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论文实践能力论文: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精神论文实践能力论文: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做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做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研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意志、信心、勇气[1]。实践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实践能力主要是把所学理论知识更好的综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创新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精神只有应用于实践,才得以总结经验,体现其价值,实践活动在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则更具有时代意义。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竞争力的关键,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
采用样本选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选取的调查对象有国内十五所高校,覆盖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主要是对暑假未归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同时也根据需要对个别老师进行咨询。在各高校自习室和宿舍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当场收的方式,发放的问卷基本都回收,保证了高回收率。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6份,有效率为91.8%,并利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回收的问卷。
(一)各年级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情况
调查可知,对创新一无所知的大学生人数为零,且仅有7.90%的大学生对创新了解较少,所有大学生对创新都有一定的了解,并意识到创新实践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我们国家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并不是一纸空谈,大部分学校还是将其落到了实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现在的培养已经足够。通过访谈得知当代大学生大都充满激情,渴望创新,渴望有所成就,希望国家、社会及学校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去锻炼、充实自己,以便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大学生将创新用于实践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20.9%的学生经常将自己的创新灵感应用于实践,情况不容乐观。访谈中得知时间是阻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习课程
知识。大一打基础,以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大二以通过英语四六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大三则主要忙于专业课程;大四则为就业或考取研究生忙碌。由于大一学生懂得的专业知识较少,参与科技活动会有些力不从心;而大二、大三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只是基础的专业知识,难有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大四学生大部分为就业忙碌,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专攻考研,同样没有时间去搞科研。研究生虽然有相对多的时间搞科研,但是他们经常是协助导师的课题研究,自己的创新思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影响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障碍
在创新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80.6%的同学认为创新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创新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在创新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诸如资金,时间等。所有大学生均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学习才进入心目中的象牙塔,这也同时意味着,其家庭已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根本无力承担过多的费用,大学生自身也不愿给家庭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新实践的开展。
(四)学校、家庭、社会对创新的影响
55%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创新有影响。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不可避免的承担了大众学子的厚望。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完善自身素质,
这些仅靠在传统的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众多学子都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并由专门的老师任教。学校小家庭,社会大家庭,社会也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不仅要在小家庭中自主创新,同时也需要到大家庭中去历练,这就需要社会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将来为国家服务。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素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素质不够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部分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他们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发发牢骚和唉声叹气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大部分学生虽然有创新精神,但是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或者缺少必备的创新思维、技能及毅力,也同样导致创新能力不高。
1.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现代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机械的灌输,课堂上又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导致自己很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大学生的悟性、灵感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已被重重束缚。加之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
2.有创新精神,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调查显示,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很大的反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具有创新动机,并对创新实践有一定的认识,也希望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充实自己,体现了积极的创新精神状态。但由于往往不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关系,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有创新灵感,但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大部分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然而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此时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技能,才会使灵感成为现实。[1]但是大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加之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致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集中式、直线式,[1]缺乏开放型、多维型的思维。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怎么创新,不怕做什么,而是不知道怎么做。一句话,现在大学生并不是不愿创新,而是不懂得怎样做才能有新的创新,才能有新的实践效果。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