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 机械运动的几个定义
![第一章 机械运动的几个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4ca1382f60ddccda38a03c.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几个定义1、机械运动2、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练习: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一个体积极小的球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C.质点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D.像地球这样的大物体在一定情况下能被视为质点E.小物体一定能够当做质点2、下述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自转C.以飞盘为研究对象,研究飞盘运动的轨迹D.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研究乒乓球的旋转E.以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3、能把下述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描述花样滑冰时选手的动作B.描述跳水运动员的跳水轨迹C.描述“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D.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在研究直升飞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时,可以把螺旋桨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5、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研究直升飞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3参考系,(参照物)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物理第一章__机械运动
![物理第一章__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8f57c2d2f60ddccda38a0b7.png)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 米(m)。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2、长度单位的进率
1千米(km)=1000米=103米 1分米(dm)=0.1米=10-1米 1厘米(cm)=0.01米=10-2米 1毫米(mm)=0.001米=10-3米 1微米(μm)=0.000001米=10-6米
使用前观察 使用方法 会放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
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 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
8cm
思考:刻度线磨 损的刻度尺能否 使用?
左边。没有磨损
一整数刻度量起
放对刻度尺 : A 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 B 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 物。 C 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 体的边缘对齐。
会放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⑤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第1章《机械运动》
![第1章《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ab2e93ec5da50e2534d7f00.png)
例题3.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 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 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 运动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 运动员是 运动 的;以乙运动员 静止 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 的。 例题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 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 运动 静止 运动 是 的,小船是 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 的,树是 运动 的。
(1)选用科学标准的测量工 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例题1.选择题: D 1.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速度的单位 (1)速度的单位
米/________. 秒 (m/s) 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千米 /时 (km/h) ②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____________
(2)速度的单位的换 __. 算 1 m/s=3.6km/h 即 ①m/s化成km/h乘以3.6; : ②km/h化成m/s除以3.6. (3)速度单位的读法及其含义
33米每秒
例如.小轿车的速度是“ 33m/s”,读作:_______ 小轿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3米 ; 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物体的速度: 18km/h 自行车: 5m/s
1m/s –1.5 m/s 3.6km/h --5.4km/h
人步行: 汽 车: 30m/s
4.长度测量的特殊 法 ( 1)测多求一(累积法)
(2)化曲为直(叠线法)
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cbc4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a.png)
谢谢!
易错题集
11.某跳伞员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正在上 升,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讲是D( ) A.上升 B.静止 C.降落 D.都有可能
易错题集
12.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 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一定向左运动 B.甲一定静止 C.乙一定向右运动 D.乙一定向左运动
线运动,其理由
是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若测得纸锥在A、
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
锥的速度为 16
cm/s.
(2)下右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能反应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 是 C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选
易错题集
(3)此实验应复习
C 目录 ONTENT S
1 思维导图 2 知识梳理 3 易错题集
2
思维导图
量程
分度值
被测物体
垂直
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值
单位
m
思维导图
s 秒表 测量值
实际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思维导图
物体位置的变化 作为标准的物体
运动快慢
相对
路程与时间之比
m/s、km/h
3.6
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
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 与被测物边保持平行,不能 歪斜 。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垂直 ,不得斜
视。 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 位。
(3)记录:要记录数据和 单位
,测量结果由
准确值、估计值和 单位 组成
知识梳理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表 。
易错题集
8.(202X•内江)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 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 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 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6d32d2327d3240c8447efe8.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2680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6.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59ad2010661ed9ad51f38b.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36c4c7375a417866f8fd2.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三、实验器材::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四、具体安排:一、引入新课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二、新课教学长度的测量(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为:|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2)测量工具:我们中学中一般用刻度尺,其它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3)刻度尺的使用:a.“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放”即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某一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c.“看”即视线与尺面垂直;d.“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例题:1.如右图,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 尺的分度值是,则:LA=____cm, LB=_____cm。
2.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2)(3)学生练习:《学导练》P1作业布置:《学导练》P3后记: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需要加强训练并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是关键。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9dfb7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d.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1.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距离。
- 时间:物体完成运动的持续时间。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位移。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 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都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的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 公式:h = 1/2gt^2(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v = g*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5. 相对运动:- 特点: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 公式:s = vt(相对位移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v = u + at(相对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a = (u - v) / t(相对加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6. 圆周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沿着圆周轨迹运动。
- 公式:v = rω(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a = rα(角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l = rθ(弧长与角度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03e37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6.png)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52db128581b6bd97f19eaec.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回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以实验题模式出现)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常以选择填空题出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常以计算题出现)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39669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0.png)
⑩ 某同学家住在21楼。乘坐电梯回家时,他用手表测出:电梯从1楼一直运行到5楼用时8s;在5楼时有人出电梯, 电梯停了10s;接着电梯一直运行到21楼,又用时30s。已知每层楼的高度为3m,则电梯从1楼到5楼、从1楼到 21楼运行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⑦ 某老师从家步行去学校,用时25min.他手机上的运动应用程序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他的步幅(一步的距离)约为 多少米?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⑧ 如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其中“100”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 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钟?
⑨ 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每秒滴下2滴水的“滴水计时器”他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玩具车上,并把玩具车放置在水平木 板上,用来测量玩具车运动的速度,如图1-4甲所示。释放玩具车后,水滴在木板上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如果 他要测量玩具车在A、D间的速度,他还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玩具车在A、D间的速度是多少?
③ 篮球场的规格一般为28 mx15 m,边界线的宽度为5cm。要想知道自己学校篮球场的实际尺寸和 边界线的宽度是否符合标准,你应该从50m长的卷尺(分度值为1cm)、1m长的直尺(分度值为1mm) 以及三角尺中分别选择哪一个测量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解:要想测量学校篮球场的实际尺寸,精确到厘米即可,并且测量 工具的测量范围要尽量大一些,所以选用50m长的卷尺(分度值为 1cm).要想测量边界线的宽度,应精确到毫米,所以选用三角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机械运动》
复习与提高·答案详解 (PPT讲解版)
① 如何用刻度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根铜丝的 直径?请写出你的方法。
解:一张纸厚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 除以100。 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测出多匝紧密排绕的铜丝线圈的长 度,除以匝数,就是铜丝的直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 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76a8e1bfad6195f312ba6a1.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第一章 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第一章 机械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0a7800ce87101f69e3195e8.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白云在空中飘荡、小河在静静地流淌、鸟儿在蓝天上翱翔……而人与鸟“比翼齐飞”,令人惊奇和感动。
地面上的观众看滑翔者和鸟都飞得很快,滑翔者看鸟也飞得这样快吗?我们怎样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如何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让我们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共同认识这个运动的世界吧!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CA B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
上面左图中的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 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
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
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米(metre)。
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国际通用的符号,国际单位制中,米的符号是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1 km = 1 000 m = 103 m1 dm = 0.1 m = 10-1 m1 cm = 0.01 m = 10-2 m1 mm = 0.001 m = 10-3 m1 µm = 0.000 001 m = 10-6 m1 nm = 0.000 000 001 m = 10-9 m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 m 。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63c3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科学之旅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热、声、光、电等知识的学科。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符号为m。
常用单位及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应用中还有其它种类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与被测边平行,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测量长度时,还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80μm。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是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读值、单位,准确值是 18.4cm ,估读值是 0.01cm 。
5、正确估读:(1)如图,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3)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6、长度的特殊测量:(1)如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2)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1 mm。
(3)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基本单位是秒。
1h= 3600 s。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3)机械停表的读数:大表盘(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小表盘(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
停表8、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9c7dc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c.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16097625c52cc58bd6be8e.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 ),( ),( ),(μm),(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 m 1m= km 1m= dm 1 dm= m 1dm= cm1cm= dm 1cm= mm 1mm= cm 1mm= μm 1μm= mm1μm= nm 1nm= μm 1m= μm 1μm= m 1m= 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m、课桌高m、篮球直径cm、指甲宽度cm、铅笔芯的直径mm 、一只新铅笔长度dm 、手掌宽度dm 、墨水瓶高度cm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其中图(2)有两处错误分别是、图(3)有一处错误C、“看”:读数时。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其中量程指的是:分度值指的是E、“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即: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某同学测一只钢笔的长度,结果12.82cm,则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分度值6、误差:(1)定义:值和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环境(测量工具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人为因素(估测不同)。
(3)减小误差的方法:、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A.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L,则细铜丝直径为。
B>、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请在方框图内画出两种测量硬币的方法二、1.时间的国际单位: (符号 )2.把下列各表的读数写在对应的表的下方,并各表中画出分针和秒针的位置7min24.6s和9min42.5s三、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42797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4.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以下图所示);需实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准确选择、使用刻度尺、理解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 _; 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 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 _;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 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 __;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 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 __; 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 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 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 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 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能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
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教学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
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
(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
(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介绍测量误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