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案例分析
民事诉讼法律效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乙两家均为我国某城市的居民,两家因相邻土地的使用权发生纠纷。
甲家认为乙家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土地边界处搭建了一座房屋,严重影响了甲家的采光和通风。
甲家多次与乙家协商解决此事,但乙家均置之不理。
无奈之下,甲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恢复原状。
二、案件事实1. 甲、乙两家相邻的土地使用权界限清晰,甲家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
2. 乙家在未经甲家同意的情况下,在其土地边界处擅自搭建了一座房屋。
3. 甲家多次与乙家协商,要求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但乙家拒绝协商。
4. 甲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恢复原状。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乙家擅自搭建的房屋是否侵犯甲家的土地使用权,法院判决的效力如何?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相邻权利人合法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五、法院判决1. 法院经审理认为,乙家擅自搭建的房屋侵犯了甲家的土地使用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2. 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判决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恢复原状。
3. 法院判决后,乙家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 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六、案例分析1. 本案中,乙家擅自搭建的房屋侵犯了甲家的土地使用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甲家有权要求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恢复原状。
2. 法院判决乙家拆除擅自搭建的房屋,恢复原状,具有法律效力。
乙家不服判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民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30篇
民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30篇1. 未履行劳动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案情描述该案件涉及劳动合同纠纷。
原告甲方与被告乙方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甲方从事某公司的销售工作,并享有相应的工资待遇。
然而,乙方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甲方的工资,并解雇了甲方。
甲方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分析思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的依据。
本案中,甲方与乙方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合同约定了甲方从事销售工作并享有工资待遇。
然而,乙方违反了合同约定,未支付甲方的工资并解雇了甲方。
因此,甲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总结结论根据法律规定和本案的具体情况,法院可以判决乙方支付甲方拖欠的工资,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作为一份劳动合同纠纷的案例,在此提醒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的内容,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以避免类似的法律纠纷。
2.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纠纷案情描述该案件涉及一起道路交通事故。
原告甲方因被被告乙方驾驶的车辆撞击,导致甲方受伤,损失了一定的劳动能力。
甲方认为乙方负有事故责任,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分析思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驾驶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方驾驶车辆发生了事故,并导致甲方受伤,损失了劳动能力。
根据证据,可以确认乙方负有事故责任,因此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结结论根据法律规定和本案的具体情况,法院可以判决乙方承担甲方因人身伤害导致的损失赔偿责任。
在此提醒广大驾驶人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以避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减少人身伤害的发生。
…… …… ……通过以上的两个案例分析范文,可以看出,在编写民事案例分析报告时,首先需要对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包括案发经过、当事人的主张以及提供的证据等。
典型法律民事案件思政(3篇)
第1篇一、引言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民事案件作为法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法律民事案件为鉴,探讨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二、典型法律民事案件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小区业主李某,因邻居张某在家中装修时噪音过大,导致其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双方产生纠纷。
张某装修过程中,未采取任何隔音措施,导致李某在夜间无法正常休息。
经过多次协商无果,李某将张某诉至法院。
(二)案件经过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判决张某在规定时间内停止装修噪音,并赔偿李某一定的精神损失费。
(三)案件结果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张某最终依法履行判决,停止了装修噪音,并赔偿了李某的精神损失费。
三、典型法律民事案件思政分析(一)强化法治意识此案中,李某和张某均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这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部分人法治意识淡薄,导致纠纷频发。
因此,强化法治意识,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院依法审理此案,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这体现了我国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处理民事案件时,法院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弘扬道德风尚此案中,张某在装修过程中,未考虑他人感受,损害了邻居李某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张某停止装修噪音,并赔偿李某损失,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弘扬了道德风尚。
这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法治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分析民事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支付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交付了货物,但乙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件事实1.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交付了货物,但乙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3. 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但甲公司认为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违约行为。
4. 法院审理过程中,甲公司提供了货物质量检测报告,证明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即甲公司提供的货物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四、法律分析1. 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依法成立后,具有法律约束力。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认为甲公司提供的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货物质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本案中,甲公司提供的货物质量检测报告证明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五、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提供的货物质量检测报告证明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甲公司已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交付了货物。
因此,甲公司不构成违约,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判决驳回乙公司的诉讼请求。
六、案例分析本案中,甲公司提供的货物质量检测报告证明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因此法院判决甲公司不构成违约。
典型民事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以下简称“甲”)与被告乙(以下简称“乙”)于2019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其位于某市某区的一套房屋出售给乙,房屋总价为2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应于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甲定金50万元,余款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一次性支付。
同时,合同还约定了房屋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
2019年5月5日,乙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甲定金50万元。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甲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将房屋过户给乙。
乙认为甲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遂将甲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甲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并支付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1. 甲是否应当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2. 甲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三、法律分析1. 甲是否应当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甲与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甲在收取乙定金后,未按合同约定将房屋过户给乙,构成违约行为。
关于甲提出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的抗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故其抗辩理由不成立。
因此,法院应当判决甲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
2. 甲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未按合同约定将房屋过户给乙,已构成违约。
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即甲应向乙支付违约金10万元。
因此,法院应当判决甲支付违约金。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 甲应当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2. 甲应当支付乙违约金10万元。
法律民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起因合同纠纷引起的民事案件。
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部分货款,但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情概述1. 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 2019年10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2020年1月31日前交付全部货物。
甲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支付30%的预付款,剩余70%的货款在货物交付后10日内支付。
- 甲公司于2019年11月10日向乙公司支付了30万元预付款。
2. 违约情况:- 2020年2月1日,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经多次催促,乙公司仍未履行交付义务。
3. 诉讼请求:-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支付剩余的70万元货款,并赔偿因乙公司违约造成的损失。
三、法律分析1. 合同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有效。
2. 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货物,已构成违约。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损失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本案中,甲公司因乙公司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包括因无法及时获得货物而造成的经营损失,以及因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而产生的费用。
民事行为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被告:乙公司、丙公司第三人:丁公司甲公司原为一家国有企业,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甲公司决定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乙公司、丙公司。
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乙公司、丙公司分别受让甲公司30%和20%的股权。
协议签订后,乙公司、丙公司依约支付了股权转让款,甲公司向乙公司、丙公司出具了股权转让证明。
2011年,甲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再次进行股权转让。
甲公司向乙公司、丙公司发出股权转让通知,要求其按原协议约定继续履行。
乙公司、丙公司以甲公司未按原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为由拒绝履行。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丙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为:乙公司、丙公司是否应当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
三、案例分析1.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符合合同法的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2.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约定了股权转让款支付方式和履行期限。
乙公司、丙公司依约支付了股权转让款,甲公司也向乙公司、丙公司出具了股权转让证明,双方履行了合同义务。
3.甲公司未按原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的问题甲公司辩称,其未按原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是因为经营不善。
然而,甲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经营状况与股权转让款支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甲公司未按原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构成违约。
4.乙公司、丙公司拒绝履行股权转让协议的问题乙公司、丙公司辩称,其拒绝履行股权转让协议是因为甲公司未按原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
法律民事案例分析代理(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市居民张某,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家中事务繁多,遂委托邻居李某代为处理。
双方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租赁、子女教育、家庭维修等。
在李某的代为处理下,张某的生活得到了很大便利。
然而,在一次房屋租赁过程中,李某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
张某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张某认为李某的行为超出了其授权范围,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李某则辩称其行为是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且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不应承担责任。
双方就此发生争议,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代理关系的认定、代理权限的界定以及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1. 代理关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形成了口头代理协议,李某以张某的名义处理家中事务,符合代理的定义。
因此,双方之间存在代理关系。
2. 代理权限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代理权限应当明确、具体。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
然而,由于双方未对具体代理事项进行明确约定,导致代理权限的界定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可以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因此,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属于在其授权范围内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3. 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承担责任的,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张某遭受经济损失。
根据代理关系的原理,李某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由张某承担。
民事法律行为_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家位于乙家西侧。
2010年,甲家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加盖一层,导致乙家采光受到严重影响。
乙多次与甲协商,要求甲拆除加盖部分,但甲以各种理由拒绝。
2018年,乙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拆除加盖部分,恢复原状。
二、案件事实1. 2010年,甲家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加盖一层,导致乙家采光受到严重影响。
2. 乙多次与甲协商,要求甲拆除加盖部分,但甲以各种理由拒绝。
3. 2018年,乙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拆除加盖部分,恢复原状。
三、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相邻权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和相邻关系,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1. 相邻权纠纷的认定本案中,甲家加盖房屋导致乙家采光受到严重影响,侵犯了乙家的相邻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甲家应当承担拆除加盖部分,恢复原状的义务。
2. 拆除加盖部分的必要性甲家加盖房屋导致乙家采光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乙家的居住质量。
拆除加盖部分是恢复乙家采光的原状,符合相邻权纠纷的处理原则。
3. 案件审理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家加盖房屋侵犯了乙家的相邻权,依法应当承担拆除加盖部分,恢复原状的义务。
据此,法院判决甲家在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拆除加盖部分,恢复原状。
四、案例分析1. 本案体现了相邻权纠纷的解决原则。
在处理相邻权纠纷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 本案强调了相邻权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
当相邻权受到侵犯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寻求司法救济。
3. 本案警示了不动产权利人应依法行使权利。
在行使权利时,应充分考虑相邻关系,避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结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相邻权纠纷案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了双方的矛盾。
法律民事案例评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取得某市某区某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建设某居民小区(以下简称“小区”)。
小区建成后,开发商将房屋出售给业主。
随后,小区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成立,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业委会与开发商之间因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收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纠纷。
二、案情简介1. 争议焦点(1)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商在建设小区过程中,未按照规划要求建设绿化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导致业主出行不便。
(2)公共收益分配:开发商将小区内部分场地出租给他人,取得租金收入,但未与业委会协商分配方案,也未将租金收入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
2. 争议过程(1)业委会向开发商提出整改要求,要求开发商按照规划要求完善配套设施,并协商分配公共收益。
(2)开发商以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公共收益已归开发商所有为由拒绝整改和分配。
(3)业委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按照规划要求完善配套设施,并分配公共收益。
三、法院判决1. 法院认为,开发商在建设小区过程中,应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配套设施,保障业主的出行便利。
故判决开发商在判决生效后六十日内,按照规划要求完善小区配套设施。
2. 法院认为,公共收益属于小区业主共有,开发商在取得租金收入后,应与业委会协商分配方案,并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
故判决开发商将租金收入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并按比例向业主分配。
四、评析1. 案例意义本案涉及物权纠纷,体现了我国物权法在保障业主权益方面的作用。
通过法院判决,既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2. 案例启示(1)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设小区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业委会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小区管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3)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应加强沟通与协商,共同解决小区管理中的问题。
3. 案例分析(1)关于配套设施建设:本案中,开发商未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配套设施,导致业主出行不便。
无效民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某甲系某市一家建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某乙为该公司项目经理。
2016年,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份《内部承包协议》,约定某乙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公司某项目的施工,承包期内,某乙有权自行决定施工方案,自行负责项目施工的经营管理,某甲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资金、材料和设备,并对某乙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协议签订后,某乙按照约定开展了项目施工,但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乙因自身原因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且施工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2017年,某甲以某乙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为由,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内部承包协议》,并要求某乙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某乙则辩称,其已按照约定履行了合同义务,项目进度滞后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合同效力认定1. 合同主体资格本案中,某甲作为建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具有签订合同的权利能力;某乙作为项目经理,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根据《内部承包协议》的约定,某乙有权代表公司进行项目施工的经营管理,因此,某乙也具有签订合同的权利能力。
故双方主体资格符合法律规定。
2. 合同形式本案中,《内部承包协议》采用书面形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
3. 合同内容本案中,《内部承包协议》内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清晰,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从合同形式和内容上看,该协议有效。
(二)违约责任承担1. 违约行为认定本案中,某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身原因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且施工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社会民事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起因合同履行引发的民事纠纷。
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于2022年3月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钢材,总价款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约定交货时间为2022年4月30日,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然而,乙公司未能按期交货,导致甲公司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
二、案情概述1. 合同签订与履行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22年3月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2022年4月30日前将钢材交付给甲公司。
然而,乙公司未能按时交货,直到2022年5月10日才将钢材运至甲公司。
2. 合同履行问题乙公司交付的钢材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存在多处锈蚀,无法满足甲公司生产需求。
甲公司经检验后,发现钢材质量存在问题,遂要求乙公司更换或退货,但乙公司拒绝。
3. 损失与赔偿由于乙公司未能按期交付符合约定的钢材,甲公司不得不延期生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损失惨重。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2.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期交付符合约定的钢材,构成违约。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本案中,甲公司因乙公司违约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为人民币50万元,乙公司应当予以赔偿。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乙公司未能按期交付符合约定的钢材,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B市C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由C公司承建A公司开发的一处住宅小区。
合同约定,C公司应在一年内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并交付A公司验收。
然而,在工程即将完工时,C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A公司多次催促C公司加快工程进度,但C公司始终未能履行合同义务。
最终,A公司以C公司违约为由,将C公司诉至法院,要求C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A公司和C公司。
A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建筑工程的业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C公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的承包方,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为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该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基础。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内容主要包括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
根据合同约定,C公司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标准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并交付A公司验收;A公司有义务按照约定支付工程款,并配合C公司完成工程。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本案中,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合同法律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合同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在本案中,A公司和C公司之间签订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1. 违约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C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质量、标准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文书民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男,35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员工。
被告:王某,男,40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建筑材料公司总经理。
案由: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案件事实2019年3月,李某与王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李某购买王某名下位于某市某区的一套房屋,总价款为200万元。
合同约定,李某在签订合同后10日内支付定金50万元,余款在房屋过户后支付。
同时,合同还约定了房屋的交付时间、房屋的用途、违约责任等内容。
2019年4月,李某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定金50万元。
然而,由于王某的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王某无法按时交付房屋。
李某多次与王某协商,要求王某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但王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2020年1月,李某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履行房屋买卖合同,交付房屋,并支付违约金。
三、争议焦点1. 王某是否应当履行房屋买卖合同,交付房屋?2. 王某是否应当支付李某违约金?四、法院判决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王某未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
因此,王某应当履行房屋买卖合同,交付房屋。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本案中,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李某要求王某支付违约金50万元,符合合同约定。
因此,王某应当支付李某违约金。
综上所述,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1. 王某在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交付给李某。
法律民事诉讼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于2018年6月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某将位于某市某区的房屋出租给王某,租赁期限为两年,租金每月人民币10,000元,押金人民币20,000元。
合同签订后,李某按照约定将房屋交付给王某使用,王某也按照约定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和押金。
然而,在租赁期间,王某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导致房屋空置。
李某多次与王某协商,要求王某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但王某以各种理由拒绝。
于是,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支付剩余租金、押金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1. 王某是否构成违约?2. 王某应否支付剩余租金、押金及违约金?三、法院审理过程1.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向被告王某送达了起诉状及证据材料。
2. 王某在法定期限内答辩,认为其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不属于违约行为,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3. 法院依法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安排开庭审理。
4. 开庭审理中,李某提供了房屋租赁合同、租金支付凭证等证据,证明其与王某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租赁关系,王某未按约定支付剩余租金。
5. 王某对李某提供的证据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违约行为。
6. 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作出如下判决:(1)被告王某构成违约,应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剩余租金、押金及违约金。
(2)被告王某赔偿原告李某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及理由1. 判决结果(1)被告王某支付原告李某剩余租金人民币20,000元。
(2)被告王某退还原告李某押金人民币20,000元。
(3)被告王某支付原告李某违约金人民币10,000元。
(4)被告王某赔偿原告李某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人民币5,000元。
2. 判决理由(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
(2)被告王某在租赁期间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法律讲堂民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日,某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
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系邻居,双方因邻里纠纷引发诉讼。
原告王某认为被告李某在修建房屋过程中,将房屋扩建至原告的宅基地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李某则辩称,其扩建房屋是在合法范围内进行的,且在施工过程中已与原告协商一致。
现双方就房屋扩建部分的权属问题产生纠纷,故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之间关于房屋扩建部分的权属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争议点:1. 被告李某扩建房屋是否超出合法范围?2. 原告王某是否同意被告李某扩建房屋?3. 房屋扩建部分的权属应如何确定?三、案件分析1. 被告李某扩建房屋是否超出合法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本案中,被告李某在修建房屋过程中,将房屋扩建至原告王某的宅基地上,是否构成侵占土地?首先,原告王某拥有该宅基地的使用权,被告李某未经原告王某同意,擅自扩建房屋,已侵犯了原告王某的合法权益。
其次,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行为超出了其合法范围,属于非法占用土地。
因此,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行为构成侵占土地。
2. 原告王某是否同意被告李某扩建房屋?关于原告王某是否同意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问题,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两点:(1)被告李某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与原告王某进行了充分沟通?(2)原告王某是否在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过程中提出异议?如果被告李某在施工过程中与原告王某进行了充分沟通,且原告王某在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过程中并未提出异议,则可以认定原告王某同意被告李某扩建房屋。
反之,如果被告李某在施工过程中未与原告王某进行充分沟通,或原告王某在被告李某扩建房屋的过程中提出异议,则不能认定原告王某同意被告李某扩建房屋。
3. 房屋扩建部分的权属应如何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民事行为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某市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投资开发一栋商业综合体项目。
协议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投资款,乙公司也按照约定进行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然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乙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违约,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乙公司则认为,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项目开发前景不明朗,故不愿继续履行协议。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二、案例分析过程1. 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开发协议是否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开发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协议内容明确,故该协议有效。
2.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继续履行项目开发义务,已构成违约。
3. 乙公司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违约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没有采取合理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4. 甲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应根据乙公司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确定。
三、案例分析结论1. 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开发协议有效。
2. 乙公司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讲堂民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是指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案件,是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案件。
民事案件分析是法律讲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有助于提高法律人的专业素养,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民事案件为例,对民事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系邻居,因邻里纠纷诉至法院。
原告主张被告在建造房屋时,未经原告同意,将房屋建造至原告的宅基地上,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被告辩称,其建造房屋时已经与原告协商一致,且在原告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并未侵犯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三、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四、案件分析1. 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对其宅基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本案中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1)被告未经原告同意建造房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在建造房屋时应当尊重相邻关系。
本案中,被告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建造至原告的宅基地上,违反了法律规定。
(2)被告建造房屋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本案中,被告在原告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导致原告无法正常使用宅基地,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建造至原告的宅基地上,侵犯了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判决被告拆除其在原告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恢复原状。
五、案例分析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民事案件,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关于民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于2019年3月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某将位于某市某区的一套房屋出租给李某,租赁期限为一年,租金为每月5000元,押金为一个月租金,共计5000元。
合同约定,李某在租赁期间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不得将房屋转租或转借他人使用。
合同签订后,李某支付了租金及押金,张某将房屋交付给李某使用。
在租赁期间,李某发现房屋存在多处漏水、墙面开裂等问题,经与张某协商,张某承诺在一个月内进行维修。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张某仍未对房屋进行维修。
李某多次催促张某,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李某认为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张某退还押金。
二、争议焦点1.张某是否构成违约?2.李某是否有权解除合同?3.张某是否应退还押金?三、案例分析1.张某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张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在一个月内对房屋进行维修,构成违约。
2.李某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张某未能履行维修义务,且在李某多次催促后仍未履行,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第(四)项的规定,李某有权解除合同。
3.张某是否应退还押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经典的民事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甲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10年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由开发商向甲某出售一套位于某市的住宅。
合同签订后,甲某依约支付了购房款,开发商也按合同约定办理了房屋产权证。
然而,在2017年,甲某发现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如房屋墙体裂缝、渗水等。
经多次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甲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修复房屋,并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开发商是否存在违约行为?2. 如果开发商存在违约行为,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3. 甲某的损失如何计算?三、法律分析1. 开发商是否存在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墙体裂缝、渗水等质量问题,违反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关于房屋质量的相关约定,构成违约行为。
2. 如果开发商存在违约行为,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本法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由于《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因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以下违约责任:(一)继续履行;(二)采取补救措施;(三)赔偿损失。
”本案中,开发商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1)继续履行:开发商应按照合同约定修复房屋,消除墙体裂缝、渗水等质量问题。
(2)赔偿损失:甲某因房屋质量问题遭受的损失,包括维修费用、装修费用等,开发商应予以赔偿。
3. 甲某的损失如何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情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原被告签订的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原告所有的房屋赠与自己子女,该种行为是否有效?
根据《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从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出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所谓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即“一诺即成”的合同。
赠与合同一经受赠人表示接受便宣告成立。
赠与合同为不要式合同,所谓“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没有要求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不排斥合同采用书面、公证等形式,只是合同的形式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赠与合同既可采用口头形式,又可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在合同订立后办理公证证明。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也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成立。
因赠与合同属于非要式合同,其在形式上比较随意,即可以是口头上赠与,也可以以书面方式的赠与。
据此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在离婚协议中将自己份额的房屋赠与自己的子女的行为,因没有子女在协议上签字而使得赠与合同不成立的说法不能成立。
所谓的签字只是能证明当事人意识一致的体现,因赠与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灵活性,法律没有要求受赠与人要做出书面的意识表示;另外对于受赠与人小曾(14岁)、儿子小王(12岁)系限制行为能力人,要其对接受赠与的行为做出书面的表示,太过苛刻,故若原告没有相反证据证明受赠人不接受赠与,则应推定受赠与做出接受赠与的意识表示。
根据举证责任规则,原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应认定赠与合同成立。
但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的生效,赠与合同的生效需要满足其生效要件。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也就是说赠与合同生效从交付赠与物或者办理相关手续时生效。
在本案中要使得原告赠与房屋的合同生效,则需要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故本案中赠与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原告并没有丧失其对房屋的所有权。
赠与合同的赠与人享有任意的撤销权。
赠与的任意撤销是指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
法律规定赠与的任意撤销,源于赠与是无偿行为。
既便赠与合同已经成立,也还可以允许赠与人因自身的某种事由撤销赠与,这也是赠与合同与其他有偿合同的显著区别。
尤其是有的赠与合同的订立,是因一时情感因素而欠于考虑,如果绝对不允许赠与人撤销,则对赠与人太过苛刻,也有失公允。
本案中原告的赠与合同不符合赠与的财产已转移其权利的、赠与合同订立后经公证证明的、赠与合同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这三个限制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条件。
故原告可以行使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通过撤销赠与来维护自己对房屋的所有权。
判决/结果:
原告在与被告在离婚协议中将属自己份额的房屋赠与给自己的子女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赠与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原告可以通过行使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撤销赠与,维护其对房屋的所有权。
相关法律:
根据《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
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从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出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所谓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即“一诺即成”的合同。
赠与合同一经受赠人表示接受便宣告成立。
赠与合同为不要式合同,所谓“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没有要求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不排斥合同采用书面、公证等形式,只是合同的形式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赠与合同既可采用口头形式,又可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在合同订立后办理公证证明。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也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成立。
因赠与合同属于非要式合同,其在形式上比较随意,即可以是口头上赠与,也可以以书面方式的赠与。
据此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在离婚协议中将自己份额的房屋赠与自己的子女的行为,因没有子女在协议上签字而使得赠与合同不成立的说法不能成立。
所谓的签字只是能证明当事人意识一致的体现,因赠与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灵活性,法律没有要求受赠与人要做出书面的意识表示;另外对于受赠与人小曾(14岁)、儿子小王(12岁)系限制行为能力人,要其对接受赠与的行为做出书面的表示,太过苛刻,故若原告没有相反证据证明受赠人不接受赠与,则应推定受赠与做出接受赠与的意识表示。
根据举证责任规则,原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应认定赠与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