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研究pdf

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研究pdf

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研究pdf一、引言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词汇,即汉字词汇,这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流传和应用的结果。

这些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和意义,对于中日两国的交流和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同形词汇在使用和理解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

因此,对于中日现代语言同形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日语言概述中日两国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日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

汉字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日本,并逐渐成为日本官方文字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日本得以广泛使用并逐渐融入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在现代日语中,汉字词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日同形词汇的形成原因中日同形词汇的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汉字的传入和普及;二是两国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三是两国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形词汇。

四、中日同形词汇的差异与变化尽管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词汇,但在实际使用和理解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

这些差异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词义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意义可能不完全相同或略有差异;二是用法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可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三是语感的差异,即同形词汇在两国语言中的语感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五、中日同形词汇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中日同形词汇在两国交流和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同形词汇的存在,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同形词汇还在文学、历史、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对于中日同形词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领域。

六、中日同形词汇的未来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日两国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和密切。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 认知语言学研究
同形异义词:指在两种语言 中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 知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的 角度解释语言现象
同形异义词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从认知的角度解释同形异义词 的产生和发展
语言学研究:通过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探讨语言学中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跨文化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日同形异义词,促进跨文化交流 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翻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通过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 教学与翻译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日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同形异义词的定义:指在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形式但意义不同的词汇 教学策略: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同形异义词的含义和用法 翻译技巧:根据语境和语义,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 实例分析:列举一些典型的中日同形异义词,分析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不同:中日同形异义词在词性上也有所不同,如“汤”在中文中意为热水,而在日语中意为汤。 搭配不同:中日同形异义词在搭配上也有所不同,如“丈夫”在中文中意为丈夫,而在日语中意为结实。
同形异义词:指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语义比较: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在语义上的异同
关联性:中日同形异义词在语义上的关联性,如词义相近、相反等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同形异义词的含义和用法 翻译策略:根据语境和语义,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 跨文化交流:通过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词汇积累:鼓励学生积累中日同形异义词,提高词汇量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一、概述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成语作为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两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中日两国的成语中常出现同形异义的情况,这些同形异义成语在理解和运用上往往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扰。

对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二、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共同特点1. 源于历史文化的共通性2. 受到语言结构的影响3. 在语境和使用方式上存在共通性和差异性三、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实例对比1. 以“一字千金”为例- 中文成语:“一字千金”通常用来形容一句话的价值很高,具有深刻的智慧和内涵。

- 日文成语:“一字千金”则通常用来形容写作或书法的每个字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意义。

2. 以“闭月羞花”为例- 中文成语:“闭月羞花”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表示美丽动人。

- 日文成语:“閉月羞花”同样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在使用上略有差异。

四、同形异义四字成语对照分析1. 深入探究成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同形异义成语在两国的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

2. 分析语言结构和逻辑语义- 中日两国语言的结构和逻辑语义有所不同,也影响到同形异义成语的使用方式和解释。

3. 探讨同形异义成语的语境和实际运用- 针对同形异义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和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

五、结论同形异义四字成语在中日两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充分展现了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通过对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增进对两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这也为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交流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研究,并在两国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存在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历史文化的体现。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

中日同形异义词参考文献引言:中日两国是邻国,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日之间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这给双方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研究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文献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

一、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综述中日两国历史悠久,语言相似,因此有许多同形义词。

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交流中的歧义问题,促进两国之间的互通。

在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对比中日两国词汇的异同,探讨同形异义词的比较语言学特征。

随着交流的增加,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语义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二、1. 《中日交流中的同形异义词研究》该文献是由赵永刚教授撰写的一篇综述文章,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文章对中日交流中的同形异义词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探讨了造成同形异义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该文献可以作为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领域的基础参考。

2. 《中日同形异义词研究综述》该文献由李明同学撰写,从语义学角度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研究。

文章详细对比了中日两国的同形异义词,探讨了其中的语义差异,并分析了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该文献对于中日交流中的歧义问题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3.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社会文化研究》该文献由王晓敏教授撰写,主要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研究。

文章分析了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解释了同形异义词在交流中可能产生的误解,提出了相应的文化适应策略。

该文献有助于加深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背后的文化因素的理解。

4. 《中日同形异义词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研究》该文献由张琳同学撰写,对中日同形异义词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文章分析了中日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同形异义词问题,并提出了旅游工作者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该文献有助于提高中日旅游交流的质量和效率。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体验为例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体验为例

一、概述中文和日文有着较为相似的发音和词汇,因此在中日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同形异义词。

这些同形异义词在听、说、读、写时会给中日语言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中日同形异义词展开研究,以体验为例,比较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中文中体验一词的含义与用法1. 体验的基本含义体验一词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比如“体验生活”“亲身体验”等用法,常常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验的衍生含义在汉语中,“体验” 还可以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验一下”“感受体验”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

三、日文中体験一語の意味と用法1. 体験の基本意味日文中的“体験”一词在基本含义上和中文类似,指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例如“体験学習”“実地体験”等用法,也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领悟。

2. 体験の派生的意味在日语中,“体験”还可以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来获得感受或知识。

“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等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

四、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异同比较1. 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基本含义基本相同,都是通过亲身参与或感知来获取知识或感觉。

这反映出中日两种语言对于体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2. 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衍生含义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比如在汉语中,“体验一下”“感受体验”是比较常见的用法,而在日语中,“体験してみる”“感情を体験する”则是相应的表达。

这些衍生用法在中日两种语言中虽然有着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方式和表达习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结论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体验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基本的含义上,中日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相似的,但在一些衍生的含义上,由于各自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一些差异。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关键词:同形同义词;形容动词;词性研究目的与意义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交流频繁,中日语言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

因此对中日语言,特别是对中日词汇的对比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的热点,并已取得众多成果。

例如,在语构成方面,彭广陆(2009)中将“改建”—「改築」、“窃听”—「盗聴」这样的形态类似、意思相对应的中日词语称为中日同素语,并以中日同素语为对象进行考察。

邵艳红(2010)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中抽取783例三字词,从『『明六雑誌』中抽取三字词748例,以抽取的三字词为研究对象,从形成过程、词性、语构成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在个别语为对象的对照研究方面,吴夫迎(2017)以“牺牲”和「犠牲」为研究对象,从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含蓄特征三方面进行考察。

笔者通过在知网以“中日词汇对比”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结果发现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篇数最多。

但在知网用“中日同形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发现以中日同形词的研究中以同形异义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最多,其次是同形类义词,以同形同义词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最少。

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汉字词的习得易受到母语干涉的影响。

同形同义词虽然意思相同,但是在词性、色彩,搭配等方面存在不同。

同形异议词的显著差异不同这样的差异反而难以掌握,更易出错。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对同形同义词进行了考察。

李(2012)中指出在日语教学基本词汇中与汉语完全同形的形容动词占多数。

而形容动词本身具有特殊性,因此二字形容动词与与其相对应的汉语词的对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熊,玉冈(2014)中以自制语料库的1383个二字汉字词为对象,将日汉同形二字汉字词的品词的对应关系分为5类。

分别为①日汉词性完全相同;②日语词性多于汉语;③日汉词性完全不同;④汉语的词性多于日语;⑤日汉词性各有不同。

其中,第一类同形语数量最多,为57.99%。

本文以二字汉字形容动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形容动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词的词性对照关系。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引言中日同形词是两个语言之间存在形态相似或相同的词汇,这类词汇在各自的语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同形词在文化交流、语言教育、词汇学研究等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库技术,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日同形词作为两个语言之间的共同词汇,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同形词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词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内容。

因此,基于数据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基于数据库的技术手段,以大规模的中日同形词语料库为基础,进行同形词的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1. 现有中日词典中的同形词数据;2. 网络资源中收集的中日同形词例句;3. 各类学术期刊、论文中涉及的中日同形词研究资料。

四、中日同形词的对比分析1. 形态相似性分析形态相似性是中日同形词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形态对比,可以发现许多词汇在形态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如“学校”、“文化”等词汇在两个语言中形态几乎一致。

但也有部分同形词在形态上存在细微差别,如“感情”在日语中为“かんじょう”,与中文在书写上略有不同。

2. 语义差异分析尽管许多中日同形词在形态上相似,但在语义上往往存在差异。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语义对比,可以发现许多同形词在两个语言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爱情”在中文中多指情感上的喜爱和关爱,而在日语中则更侧重于“爱欲”的方面。

此外,部分同形词在两个语言中的用法也存在差异,如“丈夫”在中文中通常指“丈夫本人”,而在日语中则可能指代其他含义。

3. 文化内涵分析中日同形词的文化内涵是本研究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同形词进行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也称为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是一种以比较两种语言文字体系中具有相似外观和相同意义的成语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比较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具有相同形式和内容的成语来研究这些成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意义及其传播过程,以及两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基本概念。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是指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同一个词语的形式相同,意义也大致相同的成语。

根据字面比较,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相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完全相同,表达意思也完全相同;二是部分相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部分相同,表达意思也部分相同;三是略有不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形式相同,但意思有微小差别。

其次,要了解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由来。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发展史渊源,双方的文字体系也有着深厚的底蕴。

日本是汉字文化的重要受传国,日语汉字也是从中国汉字发展而来的。

在日本,汉字和日语汉字是同一个语系,具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

正是由于汉字和日语汉字的相同特征,使得这两种语言文字体系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同形同义特征的成语。

最后,我们要探讨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意义及其传播过程。

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出现,表明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从而丰富了两国文化的内涵。

从对比的角度看,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双方文化的本质。

此外,中日同形同义成语也可以用于日语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成语来加深学生对日语和汉字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

综上所述,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是一种以比较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具有相同形式和内容的成语来研究这些成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意义及其传播过程,以及两国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出现,丰富了两国文化的内涵,并可以用于日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一、概述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个涵盖了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这些同字词,即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汇,是两国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语言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同字词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古代的汉字传入日本开始,中日语言就开始了密切的接触与交流。

汉字作为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字基础,为同字词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语言中的同字词也不断增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相互影响。

同时,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日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文献考证、语言比较、文化解读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追溯同字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同字词在语义、用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同字词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1. 介绍中日同字词的概念和背景中日同字词,指的是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相同书写形式或相同读音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存在,源于中日两国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拓展,逐渐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并对当地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日同字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其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保持一致,如“山”、“水”、“人”等基础词汇另一类则是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虽然书写形式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发生了变化,如“便当”在汉语中指的是方便、适宜,而在日语中则指的是盒饭。

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
2 中 日同 形 词 的 类 型 2 . 1 成 因方面
从 同形词 的成 因来 看 , 大体可 以分为实物运输 、 典籍传入 、 技
术影 响 、 生活习惯 以及教育交流等几种方式 : 第一 , 以实物形式 传人 日本形 成的同形词 , 如: 孔雀 ( <匕 <) 、 水牛 ( 寸0 、 ) 等, 这类 同形词大多属于动植物名称及金 石物品器物名称等 。 第二 , 随同汉 文典籍传 入 日本 形成 的同形词 , 如首领 ( L 上5) 、 来朝 ( 0 、 上 ) 等。 第三 , 随同佛教 经典传 人 日本 形成 的同形词 , 如香炉 ( 二 1 5) 、 食 堂( L 土< ) 等。 第 四, 以生产技 术 、 日常生活习惯等形 式传人 日本形 成的 同 形词 , 如人参 ( I 二 尢 匕凡) 、 蔗糖( L 上岂j) 等。

No. 3 TI ME EDUC AT1 0N M ar e h
中 日同形 词 比较研 究
李娜
摘要 : 中 日同形词 的比较研 究是汉 日语 言对 比研 究的一个传统领域 , 文章从 剖析 中 日同形词形成原 因 出发 , 从成 因和含 义两个方
面分 别对 中日同形词 的类型进行界定 , 最后针 对 中日同形词在 日语教 学 中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c
物名称 、 技术用语 、 生活用语 等方面。根据 书写 方式 的区别 , 同义 同形 词 又 可 分 为 词 形 完 全 相 同 和 词 形 近 似 相 同两 种 形 式 。 词 形 完全相同的如 : 学校 ( 一 ) 二 j) 、 参加 ( 芒 ) 、 新年 ( L凡 把 ) 等, 这些词语与汉语 的词形 、 意义都完全 相同 。词形近 似相同 的 如: 鼋蟊( 尢才 , ) ) 、 移勤 ( - j ) 等, 由于 中 日两 国均进行过文字 简化 改革 , 导致 本来 同文 的汉 字产生 了不 同的书写方式 , 以上仅 次于与现代汉语 中的“ 电话 ” 、 “ 移动” 、 “ 图书馆 ” 、 “ 会 议” 在 书写上 虽然不太相 同, 但意义却 完全一样 。 第二 , 异 义 同形 词 , 指与 中文 意义 完全 不 同的 日语汉 字词 汇。异义 同形词 的产 生与两 国的社会 文化传统 、 科学技 术水平 、 政 治社会 制度等 因素是 息息相关 的 。例 如 , 日语 中“ 汽 卓” 、 “ 鼋 卓” 分 别指不 同时期 的 E l本火车 , 与汉语 中的汽车和 电车指 义不 同。又如 , 日语 中“ 烧饼” 的本意是 “ 烤年糕 ” , 引 申义有“ 吃醋 、 嫉 妒” 之意 , 与汉语意思大相径 庭。其他 还有 “ 手纸” 、 “ 汤” 等。 第三 , 还有一类 中 日同形词是在 中 日文 中所表达 的意义有时 相 同, 有时不 同, 例如 “ 可怜” 这个词 , 日语写成 “ 可嶙 ” , 两 者都有 “ 值得 怜悯 ” 这个词义 , 但在汉语 中还 有“ 不值 得一提 ” 义项 , 而在 日语中有“ 可爱 的” 义项。此类词语还有“ 贵重” 、 “ 巨大” 等。

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语言应用研究
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王 妹
摘 要: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语和日语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一部分同形词与汉语中的语义词 性非常相似,可以等同使用。还有一部分同形词在传入日本后发生了词性语义的转变,很容易导致日语学习者对这类词汇 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造成语句的误用。本文以产生词性差异的汉日同形词为中心,对其词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类 整理,并对其在实际语句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考察。
122
awake?Moored by a riverbank planted with willow trees beneath the waning moon and in the morning breeze.”把这些文化意象词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 “今宵酒醒”应是作者今晚喝醉,再次醒来该身处何方的 意思,许译本特意用了“daybreak”黎明破晓之时,说明 了作者醉的时间长,表现了作者醉意昏沉的感觉。杨译本 译为“What is this place where I have sobered from my drunken stupor?The riverside is strewn with willow trees,The morning breeze wafts in with a waning moon.”粗化处理了时间线。龚译本“Where would I wake up tonight to my hangover?A grassy bank of willows,The breeze at dawn,and a vanishing moon.” 对“今宵酒醒何处”的理解是“今晚从宿醉中醒来”,这 就产生了矛盾。把“宿醉”理解为“整夜喝醉”,那又怎 么会在今晚就醒来呢?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① 今天的演奏给我留下 了深刻 的印象 。 ② A国 食 粗 不 足 c 耋 深 刻 段 陪 老迎 之 0 、 弓。 ① 句中的“ 深刻” 是褒义词 , ( 句 中的r 深刻 J 则是中性词 。
其他还有 “ 群众 、 策略 、 重大 、 批评 ” 等 词 中 日文 中褒 贬 色 彩 差 异较大。


引 言
在 中 日两 国上 千 年 的 文 化 交 往 中 , 日语 从 汉 语 中输 人 大 量的汉语词汇 , 还 利用 汉 字 造 了许 多 所 谓 的 “ 和制汉语” 。 而 在 近代 , 汉 语 从 日语 中 吸 收 为 数 不 少 的“ 和制汉语 ” . 从 而形 成 了 今 天 中 日两 国 语 言 中存 在 词 形 相 同 或 相 近 的 汉 字 词 这 一 状 况。 但是 , 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 加 之 中 日两 国社 会 、 文 化 背 景 及 语 言 系 统 的 不 同 ,相 当 多 的 中 日 同形 词 无 论 在 词 义 上还是词功能上都呈现出种种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 。 给 中 国 人 学 习 日语 造 成 了 诸 多 误 解 及 误 用 。成 为 日语 学 习 中 的一 大 难题 。因此 , 有 必要 对 中 日同 形词 这一 特殊 的 问题 进 行 研 究 分 析, 帮 助 两 种 语 言 词 汇 的学 习和 掌 握 。 二、 中 日 同形 词 的 界 定
是 事 试 周刊2 0 1 5 年第 2 9 期










杨 净 沙
( 江 苏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 苏 徐 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中 日两 国 同属 汉 字 文 化 圈 , 两 国语 言 之 间存 在 大量 同形 汉 字 词 汇 。 这些词有的在形式、 意 义 方 面 相 同或 相 近 , 有 的却 形 同 义不 同。对 学 日语 的 中 国 学 生来 说 , 同形 词 既 有 容 易理 解和 掌握 的一 面 , 又 会 因 为 对 同 形词 的 了 解 不 够 而导 致 误 用 。本 文就 中 日同形 词 的 异 同进 行 探 讨 , 并提 出在 日语 教 学 中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 关 键 词 :中 日 同形 词 差 异 误 用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
日同形词进行了分类研究。中日两国语言在长期交流中相互影响,形成了大量同形词,这些词语的存在印证了中日语言交流的深远。同形词不仅是中日两国人民共有的文化财产,而且在两国交流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同形词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拥有相同的含义,这些同形词也是中日交流中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对同形词展开详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发现日本从中国借用了大量汉字,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完全日语化了。到了近代,日本人在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利用所掌握的汉字词汇造词法知识,创造了大量新的汉字词汇,这些新词后来又被大量中国留学生等引入汉语中,并作为汉语中的“外来语”而被定型使用。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同形词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摘要: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

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辨析;对比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对于两国来说,汉字是继承与发展文化所不可欠缺的媒体。

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在汉字词方面也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对中日汉字词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汉日同形词辨析汉字词,或称为“汉源词”是指位于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语言中存在的、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词汇。

它可以由几个汉字组成,也可以由一个汉字组成。

汉语中所有的词都是汉字词。

从词源上看,汉语中的汉字词绝大多数是汉族语言的词,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非汉族语言的外来词。

如葡萄、罗汉、马拉松、迪斯科等是音译外来词。

在日语中,“汉语”通常指吸收并改造汉语(中文)的词汇,当中包括和制汉语。

大部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其中一小部分与中文意思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范围的区别中日两国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保留了一定的相同意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派生意义。

由此产生了词义范围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日语词义范围大于汉语。

如「道具」,日语中该词有着和汉语相同的意思,表示工具、舞台道具等等。

除此之外,日语还有三种意思:①制作东西时使用的器具的总称。

如:「大工道具」(土木工具)。

②家庭生活用具。

如:「勝手道具」(厨房炊事用具)。

③手段。

如:「結婚を出世の道具に使う」(把结婚当作发迹扬名的手段);第二类,汉语词义范围大于日语。

由中日同形词对比论日语学习

由中日同形词对比论日语学习

由中日同形词对比论日语学习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增加,学习日语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日同形词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

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文和日语中拼写相同、或者类似但含义不同的词汇。

这不仅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困惑,还可能导致翻译错误。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日同形词来探讨日语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一、由汉字到假名中文和日语都使用汉字,但是日语和中文之间汉字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日语中的汉字大多来自中国古代的文言文,而中文现代化后对于某些字的读音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导致中日同形词在语义上的差异。

以“船”为例,“船”在中文中指的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在日语中,它还可以指“船舶公司”、“海运运输”等相关事物。

同样,“酒”在中文中指的是一种饮料,而在日语中除了饮料外,还可以指酒类饮品的总称,如啤酒、葡萄酒等。

因此,在进行中日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和选择,不能盲目地套用中文的语义。

为了区分中文和日语中汉字的不同用法,日语中使用了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来表示汉字的音。

例如,“船”在日语中被读成“ふね”,“酒”被读成“さけ”。

假名的使用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也为初学者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同形异义中日同形词在形式上相同,但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在语义上却存在着差别。

以“面”为例,中文中的“面”可以指面条、面粉等食品材料,而日语中“面”(めん)则更多地指的是“御中元”,即日本传统的送礼方式。

类似地,“京”在中文中指北京,而在日语中则用来指日本的京都府。

还有一些词汇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但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意义。

例如,“计算机”在中文中指电脑,而在日语中被翻译为“コンピューター”,但其含义相同。

“音乐”在中文中指音乐艺术,而日语中被称为“おんがく”,但它们仍然是同样的概念。

三、同音异义除了同形异义外,中日同音异义也是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错误。

这些词汇在发音上相同,但是在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中日同形词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自那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 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词汇的形态、发音和字义的对 比上,对中日同形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和感知差异研究不足。此外,大多数研 究采用静态的词汇对比方法,而从动态的角度出发,探究中日同形词在现实生活 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尚不多见。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
在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中,我们认为其重要性和合理性不言而喻。首先, 通过对中日同形词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语言文化的异同,为两 国间的交流与理解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还有助于规范和 促进中文和日语的翻译工作。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中日同形 词的历史演变和动态发展研究不足,以及缺乏对中日同形词在非语言因素方面的 对比研究等。
六、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中日同形词,指的是在中文和日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形态的词汇。这类词汇 的出现,既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也给两国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 便利。然而,中日同形词并非完全相同,而是在各自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获得了 新的意义和用法。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对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深入探究其相似 之处的背后,为中日语言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
二、中日同形词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中日同形词研究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中日同 形词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同形词的分类 和语义差异的静态分析,缺乏对同形词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情况的动态考察。
二、中日同形词研究背景与现状
此外,现有研究多从语言学和语义学角度出发,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单纯的语 言对比,而忽略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弥补 这一缺陷,从跨文化视角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2“ . 大丈夫 ” 。在 日语 中的解 释为① 了不起 的男子 ;
解成汉语或者是 日语 ,这种理解源自常会 出现错误 。例 如, 一艘遇上风 浪的中 国船只 , 流到九州的海岸 。当 漂
地村 民将船员接 上岸 ,有学识 的老人用 文字与船员进
行交流 。老人写了“ 燕怪我 ” 有 四个字 , 国船员按 照汉 中 语的意义理解 “ 怪我 ”所 以 , , 交流没能顺利进 行 。对 于 学习 日语 的人而言 , 同形异 义语是一个学 习的难点 。中 日两 国在交流过程中 , 这种现象相 当多 。本文将根据经
全 面 客 观地 进 行 研 究 。
个独立地站着 ; 没有朋友 , 自己独 自存在 。汉语 ② 仅 的解 释为① 同其 他事 物不相联系 。②不 能得到 同情和
援 助。除此之外 , 还有许多可举的例 子 , : 如 衣服 、 混血 、 根源 、 误用 、 国会 、 文化 、 政治 、 、 革命 茶道等 , 这种类型的
有一部分汉字在 日本写法和意义都发生 了变化, 所以 , 不能 简单地引用汉字, 完全按 照 中国语 的含 义来理 解 日本 的
汉 字, 因此 , 有必要研 究汉语和 日语 中相 同的汉字的不同含 义。
关键 词 : 同形词 ; 比较 ; 义 ; 用方 法 意 使
引 言
2“ . 学校” 在 日 中的解 释是利用在一定 的场所所 。 语
中国和 日本 自古就在诸多领域进 行交流 。在文字 方面 ,日本受 到了 中国的很大影 响。王仁祖 上是汉高
祖 , 应神 天皇时代 来到 日本 , 来 了1卷 《 语》 1 在 带 0 论 和
卷千字文 , 日本带来 了汉字 。随着历史 和文化 的发展 给 变化 ,同形 的单 词逐渐在两种语言 中表现 出不 同的含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交流 的记录,包括汉字的传入和佛教 的传播等。
现代中日语言交流的形式包括留 学、旅游、学术研究等,对于促 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 好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关系 一度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国关系逐渐回暖,语言交流也 得到了加强。
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中日同形 类义词的语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拓展研究范围:不仅关注中日同 形类义词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探 讨与其他语言的同形类义词的对 比研究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学科合作:与语言学、文化学 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推 进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通过研究中 日同形类义词,促进中日两国之 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 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
研究成果:总结出中日 同形类义词的语义差异、 用法差异和文化内涵差 异
研究意义:促进中日语 言文化交流,为中日跨 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 完善研究中日同形类义 词的语义和用法差异, 探究文化背景对中日同 形类义词的影响
词义范围不 同
词语搭配不 同
对中日两国语言交流的影响:中 日同形类义词的语义差异可能导 致误解和沟通障碍,需要特别注 意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对中日经济交流的影响:在商业 和贸易领域,同形类义词的语义 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纠纷,需要 特别注意合同条款和商业信函中 的用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语义差 异反映了中日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的差异,正确理解和使用同形类 义词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Total No .288收稿日期:2012—08—31作者简介:林韶南(1981—),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项目简介: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社科研究项目资助(KY2012010)。

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林韶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摘要:回顾中日同形词先行研究大致可以从词义与词功能两个方面来看,迄今为止的国内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词义对比、辨析上。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强调指出,在对同形词的定义及范围定界的进一步考察的前提下,重点开展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除了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呈现出差异,中日同形类义词是否也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词义;词功能;分类;同形类义词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0—02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有跟汉语相同的部分,又有与汉语不同之处,所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时是方便的“渡船”,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

即,松下達彦(2002)《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ための語彙学習先行モジュールの提案》中论述到的“正の転移”和“負の転移”的现象。

正迁移是指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影响下能正确使用日语中与母语对应的词汇。

负迁移则是指由于已有的母语知识的干扰,母语知识对二语习得起反作用。

要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必须在让学生充分利用既有的汉字和汉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工作,无论从中日两国人相互学习语言的现实意义上还是从语言研究的历史意义上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先行研究中尚存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中日对比语言学的兴起,中日同形词研究也逐渐受到两国学界的重视。

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尽管如此,仍难称完备。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同形词的定义。

一般是采用笼统的概念: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或定义为与汉语同一形态的日语词汇,或是解释为由汉语直接演变成日语的词汇,或是解释为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日语词汇,或是解释为中日两种语言中共同的汉字词,或是从反序词的概念中将汉字顺序相同的日语和汉语词汇归为狭义的中日同形词。

显然,以上定义仍需做些修正,概念也需统一。

第二,中日同形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笔者认为除了掌握词的基本含义,还应从同形词的下位分类的角度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类。

迄今为止发表的文章中,笔者比较认同曲唯(1995)的分类。

他提到,人们通常把使用中日相同汉字书写的词称为“中日同形词”,根据字形的特点,可以分为:字形完全相同的(学生),字形基本相同的(圧力),字形大不相同的(芸術)。

根据语种的特点分为:汉字音读语(日常),和语(取締),外来语(煙草),混合语(赤字)。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语义的特点将中日同形词加以分类。

而大多数文章从词义角度出发一般将中日同形词分为三类,即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或称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种。

赵福堂(1994)提到意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不但为数不多,而且因为是一种迥别现象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并不难区别。

毛峰林(1999)提到同形同义词中日词义对应,同形异义词中日词义对立,这两种类型特征明显,在词义把握上相对较易分辨。

高丽(2003)提到011同形同义词的词义跟汉语完全相同,在数词、动植物名称及学术用语、科技用语中居多。

相比之下,同形类义词因词义异同混合交错,在使用区别上较难把握,其误解与误用亦多,是同形词比较研究的重点。

将同形类义词作为研究对象的居多。

其中有,赵福全(1994)《日汉同形词的错情剖析》归纳分析了具体误用的同形词例;徐冰、洪杰(1994)《中日文“同形词”的误译问题》对较为典型、出现频率高、亟待匡正的同形异义的误用词例进行分析;贾述评(2003)《日语中的汉字词给日语学习带来的利与弊》归纳了同形词的使用辨析,词义的异同点。

但大多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词义对比、辨析上。

松下達彦(2002)指出:対照研究は重要だが、単に相違点を記述するだけでなく、その相違点のどちらがより普遍的かを、考えねばならない。

その上で、各種の語彙を、基本義、文体的意味(位相)、統語機能、文字表記などの観点から、中国人学習者にとっての学習しやすさの観点から分類することが重要であろう。

(笔者译:对比研究是重要的,但是不是仅仅地论述其异同点,还必须考虑异同点中的哪些部分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在此基础上,从基本义、位相、文字书写等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容易学习的观点来进行分类是重要的。

)笔者认为应从词的构成、统语论(句法规则)等深层次角度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考察。

不仅掌握词的基本含义,还应从同形类义词的下位分类的角度对每一对中日同形词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同形类义词(或称同形近义词)词义上的下位分类:若将中日同形词双方的词义范围分别设为A和B的话,那么分作三种情况,A大于B,A小于B,A和B有重合的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词义项。

词功能上的下位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潘钧(1995)认为所谓同形词的语感上的差异具体可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即:基本义差异,派生义差异,文体色彩差异,褒贬色彩差异,语感强弱差异,词与词搭配关系上的差异。

曲维(1999)提出,中日同形近义词在情态色彩、使用对象、语感和词类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高丽(2003)提出,同形类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语感强弱、词的搭配方面不同。

中日同形词的下位分类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第三,由于偏重于词义辨析,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的研究较少。

李建华(1995)和毛峰林(1999)的文章中论述到中日文同形词形同异义的主要原因。

潘钧(1995)《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中言简意赅地提出,同形词词义分歧原因分为两大类:I 由于词义本身发生变化而导致词义分歧;Ⅱ由于词义变化之外的因素导致词义分歧,大致可分别看作历时原因和共时原因。

二、对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的展望在对同形词的定义及范围定界的进一步考察的前提下,重点开展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在理解、使用同形词时最容易误用误解的是那些词义基本或大致相同,然而语感上却多少有些出入、让人把握不定的词。

而这些同形类义词正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易产生负迁移影响的同形词。

对于这些同形类义词将在词功能范围内确定其下位分类,试图从不同分类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除了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呈现出差异,中日同形类义词是否也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1]赵福堂.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6).[2]毛峰林.中日同形词教学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7卷),1999(04).[3]高丽.日汉同形词的不同点[J].日语知识,2003(06).[4]高丽.日汉同形词词类琐谈[J].长沙大学学报,2002(03).[5]陈燕生.日语词汇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Research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Domestic Sino-Japanese HomographsLIN Shaonan(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Fuzhou,350007;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at Fuqing Branch,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350300)Abstract:Study on Japanese homographs antecedent can be roughly seen from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word.So far mos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ly stays in pure wor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the domestic Sino -Japanese homographs,emphasizes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delimitation to the homonyms for further study,which will be the prem-ise for us to emphasize the study on the homographs.In addi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word,whether the homographs refl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r the way of thinking wait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Key words:Sino-Japanese homograph;meaning;words function;classification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