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常用操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2a27490af1ffc4fff47ac90.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整PPT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7d38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4.png)
介绍凸透镜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高端光学仪器。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物距、像距、焦距等关系。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针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点,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题
要求学生撰写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思考。
分享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悟,如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1
2
3
分析数据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测量误差、光线折射误差等。
误差来源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同时确保实验环境的光线充足且稳定,避免外部光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减小误差方法
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方法
04
凸透镜成像特点分析与应用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常用于制作老花镜,用于矫正远视眼的视力问题。
眼镜
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制作而成的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便于观察细节。
放大镜
在相机和摄像机中,凸透镜作为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聚焦和成像。
摄影摄像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显微镜
望远镜
工业检测
激光技术
凸透镜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环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画图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画图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9dcf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8.png)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 焦距。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 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
焦距变化对成像影响
望远镜设计原理
望远镜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学仪器。通过组合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 实现对远处物体的放大观察。其中物镜将远处物体缩小成倒立实像,目镜再将 这个像放大成虚像,供人眼观察。
案例分析:改进摄影技术提高成像质量
高分辨率镜头设计
为了提高摄影成像质量,可以设计高分辨率镜头。这种镜头采用高质量的凸透镜材料和先 进的加工工艺,能够减小像差和畸变,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光源亮度越低,成像越模糊,亮度越 低。
05 应用领域拓展与案例分析
摄影技术中应用
凸透镜作为镜头
在摄影技术中,凸透镜常被用作相机镜头,通过调整物距 和像距,可以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控制景深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摄影师可以控制景深,即在照片中 呈现清晰范围的大小。通过调整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 摄距离等因素,可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像距与成像的关系
像距也是影响成像的重要因素之 一。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 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 小的像。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并能够运用画图法进行分析和 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焦距和像距对成像的 影响,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加 以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实验活动,提高了自己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它具有两个球面,可 以汇聚光线。
光线传播路径及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581cd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3.png)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cm>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cm(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p="">
6、将蜡烛移到u=cm<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p="">
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化学教案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4d52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c.png)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实验结论】: 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 应用 u ﹥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v 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v 测焦距 f ﹤u ﹤2f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v 投影仪 u=f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束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让太阳光正对透镜(使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成像情况。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内;②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ac50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6.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八年级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专题
![八年级物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4b7b1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c.png)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三类应用【核心考点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
【实验步骤】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在左右两侧标尺上,分别标出1倍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2、点燃蜡烛,调整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把蜡烛靠近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当蜡烛到一定位置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重要规律】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f以外,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
2、f以内,物体靠近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物体远离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即物远像远像变大。
应用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1、成像特点(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透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光路图应用二、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
2、近视眼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矫正:佩戴凹透镜(相当于削薄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侓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侓](https://img.taocdn.com/s3/m/111f51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b.png)
投影仪
投影仪中的凸透镜将图像源的光线 汇聚,在屏幕上形成清晰、放大的 图像,广泛应用于教学、会议等场 合。
显微镜
显微镜中的凸透镜组将微小物体放 大,以便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广 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望远镜
传感器
望远镜中的凸透镜组将远处的物体放 大,以便观察和研究天体、宇宙等宏 观世界,是天文研究的重要工具。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虽然我们得出了较为完整的凸透镜成 像规律,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例如,实验条件有限,导 致某些特殊情况下成像规律的研究不 够深入;实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不高,影响了结论的效率和准确性。
02
为了进一步完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 究,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 进:一是采用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 术手段,提高实验的精度和自动化程 度;二是深入研究特殊情况下成像规 律的变化,拓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 用范围;三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研究,推动光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调整实验环境,确保光线充足且稳定。
实验步骤与操作
2. 安装凸透镜 将凸透镜固定在稳定的实验台上。
调整凸透镜的高度和角度,以便于观察和记录。
实验步骤与操作
3. 调整点光源
将点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确保其发出的光 线能够射入凸透镜。
调整点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 果。
实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理论方面对凸透 镜成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学 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一步揭 示成像规律的内在机制和原理。通过 这些努力,有望推动凸透镜成像规律 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为光学领域 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28cdb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6.png)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3.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尺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2. 理论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等;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 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 > v > f,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等;2. 物距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 = 2f;3. 物距f < u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 2f,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等;4. 物距u = f,无像;5. 物距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等。
七、作业设计(1)投影仪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2)放大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答案:(1)投影仪的物距大于2f,像距在2f和f之间,因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的物距小于f,像距大于f,因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步骤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13956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b.png)
一、引言在物理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应用光学仪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
本文将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步骤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 一枚凸透镜- 光源- 屏幕- 尺子2. 实验过程:步骤1:准备凸透镜和光源,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的前方,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
步骤2:调节凸透镜和屏幕的距离,使得光线能够清晰地在屏幕上形成成像。
步骤3:移动光源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
记录不同位置下的成像情况。
步骤4:利用尺子测量凸透镜、光源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3.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光源、凸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以及光源位置的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位置、成像大小和成像形式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质。
5. 实验总结和结论: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
总结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和规律性。
通过实验总结和结论,可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光学成像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逐渐领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质。
我个人认为,通过实验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方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和文章撰写,我们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光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光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925dc9f2e3f5727a5e962e2.png)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分解】1、作出猜想:观察下图,你的猜想是。
【答案】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可能与放大镜以及物体的位置有关。
2、实验过程:用蜡烛作物体,把放在桌面同一直线上。
点燃蜡烛,使。
先把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向移动,移动的过程中,选取若干个位置,并调整的位置,直到,观察。
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清晰的像,则。
将所得数据填人表格,根据所得数据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答案】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透镜;光屏;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成像的情况;在合适范围内,透过透镜直接观察像的情况.3、对实验步骤的分析:(1)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2)实验时,甲小组同学改变蜡烛位置后,移动光屏去寻找蜡烛的像,而乙小组同学改变光屏的位置后,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寻找像,你认为做法比较合理,因为。
(3)将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经过位置以后,所成的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4)实验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位置却出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1)成像在光屏的中央;(2)甲;探究的是物距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影响,所以应该改变物距后,去寻找像的位置;(3)二倍焦距;一倍焦距(4)原因是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或焦点上,成的是虚像或不成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4、画出此实验的表格。
【答案】略5、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答案】光屏能承接到的是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能量的聚集;光屏上不能承接,但眼睛能看到的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在像的位置上没有能量的聚集。
6、实验时蜡烛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至某一位置,光屏上将再次成一个像,一段时间后,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小宇的调节是将光屏向上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你的调节。
中考的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中考的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aa35af64b35eefdc9d33343.png)
中考的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考的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fυ>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4cf35cf6529647d2628520f.png)
实验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 正倒 2u f >2u f = 2f u f >>【实验结论】:【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 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②。
③。
④。
5、若像成在光屏左上角,可将①;②。
6、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大致在,目的是:。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②③。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22f6215581b6bd97f19eae7.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总结】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前的准备(1)弄清两个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的获得方法:①看说明书;②用平行光聚焦法进行测量获得.2、探究时注意事项:(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火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以使实像完整地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2)先观察随u减小(或增大)凸透镜成像时像总的变化,再分不同阶段(u和f大小关系不同),进行探究每一阶段至少收集两组u和v的数据.3、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火材、凸透镜、光屏,如图4.3.14、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数据来归纳规律(1)成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虚像时,u和f应满足什么关系?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何处?(2)成放大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缩小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何处?(3)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成虚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的大小的变化?5、对所成实像的几个拓展性探究(1)用不透明体将凸透镜遮挡一部分后,会观察到光屏上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不变,而亮度减弱,尝试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因加以解释.(2)沿着与凸透镜主光轴垂直的方向用嘴轻吹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情况,以感知实像与物既反又倒,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3)将凸透镜上移(或下移),观察光屏上像的移动情况,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4)在u+v>4f时,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沿着凸透镜主光轴的方向移动凸透镜,会观察到光屏上先后出现两个大小不等的像,尝试用光路可逆性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心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静态规律:(1)列表归纳: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像、物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应用大小正倒虚实u→∞(平心光)不成像,可得到一个焦点u>2f 缩小倒立实像f<v<2f 异侧照相机u=2f 等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f<u<2f 放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幻灯机u=f 不成像,可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u<f 放大正立虚像同侧放大镜(1)图示归纳利用图示有助于我们从变化、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如图4.3.2从图中可知,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①一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②成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③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④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⑤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2、动态规律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说明: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如图4.3.3所示,可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像. 三、凸透镜所成实像与虚像的比较像的性质 光屏上能否成像 正、倒情况 相对于凸透镜的情况放大、缩小的情况成因实像 能 倒立 像、物位于凸透镜两侧 既有放大、又有缩小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 不能正立像、物位于凸透镜同侧放大 实际光线方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说明:实像与虚像的比较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小孔成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 ②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③实像都是倒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实像既能用眼睛观察到,又能用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四、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如图4.3.4.【典例展示】题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例1: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的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例2:如图所示,在发光的到呢个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 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像是正立的B .像是放大的C .像是虚像D .像比灯丝亮例3: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交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所示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 .过L2的焦点 C .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 .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例5: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帖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B. C . D .例6: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 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 处的光 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5cm C.7cm D.9cm 题型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7:小宇像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用光屏快速确定像的位置时,应将光屏 (填前后或左右)移动,使光屏上承接的像的边缘从模糊到清晰,反复几次后,即可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种情况即可);(3)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4)在实验中,当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与烛焰自身大小相等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例8: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序号1中所成的像应是 (放大/缩小)的实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 ”,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误区警示】误点 对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理解不透例: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适当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个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 A.不能成像 B.能成像,但像是原来的一半 C.屏上仍能成原来的像,但是比原来暗 D.像比原来的小【达标训练】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实验序号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 15 8 152 10 30 31260(2)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1)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的位置.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 ,像的 大小(变大/变小/不变).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放大/等大/缩小)、 (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d6c7af104a1b0717fd5dd95.png)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1、调节:调节的目: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会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其方法有:太阳光聚焦法太阳光聚焦法:使凸透镜对着太阳,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
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到纸上光斑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远物成像法: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或纸屏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近似等于(或稍大于)焦距,此法称为远物成像法理解:【典型例题】例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哪一位置时能得到放大的像?例2、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A. 像距变小,像变小B. 像距不变,像不变C. 像距变大,像变大D. 像距变大,像不变例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例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说明:当u=2f时,此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例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得不到实像例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例7、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例8、当蜡烛离凸透镜7cm时,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试着确定一下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如果物距为20cm时,成什么样的像?例9、一般我们的手表的表蒙子上会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看清手表上的很小的刻度,请问表蒙子上的玻璃相当于什么?例10、我们通过圆形的鱼缸观察鱼时和实际鱼的大小有差别,通过鱼缸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
![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038b30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f.png)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物距影响成像大小
在实验中,物距5cm时成放大像,20cm时成等大像,表明物距减小,像的大小增大,数 据支持凸透镜成像原理。
焦距决定成像性质
焦距10cm的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大于焦距成实像,实验数据清晰表明焦距对 成像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像距随物距变化
当物距从15cm增至30cm,像距从25cm减至15cm,说明像距与物距呈反向变化,符合 凸透镜成像规律。
谢谢观看
Thank You
2024.11
2.物距等于2f,像距等
物体恰在2倍焦距处时,成像也在2倍焦距处,等大倒立。例如f=15cm,物距30cm, 像距也为30cm。
3.物距小于2f大于f,像距大
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间时,成像在2倍焦距外,且像距大于物距。如f=8cm,物距 16cm,像距约为32cm。
成像性质变化规律
1.物距大于2f成倒立小像
2.显微镜组合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通过多个凸透镜组合,短焦距物镜成实像,长焦距目镜再放大,实现微 米级观测,分辨率可达0.2μm。
投影仪与幻灯机应用
投影仪放大图像原理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 焦距调节使物体到透镜距 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 焦距,放大屏幕图像,常 见分辨率为1080P。
幻灯机成像距离控制
2.物距影响像的大小
当f=15cm,u从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m减至5cm,像距v增大,像的尺寸由小变大,表明物距u直接影响成像尺寸。
3.成像公式解像距难题
已知u=25cm,f=12.5cm,应用1/u+1/v=1/f得v=25cm,准确求解复杂成像问题中的像距v。
03
成像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与器材准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86ada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1.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步骤如下:
1. 按图组装器材。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2. 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3. 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4. 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5. 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直至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6. 整理器材。
需要注意的是:
1.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2. 烛焰在焦点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观察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4883f24b14e852459fb574f.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和虚实应用例子u>2f f<v<2f 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u=2f v=2f 等大倒立的实像测焦距f<u<2f v>2f 放大倒立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 不成像(呈平行光射出)!!粗略测焦距u<f v>u 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①当u=f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u=2f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像、虚像分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放大、缩小实像分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3、(1)眼睛(相当于):晶状体(相当于)(相当于底片)瞳孔(相当于)(改变晶状体的薄厚)成像特征:像。
(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光会聚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光会聚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目镜物镜被观察的物体AB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的像A’B’在物镜的_________以外,成的是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像.1)来自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的____像.物镜所成的像A’B’在目镜的_____________内,目镜相当于是一个_________,把实像A’B’放大.实像A’B’通过目镜成的像A’’B’’是相对与A’B’_______,_______的___像.’ A’目镜物镜 B’ A’A B B’’ A’’2)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________.3)经过2次放大作用,物体经过显微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像.2.望远镜望远镜的结构(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物镜目镜目镜1)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被观察的物体AB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__________,成的像A’B’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的像A’B’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A物镜B B’A’物镜成像图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 ___像.B’’B’目镜A’’ A’目镜成像图物镜所成的像A’B’在目镜的___________内,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把实像A’B’放大.实像A’B’通过目镜成的像A’’B’’是相对于A’B’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3)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把这个像_______.4)远处的物体经过望远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像.但是我们在用望远镜观察时,会感觉物体被_________了.我们有时看远处的汽车,感觉比身边的课本还小,但是我们知道汽车比课本要大的多.那么眼睛感觉物体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眼睛感觉物体的大小与眼睛观察物体的_______有关.看近处的人视角大,感觉人就比较大看远处的人视角小,感觉人就比较小视角的大小除了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有关外,还与物体到眼睛的________有关,所以眼睛感觉物体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_______和距离物体的_______都有关系.例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例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实战演练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因而在胶片上成的像一些2.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c7b38ca856a561252d36f85.png)
1.一倍焦距是什么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 什么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什么像? 2.二倍焦距是什么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 什么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什么像?
3.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
小怎么变化?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 物远像远像变大
实验记录表1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u>2f u>2f 物距 u/cm
凸透镜焦距f=10cm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v/cm
f<u<2f f<u<2f
实验结论1:
当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f<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 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 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B
A
C
F
2f
D
F
光屏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交流评估 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不小心
把凸透镜一角损坏,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吗? 如果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烛 焰的像吗?请你分析现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
1.当物体距凸透镜较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凸透镜较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离凸透镜很近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焦距(f):10cm u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即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u>v, 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
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
成虚象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
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6:成实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反。
成虚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同。
7:当u>2f时,像移动的速度小于物移动速度; f<U<2f时, 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移动速度.
8:同一凸透镜,当物屏距离L一定时,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9:在物屏间的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即L>4f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二)实验常用操作
1.实验刚开始时,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蜡烛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上的中心.
2.当光屏上有一个由凸透镜所成的清晰明亮的倒立像, 若用黑纸把该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则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亮度变暗,但仍能成完整的像.
3.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 蜡烛变短, 则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若想使烛焰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当凸透镜不动时,光屏应向上移动,当光屏不动时,凸透镜应向下移动.
4.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能找不到像,原因可能是(1) 物体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3)物体刚好在焦点上(4)物体在大于焦点但靠近焦点处,这时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