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精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古 文 二 则 私 心
1.古今异义 ①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音pián yi,价钱低。 ②性质悫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古义:本性诚实。
今义:指事物的特性,本质。
黄炳优制作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翻译课文】
原文: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
古 文 二 则 私 心
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词语:省视,探望。
若是,像这样。
竟夕,整夜。
岂,难道。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译文: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十次去探
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
——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3.重点虚词
古 文 二 则 四 知
①闻其贤 ②辟之 ③当之郡
(指代杨震)
(指代杨震) (到,往)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黄炳优制作
④以此遗之 (指后世子孙) 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来)
⑥以此遗之 (用)
⑦密愧而出 (表示修饰关系)
2016年10月31日
课文探究
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杨震?主要运
浛洸中学语文课件
——
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
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 厚的吗!”
黄炳优制作
2016年10月31日
1.一词多义
古 文 二 则 四 知
① ②
闻其贤而辟之 少仲尼之闻 故所举荆州茂才 故不为苟得也
(听说)
四知、私心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五、归纳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 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 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 操。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官 清廉名闻天下。
一、齐读课文
四
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 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 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拒为子孙开办产业
(“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 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清正廉洁, 严于律己的清官形象。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五: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 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

一词多义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私
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 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 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 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 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 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 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无 zhuō
调动(官职) 本性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有人 过去 年长的人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 /或 让 /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替 开办 让 称作、号称 欲令 为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私下的贿赂
选举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 代表负责人。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奉公守法竭尽忠诚 说话办事 违背法规 有人
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
陈述的书 面意见
指对国家 有利的事
(他)就斥责并 让他们走开
一并 封好呈上
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
像这样 本性 què 恭谨、 朴实 诚实 宽容 清廉 著称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比拟、 比作 西汉大臣,以 明经洁行著称
此见轻。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问题导读
1)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杨震高 尚品格的? 2)阅读课文,说说杨震是一位怎样的 官吏?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 这一形象的? 3)你是怎样看待杨震的行为的?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二、思考:
给予、赠送 “故人知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 自称故人 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无知者。” (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zhuō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无
本性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私下的贿赂 年长的人 有人 原先、过去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 /或 让 替开办 让 称作、号称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优厚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四知 b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 代词 ,指 征召 四 即秀才 杨震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 晋升或调动官职 动词,往、到 yè 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 拜见
zhì
过去
推举
来
wèi
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段落层次
反 衬
一、思考:
1、课文为表现第五伦大公无私,写了哪几件事? 2、既然第五伦如此大公无私,文章的题目为什么 取名《私心》?
3、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4、你认为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无私 、谦虚自省,内心坦荡,严于律己。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思想吗?为什么?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探望 但 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 岂可谓无私乎?”
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诸子中有人有时候劝止他,他就斥责并让他们走开,官吏 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也把它们封上,他就像 这样的毫无私心。第五伦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以清 廉而著称,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西汉以贤良廉洁而著称的 贡禹。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 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第五伦 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 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是也始 终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 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 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 私心吗?”
你知道“清官” 还称作什么吗? 你能举出两个古 代的“清白吏”吗?
“青天”、“循吏”、 “良吏”、“廉吏”等
包 拯
寇 准
古文二则
私 心
识记字词
n 辄叱 zhéchì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蕴藉 jiè 安寝 qǐn 省 xǐng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五、主题:
通过讲述“杨震拒金、 据为子孙开产业”的故事, 赞扬了他清正廉洁、无私 坦荡的精神。
六: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件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 官清廉名闻天下。
四 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 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 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 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 之,不亦厚乎!”
南 朝 宋 )
《后汉书》名言
• • • • •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生字识记
评骘
谒见
zh
复辟
遗 辄
b
y
w¨ ¨
zh qu
涿郡 zhuō
¤ 便宜 bi¨
质悫
古 文 二则
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从 20岁以后,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 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置之不理 ,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 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当时 家住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就利用 其父授徒的学馆收徒传业。他坚持 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四方 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2000 余人。由于他教学有方,名气很大 ,学生很多,因此,学馆如市,书 声琅琅,规模极大。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1、拒受贿赂
(开头到“密愧而出”)
2、拒办产业
(“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四知、私心(范晔)课件

检查学习效果
(一)、字词释义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揣着 转: 调动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二)、句子翻译
1、当之郡。 当去东莱郡的时候。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 邑县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 工具书加以翻译。不懂处标记。
2、前后讨论解决不懂处。或问老 师。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奉公守法竭尽忠诚 说话办事
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
陈述的书 面意见 指对国家 有利的事 一并 封好呈上 清廉 著称
biàn
岂可谓无私乎?”
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三、效果反馈
(一)、字词释义
奉: 言事: 或时: 方:
节: 修:
见轻:
竟夕:
省视:
(一)、字词释义明确
奉: 遵守
节: 保持节操,名作动
言事: 说话办事,名作动 或时: 有的人有时候
方: 比拟,比作 见轻: 被看轻 省视: 竟夕: 探望 整晚 修饰
修:
(二)、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一、齐读课文
私
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 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 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 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 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 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 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四知、私心(范晔)

段落层次
全文分成两层
一、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 (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 二、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
奉公尽节,叱诸子 无私 奏记便宜一并封上 不能忘故人 有私 不能忘亲情 正面描写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
反面衬托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 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 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五: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 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 包拯 、海瑞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 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 少于50个字。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 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 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 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 为姓氏。
题目解说
“四知” :
即"天知、神知、我知、子 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 工具书加以翻译。不懂处标记。
2、前后讨论解决不懂处。或问老 师。
检查学习效果
(一)、字词释义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揣着 转: 调动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归纳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 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 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 操。
七、拓展延伸
四知`私心(范晔)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 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 包拯 、海瑞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二、疏通文意
像这样 本性 què 恭谨、 朴实 诚实 宽容 清廉 著称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比拟、 比作 西汉大臣,以 明经洁行著称
此见轻。
被看轻
不修整自己的 威严仪表
因为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 三公,代指朝廷
送给,赠与
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 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 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选贤任能
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
生病(病 得很重)
可是 始终没有任用(他)
去
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探望 但 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
岂可谓无私乎?”
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三:段落层次
全文分成两层
第一层、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自“伦 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 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 。 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 第二层、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 (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 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 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 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 公正廉洁。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原文注释译文

古文二则·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作者简介: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
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
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