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安明城墙保存至今的原因
浅析古城墙保护
浅析城市历史遗产古城墙的保护【摘要】:我国古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数量众多。
但是于诸多原因,我国古城墙曾经遭受过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被大规模拆除。
在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历史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中的古城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在文章中我首先对中国古城墙的现状进行了说明,针对现今城墙遗存的保护开发情况,以西安与大同为例,对古城墙的保护、其开发及其价值进行研究,说明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再从社会、历史、经济等多角度对城墙保护进行了研究,并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实施对策。
【关键词】:古城墙破坏保护开发历史质疑传承【Abstract】: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 construc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lso the quantity of the wall is numerous. For various reasons,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had suffered unprecedented destruction.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s aggravating and the histor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s enhancement, the urban ancient city wall is being valued by the majority, but there still had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rotection. This paper firstly mentio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orig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rried on has combed, in reviewed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protection course in the foundation, remains th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nowadays city wall, to betwee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city wall's protection and the value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sked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otection exist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so on society, histor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gain to the selected topic,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Key words】:Ancient city wall; Destruction; Protection; History; Critical1 我国古城墙的现状中国古城墙,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浅论西安明城墙保存至今的原因
浅论西安明城墙保存至今的原因李琰摘要:关键字:西安城墙;近代“破坏城墙高潮”;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一、西安城墙的兴建沿革二、西安明代城墙的修建与功用三、近代“破坏城墙高潮”兴起及原因四、西安明城墙未被彻底毁坏的原因分析五、经济发展与城墙保护之间的矛盾六、从城墙保护看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城墙是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冷兵器时代城墙作为军事防御工具,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大多城市都有修筑城墙的历史,城墙也都在其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但是,近现代以来,几乎所有城市都拆除了城墙,只有极少数城市还保存有城墙,如西安、洛阳等,而西安明代城墙又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本文试图对西安明代城墙保存下来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城市发展与古代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及明城墙的修建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从汉代就有修筑城墙的历史。
汉高祖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在公元202年,定都长安,西安城墙为明代建筑,原是一座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始建于公元582年,为隋、唐皇城遗址。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专制君主,他在明建国前十年就采纳了安徽学者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建议。
建国后,朱元璋更认为“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
因此,全国各地筑城之风大盛。
西安以其险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理所当然地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朱元璋把地位仅次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首封于秦”,号“秦王”,建王府于西安,期以“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
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公元1370年——1378年)由陕西都督仆英和长兴侯耿炳文在隋唐皇城遗址上建造西安城。
由于朱元璋的特殊重视,使西安的城市建设在唐亡四百多年后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并使西安城墙成为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明代两京(南京、北京)的最伟大、最优秀的城垣建筑。
二、西安明城墙的功用1.军事防御作用西安城墙整个建筑高大宏伟,气势磅礴,是研究古代建筑工程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明城墙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为什么明城墙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明城墙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明城墙能够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呢?首先,明城墙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这座城墙见证了西安在明朝时期的繁荣与昌盛,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战争。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走在城墙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士兵的守卫、百姓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喧嚣。
其次,明城墙的建筑工艺令人赞叹。
城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坚固程度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
其墙体采用了特制的砖石,砖石之间的勾缝严密,使得城墙坚固无比。
城墙上的城楼、箭楼、角楼等建筑,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这些建筑的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再者,明城墙对于西安城市布局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城墙作为城市的防御工事,界定了城市的范围和边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墙虽然不再具有防御的实际功能,但它依然是西安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
城墙内的区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古城风貌。
而城墙外的区域则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城墙成为了连接古今的纽带,见证了西安城市发展的脉络。
明城墙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城市规划、防御理念以及建筑美学的理解。
同时,城墙也成为了西安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西安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许多与城墙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在西安得以传承和发展,如城墙马拉松、新春灯会等。
此外,明城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西安,登上城墙,俯瞰这座城市的美景。
城墙的存在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西安明城墙历史文化导览
西安明城墙历史文化导览西安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中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一座,历史悠久,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关于西安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导览,带您领略这座古城墙的魅力与风采。
一、西安明城墙的建造历史西安明城墙建于明朝,始建于公元1370年,共历经四代明朝皇帝的施工,至公元1548年竣工。
城墙全长约14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采用砖石结构,坚固耐用,承受了千年风雨洗礼,宛如一道巍峨壁垒屹立于西安城中。
二、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价值1. 文化价值:西安明城墙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精髓。
其中,城墙上的箭楼、角楼、敌楼等防御工事,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价值。
2. 艺术价值:西安明城墙砖雕、石刻、门楼等建筑元素,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城墙上的各种雕塑和纹饰,充满艺术气息,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3. 历史价值:西安明城墙曾作为古代皇城的防御工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城墙见证了明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西安明城墙的主要景点1. 华清门:西安明城墙的正门,是城墙上的一座重要门楼。
门楼是城墙防御体系中的要塞,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箭楼:箭楼是城墙上的防御工事,供士兵射箭和观察敌情使用。
箭楼建在城墙上,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人观光的重要景点之一。
3. 角楼:角楼是城墙上的重要建筑,用于控制城墙的转角和交通要道。
角楼造型独特,常常是城墙上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城墙的亮点之一。
四、西安明城墙的现状与保护西安明城墙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部分城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遗迹,西安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以确保城墙的原貌得以保留。
五、西安明城墙的旅游价值西安明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光临。
游客可以步行或骑行沿城墙欣赏附近的风景和人文景观,感受古城风情。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与现状思考
第43卷第14期• 1〇• 2 0 1 7 年5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3 No. 14 May.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4-0010-03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与现状思考+李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摘要:在回顾西安明城墙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形制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西安明城墙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一些关 于保护城墙的想法和建议,为西安明城墙的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西安明城墙,演变历程,旅游开发,历史文化中图分类号:TU-87西安明城墙,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老城区外围,绕城一周,是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明清城墙之一。
城墙始建于明洪 武四年至十一年(公元1371年至1378年),是在宋元府城(原隋唐 皇城)城墙的基础上向东、向北拓建而成。
城墙全长约13.74 km,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短的近似矩形状,原开有四门,东曰长乐、南 曰永宁、西曰安定、北曰安远,自民国以来,因交通、战争等原因渐 开新门,时至今日形成全城十八门的格局。
西安城墙属平陆筑 城,在我国城墙,特别是明清城墙中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义,在 我国城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1西安城墙的形制演变明初修建的西安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墙体顶部筑有较为轻 薄的女墙,城墙建成以后600余年间,屡经修葺,明清两代可考的 维修工程有25次[1],民国时虽未进行大规模城墙维修工程,但小 修小补以及新形势下的改造一直未曾停止,进人新中国后,20世 纪80年代的环城建设工程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整修。
这些 构成了西安城墙形制的演变历程,共同导致了西安城墙现状的形 成。
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次转变枚举如下:1)明隆庆二年维修工程:1567年明穆宗朱载星改元隆庆,明3交通疏解方案思考交通疏解方案与交警局、交委等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取 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这是确保交通疏解工程顺利实施的 根本保证。
西安城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西安城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作,它不仅具备了实用的防御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西安城墙的建造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一、建造历程西安城墙的建造始于明朝,至明末完成。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城墙的建造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初建时,西安城墙仅包围城市中心,后来经历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城墙全长约13.74公里,呈正方形,周围环绕着深达12米、高达10米的围墙。
墙上设有四座主城门和四座角楼,概念式地体现了军事防御的思想。
二、结构特点西安城墙的建造材料主要是砖石,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夹皮墙"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城墙内外各砌一道薄砖墙,然后通过土壤填充夹在中间,形成夹皮结构,增强了城墙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在城墙内外的薄砖墙上还有一条护城河,成为城墙的补充防御措施。
另外,城墙上建有角楼和城门,这些建筑既增添了城墙的美观,又为守城人提供了便利。
三、历史与文化内涵西安城墙凝聚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智慧与精华,是中国古代城防艺术的典范。
它见证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承载着众多历史事件的记忆。
站在城墙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古代生活的痕迹。
同时,西安城墙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城墙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古代建筑、城防工程以及历史人物的标识和雕塑,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当代价值西安城墙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抹文化的瑰宝。
它成为了西安市的象征,代表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另外,西安城墙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周边有众多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同时,城墙上还设置了自行车道,成为当地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西安城墙的保存和利用,对于传承古代文明,保护历史遗产,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城墙中国最完整的古城墙
西安城墙中国最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城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城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西安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一、历史背景西安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明朝初年,当时的大明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下令修建城墙以防御外敌入侵。
西安城墙在其基础上得以修筑,并在明代、清代不断加固和完善。
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西安城墙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座完整保留的古城墙。
二、建筑特点1. 规模壮观:西安城墙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度约为13.7公里,南北宽度约为12米左右。
城墙高度约为12米,有726个哨楼和98个围墙,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古城壁画。
2. 结构精巧:西安城墙采用了明代典型的城墙建筑风格,采用土与砖结合的结构方式,内外都有砖石墙壁,使城墙更加坚固耐用。
3. 守城设施齐备:城墙上设有敌楼、烽火台、寨门等守城设施,形成完善的城市防御体系。
城墙还保留有传统的护城河和护城门,进一步增加了城墙的防御功能。
三、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西安城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墙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城墙的完好无损。
其次,设置了多个入口和出口,方便游客的进出,并且在城墙周边建设了酒店、商店等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观光服务。
另外,还对城墙进行了照明照明工程,使其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西安城墙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作为西安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为西安的旅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结语西安城墙作为中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不仅是明清时期城市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与利用的努力,西安城墙得以永久保存,并成为了西安市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宣传西安城墙,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浅析西安城墙景区文物资源的利用
浅析西安城墙景区文物资源的利用高衡1(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陕西西安,710001)摘要:西安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但是目前城墙景区开发资源短缺,开发深度不足,主题旅游欠缺已经大大降低了城墙的传承文明的作用。
因此,在加强对城墙景区的保护基础之上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本文主要针对城墙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且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城墙;羡余;体验式旅游西安城墙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内。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皇城城墙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中世纪后期中国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全国古城中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
明隆庆年间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再次包砖,并铺设海墁,将城墙外壁及顶面增砌,同时增修排水道及宇墙垛口等。
城墙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周长13.7公里。
东北两面比唐长安皇城扩展了约1/3。
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墙顶内外沿筑女墙,墙顶以三层清砖铺设海墁,并向内侧倾斜,便于排水。
在墙外侧凸出城墙部分,称作马面或敌台,每隔120米处有一个,上筑有敌楼,全城共有98座。
四隅各筑有角楼,除西南角台保持元代建制为圆形外,其余均为方形。
城墙四面各辟一门,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
现存东西南北四门中,共有正楼(城楼),箭楼6座。
其中安定门(西门)保存较为完整,其正楼(城楼)高32米,面阔7间,箭楼高33.4米,正面及左右两侧分别设四层和三层剪窗计66孔。
为了保存和利用西安城墙,从1982年起,西安市开始了西安环城公园的建设,对城墙进行加固补修。
复原了魁星楼、敌楼和南门闸楼,用石块镶砌河岸。
在城楼、箭楼、角楼、敌楼上开辟博物馆,增加旅游设施。
护城河与城墙绿色林带相配合,成为城市一大景观。
西安明城墙简介和历史文化
西安明城墙简介和历史文化明朝洪武年间(1370年),为了加强西安城的防御,当时的皇帝朱元璋下令在原有唐城墙的基础上加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西安古城墙。
总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宽约15米,城墙平面呈长方形,周围设有护城河,城墙四角和门楼处设有角楼和箭楼,用于防止攀爬和进攻。
明城墙的建造采用砖石结合的夯土墙体,使用了大量的黄土和稻草等材料制成的土坯,墙体强度和耐久性都得到了提高。
城墙上设置了众多的箭孔和射洞,可以有效地防御攻城的敌人。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敌人,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城内的安全和秩序,城门和城隍祠则诠释了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城墙没有受到过太多的破坏,经过了几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城墙系统。
如今的西安明城墙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了,它见证了西安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二、西安明城墙的文化价值西安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中的重要代表,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体现了明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高度水平。
城墙上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城墙名人墨宝和诗文碑刻,反应了历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文化状况。
它还是我国古代军事学的重要研究资料,反映了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和防御体系的演变。
由于西安明城墙的独特文化价值,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安城市的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张,古城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西安明城墙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严格管控城墙周边用地、保护城墙文物和保持城墙原貌等。
市政府还新建了多个城墙广场和城墙文化展览馆,通过展示文物和历史照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了西安明城墙的历史文化。
西安明城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城墙周边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旅游景点和商业区,如南门广场、北广场、兵马俑博物馆、钟楼、鼓楼等。
五年级西安城墙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西安城墙的研究报告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本文将对西安城墙进行研究和介绍。
一、西安城墙的历史背景西安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修建时间约为公元1370年至1378年,历时8年。
西安城墙的建立是为了加强西安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地位,保护城市的安全。
二、西安城墙的结构和特点1. 结构:西安城墙呈长方形,全长约14公里,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15米,墙高约12米。
城墙由城墙基础、城墙核心部分和城墙鞍部组成。
2. 特点:西安城墙采用夯土夯筑而成,夯筑技术使城墙结实耐久。
城墙上有一些设施和装饰物,如角楼、敌楼、箭楼、亭台、关门和城门等,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细工艺和军事防御的智慧。
三、西安城墙的保护和修复1. 保护:西安城墙于198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城墙的完整性和特殊价值,多年来进行了多次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2. 修复:西安城墙的修复一般包括清理城墙表面的杂草、修复破损的城墙砖、修复城墙上的门窗以及增加旅游设施等工作。
四、西安城墙的旅游价值1. 历史价值: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 观光价值:西安城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整个城市风貌的绝佳位置,可以俯瞰西安市区的美景。
3. 文化教育价值:西安城墙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城市规划、军事防御和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西安城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艺,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西安城市的美丽景色。
西安城墙古迹独具魅力
西安城墙古迹独具魅力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古代防御工程之一。
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西安城墙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它不仅仅是一道古老的城防工事,更是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从城墙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以及游览经验三个方面,探寻西安城墙古迹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西安城墙的初建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棣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1370年开始修筑西安城墙。
整个修筑工程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历时200多年才完工。
西安城墙绵延13.7公里,采用了牛血、石灰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兼具刚性和柔性,抗震抗压能力极强。
可以说,西安城墙的修筑历程充满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二、建筑特点西安城墙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城墙呈矩形,四周有高约12米、宽约15米的夯土城墙,外包独特的加厚砖砌墙体。
墙头上建有垛口,垛口外壁呈凹凸不平的波浪状,不仅起到了防御作用,还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
城墙四周设置有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每个城门都有独特的造型和故事。
此外,城墙内外还有壕沟、护城河等防御设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防体系。
西安城墙的建筑特点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水平的辉煌成就。
三、游览经验游览西安城墙时,可以选择步行或者骑行两种方式。
城墙上设有专门的步道和自行车道,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畅游城墙。
步行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城墙的细节,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而骑行则可以更快地环绕整个城墙,减少旅行时间。
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行,游客都会被城墙两旁的美景所吸引。
城墙内外环境优美,周围有许多繁华的商业区,可以品味到地道的陕西美食,购买到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同时,还可以参观位于城墙上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钟楼,了解更多关于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综上所述,西安城墙作为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建筑,独具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道纪念古代工程的丰碑,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西安明城墙讲解词
明西安城墙“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这是城市的最早功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和经济文化中心。
明代西安城墙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城堡,始建于公元1374年。
明西安城墙是在唐代长安皇城和元代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原为夯土城墙,公元1568年,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砌青砖。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加固,将包砖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口沿等。
它是我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垣,它无声的诉说着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风貌。
西安城墙由主体墙、宇墙、垛墙、海墁、排水系统、敌台、角台、马道、城壕、城门、郭城、月城、瓮城、闸楼、箭楼、城楼、敌楼、角楼等组成。
无论从建筑或是从军事、审美等角度上讲都具备了中国历代城墙最完美的形式,成为当时最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
明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75公里,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
主体城墙的高度为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最底层是用石灰、黄土、糯米汁搅拌夯打而成,非常坚固。
城墙顶上的这个平面被称作海墁,它是城上调兵谴将的通道,是用三合土垫底,上面铺有两层城砖而成,即可便利于城上交通,又可防止雨水下渗。
海墁从外向内有5度的倾斜面,可将雨水迅速导入城内侧的排水槽,有效的保护了墙体不被水浸泡,起到了保护墙体的作用。
全城共有排水槽167个,每相隔40—60米一个,为砖石结构,附贴在城墙内侧,从墙顶直达墙下,与沟渠相通。
西安城墙之所以保存至今,这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保证士兵在城上行走安全,在墙顶内沿建有高0.7米,厚0.45米的宇墙,也叫女墙。
为了了望和射击方便,在外沿上又筑有高1.75米,宽0.51米的垛墙。
在垛墙上每隔2.7米处有凹形垛口,全城共有这样的垛口5984个,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墙特殊的相貌。
在垛墙顶部,覆有半圆形的封顶砖,它的设置即可防止雨水渗入墙身,又可防止敌人甩勾攀缘,起到了保护和防御的双重作用。
浅谈西安历史建筑保护
浅谈西安的古建筑保护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
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
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聚地。
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
人们的日益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为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方面。
西安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
文化遗产保护分为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物质文化保护主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比如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无形的,却一直在人们身边的文化,比如说秦腔、biángbiang面等。
在这里我主要对物质文化中的建筑进行介绍和分析。
物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为什么要保护古建筑,怎么保护是重点中的重点。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
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以西安钟楼和古城墙为例。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型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
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
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
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
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自古以来就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而西安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外围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不衰,承载了许多历史沿革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文物保护和人文价值方面展开探析。
一、历史沿革西安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当时的城墙结构还不成形,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城墙逐渐完善,兼容并蓄了多种建筑风格,如唐代的古典风格、元代的民族风格等。
西安城墙在中国的城墙史上,无疑是一座具有长远历史和独特成就的城墙,至今步入七百年历程。
明朝时期,万历年间,汤显祖曾任陕西都察院观察刑狱,他亲眼目睹了长安城的废墟,写下了那首感人肺腑的《牡丹亭序》,留下了如下名句:“城中多少曾为赵客忆吴刚,乱石崩云,惊涛拍岸,雁阵惊寒,鸟飞不过”。
二、文物保护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古代城墙之一,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主要加固砖墙裂缝、消除污渍等问题,同时进行了城墙表面清洗、砖雕修复和文物亮化等工作。
这次修缮完美地保护了长安城墙的原貌,维持了古代建筑风貌,让人们看到了西安城墙的传世之美。
三、人文价值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厚的人文价值。
西安城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城市建设的代表之一,而且也是中华文明历史的传承者。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长安城都是文化中心,每一次文化盛期都显现出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
长安城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最为长久的一个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积淀,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辉煌纪元。
可以说,西安城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精华。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墙,西安城墙不仅彰显着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也见证着世间剪不断的毋庸置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结语随着现代的发展,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古老的建筑和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保护。
为什么明城墙成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为什么明城墙成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西安,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在这座城市的众多建筑中,明城墙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成为了西安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明城墙的历史底蕴深厚,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经过多次修缮和保护,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这段漫长的历史使得明城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向后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从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来看,明城墙堪称古代建筑的杰作。
它周长约 1374 千米,高约 12 米,顶宽 12—14 米,底宽 15—18 米。
如此庞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城墙的墙体由夯土和青砖包砌而成,坚实牢固,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和自然灾害的侵袭。
城墙上设有敌楼、箭楼、正楼、角楼等防御设施,布局严谨,功能完备。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明城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城墙的外形方正整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
城门的设计也别具匠心,每座城门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历史典故。
例如,南门叫永宁门,寓意永远安宁;北门叫安远门,象征着安定远方。
城墙上的排水系统设计巧妙,能够有效地将雨水排出城外,避免积水对城墙造成损害。
这些独特的设计元素,使得明城墙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明城墙对于西安的城市格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划定了西安的城市范围,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城墙内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如今,虽然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但城墙依然是西安的中心和灵魂所在。
城墙内保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钟楼、鼓楼、碑林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明城墙也是西安人民的精神象征。
它见证了西安人民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和情感。
在战争年代,城墙是保卫家园的屏障;在和平时期,城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西安城墙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代表
西安城墙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代表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道宏伟壮丽的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思想的集大成者。
本文将从建造背景、规模壮观以及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西安城墙在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中的重要地位。
西安城墙的建造背景可以上溯到明朝初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和防御外敌的侵略,下令在西安修建一道坚固的城墙。
这是为了保护西安作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受侵袭。
西安处于黄河流域南北交通要道上,也是东西方交汇的重要节点,因此城墙的修建对于西安的防御意义重大。
西安城墙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城墙呈矩形,全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底宽约15米。
城墙由城墙体和城门组成,城墙体采用夯土方法修筑,非常坚固。
城门分为四座,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座城门均有两层,顶部设有城门楼和角楼。
当时的修筑工程规模可见一斑,这也是西安城墙能够保存至今的关键原因之一。
西安城墙除了在城市防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遗迹,西安城墙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防御工事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安城墙上可以看到众多的城墙文物,如护城河、角楼、箭楼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珍贵实物遗存。
此外,西安城墙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一古老而壮丽的建筑。
西安城墙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通过研究西安城墙,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传统。
综上所述,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建造背景、规模壮观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防御工事的瑰宝。
西安城墙的存在,不仅是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和防御工事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西安城墙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珍惜。
西安城墙古城保护体系的杰作
西安城墙古城保护体系的杰作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它是西安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遗产。
西安城墙的保护体系是一项杰作,它包括城墙本身的保护与修复、周边环境的整治与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一、西安城墙的建造与历史西安城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明朝皇帝朱棣为了巩固统治而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西安作为古代首都长安的象征。
城墙周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宽15-18米,呈方形,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共有城门18座,其中最有名的是南门、北门和东门。
西安城墙的建造工艺卓越,采用了大量的青砖和夯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如初,彰显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智慧和工艺水平。
二、西安城墙保护的重要意义1. 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西安城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的技术与智慧,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程,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城市形象与旅游资源的塑造西安城墙是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是城市的重要地标。
保护城墙不仅可以保护西安的城市形象,还可以挖掘其旅游资源的潜力。
西安城墙被列为世界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西安城墙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了保护西安城墙,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墙保护方案和措施。
1. 城墙本身的保护与修复西安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城墙的保护,通过加固城墙的基础、修复受损的砖块和狮子头等装饰物,保持其原貌;二是对城墙进行维护和管理,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保证城墙的安全和完整。
2. 周边环境的整治与保护西安城墙的周边环境整治与保护是城墙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善城墙周边的道路、景观和绿化等工作,提升整体环境的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古人建的土城墙,为何600多年屹立不倒?
古人建的土城墙,为何600多年屹立不倒?
我国有许多古建筑,堪称人类建筑历史上的奇迹。
这不仅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都江堰等世界知名的伟大建筑,还包括许多不太知名的建筑。
但即使这些不太知名的建筑,今天看来,也都有许多独特之处。
今天我们看一下西安的土城墙。
(图片来源:腾讯网)▲这是坐落在西安市皇城东路上的一段土城墙,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这段土城墙就是名秦王府城墙遗址,是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的土城墙是西安明秦王府东外墙,属于国家文物,目前已在保护范围。
西安的明藩王府邸,也称秦王府,位于现陕西省人民政府及新城广场。
▲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4年)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并指令修建西安城墙和秦王府。
朱樉是明成祖朱棣的异母兄,幼年聪慧,严毅英武,十五岁就受封秦王。
西安城墙和秦王府建造历6年,于洪武九年(1380年)营建完毕,洪武十一年(1382年)朱樉正式来西安就藩。
▼▼▼
▲在四面城墙中南面城墙保存应该属最好。
南新街于新城广场接口东西两侧有已进行砌砖修复后的两端城墙,长300米左右。
东面城墙紧邻皇城东路,有两端保存较完整夯土墙,各长150米左右,中间间隔10米。
同是建都千年的城墙,为什么西安城墙比北京城墙保留更加完整
同是建都千年的城墙,为什么西安城墙⽐北京城墙保留更加完整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全⽂约 2700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纵看中国古代,朝代和其⾸都都颇多。
但要是最出名的两个⾸都,还是西安、北京。
西安是社会繁荣的汉唐的国都,⽽北京则是明清两代的政治中⼼。
这两个⾸都有颇多共同点,譬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化底蕴等。
但在很多⽅⾯,⽐如说城墙保留程度上,两者情况就不甚相同。
西安古城墙⽬前保留状况尚佳,⽽北京城墙破损较严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西安城墙和北京城墙有很多共同点。
⼀、历史悠久,为帝都之墙许多学者认为现在的西安城墙渊源于隋朝的⼤兴城。
⼤兴城最外沿有⼀周城墙,城内有皇城,皇城内有宫城,层层都有城墙嵌套。
这就是西安城墙的雏形。
相⽐西安城墙来说,北京城墙建成的时间稍短。
但⾄晚到辽代,北京就已经建造了城墙,⽽且规模还不⼩。
据《辽史·地理志》,北京城有迎春、丹凤等⼋门,相应的辽也修建了很多城墙。
上图_ 西安城墙⼆、城墙具有⼀定的审美价值1.西安城墙唐朝在继承隋朝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了左右筑墙,中间通⾏的护卫式道路“甬道”,以及长达近⼋公⾥的夹城。
夹城通道为架空复道,可保障上下⾏⼈通⾏。
这两种基于城墙的创造,既有建筑的美感,⼜可以作为城墙的屏障,展现了西安古城墙的审美功能、防御功能。
2.北京城墙据《洪武北平图经志书》:朱元璋修补北京城垣,⽤“创包砖甃,周围四⼗⾥”。
这⾥可以看出明代的科技发展,已经可以烧出⼤量的砖来包住城墙了。
在墙外包砖头,显然有利于保护城墙。
相⽐以前以⼟为墙,包砖显然也更加美观。
且明英宗时,北京城墙作为⾸都城墙,已是“朱楹丹壁”,审美价值不⾔⽽喻。
上图_ 1909年的北京城墙的照⽚三、都被历代君王不断修缮,且现存城墙都于明代定型1.西安城墙宋元的西安古城墙继承了隋唐皇城的基础。
由于西夏骚扰边境,宋帝下令修补了西安古城墙。
1312年,元改长安城为奉元城,并加以拓建。
西安城墙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西安城墙是这样保留下来的西安城墙历经沧桑,最终却以雄伟庄严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
其间饱经磨难和伤痛。
西安现在的城墙是在唐代长安城的基础上扩建得来的。
朱元璋建政后,全国各地大修城墙,西安为西北重镇,则当时中央政府相当重视。
加宽了北城和东城,也形成现有的四方结构。
起初全是夯土打制,护城河也重新挖淤,引水,形成现有城墙的基础结构。
明代晚期西安巡抚又给土质的城墙贴上了城砖,猛将孙传庭又重新修缮了东南西北四大城门,使城门具有箭楼,瓮城,和城门三重结构。
使西安城墙具有了现在的视觉效果。
每次战乱都使城墙受到很大伤害,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使西安城墙饱受摧残。
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对城墙又进行了数次修缮,当时朝廷给的建议是‘从其旧,不惜费’,就是不考虑预算按照以前的设计和规模来修缮。
而这条建议成为以后历代修复城墙的指导思想。
乾隆年间这次修缮历时五年,耗资巨大,成为当时陕西的头号工程,维护了现有城墙的庞大规模。
民国时发生在西安的‘二虎守长安’是长达8个月的艰苦防守战。
1926年河南军阀刘振华率军队12万攻打西安,当时西安守将杨虎城,李虎臣率军2万和西安市民拼死抵抗。
城墙发挥了墙高沟深的优势,保护了西安人免受涂炭。
西安的革命公园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役超过万名的死难烈士而修建的。
这次防守战对西安城墙尤其对长乐门和永宁门的损毁严重。
后来民国政府也陆陆续续进行过几次小的修缮,但因为经费问题,成效不大。
抗战时期,城墙又成为西安人的防空洞,居民在城墙上打洞居住抵挡日军的空袭。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整体的城市规划是保留明代的城市道路格局。
城区内只设立政府机构工贸企业和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工业在离城5公里以外的地方。
这样明城的规模被完全保留下来。
并且,城墙内不能有高层建筑,不能影响城墙的视觉。
最早只有东西南北4大城门,为了交通方便,有在城墙上开挖了许多豁口,就是现在的朝阳门,玉祥门,等等十几个门。
这时城墙已没有实际的用处,西安缺水,也缺排水的设施,护城河是西安的排污口,常年臭气熏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西安明城墙保存至今的原因李琰摘要:关键字:西安城墙;近代“破坏城墙高潮”;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一、西安城墙的兴建沿革二、西安明代城墙的修建与功用三、近代“破坏城墙高潮”兴起及原因四、西安明城墙未被彻底毁坏的原因分析五、经济发展与城墙保护之间的矛盾六、从城墙保护看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城墙是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冷兵器时代城墙作为军事防御工具,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大多城市都有修筑城墙的历史,城墙也都在其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但是,近现代以来,几乎所有城市都拆除了城墙,只有极少数城市还保存有城墙,如西安、洛阳等,而西安明代城墙又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本文试图对西安明代城墙保存下来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城市发展与古代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及明城墙的修建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从汉代就有修筑城墙的历史。
汉高祖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在公元202年,定都长安,西安城墙为明代建筑,原是一座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始建于公元582年,为隋、唐皇城遗址。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专制君主,他在明建国前十年就采纳了安徽学者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建议。
建国后,朱元璋更认为“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
因此,全国各地筑城之风大盛。
西安以其险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理所当然地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朱元璋把地位仅次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首封于秦”,号“秦王”,建王府于西安,期以“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
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公元1370年——1378年)由陕西都督仆英和长兴侯耿炳文在隋唐皇城遗址上建造西安城。
由于朱元璋的特殊重视,使西安的城市建设在唐亡四百多年后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并使西安城墙成为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明代两京(南京、北京)的最伟大、最优秀的城垣建筑。
二、西安明城墙的功用1.军事防御作用西安城墙整个建筑高大宏伟,气势磅礴,是研究古代建筑工程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依据。
绕城一周全长约13公里,南北垣各约4公里多,东西垣各约2公里半,墙体高12米,底厚15一18米,顶宽12一14米,外侧墙面用青砖包砌。
每隔120米有一顶面为10米×12米的突出部分称为“敌台”,全城共有98座敌台,每座敌台上建有三开间的敌楼一座,98座。
城顶四角各建角楼一座,共四座。
城墙顶面以三层青砖铺平,称为“海墁”,外侧有高1。
9的垛墙,每隔2。
36米有一凹形垛口,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
内侧有女儿墙,高0。
75米内侧墙面每隔40-60米有一砖砌溜水槽嵌于墙体内,以利城墙排水。
全城共有登城马道6处。
四垣各有城门一座,东曰长乐门,南曰永宁门、西曰安定门、北曰安远门。
各门墙顶均建有正楼、箭楼、闸楼(或称憔楼)三重。
正楼面阔7间,为歇山式屋顶,长约40米,宽约17米,高32米。
外观为重楼三层据,四角攒尖式,周有回廊,愉下及平座均施斗拱。
箭楼面阔11间,歇山式屋顶,长约5米,宽约15米,高30余米,四角攒尖式,面外一层檐,下分四层楼窗,每层12个,共48个;左右各三层楼窗,每层3个,共9个。
楼内面三层檐,檐下均施斗拱。
周有回廊,根据清末遗存的历史照片来看,闸楼为二层,面外共开12窗。
箭楼与正楼之间构成长方形“瓮城”以护卫城门。
绕城一周有长约14公里(中心线距)、宽14-24米的护城河,各门闸楼下设可起落的吊桥一座,共4座。
西安明城墙自从1370年建成后,用于大规模实战先后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崇祯十六年冬十月,李自成起义军在潼关打败明将孙传庭之后,长驱直入,重兵围攻西安;第二次,是在辛亥革命时期,这次战斗主要是围绕满城进行,战斗激烈紧张;第三次就是著名的“二虎守长安”,这是一场攻守战斗激烈,充分显示城墙“深沟高垒”作用的战斗。
三、近现代的“拆墙运动”与西安明城墙的破坏与修复烟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确定了“五口通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进入中国,严重破坏了我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国的城市被迫对外开放。
随着外国势力的不断入侵,《北京条约》中“十三口通商”及《马关条约》中“四口通商”,使中国被迫开放的城市不断增加,涉及沿江和边境城市,加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城市成为外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集中地,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提高,完全性的商业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传统的军事防御功能开始下降,促成了晚清民国直到建国初期的“拆除城墙运动”。
“拆除城墙运动”主要开始在沿海城市,其次是沿江和其他被迫开放的城市中,后来不断波及到内地的大中城市。
拆除城墙有许多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有:一、认为城墙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定时打开关闭城门的传统限制了商业贸易的进行,商人们只能白天进城交易,而晚上必须出城,而且不利于商人的产品的运输,这与晚清民国的城市商业化趋势完全相反。
二、城墙占据了过多的城市用地。
晚清民国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之中,原有的城市面积往往不能满足与人口的居住与商业活动,纷纷扩大城市面积,而城墙却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用地,既不利于城市的扩大又不利于城市的商业布局。
三、城墙的维修需要大量的经费。
防御功能下降直到消失使得城墙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城墙的定期维修却需要大量的费用。
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政府腐朽堕落,更不愿在城墙上花费大量的财物,不但不阻止民众拆除城墙,甚至有时还有官兵拆除城墙的事件发生。
四、“大跃进”、“文革”时期对城墙的疯狂破坏。
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开始,全国掀起了拆除城墙的又一次浪潮,大多数城墙都未能幸免,大多县城城墙被完全拆除,少部分仅仅保存一部分,而大城市城墙几乎完全被拆除,中国著名古都北京的城墙甚至都未能幸免。
在近现代这一个大背景下,西安城墙也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战争破坏。
晚清民国时期,陕西是许多战争的发生地,如:关中回民起义、“二虎守长安”等,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避免不了被卷入战争之中,西安城墙的破坏也是在所难免。
第二,商业发展。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商业发展居于西北首位,城墙的存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西安的城墙也经历的扩建城门,拆除部分城墙的运动。
第三,特殊历史背景。
解放后,在三十多年来极左路线干扰下,曾出现过大跃进年代的拆城风,文革期间的抢占风,备战时期的挖洞风等,整个城墙被毁掉1120米,约占城墙总长的十分之一。
东、南、北面城墙包砖被剥光式被剥大半的端段约一千多米,全城女儿墙、垛口、内侧护墙的城砖几乎全部被拆除,总共补拆毁的城砖约三百三十二万余块。
西安城墙在不光有多次的破坏,也曾有过多次整修。
大规模的全面整修,明清两代各进行过一次,明穆宗朱载呈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巡抚张社在原板筑土墙外侧包砖,对西安城墙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维修。
清代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巡抚毕沉为防御甘肃回军起义军,对西安城墙第二次全面整修。
第三次是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对西安城墙进行全面整修,这是三次整修中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效卓著的一次。
至1997年底西安城端维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7亿元,全面修缮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对大片剥落的内外墙面补砌了300多万块青砖,砌砖总长13845米。
还重建了12座敌楼,2座角楼,1座魁星楼,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完成了东、西、南、北四城门及玉祥门、朝阳门、尚德门、尚武门、朱雀门等处城墙豁口券洞联接。
在此之前。
还对东门、北门箭楼按明代原有形式进行了复原维修,对西门箭楼按现状进行了维修加固。
同时,还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
四、西安明城墙保存至今原因分析西安城墙在近现代同样也面临了被拆除的尴尬境地,但却又没有像其他城墙那样荡然无存,甚至相反,基本完整的保存至今,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第一,从根本上讲,西安的商业化发达程度不及中东部城市,城墙遭受的破坏自然不及中东部城市那样大,虽然也不断增开城门,但始终没有被彻底拆除。
第二,西安作为西北重镇,边地外国势力在近代始终威胁着我国的安全,这一背景使得西安的军事防御作用不降反升,西安城墙自然也受到到了重视。
第三,近代以来,西安城墙经历了大小规模的各种修整,使得西安城墙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改革开放后,又对其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修复,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四,改革开放后,西安城墙的经济、文化作用的不断凸显,同时,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也日渐成熟,使得西安城墙的历史地位不断上升。
五、西安明城墙对当今西安城市建设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方针,不断地发掘西安古城墙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古都举办文体活动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一年一度的元旦越野赛,多次国际马拉松赛,以及山西、洛阳、南京等地的大型灯会和焰火晚会,加拿大民间艺术团登城赏月,美国东方财团鸡尾酒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管乐团演奏等都特意选在这里举行。
近年来,开发举办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在城墒卜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在城墙下复原吊桥、云梯等,供游人使用、参观。
这些都使西安古城墙的文物价值、文化内涵被恰到好处的发掘出来。
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如玉祥门、勿幕门(小南门)、中山门(小东门)、中正门(解放门)等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尤其是玉祥门、勿幕门(小南门)、中山门(小东门)、中正门(解放门)等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尤其是玉祥门、勿幕门),有待于开发。
由此可见,西安城墙已成为西安群众参与性最广、人数最多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至1998年15年来,西安城墙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多万人,其中海外人士90多万人。
日本天皇首次访华,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西安城墙,领略古城雄姿。
对西安城墙进行大规模的维修保护这个举世瞩目的壮举受到了中外人士的热情关注和高度评价。
远在祖国边陲新疆工作的陕西籍美术工作者赵壁声和远隔重洋身居万里之外的美籍华人龙英均致函热情支持。
美国城市规划专家玛尔库说,这种给古城墙赋予新的生命力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规划思想,颇具战略眼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考察后一致同意推荐把西安城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结语综上所述,对西安古城墙实行保护维修与开发利用并举的举措是完全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任何偏废都是极端有害的。
只有坚持实行保护、维修与开发利用并举的举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西安城墙将会得到有效地保护,也将会给西安城市发展及社会进步赋予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