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复习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cfec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4.png)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4、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宋时期称为进奏院。
进奏院状;P6经由进奏院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即被称为“进奏院状”,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5、开元杂报:P7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原件早已失存。
6、“敦煌进奏院状”:P8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
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ef92df58f5f61fb7366618.png)
一,名词解释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
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
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
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
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412a515cc7931b765ce156a.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是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
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的基本特点: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最早问世的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
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是英商安纳斯托•美查。
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实性、时效性都很强。
《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成熟。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的产生《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在香港创刊,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王韬是该报创办人和首任主笔。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226b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6.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题1.“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如何?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在首都的派驻机构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报状还残留有某些官文书的痕迹,但已不同于官文书,而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与16世纪诞生于欧洲的“新闻信”相似,但比作为西方近代报纸远祖的“新闻信”早诞生大约800年。
2.宋代邸报的特点?什么是定本制度?什么是小报?(1)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特点: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信息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再次,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发为定期发行。
这种官报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就是为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播经主管部门核定允许传播的信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定本制度是宋朝实行的新闻预检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所谓“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它起始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一直沿用到宋末。
两度被停止,一次是在神宗熙宁四年,一次是在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但都在不久后恢复。
定本制度使进奏官们只能在政府限定的范围内发布信息,便于封建统治者控制新闻工具,维护起专制统治。
(3)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特点:小报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dd8ce719e8b8f67c1cb962.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癸丑报灾:1913年(农历癸丑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的报刊实施封杀,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以“乱党报刊”的罪名查封,新闻出版业遭受沉重打击,因而国民党将此次袁世凯的报业整顿称为癸丑报灾。
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网罗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反清政治事件。
1903年邹容和章太炎在上海苏报发文支持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苏报被查封,时称“苏报案”。
黄皮京报:明清时期,得到政府允许的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民间小报,以朝廷官文书为主要刊载内容,是朝廷邸报的翻版,因其采用黄色连史纸作为封面,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
“客里空”:原指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喜欢弄虚作假,伪造新闻的前线特派记者,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客里空后,“客里空”成为编造、抄袭、漏报、迟报新闻以及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事实等不良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邵飘萍: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摄影家,《申报》著名记者,《京报》创办人,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张“新闻救国”,希望以报纸舆论影响政局实现救国,因宣传共产主义于1926年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政府枪决。
时务文体:维新派所创的新型报刊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因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韬奋精神”:指邹韬奋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的不畏权势,勇于讲真话,力主自由、追求真理、推进进步的精神“竖三民”:于右任为推翻帝制,宣传革命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其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办报宗旨与目的基本一致,被人称为“竖三民”。
徐宝璜:著名新闻教育家,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并认为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73d86d1ed9ad51f01df254.png)
1.邸报: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负责发布的是都进奏院。
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臣僚的章奏(4)军事情报(5)刑罚2.辕门抄: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境外),创办人:米怜,特点:宗教性质的期刊,传播方式:中国本土化策略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报纸5.《遐迩贯珍》: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特点:虽为传教士所办,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报纸上的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还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的形式。
6.《申报》: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1872年4月30日创办。
特点: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最早使用了电报,大量报道社会新闻,重视报纸言论工作。
7.《镜海从报》:第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893年7月18日创刊的《镜海从报》。
“东主监督印人”是法·连斯哥·飞南第。
特点:该报为周刊,分葡、中文两版,发行地区广,刊有各类新闻、言论等内容,与孙中山关系密切,曾刊有孙中山所写的《农学会序》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章,有人说实际主持者及编辑者是孙中山。
8.王韬《循环日报》王韬:初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金,江苏甫里人。
1862年8月流亡香港,更名韬,字仲弢,一度主编《近事编录》。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认主笔,主持该报政达10年之久。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民隐得以上达”,使报纸称为“博采舆论”的工具。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简略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简略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8f360716fc700abb68fcbe.png)
1.①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官报的孕育发展从唐代中期开始,与唐代藩镇制度紧密联系。
其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孙樵《读开元杂报》,现存的实物证据为“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②邸报出现于宋代,是在政府中属部门统一管理下发布的正式官报,其发布机构为都进奏院。
“定本”制度,按照当局意图发布内容进行传报。
③小报始见于宋代,是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的不定期报纸。
盛行于南宋,读者范围广,受查禁。
④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是“小本”,内容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明代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有名的抄本有《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
还有塘报(由下到上由地方到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
⑤合法的民间报纸完备于清朝,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京报,报房被称为京报房,自乾隆后都可提供印刷,自主经营管理,是专门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
竟把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2. ①《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由英国的传教士威廉米怜在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解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基本要务,开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情况。
1821年停刊。
②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为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其内容以时政为主,宗教退居其次,设有新闻专栏以国际新闻居多。
③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是葡萄牙文周刊《蜜蜂华报》;第一份在广州面世的英文报刊为《广州纪录报》;1841年,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香港钞报》;1853年,《遐迩贯珍》创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印;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北华捷报》;第一份中文报纸为《六合丛谈》;1868年周刊《万国公报》创办。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d148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4.png)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新闻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中国新闻史的定义与特征中国新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新闻发展的历史,包括新闻传播、新闻制度、新闻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新闻史的特征是悠久、丰富、多元。
2. 中国新闻史的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新闻、近现代新闻和当代新闻三个阶段。
古代新闻以官方新闻和民间新闻为主,近现代新闻以西方传媒的引入和中国新闻现代化的为主,当代新闻以传媒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主。
3. 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包括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制度多元等。
4.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包括文字、口头、画图、雕刻、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5.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包括皇家旨意、官方新闻、宣传机构、新闻组织、新闻自由、新闻监管等。
第二章中国新闻史的古代新闻时期1. 中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包括《春秋》、《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史书。
2. 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口头、书信、壁画、石刻等。
3. 中国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包括史官、书吏、佐史官、宣传使等。
4. 中国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第三章中国新闻史的近现代新闻时期1.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传入与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新闻传入主要包括西方传媒、新闻学理论、新闻制度等,进而促进了中国新闻的现代化。
2.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传播工具近现代中国的主要传播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刊物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刊物包括《申报》、《京报》、《新民报》、《大公报》、《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
4.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新闻机构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机构包括官方机构、民间机构、外国机构等。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a250d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5.png)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1.露布:是一种以流动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内容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于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2.邸报:官报──邸报宋朝从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开始开始对进奏院进行了治理整顿,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各地驻京办事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编发的内容,皇帝的命令、起居,活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战报;刑罚等在宋朝,有了官派的记者发行上,宋朝的邸报是经由驿递公开印刷、可以贩卖、新闻检查制度新闻检查判报:主要是限制以下消息的发布: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奏章定本:官方审定一个邸报的样本,发送消息以此为准,不得超越。
3.辕门钞:清朝由内阁的六科和各省的提塘官负责封建官报的编发事宜。
其由设在北京的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则被称为京报。
由设在省会的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由被称为辕门钞。
前者以朝廷的官方信息为主,后者以地方的官方信息为主。
它们都获准公开印刷发行,但内容受到官方的严密审查和限制。
4王韬: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梁启超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是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
在其主持之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
《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的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5d6c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1.png)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4be7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1.png)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宋代小报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进奏官使臣及政府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之家”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
内容特点:1.时效性强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密事件,因触论朝庭言禁受到查禁。
3.读者范围广泛,有手写和印刷两种。
4、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建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
这份月刊就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本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遐尔贯珍》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传教士所办共出版33期于1856年5月停刊。
本刊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7、《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7efc5577232f60ddcca119.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精炼版绪论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
二、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以来,各个阶级和阶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
思考题:简述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优良传统。
第二,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经验。
第三,帮助我们更好地向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学习。
第四,帮助我们丰富有关新闻传播的历史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唐--中国报纸的起源三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唐朝说唐朝说被公认。
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唐朝。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713-742年)发行的开元杂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已被较多的历史资料证实。
《敦煌进奏院状》(2份)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887年。
现藏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1983年方汉奇先生考证)唐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意义: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带有官报性质的新闻传发活动,揭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序幕,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的新闻事业:一、邸报──官报到宋代开始叫邸报。
二、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三、小报—非法民报小报产生背景与屡禁不止的原因:(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内容:未经发布的官员任免信息和臣僚奏章、时事性政治材料等。
产生原因:邸报的内容和发行受到严厉控制,民众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小报应运而生。
但一出生就受到查禁。
被禁原因: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
有些内容涉及朝廷机密。
屡禁不止的原因:小报的新闻色彩远比邸报浓厚,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
如宋高宗绍兴7年,御使胡铨写了一份奏疏,请求“斩秦桧以谢天下”,邸报不登,而小报全文照发。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0138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b.png)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填空2’×5=10’名词解释6’×5=30’简答10’ ×2=20’问答20’×2=40’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新闻史,诞生于唐,发展于宋,没落于元,复兴于明清,消亡于清末民初。
二、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1、孙樵的《读开元杂报》——收于孙樵的《经纬集》2、现存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①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斯坦因 (英考古学家)②巴黎国立图书馆:伯希和 (法汉学家)两份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守敦煌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长安的进奏官发回的,主要是报告张淮深派往首都的专使的活动。
·特点:①没有报头,开头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报方式是由进奏官直接发给主官。
③所提供的信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主要是朝廷的重大政事消息。
以上两项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诞生于唐。
进奏院状是一种类似于官文书的原始形态的报纸。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邸报——宋代封建官报①宋建立不久,成立了(上)都进奏院,对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由不定期发行改为定期发行,封建官报的性质更加明显了。
邸报成为对进奏院报状最常用的称呼。
②邸报内容:朝廷政事,宫廷动态。
③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增减。
作用: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2、小报——非法民间小报出现于北宋,兴盛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内容与邸报大致相似,但也刊发朝廷不刊发的机密事。
四、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民间报房很可能是从提塘报房分离出来。
除北京外,如苏州、杭州、绍兴都出现过民间报房,大都是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
A 万历邸钞这部抄本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共32册。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eaa4a75ef7ba0d4a733bc4.png)
填空题20分(15小题)名词解释20分(5题)简答题46分(6题)论述题14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
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
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名词解释一个)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
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在米怜的协助下,加上刻字工人梁发,在马六甲创建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3、《遐迩贯珍》:是1853年8 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1-3名词解释或填空)4、《申报》的创新。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1ba72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5.png)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bf24e0a52ea551810a687f5.png)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一: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1:邸报: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P6-7》内容:a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B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C臣僚的奏,疏D其他信息(军事信息,社会新闻学)邸报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2民报(非法民报---小报)《P12》小报:小报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关于小报的最早记录记载于《宋会要辑稿》,周麟之的《海陵集》卷三《论禁小报》中第一次用“小报”来称呼这类名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合法民报----京报)《P14》京报: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
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二:近代报刊之始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P18A:1815年8月5 日。
由米怜主编出刊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他的内容包括宗教宣传,阐述伦理道德,西学介绍等。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P211833年8 月1 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广州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C: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异同P21下同:1:两种刊物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创办2:两种刊物在形式上均为中国线状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颇为相似3:从内容上看两者均是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4:对政治时事的敏感与兴趣,注重新闻与言论异: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宗教内容比主重大大下降,其要内容是科学知识;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偏重文化知识2: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相比较,《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新闻文体有了初步发展2:《万国公报》P23是鸦片战争后宗教报刊中,影响最大发行量大的一份周刊,1868年9 月5 日由林乐知创刊于上海3:香港四家有影响的英文报纸P26(1)《中国之友》(2)《香港记录报》(3)《德臣报》(4)《孑孑刺报》4.《申报》P29《申报》创刊于1872年4 月30 号,该报为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普莱亚,麦基洛四人合资创办和《上海新报》竞争的主要措施是采取价格战,降价5:《新闻报》P32福开森时期的《新闻报》,聘汪汉溪为总经理,运用企业方式管理报社并以《申报》为竞争对象,提出“在商言商,经济独立”的办报口号6:《申报》的改革P33(1)更新宗旨(2)改良形式(3)革新设备与技术(4)扩大信息来源(5)强化时事评论(6)增加新闻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1:《昭文新报》1873年8 月由艾晓梅创办于汉口,它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2:a:我国第一批自办报纸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开创了我国的报刊政论文体b:王韬的办报思想:办报的目的在于“立言“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报纸应具有沟通君民与中外信息的作用3:1895年8 月17 日由康有为倡导并出资创办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中外纪闻》在北京出版4:《时务报》1896年8 月9 日在上海创办,由黄遵宪主持创办,梁启超任主笔梁启超开创“时务文体文体”这种的特点是:内容切中时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开元杂报(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内容主要是官报还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的“朝廷机事“,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个重要进展。
(11)现有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钞》和《天变邸抄》(12)《急选报》是我国现存至今最早的印刷报纸原件。
(13)报房:是一种在明代兴起,由民间创办的以赢利为目的并公开活动的独立行业。
(14)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
(15)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中国古代官方手抄民间印刷)自唐代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 。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都是自行办理的。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特点:1.雕版印刷,中国书册式。
2、阐释教义的长文章没有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知识的文章也不多见。
3、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新式报刊。
(3)《蜜蜂华报》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
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葡萄牙文。
(4)《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
1827年11月创于广州。
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
(5)《中国丛报》:1835年5月在广州由裨治文出版和主编的英文月刊,以刊载文章为主,也刊载新闻。
特点是:以资料丰富著称,提供有关中国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为宗旨。
为后来的中外历史学界所重视。
(6)《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刊。
1、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
2、在内容安排上,占首要地位的是时事新闻的报道与评论,以及“洋货时价”、“本地货时价”之类的商业消息,所用篇幅最多;其次为介绍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与报道;最后才是宣传宗教的文章与报道,所用篇幅较少。
3、这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收费广告。
(7)《万国公报》:林乐知创办、主编。
《万国公报》发表了林乐知的《印度隶英十二益说》,1907年,发表了《社会党之流弊》一文,英文原意为“社会主义不适用”。
(8)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作为《万国公报》的主要撰稿人,他发表了多篇议论变法的文章,推销他的由外国人统治中国的主张。
(9)1857年11月3日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性的报刊,采用两面印刷。
(10)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申报》。
竞争中取胜的原因:1、《申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为此,它聘请中国人担任编辑工作。
2、它是一张较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多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3、此外,它还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
它从创刊之日起,就设立了分工明确的报馆,并制定了《本馆条例》,对广告、发行也提出了具体办法4、降低成本,廉价销售。
当时,《上海新报》用进口白报纸,价格昂贵,而《申报》却用中国产毛太纸,价格成本便宜。
意义:《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大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11)《字林西报》:1864年7月1月更名《字林西报》。
外文报刊中,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
同英国官方有密切关系,具有权威性。
它以“公正而不中立”作为社训,并印在言论版上。
他在版面与编辑业务上效仿英国正统报纸,以沉稳、保守的面貌出现,人称它是“上海滩上的老太婆”(12)外国通讯社和外国报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最早的是英国的路透社。
首先采用路透社电讯稿的是《字林西报》(13)外报对中国报刊的影响:(14)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1设新闻馆;2准卖新闻篇;3兴新闻官4只须写实(15)林则徐,他是清王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外报的译文汇编。
(16)《循环日报》——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宣传“变法自强”是该报的基本任务。
《循环日报》成为一家著名的政论报纸。
1883年,王韬的政论文章被选辑成书,名为《弢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18)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第三章、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潮(1)《万国公报》:(2)《中外纪闻》:它是戊戍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报刊。
1895年12月16日创刊,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
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
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北京创刊,(3)《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1月12日创刊。
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
(4)《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任主笔。
先后发表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变法通议自序》两篇文章。
《时务报》成为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
(5)《知新报》于1897年2月在澳门创刊,其中梁启超为撰稿人之一,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喉舌。
维新派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6)为《湘学新报》撰稿最多的人士之一是唐才常。
《湘报》聘请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六人为撰述,其中撰稿最多、观点最为激进的是谭嗣同。
谭嗣同及其办报思想:湖南人。
积极参加维新活动,是南学会的组织者,也是《湘报》的核心成员,他撰写了《仁学》一书。
在《报章文体说》一文中,将中国古往今来的文章归纳为三类十体。
本文是我国最早研究报纸文体的文章之一。
办报思想:1主张办报求日新。
他认为,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中国必须每天跟上时代步伐。
因此要在书以外,创办报纸,以求日新。
2主张报纸为“民史”、“民口”。
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民主性。
(7)《国闻报》它是维新派的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
主要创办人严复。
办报策略:1、重视新闻、尤重视本地新闻。
2、重视对外报书籍的翻译和介绍。
3、讲究办报策略,消息迅速。
4、选择不知名的人为馆主,避免麻烦。
(8)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办报热潮的意义(9)简要评这梁启超及其报刊思想。
(10)“新文体”及其特征?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国日报》(2)《开智录》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
1900年11月在横滨创刊出版。
(3)《国民报》在第四期上发表了章太炎的《正仇满论》对梁启超的“保皇扶满”言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这是革命派从正面批驳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浙江潮》1903年在东京创刊,发表了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5)“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6)《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
这是康粱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7)《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由梁启超主编。
(8)《时报》: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
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楚青、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时报》在报刊业务上的革新:1首先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创造的“时评”这种新的报章文体移植于日报,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三个栏目。
2、首创报纸专题周刊。
每周固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等专版,有专门人负责编辑。
3、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皆加以卷点,版面编排“务求醒目”,4、最先将一张报纸分为一、二、三、四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了书册报纸的痕迹。
(9)《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特点:早期《大公报》的政治倾向是改良保皇、君主立宪。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10)《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
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1)《民报》与《新民众报》大讨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民报》与《新民众报》讨战的中心问题是要不要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a、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b、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d、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讨战结果是《民报》获胜,《新民丛报》失败。
原因:①、20世纪初期,革命反映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②《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列举清政府的腐败、立宪的虚伪等读者看得见的事实,结论是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令人信服;《新民丛报》说什么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必然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等等,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③、《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指挥,参与论战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革命家,攻势迅猛凌厉;而《新民丛报》一方应战的只有梁启超一人,尽管他是驰骋文坛的老将,但毕竟势单力薄,交战几回合后就感到招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