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长期接触或者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人得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气体或者烟雾会导致职业性哮喘、尘肺病等疾病。

2. 皮肤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化学品、有毒物质等,容易引起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3.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姿式不良的工作,容易引起职业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特定工作环境,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病变,如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职业性中毒性脑病等。

5. 职业性肿瘤:长期接触有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会增加得职业性肿瘤的风险。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和工作环境,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如使用密封设备、通风设备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与监测: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6.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7. 加强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监督与执法机制,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8. 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3篇)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3篇)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涉及一系列措施和管理策略,旨在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病防护:制定职业病防护方案,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监测、职业病预防培训、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等。

2. 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知识、防护装备使用方法等。

3. 职业防护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危害特点,配备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4. 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合理布局工作区域,控制噪音、震动、光照等危害因素。

5. 危险品管理: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存储和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

6.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

7.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强化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8. 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和逃生路线,并定期组织演练。

9. 环境监测和改善:定期进行工作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二)一、前言公司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了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司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对该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危害评估公司在开展各项工作前,都会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为性等各种危害因素。

评估过程中,首先是明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可能对员工造成的伤害,其次是评估员工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公司在各个工作区域设立了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网、安全防护栏等。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篇.doc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篇.doc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三篇第1条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职工(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职业病预防措施条例。

I 、职业危害、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化学、生物。

本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工作环境中的紫外线辐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人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根据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分为四类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高温作业会导致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体崩溃、昏迷甚至休克,容易造成事故。

预防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现场的通风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免或减少热辐射;(3)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期间的工作,增加工作间的休息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期间的室外高温工作,为员工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

(4)应提供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建议多次少量供应冷饮、冷饮产品和补充营养饮用水。

与此同时,应该注意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5)准备毛巾、香膏、藿香正气水和任丹等防暑降温用品,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并在饮食中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高温禁忌症,班组长不应指派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从事高温作业(7)注意天气预报2、有毒物质危害发布的极热天气警报。

在生产过程中,许多有机溶剂经常暴露在外,如防水施工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喷漆经常会接触到苯、苯系物、乙酸乙酯、氨、甲苯二氰酸盐等。

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很低,很容易挥发。

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会很高,容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预防措施(1)控制和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造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尝试将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操作、密封操作、自动化和遥控操作。

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
1. 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是预防职业相关病危害的首要步骤。

评价过程应考虑到职业病危害的类型和程度,以确定适当的防护措施。

2. 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是防止职业相关病危害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场所,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并提供足够的通风。

3. 个人防护用具: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果,为工作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

例如,为了防止职业性呼吸道疾病,应提供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或面具。

4. 健康监测和体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职业相关病危害的迹象。

这样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疾病风险。

5. 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了解职业相关病危害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这样可以增加员工对个人防护的意识,并提高他们采取正确措施的能力。

6. 监督和反馈:建立并监督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的机制,以确保员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工作。

同时,鼓励员工提供反馈,以便及时改进和调整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评估危害、工作场所管理、个人防护、健康监测、教育培训和监督反馈。

只有当所有这些措施得以有效配合和实施时,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相关病危害对工作者健康的威胁。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法律建议。

在实施职业相关病危害防治措施时,请务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咨询合格专业人士的意见。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 防止物理危害:对于存在物理危害的工作环境,应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和措施,如戴安全帽、防护手套和眼镜等。

2. 防止化学危害:对于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面罩、防护服、手套等。

同时,要加强通风和排放,确保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3. 预防生物危害:提供必要的慰藉发,汽灯止幡、随风扑蝶摘王帘, 酱凉竹萧,项阀附司如露含; - 茨菰甘,千蕃蓼薄,茱菀满,重叠见青丝墨....
4. 防止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以减少重复动作、不良姿势和力量过度施加对肌肉和骨骼的负荷。

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员工了解正确的工作姿势和动作。

5. 管理职业性精神危害: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鼓励员工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工作压力。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员工处理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6. 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受伤或事故发生时,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进一步的伤害。

7. 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减少工作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总之,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工作环境、工作设备、个人防护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全方位考虑,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各种措施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工作场所和岗位需要进行具体的定制。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____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危害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以应对____年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

1. 制定全面的职业危害评估计划: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一项全面的评估计划至关重要。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逐一评估不同危害源的潜在风险,并确定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

2. 强化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有关职业危害的数据和信息。

借助新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职业危害的实时监测和快速预警。

监测结果将用于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和决策。

3. 加强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职业危害教育培训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

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4. 推动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建立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平台,各类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分享职业危害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通过共享信息,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新出现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员工。

5. 提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危害防护装备也在不断创新。

在____年,应注重研发和推广更先进、更高效的防护装备,如智能防护面具、抗菌防护服等。

同时,应加强对防护装备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6. 制定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和评估力度,确保其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落实。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7.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选用无毒、低毒、无害的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无毒、低毒、无害的原辅料,减少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2.优化工艺流程:对于可能产生危害的工艺,应优化其流程,降低危害风险。

比如,在一些有害气体的生产流程中,可以改变工艺条件,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

3.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减少其排放量。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封闭式生产设备,控制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

4.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应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防止工人因操作不当而受伤。

二、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工人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在有毒气体环境中,应佩戴防毒面具;在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2.培训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3.定期体检:企业应定期为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早期症状,确保工人的健康。

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期过度劳累会增加工人患职业病的风险。

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人的劳累程度。

1.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明确危害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职业危害监测: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的危害物质浓度和工人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推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4.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培训:企业应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增强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能力。

总之,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涉及到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个人防护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产生的不良后果。

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和预防危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职业危害进行防治措施的介绍。

1. 噪音危害防治措施: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伤、心理疾病等问题。

对于噪音危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噪音产生处进行技术措施,如改善设备和工艺,降低噪音的产生。

- 在噪音传播途径进行隔离措施,如在噪音产生源周围设置隔音墙等。

- 对于无法降低噪音的情况,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设备。

2. 化学物质危害防治措施:化学物质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致命。

防治化学物质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

- 使用封闭式系统或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和扩散。

- 采用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手套等。

- 做好危险化学品的替代工作,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3. 尘肺危害防治措施: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导致的肺部疾病。

针对尘肺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进行湿润处理,减少粉尘的扬尘。

- 使用防尘设备,如除尘器、吸尘器等。

- 强制要求劳动者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防尘眼镜等。

-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环境清洁无尘。

4. 物理因素危害防治措施:物理因素包括辐射、电击、高温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对于物理因素危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有辐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屏蔽和隔离措施,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对于电击危害,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施。

- 针对高温环境,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设备、提供适当的水和饮料等。

5. 劳动强度和心理危害防治措施:劳动强度和心理危害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建筑业施工场所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建筑业施工场所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建筑业施工场所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治措施建筑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行业之一,但由于施工场所的特殊性质,往往存在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从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三个方面,分析建筑业施工场所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物理危害1.高处坠落:建筑业施工往往需要在悬空或高处进行作业,工人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防治措施可以采取搭建脚手架、安装安全带等。

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其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意识。

2.压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物坠落或设备失控等情况,导致工人被压伤。

应加强工地安全管理,规定搬运重物的方法和时机,采用防护措施,如安装护栏、提供护头盔等。

3.高温炙烤: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中作业,工人容易中暑或受到热伤害。

应加强热岛效应的防治工作,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安装遮阳棚、提供充足的饮水设备等。

同时,管控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大量体力劳动。

二、化学危害1.有毒气体:在一些特殊施工过程中,如焊接、喷漆等,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应采用通风设备,保证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护面具、手套等。

2.有害粉尘:建筑施工中常涉及砂石运输、硅石切割等操作,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粉尘,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应使用湿润型设备降低粉尘的产生,或采取引风通风、佩戴防护面具等措施防止粉尘吸入。

三、生物危害1.呼吸道感染:建筑工地存在污水、粪便等容易孳生细菌和病毒的环境,工人易受到呼吸道感染。

应做好卫生环境的清理和管理,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提倡勤洗手、科学防护等。

2.虫咬伤害:建筑工地常常存在浅滩、积水等环境,易成为蚊子、苍蝇和蜂虫等昆虫繁殖的场所,对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应加强卫生消毒,提前清除积水等滋生环境,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驱蚊液、蚊帐等。

综上所述,建筑业施工场所存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防治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措施的合理安排。

除了落实具体的防治措施,施工场所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障施工场所的安全和工人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加强知识培训:
2.改善工艺设备:
例如清洗中用纯水清洗替代环保清洗,或研磨抛光设备上设计安装合理的通风装置,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佩戴防护用品:在特别环境(噪音、粉尘等)工作一定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噪音环境中佩戴防护耳塞,粉尘环境中佩戴KN90防尘口罩,接触三氯乙烯环境中佩戴防毒口罩及防护手套,以此来减少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

4.做好应急
在清洗岗位配置冲淋洗眼设备,确保劳动者受到化学品伤害后,能够就近使用洗眼设备进行冲洗。

5.做好监护
对接触粉尘、噪音及有害化学品岗位的劳动者,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检查规定,组织做好岗前、在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调岗、早某某某。

6.加强监督
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职业卫生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通风除尘设施维护、保养、记录,督促接触人员每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职业病具有可防可控特点,只要做好以上六个方面的防治工作,就可以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是指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对职工的影响。

这些职业危害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一、化学物质的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替代品:在工作环境中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选择替代品来降低危害。

2.严格控制接触:通过工艺改进、工作方式设计等措施,尽量减少职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机会。

3.加强通风排风:在作业场所中设置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4.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面具、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有害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危害。

二、物理因素的防治措施1.噪声防护:设置隔音设备,尽量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对职工的影响,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进行保护。

2.光照控制:根据工作环境的需求,合理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职工视力的影响。

3.温度调控: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确保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职工的危害。

4.粉尘控制:使用防尘设备、清洁措施等,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对职工的危害。

三、生物因素的防治措施1.职业病疫苗接种:对于接触生物危害的职工,提供相应的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个人防护措施: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生物危害的传播和感染。

3.定期体检:定期对接触生物危害的职工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四、人因因素的防治措施1.职业培训:对从事特定工作的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健康监测:对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

3.工作时间和强度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职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以上是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措施,但具体的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来制定和实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因素。

各类工作岗位都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如化工、建筑、医疗等行业。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职业危害、减少工作压力、提供必要的保护设备、加强培训和健康管理等方面,探讨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预防职业危害是防治措施的核心。

为了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等。

此外,还需要通过检查、监督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减少工作压力也是减少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作场所的环境和氛围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工作中,过大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加班和工作强度过大,提供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活动,鼓励员工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缓解工作压力。

提供必要的保护设备是防治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职业危害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职业危害情况,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应配备防护眼镜、呼吸器等设备,以保护劳动者的视力和呼吸系统。

在建筑行业中,应配备安全帽、防护鞋等设备,以保护劳动者的头部和脚部安全。

同时,还应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加强培训也是防治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培训,能够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职业危害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影响。

在培训中,应重点介绍具体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培养应急处理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测试和考核,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和安全行为,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
1. 健康损失:职业病可导致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身体残疾,甚至死亡。

2. 对经济的影响:职业病会影响受害人的工作能力,从而影响经济收入。

同时,职业病治疗的费用也很高,给受害人带来了经济负担。

3. 社会影响:职业病不仅会带来个人的痛苦,同时还会对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1. 做好职业病防护培训:雇主应该为所有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工人提供职业病防护培训,使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定期体检:雇主应该定期给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

3.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工人应该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耳罩、手套等,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4. 改善工作环境:雇主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声和化学物质等,降低工作者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5.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职业病的监管工作,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者长期接触其中一种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职业病而失去生命,数以千万计的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

1.噪音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噪音是指超过人体耳蜗能够耐受的声音,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性噪音性损聋。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噪音产生;-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隔离,采用声屏障等措施;-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佩戴防噪音耳塞等。

2.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化学物质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引发职业性中毒。

为了保护工人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相对安全的物质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出入口管理,避免工人直接接触有害物质;-为工人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粉尘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长期吸入粉尘会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为了防止工人暴露于危险的粉尘环境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通风换气和粉尘的排除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处理粉尘的工序进行有效的封闭、吸附和过滤处理;-为工人提供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和防尘眼镜等。

4.辐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辐射是指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长期接触辐射会导致职业性辐射性疾病。

为了减少工人接触辐射的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采取有效的屏蔽和遮蔽措施,降低辐射源对工人的辐射水平;-限制工人的接触时间和距离,尽量减少辐射对工人的影响;-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铅衣和防护面板等。

二、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措施职业病预防非常重要,它既关乎劳动者自身身体健康,也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损害的因素。

职业危害可分为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精神危害等多种类型。

职业病是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问题,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放射性肺损伤、喉癌、肺癌、职业性中毒等。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所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 管理与监测通常情况下,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运用在两个方面:管理和监测。

这些过程又称作职业卫生管理。

在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对所有潜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评估包括监测、检查、记录并确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在监测方面,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健康进行监测,以发现职业危害导致的潜在健康问题。

常见的监测方法有:空气质量监测、生物学监测和生物体内检测等。

2. 预防在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中,预防是关键步骤。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员工暴露于危险条件下的机会,从而减少患病率。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和控制有害物质:将有害物质的排放降到最低并加强队员的安全培训。

•做好个人保护: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防护手套、呼吸面罩和耳塞等。

•促进健康卫生环境:企业应该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和消毒。

•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任何管理和监测都需要充足的技术支持,以保证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3.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在职业危害防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并将企业的反应时间缩短至最短。

在面对职业危害的应急情况时,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以便及时展开应急处理。

应急措施包括:•急救措施:企业需要调配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具,并培训员工进行急救训练。

•疏散安全:如果需要疏散现场,则需要准备相应的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应急通讯等设备。

总结对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经济利益以及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应该理性和科学地评估职业危害的影响并采取足够的防治措施,通过帮助员工建立健康、安全的劳动环境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四篇)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四篇)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____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成为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本计划旨在针对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和来源,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保障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职业病发生率,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提高职业健康监测和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和教育,促进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和能力提升。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加强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1)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加强对职业危害源和劳动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职业危害问题。

(2)加强职业病患者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全面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加强职业危害源的管理和控制(1)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职业卫生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能力。

(3)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高危岗位的监管,确保职业危害源的有效控制。

3.加强职业健康管理(1)推行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并及时干预和治疗。

(2)加强劳动者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业病史和健康情况,为职业病鉴定和赔偿提供依据。

4.加强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1)组织开展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强对先进的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2)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5.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和教育(1)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能力。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职业危害源: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源,如化学物质、噪音、粉尘等。

2. 风险评估:对职业危害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施加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如改善通风系统、减少噪音源等。

4.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耳塞、防护眼镜等。

5. 健康监测:定期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及早发现职业病和相关健康问题。

6. 职业健康教育:向员工提供相关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7.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撤离计划和事故处理流程。

8. 监督与管理: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以上措施是常见的职业危害防治方法,具体措施应根据不同的危害源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和落实。

同时,也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92639 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前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确保项目部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二、本项目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职业性危害因素即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本项目经理部存在以下:接触粉尘、电气焊、防水、高温、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本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将有效保护接触以上危害性因素的劳动者的健康。

三、防治方针和目标
一)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

实行“项目部监督、各分部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二)目标
杜绝重大职业伤害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

四、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一)管理组织
1、项目部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组织,负责项目部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和各分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安质部负责,办公室给予协助。

二)管理职责
1、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3、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减少职业性危害因素。

4、定期组织项目部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部的职业危害共分为六大类:生产性粉尘、缺氧和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焊接金属烟雾、高温和噪声。

1、生产性粉尘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混凝土的拌和。

混凝土的凿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
在建筑物地下或狭窄空间通风不畅情况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

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
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
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混凝土减水剂含有的氨、氡和镭,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等
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紫外、红外线等,如电气焊时可以产生锰、铝、铅等烟尘,铬、镍放射性元素等,还可以产生氧化锰、氟化氢、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紫、红外线辐射及高温灼烫导致皮肤病症。

5、高温作业危害
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6、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
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六、职业卫生防治计划及措施
1、防治计划
(1)各级领导和岗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2)项目部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

结合生产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治意识。

(3)各分部要对全体操作人员,尤其接触职业危害性因素较多,的电焊工、混凝土工等,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

(4)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

(5)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用品。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2、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项目部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
防毒口罩。

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

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6)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7)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
致头晕、耳鸣等症状,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8)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9)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项目部应当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对放射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

七、安全检查措施
1、安质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2、安全生产检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定出计划,按期解决。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