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欣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欣赏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 狄更斯《双城记》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卡夫卡《变形记》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假如我能够从头再活一次,我一定要给自己规定这样的原则:一星 期之内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去读诗和听音乐。只有这样,我现在业已 退化的那一部分能力才能在持续不断的使用中保持下来。事实上,失 去了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 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
——达尔文
在埃及的《亡灵书》和希腊酒神节的祭礼中; 在但丁的幻想和屈原的天问中; 在圣经的乐园和无数少男少女的白日梦中,在人类仰望夜空 的星星的渴望中……
只要人存在一天,人寻找意义的亘古向往就一天不会熄灭
假如世界是只兔子??
你是愿意窝在舒适柔软的深处尽 情享乐,还是尽力爬上脆弱的兔 毛一看究竟?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 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什么是经典?
第一章 导 论
为什么要读文学名著?
这许多年来,我竟没有读完一首诗,有一度我曾试着去重读莎士比 亚的诗,但一拿起来就感到它乏味和厌烦。到现在,我对绘画和音乐 的兴趣丧失了。……我的思想似乎变成了一种机器,它只是机械地从无 数事实和原料中剔出一般规律。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 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能够产生更高级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 力—的衰退。
世界从何而来?她一点也不知道。 她知道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 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 如果这样,她就不需要去想它是从哪里来了。
但一个东西有可能原来就存在吗? 她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 现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经有个开始吧? 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样东西造成的。 不过,如果太空是由某样东西变成的,那么,那样东西必然也是由另外 一样东西变成的。 苏菲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问题向后拖延罢了。 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 然而,这可能吗? 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样不可思议吗? 他们在学校曾经读到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现在苏菲试图安慰自己,心想这也许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 不过,她又再度开始思索。 她可以接受上帝创造太空的说法,不过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 是它自己从无中生有,创造出它自己吗? 苏菲内心深处并不以为然。 即使上帝创造了万物,它也无法创造出它自己,因为那时它自己并不存 在呀。 因此,只剩下一个可能性了: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 然而苏菲已经否认这种可能性了,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
收到第二封信
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 的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 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 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纸上写着: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想:“我不知道。”
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苏菲认为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 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 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世界的概念: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世界1:物质世界 世界2:感知世界 世界3:文化世界
世界1和世界2是自然赋与的 世界3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世界3
γνωθι σεαυτόν
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将去何方?
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
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从金字塔以前的时代起就深深植根在人 的本质中:
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 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 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 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挪威作家 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
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 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 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异
书 中 的 哲 学 家 们
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 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 怎样生活的更好
举苏 动菲
读 完 第 一 封 信 的
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 但那个叫做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 比如说,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 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 但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 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 “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 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 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的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 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 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 销量达到300万册。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 版权。
收到第一封信
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 关机器人的问题。乔安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 ,这点苏菲并不太赞同。她想:人应该不只是一台机器吧. 她们走到超市那儿就分手了。
源自文库 保持好奇心
当我们成长时 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 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 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
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 好奇心都受到压抑。 (就像那些微生虫一般,爬进兔子的毛皮深处,在那儿怡然自得地待上一 辈子,从此不再出来。)
今天,信箱里却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写给苏菲的。信封 上写着:“苜蓿路三号,苏菲收”。只此而已,没有写寄信 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 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 什么也没有。没有问候的话,也没有回信地址,只有这三个 手写的字,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 狄更斯《双城记》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卡夫卡《变形记》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假如我能够从头再活一次,我一定要给自己规定这样的原则:一星 期之内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去读诗和听音乐。只有这样,我现在业已 退化的那一部分能力才能在持续不断的使用中保持下来。事实上,失 去了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 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
——达尔文
在埃及的《亡灵书》和希腊酒神节的祭礼中; 在但丁的幻想和屈原的天问中; 在圣经的乐园和无数少男少女的白日梦中,在人类仰望夜空 的星星的渴望中……
只要人存在一天,人寻找意义的亘古向往就一天不会熄灭
假如世界是只兔子??
你是愿意窝在舒适柔软的深处尽 情享乐,还是尽力爬上脆弱的兔 毛一看究竟?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 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什么是经典?
第一章 导 论
为什么要读文学名著?
这许多年来,我竟没有读完一首诗,有一度我曾试着去重读莎士比 亚的诗,但一拿起来就感到它乏味和厌烦。到现在,我对绘画和音乐 的兴趣丧失了。……我的思想似乎变成了一种机器,它只是机械地从无 数事实和原料中剔出一般规律。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 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能够产生更高级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 力—的衰退。
世界从何而来?她一点也不知道。 她知道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 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 如果这样,她就不需要去想它是从哪里来了。
但一个东西有可能原来就存在吗? 她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 现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经有个开始吧? 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样东西造成的。 不过,如果太空是由某样东西变成的,那么,那样东西必然也是由另外 一样东西变成的。 苏菲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问题向后拖延罢了。 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曾经从无到有。 然而,这可能吗? 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样不可思议吗? 他们在学校曾经读到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现在苏菲试图安慰自己,心想这也许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 不过,她又再度开始思索。 她可以接受上帝创造太空的说法,不过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 是它自己从无中生有,创造出它自己吗? 苏菲内心深处并不以为然。 即使上帝创造了万物,它也无法创造出它自己,因为那时它自己并不存 在呀。 因此,只剩下一个可能性了: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 然而苏菲已经否认这种可能性了,已经存在的万事万物必然有个开端的。
收到第二封信
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 的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 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 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纸上写着: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想:“我不知道。”
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苏菲认为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 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 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世界的概念: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世界1:物质世界 世界2:感知世界 世界3:文化世界
世界1和世界2是自然赋与的 世界3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世界3
γνωθι σεαυτόν
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我将去何方?
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
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从金字塔以前的时代起就深深植根在人 的本质中:
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 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 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 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挪威作家 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
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 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 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异
书 中 的 哲 学 家 们
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 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 怎样生活的更好
举苏 动菲
读 完 第 一 封 信 的
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 但那个叫做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 比如说,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 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 但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 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 “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 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 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的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 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 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 销量达到300万册。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 版权。
收到第一封信
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 关机器人的问题。乔安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 ,这点苏菲并不太赞同。她想:人应该不只是一台机器吧. 她们走到超市那儿就分手了。
源自文库 保持好奇心
当我们成长时 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 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 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
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 好奇心都受到压抑。 (就像那些微生虫一般,爬进兔子的毛皮深处,在那儿怡然自得地待上一 辈子,从此不再出来。)
今天,信箱里却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写给苏菲的。信封 上写着:“苜蓿路三号,苏菲收”。只此而已,没有写寄信 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 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 什么也没有。没有问候的话,也没有回信地址,只有这三个 手写的字,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