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合集下载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渭南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强劲动力,成为支撑新型工业的主要载体。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推动渭南市园区经济升级晋档,打造关中东部优势产业高地,我们近期对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一、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渭南市产业园区迅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14个,涉及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36个行业门类。

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7个;总建成面积173.3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的2个,五通一平的4个,四通一平的3个,三通一平的5个。

截止2010年底,工商登记入园企业达到967户,注册资金139亿元,吸纳就业6.5万人,其中已投产的817户,正在筹建的150户;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的企业506户,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265户,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139户,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34户,亿元以上的企业23户;能源化工类企业95户,冶金建材类155户,食品医药类40户,装备制造类76户,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类112户,社会服务类61户,其他门类428户。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户,投资总额20117万美元,注册资本11558万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9401.45万美元。

高新技术企业9户,外向型企业4户,外埠投资企业44户。

到2010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92.03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82%,实现收入331.65亿元。

可以说,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新型工业的主导力量。

二、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特点1、发展速度较快。

2000年以前,渭南市仅有渭南高新区一个产业园区,园区内除渭化集团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

2000年以后,虽然韩城龙门、澄城韦庄、华阴罗敷、富平庄里等重点小城镇,依托原有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但仍然规模小、层次低、发展慢、污染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园区。

陕西省渭南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陕西省渭南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2 工业 贡 献 不 断 加 大 、
2 0 年全市 单位 G P能耗 3 2 5吨标准煤/ 元, 07 D .8 万 单位工业 增加
三 、 南市 加 快 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的 几 点 建 议 渭
品加工基地 、 有色金属基地。2 0 0 7年以上六 大支柱工业总 产值 占全市 值能耗 7 13 .5 吨标准煤/ 万元 , 全省各市之首。 均居 渭南市 委、 市政府今年 4月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 工业 化的决定 , 必
迩。已探明矿藏 5 种 , 渭北黑腰带 1 以“ 闻名 全国 ; 金堆城钼矿储 量 l 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小城 镇的发展 , 0 充分发挥城 镇的聚 集效应和 辐射 亿吨 , 居全 国第二 , 被誉为 中国钼都 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 , ; 潼关 县被 作用。 誉 为“ 华夏金城 。
路 里程均居全省各市之首 。农 业生产 条件 优越 , 素有 陕西粮仓 、 北 和条件。把城市建设摆在重 要位置 , 抓住全省 推进关 中百镇建设 的 西 要
棉仓 之称 , 是陕西最大 的绿色 果 品生产 基地 , 秦川牛 、 奶山 羊闻名 遐 机遇 , 把工业发展与小城镇 建设紧密 结合起来 , 加快工 业园区发 展 , 并
3 交通 通 信 便 捷 发 达 , 、 自然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峻的竞争环境 , 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 及时掌握并利 用互联网的技
2 以城 镇化 支撑 工业 化 、
渭南市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 带和西 部大开发 的前 沿地带 , 陕 术手段 , 是 积极开展 电子商务活动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西 乃至西北的东 大 门, 具有承 东 启西 、 接南 北的重 要作 用。六条 铁 连 路、 两条高速公路 、 两条国道和 七条省道贯 穿全市 , 公路密 度和高速 公 城镇化是 工业化发展的基本 土壤 , 为工业生 产提供 了必要 的环 境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十三五”是中国国家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各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渭南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面临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渭南的实际情况,提出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环保产业发展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加大环保科技和绿色生产力的投入,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发展中求稳,稳中谋进。

2. 投入更多资源,发展环保产业。

渭南地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优越,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环保行业,例如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支持当地企业发展环保科技。

给予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1. 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

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率。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

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

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

2. 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和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监管力度,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发展旅游业,拓展经济增长点1. 充分利用渭南的优势资源,发展旅游业。

渭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可以开发旅游业,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摘要】渭南作为陕西省重要的中心城市,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通过确定发展方向、重点措施的实施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为渭南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渭南未来应致力于打造经济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城乡全面发展。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实现渭南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措施”、“未来发展”、“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渭南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是华北地区的门户城市之一。

作为陕西的重要地级市之一,渭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黄河流经其西部,是陕西省境内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和物流、信息等8个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渭南市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是陕西省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陕西省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渭南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特色明显,发展速度快。

渭南市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渭南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渭南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加稳步地向前推进。

1.2 问题意义渭南是陕西省重要的地级市之一,位于黄河中游平原的中部,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十三五”时期,渭南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科技创新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障碍。

推进渭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推进渭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推进渭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2005年是陕西渭南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极为关键的一年。

新的一年,渭南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渭南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近几年来,渭南市工业经济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27.03亿元,同比增长25.1%,与2002年相比净增106亿元。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创全市工业发展史上最好水平。

但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新的一年,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从渭南实际情况出发,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先导,以化工、建材、机械、冶金、能源、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国有资产向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集中。

在方式上要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工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

要进一步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有、发展靠民力”的观念,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发展民有工业企业,充分发挥民有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2005年我们要紧紧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依托资源开发一批、盘活存量激活一批、多元融资新建一批”的思路,突出抓好以能源、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工作。

2005年要抓紧出台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百名骨干工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着力抓好化工、天斗、天源、纺织四大企业集团组建工作。

要继续加快高新区及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发挥其对县域工业的带动作用。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摘要】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渭南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三是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交通便利性;五是促进就业和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结论部分强调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加强政府部门协调与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渭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就业、人才培养、战略、政府部门协调、监督。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制定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2016年至2020年的新一轮五年规划。

渭南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十三五”时期,渭南市经济持续增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渭南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本文中,将提出一些关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就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渭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渭南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以下是几点可行的建议和对策:要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满足市场需求。

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市级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食品产地和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渭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1.优化资源配置。

渭南市拥有较多的人才和优质的自然资源,但是,部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分配不合理。

应当采取措施,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培育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2.加强环境保护。

渭南市的环境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垃圾的集中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亟需重视。

应当采取措施,逐渐建立起发达的废弃物处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治理,建设具有渭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二、加强企业创新和发展1.加强科技创新。

渭南市近年来加强了科技创新的投入,但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引进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强化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在渭南的贡献过于薄弱,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一定限制。

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1.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渭南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优化城市整体布局,推动城市的更新改造,加强交通、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等配套建设。

2.加强城市管理。

渭南市的城市管理体系亟待加强,缺乏市场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因此,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1.挖掘渭南历史文化底蕴。

渭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应当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渭南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和税收收入。

2.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渭南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传统深厚。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渭南市将着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为此,我们有必要制定全面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有效的措施,为渭南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局面。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渭南市传统产业较为发达,主要以农业和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渭南市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链条,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大压力。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渭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重要保障,渭南市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信息覆盖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渭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渭南市应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城乡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一、背景介绍渭南市是陕西省经济较为发达、产业结构相对完整的地级市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渭南市的传统产业已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何加快渭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升级换代的需求。

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也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和前景。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渭南市当前面临的挑战3.1 产业结构单一渭南市传统产业以制造业、农业为主,而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风险难以转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往往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

3.2 技术水平低下渭南市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相对落后,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制约了渭南市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产业的能力。

3.3 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渭南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缺乏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难以开拓新市场。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建议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快渭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当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新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和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4.2 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同时,还要推进和优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3 实施人才引领计划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心得体会500字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心得体会500字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心得体会500字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首先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把握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最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升级。

同时也要推动进口替代,促进国内科技力量的增强。

此外,要结合国情,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注重农村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以及加大服务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总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改善国家经济结构,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实践表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握好全局,注重实效,才能最终达到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转型升级的意义和策略。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改变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关系,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产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再次,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演变。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端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投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品质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

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转型升级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转型升级是指通过改变产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能力。

使用转型升级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技术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能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

政府应该推动教育改革,加强职业培训,吸引海外人才的引进,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

产业政策也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财政支持政策、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是一个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地级市,也是关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对渭南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渭南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渭南的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这些行业存在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的问题。

渭南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

还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渭南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渭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渭南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渭南应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当前,渭南的城乡发展存在着差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渭南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和人才的流动。

渭南应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才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支撑。

渭南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的效果。

还应注重培养人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十三五”时期,渭南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渭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思考——以渭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例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思考——以渭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例
消费 明显 , 全社会 消费 品零 售 总额 年 均增 长 1 8
以上 , 持 全 省 最 高 增 速 ; 化旅 游 产 业 得 到提 保 文
升, 全市 接待游 客首次 突破千 万人次 , 旅游综 合收
入 实现 4 6亿 元 。
力加快 新 型 工业 化 、 镇 化 、 业 产业 化 , 调 结 城 农 使 构 、 方式成 为各 级党 委 、 转 政府 和各类 市场主体 的
企业 发展 到 4 3户 , 2 0 3 较 0 7年 净 增 1 8户 , 0 9 6 2 0
方式 正在逐 步推进 , 产业 结构正 在 日趋 完善 , 但依
然处 于浅层 次 , 济发展 方式 总体上仍 显粗 放 , 经 调 结构 、 转方式 任务艰 巨 , 面临着做 大 总量 与选 优产

西




21() 0 1 3
关 于转 变 经济 发 展方 式 问题 的思 考
— —
以渭南 市 产业 结 构优 化 升 级 为 例
张 澄 . 立 鹏 。 杨
(. 1 四川 大学 经济 学院 ,四川 成都

6 0 6 ;. 1 0 5 2 渭南市委 办公 室,陕 西 渭南 7 4 0 ) 1 0 0
共 同 目标 取 向, 全市 经 济社 会 跨 入历 史 上 发展 最 好、 发展 最 快 的新 阶段 。2 0 0 9年 , 市生 产 总 值 全
1 4 以循环经 济为方 向的经 济模式初 步建 立 . 20 0 9年 , 全市 万元 GD P能耗 累计 下降 2 , O 二氧化硫 削减 1 . 5 , 学需氧 量削减 8 7 ; O 9 化 .2 陕化集 团 、 尧柏 水泥 、 钼集 团 、 钢集 团 、 金 龙 黑猫炭 黑等企 业的循 环经 济 模式 初 步 形成 , 韩城 龙 门生

渭南市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型 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渭南市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型 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渭 南 市] , I k 经 济 G I ) P 巾 占 比 达 到
值 伞部 I 业 巾 占 比
4 8 . r 1 %,4 4 5 户规 模 以 上 I 、
达刽9 7 . 3 % ,5 年 问 分 别 提 高 r6 . 2 和7 . 5 个百 分点 。 八 人 艾托 产 、 总 量 翻 了 一 番 多 ,其 内部 也 有 积极 变

小 协 凋 ,如 金 钳 、 中 冶 等 企 业 直 供 l 乜办 理 通 道 畅 , 补贴 份 额 实 际用 电 量差 距 大 高 新 业研 发 费加 计 扣 除 、税 费优 惠等 执 行还 不 到 化 牢 达 至7 2 . 3 %. 同 比上 升4 个 百分 点 、
3 . 地 吡 于 , J 融 投 贷 4 足
加霜 ” ,2 ( } 1 5 年 全 市 规 模 以 上 3 O . L ) %,较 2 …f 1 年下 降I . 6 个百分点 .

f } . 3 个 分点 化 1 _ 和 装 备制 造 增 速 分 别 为2 4 . 4 % 和
I I . ^ %.扣 动 力较 强 。 2 . f , I k 乐 找 、创 新 ’ 台 砹抓 渭南r f 『 尤后 建 成 I , : , I k 业 区! 【 1 个 ,入 驻 企 业
切” ,还 需 统 筹 考 量 . .
2 . 介, I k 减吹 j { 1 | , 增 效 难
化 : 能 源 化 r’有 色 冶 金 f 比均 提 高 了( ) . 9 个 百 分


食 医 药 、装 备 制 造 【 I 比 分 刖 提 高 了 0 . 2 和
资源类 l 游 产 品价 格 居 高 不 下 . hl I , 。 I ^ J 价 格 持 续 低 落 ,这 一 高 一低 对 企业 来 说 尤 疑 是 “ 雪 卜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渭南市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和能源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交通和物流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2. 发展现代农业。

渭南市在农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

渭南市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大气、水域和土壤的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渭南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渭南市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6.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渭南市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供创新创业支持,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7. 加强区域合作。

渭南市应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8. 推动科技创新。

渭南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强区域合作和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和建议,渭南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得到有效促进。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三五”渭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近年来,渭南市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渭南市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渭南经济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渭南市是一个资源型经济城市,主要以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建议:政府部门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渭南市经济向生态化方向转变。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渭南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推动渭南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效率;加强对乡村公路和农村交通的改造和完善,提高农村交通的质量和便捷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渭南市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十三五”期间,渭南市将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建议:政府部门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渭南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渭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在渭南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县市,位于黄河下游平原的渭南市,也在不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道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角度来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渭南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农业供给侧结构是指农业生产的供给方面的结构和布局,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

在渭南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 产业结构单一渭南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粮食、油料、蔬菜和水果等传统农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农业供给结构,缺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

2. 产品结构不合理在渭南市的农业产品结构中,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而高附加值产品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产量较少,市场需求潜力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 区域结构失衡渭南市的乡村地区分布广泛,但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渭南市需要从粮食主导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特别是要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区域结构上,渭南市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生产和建设,实施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资源和产业的有效配置,形成合理的发展格局。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具体的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和农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

2. 引导企业参与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看渭南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渭南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来看,可以发现渭南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探索出具体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渭南市农业供给结构偏于单一,主要以农作物生产为主,畜牧业、养殖业、果树种植等覆盖面较小。

如果仅依靠传统农作物的单一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很难支撑起经济发展的重任。

并且,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养殖、种植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持,农民在经济和产业结构上缺少多元化选择。

因此,单纯的农业生产和经营难以支撑乡村振兴。

二、解决问题措施1. 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单一农作物发展向多元化的农业发展,采用高科技获得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优质水果、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将农村经济开发区作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阵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公路、供水、供电和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使农民生活更加便利,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

3. 推行产业与农户结合模式。

引入先进的产业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产业与农户的有机结合。

促进农民形成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增强农业生态意识。

乡村振兴要从生态保护的高度出发,更好地发挥生态资源的作用,采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三、结论渭南市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农业供给侧结构上着手,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措施,建立政策体系、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生态环境,引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

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

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和轻纺等八大行业为主、“重化工”特征明显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39.7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695.03亿元,年均增长17.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2.4%提高到2014年的47.6%,四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平稳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等促使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拉动全市消费市场。

2014年境内接待游客3202万人次,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24.6%,旅游综合收入由2010年的67.56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252.08亿元,年均增长3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37.87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26.3亿元,突破300亿元,2014年达到441.9亿元,突破400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6.7%。

各种消费需求的增长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2010-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占GDP的比重也保持在30%左右,在GDP增速下降4.5个百分点,一、二产业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第三产业仅下降0.9个百分点,发展相对平稳。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全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全市城镇单位中第三产从业人员占比近年一直保持在55%以上,2013年为56.7%。

二、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因素和问题渭南经济近年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产业结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从三次产业之间看,农业占比过高,工业不强,三产不优农业占比依然较高。

2010-2014年四年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由2010年的16.1%下降到2014年的14.2%,但仍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渭南仍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一产占比较高。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工业投资占比下降。

2010—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比重分别为53.8%、54.3%、43.3%、35.3%、27.2%,2014年比2010年下降26.6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长缓慢。

2012-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2.6%、27.3%、21.2%,工业投资依次为5.8%、4.9%、-7.9%,工业投资增速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工业项目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工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

从近3年渭南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企业情况看,新增和成长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2012年净增72户,2013年净增33户,2014年仅净增2户;企业户均产值2013年为8500万元,2014年为4258万元,规模小,拉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10到2014年,第三产业增速均低于二产增速,2010-2014年渭南第三产业四年年均增长10.1%,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和全市二产增速比至少低6个百分点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4.7%下降到2014年的31.4%,下降3.3个百分点。

全省2010年和2014年三产占比均为36.4%,渭南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二)从各产业内部来看,一产种植业比重过高,二产轻重工业严重失衡,三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一产种植业占比过高,现代农业发展较慢。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4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77.65亿元,占72.2%,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设施农业发展较慢,2014年全市设施蔬菜产量126.1万吨,同比增长3.5%,低于全市蔬菜增速2.6个百分点,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52.8%,占比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14年果、菜、畜产值241.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2.7%,占比较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重工化明显,支柱产业间发展很不平衡,增长与节能降耗矛盾突出。

渭南工业仍是以煤炭、电力、冶金等资源初级加工和化工为主的重工业结构,重工业占比一直在85%左右。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86.8%,重工业中有色冶金和能源工业又“独霸高位”,分别占规模工业的37.4%、29%,分别占重工业的43%、33.4%,使工业的发展过多地依赖冶金和能源工业,其运行态势直接左右着工业走势。

与此同时,重工业的发展导致高能耗,高能耗又引起高污染,工业生产增长与节能降耗之间矛盾突出,近年渭南万元GDP能耗虽在下降,但仍高居全省前列,2014年全省为0.759吨标准煤,渭南市为1.524吨标准煤,是全省的2倍,所以对渭南来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降耗仍然任重道远。

2010-2014年八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单位:亿元、%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计1039.83 100.00 1360.03 100.00 1634.36 100.00 1746.13 100.00 1821.49 100.00 八大产业合计984.77 94.70 1281.71 94.24 1568.32 95.96 1703.06 97.53 1784.53 97.97⒈能源工业366.29 35.23 408.19 30.01 521.39 31.90 574.57 32.91 527.32 28.95⒉化工工业65.74 6.32 81.29 5.98 116.46 7.13 129.17 7.40 153.20 8.41⒊装备制造工业53.01 5.10 71.43 5.25 92.95 5.69 96.15 5.51 113.02 6.20⒋医药制造业 5.54 0.53 4.38 0.32 4.20 0.26 4.35 0.25 6.02 0.33⒌食品工业96.78 9.31 115.79 8.51 152.31 9.32 163.45 9.36 184.75 10.14⒍纺织服装工业12.41 1.19 15.40 1.13 12.59 0.77 9.60 0.55 12.42 0.68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86 2.87 50.56 3.72 61.45 3.76 92.94 5.32 107.32 5.89⒏有色冶金工业355.15 34.15 534.66 39.31 606.98 37.14 632.83 36.24 680.48 37.36(注:本表2014年数据不含供电和烟草。

)在渭南八大支柱产业中,有色冶金、能源工业连续多年来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在65%以上,食品工业占10%左右,而能反映新兴产业的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仅占6%左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

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现代服务业份额偏低。

近年来,渭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在服务业中占主导地位,2013年四大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0.3%,与2010年(58.9%)相比,传统服务业占比未降反升,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21.4%,占比较小。

(三)从产业技术水平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高层次人才短缺渭南高新技术发展先后经历了初创形成期、发展壮大期和转型升级期三个阶段。

到2014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分布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培育出了3D打印技术,成为高新技术的领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