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3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06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44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814.33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24.24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结构20.5﹕39.5﹕40.0。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2.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3%,金融业增长14.0%,房地产业增长13.2%,其他服务业增长9.1%。

民营经济增加值128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全市人均GDP达到28859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660美元。

全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公共财政收入10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税收收入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增值税13.94亿元,增长12.1%;营业税12.72亿元,增长4.7%;个人所得税1.98亿元,增长18.3%;企业所得税3.72亿元,下降4.6%。

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52.92亿元,增长17.6%。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99亿元,增长38.2%;教育支出60.0亿元,增长2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40亿元,增长18.4%;医疗卫生支出28.69亿元,增长7.8%;节能环保支出4.38亿元,增长1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1亿元,增长5.4%;农林水事务支出23.89亿元,下降3.0%;交通运输支出10.79亿元,增长18.8%。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6%,其中:粮食上涨3.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0.03%,蛋类上涨4.3%,水产品上涨4.9%,菜类上涨16.5%;烟酒类价格下降0.8%;居住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5%。

201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是东莞加快推进高水平崛起的奋进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优环境、上项目、强统筹、抓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4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9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2518.8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951.06亿元,增长9.4%。

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109元,增长9.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2.68亿元,增长17.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6.42亿元,增长8.2%。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6%,金融业增长18.6%,房地产业增长13.6%,其他服务业增长10.0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

其中居住类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0.5%,食品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4%。

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

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9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01亿元,增长14.8%。

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0.73亿元,增长16.8%。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8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3.65亿元,教育支出71.8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3亿元。

全年全市税收总额1085.36亿元,增长15.6%。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2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0.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03月26日 14:16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9.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21.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567.6亿元,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440.3亿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24.8%,房地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6.4%。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占生产总值的1.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297元,比上年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46.0﹕40.2调整为14.0﹕45.0﹕41.0,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2和0.8个百分点。

图1 2008-2013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50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8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14.55万人,增加21.8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5%,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8.38%。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4%。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表1 2013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3.2 3.0 3.4食品 5.6 5.9 5.3#粮食 6.9 7.0 6.8肉禽及其制品 4.4 4.4 4.3油脂 1.0 0.6 1.5鲜蛋7.9 8.4 6.7鲜菜7.5 8.7 4.9鲜瓜果 2.8 2.6 3.2烟酒 1.0 0.4 1.5衣着 2.7 2.3 3.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8 0.8 3.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1 1.1 3.6交通和通信0.0 0.1 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6 1.4 1.9居住 2.7 2.7 2.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0.4%,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5.6%。

2013年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浙江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效益向好,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7亿元,分别增长0.4%、8.4%和8.7%。

人均GDP为684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55美元),增长7.8%。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 4.8:50.0:45.2调整为4.8:49.1:46.1。

图1 2007-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8%(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

图32007-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上年=100)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2 102.3 102.41.食品103.8 103.8 103.9#粮食102.8 102.6 103.42.烟酒及用品99.8 99.8 99.93.衣着102.9 103.3 101.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2.2 102.4 101.8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0.3 101.1 98.66.交通和通信99.4 99.3 99.7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5 102.3 103.38.居住102.5 102.2 103.7全年财政总收入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7亿元,增长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13年大市区、县城基本情况表6

2013年大市区、县城基本情况表6

84351 25000 221996 26013 237648 58123 286493 39000 194629 50000 218279 40190 183795 8806
2010 4570 4700 5337 4300 6906 2191 4988.9 1350 6440 10800 7173 3738 5100
1990 2290 4300 2463 3545 2005.6 2191 1988 1300 4150 3440 2909.2 3000 2300
94723 /
204768 /
182217 /
143356 /
163456 /
157414 /
140458 /
117867 240400 481801 210000 535586 274790 637500 296600 909228 340650 1064500 969000 2059164 660302
5121.2 4840 15007 9657 15095 6906 30200 6412.1 7797 9170 18600 11473 20012 7450
118021 35000 204822 54900 240218 73527 286493 60000 197629 60000 218481 35000 189885 24929
2013年盐城市县城基本情况表
制表时间:2014年6月
地区
乡镇
行政区域 面积
常住人口 (总人口)
户籍人口
规划区面 积
建成区面 积
建成区总 人口
地区生产 总值
公共财政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 纯收入
公顷
人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公顷公顷人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2013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经济简介

70.7 118.22 44.3 26.07 63 54.07 64.08 38.16 66.81 50.27 59 41.24 56.4 40.22 38 11.55 76.31
23743 21874 21500 21354 21972 22060 21477 20000 25381 27547 21127 21677 23485 22024 20691 19601 17500 22987 24088 24088 20830 15970 21446 20480 16940 23257 21865 19030 22627 23806 16784 21586 22620 21897 18241 21240 18050 19615 18280 22140 21629 22488 19077 21307 19276 21687 23738 18755 20515 18100 1518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固定投资 (亿元) 500.87 336.65 293.16 685.01 352.96 364.06 382.88 183.86 443.42 163.44 129 288.06 308.03 238 224 310.08 163.34 266.8 193.7 203.2 133.71 108 123.56 144.26 253.8 97 184.4 156 145.31 176.45 179.54 182 173.02 168.49 250.62 108.12 147.85 117.65 120 74.02 117 125.11 100.82 176.5 100.12 119.03 241.19 129 119 177.03 175.03 78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6元,比上年增长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

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11.7%和4.3%。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4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419.88亿元,增长14.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8.67亿元,增长19.3%;公共财政支出3056.48亿元,增长17.2%。

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106.01亿元,增长9.7%;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189.21亿元,增长20.2%。

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

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9.8%,家具制造业增长1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8%,纺织业增长22.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8.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33亿元,增长12.7%;国有企业86.47亿元,增长17.0%,集体企业7.63亿元,下降20.4%,股份制企业1000.34亿元,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83.82亿元,增长2.8%;私营企业637.39亿元,增长19.1%。

合肥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合肥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合肥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4年3月21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稳增长、提效益、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的态势,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4672.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2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3.7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841.95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55.3:39.2调整为5.3:55.3:39.4,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3.6%提高到43.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61555元(折合9939美元),比上年增加6373元。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4672.91 11.5第一产业247.21 3.2第二产业2583.75 12.9工业2053.57 14.1建筑业530.18 7.9第三产业1841.95 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3.52 9.5批发和零售业355.47 9.5住宿和餐饮业61.05 6.1金融业252.48 16.1房地产业269.88 15.7营利性服务业294.40 9.7非营利性服务业425.15 7.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2%。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4.8烟酒-1.4衣着 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1交通和通信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3居住 2.8年末从业人员504.4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

2013年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以县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重抓,着力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4.1:47:38.9,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8150元(按2013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7775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2013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7%。

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

食品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6.0%,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3.1%,烟酒类下降2.4%。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跌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跌1.3%。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1.7亿元,增长7.2%。

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实现增收。

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万吨,比上年增长2.1%。

棉花和油料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2013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上年下降17.3%;油料面积157.3万亩,比上年下降4.2%。

棉花产量减少,油料产量有所增加。

棉花总产9.75万吨,比上年下降10.7%;油料总产3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9%。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江苏省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46.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9094.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1.7亿元,增长9.8%。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74607元,比上年增长9.3%。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24297元,比上年增加10703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1∶49.2∶44.7。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596.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GDP比重达67.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2.3%,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45.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注册资本47568.1亿元,增长12.4%;个体户379.4万户。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

年末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44.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5%。

【需求】唐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需求】唐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唐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2014-09-10 17:53:27 来源:唐山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61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4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40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4.39亿元,增长7.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958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851美元),比上年增长7.6%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奋斗目标,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成功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的巨大困难,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61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4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40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4.39亿元,增长7.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958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851美元),比上年增长7.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7.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8%。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60.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5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5.07万人,增加0.7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90.85万人,增加6.3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5.04万人,增加4.82万人。

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早预见、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大力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为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推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1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6.97亿元,增长12.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352.34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5.01亿元,增长12.1%。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7.0、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58.4%、40.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99570元,比上年增长10.8%。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55.1:40.8。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9%。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433.2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2.0%。

全年财政总收入883.89亿元,同口径增长1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63亿元,同口径增长23.8%。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5.84亿元,增长11.4%。

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9.2%,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9%。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5%、25.0%和3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41元。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4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2013年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人:管理员时间:2014-05-22保定市统计局2014年5月20日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统揽,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诸多不利影响,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攻重点、抓改革、惠民生、优环境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实现打造环京津增长极的新突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5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2.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6.9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0.8亿元,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为12.9:55.0:32.1。

人均生产总值25982元,比上年增长8.3%。

图1 2009-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0%,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272.7万人,比上年增长3.8%,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1.0%;固定资产投资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5%。

图2 2009-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24.5万亩,粮食总产量524.5万吨。

其中,夏粮总产量220.2万吨;秋粮总产量304.3万吨。

粮食亩产428公斤。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沉着应对复杂形势,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三重两大一保障”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优化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提高市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63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35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5:42.0。

民营经济增加值1311.95亿元,增长7.1%,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9.7%。

全市人均GDP 达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6%,而烟酒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50882人,城镇登记失业8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64.95亿元,增长13.3%。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111.77亿元,增长2.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2.4万亩,下降0.96 %;经济作物种植9.34万亩,增长2.86 %;蔬菜种植35.49万亩,增长2.06 %;水果种植9.82万亩,下降1.35%。

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下降6.2%;蔬菜产量51.04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6.73万吨,增长4.5%。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 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 100.0其中:城镇73111 53.73乡村62961 46.27其中:男性69728 51.2女性66344 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 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 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 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壮腰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9.0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9.64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4.7:31.4,二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9%、53.0%和28.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价格水平上涨3.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1%,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10.1%、粮食上涨2.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53.10亿元、6.48亿元、138.58亿元和173.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 %、4.4 %、4.8%和8.1%。

种植业喜获丰收。

粮食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5.9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7万亩,增加1.6%;粮食总产量386.06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万吨,增长4.0%。

年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年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3年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跨越”总基调和“六个聚焦”工作重点,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一心谋发展,全力为民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民生幸福得到新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1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7亿元,增长13.5%。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229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47∶43.77∶40.76,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5.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列第54位,较上年提升1位。

图12009-2013年大丰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2013年大丰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财政收入总量攀升。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总量、增幅分别列全省各县(市)第13和第3位。

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全年教育支出120434万元,增长31.7%;卫生支出41091万元,增长13.01%;公共安全支出22456万元,增长6.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36万元,增长4.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952万元,增长17.33%;科学技术支出23690万元,增长32.2%。

表1 2013年大丰市财政总收入分项情况图32009-2013年大丰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沿海开发强势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跨越”总基调和“六个聚焦”工作重点,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一心谋发展,全力为民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民生幸福得到新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1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7亿元,增长13.5%。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229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47∶43.77∶40.76,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5.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列第54位,较上年提升1位。

图12009-2013年大丰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2013年大丰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财政收入总量攀升。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总量、增幅分别列全省各县(市)第13和第3位。

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全年教育支出120434万元,增长31.7%;卫生支出41091万元,增长13.01%;公共安全支出22456万元,增长6.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36万元,增长4.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952万元,增长17.33%;科学技术支出23690万元,增长32.2%。

表1 2013年大丰市财政总收入分项情况沿海开发强势推进。

大丰港石化码头、集装箱码头建成通航,三期通用码头及内侧泊位基本建成,大丰港至上海港内贸集装箱码头航线开通。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6个,全年货物吞吐量3250万吨,同比增长60.75%。

10万吨级进港深水航道试验段工程竣工,刘大线四级航道建成通航,临海高等级公路大丰段在全省率先建成通车,盐淮高速大丰港段开工建设。

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9%,涨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3.7%,烟酒下跌0.8%,衣着上涨8.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交通和通讯下跌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居住上涨3.0%。

图42013年大丰市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018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8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7%。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904人。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7.25万人,在岗职工6.74万人。

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经营比较困难;生态建设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等。

政府在转变职能、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二、农业和农村农村经济总体向好。

2013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60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增长8.3%。

分行业看,五业增加值均有所增长,其中渔业的增幅最高,为12.7%;其次为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幅为10.3%;排在三、四位的是林业和农业,增幅分别为10.0%和7.5%;牧业由于受H7N9禽流感影响较多,同比增长5.4%。

表22013年大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构成情况表渔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3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1.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渔业增加值13.99亿元,增长12.7%。

海、淡水养殖面积40.7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9万吨,较上年增长2.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万吨,海水养殖产量6.3万吨,淡水捕捞1.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7.9万吨。

表42013年大丰市畜牧业生产情况表农村条件显著改善。

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建成,村镇生活饮用水实现了全市区域供水。

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96%。

丰收大地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特色庄”,建成梨园风光、荷兰花海、希望的田野、金色阳光等特色农业园区,恒北村获评“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金牌村”。

建成省级生态市,10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验收,泰西村、恒北村、裕南村建成国家级生态村。

农村“3+1”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6个村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跨档升级。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支撑全市工业经济步入快车道。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95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65.61亿元;重工业增加值92.33亿元。

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03.96亿元,同比增长56%,总量苏北第1,增幅全省第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5.59亿元,同比增长17.5%。

图62009-2013年大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利税6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利润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亏损企业29个,企业亏损面6.79%,亏损企业亏损额1.3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上年上升0.6和0.5个百分点。

规模企业支撑增强。

2013年,全市40家规模骨干企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占所有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6.8%和67.5%,对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3%和55%。

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达10家,同比净增5家,完成销售14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总量的比重达37.7%,同比提高27.6个百分点。

大中型骨干企业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主导行业涨势明显。

全市四大主导行业开票销售一改连续两年各有涨跌的局面,全部实现正增长。

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共实现开票销售122.44亿元,入库税金3.12亿元,用电量17.6亿千瓦时,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和用电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3%、43.1%和81.6%;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开票销售143.18亿元,入库税金4.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8%和3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7%和42.8%;食品、纺织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扭负为正,同比分别增长9.3%和6.5%。

表52013年大丰市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主要指标情况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高端装备机械、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全年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利税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利润7.9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增幅比规上工业企业分别高17.5、16.8和23.7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89.0亿元,同比增长52.3 %,高于全市规上开票销售增幅2.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65.9%,海洋生物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31.9%。

建筑业加快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48亿元,同比增长15.6%。

竣工产值50.51亿元,同比增长21.2%。

建筑业从业人员2.83万人,劳动生产率达21.0万元/人。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8.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3.8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旅游业和对外经济服务业贡献份额提升。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0.77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0%。

服务业用电量2318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3%。

实现服务业地税收入22.53亿元,同比增长15.4%。

服务业限(规)上企业264个,比上年增长97%。

旅游业发展提速。

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景区(点)15家,其中,A级景区11家、省级乡村旅游点4个。

全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8%;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增长51.4%。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4240人次,其中:外国人7484人,港、澳、台同胞6756人。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76万美元。

消费品市场缓中趋稳。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48亿元,同比增长13.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的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18.9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12.0%。

城乡之间的增幅差距为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1.2个百分点。

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3.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较上年下降21.7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9亿元,同比增长14.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1.0%,较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19.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0.9%。

图72009-2013年大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全年进出口总额877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出口57138万美元,增长22.0%;进口30602万美元,下降19.0%。

贸易顺差26536万美元,同比增长193.9%。

图82009-2013年大丰市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规模保持领先。

全年协议注册外资501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000万美元,总量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1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

图92009-2013年大丰市实际利用外资及其增长速度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其中,工业投资163.98亿元,服务业投资9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5%和25.2%。

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幅均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

图102009-2013年大丰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结构优化改善。

第一产业投资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第二产业投资163.98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91.01亿元,增长25.2%,较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高出1.8个和7.7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