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检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卷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试卷选择题:1----10为单选,每题3分,11----15为双选每题4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2、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3、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维持大气碳氧平衡的生态系统仅是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C.湿地生态系统中蛇捕食了一条青蛙破坏了食物链D.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以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5、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 、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6、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8、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9、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⑤⑦10.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A.②③ B.④ C.⑥ D.⑤⑦11、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A. aB. bC. cD. d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 600 gB. 900 gC. 1 600 gD. 5 600 g4.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所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C.该生态系统含有5个以上的种群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自养型鞭毛虫与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单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6.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自我调节能力B.大量的生产者C.化能合成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7.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①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①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①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8.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9.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高二理科班)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9·11”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
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4、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A. 4%和4%B. 0.8%和0.8%C . 4%和0.8% D. 10%和4%5、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B.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C.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6、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 的食物比例由A ∶B = 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875倍B .1.375倍C .1.273倍D .0.575倍8、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A .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 .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 .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9、 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太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积累的不能分解的物质越少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2.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不正确的分析是()(2分)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④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四级消费者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2分)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5.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包括()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④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燃烧过程⑤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2分)A.①⑤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与食物网C.利用昆虫信息索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都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7.如图表示某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分)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减少⑦过程可缓解温室效应8.对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分)A.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其自我调节能力小于其他生态系统C.其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比农田生态系统低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作用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分)A.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可改变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在食物链“A→B→C→D”中,D增重10kg,则至少需要消耗A1250kg10.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2分)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11.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2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2分) A.10千克 B.55千克 C.100千克D.110千克12.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 的食物比例由A :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2分)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13. 当烟草受到某种蛾幼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该幼虫的天敌。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6章考试题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答案1.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2.在一段倒伏的树干上,生活着蘑菇、苔藓、蚂蚁等,这些生物可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4.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方法是()A.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B.控制全球人口急剧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将煤和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6.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能量逐级递减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利用的8.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10.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被消费者再利用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测试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
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D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解析:D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解析:A4.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解析:C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解析:C6.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解析:C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C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少生产者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解析:C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A1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
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5小题,共70分)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积累的不能分解的物质越少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A正确;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积累的不能分解的物质越多,C错误;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D错误。
故选:A。
2.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不正确的分析是()(2分)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④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A、与变温动物相比,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④:③一般低于变温动动物,A 正确;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该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不是同化量与获取量的比值,B错误;C、圈养动物生长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同化量的提高,即③:②值的提高,C正确;D、④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
故选:B。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四级消费者【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链交叉成食物网,A正确。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106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①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B.a>b+cC.a<b+d D.a<c+d5.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161kJB.2322kJC.2870kJ D.5740kJ6.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7.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产生了6amol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最多是( )A..232akJC.D.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 .小鱼吃的小虾 B .泥巴中的藻类 C .吃小鱼的大鱼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 .M 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 代表热能,P 代表CO 2B .共有3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C .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大气中CO 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因而“低碳生活”已经获得全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 2含量B .大气中CO 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 .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4、在如图食物网中α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 ,那么x 与y 的关系可表示为( )A .y=90ax+10xB .y=25ax+5xC .y=20ax+5xD .y=100ax+10x5、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2.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 .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6、生物体内残留的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D →B →C →E →AB.C. D.A →E →C →B →D7、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 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8、在一个仅有a、b、c、d四个种群的生态系统中,a是主要的自养生物,a、b、c的营养关系为a→c→b,a与d的关系如图。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C.若X表示A 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检测试题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检测试题(一)1.在自然条件,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 )A.一条食物链B.所有生物必须捕食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热带雨林被破坏与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比较,前者恢复起来( )A.更容易B.更难C.均容易D.均难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5.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7.一个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密闭生态系统,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期存活,必须提供( )A.氧气B.水C.有机物D.太阳能8.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时,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干扰9.(多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越多,就越难进行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C.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城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植物需要较多的NP元素,水体中含量越多,水生植物生长越好,动物获得的食物和氧气越多,越容易生存10.(多选)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果( )A.生态系统的物种成分减少B.快速发展当地经济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弱11.(多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关于其中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进行C.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营养功能相同的其它生物代替D.能量传递到,可通过多条食物链来实现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检测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只注重了物种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价值2.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学燃料低11%~53%。
使用生物柴油的特点是( )①减少空气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③不可再生④减少酸雨危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5.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你认为哪个是关键( )A.人口B.环境C.资源D.环境和资源6.如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上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上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上图Ⅲ反映出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7.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5亿人,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5亿8.能大量吸收太阳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保护伞”的物质是( )A.氧气B.氯气C.二氧化碳D.臭氧层9.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水中的含氧量最低( )A.夜间,被污染B.夜间,未被污染C.白天,被污染D.白天,未被污染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 )A.控制人口B.节约资源C.保护环境D.先污染后治理11.据报道:美国一科学家模仿鲨鱼皮肤表面粗糙V形皱褶制作的泳衣,能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发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该事例充分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征服自然C.长期海水摩擦导致鲨鱼皮肤出现V形皱褶D.鲨鱼的进化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12.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等水生动植物。
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导致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烂。
若被污染的水变黑发臭,则这种污染的类型及发臭的物质H2S、NH3是尸体内何种物质分解产生的( )A.有机型污染,脂类B.有机型污染,蛋白质C.无机型污染,含N、S的无机盐D.无机型污染,糖13.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1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两大类( )A.大气和水体污染B.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人口问题和气候反常1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人口压力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D.环保意识未深入人心16.下列自然保护办法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D.人工饲养和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B.当前,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放慢,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会逐渐减弱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排泄物的清除能力D.资源是具有价值的,而环境本身是不具有价值的18.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B.水土流失C.气候原因D.不合理灌溉碱化。
19.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叙述最准确的是( )A.我国经济尚不够发达,要努力早日赶上发达国家B.我国人口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低C.我国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较广,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们面临很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20.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21.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技术支持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22.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23.我们应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事有( )①乘公交车②自备菜篮子买菜③把旧衣服捐往灾区④过节俭的生活⑤使用含磷洗衣粉A.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2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2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27.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合的一项措施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合的。
28.环境问题的本质决定了它的解决途径是( )A.先污染,后治理B.在发展中解决C.牺牲经济增长,致力于挽救环境D.先解决人口问题29.从遗传学角度看,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不利措施是(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C.有限的濒危物种个体间近亲有性繁殖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30.下列行为属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B.建立垃圾发电站C.雨季回灌地下水D.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值,给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近三十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为1~3米。
国家很重视环保工作,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在长江中上游一律禁止砍伐森林,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行为,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作出安排,并在全国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