等等。
2. 音乐欣赏:让学生一起听《不跟陌生人走》这首歌曲,可以播放音频或视频。
3. 歌曲解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歌曲中的故事和歌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首歌。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卡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 安全教育:教师介绍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如不随便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办等。
5. 小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小纸条。
教师通过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下遇到陌生人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景,并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6. 结束讨论: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学到的安全知识,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遇到的危险情况。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儿歌和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应对危险的技巧。
通过引入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检查教室和活动区域是否安全,尤其是小组活动时,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活动。
-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有些学生可能因活动内容或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而感到不安,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支持。
- 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小班安全课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辨别陌生人的能力,使幼儿能主动拒绝陌生人的邀请。
3. 加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加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兔子乖乖》:通过故事讲述小兔子不等陌生人开门,不和陌生人走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小兔子的勇敢和聪明。
2. 情景剧表演: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和陌生人走的情况,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陌生人。
3. 安全知识讲解:向幼儿讲解不和陌生人走的原因和重要性,教育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陌生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兔子乖乖》2. 情景剧道具:门、钥匙等3. 教学PPT:包含安全知识讲解的内容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兔子乖乖》引出主题,让幼儿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2. 情景剧表演: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陌生人。
3. 安全知识讲解:向幼儿讲解不和陌生人走的原因和重要性,教育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
4. 互动环节:提问幼儿,让幼儿回答关于不和陌生人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安全教育,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不和陌生人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参与度。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分析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课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2. 情景剧表演是否帮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拒绝陌生人?3. 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4. 如何进一步与家长合作,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八、教学拓展:1.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安全游戏,增进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
小班健康教案《不跟陌生人走》4篇

小班健康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健康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4篇(一)课时:1课时教材:《小班健康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小班学生识别陌生人的能力。
2.提高小班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
3.学习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
教学重点:1.了解陌生人的概念和危险性。
2.学习如何在外出时保持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陌生人的形象。
2.小组活动所需的卡片或纸张。
3.小班健康教案的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此次课程的主题,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陌生人。
2.展示陌生人的图片或幻灯片,并与学生讨论他们的外貌特征。
讲解(10分钟):1.向学生解释陌生人的概念。
告诉他们陌生人是指除了家庭成员和老师以外的人。
2.讨论陌生人的危险性,提醒学生不随便接近陌生人或跟陌生人走。
活动(2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给出一些特征的卡片或纸张,例如“穿红衣服的男子”,“戴眼镜的女子”等。
然后,抽取一张卡片或纸张,学生根据卡片或纸张上的特征确定是否是陌生人。
2.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学生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接触。
老师可以扮演陌生人,学生扮演自己,练习说出拒绝接触的话语。
总结(5分钟):1.向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识别陌生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保证自己的安全。
拓展活动:1.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制作一张关于陌生人的海报,包括如何识别陌生人和应对陌生人的接触。
2.邀请警察叔叔或保安叔叔来校,给学生讲解有关安全知识,强调陌生人的危险性和如何保护自己。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班健康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不露小肚皮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2. 了解和掌握保持健康体形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保持健康体形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不跟陌生人走》5篇

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不跟陌生人走》精选5篇(一)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与陌生人接触的危险性。
2. 学会正确应对陌生人接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安全教育视频或漫画,引起学生对陌生人接触的警觉性。
2. 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陌生人接触可能带来的危险。
3. 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思考并集体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陌生人?- 如何判断一位陌生人可能是危险的?- 陌生人接触时应该如何应对?三、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安全教育视频或展示相关漫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了解陌生人接触的危险。
2. 提供真实案例:讲述一些发生在现实中的陌生人接触事件,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警觉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思考并集体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合作与分享。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和强调: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强调正确的应对陌生人接触的方法。
四、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与家长讨论,了解家长对陌生人接触的看法和经验。
2. 写一份与陌生人接触有关的经历或故事,学生可以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
五、安全教育反思:1. 教育效果:学生是否能够了解与陌生人接触的危险性,以及正确应对陌生人接触的方法。
2. 教材选择:选择适当的安全教育视频、漫画或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警觉性。
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4. 拓展活动:安排与家长的讨论和个人表达,让学生在更多的环境中加深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是否能够充分借助真实案例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陌生人接触的危险性和正确应对方法?3. 是否能够促使学生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讨论,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更多的安全教育?4.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以上是一个关于《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的小班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精选4篇)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精选4篇)幼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安全意识,不能够随意跟陌生人走!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知道不能随意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陌生人走?(2)小华是怎么说的?3、情景练习。
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情景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老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妈妈来接我。
情景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做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吃巧克力,我带你去玩吧。
”老师提示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老师提示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吃?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
教学反思: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
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
2、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走》3篇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3篇(一)一、教育目标:1.了解什么是陌生人,如何辨认陌生人;2.明白为什么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3.学会应对陌生人的正确方法。
二、教学内容:1.陌生人的定义与辨认;2.危险性与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因;3.应对陌生人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提问小班学生们认为什么是陌生人,如何辨认陌生人,进而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概念和辨认方法。
2.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陌生人的定义,即平时不熟悉的人都可以视为陌生人;然后通过示范和解释,介绍如何辨认陌生人,如观察是否有陌生人靠近自己,是否与熟悉的人有联系等。
3.讨论:与学生们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了解陌生人可能带来的危险以及对自己的伤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意见。
4.案例分析: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陌生人危险案例,给学生们形象直观地展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和后果,加深学生们的认识。
5.应对策略:向学生们讲解应对陌生人的正确方法,如保持距离、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尽量避免单独行动等等。
6.角色扮演: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分为陌生人和学生两组,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应对策略进行模拟实践。
7.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避免发生危险。
四、教学材料:1.课件或图片:用于讲解陌生人的定义和辨认方法。
2.真实案例:多个真实案例的说明材料,可从媒体报道中搜集。
3.角色扮演道具: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假发、面罩等,用于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五、教育方法:1.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方式向学生们介绍陌生人的知识和应对策略。
2.讨论与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们实践所学的应对策略,并加深记忆和理解。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走》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喊妈妈》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安全自救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活动《不跟陌生人走》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概念,知道不和陌生人走的道理。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培养幼儿遇到危险时能勇敢、冷静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定义及特点。
2.培养幼儿拒绝陌生人诱惑的能力。
3.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如何求救和自我保护。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放松心情,为的活动做好准备。
2.导入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陌生人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为什么?”3.基本环节(1)讨论陌生人的定义及特点①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陌生人?陌生人有哪些特点?(2)情景模拟①教师设置情景,如:“有一天,你在公园里玩耍,一个陌生人走过来给你糖果,你会怎么做?”②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应对方法。
(3)教育幼儿如何求救和自我保护①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求救和自我保护的故事,如《小兔子智斗大灰狼》。
②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小兔子是如何求救和自我保护的?(4)游戏活动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不和陌生人走”的游戏,如设置陌生人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拒绝陌生人的诱惑。
②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不跟陌生人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陌生人概念的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建议1.结合实际案例,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陌生人的危害。
2.多次进行类似活动,让幼儿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3.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陌生人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培养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新人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
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
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
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为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
于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礼貌地离班。
活动准备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
薯片等食品)这时。
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
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场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
2.提问引导
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家。
幼儿: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小孩卖到农村,不让回家。
教师:阿姨要是给你们糖吃,你跟她走吗?
幼儿:不走。
幼儿: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药。
教师:阿姨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去吗?
幼儿:不去。
3.小结
教师: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
陌生人来接时,小朋友千万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
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儿,我们也不要跟着走,我们要等谁来接才走呢?
幼儿:等爸爸妈妈来接。
教师:对!只有等到爸爸妈妈或家里人来接才能走。
爸爸妈妈没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要跟老师在一起。
如果爸爸妈妈们都来接时,你们也不要着急,要等老师看到你的爸爸妈妈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4、教师自然引出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引导幼儿一起朗诵。
5、幼儿模拟体验离园情景。
等教师念叨小朋友的名字后才能站起来离开座位,自然走到院子里游戏。
活动自然结束。
附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
幼儿园,门儿开.
爸爸妈妈都接来。
毛毛妈妈没有来.
急得毛毛哭起来。
陌生人,走过来.
干万不要去理睬。
别乱跑,慢等待.
爸爸妈妈一定来。
点评
新小班刚刚入园,幼儿哭闹、家长焦虑的现象,加重了早来园、晚离园环节的工作难度。
虽说教师对于这两大环节的工作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应对的过程中确也感到紧张和不安,生怕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我园一直注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非常强。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幼儿园实行了接送卡制度,每张接送卡上都有幼儿及家人的合影,家长持接送卡来接幼儿,教师依卡了解持卡人是否是孩子的家人.确认后方可让家长接走,及时有效地缓解了教师对孩子家长还不太熟悉的状况。
其次,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来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本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注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