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知识大集结之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2、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开心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这类字的读音跟所通的字一样, 一般注释中都有)
3、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不同的意思,有时是 “了”,有时无义,作“在 里面”
是
通“智”聪明智慧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返回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贤人 相同
而内自省也。”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返回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优点,好的方面 “于之”在其中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4、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
时:按一定的时间 习:复习
三:多次 省:反省
自:从 愠:生气,发怒 曰:说 吾:我 日:每天
信:真诚,诚实 故:旧的知识 善者:优点 从:跟从,学习
可以: 可以凭借 以为: 把……当作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温习 乐—— 快乐 师—— 老师 知—— 知道 思—— 思考 见—— 看见 改—— 改正 择—— 选择 道—— 道路 己—— 自己
《〈论语〉十则》课件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 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在政 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在教育思想 上主张“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他的一生言行被 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 传于世。
一山:泰山 一水:黄河 一圣人:孔子
内容梳理
求 学
《论语》十则
做 人
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学思 结合
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一日三省
重要句子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习:温习,复习。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三省:多次反省。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字词学习
论语 lún
愠 yùn
说 yuè 三省 xǐng
罔 wǎng 吾 wú
笃 dǔBiblioteka 殆 dài关于《论语》十则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 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学习时要 熟读,深思,牢记。
小知识:《大学》、《中庸》、《孟子》、 《论语》合称为《四书》。
山东的一山一水 一圣人——
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拓展练习
《论语》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请你试着填
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子曰:“工欲善其事,
。”
子曰:“
,夕死可矣。”
子曰:“知(智)者乐水,
。”
子曰:“
,不相为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
忍,
。”
子曰:“人无远虑,
。”
子曰:“父母在,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论语》(lún⑵不亦乐乎(lâ⑶三省吾身(xǐng⑷罔(wǎng⑸殆(dài⑹愠(yùn⑺传不习乎(chu án⑻弘毅(hóng⑼凋(diāo⑽恕(shù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不亦说乎(通“悦”,愉快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⑷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⑸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⑹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⑺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⑻是知也(此,这⑼其恕乎(大概,也许⑽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⑾是知也(通“智”,聪明⑿己所不欲(要,想做⒀勿施于人(给,施加⒁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⒂见贤思齐焉(看齐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⒄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⒅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⒇死而后已(停止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③知通智,智慧,聪明6、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温故而知新古义:老的,旧的,过去的。
今义:缘故,故意,意外的事情。
②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③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④是知也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⑤死而后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7、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源头,对于人们的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则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习并努力练习,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吗?”2、子曰:“攻乎畏途,施诸己而不愿,施于人而不必,此之谓大丈夫。
”子曰:“勇于开拓新领域、不自私地给别人所希望的、不附和即便别人不需要的,此之谓大丈夫。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统治一个由千多个部落组成的国家,要守礼敬、可信任、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据时应变。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走进家门要孝顺,出去要友善,谨慎而可信任,要普爱众人又要特别爱仁义。
”5、子曰:“事父母平,可谓孝;言而有信,可谓仁;行有余力,可谓知。
”子曰:“对父母表示一致的尊重,这可谓孝顺;能够如实说话,这可谓仁德;日常行为要有余力,这可谓明智。
”6、子曰:“事君尽礼,言而有信,雅正,不失辨,可谓仁。
”子曰:“对君主尽心尽力,言语必实,雅正,不会有失败,这可谓仁义。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审视其所做之事的目的、探究其动机、探测其情绪的安稳,然后再论断其人,人们怎会乐意这样呢?怎会乐意这样呢?”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勇于担当,任劳任怨、路很远。
”9、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子曰:“君子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
”1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说话要忠实,行动要有果效。
”通过论语十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和人生 path、values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道德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不断改善自我;以“攻乎畏途”来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挑战;孝顺父母,爱护百姓;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经常审视自己,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道,真正实现“大丈夫”。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又称《周易》)、《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重点字词释义学而时习..之:时习,时常地复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有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或“新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诲女..知之乎:诲,教诲。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凋谢。
★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却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能张目对日太阳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天其其恕乎大概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们”细察其纹理代词,指“藐小之物”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知.之为知之明白,知道,懂得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道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以虫蚁为兽当做项为之强因为★出自《<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解析《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解析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则》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翻译及解析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小升初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格局。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和归纳一下小升初阶段学习《论语》的一些知识点。
一、《论语》的基本概念和背景1.《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学者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论语》的成书经历了多次的整理和编辑,最终定稿于战国时期。
3.《论语》的成书背景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当时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孔子希望通过自己和弟子的言行来传播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以挽救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
4.《论语》的内容主要包括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了他们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对生活、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见解和看法。
5.《论语》的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刻,表达了孔子的仁爱之情和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
6.《论语》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政治、宗教、伦理等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对培养和影响中国人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作用。
二、《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1.仁:《论语》中多次提到仁,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仁,首先要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懂得同情他人,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起健全的人际关系。
2.义:义是孔子提倡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做人要有道德准则,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明辨是非,做到“义”字所谓“知而行之”。
3.礼:礼是指行为规范和仪式。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有礼,就要符合社会规范,遵守道德准则,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定的礼仪。
4.智:《论语》更注重智慧的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在学习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尔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重点语句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把握重点“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论语》十则知识归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弘毅:强毅,意志坚强。 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施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为 (wè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 为,被。 (wé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为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为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为
而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 译为“然 死而后已。 而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而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而 学而不思则罔…… 而 “可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而且”、“并 而 “但是” 且”
• • • • • • • •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 以 士不可以 可以不弘毅。 :能够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可以凭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 之 诲女知之乎。 之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之 助词,无意,不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论语十则》一、《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的。
《〈论语〉十则》中都是与学习有关,其中有的谈________如____________ (文中原句)。
有的谈_________如_________(文中原句)(答案见课前预习及注(1))。
二、给加点的字词注音、释义,并译画横线的句子论语是知也;通“智”,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诲女如之乎(教导你,你懂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以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默而识之(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吾尝终日不食,经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的效果好啊。
三、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四、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五、积累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六、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总结一、《论语》概述《论语》是中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记录言行的典籍,是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共20篇,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述而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羊篇》、《泰伯篇》、《子罕篇》、《子路篇》、《宪问篇》、《滕文公篇》、《先进篇》、《雍也篇》、《述说》、《子张篇》等。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论语》名句解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达到自己的目标,保持愉快的心情。
2.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人应该知道自己的知识范围,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不知道的知识,明白自己的局限性,这样才算真正的有知识。
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说明了君子的性格和小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君子态度坦诚开朗,小人则常常郁郁寡欢,这是两种性格的鲜明对比,告诉人们要做君子,要学会快乐。
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为自己的地位感到不满,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地位,不擅也不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感到苦恼,而是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5.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说明了信任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不要失信于人,否则将无法被人尊重和信任。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避免迷茫和危险,取得成功。
三、《论语》知识点总结1. 君子《论语》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君子的内容,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品质的象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诚实守信、正直敦厚、宽容大度、恭敬有礼等。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论语》

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
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21/3/27
CHENLI
10
完
2021/3/27
11
小学生语文知 识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 及大意
2021/3/27
CHENLI
1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 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 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 才是真正的明智。 4.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 下2来021/3/。27 后指既然来了,CHEN就LI 要在这里安定下来2 。
27.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期礼仪,就不能够在人群中立足。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
说就如同浮云。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
的忧患。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021/3/27
CHENLI
7
人的性情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
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
36.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行仁义之事的时候,即使是老师也不用、 谦让。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 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譬如在平地上山, 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 要前进的。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2必021/3/担27 心财富太少,只CHEN需LI 担心财富不均;不9 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路 程遥远。
论语十则原文

论语十则:1、《论语》——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6、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7、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
主忠信④。
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9、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10、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
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16、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论语》——为政1、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孔子语录 论语十则知识重点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知识重点(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知识重点一、通假1、不亦说乎。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

小升初论语知识点1. 什么是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以言志行道为主线,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行和思想,包括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语》的作者《论语》的作者并不是孔子本人,而是在孔子去世后,经过他的学生们的整理和记录而成。
其中最早整理的版本是孔子的学生子思所做的,但是后来经过多位学生的编辑和补充,才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版本。
3. 《论语》的内容《论语》共有20篇,包含了孔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篇章有《学而篇》、《为政篇》、《述而篇》等。
这些篇章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家庭教育、圣人之道等各个方面的话题,内容十分丰富。
4. 《论语》的思想精髓《论语》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仁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善良、仁慈,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孔子也提出了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国家治理的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5. 《论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语》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强调了诚信、友善等美德的培养。
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6. 《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影响《论语》中关于修养的思想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孔子认为,个人应该不断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君子不器”等观点,强调了个人修养和思想的不断进步。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启发和指导。
例如,他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指我们应该对他人采取善意和尊重的态度,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知识大集结之论语
十则(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论语十则
第一则: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
强自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
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
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
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第三则: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
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第四则: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第五则: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第六则: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
第七则: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
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第八则: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
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第九则: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第十则: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