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集下载

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增进人民的福利,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权利。

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

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如今,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并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国策。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人的解放和以人为本既是它的出发点、根本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期,他们一直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着不懈的研究、探索。

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它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每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___《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通篇贯穿着“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___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

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

“心底无私天地宽。

”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员干部要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带头攻坚克难,把群众的期盼落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重显绩,也要重潜绩,真正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

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浙江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缺粮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特别重视浙江的农业生产,一次他陪外宾到杭州,听群众说粮食不够吃,后来又专门到萧山调研,逢人就问口粮和饲料够不够。

周恩来同志回北京后,具体算账研究,专门指示省里上调粮食时可以少调两亿斤。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为民之心。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守人民立场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要甘做赤诚为民孺子牛。

“只待送我回兰考,鞠躬尽瘁治沙丘”是焦裕禄的为民热忱,“一生只为一清渠,渠开再修致富路”是黄大发的岁月坚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黄文秀的扶贫决心……,一代代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时代壮歌。

202_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习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科学决策。

党和国家为了人民挽救生命,不惜以暂停国家社会运转,这一个个举动无不生动阐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秉承为国尽忠、为民服务的信仰,保持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担当,用“孺子牛”的精神,倾情助推发展,服务民生。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论以人为本与企业管理职工医院——张燕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管理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管理科学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他们提出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管理者注重对“物”的管理而轻视对“人”的管理,把人片面地看成是“经济人”,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人各种必然需求的满足。

因此,这种管理思想有极大的缺陷。

第二阶段是 20世纪3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

该学派第一次提出了工人是“社会人”的概念,强调通过满足工人的个体需求来取得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理论仍把对人的管理看成是手段而非目的,没有真正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以计算机为特征的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这是个综合了各个理论学派的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理论学派。

它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和数学模型,忽略了定性因素,即是忽略了管理活动中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就是说,该理论仍然缺乏对“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本质认识。

只有在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人的认识有了实质性地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普遍兴起和深入发展,才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这是管理科学的第四个阶段。

此时的“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成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心,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_整改措施_

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_整改措施_

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为解决四风问题实施整改措施,党员要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用情、用心、用力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下面是小编整理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及整改措施篇一重点是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围绕解决“四风”存在的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重点放在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

总队党组带头主动增强“问题意识”,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认真总结检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国家DD局部署要求等方面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

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每个班子及其成员都要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之间既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又要进行诚恳的相互批评。

每个党员都要参加所在党支部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

处以上党员干部要按要求撰写对照检查分析材料。

这一环节,要紧紧抓住“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这一目标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做到“四摆四敢”,即摆思想、摆作风、摆工作、摆措施,敢揭短亮丑、敢剖析根源、敢挖思想深处、敢触问题实质。

通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真正达到“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目的。

一要强化正风肃纪。

在反对形式主义方面,要继续抓好各类会议、文件、评比表彰活动的清理和规范。

实行会议经费和会议数量双重控制,集中治理文山会海。

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重点放在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执行力上,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落实工作进度。

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

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

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党课上的发言稿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按照我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今天,我结合自身和学习实际,就围绕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官与商”的关系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关、是非关、义利观,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

谈到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我们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以便于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领悟。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立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

它体现了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体现了人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也是人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时的利益目标人群。

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感受、评价也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明白了立场的含义。

那么,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党的立场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有着8700多万党员,有着90多年光荣传统,带领广大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列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什么呢?她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呢?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这就是党的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那么,人民的立场又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有着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一个多世纪来,我们又饱受近代列强的欺辱。

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艰苦拼搏,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快速发展,跃居世界强国,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的立场是什么呢?我相信应该是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规范,这些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人民的期盼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者:吕霞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7期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己任,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为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反动阶级统治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中国共产党再次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凯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新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制定和贯彻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成千上万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奉献的优秀党员,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丰碑。

9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奋斗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3.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可持续发展战略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中国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2)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含义、要求(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2)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要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确定P52(1)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2)1994年,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目标.(3)1996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战略目标。

4(补):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统文化P52(1)法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天人合一”的思想(4)儒家:“仁爱万物”的思想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现实依据)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它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政治生活》知识点

《政治生活》知识点

《政治生活》知识点第一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政治生活》知识点1、熟练掌握“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的框架结构2、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3、我国的国体(背);4、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我国民主真实性和广泛性的表现;5、P6最下面虚线方框中的内容;6、P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背);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背);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三个原则(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对公民的要求;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结合;9、直接、间接选举、等额、差额选举的优点和缺点;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为什么要珍惜公民的选举权利(背);如何珍惜选举权利(背);10、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个方式(背);民主决策的意义(背);11、P24第一至第五段的内容;居委会的性质;群众自治的意义(背);12、熟悉P27第二段话;民主监督的四个渠道(背);民主监督的意义(背);如何进行民主监督(背);13、我国政府的性质(背);我国政府的职能(背)并熟看P37第二至第五段话;如何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1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背);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背);15、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必要性(背);怎样做到依法行政(背);16、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背);怎样对权力进行监督(背);17、政府权威的含义;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背);政府权威的特点;如何树立政府权威(背);18、我国的政体(背);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人大的职权(背)并能充分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背);19、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表现(背);熟悉P60最后一段话;P61人大制度的优越性;20、党的地位、性质、宗旨、三个执政及相互关系、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论(背);21、为什么要坚持党领导P63(背);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22、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地位(基本政治制度)、特点(背);2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关系(背)2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三个级别、自治机关、核心内容;2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我国宗教的四个政策P8026、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27、国际组织的分类(背)、作用;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28、国家利益的三句话(背);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背);29、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背);和平的重要性;战后世界维持总体和平的原因;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的原因;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30、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背);31、我国外交政策的名称、决定因素、宗旨和基本点(背)第二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

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

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我们要从本质上去理解它。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的理解。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句话就十分准确、精辟地概括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内涵。

人民利益得不到充分实现,所谓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都没有意义。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同时农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基础,因而应充分肯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在中国有8亿左右的农民包括非城镇户口人员,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农民利益的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

农民的数量正在减少。

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我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

为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务农。

我国推出了土地补贴、农业税的免除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随着我国对农民优惠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选择了在家务农,有很多农民选择在家开展养殖畜牧业。

因为手里没有资金,其想法一直无法实施,小额贷款等业务的出现解决了农民无资金问题。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通过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我深深体会到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

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

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关于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论述

关于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论述

关于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论述1.引言1.1 概述概述:作为中国共产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

这一论述始终贯穿于的历史和的工作中,是我们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导向。

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作为执政,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的依靠力量和根基。

历史的经验与实践证明,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将人民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深远而广泛。

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意味着和政府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发展,更意味着要发扬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参与和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坚守以人民为导向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民。

只有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让每个人民都能够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始终强调一切工作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与其他政、其他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只有坚持一切工作从人民利益出发,才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不论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还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都必须始终围绕人民的利益来思考和行动。

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是深远的。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综上所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重要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是我们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1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是什么】即“以人为本”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含义。

【必背】【怎么看】“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或理想状态,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必须以人类解放的实现为前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丰富内涵是:①是“两大原则”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②是“两个尺度”的结合。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即历史的尺度),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人的尺度)。

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

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

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要强化宗旨意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欢迎参考。

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1自《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出台后,各级干部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迅速掀起了转变作风,密切群众联系,狠抓落实的高潮。

改进作风是手段,是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才是目标指向。

改进作风如果达不到服务群众的目的,终究只是一种自娱自乐式的敷衍塞责。

党的报告明确强调:“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这一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清醒自觉,彰显了我们党植根群众造福人民的坚强决心和以求真务实作风干实事的鲜明态度。

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

就全党而言,它是立党之本;就一名党员而言,它是立身之本。

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

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

能不能牢固树立并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试金石。

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就是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就是要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论以人为本与企业管理职工医院——张燕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管理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管理科学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他们提出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管理者注重对“物”的管理而轻视对“人”的管理,把人片面地看成是“经济人”,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人各种必然需求的满足。

因此,这种管理思想有极大的缺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

该学派第一次提出了工人是“社会人”的概念,强调通过满足工人的个体需求来取得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理论仍把对人的管理看成是手段而非目的,没有真正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以计算机为特征的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这是个综合了各个理论学派的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理论学派。

它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和数学模型,忽略了定性因素,即是忽略了管理活动中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就是说,该理论仍然缺乏对”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本质认识。

只有在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人的认识有了实质性地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普遍兴起和深入发展,才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这是管理科学的第四个阶段。

此时的“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成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心,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百题问答(八)大全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百题问答(八)大全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百题问答(八)大全第一篇: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百题问答(八)大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百题问答(八)七十一、党的群众观点是什么?答:1.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七十二、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答: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做到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七十三、做好群众工作有哪些主要途径?答:1.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2.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3.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4.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5.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七十四、什么是党的群众纪律?答:党的群众纪律,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处理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准则。

七十五、党的群众纪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时随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七十六、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七十七、判断马克思政党的试金石是什么?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七十八、党的群众立场是什么?答:党的群众立场,就是要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十九、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尺度是什么?答: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应更加努力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党的根本宗旨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要“关心群众生活”。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随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新的形势对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出更高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党领导的伟大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NI Jn U i
( u l i p r n fP ry Co P bi t De at cy me to at mmi e n Jn h n a n u ty Gr u ,Jn h n h n i0 8 0 ) t e i ic e g Co lI d sr o p ic e g S a x 4 0 6 t
他们出具的信访处理 意见进行解释 时 ,这位副局长却 向记者 问了这样一个 问题 ,他说 : “ 你是替党说话 ,还是替 老百姓
说话? ”
战线而 斗争 》的报 告 ,明确提 出要 把 “ 的方针 变为群 众 党
的方针” 。
13 9 9年 ,中央做 出了 《 关于 深入群众 工作 的决定 》,

【 e rs po l o etd asmigp w r r e epe rq i met K ywod 】 e pe r ne ;su n o e o l;eur ns i o h f t p e

S3一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繁重得多。这就
[ 日期】2 1— 2 2 收稿 02 0 — 5
要求 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 民利益放在第 一位 ,必须从
【 作者简介】牛进 ,晋城煤业集 团党委 宣传部。
人 民群众 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 利益 问题 入手 ,正确处

52 一
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2 必须始终 把人 民放 在心 中最高位 置 ,以民生 民利为重 .
作 风 ,真正做 到 一切为 了群 众 ,一 切服 务群众 ,从群 众 中
来 ,到群众 中去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关乎党 和政
点, 提高人 民幸福指数 ,着力解决好 人民群 众反映强烈的突

党的理论知识有哪些

党的理论知识有哪些

党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雏形,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党的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党的理论知识(一)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科学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文章中,科学地论证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中国工业化道路: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他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三大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三大法宝。

“伟大的工程”: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处理这些基本问题,党的发展、巩固就前进一步;相反,党的发展、巩固就要后退一步。

这篇著作是毛泽东建党思想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

毛泽东明确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建设这样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难的任务,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整风运动对于推进和实现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标志着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基本成功。

(二)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发展科技、教育。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五篇)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篇1我们民政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难得的机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转化为工作思路,凝聚为工作动力,落实为政策措施,转变为体制机制,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一、明确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

以人为本的崭新理念,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倾心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坚定意志,更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美好希望。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让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成为了过去几年党中央执政理念中的一个鲜明特征;“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逐渐深入人心,民生问题被量化纳入政府考核监督机制,各级官员的政绩观正从GDP坐标向“民生本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逐步从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一系列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百姓生活、有利于维护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措施民生举措的密集推出,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逐步破题。

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最能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

民政工作的业务多元,包括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等,但集中到一点就是“为民”,都属于民生的基础,抓住了“为民”,就是抓住了民政工作的灵魂和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一要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教育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培养、巩固和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特别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切实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二要完善服务群众内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一方面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另一方面注重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地打交道,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最能体现作风建设的成效,因此要特别是突出抓好为民服务单位的作风建设。

三要改进干群关系。

从政府机关担负的职责出发,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改进方法。

既要坚持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又要注意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网上思想舆论动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