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关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关于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3年底,农村贫困户42.2%为因病致贫,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44%为因病致贫,“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制约农村脱贫的主要原因,不少地区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所以,成功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路上必须攻克的难关。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缓解疾病对农民的负担,降低大病对农村家庭稳定收入的严重打击,我国在2002年10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它是由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起支持与引导作用并负责筹措经费,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筹资建立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制度。
在2006年,我国提出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升到80%o 农村医疗保险改革优化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的社会发展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与城市发展长久的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落后于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而新农合作为一项新兴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其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同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根据当地状况,因地制宜地使用该制度尤为重要;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但农民最容易得的是小病,往往因为小病治疗不及时,进而转变成为大病;农村的医疗体制相对落后,农民看病报销的过程繁杂,这降低了农民参保的意愿。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关系着农村的脱贫致富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研究意义医疗保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合理制定保险规则,避免保险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一直是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再加上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中对风险的强烈厌恶情绪,所以使得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没有良好的环境。
而新农合作为最近新提出的农村新型医疗保险方式,人民还需对其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全体公民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的体制安排和政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城镇职工及其家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城乡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农村居民。
这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有效缓解了就医负担,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二、医疗服务水平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医保支付方式我国医保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方式。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
四、医疗保障对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覆盖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还覆盖了特困人群、重大疾病患者和其他特殊群体。
通过扩大医疗保障对象的范围,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升全民医保的保障水平。
五、医保改革与挑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医保基金累积不足、医保支付标准偏低、医保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未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总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但是,仍需继续努力,解决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医疗保障制度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医保制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医保制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保制度的发展对于确保公众的医疗保障、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保制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保制度的现状分析1.全球医保制度的类型和范围全球各国的医保制度类型和覆盖范围千差万别。
在某些国家,国家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如英国的国民医疗保险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而在其他国家,医疗保险主要由私人公司提供,如美国的医疗保险市场。
此外,一些国家通过混合模式来实现全民医保,既涵盖公共医疗保险,也允许私人医疗保险的参与。
2.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
许多国家通过调整医疗保险费率、提高可支付的医疗费用比例、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等措施来降低医疗成本。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推行医保制度的阶段性发展,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提供的医疗服务。
3.医疗保险的公平性问题尽管医保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但许多国家仍然存在医疗保险的公平性问题。
有些地区、社会群体和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们仍然面临着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
因此,改善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仍然是全球医保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医保制度的未来趋势分析1.利用科技改进医保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医保制度管理将受益于科技的应用。
例如,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医保制度的效能,预测医疗需求和支出,从而更好地制定医疗保险政策。
此外,移动医疗技术也能够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和使用医疗资源。
2.加强跨国合作与经验交流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因此,跨国合作与经验交流将成为未来医保发展的重要趋势。
各国可以共享成功的医保改革经验,并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此外,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医保制度的合作与发展。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公民的生命和健康。
然而,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现状分析1. 资源分配不均: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中,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大城市中的大型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2. 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给普通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一些高效率医疗项目,如手术和特殊药物,费用过高,使得一些患者无法承受,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3. 基层医疗服务薄弱: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在我国不够健全。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仍然比较简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医生的技术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二、改革方向1.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可以通过提高基层医生的培养和培训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机制等方式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核心。
可以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价格和医疗服务的透明化等举措来改变目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技术的创新是提升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
可以通过加大对医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机构与临床医院的合作水平,培养更多的医学科研人才等方式来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前景展望1. 全民健康保障:通过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可以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的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保制度改革与国家经济发展
医保制度改革与国家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保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医保制度改革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医保制度的意义、医保制度的现状和医保制度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医保制度的意义医保制度是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公共福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保制度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医保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民众就医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
二、医保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保的覆盖范围仍然有待进一步扩大。
其次,医保额度较低,很难有效地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
此外,医保支付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三、医保制度改革的影响医保制度改革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医保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改革后的医保制度将更加综合、全面,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同时也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更加细致的监管。
其次,医保制度改革可以减轻民众负担,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
医疗费用占据了大部分家庭收入,改革后的医保制度将大大降低民众的医疗费用,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医保制度改革可以刺激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
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将有更多的资金和潜在的消费者涌入医疗产业中,刺激医疗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医保制度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新要求。
医保制度的改革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和完善医保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民生幸福。
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近年来,医疗保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它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使得在面临疾病和医疗费用时能够减轻负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险在现实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医疗保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医疗保险的现状目前,全球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完善之处。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对医疗保险实行全面覆盖,使得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限制,医疗保险的普及程度较低,很多人无法获得有效的保障。
此外,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保费高昂、保障范围有限等问题。
很多人在购买医疗保险时都会面临高额的保费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需要放弃购买医疗保险。
而对于已经购买了医疗保险的人来说,有些重大疾病可能不在保险范围内,导致他们在面对高额医疗费用时仍然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医疗保险的理赔和支付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便利性和不透明性。
很多人在进行理赔时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和证明,这增加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同时,有些医疗保险公司可能在支付过程中存在着拖延或拒赔的情况,给被保险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二、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尽管医疗保险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在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人们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会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会选择购买医疗保险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将会促使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并推动保险公司提供更全面、更贴近需求的保障方案。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的赔付将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能够提升医疗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和准确性,加快理赔过程并减少纠纷的发生。
同时,随着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也有望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障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险需求。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doc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第1条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发展很好。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忽视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支出的一小部分。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因病未住院,29.6的居民应改为住院。
根据《XXXX社会保障绿皮书》的报告,从19XX年到XXXX 的15年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费用增长了19.75倍,增长率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率。
这不仅给企业的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与此同时,卫生领域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导致了诸如困难、高医疗费用和生病时的非医疗治疗等问题。
在世卫组织对XXXX 191个成员的总体健康表现的排名中,中国仅排在第144位。
在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排名第188位,倒数第四。
这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的国情相去甚远。
医疗卫生服务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
2 、医疗系统问题-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不准确。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使医疗资源的分配失衡。
将医院推向市场,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未能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做法是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对医疗保健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政府在分权的同时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与此同时,政府也忽视了对医疗保健的监督,而医疗保健是一种应该属于其社会责任范围内的公益事业,政府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将医疗保健机构视为普通企业,对医疗保健行业进行了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与改革。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在生病、受伤等突发状况下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服务而实行的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二、改革方向1. 提高筹资水平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资金缺口较大。
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提高个人缴费比例、调整社会化保险费率等,以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 扩大保障范围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还应着重扩大保障范围。
除了对基本医疗费用的保障外,还应覆盖更多的特定人群和疾病类型,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罕见病等。
同时,鼓励医疗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保障计划。
3. 强化管理与监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强化管理与监管。
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控虚假报销、乱收费等行为,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电子凭证等,实现医疗保险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医保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发展趋势展望1. 医疗技术与保险的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险行业将更加关注和参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的进步,调整保费和保险责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障方案。
2. 医疗风险评估与精准定价通过医疗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可以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保险策略,实现精准定价。
这将促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
3. 强化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医保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
医保现状及对策分析报告1. 引言医疗保险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然而,当前我国医保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全、费用负担过重等,亟待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以提升全民医保的水平。
本报告旨在分析医保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医保事业的持续发展。
2. 医保现状分析2.1 覆盖范围不全目前我国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职工基本医保。
虽然覆盖率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医保待遇,如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等。
这导致一些人在遇到疾病时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保障,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2.2 费用负担过重当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医疗费用水平高出了普通人民的承受范围,导致一些就诊者不敢及时就医或选择了不合理的就医方式。
2.3 医保支付机制不完善医保支付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医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医保支付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医保支付方式单一,缺乏差异化,没有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医院等制定不同的医保支付政策,导致医疗机构的盈利动力不足,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提高医保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3.1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特别是针对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等特殊群体。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医保基金,确保医保保障范围的全面性。
3.2 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可以探索建立医疗费用限制机制或调整医保报销比例,降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此外,还可以加强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经费财政补偿,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公共财政支出。
3.3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应建立完善的医保支付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
根据病种、医院等不同条件,制定不同的医保支付政策,激励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4 引进商业保险机构可以引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事业,提供多元化的医保产品。
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保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目前中国医疗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改革之一,其旨在改善公民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现状截至目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实现全国范围内覆盖,参保人员达到十多亿人,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使很多人在生病时不再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使自己家庭陷入困境。
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2、问题①医保基金缺口问题。
由于医保基金亏损累计,基金缺口逐年扩大。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医保政策,对住院治疗费用的支付金额有限,医疗机构的单次收费比较低,但是医疗机构的收入却主要来自住院治疗费用,这就让他们更多地进行住院治疗,因而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成本上升。
而有些医院要尽可能多地让病人住院,尽可能地进行多种检查、化验、手术等,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就让医保基金的缺口逐年扩大。
②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问题。
在医保制度的保障下,医疗人员的工资不再以患者治疗的药费和检查费为依据,这意味着,医生们不需要再做出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他们可以不断地让病人进行各种诊断、检查和药物治疗,使得病人的治疗周期和成本不断增加,而这种行为有时可能并不能切实地解决病情,从而让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负担。
同时,由于担心自己的医疗呼吁能力不足,很多患者在初期病情时就选择直接住进医院,这使得医院住院人数激增,医疗效率降低。
3、改革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对策。
①简化医保赔付流程。
为了优化医保赔付工作,降低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政府应该简化医保赔付流程,规范医保赔付标准,从而有效避免浪费。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基金监管机制,提高医保的透明度,降低对医疗机构的作用,从而保证医共用治疗的质量和效率。
②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力度,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减少重点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使医疗服务更加优质,更加高效。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一、引言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和探讨。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概述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a: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补充医疗保险制度a:商业健康保险b:企业补充医疗保险c:大病保险3:医疗救助制度a:特困人员医疗救助b:农村低保救助三、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1:覆盖范围和参保率2: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3: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4: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5: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四、我国医疗保险面临的问题1:基金来源不足a:个人缴费能力不均衡b:企业缴费压力增大2:保障水平差异较大a: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b: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3: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参差不齐 a:资源分布不均衡b: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4:医疗费用上涨难以控制a:药品价格过高b:医疗服务费用过高五、解决我国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管a:提高基金收入b:加强基金支出控制2:完善保障政策a: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b:减少地区之间差异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a: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培训b: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控制医疗费用增长a:推动药品价格合理化b:制定医疗服务费用管理政策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调研报告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指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指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提供额外医疗保障的制度。
3:医疗救助制度:指我国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救助等救助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八、全文结束。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和改革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和改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和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现状、改革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中国的医疗保险起源于1950年代的医疗卫生运动,1969年开始实行门诊医疗保险,且面向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2003年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此后,我国不断加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三大保险制度,并进一步整合,加强医保基金的中央调剂和统筹。
当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一)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中国已经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
医疗保险已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覆盖了农民、城市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
(二)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近年来,医保支付比例不断提高,报销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提高到了70%以上,部分地区达到90%以上。
(三)医保基金持续增长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目前,医保基金持续增长,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同时,中央与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医保基金中央调剂和统筹。
三、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激励社会多元化参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推进多元化参与,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提高医保基金的效益。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医药企业、私人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等多种机构参与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医疗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医保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保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保行业现状:
1. 医保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到医疗保险和医疗支付两个方面,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保险公司、政府和个人等多个参与主体。
2. 目前,医保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保基金的压力增加、医保制度的不完善等。
3. 在国际上,医保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如保费上涨、医院费用管理的困难等。
医保行业发展趋势:
1.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医保行业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保险的效率和质量,包括风险评估、理赔审核等方面。
2. 增加保障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医保行业将加大保障范围和水平,提供更全面的保险服务。
3. 政府政策支持:国家政府将加强对医保行业的监管和支持,推动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4. 多元化发展:医保行业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医疗服务外包等方面,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 国际合作和交流:医保行业也将在国际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发展医疗保险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旨在提供在医疗领域以外的服务。
其目的是为医疗费用提供经济保障。
这个概念已经存在了一些时间,但今天,它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发展中,从最开始的“无医保”时期,到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多种保险制度的相继出台和发展,可谓是进步不少。
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目前,中国共存在着四种医保制度。
分别是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以及大病保险。
四项政策的祖师爷是职工医保,它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推行了。
在这四项政策中,职工医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制度完善、覆盖范围广。
现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等方面的体制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医保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医保则针对的是城乡居民,也就是非职工人员。
虽然两者都在农村和城市境内实行,但是二者还是在一些政策方面有所不同。
城镇居民医保是以家户为单位支付保费,一次缴纳一年;新农合医保则是以个人支付保费,人均标准是每年50元,可以获得一定的医疗费用报销。
这两项政策的推出不仅惠及了广大居民和农民,并且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大病保险则是为了缓解因重大疾病造成的家庭财务困难,避免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设置的。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前景最近几年,中国医保制度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并且超出预期的变化。
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扩大和改革方案的实施下,新农合的改革方案也相继加快了实施进度。
此外,医保支付机制的改革方案也已有了更为详细的实施计划。
中央政府还在不断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促进市场化医疗保险的发展。
主要相关的政策和政策制定机构在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与《中外合资合作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国务院社会保障系统上下属的各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保险学系鲁元春【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同时结合若干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扣除保险(有免赔额的保险)共同保险(coinsurance) 限额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引子】:国家统计局2000年底发布的“2000年百姓关心的十大生活话题排行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如果把1996年国务院成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正式起点的话,那么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六载,这是一场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因为能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那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它又如何真正体现它的优点呢?在改革之后运行之初,又存在哪些弊端?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正文】: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
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
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1。
在本文我们重点谈中国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
在长达40年时间里,城市的医疗保险具有极浓的福利色彩,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完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无偿供给的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医保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对于改善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保制度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适应和引领社会变革,我国一直在推进医保制度的改革。
本文将展望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推动医保制度向全覆盖方向发展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全覆盖,即将所有居民纳入到医保体系中。
当前,我国医保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商业医保等多个层级,不同群体之间保障水平不平衡,覆盖面也存在局限。
在未来的改革中,我国将继续推动统一并扩大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这将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大医保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医保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保资金的投入。
一方面,政府将增加财政拨款,加大对医保基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筹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医保制度建设。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医保制度将实现资金储备的持续增长,保障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三、优化医疗服务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医保制度改革还需要促进医疗服务结构的优化,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差距。
未来,我国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
同时,还将加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保服务效率医保制度改革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国将加强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医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医保数据共享和交流。
这将提高医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总之,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医疗保险数据分析报告
医疗保险数据分析报告一、概述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
本报告通过对医疗保险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当前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医疗保障局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数据,以及权威研究报告和第三方数据机构。
为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筛选、清洗和处理。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医疗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3.6亿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亿人。
2.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逐年增长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基金支出也逐年增长。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从1.1万亿元增长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1%。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从0.7万亿元增长到1.7万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从0.4万亿元增长到0.8万亿元。
3. 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较高我国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根据医疗保障局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4. 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一定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一定压力。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从0.8万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5%。
然而,基金支出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增速放缓。
四、建议与展望1.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制度公平性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确保各类人群享有公平的医疗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学院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姓名梁段平班级 12人管(1)班学号201229070131目录中文摘要 (3)1关键词 (3)2引言 (3)3正文 (3)3.1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4)3.1.1传统城市医疗保障制度 (5)3.1.2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6)4案例分析 (7)4.1个案一 (7)4.2 个案二 (7)5 结尾 (10)参考文献 (10)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同时结合若干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扣除保险共同保险限额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引言】国家统计局2000年底发布的“2000年百姓关心的十大生活话题排行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如果把1996年国务院成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正式起点的话,那么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六载,这是一场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因为能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正文】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
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
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
在本文我们重点谈中国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
在长达40年时间里,城市的医疗保险具有极浓的福利色彩,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完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无偿供给的医疗保障制度。
在这期间,依据保障对象的身份不同分成两个独立的医疗保险系统。
一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职工实行的“劳保医疗制度”。
其他的城市居民或由于是上述的受保对象的亲属而享受“半劳保或统筹医疗”,或是完全自费医疗。
所以在城市实际实行的是二元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后的制度创新阶段。
1994年12月国务院在江苏省的镇江市和江西省的九江市率先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俗称“两江医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城市内按属地原则,将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享受对象合并,并扩大到三资企业、个体企业一级自营职业者,共同享受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
我们把这一做法称为“属地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截止1998年底,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全民保健制度,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建康保险制度。
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是以全民保健为基础,以公费和劳保医疗为主体,以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其中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对国家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
享受对象包括各级政府、党派、团体工作人员以及科教文卫、经济建设等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残疾军人、现役军人。
这部分医疗保险的享受者不到中国居民人口的20%,根据享受者的群体不同又可分为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及军人免费医疗制度。
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公费医疗,企业职工参加劳保医疗,现役军人享受军人免费医疗制度。
传统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我国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是5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它包括两部分: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
二者均由国家各级财政拨款或由患者所在企事业单位出资对患者的医疗进行保障。
40多年来它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发展,我国现行的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的诸多弊端也愈发明显的显露了出来。
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不足有:1.医疗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包揽,对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由此引起诱导需求和过渡利用医疗服务的现象,导致“小病大治长年住院,一人公费全家享用”在我们调查之中,有54.5%的人员认为医疗费用缺乏有效机制会造成严重浪费。
2.缺乏合理的经费筹集机制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使职工的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
3.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及社会化程度低,出现“一个病人托垮一个厂”的现象,而部分劳动者(城镇小集体、民企、外企及个体工商劳动者)的医疗难以保障。
有约15.6%认为旧的医疗覆盖面狭窄,不利于劳动人员流通因此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健全。
4.解决了公平性的问题,但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卫生服务的提供效率较低。
5.只强调公平性和互助共济,没有考虑积累问题,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现收现付制度受到挑战。
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后简称《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而改革的目标为:低费高效,引入竞争,医费分担。
具体实施细则《决定》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在新的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实行保健储蓄计划。
从需求角度分析,医疗保险享受者事先从工资中扣除某一比例用于当作医疗保险储蓄基金,该基金归属于个人,并且产生利息。
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
因为这种约束,参保者就会爱惜自己身体,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也会大幅减少。
从而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与分配不均,达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
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
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
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
同时,由于在大病计划中保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的大头,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
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但是有效监督和有力约束的建立,效率将较公费制度下大为提高,并且因为国家的财政负担或者企业的负担大为减轻,医疗保险将更为普及。
具体特点如下:单位个人一起出保费:医改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账户资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组成。
个人账户资金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2%,其余来自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占职工人均工资总额6%)的约30%;社会统筹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70%构成。
由此来看,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共同组成了支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在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对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和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照医疗费用发生数额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小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大额医疗费用,这种方式的优点在制定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支付依据时比较容易,但由于以实际发生数额作为结算依据,不利于促使参保人员和顶点医疗机构树立费用控制意识。
第二种方式是按门诊和住院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实际中大多数统筹地区都使用此方法,不过在对待门诊就医的慢性病患者和老职工的费用负担较重,而且容易诱发门诊治疗转为住院治疗的问题时,他们大多制定了相应政策,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慢性病纳入了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
第三种方式是按病种划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这种方式需要深厚的医学管理经验,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比如有人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不同诊疗项目进行筛选,并用线形规划法对部分支付项目进行筛选得出了基本诊疗项目和支付标准。
少数人享受公费医疗据悉,原公费医疗享受人群中的老红军、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在校大学生等不参加基本医保,按原管理体制不变(只收实际发生药费的10%)。
大额医疗费用的支付根据国务院文件说,封顶线以上的医药费可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解决。
据报道,宜昌、仙桃、襄樊,在基本医疗保险金外,每人每月多收5元钱,用作大病和大额医疗费用保障。
宜昌用这5元钱将统筹基金支付上限提升至15万元。
从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医疗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实际中是如何操作的。
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学中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缴费的三种模式及有免赔额的保险、共同保险和限额保险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说明。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购买“适量”的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增加保险范围的边际效益等于购买保险边际成本,所以,为了简化问题,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有一个假定:保费为纯保险金,不包括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和利润。
这是因为只有当购买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的价格小于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的收益时,消费者才会购买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而在保费中包含管理费和利润将会导致最后一个单位医疗保险的总价格大于其边际收益。
建立采取有免赔额的保险的理由有二点:一、在许多小额索赔的情况下,采用有免赔额的保险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为了几十块钱的门诊费而索赔,对多数人来说往往是得不偿失,而且像这种发生频率高且造成损失小的风险完全可以自留。
二、如果免赔额比医疗费用高,就会激励消费者寻找便宜医疗服务。
尤其是那些贪利者,由于其此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无效补贴的发生。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反对设立有免赔额的保险。
他们认为从效率的角度出发,不管扣除金额是多少,都会阻止人们去享受必须的医疗服务。
另外,从公平的角度讲,如果不按家庭收入设定扣除金额,就会对低收入者造成负担。
比如上海学者胡苏云认为,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设计起付线、共付比例和封顶线是用来制约消费者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一需方制约手段的致命弱点是提高了需方风险,从而削弱了医疗保险人群中风险分担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