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教案《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通过例文,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过渡句。

3.了解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师:《海上日出》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双龙洞的空间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空隙。

二、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师:怎样写好游览类文章呢?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明确:第一按游览的顺序写。

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第二写出景物的特点。

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第三分清主次详略。

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第四融入真情实感。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二)初试身手1.师:如果让你介绍你游览过的地方,你会画路线图吗?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教案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教案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教案这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教案第1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说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说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生动的景物描写1.认真朗读书上的这两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这两句话在描写景物时,都赋予了所描写的景物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所以显得生动形象。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里的话吧。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它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

)答案参考:1.太阳刚从山坳里缓慢地爬起来。

2.花园里的花朵都害羞地低下了头。

3.转眼间月亮就溜掉了。

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二、拓展与交流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呢?看,这是“丫丫”和“宁宁”与我们做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

从内容看,丫丫在阅读中更多地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则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说,只要用心阅读,你就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以前的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说,可以写。

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三、阅读平台1.阅读《颐和园》(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

用语言再现景物的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七月天山所见到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诗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同时,这篇课文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写景作文的范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观察不细、表达不清、用词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写作要点。

3.作文纸:为学生准备作文纸,方便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天山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在那里度过的快乐时光。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篇课文也具有较强的写作特点,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美景,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但同时,学生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生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句式。

2.难点:欣赏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相关天山图片或视频3.生词卡片4.写作示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天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天山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词和句式,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进行操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为什么好,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新教材】部编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转眼间寒假又要到了,每年的假期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

在假期里,爸爸妈妈曾经带你们到外地旅游的请举手!2、要是能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游记了。

-----[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出示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出示13个生字。

殿读音:diàn结构:左右结构字义:高大的房屋组词:宫殿殿堂造句:排云殿金碧辉煌。

廊读音:láng结构:半包围结构字义:走廊,有顶的过道组词:长廊、走廊造句:在长廊尽头坐着一位老画家。

漆读音:qī结构:左右结构字义:各种粘液状涂料的统称组词:绿漆、漆黑、油漆造句:金鱼牌油漆质量很好。

栏读音:lán结构:左右结构字义:①挡住的东西②家畜的圈③表格中区分项目的大格组词:栏杆专栏造句:这处栏杆是起保护作用的。

昆读音:kūn结构:上下结构字义:①昆虫②哥哥组词:昆明昆虫造句:昆明湖景色优美。

爽读音:shuǎng结构:独体字字义:①明朗,清亮②轻松利落③痛快,率真组词:凉爽,爽快造句: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

阁读音:gé结构:半包围结构字义:①类似楼房的建筑物②指内阁组词:楼阁,佛香阁造句:颐和园里亭台楼阁很美丽。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
2.语言表达: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描述自然景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热情。
3.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审美鉴赏:感受两篇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好奇心。通过学习《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他们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问题“你们在旅游或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令人难忘的自然景观?”的回答非常积极,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的理解较为困难,于是我通过大量实例和比较,尽量让他们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描绘自然景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观的基本方法。例如,通过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美感。这些方法是表达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美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个案例。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感到满意。他们基本掌握了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但我也提醒自己,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5.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两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描述方法:课文中运用的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词汇和手法描绘出颐和园和天山的美丽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了解和欣赏祖国的美丽风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为题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但对如何写景状物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对祖国的美丽风景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自然之美的认识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景状物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习作例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美丽风景,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并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写景状物方法,进行现场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写作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中的意境。

2.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能够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2.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3.学会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难点1.升华感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

2.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颐和园和天山的风景,引发学生对于自然和文学的兴趣,为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15分钟)阅读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3.讨论和解析(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析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表达的要点。

4.写作练习(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出关于自然风景的短文。

5.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写作练习,完成一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与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为文本,通过解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审美观,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以上是《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习作指导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美丽)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教案

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是搂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2.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三、品读交流,感受美景1.朗读第二段,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文章。

文章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对这里美景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之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山的美丽风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掌握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掌握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示范指导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天山的图片和音乐。

2.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写作方法。

3.教学用具:准备好课文和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山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新教材】部编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转眼间寒假又要到了,每年的假期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

在假期里,爸爸妈妈曾经带你们到外地旅游的请举手!2、要是能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游记了。

-----[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出示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出示13个生字。

殿读音:diàn结构:左右结构字义:高大的房屋组词:宫殿殿堂造句:排云殿金碧辉煌。

廊读音:láng结构:半包围结构字义:走廊,有顶的过道组词:长廊、走廊造句:在长廊尽头坐着一位老画家。

漆读音:qī结构:左右结构字义:各种粘液状涂料的统称组词:绿漆、漆黑、油漆造句:金鱼牌油漆质量很好。

栏读音:lán结构:左右结构字义:①挡住的东西②家畜的圈③表格中区分项目的大格组词:栏杆专栏造句:这处栏杆是起保护作用的。

昆读音:kūn结构:上下结构字义:①昆虫②哥哥组词:昆明昆虫造句:昆明湖景色优美。

爽读音:shuǎng结构:独体字字义:①明朗,清亮②轻松利落③痛快,率真组词:凉爽,爽快造句: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

阁读音:gé结构:半包围结构字义:①类似楼房的建筑物②指内阁组词:楼阁,佛香阁造句:颐和园里亭台楼阁很美丽。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1、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引出课题。

2、生介绍自己游览颐和园的情况。

二、交流资料,预习反馈。

1.导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讲。

2.学生交流资料。

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较为全面,同时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热情。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的确,颐和园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们想不想到颐和园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颐和园。

2.颐和园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回答: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整体入手,理清顺序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否能用上书中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明。

3.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画游览示意图,可以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

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这些游览点学习作者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同时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品析,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五、抓住特点,感受美丽1.通过初步的学习,我们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颐和园的那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1、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引出课题。

2、生介绍自己游览颐和园的情况。

二、交流资料,预习反馈。

1.导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讲。

2.学生交流资料。

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较为全面,同时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热情。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的确,颐和园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们想不想到颐和园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颐和园。

2.颐和园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回答: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整体入手,理清顺序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否能用上书中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明。

3.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画游览示意图,可以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

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这些游览点学习作者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同时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品析,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五、抓住特点,感受美丽1.通过初步的学习,我们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颐和园的那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国西北边陲壮美的天山自然景观,以及与之和谐共生的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不仅能领略到天山的独特风光,还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识别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增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引导学生从文中描绘的景色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山风景图片、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彩笔、作文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山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天山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总结反馈: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课文《七月的天山》2. 课文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4.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仿写练习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2. 课堂作业:课堂上完成仿写练习,要求使用至少两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诗意,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本文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

同时,他们也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

然而,对于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山景色的赞美之情;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够进行类似的景物描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天山景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写作教学法: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PPT,展示天山景色的图片和相关音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山景色的图片,同时播放相关音乐,营造生动的氛围。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对天山的印象,从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回顾一个游览过的地方,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教材安排了《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景物。

第一段点明游览地点后,依次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

本文的四处旁批和课后题提示了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第一处旁批提示写清楚地点,第二处提示可以用过渡句写出景点的转换,第三处提示要写出观察的视角,第四处提示学生印象深的景物可以重点描写。

《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一路所见,文笔优美。

课文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叙景物。

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点明游览顺序,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

本课的旁批和课后题也从不同角度点明了按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

第一处旁批提示写一处景物可以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第二处旁批提示写重点景物时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进行描写;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语句,理清写景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五、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2.回顾写作方法。

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明确: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

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

四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习作例文【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言运用:读懂例文的内容,感受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思维能力: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阅读例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

【课前解析】关注游览顺序:《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景物,课后题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去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

《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文笔优美。

课文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述景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生活、学习之余到处走走有益于增长见识,有益身心,你去过哪些地方,快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过渡(出示课件4):怎样才能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向别人介绍清楚呢,去学习一下吧!二、习作例文(一)例文:《颐和园》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默读习作例文《颐和园》,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预设: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6):再次默读课文,你能找到文中的过渡句吗?预设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预设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3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课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29*颐和园 板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书
目 标 的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
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
教学 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要点 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
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 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
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
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2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 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 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 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 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 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 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板 书 设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