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古代对死亡的称呼都有哪些
古代对死亡的称呼都有哪些一、正常之死迁化: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恕迁化而扬下令,魄放逸以飞。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二、幼年人之死夭:称幼年人之死。
夭折: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
溺:称未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三、成年人之死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四、父母之死失信: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失持: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
弃养)五、亲朋之死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六、长者之死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拭《胡《堑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七、不幸之死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突发死亡叫遇难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推音黎)遇害: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随:称饿死者。
八、坏人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翘辫子或回老家:坏人死了九、正义之死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殉道: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崩: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升霞: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赛:是称诸侯之死,(古代二品以上的官员之死称蔑)卒: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不得: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失信: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失持: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殉道: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孟子。
•尽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推音黎)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如因飞机失事和车祸死的)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溺: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称幼年人之死。
困: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称饿死者。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小度写范文“死”的别称何其多-死的别称模板
“死”的别称何其多|死的别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词汇丰富无比,据调查历代史书及文学作品中表达“死”――消尽无余这一意思的别称有两百多个。
仅《红楼梦》就有49个。
按死者的身份、职业、死的意义、区域、年龄、亲疏关系不同,死的称谓亦不同。
它们大致可归纳为讳称、婉称和泛称三类。
一.按死者的身份划分 1.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之为“崩”、“驾崩”、“崩殂”、“山陵崩”、“天崩地坼”、“大薨”、“大行”、“登遐”、“升遐”、“上宾”、“宾天”、“龙髯”、“鼎湖”、“弃”、“终”等。
例如: “天子死曰崩。
”(《礼记・曲礼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赵策》)山陵,帝王的坟墓。
“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
”(《水经注・渭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2.古代王侯、夫人死,称之为“薨”。
例如: “(楚武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左传・鲁庄公四年》,“薨”,龙奄了,即奄然亡也,借喻侯王、王后之死。
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叫“薨”。
)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功大水,王后夫薨。
”(《管子・五行》 3.古代大夫死,称之为“卒”。
例如: “庄襄王卒,子政立,故为秦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卒〈醉〉,终也,终人生之事也。
因以称大夫之死。
亦称高寿为卒。
) 4.古代士人死,称之为“不禄”。
例如: “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
”(《国语・晋语》,禄,奉禄。
生方有禄,死则无禄。
故以之为士人死的讳称。
亦常称有爵位的显贵之死。
) 5.唐以后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死,称之为“死”。
例如: “孟明稽首曰:‘……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左传・�之战》) 以上“死”的别称反映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
二.按死者的职业划分 1.教徒死,称之为“化”、“物化”、“羽化”、“亡化”、“顺化”、“坐化”、“坐脱”、“化鹤”、“鹤驭”、“寂”、“示寂”、“圆寂”、“登仙”、“登极乐”、“归天”、“升天”、“飞升”、“尸解”、“形解”、“涅禁”、“园毗”、“反真”、“无常”、“恬退隐忍”等。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中国传统文化人死的各种表达、典故
中国传统文化人死的各种表达、典故中国传统文化人死的各种表达、典故如下:
1.驾崩: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
2.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3.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4.不禄:古代士死的讳称。
5.殁:表示死亡,多指小孩夭折和病死的。
6.宾天:委婉语。
谓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
父母死后。
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
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
“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到了现代,“死”的讳称更是五花入门,书面上除沿用不;少古人的称谓外,又有了一些新的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
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坏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
“死”还有许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讳称,如: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年幼而亡叫“夭折”。
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马列主
义者去世叫“去见马克思”。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一文中,讳称导师马克思逝世为“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总之,“死”的讳称相当复杂,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名目也不尽相同。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但人们对“死”,自古至今都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多别称。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崩: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升霞: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薨:是称诸侯之死, (古代二品以上的官员之死称蔑)卒:称大夫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失怙:是自言父亲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失持: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殉道: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孟子。
•尽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推音黎)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如因飞机失事和车祸死的)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代死有几种称法?
古代死有几种称法?古代死有几种称法?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古代称“我”有几种称法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未婚女子称奴家.其他:“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古代的女子称呼:女子自称--“奴家”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老年妇女谦称--“老身”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其他:“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子、小妇人;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崩: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升霞: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薨: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死亡的说法
“死亡”说法辑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死寇曰兵。
——《礼记·曲礼下》一、等级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
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11、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
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
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古代死了的说法
古代死了的说法
古代关于死亡的说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身后事:指一个人去世后,亲友为其安排的葬礼和丧葬仪式等事宜。
2. 归西:指一个人去世后灵魂归属天堂或西方极乐世界。
3. 官仙:指高官去世后被封为仙并受人祭祀,以保佑后人平安顺利。
4. 薨逝:指一个人平静地去世,因死不痛苦而安详。
5. 入土为安:指一个人去世后埋葬在地下,并祈求其安详和平静。
6. 登仙:指某些修行者或者仙人通过修炼成仙,从人间上升到了神仙的境界。
7. 易服:为了迫害或避免追捕,某些人会假装死亡,并穿上别人的衣服改变外貌来躲过追踪。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可能因地区、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双语:西方关于死亡的七种委婉说法
双语:西方关于死亡的七种委婉说法我们中国人通常都很忌讳说“死”这个字,都会根据一个人的身份以及和自己的关系采用不同的说法。
我们的古代会按照等级的划分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的说法,我们现在会说一个人“离开了我们”,“去世了”、“不在我们身边了”。
同样西方虽然有很直接的die这个词,但也有很多比较委婉的说法。
pass awaySadly, Georgia's uncle passed away yesterday after a short illness。
真伤心,乔治亚的叔叔昨天得了一场急病去世了。
pass onI'm sorry to learn that your dear mother has just passed on。
很遗憾听到你妈妈刚刚去世的消息。
pass away 和pass on 都是暗指过世。
lose one's life一般指由于意外事故、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死亡,为意外死亡。
How did he lose his life?他是怎么死的?departdepart 也是死亡的委婉说法,意思是灵魂离开了肉体的存在去往另一个世界了。
Comrade Zhou Enlai finally departed from us。
周恩来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expireexpire的意思是呼气,这里引申为呼出最后一口气,暗指死亡。
The patient expired early this morning。
这位病人今天早晨去世了。
perishperish 指的是非自然死亡。
Many soldiers perish in battle。
很多士兵在战斗中死去了。
go to meet one’s Maker注意这个Maker要大写,有造物主的意思,所以去见造物主了就是灵魂回归了,也就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就像我们也会说某人“去见马克思了”。
死的五个称法
死的五个称法
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死的不同说法解释
驾崩
【释义】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
【举例】《汉书·高帝纪》: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薨
【释义】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举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
卒
【释义】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举例】《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不禄
【释义】古代士死的讳称。
【举例】《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殁
【释义】表示死亡,多指小孩夭折和病死的。
【举例】《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长者存。
宾天
【释义】委婉语。
谓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
【举例】《红楼梦》: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陨
【释义】称元帅、大将之死。
【举例】如将星陨落
仙逝、羽化
【释义】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举例】苏拭《胡《堑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涅槃、坐化
【释义】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举例】涅槃:称佛之死。
坐化:高僧之死。
“死”的别称何其多(学习资料)
“死”的别称何其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词汇丰富无比,据调查历代史书及文学作品中表达“死”——消尽无余这一意思的别称有两百多个。
仅《红楼梦》就有49个。
按死者的身份、职业、死的意义、区域、年龄、亲疏关系不同,死的称谓亦不同。
它们大致可归纳为讳称、婉称和泛称三类。
一.按死者的身份划分1.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之为“崩”、“驾崩”、“崩殂”、“山陵崩”、“天崩地坼”、“大薨”、“大行”、“登遐”、“升遐”、“上宾”、“宾天”、“龙髯”、“鼎湖”、“弃”、“终”等。
例如: “天子死曰崩。
”(《礼记·曲礼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赵策》)山陵,帝王的坟墓。
“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
”(《水经注·渭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2.古代王侯、夫人死,称之为“薨”。
例如:“(楚武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左传·鲁庄公四年》,“薨”,龙奄了,即奄然亡也,借喻侯王、王后之死。
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叫“薨”。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功大水,王后夫薨。
”(《管子·五行》3.古代大夫死,称之为“卒”。
例如:“庄襄王卒,子政立,故为秦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卒〈醉〉,终也,终人生之事也。
因以称大夫之死。
亦称高寿为卒。
)4.古代士人死,称之为“不禄”。
例如:“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
”(《国语·晋语》,禄,奉禄。
生方有禄,死则无禄。
故以之为士人死的讳称。
亦常称有爵位的显贵之死。
)5.唐以后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死,称之为“死”。
例如:“孟明稽首曰:‘……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左传·殽之战》)以上“死”的别称反映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
二.按死者的职业划分1.教徒死,称之为“化”、“物化”、“羽化”、“亡化”、“顺化”、“坐化”、“坐脱”、“化鹤”、“鹤驭”、“寂”、“示寂”、“圆寂”、“登仙”、“登极乐”、“归天”、“升天”、“飞升”、“尸解”、“形解”、“涅禁”、“园毗”、“反真”、“无常”、“恬退隐忍”等。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漫话“死”的别称
漫话“死”的别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词汇丰富无比,仅表达“死”:“消尽无余”这一意思的别称就有两百多个。
按死者的身份、职业、死的意义、区域、年龄、亲疏关系不同,死的称谓亦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讳称、婉称和泛称三类。
1.按死者的身份划分1.1 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之为:“崩”、“驾崩”、‘‘崩殂”、“山陵崩”、“天崩地拆”、“大薨”、“大行”、“登遐”、“升遐”、“上宾”、“宾天”、“龙髯”、“鼎湖”、“弃”、“终”等。
例如:“天子死臼崩”(《礼记·曲礼下》)“后崩,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王济难,其以元后礼葬。
”(《明史·考烈皇后传》,元后,原配皇后。
“后”,明世宗第三后;比,屡屡。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赵策》),山陵,帝王的坟墓。
秦名天子冢日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
”《水经注·渭水》) “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
”(《后汉书·李固传》,墙、羹,表示对已死前辈的追念。
)1.2 古代王侯、夫人死,称之为:“薨”。
例如:“(楚武王)薨于行,国之福也。
”(《左传·鲁庄公四年》,“薨”。
龙奄了,即奄然亡也,借喻侯王、王后之死。
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叫“薨”。
)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功大水,王后夫薨。
”(《管子·五行》1.3 古代大夫死,称之为:“卒”。
例如:“庄襄王卒,子政立,故为秦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卒醉),终也,终人生之事也。
因以称大夫之死。
亦称高寿为卒。
)1.4 古代士人死,称之为:“不禄”。
例如:“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
”(《国语·晋语》,禄,奉禄。
生方有禄,死则无禄。
故以之为士人死的讳称。
亦常称有爵位的显贵之死。
)1.5 唐以后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死,称之为:“死”。
例如:“孟明稽首日:‘……寡君之以为戳,死且不朽(《左传·之战》)“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以上“死”的别称反映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古汉语对“死”的多种表达
古汉语对“死”的多种表达对于死亡,古汉语有很多种表述。
一、由于死者的身份、地位、辈份不同,对死亡的表述是不一样的。
1.皇帝死了,称“晏驾”、“驾崩”或“崩”;皇后死了,也常称“崩”、“驾崩”,有时又称“薨”。
小国国君死了也称“薨”。
如:A.有顷,上崩,秘不发丧。
B.皇后长孙氏驾崩。
C.地震。
夏四月,孝崇皇后氏崩。
D.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2.公卿(公爵)死了,称“薨”。
如:贞观十七年……徴薨,命百官赴丧。
(魏徴死前被唐太宗尊为郑公)3.一般侯、伯、大臣死了,称“卒”,有时称“死”。
少数公爵(地位一般)死了,也称“卒”。
如:A.十二月,武阳公李大亮卒。
B.梁车骑将军、永昌侯韦睿卒。
C.梁永安侯确谋讨侯景,不克而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死”,不光有“死亡”之意,还暗含“非正常死亡”的意思。
4.一般士大夫、官员,以及平民百姓死了,也常称“卒”或“死”。
如:A.吴镇海判官陈彦谦卒。
B.澶州贼帅王琼攻契丹将郎五,不克而死。
二、由于对死者的感情、态度的不同,对死亡的表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对死者的“死亡”含有赞许、褒扬意思的表述。
如:捐躯:(为崇高事业)献出生命。
就义:为正义事业被杀害。
牺牲:为正义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2.对死者表示尊重、敬重或对死者的“死亡”表示惋惜、同情。
如:见背:指长辈去世,婉辞。
升天、归天、谢世、辞世、与世长辞,寿终正寝、仙逝等都是表示值得尊重的人的死亡,同时又是“死亡”的婉辞。
夭、夭折、殇:指未成年而死去,表示对死者的不幸死亡惋惜同情。
3.对死者“死亡”含有批评指责的意思,表示鄙视。
如:毙、毙命:用于人时含贬义。
呜呼、一命呜呼:一般借指死了,完蛋了,含贬义。
4.还有一些词,感情色彩不是很明显,属中性表述,用在一般人身上都可以。
如:逝、逝世、去世;没、殁;终、亡、故、亡故等。
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死亡”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1.口语表述,通俗易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 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 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 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难: 是称领袖人物、革(蟹)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卒: 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
不禄: 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
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时女子将
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思,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 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 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遇害: 称因人为伤害而死 (如被杀害)
田径: 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 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夭: 称幼年人之死。
困: 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 对父母去世约婉称。(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弃养。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 “恕迁化而扬下令,魄
放逸以飞。
圆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磐: 称佛之死。
见阎王: 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 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归西:也是死亡的意思。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恃是依靠的意思,失恃就是失去了依
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
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
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孟子。·尽心》“天下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崩: 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
升霞: 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亦称(“登遇”)
星驾: 是称天子之死。
薨: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四)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
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