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句子
2021高考总复习文言文4文言文翻译
![2021高考总复习文言文4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a0e95256bec0975f465e2f8.png)
因 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等。
乃 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的辨析。
③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 孤竹君的次子。〔关键词: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就)、其(代 词,指孤竹君)。〕 ②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 〔关键词:以(介词,凭借……的身份)、乎(疑问语气词,吗)。〕 ③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 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关键词: 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之(代词,指天下归顺周朝)、于(介 词,在)、而(顺承连词,可不译)、之(代词,指薇)。〕 ④用暴 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关键词:以(介词, 用)、其(代词,那种做法)。〕
学案 5 文言文翻译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 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 3 分 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 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两个左右 这样的得分点,每个 1 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 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 (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 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 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09f1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4.png)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2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翻译句子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2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85c38a8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1.png)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翻译句子1.(2021·青铜峡市模拟)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
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
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
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
未出京,开原失,廷弼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
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
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
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1)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5分)译文:(2)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5分)译文:【解析】(1)重要词语有:“杜”,杜绝;“军实”,指军队中的器械和粮食;“按”,审查,查究;“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2)重要词语有:“窘”,使……困窘(窘迫),使动用法;“毋”,别,不要;“沮”,败坏,毁坏;“旁挠”,从旁阻挠;“掣”,拉住,拉拽。
答案:(1)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2)不要让臣的用度窘迫,不要延误臣的期限,不要中途阻碍以至于挫折臣的志气,不要从旁干扰以至于牵制臣的行动。
附【译文】等到了广宁,过期三天,在白牌上郑重书写文告,封好宝剑,派使者前去斩城隍。
未到,风雷大作,大雨如注,辽地的人把他当作神。
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四十七年,起用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安抚辽东。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七节文言文翻译三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七节文言文翻译三](https://img.taocdn.com/s3/m/4c9f628dcc175527072208ed.png)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 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 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 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 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 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 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 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 不利,遁入城。汉兵围之。
【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从小喜欢 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 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 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 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 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 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很 久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兵 西域。当天就带领军队分道前进,离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 营。郅支单于派使者责问汉军为何而来,陈汤于是责备单 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 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为什么单于失去主人对待客人 的礼仪呢!(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 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 慎考虑策划。”郅支单于大怒,率领军队攻打汉军,作战不 利,退入城中。汉兵包围了他们。
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
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
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8d684a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a.png)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题考试题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题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82c9179ec3d5bbfc0a745d.png)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5f3522168884868762d6a4.png)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 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 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 弱他们的势力。
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
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
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
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
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 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 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 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58e56485a8102d277a22f66.png)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2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4438e0b240c844769eaeefa.png)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D、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ψ鞯闹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I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高中文言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
![【高中文言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https://img.taocdn.com/s3/m/0bb45f8ef01dc281e43af048.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2021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2021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实词【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c4ecbb1caaedd3382c4d399.png)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19 文言翻译题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19 文言翻译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5d010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c.png)
课时作业19文言翻译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
父安石晚有子,及为并州司马,始生陟及斌,俱少聪敏,颇异常童.神龙二年,陟始十岁,拜温王府东阁,书有楷.法,辞人、秀士已祭酒,累迁秘书太堂丞,有文彩,善隶书..游其门矣.开元初,丁父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
亲友更往敦晓注,乃强调为洛阳令。
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俱有盛名。
张九龄一代辞宗,在是矣。
”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
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美声盈路。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成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可坐阶三公..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
十二年入考,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
"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
会禄山反,陷洛阳,弟斌为贼所得。
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
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动。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
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
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实鉴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斯言。
”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大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体。
”上由此疏之。
时朝臣立班多不整肃,至有班头相吊哭者,乃罢陟御史大夫,授吏部尚书。
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127caf43323968001c928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
父觊,武陵太守。
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
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
觊临终与兄顒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
”史公,彖之小字也。
服未阕,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
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
怀其文集,未尝离身。
明帝崩后,乃改葬顒。
除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详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
超欲立处士传。
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
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
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迁始兴王友,固辞。
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
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
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
"世祖愕然,穷问所以。
晏曰:“袁彖为臣说之。
”上衔怒良久。
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
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
”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
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
年四十八。
谥靖子。
(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B.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C.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D.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言,可以指老子、庄子的著作,也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a9770a69c8d376eeaeaa31d2.png)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比对角度1.比对时间、地点2.比对人物3.比对关键词语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5.比对关系二、文言文翻译题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2.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3.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4.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5.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6.熟悉“7类被动句”: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7.熟悉“9类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这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一何何等,多么直……耳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自非如果不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附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及解析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55db8d5ef7ba0d4b733b2d.png)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及解析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点42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原卷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点42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原卷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df2dad05087632311212ce.png)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42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命题趋势】这是一道文言翻译的题目,是文言文考核必考的题目一般是8——10分,主要涉及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翻译时注意直译和语句的通顺。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 拘束,而能够随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
理 解
分析句子本身
句 子
分析语境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3.总览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 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 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 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 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翻译: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一头猪。
翻译: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学欺骗。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 若……何:把……怎么样
译: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 受怨恨。
文从句顺第一式: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 求调整过来。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侯嬴
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借代:代指魏忠贤
1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
谋难于立刻发动。
借代:代指赵国
2.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 一个郡。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 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
小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 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 “翻译”,离开了具体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二 翻译句子
1、 翻译句子的一大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2 、 翻译句子的三大标准
准确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 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 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 (都督)便请假回家。
小结: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 方法。
3.总览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 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 “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 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 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 “实负初心。”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 贯
课堂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
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 之事》)
翻译: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 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2、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
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
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
卧。问: “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
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
翻译: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
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洛阳令认为(袁安)
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 代汉语。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 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解析: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译文: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 回头看一下它。
4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 她去。
翻译下列句子: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通达
有文采
3、 翻译句子的两大招数
第一招: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 惯,没有语病。
第一招 字字落实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 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省侯略嬴兼不语肯:接之受,,他说:……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而设诡辩于
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鲁山一高语文组
教学目的
准确理解文意并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
如何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难点
准确地理解文意。
考点解说
《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 “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
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成分省略; 用法指词类的活用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 (我) 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小结: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寻求 未知的。“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 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 取樵炊爨(读cuàn) ,食毕,复随旅进道,往 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 悲伤 。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 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 的虚词删去。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字字落实
分三式: 留删换
第二招 文从句顺
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
物的(玷污)呢?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句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 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 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数量词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 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 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 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通假字,卒--猝
译:突然问道:“天下怎么样才能安定?”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译:前面开辟四个窗子,在庭院的周围砌上短 墙。
字字落实第三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 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 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