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红灯记有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京剧作品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表演精湛,形象鲜明演员在《红灯记》中的表演可谓精湛,每一位演员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主演扮演西施的程派老生张君秋先生,他的稳定且经验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秋先生不仅在演技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发音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使观众能完全融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制作精良,舞美效果出众《红灯记》的舞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布景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使整个舞台显得温暖而深沉。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每个演员的服装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头到脚都彰显出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剧情紧凑,情节引人入胜《红灯记》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以西施的命运为主线,将历史人物与京剧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对西施一生的追求和悲剧命运的揭示,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共鸣。
剧中的经典场景如西施初入宫、相国府上演的花石纲、西施卖身等,都极大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的宫廷之中。
京剧的独特魅力观看《红灯记》这部京剧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包括声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总结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的精湛表演、舞美效果的出众和剧情的引人入胜,都使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观看京剧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红灯记》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红灯记》演出,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是根据清代文学家李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剧以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观念、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京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融合了戏曲、舞蹈、音乐、言语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京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演员们激情四溢的唱腔,还欣赏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技巧。
他们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整个舞台上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相得益彰,让人身临其境,深入剧情。
其次,京剧《红灯记》以复仇为主题,展现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冯唐、马春花和吴祥三位角色。
他们的命运因为一个复仇的目标而交织在一起,各自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冯唐为了复仇不惜牺牲自己的感情,最终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而马春花则以自己的善良和坚强,帮助冯唐走出了心理的困境。
吴祥则成为了一个充满怨恨和复仇心理的恶人。
通过这些角色的展示,京剧《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于自身思考和反思。
此外,京剧《红灯记》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传达出了社会荣辱观念的重要性。
在剧中,冯唐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去复仇。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对于荣辱观念的强调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也给了现代观众一种思考的启示。
此外,演员的表演技巧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的唱腔悠扬动听,将戏曲音乐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演员的身段功夫,动作准确有力,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他们高举着鸟扇,神采奕奕地舞动,展示出京剧独特的舞蹈韵味。
整个演出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如果对于历史来说30年是一段遥远的记忆,那么对于我来说10年便是了。
但是10年前就会的那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现在仍记忆犹新。
只是这句话在哪里出现又表达了什么,头脑里是混沌的。
时至今日在戏剧鉴赏课欣赏了钱浩梁的《红灯记》,才终于有机会重新体会属于那个年代的坚强与信仰。
当“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时,只有留下来的京剧艺术之树长青,而《红灯记》正是这留下来的现代京剧中的典范,如果说《红灯记》整部戏是气势磅礴的,那么让我感触最深的恰是这恢弘中的细节——李玉和恰到好处的动作。
整整一场戏中,演员在表演动作上,都贯串着一个动作特点:鸠山团团转,坐立不安;李玉和稳如泰山,巍然屹立。
鸠山一忽儿利诱,一忽儿把叛徒王警尉作为王牌打出,一忽儿以严刑相威胁,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只敢在李玉和的旁边,或者躲闪在李玉和的背后说话;而李玉和讲话,则义正词严,面对敌人,逼视叛徒。
表面上看,是鸠山在主动审问李玉和,实际上,却是李玉和主动迫使鸠山供出他是怎样窃得李玉和是密电码传递者的机密的,并且迫使他供出叛徒是谁。
从而使李玉和在这场戏中始终处在居高临下的主动地位。
鸠山在对李玉和利诱时,讲了一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人的‘最高信仰’是‘为自己’”等“人生哲学”和“做人的诀窍”,企图从精神上瓦解李玉和。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运用了嗤之以鼻的冷笑,给敌人以无情的嘲讽。
利诱不成,鸠山又继之以威胁。
他阴险地对李玉和说:“我是专门给进地狱的人发通行证的。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还是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简洁有力地运用了“横眉冷对”的神情,说:“我是领了通行证,专去拆你们的地狱的!在这两种世界观的强烈对照下,李玉和的思想光辉,更显得光芒四射。
当敌人鸠山力竭声嘶地叫喊,要把他拖下去用刑的时候,李玉和喝道:不用伺候。
摔开了拖扯他的敌兵,向桌边移动,吓得鸠山后撤。
李玉和只是走到桌边,拿起自己的帽子,毫不在乎地吹了吹帽子上的灰,又随意在帽子上掸了两掸,然后,端正持帽,安然背手,坦然稳步地下场,从容受刑。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红灯记》。
这部电影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禁被电影中包含的深刻主题和饱含情感的故事所打动。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所呈现出的对人类情感的深度剖析。
《红灯记》讲述了一个凡人的生活故事,但却以饱含情感和赤诚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渴望。
观众们在电影中见证了主人公在各种困境和挣扎中的真实反应,无论是痛苦、愤怒还是迷茫,都表现得异常真实而感人。
这种真实性使得观众们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同情他们的遭遇,并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表现。
其次,电影给予观众的启示是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红灯记》中的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屡受打击和困扰。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爱的追求,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
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影响了观众,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电影中的人物给予了我们鼓励和启示,要坚持梦想、克服困难,并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三,电影还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电影中细腻地描绘了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等等社会问题。
通过展示这些问题的现实性和深远影响,电影让观众们反思当今社会的现状,并激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思考。
这引发了我对于社会平等的关注,让我想要倡导公正、奉献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最后,我想强调电影的艺术价值。
《红灯记》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细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而备受赞誉。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力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
电影致力于拍摄细腻感人的画面和场景,并通过影像的语言表达出主题和情感。
这引发了我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发力的认识。
总之,观看《红灯记》给予了我许多感悟和思考。
它通过深入的人物剖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引发了我对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观看红灯记有感》是一部由北京人艺推出的舞台剧作品,该剧讲述了中国1920年代至1940年代间的历史,以及人民在时局动荡中的见证和探索,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性情感。
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这场演出,观看这部作品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演出的服装和布景让我想起我的祖辈们。
在文革时期,我的祖辈们都是工人和农民,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为了生计,常常在劳动中挣扎。
在观看这部舞台剧之前,我不曾想过那个时代是如何压抑和残酷的。
红灯记中出现的穿着褴褛的封建社会的底层人物便是一个缩影。
通过这些装饰,我感受到了我的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他们的勇气和自尊心,以及那个时代的冷漠和残酷。
这样的剧作也让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的祖国和现在的改革开放成果。
其次,这个舞台作品呈现了当时中国处于革命和变迁时期的状况。
它们的思想、行动和理想以及在实现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一个组成整体人类历史的精华。
他们的战斗的信念,胜利与挫折的波澜,都昭示着革命进程中的几个指向一个共产主义未来的不同层次,那是一个激情、鼓舞和崇高伟大的层次。
红灯记中这些封建社会的角色,通过对描画年代背景的剪影,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革命时期的民族面貌。
他们殚精竭虑,献身到为国家和人民出力,忠实于事业,忠心耿耿,他们身上坚持着对人民幸福、和平而不接受任何折衷主义的追求。
最后,这部剧作的演员们非常出色,他们演员扮演的封建社会角色很自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更打动了我们的情感。
在这样的心灵领域中,观众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文艺作品的内涵与精华。
他们的大方、深情演出,引人入胜,让许多年远离舞台的名演员重返舞台。
观众们也越来越敬佩、关心并热爱那些通过演出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演员们。
总的来说,观看这部《观看红灯记》的舞台剧是一种难以忘怀和灵魂的洗礼,我从中获得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并会永远铭记在心。
它为我展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穿越历史的过程,让我们在真实的民族记忆中寻找自己的道路,成为我们时代的活力和力量。
红灯记 50字观后感
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篇一《红灯记》这出戏,那可真是老经典了。
小时候听长辈说起,就觉得特神秘,现在看了,真有不少感触。
我觉得《红灯记》里的人物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特别耀眼。
李玉和,那就是个硬汉子,面对敌人那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就像一座大山,稳稳地立在那儿,任你风吹雨打,就是不倒。
敌人的威逼利诱在他面前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我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置,可能早就腿软得像面条了,我可没他那么大的胆子。
还有李奶奶,那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她讲述革命家史的那一段,就像是一把火,把我的心都点燃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黑暗的岁月里,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咬牙坚持的画面。
她的眼神里透着坚定,那坚定就像深深扎根在土里的大树,任谁也拔不动。
铁梅呢,这小姑娘也不简单。
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在革命的风雨中逐渐成长。
她接过红灯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她像是接过了整个世界的希望。
我突然就想到了我自己,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铁梅比起来,我真是差得远了。
这戏里的台词也特别有意思,像“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词儿念起来就带劲,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让人热血沸腾。
那唱腔也是一绝,婉转中带着豪迈,就像山间的溪流,看似柔和,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不过,也有让我觉得有点“怪”的地方。
比如说那舞台的布置,和现在那些高科技的舞台比起来,确实显得有点简陋。
但是呢,这也不影响整个戏的魅力。
就好比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尝尝粗茶淡饭,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红灯记》啊,真的不只是一出戏,它更像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把那个特殊的年代完完整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可不能忘了那些先辈们的付出啊。
要是我们把他们的故事都忘了,那可就太不地道了,你说是不是?《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篇二《红灯记》,以前只闻其名,如今一看,那可真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啊。
刚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戏节奏有点慢。
不像现在那些快节奏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上来就给你来个刺激的场面。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评剧作品,剧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优美艺术表达。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红灯记的演出,使我对这部经典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红灯记在剧情上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故事围绕着湘绣女子申英子的悲惨遭遇展开。
她因为家道中落,被迫卖身成妾。
然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和尊严。
演员们通过生动细腻的表演,将申英子内心的痛苦、奋斗和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对她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剧中角色的塑造也使得观众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加真实的理解。
申英子的丈夫刘备山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而文玉则在危难之际为她保护了三世恩情。
这些角色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道德冲突,令观众在对剧情的思考中思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红灯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特色。
评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腔、舞蹈、做技以及布景等。
观赏红灯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评剧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演员们利用高亢激昂的唱腔、优美婀娜的舞姿和精妙的动作展现了精妙绝伦的技艺。
在场景切换中,布景人员迅速准确地布置每个场景,使剧情衔接自然流畅。
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沉浸在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此外,红灯记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湘绣、古代乐器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最后,红灯记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评剧作品,红灯记呈现了生活中的曲折和困境,但同时也强调了奋斗和坚持的力量。
申英子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和勇敢的精神,不惧艰辛,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以自己的行动激励观众,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不气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评剧红灯记的观后感使我深深沉浸在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通过精湛的演技、精妙的舞台设计以及真实动人的剧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戏剧读后感红灯记
戏剧读后感红灯记
看完《红灯记》,我这心里头是又激动又感慨,跟那戏里的情节一样,起起伏伏的。
你说这戏啊,它就是有那么一股子魔力,能让人跟着里头的人物一块儿哭一块儿笑。
那李玉和,一脸的正气,往那儿一站,就像棵松树似的,稳稳当当。
他唱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听着心里头那个共鸣啊,想着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还有那铁梅,小丫头片子,一脸倔强,眼睛里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她跟那鸠山斗智斗勇的时候,我这心里头是既紧张又兴奋,生怕她露馅儿,又怕她太吃亏。
戏里头,那灯光一暗一亮,气氛紧张得跟要爆炸似的。
我跟旁边的大爷大妈们一块儿看,他们时不时还小声嘀咕两句,评论评论戏里的人物。
我这心里头啊,也跟着他们一块儿乐呵。
总的来说,这《红灯记》看得我是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它不光是一出戏,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咱这代人,得记住这些,得传承这些。
以后啊,我还得带着孩子们一块儿看,让他们也知道,咱们老一辈是怎么过来的,是怎么挺过来的。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有节目,有京剧,有电影,你看了哪样呢?那么,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红灯记,希望你喜欢。
红灯记观后感篇一利用周末,又把20xx年《空中剧院》录制的,李阳鸣版现代京剧《红灯记》欣赏了一遍。
真精彩啊!百看不厌!李玉和,李奶奶,每一个演员,出场哪怕只有几分钟,都能让自己塑造的人物立起来,他们的每个唱腔,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处理的那么细腻,分寸拿捏得那么合适,都那么耐捉摸,那么有味道,可圈可点,让人过目难忘。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向你们致敬!美哉李阳鸣!美哉张静!美哉宋艺璇!美哉胡斌!美哉张兰,刘魁魁!美哉张好强!美哉!……所有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破烂市儿粥棚的演员,您的一句念白:“没法儿活呀!”一下就让我红了眼圈儿。
在整部剧中,我喜欢每个演员的每一个表演,如果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比如李阳鸣,他身姿挺拔,充满英雄气,但又不失沉稳,他演唱的《一路上多保重》的情深意切,《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的昂扬,雄壮;武生出身的李阳鸣在难度很大的唱段中,个别高音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他表演依然堪称完美。
扮演李奶奶的著名京剧老旦演员张静,表演堪称老辣,尤其在重头戏痛说革命家史一段的表演,经典啊!表演,演唱,念白,节奏,丝丝入扣,情感饱满,一场表演下来,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给观众特别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一版《红灯记》是我的最爱之一。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及对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刻,让她的品质格外出类拔萃。
作为一个不甚懂行的新戏迷,在对国粹京剧艺术膜拜的同时,深深地祝福所有曾在和正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辛勤耕耘的艺术家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艺术之树常青。
期待看到你们更多更好的京剧作品。
最后,想说一句,阳鸣,永远怀念你。
你虽去,艺术长存!红灯记观后感篇二昨晚,有幸在民族文化宫剧院看了京剧《红灯记》。
铁梅和奶奶的扮演者唱腔圆润高亢,李玉和的扮演者也不错,但好像后半场才兴奋起来。
看戏时,一位父母亦熟识的阿姨在身边。
有时她跟着台上轻轻和着,有时演员刚说了上半句她就接着下半句,甚是可爱。
红灯记读后感作文
红灯记读后感作文
《读〈红灯记〉有感》
哎呀呀,说起《红灯记》,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看电视,正好放的就是《红灯记》。
当时我还小呢,就觉着那里面的人打扮都怪怪的,李玉和戴着个大帽子,提着个箱子,就像个神秘的大侠一样。
李铁梅呢,扎着两个大辫子,一跑起来辫子甩来甩去的,特别有意思。
看着看着,我就被剧情吸引住了。
李玉和他们一家为了保护秘密,那可是和敌人斗智斗勇啊!李玉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一点都不害怕,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还有李铁梅,她从一个有些懵懂的小姑娘,慢慢成长起来,也变得坚强勇敢。
我当时就想啊,他们怎么这么厉害呢,要是我遇到那样的情况会怎么样?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这剧让我知道了信念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再回想起来那次看《红灯记》的经历,还是觉得特别有趣。
《红灯记》真的是一部特别棒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
我想,以后我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李玉和和李铁梅,然后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要像他们一样坚强勇敢地去面对。
好啦,这就是我读《红灯记》的感受啦,嘿嘿!。
红灯记观后感200字
红灯记观后感200字《红灯记》观后感我最近观看了《红灯记》,这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中国传统戏曲。
电影通过展现上海的良家妇女因为财务困难而迈入红灯区,为生计而迎合欲望的过程,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命运的转变。
电影以上海的一个传统家族为背景,以年轻女子沈眉庄作为主角。
她的家族曾经是一代宗师世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家族的财富变得不复存在。
为了改善家族的状况,沈眉庄被迫成为妓女,化名玫瑰,进入红灯区。
这个决定让她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她必须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取尊严。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服装、化妆、道具还是演员的表演,都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
尤其是街头的红灯区,那里充满了寂寞和悲伤,每一个妓女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动容。
而沈眉庄作为主角,她的坚强和奋斗精神令人钦佩。
尽管她陷入了困境,但她从未停止奋斗,一直努力保持尊严和独立。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尊严。
电影还通过红灯区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中国在20世纪初经历了剧烈的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家族价值、封建的婚姻制度逐渐被摒弃,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灯区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平。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面临各自的选择和困难,而这些选择和困难正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写照。
观看《红灯记》再次让我认识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和挑战。
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电影。
它通过展现红灯区的生活揭示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命运的变迁,让观众思考人性、尊严和自由的问题。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反思和启示,我希望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并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文艺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当我有幸观看这部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充满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年代。
主人公李玉和一家,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与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李玉和,这位铁路工人,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仰。
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毫不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一位饱经风霜却坚强无比的老人。
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革命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更看到了一位革命者的坚定。
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鼓舞着李玉和与李铁梅勇往直前。
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在革命的浪潮中逐渐成长。
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她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那种能够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的力量。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汉奸走狗的无耻,更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李玉和与同志们在铁路线上的秘密斗争,那紧张的氛围让我屏住呼吸;李奶奶在家中对铁梅的教导,那温馨的画面又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红灯记》不仅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
它让我们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在那个年代,像李玉和一家这样的革命者数不胜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与牺牲。
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红灯记》也让我对信仰和忠诚有了更深的思考。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作品,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
可这任务,就像是在老虎嘴边拔牙,惊险万分。
李玉和一家子,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因为这一份使命,被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李玉和,那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那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仿佛能把敌人给瞪穿。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幕,敌人把他绑在柱子上,严刑拷打,想要从他嘴里撬出密电码的下落。
那皮鞭一下下地抽在他身上,可他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混着血水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嘴里还喊着:“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哪是在演戏啊,这简直就是真真切切的革命烈士在我眼前展现他们的英勇无畏。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虽大,但心却比年轻人还要火热。
她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李玉和和李铁梅支持和鼓励。
她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稳住了大家的心。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诉说着她对敌人的痛恨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有一场戏,李奶奶给铁梅讲述革命家史,那语气,那神态,仿佛把我也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里含着泪花,说道:“铁梅啊,咱们家可不能忘了本!这密电码,那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希望,就算豁出命去,也得保住它!”还有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原本还带着些孩子气,但在革命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
她从一开始的懵懂害怕,到后来的勇敢坚定,这转变的过程,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特别是当她接过红灯,继承父亲和奶奶的遗志,继续完成革命任务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躯仿佛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她的眼神中,不再有恐惧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决绝。
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握住红灯,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
整个剧情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细节。
比如李玉和家里那盏红灯,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听红灯记观后感
听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由北京人艺剧团于1979年首演的一部京剧作品,该剧以中国南方的湖南革命暴动为背景,讲述了湖南红军开展武装斗争的故事。
这部剧以崭新的舞台表达形式和深入细腻的人物刻画,深深地震撼了我。
首先,这部剧在舞台表达上做出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剧中融入了影片投影和彩色灯光的技术手段,使整个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特别是红灯起到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以饱满的色彩和光线在舞台上照亮,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了红军的战区。
这种独特的舞台设计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战斗的氛围。
其次,剧中展现了各种不同性格和角色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个性,让人深为所动。
主演刘长华和梅兰芳饰演的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红军战士二毛,一个是湘军萧山山。
他们的表演技巧精湛,演绎着这两个英勇勇敢的人物形象。
二毛是一个性格刚猛,勇敢无畏的人,他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而萧山山则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虽然身在湘军内部,但对百姓苦难深感愧疚,最终背叛湘军投身红军的人。
他对于湖南革命的忧伤和内疚感使他的表演更加深情动人。
二毛和萧山山的人物形象使我对中国革命这一段历史更加了解和理解,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最后,该剧还采用了民歌、京剧、道白等不同艺术形式结合的手法,使剧情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剧中,经常出现一些民歌和红军战斗口号的歌唱,这些歌唱直接表达了革命者的心声和理想信念,让人更加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动荡和伟大。
同时,京剧的演唱和表演技巧也极具水平和感染力,使剧情更加生动和紧凑。
而道白则是剧中人物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的方式让观众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思想交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观看《红灯记》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这部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表达形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伟大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剧目,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思索的作品。
通过观看这部京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也对革命者们的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尊敬。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红灯记》是一部展示九十年代末上海市小姐行业生态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上海市橙草地大酒店里的小姐们。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里的小姐们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排除万难自强不息。
那么,观影《红灯记》到底有什么感呢?首先,影片的故事背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背景被策划师设计的非常鲜明,生活在上海市的小姐们,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价值,他们要应对市场的无常,应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进攻,他们所经历的是一个坚韧和利益的考验。
当观看这个背景的时候,我感到似乎看到了一个特别的行业在生命的存在意义的挣扎。
其次,影片表述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这里,有性取向不同的黄氏李,有为卖淫而丧失爱人的时俊俊、小渔。
尽管这样的人性多样性是不易被社会接受的,但是就像黄氏李骄傲而无憾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他们也不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
观看这些剪影背后的人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比现实更真实,更无私生活的丰富多彩面貌,让人产生深深的内心感慨。
最后,这部电影也表达出了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
影片中的“飞天小女警” 时俊俊,虽然深陷一步步深渊之中,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
她憧憬的不是赚钱,而是拥有自己的生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一点当然非常震撼。
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人们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她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活着的重要性,并且每一天都在向着梦想迈步。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有了许多感慨。
它所展现的是小姐人生的一方面,但它是非常现实的,它可以展示出许多的人性和人文的价值。
即使是在一个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小姐们不畏困难,不屈不挠,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也为每个人传递浓郁的人性气息。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电影体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梦想的重要性,这正正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眼界的拓宽。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最近看了《红灯记》,感触颇多呀!《红灯记》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李玉和,那可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毫不退缩。
他在铁路扳道房里工作的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破旧的桌椅,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生活的艰辛。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记得有一幕,敌人为了从他口中得到密电码的下落,把他抓到了审讯室。
那审讯室阴森恐怖,墙上挂满了各种刑具,让人不寒而栗。
可李玉和昂首挺胸地走进来,眼神中没有一丝畏惧。
敌人先是好言相劝,说只要他交出密电码,就能给他荣华富贵。
李玉和冷笑一声,说道:“哼,你们这些狗汉奸,别做白日梦了!我李玉和就算死,也不会出卖党和人民!”敌人见状,立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对他动用酷刑。
那皮鞭抽打在他身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每一下都让人心惊肉跳。
可李玉和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敌人: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心里对李玉和充满了敬佩。
李奶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那么大了,却有着无比的勇气和智慧。
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李玉和的工作,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
在李玉和被敌人抓走后,她强忍悲痛,鼓励着孙女铁梅继续完成革命任务。
有一个场景让我特别感动,就是李奶奶给铁梅讲革命家史的那一段。
在那个昏暗的小屋里,李奶奶坐在炕上,拉着铁梅的手,缓缓地说起了过去的事情。
她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她告诉铁梅,他们一家三代都是革命者,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不惜牺牲一切。
铁梅听着听着,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铁梅这个小姑娘,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她一开始还有些懵懂和稚嫩,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迅速成长起来。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1. 前言在上周的一个晚上,我有幸观看到了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红灯记》。
这部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电影的美学魅力,还深思了人性、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以下是我对《红灯记》的观后感。
2. 简介《红灯记》是一部讲述中国农村家庭生活的影片,由导演张艺谋执导,于2018年上映。
影片以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3. 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在《红灯记》中,每个角色都展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包括善良、懦弱、贪婪和勇敢。
导演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主要角色之一的老冯是一个寡妇,她过着贫困的生活,靠种地为生。
她的善良和努力让我深受触动。
尽管她面临重重困难,但她依然坚持努力工作,永不放弃希望。
老冯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让我明白,任何困难都能被战胜,只要我们不放弃。
然而,也有一些角色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比如,村里的土豪陈大海,在他的权力下,他肆意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种贪婪和自私的行为让我对人性的负面面向产生了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人性的各个方面都在相互交织,善良和恶意共存。
这部电影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鼓励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不公正的现实。
4. 家庭问题的探讨《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家庭面临的问题,如贫困、教育和爱情。
这些问题在电影中通过主人公家庭的点滴生活展现出来。
首先是贫困问题。
主人公家庭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庄,生计十分困难。
他们只能依靠一亩薄地为生。
这里揭示了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观影过程中,我深感家庭贫困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造成的影响。
其次是教育问题。
主人公家庭的孩子因为贫困无法去上学,这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农村地区的孩子往往面临着较差的教育条件,这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红灯记观后感100字
红灯记观后感100字《红灯记》观后感电影《红灯记》是一部以上海民间艺术梨园戏剧为主题的作品。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内心感慨万千,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彩的演绎和真实的生活故事,将梨园戏剧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影片的情节紧凑而又扣人心弦,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将两个时代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是影片主角小红的现实生活,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因为追求艺术梦想而坚持在传统的梨园戏剧中演出;另一方面则是她的祖母红明星的青年时代,她是一个优秀的梨园戏剧演员,在上世纪的年代为传统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个时代的情节相互呼应,虽然有时候情节转折比较突然,但却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梨园戏剧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丰满,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都得到了详细的描绘。
小红是一个坚定、富有激情的年轻女演员,她对梨园戏剧有着执着的追求,她的表演既充满了激情又不乏细腻,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她的祖母红明星则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艺人,她经历过风雨、饱经忧患,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她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深受感动。
影片的视听效果也非常出色。
作为一部关于戏剧的电影,它必然要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
影片通过精心的镜头运用和精美的场景搭建,将梨园戏剧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舞台上,感受到了梨园戏剧的魅力。
同时,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相得益彰,悠扬的音乐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让人们更容易沉浸在影片的情感世界中。
除此之外,影片还通过红明星和小红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实困境。
梨园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然而,在当代社会,这种传统艺术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和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红灯记》有感
近日,在老师的安排下观看了《红灯记》,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感触。
《红灯记》无论从题材、演技还是语言,都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红灯记》是革命现代京剧之一,八个样板戏之一。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沈默君。
《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主要内容: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
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它歌颂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
故事虽然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但显示了中国的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李家隔壁的玉兰家境清苦,孩子病了很多天,锅都揭不开。
处境同样艰难的李奶奶却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家的粮食送了过去,这样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己如何度日,却是让身边的人的处境好过一些,“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人!”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红灯记》以紧锣密鼓的侦查情节拉开了帷幕,李玉和告诉了女儿:“表叔就要来了。
”引起铁梅的大发感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而最终却能感悟到,他们“和爹爹奶奶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也说明了以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们,历尽艰辛,在敌人的重重眼线下依然坚持完成任务。
他们支撑自己的信念,不追求锦衣玉食,不想高官厚禄。
在那样硝烟弥漫,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们的斗争信念就是共产主义。
一颗红心照亮前进的道路,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地下工作者面对的远远不止是在危机的时刻能够应对,更是在敌人当前时不受威逼利诱。
铁梅虽然年纪尚小,却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后代。
李玉和称赞铁梅“里里外外一把手,担水劈柴也靠她”,并感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样辛苦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只好将家事放在一边,懂事的女儿从不抱怨,更是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揽在自己的肩上。
作为线索贯穿故事始终的红灯,不仅仅是地下工作者们互相联络的暗号,更是照亮这战火纷飞的大地上艰苦斗争、永不放弃的先辈们的不灭信念!一盏红灯,多少年来,照着穷人的脚步走,照着工人的脚步走!一代代的地下工作者靠它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是革命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