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doc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化工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到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食品及医药工程、能源、冶金等工业部门和环保、质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金融、商检、质检、公安、外贸、海关、政府部门等系统从事相关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也适宜继续出国在相关学科深造。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系统地、扎实地掌握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2)掌握化工装置、化工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化工计算、测试、分析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3)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关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熟悉化学化工文献的检索,掌握从国际互联网上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5)应具有本专业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并受到应用方法、工程实践、开发性研究与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对本学科某些领域的新发展、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所了解;知识面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科研、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解决一般生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

中大计算机课程安排导言:计算机课程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机会。

本文将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中大计算机课程的安排。

一、课程设置中大计算机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

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方面的课程。

每个学期学生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中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等方面的知识;2.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开发;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开发;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

2. 编程语言课程:包括C语言、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学习。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和算法,培养良好的编程思维和习惯。

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包括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和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基本算法的学习。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计算机网络课程: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数据库系统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院数字化、医疗仪器研制与开发,生物信息处理、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专门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的掌握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健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00学分,其中:必修课:15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6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56学分,专业必修课25学分,专业实习24学分),占75.5%,课内总学时数为2460学时;专业限定选修课:25学分,占12.5%,课内总学时数为432学时;素质选修课:24学分,占12%,课内总学时数为448学时。

五、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24周共计24学分,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

六、学位授予按照我校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200学分,通过毕业设计考核,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经我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五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医院、血站及卫生防疫等部门从事检验医学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检验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有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医学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技能,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初步评价的能力,以及对检验工作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健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51学分,其中:必修课:22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56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52学分,专业必修课67学分,临床及专业实习49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4018学时;专业限定选修课:14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284学时;素质选修课:13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260学时。

五、毕业实习临床实习、专题实习和专业实习49周共计49学分,第八、第九学期安排临床实习内科4周,外科4周,妇产科2周,传染科2周;第九、第十学期安排专业毕业实习及专题讨论实习33周,毕业论文7周,答辩2周。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人:徐新军PI组负责人签名:姚美村日期:2016年2月21日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16年2月22日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性质
实验课
授课学期
大三第二学期
专业、年级
药学专业2013级
人数
108
学分
1.5
学时
60
主讲教师
姚美村
所在系
药学院
辅导教师
教学内容
实验五、复方丹参片的TLC分析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E-mail: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2、掌握薄层色谱法用于特殊杂质检查的一般操作。
3、掌握特殊杂质限量的慨念与计算方法。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成绩评分原则:
总评成绩由考勤情况、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报告书及科学作风方面的情况评定。
填表人:徐新军PI组负责人签名:姚美村日期:2016年2月22日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16年2月20日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实验
课程性质
实验课
授课学期
大三第二学期
专业、年级
药学专业2013级
人数
108
学分
1.5
学时
60
主讲教师
徐新军
所在系
药学院
辅导教师
教学内容
实验三、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16年2月22日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性质
实验课
授课学期
大三第二学期
专业、年级

二六年本科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中山大学国际

二六年本科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中山大学国际

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2011级各专业培养方案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2011级国际商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国际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遵循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广,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扎实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综合素质良好,既能进一步培养提高为教学科研人才,又能适应国家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需求或自主创业,能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吸取新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较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良好的人际和社会交往能力,拥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三、授予学位主修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专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主修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I 、宏观经济学I 、微观经济学II 、宏观经济学II、管理学、会计学、(国际)商法、商务统计、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六、专业特色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全英文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本科专业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①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板块。

②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③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中山大学2014级军事理论教学计划表(南校区)

中山大学2014级军事理论教学计划表(南校区)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计1班、2班,博雅学院,哲学系,教育学院 170+60=230人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材料物理,中山医学院(八年)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E班、F班、2+2班,亚太研究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计3班、4班、5班、6班 生命科学学院 240人 220人
140+50=190人

南校区2014级军事理论教学编班表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8班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A班、B班、C班、D班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中医班 185人 80+30+40+50=200人 95+100=195人 220人
分班情况在表格下方
中山大学2014级军事理论教学计划表(南校区)
教室 时间 次 节 日期
逸夫楼308 上午 2-3 1班 1班 1班 1班 1班 1班 1班 1班 4-5 2班 2班 2班 2班 2班 2班 2班 2班 下午 8-9 3班 3班 3班 3班 3班 3班 3班 3班 晚上 上午 2-3 5班 5班 5班 5班 5班 5班 5班 5班 4-5 6班 6班 6班 6班 6班 6班 6班 6班
9.12第4周 星期五 9.13第4周 星期六 9.14第5周 星期日 9.15第5周 星期一 9.16第5周 星期二 9.17第5周 星期三 9.18第5周 星期四 9.19第5周 星期五
备注: 1、南校区分为8个班,每个班上10个专题20节课。 2、9月12日开始上课,9月19日结束,9月20日统一组织考试。 3、时间:2-3节:8:55-10:35,4-5节:10:45-12:25,8-9节:14:25-16:05,10-11节:16:15-17:55,13-14节:19:00-20:40

人文学院(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教学计划 - 中山大学

人文学院(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教学计划 -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胜任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考古研究机构、文物鉴定机构、文物博物馆、文化旅游等部门工作,也适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可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风范。

2、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既有较广的知识面,义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既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又有较宽的基础、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3、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史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史、人类学概论、考古学导论、史前考古学、秦汉考古、夏商周考古、魏晋-宋元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民族考古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田野考古实习、人类学概论;重点课程: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实习)。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附表一:考古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考古学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考古学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1.副修:应修够25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4门。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07年9月3日
课程名称
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
课程性质
限选
授课学期
2007.9
专业、年级
人数
学分
学时
36
主讲教师
王军
所在系
药学院
辅导教师
王军
上课、答疑时间、地点
珠海校区
联系电话
E-mail:
87333159
zwangjun@
教学目的:
《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是研究鉴定来自天然及化学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必用的基本技术,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习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各类化合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谱、解谱的能力。在修完该课程之后,学生应基本掌握有未知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图归属,并有根据谱图推导结构的能力。
成绩评分原则:
期末笔试:90%;平时成绩:10%。
教学设想: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法等基本光谱学知识,以及各种类型有机化合物谱图的综合解析。基于学时数的限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已获得较好谱学基础的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采用自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第十周
常见的碎片离子,几种常见质谱的分析(讲述周
波谱技术在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习题课3学时)
注:另安排答疑时间。
填表人:王军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2007年9月3日
(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波谱解析主要英文词汇。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波谱分析的文献资料,开拓学生应用波谱技术的能力。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教科书:邓芹英主编,<波谱分析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表汇总(11、12级)-蔡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表汇总(11、12级)-蔡

38
1-2
教① E401
综合
122003
38
3-4音
教① C601
听说
122003
38 7-8
实① F区 网络学习
38 3-4
38
5-7
教① C204
38
5-7
教① C202
1-18周
38
1-3 教① F501
38
1-3
教① E501
38
5-7
教① F501
163
163
1-3
教① D602
113
3-4 教① D401
美学
选修 3 3 54 陈露 博士
演讲与口才
必修 2 2 36 李想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必修 3 3 54 李想 硕士
人 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教学 地点
上课地点
27
5-7
教① C402
备注
大英班编号 (年级+校区+
班级)
27
5-7
教① E501
38
3-4
教① C201
与会展、 经济合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
汉语言文 学ຫໍສະໝຸດ 汉语言文 学汉语言文 学法学
班级
课程名称
必/ 学 周学 总学 任课教 职称/ 选 分 时 时 师 学历
人 数
星期一
星期二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二十一世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中较宽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理论;了解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要求如下:1、素质结构要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守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素养,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2、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实践能力,并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和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科学、计算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和光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工业经济、工程管理与企业管理知识。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1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2六、专业课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附表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34567注:1、带★号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学生必须选修该课程。

2、为方便学生选修,本专业的选修课按照课程性质和本专业特点分为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两部分,该划分仅属指导性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未来发展规划选修。

中山大学课程教学方案表

中山大学课程教学方案表

中山大学课程教学方案表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周学时3总学时学分3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设课专业年级 金融学 学生人数课程性质 必修课 主讲教师 所在系 金融学系授课学期辅导教师所在系金融学系 3 学年度第 1 学期第一周 第一周Ch.1介绍国际货币支付体系使学生对跨越国界的货币运动有较全面的理解并使外汇概念的提出顺理成章 讨论电子货币化现象第二周第二周 2.1- 2.3之1从国际收支的概念入手介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全貌并讲述如何编制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如何从中判断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参考文献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教学目的及要求国际金融学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它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国际金融市场较新的动态和具体最新做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三周 第三周 2.3之23及Ch.3讲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产出水平和国际经济交易之间的关系以及从资金流量分析的角度提供理解国内外经济相互作用及其途径的基础工具在Ch.1和 Ch.2的基础上引出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教改设想1 充分发挥本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进一步扩充教学材料和阅读文献2 利用在线金融交易实验系统使学生深刻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具体最新做法3借鉴MBA 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第四周第四周Ch.4简要介绍外汇市场并举例说明各种外汇交易讨论区分外汇市场上的套汇套利保值和投机行为 参考文献 1叶永刚外汇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李敏国际金融实务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五周第五周Ch.5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息率平价说讨论汉堡汇率 国际间喝啤酒难题参考文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相关报告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1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 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3 [美]约翰马歇尔金融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4 李敏国际金融实务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5 [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第六周第六周Ch.5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 参考文献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填表说明1此表于开课学期前由主讲教师认真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定开课第一周向学生公布一份交学生所在系办公室2如主讲教师为聘请外单位的辅导教师为研究生的则应注明第七周第七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和走势参考文献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填表人教研室主任签名中山大学教务处制周次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周次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第八周第八周Ch.6重点介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参考文献[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金融工程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第十五周第十五周11.3概述外汇管制的原因目标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放在其中货币的自由兑换上讨论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参考文献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九周第九周Ch.7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讲述跨国公司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国际融资活动参考文献[日]原信外汇风险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十六周第十六周Ch.12讲述开放经济条件下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框架参考文献1[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十周第十周Ch.8介绍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区分各种理论在贬值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参考文献1周延军西方金融理论中信出版社2[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第十七周第十七周13.113.3首先概述国际货币体系接着侧重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和问题并对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爆发的危机进行探讨参考文献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十一周第十一周Ch.9讲述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失衡后经济内在的自动调整机制以及政府的政策选择重点放在政府的政策选择机理参考文献1周延军西方金融理论中信出版社2[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第十八周第十八周13.4Ch.14探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及实践此外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讨论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参考文献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王明权认识欧元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十二周第十二周10.1介绍有关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融通问题的理论并结合80年代爆发的债务危机以及中国国情具体进行分析参考文献 [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第十九周第十九周总复习第十三周第十三周10.2在阐释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讲述国际储备的总量和结构管理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以及管理参考文献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十周第二十周答疑第十四周第十四周11.111.2介绍世界各国不同的汇率安排以及探讨政府应如何进行汇率管理讨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参考文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世界经济展望中译本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一周考试。

中山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方案

中山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方案

中山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方案(2016年3月修订)一、前言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16]3号)、《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6]4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的通知》(教体艺[2016]5号)等文件要求,同时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我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体育部研究修订本课程方案和教学管理办法。

二、课程目标1.掌握2—4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全体学生掌握游泳技能,能以适合泳姿连续游至少25米。

2.通过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8%,优秀率达到3%以上。

3.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能够根据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4.根据自身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

三、课程特色中山大学本科体育课程以《大学体育》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以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为先导,以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两翼,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和以争创国内外比赛佳绩为目标的“中大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将严格规范系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和全面灵活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创特色,强体质,益终身”,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智育、德育、美育方面的特殊作用,为培养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方案中为大一大二开设体育必修课,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大三大四开设体能训导课,以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质提高为主要目标;研究生开设选修体育课,身体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形成“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有中山大学特色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微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微电子专业教学计划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开发和工业生产自动化研发;以及从事企业管理、商业与金融管理、海关与税收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3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和20学分由学校指定范围的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 较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微电子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运用一种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52 32.5/31.7%普通班/基地班公共选修课20 12.5/12.2%普通班/基地班专业必修课56/60 35.0/36.6%普通班/基地班专业选修课32 20.0/19.5%普通班/基地班毕业总学分160/164 普通班/基地班课内总学时2880/2952 普通班/基地班表其中不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4学分)。

五、专业课程属性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见第六项中的表格)。

按照专业课程的属性,可以大致分为基础课程、微电子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组课程。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共9页文档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共9页文档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决定自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全面推行“三学期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三学期制”的意义(一)有利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深化教学制度改革“三学期制”着眼于解决我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本科教育中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不太明显等实际问题,通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调整、重构课程设置,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使现有学期制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得以缓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三学期制”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保持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优势为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形成包括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的融通和流转。

“三学期制”注重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具自主性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竞争力。

“三学期制”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三)有利于推动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实施后,学校和各院系可利用短学期延聘国内外知名学者驻校或来校讲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学期制”还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性实验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如果将短学期和暑期连通利用,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尽早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教学实习、就业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国家执业药事资格考试四个科目中的第一个科目。它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总称。具体内容由以下几大部分构成: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监督管理、药学药师和药学执业道德、药事管理体制、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管理、特殊药品的管理、中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剂管理、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药学实践中的基本法律法规,明辩药学实践行为中合法与违法,分析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各种药学现象和问题,探索药学实践中有效的药事管理方法,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向社会提供药学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8周(19/01)
期末考试待学院统一安排
填表人:徐月红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2014年9月10日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站:(1为教材,2-4为参考书目及网站)
1.杨书良,刘兰茹主编,《药事管理学》,化学工艺出版社,2014年.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中心主编,《药事管理与法规》(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
3..
4.
成绩评分原则:
总成绩:理论课占60%,案例分析课20%,参加专家讲座10%,平时占10%。
教学设想:
1.本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互动,非常欢迎同学们堂上、堂下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和建议。
2.由于本课程的时事性和政策性较强,鼓励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相关药事环节的案例,经过收集、整理及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3.课堂讲授过程中以案例来导入相关的法律法规,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
4.创造条件,请相关部门专家讲座.
中山大学 教学方 案表
填表日期2014年9月12日
课程名称
药事管理学
课程性质
必修
授课学期
2014学年度,秋季学期
专业、年级
2012级药学专业
人数
112人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徐月红
所在系
药学院
助教
吴祖帅
上课、答疑 时间、地点
周一,3—5节,东校区C503联Fra bibliotek电话: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13周(15/12)
第七章医药知识产权(课后作业:专利纠纷案例的阅读)
第14周(22/12)
第八章制药工业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一)
第15周(29/12)
第八章制药工业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二)
第16周(5/01)
第九章药品市场营销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一)
第17周(12/01)
第九章药品市场营销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二)
第3周(6/10)
国庆节放假调整至28/9
第4周(13/10)
第三章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思考题:药师的角色)
第5周~第7周(20/10、27/10、3/11)
第四章药品监督管理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课后作业:各种假劣药案例、药品说明书的收集、药品广告的收集)
假劣药的案例分析课及违法药品广告和价格案例分析课
5.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就某一药事环节及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达到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捍卫法律的目的.
周次(日期)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安排)
第1周(22/9)
第一章绪论(课后作业:分组,4个专题文献和药店实践调研)
第2周(28/9)
第二章药事管理体制和药事组织(课后作业:对及网站的比较与分析,熟练查询网站等共4个调研项目)
第8周(10/11)
专家讲座(药品安全性领域)
第9周(17/11)
第五章特殊管理的药品(课后作业:特殊管理药品的案例资料查阅;国务院对医疗用毒性药材的分类)
第10周(24/11)
第五章特殊管理的药品(案例分析)
第11周(1/12)
第六章 药物开发和注册管理(一)
第12周(8/12)
第六章 药物开发和注册管理(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