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四数第七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研究平移。
二、课前检测师: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通过预习单你学到了什么?3.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Ⅰ.问题:探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请你先独立思考,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之后再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2)教师巡视,寻找学生的资源,找学生到前边讲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画平移的方法。
(3)出示错例,找到错误原因,并改正。
(预设:方向,整个图形与原图形相差5格)组内自查组长抽查提出质疑深入教材合作交流知识迁移老师巡视小组讨论2分钟,教师巡视指导预设:生1:向左平移了6格;向下平移了5格;生2:向左平移了3格;向下平移了2格;(2)组织学生研讨如何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确定原图形向左平移了几格?汇报:联系之前所学的画法,要先确定关键点,看相对应的关键点平移了几格,而不是看整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
总结:1.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必须要确定其方向和距离。
确定平移的距离可以数对应点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数对应线移动的距离。
四、巩固练习组内讨论,代表发言,逆时针评价加分有理有据,先评价后说理,老师指导,给个人加分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七、布置作业。
作业请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
预习作业:完成预习单七单元第三课时。
八、教学板书平移1.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必须要确定其方向和距离。
确定平移的距离可以数对应点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数对应线移动的距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题目,并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题目,并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教学难点: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出分数乘除法的学习。
2. 讲解新课:通过PPT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题目,演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复习。
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案2. 板书内容: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示例题目、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思考作业:布置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通过课后反思,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复习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合理安排时间(一)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11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2、从图中你了解到: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分钟,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分钟。
那么要烙两张饼,最快要几分钟呢?因为一个平底锅一次可以烙两张饼,所以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
如果爸爸、妈妈和我一人要吃一张饼,要烙张饼。
小组讨论:妈妈要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吃上饼呢?烙饼次数饼1 饼2 饼3 耗时(分)3、我们发现烙3张饼,最快只需要分钟。
我们第一次先烙第1张和第2张的面,第二次烙第1张的面和第3张的面,第三次烙第张的面和第张的面。
二、合作探究烙饼的最优方法:1、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2、烙4张饼最快要分钟,烙5张要分钟,烙6张要分钟,烙7张要分钟,烙8张要分钟,烙9张要分钟,烙10张要分钟。
3、我们发现:如果要烙的饼是双数,地烙就可以了。
如果要烙的饼是单数,可以先地烙,最后的3张,就按照我么么前面探究出的方案去烙最节约时间。
四、课堂检测:1、用一口平底锅煎饼,假设煎一张饼需要4分钟。
每一面需2分钟,每次可以煎2张。
煎3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第二课时合理安排时间(二)一、【课前回顾】想一想:一张饼烙()面,如果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需要()分钟。
烙一张饼需要4分钟,一口平底锅每次可以烙3张饼,烙3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煮一个鸡蛋需要8分钟,一口锅一次可以煮10个鸡蛋,那么煮10个鸡蛋至少需要()分钟。
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2、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要烧水前先要,。
2洗水壶→()→()→()→()→()3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大步.第一大步第二大步第三大步第四大步所以我们花的时间(算式)(分钟)4用图式来表示:三、【合作探究】1、妈妈下班要回家做饭,淘米要3分钟,煮饭要30分钟,洗菜要8分钟,切菜要10分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不同的锅和炉子,妈妈将饭煮好至少要多少时间?2、张刚帮助妈妈烧鱼,他有条理的洗鱼、切鱼、切姜片,洗锅煎烧,各道工序共花了17分钟(见下图)你能不能用巧妙合理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工序,帮张刚少花时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示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但是,对于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这两种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统计图模板、数据材料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复习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教师提出本课时的问题: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过程与方法
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像的对称轴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认识美、创造美。
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
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轴对称(1)1课时
第2课时图形的平移1课时
第3课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1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轴对称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例2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按照教材86页例3的样子,在格子纸中相应的位置先描出“箭头”图案,然后将“箭头”图片与格子纸中的“箭头”重合。
(2)把“箭头”向上平移5格。
(3)把“箭头”向右平移7格。
2.引导思考:确定一个物体的平移后的图形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3.引导学生观察例3,思考:在箭头“上方”的图形是怎么平移得到的?在箭头“右边”的图形又是怎么平移得到的?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来自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同步备课】第七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七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介绍我在教学《条形统计图(2)》这一课时的情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展开,重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展示数据,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自行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份某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坐标轴、如何标示数据等。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为例,现场演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自行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图中的信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关键要点,以及实际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所给数据,绘制一份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图中的信息。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应包括准确的条形统计图绘制和合理的图表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最新版四年级上数学 第七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2的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们在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上按照要求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绘制的2个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2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3)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表示2个数据。
3.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1)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思考: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3)教师明确:可以用半个格表示1人。
1.(1)派一名同学汇报获取的数学信息。
2.(1)组内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并汇报。
2.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人数的?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的同学是用画“正”字,有的同学用画“0”表示……
3.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1个格表示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上怎么表示?
答案:可以用半个格表示1人。
4.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例:最喜欢吃什么的人数最多?喜欢喝豆浆和喜欢喝粥的一共有多少人?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条形统计图(2)
1个格可以表示2个数据。
1个数据可以用半个格表示。
按时吃早餐,保证精力,好好学习。
六、教学反思
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吃早餐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又因为有了上节课的知识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难度并不大,整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发现,数据较大时用1个格表示1个数据绘制起来比较麻烦,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得出哪个统计图的数据合适。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1学习内容:P108、109页的内容,P112练习十九第1-3小题。
学习目标:1、能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学习准备:108页的主题图。
导学过程一、预习学案出示课本108主题图:这是一幅“1998~20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还有什么样的统计图?二、导学案1、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2、出示“1998~20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3、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4、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找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合作探究: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反馈: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拓展提升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三、课堂检测: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1、3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折线图的特点是怎样的?五、课后作业:P115练习十九第6题。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2学习内容:P110页例2。
P111的做一做,P112练习十九第4-9题。
学习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数据合理分析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图上的信息,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推测。
培养学动手实践和合理的推断能力。
学习重难点:认识横向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导学过程一、预习学案1、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2、看书第110页—第111页例2并回答题后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掌握如何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提取有用信息。
3.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重点1.识别条形统计图中的不同图形代表的意义。
2.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应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教辅资料:练习册、板书笔、彩色粉笔。
3.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简单观看并回答几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条形统计图概念•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有哪些,以及如何阅读条形统计图。
3. 练习•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行绘制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写出相应的数据解析。
5. 拓展应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数据并尝试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六、教学板书•条形统计图(2)•概念: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的长度表现各种数据的数量大小。
•读图方法:观察长方形的高度,对比数据的大小。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读懂条形统计图,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为掌握更多技能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提高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垂线和平行线 教案 第二课时 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画长方形、正方形
7.2 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画长方形、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画长方形、正方形⏹教学提示画垂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首先介绍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垂线的方法,然后说明我们通常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接着安排了两个画图活动。
活动一,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教材用图示分别呈现了画垂线的三个步骤。
教学时,教师可以示范画一个,边画边介绍画的步骤。
如,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①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②平移三角板,使得直角顶点与已知点重合;③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出的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可先让学生尝试画,然后交流自己的画法。
活动二,画长方形。
因为画长方形是画垂线方法的具体运用,所以按教材要求,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然后交流自己的画法。
如果学生自己画有困难,教师可以示范。
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画垂线的方法,要画美观。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动手画的时间,教师也要重视画图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按要求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
过程与方法1、经历学习画垂线、自主尝试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掌握其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尝试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难点画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三角板、角尺。
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旧知,揭示本质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垂直,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1)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展示学生作品。
这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只要它们相交成直角,就说明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师:刚才我们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7.2.4诱导公式(第2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三
7.2.4诱导公式第二课时教案1、学生能根据前面学习的前四组诱导公式,并利用三角函数线的对称性推导的诱导公式⑤;2、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诱导公式①~⑤,自选方法推导的诱导公式⑥;3、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诱导公式①~⑥,自主推导的诱导公式⑦⑧;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锐角之和为时正弦和余弦之间的关系.例如,那这一关系式对任意角是否也成立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问题1、对于任意一个角来说,与的终边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出它们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吗?如图所示,设和的终边与单位圆分别交于P和,则,,又由角和角的终边关于角的终边所在的直线(即y=x)对称,因此得到诱导公式⑤.这一结论也可以从和的三角函数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点评学生的最终结论,与学生一起分析诱导公式⑤.利用GGB软件动态展示诱导公式结论依据,通过GGB动态展示提醒学生,公式中的角可以是任意角,也可以是角的表达式,从而解决情境中的疑问.问题2、你能利用前面研究的诱导公式结果得到角和角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吗?由诱导公式②⑤可得,从而得到诱导公式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诱导公式③结论依据,提醒学生,公式中的角可以是任意角,也可以是角的表达式.(1)解(1)(2)(3).问题3、你能利用前面研究的诱导公式结果得到角和角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吗?由诱导公式④⑥可得,从而得到诱导公式⑦.法一:由诱导公式②⑦可得,从而得到诱导公式⑧法二:如图所示,设和的终边与单位圆分别交于P和,则,,又由角和角的终边关于对称,因此与学生一起分析诱导公式⑦⑧结论依据,提醒学生,公式中的角可以是任意角,也可以是角的表达式.联系:若将角看作是锐角,同样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符合口诀“符号看象限”.例如:.本环节是想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建立各组公式与相应图形的联系,并对各个公式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此加深理解公式.前面学生在推导诱导公式时已对诱导公式有了基本的理解,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强记忆.事实上,所有的诱导公式可概括为“的各三角函数值”.当k 为偶数时,得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当k为奇数时,得的余名三角函数值,然后在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为了便于记忆,可编成一句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计算的值.化简.解:原式=1化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教案课题“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讲课时间第2课时审查人学习内容教材第 96 页例 21、使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目标3、使学生领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
4、领会到数学知识与实质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点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
依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学案情境导入:粉笔盒里面有白色的粉笔12 支,黄色的粉笔 6 支,蓝色的粉笔 4 支,红色的粉笔 4 支,紫色的粉笔 6 支。
发问:自主学习1、用统计表把上边的数据表示出来。
颜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紫色支数2、哪一种颜色的粉笔最多?3、将上边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怎么画比较适合?二、研究新知,学习例2:1、出示统计表最喜爱的早牛奶豆浆粥餐人数612241、出示课本96页两个条形统计图怀疑研究(1)让学生经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导案指引自学:1、让学生达成自主学习有关练习。
2、达成练习以后,学生互相检测、沟通疑问。
1、教师重申先独立察看并达成知识点的有关练习。
学生能够从知识点的演练中娴熟掌握用条形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2、概括:绘制统计图时,要根(2)两个图的每格分别表示()人。
据统计数(3)最喜爱()的人数最多。
据的特色,(4)指引思虑:你以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采用适合适?为何?的刻度,使(5)在察看、比较与沟通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以绘制的条一当二”的必需性。
形统计图(6)假如最喜爱牛奶的是 5人,在右图中如何表示?体简短了然。
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能够用本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
1、教材 97 页做一做。
1、独立完2、依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随堂练某产棉区棉花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习。
年份197919891999200420082013产量2481214161)绘制统计图某产棉区棉花产量统计图单位:万吨过关检测2)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是多少万吨?3)2013 年的产量是 1989 年的多少倍?4)1989 年到 1999 年均匀每年增加多少吨?今日的学习,我学会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概述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数学中的分数概念以及如何对分数进行化简。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尤其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之后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都非常重要。
二、目标1.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规则;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知识点1.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指拥有相同分母的两个或多个分数的加法。
这时,我们只需将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即可。
例如:$$ \\frac{1}{2}+\\frac{1}{2}=\\frac{2}{2}=1 $$$$ \\frac{3}{4}+\\frac{1}{4}=\\frac{4}{4}=1 $$2. 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是指拥有相同分母的两个或多个分数的减法。
这时,我们只需将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即可。
例如:$$ \\frac{3}{4}-\\frac{1}{4}=\\frac{2}{4}=\\frac{1}{2} $$3. 举例(1)例题求下列分数的和:$\\frac{4}{5}$ 和 $\\frac{1}{5}$。
解: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所以它们是同分母分数。
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规则,只需将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即可。
因此有:$$ \\frac{4}{5}+\\frac{1}{5}=\\frac{5}{5}=1 $$所以,$\\frac{4}{5}$ 和 $\\frac{1}{5}$ 的和为1。
(2)应用题小明背了5首唐诗,背了 $\\frac{3}{5}$,小红背了7首唐诗,背了$\\frac{2}{5}$,两人一起背了多少首唐诗?解:小明和小红一共背了多少首唐诗,可以用下列算式来表示:$$ 5\\times\\frac{3}{5}+7\\times\\frac{2}{5} $$根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则,我们知道 $\\frac{3}{5}$ 和$\\frac{2}{5}$ 可以相加为 $\\frac{5}{5}$。
四数第七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
(下册)导学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2课时补全轴对称图形
学习内容课本第83页,例2及练习二十第4-6题。
学习目标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补全轴对称图形。
导学流程学习笔记【学前热身】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 )条 ( )条 ( )条 ( )条
通过画对称轴我们发现:对称轴两侧的图形( ):对称点
到对称轴的距离( )。
【独立自主学习】
1.学习提示:
思考: 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试一试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用铅笔尝试着画。
3.归纳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所给图形的每条线段的端点。
第二步: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每个端点的对称点。
第三步: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评价提升学习】
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导学案例二doc
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
交
流
特点: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巩
固
练
习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在回答问题时,重点让学生感受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变化趋势,感受农民生活的变化,强化统计的现实意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填空
()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而且可以看出()。
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合
作
探
究
1.让学生先观察统计表,思考:陈东从出生到10岁身高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想了解哪些关于他身高的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达
标
检
测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6页的第9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4
备课人
郝天娟
课题
统计
课时安排
【人教版】2020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7单元((002)
一、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每图3分)
二、画出下面每个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每题5分)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1.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长方形 ②等腰梯形 ③平行四边形 ④等边三角形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3、巩固应用P86做一做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六、习题精选:
一、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想一想,有几种方法能实现。
二、画一画。
1. 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2. 梯形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7格。
与同桌说一说
小组内进行总结
说一说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补充、 总结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课件: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新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新北师大版)七、生活中的负数第1时温度【预习案】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目标】1、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正确地读和写。
2、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1、口算:18÷6= 400÷2= 240÷3= 90×7=1×6= 4×3= 2×6= 1×4=2、昨天你看天气预报,今天是什么天气?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温度)【探究案】1、今天北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零下2℃最高气温℃表示最低气温2℃表示2、观看P84地图,表示各个城市的气温:漠河最高温度表示。
最低温度表示。
西安:拉萨:台北3、把第二题这些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标在P84的温度计上4、在温度计上标气温,你的方法是:气温越,标的线越;气温越,标的线越;(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说明温度越低)2、温度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3、比较零下2℃和0℃(即:—2℃和0℃)、比较-10℃和-20℃这些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标在P84的温度计上6、、在温度计上正确标出以下温度,并从低到高排列。
10℃16℃7℃19℃0℃0 温度从低到高排序为:()﹤()﹤()﹤()﹤()7、如果把温度计水平放,你能把下面各数在直线上标出吗?+ -4 2 -2【训练案】1、在○里填上>、<或=-℃○ -20℃-℃○ -2℃-2℃○ 0℃-8℃○ -2℃从高到低:()2、写出下面的温度零下1摄氏度表示为0摄氏度表示为30摄氏度表示为3、读一读:-6℃读作:0℃读作:10℃读作:-10℃读作:【教(学)后反思】第2时正负数【预习案】教师寄语: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前我们学的数只能表示零上温度或者零度,从上一开始,我们又认识了-2,-,-20等可以表示零下温度的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
教学课时
第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
分析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图表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借助折线的起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课主要是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在提供的格子图上进行),并借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画折线统计图》(开发型)
教 师
陈明
学 科
数学
【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导学案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本105、106页)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05、10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生活中发现服饰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重点:能够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想法。
一、自主学习1、课件出示例2种类数量/辆停车场轿车面包车大客车货车甲停车场28 12 6 4乙停车场24 10 7 3a、回顾:说说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b、提问: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可以横着画吗?二、合作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式统计表在教科书106页上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生展示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适当的评价,明确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a、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b、你能得到哪些信息?C、根据这个统计图互相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
4、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5、讨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过关检测1、完成第106页的做一做a、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b、回答问题:(1)、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2、统计本节课的表扬的小组人数并制图(1)、统计学生所得奖品数量,由各小组长将小黑板上统计表补充完整。
(2)、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
第2课时 轴对称
教学课题轴对称(2)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会画这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
新授课初备修改部分
教
学
流
程一、情境导入
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例题
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完,同位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
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
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
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归纳总结:
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
再连线。
三、课堂练习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
图形的方法。
小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②出关键对称点;
②连结各对称点。
教学
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2课时补全轴对称图形
学习内容课本第83页,例2及练习二十第4-6题。
学习目标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补全轴对称图形。
导学流程学习笔记【学前热身】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 )条 ( )条 ( )条 ( )条
通过画对称轴我们发现:对称轴两侧的图形( ):对称点
到对称轴的距离( )。
【独立自主学习】
1.学习提示:
思考: 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试一试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用铅笔尝试着画。
3.归纳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所给图形的每条线段的端点。
第二步: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每个端点的对称点。
第三步: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评价提升学习】
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