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 指针(1)

合集下载

§实验11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11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11惠斯通电桥测电阻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电桥电路测定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自搭电桥,并学习用互换(互易)法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

3.学习使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中值电阻,了解它测低值电阻的误差。

二、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YB1731A )1台,直流检流计(AC5-1)1台,直流电阻箱(ZX21)4个,滑线变阻器1个,带测电阻3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电桥法测量电阻基本原理:电桥法是一种用比较法进行测量的方法,它是在平衡条件下将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待测电阻的大小。

根据平衡条件和带测电阻阻值的不同,电桥的种类很多。

本实验采用惠斯登电桥(Wheatstone,Charles 1908-1975)(又称箱式单电桥)测量中值电阻(1Ω到100KΩ)2.惠斯登直流电桥原理电桥的组成: 电桥由桥臂(四个电阻R A 、R B 、R S 、R X )和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以及工作电源(E )、开关(K )组成。

平衡条件: 取好R A ,R B ,调整R S ,当时CD 上的电流为0时,电桥平衡。

此时,x s ,I I I I B A ==,即S X B A R R R R = (2-11-1),为电桥平衡条件。

根据(2-11-1)式可求得待测电阻R X 。

(三) 测量量计算公式(1)互易法减小和修正自搭电桥的系统误差。

电桥平衡后,S BA X R R R R = ,然后交换R S 和R X 的位置再调整电桥平衡,SB A X R R R R '= 则 SS X R R R '⋅=(2-11-2) 。

由此式可知R X 仅与R S 有关,从而消除了桥臂R A 、R B 的影响。

(2)箱式惠斯登电桥的灵敏度。

定义:待测电阻的相对改变量(ΔRX/RX )引起的桥路上检流计中指针的偏转格数Δd ,称为箱式惠斯登电桥的灵敏度。

X X R R dS ∆∆=(2-11-3)它和检流计灵敏度和电桥线路灵敏度有关。

实验1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考点精讲)-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1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考点精讲)-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1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一、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1.所需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2.实验装置及步骤(以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标签: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误差分析【注意】若“左码右物”称量且使用了游码,则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所用仪器: 2.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 【计算公式】1.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加入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3.误差分析(1)浓度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水;在稀释时有部分浓溶液溅出;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2)浓度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特别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转移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洒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

4.仪器的选用和基本实验操作(1)用硫酸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时,填字母序号)。

A B C D(2)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 溶液,填字母序号)。

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溶解4.误差分析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填字母序号)。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⑤一、单选题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中时有少量洒出【答案】C【解析】A、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溶剂质量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大学物理实验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大学物理实验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14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整理仪器】
拆线,整理整齐放在右手边抽屉里 工作电源关闭 检流计关闭 限流电阻RP归零 把仪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在十一线板前面 盖上桌布
15
16
电池一定要正
+
极对正极、负
极对负极。
1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内容】
2.定标:E固定10V左右,闭合K1, K2倒向ES, 固 定AD点的位置(2.000m——6.0000m),调节 RP (逐渐靠近法调节电阻), 使IG=0。记录E、 Rp、LAD。 3、测量EX:E、Rp 保持不变,改变AD点到新的位置 (先粗调找范围再细调),使IG=0。记录 LAD 。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xxx
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2.学会用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
池的电动势。
2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1.提出问题
高中: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x,测出的电 压值为
U Ex I r
电路。
问题:怎样才能得到可调电动势的电源E0?---电位差计
4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3.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电位差计共有三个回路: 上半部分为工作电流回路 (E- RMN-Rp-E)
工作电流回路
5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E0的获得
插头A:整米改变
LMN=11m
1m
触头D:毫米改变
这就是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的工作原理。
9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0章实验11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0章实验11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结论:E测<E真,r测<r真. 方法b 等效电源法 如图甲所示,E 测=RVR+V rE 真<E 真,r 测=RRV+Vr r<r 真.
②若采用丙图电路 方法a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误差,电流越大,电流表分压越多,对 应U真与U测的差越大,UA=I·RA.其中U-I图像如图丁所示. 结论:E测=E真,r测>r真. 方法b 等效电源法 如图丙所示,E测=E真,r测=r+RA>r真. (3)电路选择: ①电源内阻一般较小,选图甲电路误差较小. ②当 内阻已知时选图丙电路,此时r=k-RA,没有系统误差.
4.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电流表有电阻,导致内阻测量不准确; (2)结论:E测=E真,r测>r真(r测=r真+rA).
例3 某物理兴趣小组要测量一电池组的电 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仪器: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10 Ω) B.电压表V(量程0~15.0 V,内阻约为3 000 Ω) C.电流表A(量程为0~2 mA,内阻RA=12 Ω) D.定值电阻R0=6 Ω E.电阻箱R1(0~999 Ω,0~1.0 A) F.滑动变阻器R2(0~2 000 Ω,0~1.0 A) G.导线及开关
(1)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 甲所示的(a)、(b)两种测量电路,经讨论 后认为(a)测量电路不合理,应选(b)测量 电路.请说明(a)测量电路不合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由于电流表量程较小,若直接测量干路中电流,则测量数据范围太 小,测量误差较大,故(a)测量电路不合理;
伏阻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梳理 必备知识 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URr ,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器材 电池、 电压表 、 电阻箱 、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实验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含解析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实验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含解析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考纲解读1。

知道什么是传感器,知道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作用。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

3.了解常见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元件特性及设计方案.基本实验要求Ⅰ研究热敏电阻的特性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2.实验器材半导体热敏电阻、多用电表、温度计、铁架台、烧杯、凉水和热水.3.实验步骤(1)按实验原理图甲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2)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3)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4)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4.数据处理在图1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图15.实验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6.注意事项实验时,加热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并同时读出水温.基本实验要求Ⅱ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欧姆表进行测量和观察.2.实验器材光敏电阻、多用电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3.实验步骤(1)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挡;(2)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3)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4)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观察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4.数据处理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5.实验结论(1)光敏电阻在暗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2)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6.注意事项(1)实验中,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通过盖上小孔改变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来达到实验目的;(2)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考点一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例1 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定值电阻R1、R2连成图2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实验中的部分实验数据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2021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题目(实验11、12)(1)

2021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题目(实验11、12)(1)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题目(实验11、12)(1)实验十一光的直线传播学校班级姓名得分实验要求:探究光在同一媒质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夹子 4 个、卡纸 4 张。

手电筒 1 个。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 分)。

1 2 排列带孔卡纸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2 分)。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 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3 分)。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2分)。

7 3 三个孔在一条直线时的光路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2 分),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记录光前进的路线(3 分)。

5 4 三个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的光路 3、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 ___ 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2 分),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记录光前进的路线(3分)。

5 5 器材器材放回原处(2 分)。

2 监考员签字:主考签字:实验十一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记录单学校班级姓名得分记录两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

1、当卡纸的三个光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照射在光屏上; 2、当卡纸的三个光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不能照射在光屏上;上述实验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实验十二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学校班级姓名得分实验要求: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摩擦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去掉 ___)、橡胶垫。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备注 1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仪器药品按清单清点实验用品(1 分)。

1 2 检查测力计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3 分)。

3 3 测量光滑表面上的摩擦力在小车上放 2 个钩码,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小车,使小车匀速直线运动(4 分)。

读取测力计上的数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 分)。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doc

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实验目的】1. 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2. 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补偿原理;3. 掌握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4. 熟悉指针式检流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11线板式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稳压电源、单刀双掷开关、保护电路组【实验原理】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内部没有净电流通过时两极件的电压。

如果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其实测量结果是端电压,不是电动势。

因为将电压表并联到电源两端,就有电流I通过电源的内部。

由于电源有内阻r0,在电源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电位降Ir0,因而电压表的指示值只是电源的端电压(U=E-Ir0)的大小,它小于电动势。

显然,为了能够准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必须使通过电源的电流I为零。

此时,电源的端电压U才等于其电动势E。

1. 补偿原理•• 如图1所示,把电动势分别为E S、E X和检流计G联成闭合回路。

当E S < E X时,检流计指针偏向一边。

当E S > E X时,检流计指针偏向另一边。

只有当E S =E X时,回路中才没有电流,此时I=0 ,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我们称这两个电动势处于补偿状态。

反过来说,若I=0 ,则E S =E X。

图1 补偿电路2. 十一线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AB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共长11米,它与直流电源组成的回路称作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0;由待测电源E X、检流计G、电阻丝CD构成的回路称为测量回路;由标准电源E S、检流计G、电阻丝CD构成的回路称为定标(或校准)回路。

调节总电流I0的变化可以改变电阻丝AB单位长度上电位差U0的大小。

C、D 为AB上的两个活动接触点,可以在电阻丝上移动,以便从AB上取适当的电位差来与测量支路上的电位差(或电动势补偿)。

图2 电位差计原理图1) 预设当直流电源接通,K 2既不与E S 接通、又不与E X 接通时,流过AB 的电流I 0和CD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B R R E I +=0 (1)CD D C CD R R R E U U U AB+=-= (2) 式中R 为直流电源的总电阻。

实验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传感器的特征.2.认识传感器的简单应用.二、实验原理1.传感器能够将感觉到的物理量( 力、热、光、声等 )变换成便于丈量的量 (一般是电学量 ).2.其工作过程如图 1 所示:图 1三、实验器械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四、实验过程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征(1)实验步骤①按图 2 所示连结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办理;②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合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热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③向烧杯中注入少许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淹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丈量的热敏电阻的阻值;④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一样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图 2并记录.(2)数据办理①依据记录数据,把丈量到的温度、电阻值填入下表中,剖析热敏电阻的特征.次数待丈量温度 (℃)电阻(Ω)②在图 3 坐标系中,大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③依据实验数据和R- t 图线,得出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图 3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征(1)实验步骤①将光敏电阻、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如图 4 所示电路连结好,此中多用电表置于“×100”挡;②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耀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图 4③接通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理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亮度渐渐变亮,察看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状况,并记录;④用手掌 (或黑纸 )遮住光,察看光敏电阻的阻值又是多少,并记录.(2)数据办理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中,依据记录数据剖析光敏电阻的特征.光照强度弱中强无光照耀阻值(Ω)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被光照耀时发生变化,光照加强电阻变小,光照减弱电阻变大.五、注意事项1.在做热敏实验时,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其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同样,并同时读出水温.2.光敏实验中,假如成效不显然,可将电阻部分电路放入带盖的纸盒中,并经过盖上小孔改变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3.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从头调零.六、实验改良关于热敏电阻的特征,可用以下实验进行:如图 5 所示,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多用电表的两支表笔与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的两头相连,这时表针指在某一刻度,察看下图 5述操作过程中指针的偏转状况:操作一:往R T上擦一些酒精.操作二: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向电阻.依据指针偏转方向判断热敏电阻的特征.实验剖析:1.操作一中指针左偏,说明R T的阻值增大;酒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2.操作二中指针右偏,R T的阻值减小,而电阻R T温度高升,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长处:改良后的实验简单易操作,同学们能很快得出结论.考点一热敏电阻的实质应用例 1 (2010 ·新课标全国·23)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资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 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合的固定电阻R1、 R2连成图 6 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 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拥有适合的阻值范围.为图 6了考证这个设计,他采纳伏安法丈量在不一样温度下R L的阻值,丈量电路如图 6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丈量结果如表格所示 .温度 t/℃30.040.050.060.070.080.090.0R L阻值/Ω54.351.548.344.741.437.934.7回答以下问题:(1) 依据图 6 所示的电路,在图7 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图 7(2) 为了查验R L与温度 t 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图8 所示的坐标纸上作R L- t 关系图线.图 8(3) 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9、 10 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 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 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 R L的阻值为 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 ________.图 9图 10考点二光敏电阻传感器例 2青岛奥运会风帆赛场采纳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供给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耀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能够近似以为,照耀光较强 (如白日 )时电阻几乎为0,照耀光较弱 (如黑天 )时电阻靠近于无量大.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图 11磁开关,能够实现路灯自动在白日封闭,黑天翻开.电磁开关的内部构造如图11所示 .1、 2 两接线柱之间是励磁线圈,3、 4 两接线柱分别与弹簧片和触点连结.当励磁线圈中电流大于50 mA 时,电磁铁吸合铁片,弹簧片和触点分别,3、4 断开;电流小于50 mA 时, 3、 4 接通.励磁线圈中同意经过的最大电流为100 mA.(1) 利用以下器械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光敏电阻R1,符号;灯泡 L ,额定功率40 W ,额定电压36 V ,符号;保护电阻R2,符号;电磁开关,符号;蓄电池E,电压36 V ,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2) 回答以下问题:①假如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 Ω,励磁线圈同意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_V ,保护电阻R2的阻值范围为________Ω.②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常常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刻,接线柱3、4 之间从断开变成接通.为此,电磁开关内部构造应怎样改造?请联合此题中电磁开关内部构造图说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随意举出一个其余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街旁的路灯,江海里的航标都要求在夜晚亮,白日熄,利用半导体的电学特征制成了自动点亮、熄灭的装置,实现了自动控制,这是利用半导体的() A.压敏性 B .光敏性C.热敏性 D .三种特征都利用2.如图 12 所示, R1、 R2为定值电阻,L 为小灯泡, R3为光敏电阻,当照耀光强度增大时()A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B .R2中电流减小图 12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D.电路的路端电压增大3.酒精测试仪用于灵活车驾驶人员能否酗酒及其余禁止酒后作业人员的现场检测.它利用的是一种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如图13 所示的电路中,酒精气体的不一样浓度对应着传感器的不一样电阻.图 13这样,电压表的指针就与酒精气体浓度有了对应关系.假如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体传感器电阻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成正比,那么,电压表示数U 与酒精气体浓度 C 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U 越大,表示 C 越大, C 与 U 成正比B. U 越大,表示 C 越大,可是 C 与 U 不可正比C. U 越大,表示 C 越小, C 与 U 成正比D. U 越大,表示 C 越小,可是 C 与 U 不可反比4.一台臭氧发生器 P 的电阻为 10 kΩ,当供电电压等于 24 V 时能正常工作,不然不产生臭氧.现要用这类臭氧发生器制成自动消毒装置,要求它在有光照时能产生臭氧,在黑暗时不产生臭氧,拟用一个光敏电阻R1对它进行控制, R1的阻值在有光照时为100 Ω,黑暗时为 1 000 Ω,同意经过的最大电流为3 mA ;电源 E 的电压为还有一个滑动变阻器R 2,阻值为 0~100 Ω,同意经过的最大电流为0.4 A ;一个开关 S 和导线若干.臭氧发生器P 和光敏电阻 R 1 的符号如图 14所示.设计一个知足上述要求的电路图,图中各元件要标上字母代36 V ,内阻不计;号,此中滑动变阻器两固定接线柱端分别标上字母图A 、 B.(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 14 )5. (2010 大·纲全国理综 Ⅱ·23) 如图 15 所示,一热敏电阻 R T 放在控温容器 M 内; 为毫安表,量程 6 mA ,内阻为数十欧姆; E 为 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很小; R 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99.9 Ω;S 为开关.已知 R T 在 95 ℃时的阻值为 150 Ω,图 15在 20 ℃时的阻值约为 550 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丈量在95 ℃~ 20 ℃之间的多个温度下 R T 的阻值.(1)在图中画出连线,达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达成以下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 .依据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b .调理控温容器 M 内的温度,使得 R T 温度为 95 ℃ .c .将电阻箱调到适合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d .闭合开关,调理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 0,并记录 ____________ .e .将 R T 的温度降为 T 1(20 ℃< T 1< 95 ℃ );调理电阻箱, 使得电流表的读数 _____,记录 ______________.f .温度为 T 1 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R T1 = __________.g .逐渐降低 T 1 的数值,直至 20 ℃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 e 、 f.答案例 1 (1)、 (2)依据数据描出点,作出直线;(3)115 mA 5.00 V43. 5 Ω64.0 C°例 2 (1) 电路原理图看法析(2)①20 160~ 320 ②把触点从弹簧片右边移到弹簧片左边,保证当电磁铁吸合铁片刻,3、 4 之间接通;不吸合时,3、 4 之中断开.③电磁起重机随堂训练1. B2. ABC3. B4.为了能控制臭氧发生器,应当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连结,有光照时P 能正常工作,无光照时 P 不工作.电路图以下:5. (1)实验原理电路图,以下图(2)d. 电阻箱的读数R0e.仍为 I 0电阻箱的读数R1 f . R0- R1+150 Ω。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1) 2013.3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1) 2013.3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Visual C++ 6.0环境下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return 0;}2.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然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b,suma=3;b=4;sun=a+b;print(“%d+%d=%d\n”,a,b,sum);return 0;}四、实验结果:1. 运行结果(或截图):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2) 运行结果(或截图):五、思考题:1. 一个C程序上机的步骤有哪些?答:2. 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一个函数包括哪几个部分?答: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用方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目录第1 章概述 (1)1.1 课程简介 (1)1.2 实验环境选择 (1)第 2 章实验要求 (1)2.1 实验过程要求 (1)2.2 考核及评分标准 (1)第 3 章实验内容 (2)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3.2 实验2 数据类型 (3)3.3 实验3 运算符和表达式 (4)3.4 实验4 顺序结构及输入和输出 (6)3.5 实验5 选择结构 (7)3.6 实验6 循环结构 (9)3.7 实验7 数组(1) (11)3.8 实验8 数组(2) (12)3.9 实验9 字符串及其操作 (13)3.10 实验10 函数 (14)3.11 实验11 结构体 (15)3.12 实验12 指针 (16)第 1 章概述1.1 课程简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是软件工程各专业或其它相近专业学生的公共职业基础课,是软件类各专业的入门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后继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书,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学会使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初级的程序设计。

1.2 实验环境选择VC++6.0第 2 章实验要求2.1 实验过程要求本课程中,实验者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纪律与实验制度,爱护设备及卫生。

在指定的实验时间内,必须到机房内实验,其余时间可自行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序代码,都要求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效率,多文件表示。

2.2 考核及评分标准若实验者在指定上机时间三次不到课,取消考核资格。

请假,必须提前出具正式假条,不接受事后假条。

如果发现抄袭、篡改、伪造实验数据,或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雷同,涉及的所有学生的该课程成绩计为0 分。

本课程采用结构化评分,主要由指导教师灵活处理,可以是考勤等。

第 3 章实验内容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C语言2.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大学生涯的第一个程序1)运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或者VC6.02)创建项目,选择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或者空项目,项目名为MyFirstApp3)新建项目,选择C++源文件,文件名为HelloWorld4)在程序编辑窗口,输入如下代码#include <stdio.h>/* 主程序*/void main(){printf("hello world\n");}5)执行程序,Ctrl+F56)观察输出结果,并记录2.修改程序1)增加语句,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printf("world is me\n");2)删除输出字符串中的“\n”,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3)进行换行输出,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printf("world");printf("\n");4)将上个程序块中的printf("\n");去掉,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对C语言程序的第一印象4.简单描述下,第二步骤中,输出结果相同与不同的原因;以及“\n”的用途3.2 实验2 数据类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量的命名规则和定义2.掌握C语言程序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并使用它们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定义3个变量numInt、numFloat、charInfo,他们的类型分别为整型,单精度类型,字符型;并分别初始化为2,2.0和‘A’,最后输出这三个变量的值。

实验11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11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解析:(1)本实验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使合金丝的电压从0开始记
录,故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左端。
答案:(1)左端
[例3] [实验器材的创新](2022·浙江杭州模拟)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测量一根粗
细均匀的合金丝的电阻率,实验室里有一半径为10 cm的量角器,但是缺少刻度尺。该小
组首先取一段合金丝绕在该量角器上,并接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通过金属夹所夹位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
B.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为0.03 Ω)
C.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
D.滑动变阻器(1 750 Ω,0.3 A)
E.滑动变阻器(15 Ω,3 A)
F.蓄电池(6 V,内阻很小)
G.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四、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 Rx=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 Rx、l、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 =
五、误差分析
(2)请将如图乙所示的实际测量电路补充完整。
解析:(2)因 Rx≈6 Ω, ≈ Ω,故测量电路应为电流表外接法电路。
因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大于管线状导体的阻值,且实验中不要求电压从零开始
调节,故滑动变阻器为限流接法,如图所示。
答案:(2)图见解析
[例1] [实验原理和操作]有一根均匀的管线状导体,横截面如图甲所示,电阻值约为6 Ω。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第8章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第8章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栏目导航
35
[考点对练] 1.李华同学想通过测量,找到一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1)他做了如下操作:第一,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 的“×1”挡,经过__________之后,他把红表笔接在二极管的短管 脚上,把黑表笔接在二极管的长管脚上,发现二极管发出了耀眼的 白光,然后他将两表笔的位置互换以后,发现二极管不发光。这说 明二极管的负极是__________(选填“长管脚”或“短管脚”)所连 接的一极。
栏目导航
16
体现出来的,由 I=R内+E R测=R内Ig+R内R测=1+IgRR内测可知当 R 内调小时,I 变小,指针跟原来的位置相比偏左了,测量时读数比真实值偏大,D 正确。
答案:(1)1 500 6.1 (2)ADC (3)D
栏目导航
17
2.(2019·遵义模拟)(1)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 选择开关 K 和两个部件 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2)若两表笔接 b、c 两点时,电压表读数仍为 11.5 V,说明 a、b 之间是通路,保险丝和开关正常,b、c 之间是断路,小灯发生断路 故障。
答案:(1)11.5(11.2~11.8 之间的值均可) 蓄电池 (2)小灯
栏目导航
27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实验实物图,合上开关 S 后,发现 A、B 灯都不亮,他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检查故障:
栏目导航
28
(1)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查
①那么选择开关应置于下列量程的__________挡。
A.2.5 V
B.10 V
C.50 V
D.250 V
②在测试 a、b 间直流电压时,红表笔应接触__________(选填
“a”或“b”)。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V。
第八章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20-
电表读数技巧 (1)欧姆表的读数 1 2 a.为了减小读数误差,指针应指在表盘 3 到 3 的部分,即中央刻度附 近。 b.除非指针所在刻度盘处每个小格表示1 Ω 时,要估读到下一位,其 余情况都不用估读。 c.电阻值等于指针示数与所选倍率的乘积。 (2)测电压、电流时的读数,要注意其量程,根据量程确定精确度,精 确度是1、0.1、0.01时要估读到下一位,精确度是2、0.02、5、0.5 时,不用估读到下一位。
第八章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6-
三、多用电表使用 (一)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电珠、 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 (二)实验步骤 1.机械调零:多用电表的指针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 调零。 2.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

第八章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9-
4.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1)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插入表笔。 (2)选择开关置于“Ω ”挡的×1挡,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 旋钮,使指针指到“0”欧姆位置,然后断开表笔。 (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 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4)选择开关改置于×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标定值为几千欧的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 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6)测量完毕,将表笔从插孔中拔出,并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 最高挡或“OFF”挡。 5.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二极管两 个引线间的电阻,确定正负极。

实验十一 罗拉法棉纤维长度测试

实验十一  罗拉法棉纤维长度测试

实验十一罗拉法棉纤维长度测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用罗拉式长度分析仪测定棉纤维的长度,了解罗拉式长度分析仪的结构,熟悉罗拉式长度分析的试验方法,掌握棉纤维长度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Y111型罗半式长度分析仪,两台扭力天平(称重为50mg,分度值为0.05mg),黑绒析,限制器绒板,一号、二号夹子,垫木,压板,梳子,镊子,小钢尺。

三、试样已制作好的试验棉条。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Y111型罗拉式纤维长度分析仪结构如图11—1所示。

1.从试验棉条中取出试验试样,把它整理成小棉束,在50mg扭力天平上称重,细绒棉称30±1mg, 长绒棉称35±1mg。

当重量一旦称定后,在整个试验中必须注意,不得丢弃任何一根纤维。

2.用手扯法先将纤维整理成一端平齐、伸直的小棉束。

3.用手捏住纤维整齐一端,一号夹子搁在限制器绒板的前挡片上,并使夹口紧抵两个前挡片,夹取棉束中伸出的最长纤维(从长至短),分层平铺在限制器绒板上, 铺成宽32mm,且厚薄均匀,露出挡片一端整齐,一号夹子夹住纤维不超过1mm。

如此反复3次,制成一端整齐、平直光滑、层次清晰的棉层。

在整理过程中,不允许丢弃任何一根纤维。

图11—1 Y111型罗拉式纤维长度分析仪1—盖子2—弹簧3—压板4—撑脚5—目罗拉6—偏心杠杆7—下罗拉8—蜗轮9—蜗杆10—手柄11—溜板12—偏心盘4.揭开罗拉式长度分析器的盖子,摇转手柄,使蜗轮上的第9刻度与指针重合。

5.翻下限制器绒板上的前挡片,用一号夹子从绒板上将棉层夹起,移置仪器中。

移置时,一号夹子的挡片紧靠溜板,用水平垫木垫住一号夹子,使棉层处于水平状态。

放下盖子,松去夹子,用弹簧加压7000g握住纤维。

6.扳倒溜板,转动手柄一周,使蜗轮上刻度10与指针重合,此时罗拉将纤维送出1mm(罗拉半径为9.5mm).这时,凡10.5mm及以下的纤维都没有被夹持住,用二号夹子分三次夹取这些未被握持的纤维,置于黑绒板上,搓成小环,这是最短一组纤维[二号夹子的弹簧压力应为1.96N(200gf) ]。

实验十一-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十一-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十一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光波是电磁波,其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是横波.由于普通光源各原子分子发光的随机和无序性,光波电矢量的分布(方向和大小)对传播方向来说是对称的,反应不出横波特点,这种光称为自然光.如果限制了某振动方向的光而使光线的电矢量分布对其传播方向不再对称时,这种光称为偏振光.对于偏振现象的研究在光学发展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光的偏振使人们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规律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本实验将对光偏振的基本性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确定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验证马吕斯定律;2.用反射起偏法测量平面玻璃的布儒斯特角,求得玻璃的折射率;3.了解λ/4波片、λ/2波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任选其中部分内容);·实验仪器光具座,He—Ne激光器,光点检流计,光电转换装置,GPS-Ⅱ型偏振光实验仪(包括偏振片×2,λ/4波片×2,λ/2波片×2,背面涂黑的玻璃片及刻度支架,小孔光阑,白屏).图1 实验仪器(重拍)偏振片及刻度旋转装置:由直径为2cm的偏振片固定在转盘上制成,转盘上指针的位置不一定是偏振片的透振方向.波片及刻度旋转装置:由直径为2cm的波片固定在转盘上制成,转盘上指针的位置不一定是波片的快轴或慢轴的位置.·实验原理从自然光获得偏振光的办法有3种,即利用二向色性的材料制作的偏振片;利用晶体的双折射性质做成的偏振棱镜;利用光学各向同性的两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本实验中所用的偏振片是利用二向色性的材料制作的.一、起偏、检偏与马吕斯定律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检查偏振光的装置称为检偏.按照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 0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为:20cos I I θ= (12-1)式中I 0为入射线偏光的光强,θ为入射光偏振方向与检偏器透振轴之间的夹角.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I 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θ=00时,透射光强度最大;当θ=090时,透射光强度最小(消光状态);当00<θ<090时,透射光强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之间.因此,根据透射光强度变化的情况,可以区别光的不同偏振状态.实验中让入射光共轴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旋转检偏器,读出不同θ角下出射光的强度,验证马吕斯定律.二、布儒斯特定律和反射光的偏振当自然光在空气中以某角度入射至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表面时,若反射线与折射线垂直,则其反射光为完全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而透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此规律称为布儒斯特定律,入射角称为布儒斯特角,如图11-2所示.arctgn i b = (12-2)实验中可通过用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光入射,再用检偏器检查反射光是否消光来确定布儒斯特角,求出玻璃材料的折射率n.图11-2 布儒斯特定律示意图三、λ/4波片与λ/2波片波片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面板,其表面平行于光轴.当一束单色平行自然光正入射到波片上时,光在晶体内部便分解为o 光与e 光.o 光电矢量垂直于光轴;e 光电矢量平行于光轴.而o 光和e 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仍都与表面垂直.但o 光在晶体内的速度为0v ,e 光的为e v ,即相应的折射率0n 、e n 不同.设晶片的厚度为l ,则两束光通过晶体后就有位相差()r n n e o -=∆λπϕ2 (12-3)()l n n e -=0λπσ (12-4)式中λ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长.πσk 2=的晶片,称为全波片;ππσ±=k 2的称为半波片(λ/2波片);22ππσ±=k 为λ/4片,上面的k 都是任意整数.不论全波片,半波片或λ/4片都是对一定波长而言.在直角坐标系下,以e 光振动方向为横轴,o 光振动方向为纵轴,则沿任意方向振动的平行光,正入射到波片的表面后,其振动便按此坐标系分解为e 分量和o 分量.透过晶片,二者间产生一附加位相差σ,离开晶片时合成光波的偏振性质,决定于σ及入射光的性质.1.偏振态不变的情形:(1)自然光通过任何波片,仍为自然光;(2)若入射光为线偏振光,其电矢量E 平行e 轴(或o 轴),则任何波长片对它都不起作用,出射光仍为原来的线偏振光.2.λ/2波片与偏振光(1)若入射光为线偏振光,且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成θ角,则经λ/2玻片出射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与光轴成负θ角.即线偏振光经λ/2片电矢量振动方向转过了2θ角.(2)若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则经λ/2玻片后,既改变椭圆长(短)轴的取向,也改变椭圆的旋转方向;若入射光为圆偏振光,出射的只是改变了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3.λ/4波片与偏振光(1)若入射光为线偏振光,当θ角为450时,经λ/4波片后的出射光为圆偏振光,其余情况下为椭圆偏振光;(2)若入射光为圆偏振光,则出射光为线偏振光;(3)若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则出射光一般仍为椭圆偏振光,(详见利萨如图11-3).π2图11-3 同频率、振动方向垂直的两振动合成的利萨如图·实验内容与步骤1.定偏振片光轴:把两个偏振片插入光具座,接入光电转换装置及光点检流计,调至共轴.旋转第二个偏振片,使光屏显示消光,此即表示起偏器的透振轴与检偏器的透振轴相互垂直.再从θ=00开始到900每隔100读一个光电流值,用坐标纸作图验证(12-1)式马吕斯定律.2.测量玻璃板的布儒斯特角,求得玻璃的折射率:在上述1的基础上,撤掉检偏器,将装有底座的待测玻璃片插入光具座,共轴调节后,使玻璃板的法线方向与入射光线重合,记录指针的位置.旋转玻璃片所在的平面,用白板跟踪接收反射光.当入射角在某个特定角附近,仔细旋转起偏器,观察接收屏上光强变化,当光强最小时固定起偏器,再微旋玻璃片的方位,找到光强最弱位置;重复上述调整至消光,此时读出光线对玻璃片的入射角即为玻璃板的布儒斯特角;测量5次,根据(12-2)式计算玻璃的折射率.且与标称值作比较,计算标准偏差.3.考察平面偏振光通过λ/2、λ/4波片时的现象:(选做)(1)在两块偏振片之间插入λ/2波片,旋转检偏器一周,观察消光的次数并解释这现象.(2)将λ/2波片转任意角度,这时消光现象被破坏.把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作出解释.(3)仍使起偏器和检偏器处于正交(即处于消光现象时),插入λ/2波片,使消光,再将转150,破坏其消光.转动检偏器至消光位置,并记录检偏器所转动的角度.(4)继续将λ/2波片转150(即总转动角为30度),记录检偏器达到消光所转总角度.依次使λ/2波片总转角为450,600,750,900,分别记录检偏器消光时所转过的角度.(5)使起偏器和检偏器正交,中间插入λ/4波片,转动λ/4波片使消光.再将λ/4波片转动150,300,450,600,读出相应的光电流,并分析这时从λ/4波片出来光的偏振状态.3.平面偏振光通过λ/2波片时的现象4.平面偏振光通过λ/4波片时的现象1.仔细阅读偏振光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操作中注意首先做“消除暗电流记录”的测试前准备;每步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用小孔屏调整光路共轴;2.检测光电流时必须确认表针基本停稳后才可以读数(或指针波动大时估读中间值).偏振光最普遍的来源之一是自然光经电介质表面反射这个无所不在的物理过程.人类生活中来自玻璃、水面等所有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一般都是部分偏振光.这个规律是马吕斯在1808年开始研究的.巴黎科学院悬赏征求双折射的数学理论,马吕斯就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一天傍晚,他站在家中的窗户旁边研究方解石晶体.当时夕阳西照,夕阳从离他家不远的卢森堡宫的窗户上反射到他这里来.他拿起了方解石晶体,通过它观察反射来的太阳的像.使他感到意外的是当转动方解石晶体时,双像中的一个像消失了.太阳下山之后,夜里他继续观察从水面上和玻璃面上反射回来的烛光来核实他的实验.≈56°时消光效果最显著.但在近用一支蜡烛和一片玻璃试一试,把玻璃放在θP掠入射时,两个像都很明亮,无论怎样转动晶体,哪个像都不会消失.马吕斯显然很幸运,站在对着宫殿窗户的一个恰当的角度上.致使他发现了偏振光的规律.普通非晶体材料受到应力时变成各向异性,有双折射.用偏振光的干涉条纹分布的疏密和走向来确定材料的内应力大小.电光开关是指电场使某些各向透明的介质变为各向异性,使光产生双折射,称kerr effect,用电信号控制光信号.光电偏振研究在光调制器、光开关、光学计量、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和光电子学器件、晶体性质研究和实验应力分析等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学物理课标对偏振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用偏振片观察玻璃面反射光、天空散射光的偏振现象;3.用偏振片鉴别普通玻璃和天然水晶,探究这种技术的物理原理.本实验的构思亮点:因为不加布儒斯特窗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其振动方向与自然光相似,细光束的传播方向集中,使实验操作极大简化,物理思路更加清晰;光具座上可供选择的内容开放,可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兴趣.(零点测量法)操作难点:微电流读数受环境和仪器的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准确读数,偏振元件旋转角度最小分度1°,组装粗糙,影响了测量精度.1.本实验为什么要用单色光源照明?根据什么选择单色光源的波长?若光波波长范围较宽,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2.在确定起偏角时,若找不到全消光的位置,根据实验条件分析原因.3 .三块外形相同的偏振片、1/2波片、1/4波片被弄混了,能否把它们区分开来?需要借助什么元件?若能,试写出分析步骤.4. 在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起偏和检偏两片偏振片中插入1/2波片,使光轴和起偏器的透振方向平行,那么透过检偏器的光是亮还是暗?为什么?将检偏器旋转90度,透出的光亮暗是否变化?5.波片加工精度和激光波长漂移会对1/4波片产生的光程差带来误差.试根据波片对线偏振光产生的位相差和光程差公式,对波片厚度和激光波长作一个半定量的估计一般以1/2波长为限.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关注检流计的量程并做适当调节.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7.本实验还有哪些操作难点?针对操作难点,摸索并掌握正确的调节的方法.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并完成实验.。

第11章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第11章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3)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等于原副线圈两端电 压之比,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应与其匝数成正比,实验中由于变压 器的铜损、磁损和铁损,导致变压器的铁芯损失一部分的磁通量,所以 副线圈上的电压的实际值一般略小于理论值,所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电 压之比一般大于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考点二 实验原理
例2 有 一 个 教 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 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 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 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 线。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 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由此可推断__A__线圈的匝数较多 (选填“A”或“B”)。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此电路设计不妥当的地方是电压表的量程过大。 (2)因给定的电压表量程过大,则可以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与定值 电 阻 R2 串 联 , 这 样 相 当 于 一 个 量 程 为 U = Ig(r2 + R2) = 5×10 - 3(20 + 1 180)V=6 V的电压表,则电路如图。 (3)根据电路的结构可得,测量初级 线圈的电阻表达式为 RL=I2Ir12-+IR2 2。
返回导航
(3)由于变压器工作时有能量损失,实验测得的原、副线圈的电压比
U1 U2
应当____大__于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原、副线圈的匝数
比nn12。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实验中若用干电池变压器不能互感变压,必须要有低压 交流电源提供交流电,B需要;需要用多用表测量电压,D需要;综上所 述需要的实验器材为BD;

11实验5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

11实验5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

实验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3. 掌握实验台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 =f(U)来表示,即用I-U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 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3-1中a 所示, 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 高温状态, 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 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 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 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3-1中b 曲线所示。

3. 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3-1中 c 所示。

图3-1 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 ,硅管约为0.5~0.7V ),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 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3-1中d 所示。

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基本维持恒定,当外加的反向电压继续升高时其端电压仅有少量增加。

注意:流过二极管或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不能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否则管子会被烧坏。

U(V)( )三、 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1.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按图3-2接线,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从0 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 ,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 R 、I 。

实验11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实验11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2)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 灯泡的电流。
5.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 (1)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 (2)选择开关置于“Ω”挡的“×1”,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 旋钮,使指针指向电阻的零刻度,然后断开表笔,再使指针指向∞刻度处。 (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 值,然后断开表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4)选择开关改置“×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标定值为几千欧的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 值,然后断开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 (6)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
②用直流电流挡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若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则说明与电流表串联 的部分电路断路。 ③用欧姆挡检测 将各元件与电源断开,然后接到红、黑表笔间,若有阻值(或有电流) 说明元件完好,若电阻无穷大(或无电流)说明此元件断路。 (2)若电路中只有短路故障,且只有一处,短路故障的检测方法 将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源被短路;若电压 表示数不为零,则外电路的部分电路未被短路或未完全被短路。然后将电 压表逐一接到各元件两端,根据电压表示数是否为零,判断各元件是否短 路。
(3)多用电表测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原理 ①直流电流挡:直流电流挡的几个挡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并联或混联 不同电阻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流表。 ②直流电压挡:直流电压挡的几个挡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串联不同电 阻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压表。 ③欧姆挡:欧姆挡的几个倍率挡,实际是由同一表头连接在不同电源 和电阻的电路中而成的几个倍率不同的欧姆表。 其中单表头多量程测电流、电压的原理参见第九章第2讲电流表和电压 表的改装。
第九章 恒定电流

ch6.2投针实验11

ch6.2投针实验11

投针试验
蒲丰投针法国自然哲学家蒲丰先生经常搞 点有趣的试验给朋友们解闷。 1777年的一天,蒲丰先生又在家里为宾客 们做一次有趣的试验,他先在一张白纸上画 满了一条条距离相等的平行线。然后,他抓 出一大把小针,每根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 之间距离的一半。蒲丰说:“请诸位把这些 小针一根一根地往纸上随便扔吧。”客人们 好奇地把小针一根根地往纸上乱扔。
A:两正面 54
B:一正一负
C:两反面 46
100
(3)比较同一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是否一致? 答:经过200次实验后事件B发生的频率 与理论概率是一致的,事件A、C发生的频率 与理论概率略有误差。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频率 也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 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 件发生的概率.
读一读
2
蒙特卡罗方法 简介
Monte Carlo方法的基本思想很早以 前就被人们所发现和利用。早在17世纪, 人们就知道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决 定事件的“概率”。19世纪人们用投针 试验的方法来决定圆周率π。上世纪40 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 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用数学方 法在计算机上大量、快速地模拟这样的 试验成为可能。
再换一种“玩” 法
桌子上放有6张扑克牌,全都正面朝下,其中 恰有两张是老K.两人做游戏,游戏规则是:随 机取2张牌并把它们翻开,若2张牌中没有老K, 则红方胜,否则蓝方胜.你愿意充当红方还是 蓝方?与同伴实际做一做.
在玩中学数学,用数学
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转盘做 游戏,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 若两次数字和为奇数,则小明获 胜,若数字和为偶数则小亮胜.这 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 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1 指针(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查看变量地址,了解不同类型数据在内存存储情况;理解用指针获取内存数据的两个关键点:首地址、数据类型(决定占用的存储单元的个数、数据存储方式);
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方法、=(赋值)、&(取地址)、*(取内容,间接访问);
3、能够用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实现通过函数调用得到n个要改变的值:
4、掌握指针变量p的算术运算:p±n(n为整数)、p++(p--)、++p(--p),理解移动一个数据单位的真实含义;
5、能够用数组名或指针变量作函数形参,在函数中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处理。

二、实验内容
1、(基础题)根据注释填写程序所缺代码,然后运行程序,并回答相关问题: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char ch1='I',ch2='Q';
int n1=1, n2=6;
double d1=1.25,d2=20.5;
//定义两个指针变量pch_1、pch_2分别指向ch1、ch2
___________(1)____________
//定义两个指针变量pn_1、pn_2分别指向n1、n2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定义两个指针变量pd_1、pd_2分别指向d1、d2
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分别输出上述ch1、ch2、n1、n2、d1、d2六个变量的地址(即六个指针变量的值) ___ ________(4)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5)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6)__ _________
//用间接存取方式输出ch1、ch2、n1、n2、d1、d2六个变量的值
___ ________(7)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8)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9)__ _________
//用间接存取方式修改六个变量的值:char型大写变小写,int型减5,double型加10.0
___ ________(10)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11)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12)__ _________
//再次用间接存取方式输出ch1、ch2、n1、n2、d1、d2六个变量的新值
___ ________(13)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14)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15)__ _________
return 0;
}
2、(基础题)使用指针编程实现:输入3个正整数,按由小到大顺序输出。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提示:可以调用swap(int * x, int * y)来实现)
3、(基础题)请编写程序:函数fun()的功能是:对传送过来的三个浮点数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三个形参传递操作数,另外两个形参传送回计算得到最大值、最小值。

在main()函数中通过键盘输入的形式得到三个实参的值,然后调用fun 函数。

运行界面如下:
4、(基础题)编程实现:在主函数中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float数组,并赋值。

该程序还包含两个函数:
(1)void change(float *x,int k)的功能是让该数组中的前k个元素值为0;
(2)void print(float *x,int n)的功能是输出该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请在主函数中分别调用这两个函数,验证是否实现所要求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