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清兵入关
评价迁移
1A..明皇朝帝灭昏亡庸的无根能本原因是(B.B政) 治腐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清的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 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 打仗,35岁登极,在位 17年,52岁去世,是清 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清朝建立对 全国的统治
李自成农民 起义失败
满洲兴起,清军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崇祯皇帝自缢处(煤山,今景山)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任务六:请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依据一定的逻辑联系将以下知识点填入正
确的框内。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 社会动荡 1644年推翻明朝 赋税苛重,陕北连年灾荒
李自成农民起义 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满洲兴起,清军入关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苛重 陕北连年灾荒
社会动荡
李自成农民起义
1644年 推翻明朝
奢侈浪费 在—位—30天《爱陕好西木工通志多疑》惑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旱灾的情形
杨东明《饥民图说——饿殍满路》
杨东明《饥民图说——全家缢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三:补充完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并口述出来。
陕西起义
原因:明朝政治腐败,统治 黑暗;陕西天灾人祸不断
进军__中__原: 提出“__均__田__免__赋___”口号
攻克__西__安: 1644年初,建立__大__顺___ 政权
攻亡:
崇祯帝自缢,结束了明朝 276年的统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杀牛羊, 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 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 管叫大小都欢悦。
两种现象之间有何关联?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卷四二一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 ——《明清史料》甲编
民争不享采理乐山政,事四间,处蓬尽游情玩草而好食神…仙…至懒十惰 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 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 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 。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 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 军的主力军。 ①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 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起义军英勇 作战,纵横于 河南、湖广等 10余省。
大金 ,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_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 ________
清 。 为________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________ 吴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 山海关 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 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____ 失败。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 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 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答: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 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 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神宗时期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期-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期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极回答问题。
自学能力。
根据材料总结当时的社师:读图,简要描述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生活状况?生回答:衣衫褴褛,神情憔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师过渡语:图中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底层人民,他们就是遭受剥削和压迫的农民阶级。
然而,明中期社会状况的恶化,还远不止于此……出示材料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材料一:材料二:富出示明朝《流民图》④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4•结果: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被推翻教师过渡语引出后金:李自成有着中国古代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也有中国古代农民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等缺点,大起义军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东北地区的大敌一一后金,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三、探究三江山易主一一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多媒体出示问题:简述清兵入关情况)学生简述清兵入关情况?答案提示: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被杀。
4.南明小朝廷斗年4戸的濟旁势南明小朝廷是明朝遗留的大臣推举明皇室后裔建立的政权,但由于皇帝贪图享受,官员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很快就被满清灭亡。
5.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是必然的。
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是偶然的。
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历史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28张PPT)
课堂小结
政治腐 败与社
明 会动荡 朝 李自成 的 起义推 灭 翻明朝 亡
满洲兴 起和清 兵入关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 起义原因: 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
闯王 口号: 均田免赋 李自成 发展: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皇太极 清兵入关: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都 城: 赫图阿拉
知识拓展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 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 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 ,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 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 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 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 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李自成攻占北京
探 究: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 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 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农 民的拥护。
(2)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 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自成农民军,随后,
进入北京,建立起对
全国的统治。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李
明
清
自
崇
顺
成
祯
治
帝
帝
巩固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8张PPT)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 了哪些危机?
材料一 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 “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 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 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 材料二 当时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变 革,农业收入在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GDP中占比中 已经下降到40%左右,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 及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 材料三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认为 整个明代“基本是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大部分 时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 90%以上”,
经过
原因: 明朝政 治腐败, 提出 统治黑 ”均田免 _______ 暗;陕 赋“ 西天灾 __口号 人祸不 断 陕西起 义 进军 河南 ______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 纳粮。 _______
建立 _______ 大顺 __ 政权 _ 崇祯帝 自缢, 明朝统 治长达 276 _____ 年 西安 攻克 ______ 北京 攻克 _______ 明朝灭 亡
明朝的灭 亡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 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材料 陕西与中原地 区相比十分贫困,万历 之后无年不灾,旱、涝、 蝗、风沙、地震、山崩、 瘟疫等这些人间灾难都 发生了。 “(李自成)不贪财利, 不好酒、色,脱粟粗粝, 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 苦。很能礼贤下士,纳 人善言。”--《明史》 对比李自成和崇祯皇帝, 思考 闯王受百姓欢迎的原因。
吴 三 桂
李自成起义的结果
政治:1、皇权与专制达历史新高;2、首创内阁 制; 3、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 军事:重修长城。 文化:1、八股取士;2、文人市井小说大发展;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科 技著作众多。 外交: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 阅读和明朝有关的书籍,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周一分享会见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从明朝的灭亡中,你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不能荒政,更不能乱政 要加强官员的廉政建设 要做好抗灾救灾 (社会救济)
努尔哈赤
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
4.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述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吸
引了众多的历史爱好者。当他讲到“天聪(皇太极年号)新政”
时,我们可能听到的内容是
B A.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B.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C.攻入北京,灭
亡明朝D.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5. 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
事件是
勤政的崇祯,做的越多,错的 越多,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
君主专制的弊端
陕西北部
一带大旱
原因: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 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 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天灾人祸,社会矛盾尖锐
思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 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 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勤政、节俭、励精 图治的崇祯帝为什 么成了亡国之君?
① 用人存疑
在位17年,刑部尚书换了17人,兵部尚书换了14个
② 用人不当
温体仁阿谀奉承,唯崇祯之意识从,很多正直的大 臣因为得罪了他,而受到处罚
③ 诛杀忠臣
崇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诛杀大将袁崇焕
④ 刑罚残酷
崇祯“以重典绳下”,动辄对之加以杀戮。崇祯在 位17年,共杀了7名总督,11位巡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 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 ?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材料一: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材料二:“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 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 悉矣,汝辈好为之。”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己意。”—— 《明史》
明 崇 祯 帝
1644 年北 京的 三位 皇帝
清顺治帝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 、行政、军事结合在一起,旗人“出 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 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旗 人享有许多特权。 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由于养 尊处优,败落无能,失去了当年的勇 猛善战,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 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每300人 为1牛录,5 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 固山(一旗)。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
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朝政府腐败,民心尽失(根本原因)
(2)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起义军纪律严明。
唐朝 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 盾尖锐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国连年灾荒、黄巢起义 元: 1、政治十分腐败,横征暴敛,搜刮民财, 2、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黄河泛滥,红巾军起义 明: 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专权 2、统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3、陕西一带连年大旱 ,李自成起义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权臣专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32张PPT)
活动探究
①
② 明朝末期,陕北大旱,官府、地主照旧催逼租税,造成大范围饥荒。
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民众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③
人物扫描
自幼家境贫寒却又不安于现状的闯王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
李自成少年时也曾写过一首诗来借物咏怀。 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起义经过
1644年,建立 政权,国号:大 崇祯帝自缢(明 朝统治长达276 年)
顺
陕北起义
进军河南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攻克北京
1644年
明朝灭亡
起义结果
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末皇帝崇祯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了。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 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材料研读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 钱粮。
3.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满 洲 兴 起 和 清兵 入 关
小组合作探究
制作满洲兴起的大事年表
满洲兴起大事年表
1
1616年努尔哈赤统 一女真,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 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李自成起义 推 翻 明朝
活动探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明朝的灭亡”。
本课由“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构成,
主要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经过。
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时
1课时
明朝的灭亡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动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过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国号清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的过程,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了解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害,知道农民战争对于明代封建秩序产生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
继立的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需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补充人物相关知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袁崇焕
丰富学生的知
识,增加学生
的学习兴趣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
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
【2.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明朝的灭亡和南明抗清斗争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农民起义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掌握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等农民起义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军入关 (1)驻守山海关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山 海 关
天下第一关
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 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 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 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 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 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 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 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 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 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 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 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部分在
职官吏也遥相应合。东林党以此
得名。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
东
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 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
林 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
党 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争
2.社会动荡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军入关
(1)驻守山海关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李自成遭吴三桂与清兵联合夹击,在山海关失利,最后失败。
山
天下第一关
海
关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明 崇 祯 帝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以及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明朝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应具备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如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画卷,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讲解史料,阐述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归纳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如: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对明朝有何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清 1636年,改国号为 “ ” 。
。
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
“八旗制度”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无事耕猎,有事征调”。
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 皇太 极(1592—1643年),太 祖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 (今辽宁新宾县)。1626 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 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 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 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 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 础。
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原明朝总兵 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 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从 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 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 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
睿忠亲王多尔衮 1612年-1650年
巩固练习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 神 宗
东林党争
土地兼并
明《流民图》(局部)
宦官专权,结党营私
刘 瑾
魏忠贤
政治腐败
影响:
政治 腐败
表现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 政 表现2.宦官专权,结党营 私
导致 社会 动荡
控制力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_______ 不断下降,法纪 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 兼并土地 ,肆意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 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 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26张PPT)
材料中,当时受灾百姓生存状况怎样?
答:因天灾人祸,百姓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2.起义经过
结合书本内容和起义形势图,说一说李自成起义经过(85-86)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百姓拥护,
队伍100万人。
“均田免赋”:反映广大农民“平均土地,减免赋税”迫切愿望,因此得到广大 农民的热烈拥护。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在他执政期间, 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 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他依 然不务正业,把朝政交给宦官 魏忠贤,一心只想做木匠,从 而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 “九千岁”。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木匠, 不是个好皇帝.
阅读书本P85内容及下图 ,请归纳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的表现。
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混乱,造成____中__央_对__社__会_的__控_制__力__不_断__下_降___, 法纪松弛,各级__官__吏_贪__赃__枉_法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兼__并_土__地__,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大__量_农__民_流__离__失_所___。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巩固练习:下列各项,哪些与明亡有直接关系,请在□内画√。(P87)
□√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 土地兼并严重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动荡
明
七年级历史(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重难返,农民起义不断,诛 明思宗-朱由检 杀大将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
京,在煤山/景山自缢
明末的统治状况
内部-政治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皇室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各地官员贪赃枉法,大肆搜刮百姓; 增加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克明朝都城北京,崇祯帝煤山
(今景山)自缢,明朝灭亡
8
李自成起义
9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农民起义军灭明——清灭农民起义军——清
东北地区的女真 族不断壮大 1616年,努尔哈 赤统一女真族, 建立大金政权 (后金)
1635年,皇太极 即位改族名为满 洲,次年改国号 为清
第17课
明 朝 的 灭 亡
PowerPoint Design Template
add your subheading
BY:大梦老师
目录-Contents
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 满洲兴起
4 清兵入关
2
明朝历代皇帝及简介-276年明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之治-废丞相,设三 司,建立锦衣卫
结局: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举例:东汉末黄巾起义、唐末 举例:秦末刘邦、项羽起义、隋
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 末李渊等起义、元末起义(朱元
清末洪秀全起义
璋除外)、刘秀的反莽起义
12“贫民起义”大多失败
“社会起义”大多征赋税, 民不聊生。
5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代表-李自成
明末
起义原因
口号
1、起义军代表-李自成,得到人民拥戴 2、口号-“均田免赋”
(迎闯王,不纳粮)
6
李自成起义
7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代表-李自成
明末
起义原因
口号
1644
1644
建立政权 推翻明朝
建文帝-削藩引朱棣起兵 造反,失踪
明孝宗-朱祐樘 “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 宠信刘瑾,自己出宫游玩
明成祖朱棣(迁 北京)
“靖难之役”登基,永乐盛 世,设内阁,建东厂
明世宗-朱厚璁
嘉靖帝,政治腐败,多次爆发 农民起义
明仁宗-朱高炽 明悬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仁宣之治”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外部-社会动荡
陕西北部大旱,颗粒无收,灾害严重,灾难深重的农民纷纷发动起义;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改称帝,改国号为清
影响
明朝末年内外交困,使得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矛盾激化,明朝最终在明 末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
4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代表-李自成 明末
起义原因
1、政治腐败,财政危机,朝廷增派赋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宠幸宦官王振,土木堡之 变,复辟帝位
明光宗-朱常洛
隆庆 年号万历20年不上朝,张居 正改革,努尔哈赤建后金
在位1个月,误服朱丹而死
明景帝-朱祁钰
英宗被俘即位,于谦粉碎 哇喇进攻,被英宗复辟
明熹宗-朱由校
“木工皇帝”宠信魏忠贤,致使 后金夺取沈阳,23岁而死
明宪宗-朱见深
3
为于谦平反,宠幸大19 岁宫女万贵妃
存,用非法暴力手段进行“谋 争建立不久的王朝,要么发生在
生”
内部篡位王朝
领导阶级:贫苦农民
领导阶级:社会各阶层-地主阶级
统治王朝:“社会融合度”高, 统治王朝:“社会融合度”低,皇
皇帝合法,地主阶级是支持王 帝不具备合法性,地主阶级是支
朝或直接参加镇压(起义)的。持起义或是直接领导起义的。
结局:总是失败
驻守山海关的明将 吴三桂降清,清兵 入关,李自成失败, 顺治帝成为清兵入 关后首位皇帝
10
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明朝残余势力
“流寇主义”未建立根据地
触犯大官僚地主利益
吴三桂投降清朝
农民起义军腐败变质 满清政权想要入主中原
明末农民战争失败
11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农民战争
起义原因:天灾人祸,无法生 起义原因:要么发生在由兼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