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发展史(整理版)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

中国小说发展史一、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二、小说的起源(1)源头:神话诸子史传(2)影响:①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三、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一)先秦——古代小说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雏形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1)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3)汉代小说有:①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②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③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④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⑤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⑥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中国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
萌芽期:先秦两汉史传文学
初成期:志人、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
《世说新语》(刘义庆)、《搜神记》(干宝)文言短篇
发展期:唐传奇文言短篇《虬髯客传》(杜光庭)、《柳毅传》(柳毅传)、《霍小玉传》(蒋防)成熟期(繁荣期):明代
短篇: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文人自觉创作:《金瓶梅》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
鼎盛期:清代
短篇:《聊斋志异》(蒲松龄)
长篇:《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笔记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一、史家对于小说的论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
认为小说乃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2、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与后之小说类似。
3、班固《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二、中国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上古神话1、定义: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切实为文章之渊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2、产生与功能: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保存和记录:《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
该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分为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和宗教祭仪之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其余散见经史子集中。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在《淮南子》中。
中国小说发展史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谴
孽海花》 曾朴 《孽海花》
老残游记》 刘鹗 《老残游记》
人
代表作: 代表作: 《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
情
内容: 内容: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高贵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它达到中国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情节自然, 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主要人 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内容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 以写神灵鬼怪及其 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以记载人物的 琐闻逸事为主 代表作 搜神记》 干宝 《搜神记》
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
志怪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 志怪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对百姓 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广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另一方 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广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面艺术成就卓著,它们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 面艺术成就卓著,它们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动的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 诣和观赏价值。 诣和观赏价值。 志人小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 志人小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名士风流” 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还暴露了当时社会和政治地黑暗, 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还暴露了当时社会和政治地黑暗, 对统治阶级和豪门世族的贪婪残暴、 对统治阶级和豪门世族的贪婪残暴、穷奢极欲和悭吝狠毒 给予了强烈的谴责和抨击。 给予了强烈的谴责和抨击。
中国小说发展史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等。
五 、明代小说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三言 (冯梦龙)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 体制、形式创作的小 说
短篇小说 拟话本
《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凌蒙初)
特点:①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 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 章回小说 ②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 “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 ③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 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 英雄传奇的典范; 《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 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 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熟程 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丁玲、 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军等也在 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其他:
高考名著导读题目训练
2.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D )
作品: 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 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四、宋元话本
话本: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 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 的底本。
特点: 1.从文言到白话; 2. 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 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 3.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 《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 (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 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 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 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 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 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 汝珍《镜花缘》。
中国小说发展史

派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代表作: 《红楼梦》
曹雪芹
人
情
内容: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高贵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它达到中国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主要人 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源头 : 神话
影响: 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 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汉代 第一篇粗具小说规模的作品是《燕丹 子》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内容 志怪小说 代表作 干宝 《搜神记》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以写神灵鬼怪及其 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以记载人物的 琐闻逸事为主
志人小说
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 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 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其他:
抗 战 时 期ຫໍສະໝຸດ 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 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 芜的 《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 《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 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在 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 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 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 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 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发展概述中国小说发展线索源头-----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 高潮期远古神话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明清后章回小说话本小说的起源源头 : 神话诸子史传影响: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汉代第一篇初具小说规模的作品是《燕丹子》庄子外物篇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汉书__183;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十家的最后。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远古神话代表作《山海经》《淮南子》(刘安)志人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佛法灵异之事,有一些宗教迷信思想,但也有积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1.宗教迷信2.神仙方术干宝《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宋定伯捉鬼)志人小说其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忿狷:王蓝田王子遒雪夜访戴安道特点:三、唐传奇1、有意识的作小说 2、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3、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4、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代表作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惩尤物,善悔过”李朝威《柳毅传》(柳毅)白行简《李娃传》(李益)张鹜《游仙窟》 (自叙)沈既济《枕中记》(黄梁一梦,卢生)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汾于棼)四、宋元话本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
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中国小说发展史

五 、明代小说
《喻世明言》 《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短篇小说 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 话本体制、形式 创作的小说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三言 (冯梦龙, 字犹龙,又字 子龙,墨憨斋 主人)吴下三 冯,冯梦桂, 冯梦熊 二拍(凌蒙初, 又名凌波,字 玄房,号初成, 别号空观主人)
《二刻拍案惊奇》
-------
“创造社” :走上另一条创作道路,其中郁达夫成就最
高,代表作《沉沦》
“左联” :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体现了中国
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 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 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其他:
抗 战 时 期
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 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 芜的 《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 《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 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在 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 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 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 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 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结构:《儒林外史》有明确的中心主题,有大致清楚时间 线索,但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连环套(它首先时 科举大力抨击,所触及到一个意义的问题是:只有摆脱政 治权力的体制,人们才可能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 写法:《儒林外史》具有写实性,有不少夸张和漫画的成 份,完全排除传奇色彩,语言是高度纯熟的白话文。简炼、 准确、生动、传神。 评价:它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大发展,出于对 社会的真切认识,包含了一种忧患之心。《儒林外史》体 现了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概念:
1.中文“小说”的现代意义来自外来概
念。 “fiction” :“幻想所造的假话” “novel”:本义“消息”、“新闻” “roman” :“长篇小说” 小说是虚构的人生故事
中国小说发展史
萌芽期-----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高潮期 先 秦 [ ] 小 说 一 词 出 现 魏 晋 南 北 朝 志 人 志 怪 小 说 唐 宋 元 明 清 章 回 小 说
• •
• • (实录) 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有可 采。 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以广视 听。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鬼董狐)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1.志怪小说:
(1)地理博物体——张华
《博物志》 (2)逸史传记体——王嘉《拾遗记》 (3)杂记杂录体——干宝《搜神记》 盛行原因:“魏晋好长生,故多灵变之 说;齐梁宏释典,故多因果之谈”(胡 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
•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 班固据《七略》撰《汉书· 艺文志》,把小 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 也。’然亦弗灭也。”
传 奇
话 本
•(一)先秦
• 《庄子· 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 于大达亦远矣。 • 《论语· 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 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 为也。 • 《荀子· 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 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小”:(1)文化品位:“小道”。
(2)文体形式:“残丛小语”。 “说”:《广雅· 释名》“说,述也,宣 述人意也。” 《说文》“说,释也。” (1)文体:叙述、解说。 (2)功能:表达,使明白、使喜悦。
•(五)宋元话本
1、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
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 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态之事。说铁骑儿, 谓士马金戈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 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 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 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 令相似,各占一事。 (灌圃耐得翁《都城
• • • •
后来将汉代作品归入小说的有: 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 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 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 范蠡等人活动;
•(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
2.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四)唐代小说—传奇
• 1、唐传奇同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有 明显区别: • 六朝志怪小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志人小说, 旨在记述事实;称不上现代意义的小说。史传文 学,必须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作艺术加工,有小说 因素,却非小说。 • 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 略》),唐传奇自觉的追求艺术美,运用想象, 虚构和曲折情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 结构完整,篇幅增长,叙述宛转,文辞华美,基 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 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到成熟 阶段。
2、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传录舛
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见笔端。(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 不离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变。虽尚
4、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
达诸有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 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 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 以诗为贽。今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
唐传奇的代表作:
• • • • • • • 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蒋防《霍小玉传》 陈玄佑《还魂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 李朝威《柳毅传》
纪胜· 瓦舍众伎》)
宋代主要话本小说:
• 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 《三国志平话》 • 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 本,文字通顺,《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 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 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大宋宣和遗事》
话本小说的体制
1.入话。又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以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
•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 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中西小说比较:
就体制而言,西方小说分短篇、中篇、长
篇;但对中国古典小说来说,则不大适宜, 中国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话本、章 回五类。 从宏观上看是两类,志怪、志人、传奇为 文言小说,而话本、章回则为白话小说。 文言小说多为短篇,而白话中的话本与拟 话本也主要指短篇。章回小说则指长篇白 话小说。
诗词开头,或以小故事加以解释引入正 题。 2.正话。韵散结合,夹叙夹议。 (有打砌、套话、插话等名目模式) 3.结诗。又称煞尾。以诗词概括大意、 评论故事、或交代故事来源。 ▲变迁:作者、内容、语言、形式等。
(六)、明清——章回体小说
• 1、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 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 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 人情世俗 • 4、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 5、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 6、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