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刘麦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当前,一些地方出现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偏低,村级后备干部源头匮乏,村干部工作效率不高等现状,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笔者通过对目前村级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一些对策。

一、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两委”条块不顺,职责分工不清,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些村“两委”班子扯皮推诿,互不相让,缺乏全局观念,导致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同一盘散沙,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加之部分地方家族、宗族等势力左右村干部的工作,导
致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村级组织工作效率低下,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村干年龄老化,文化知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黔西县382个村中,两委班子成员3686人,其中:30岁以下的358人占9.7%,30—35岁的656人占15.3%,36—45岁的1267人占34.3%,46—54岁的1027人占27.9%,55岁以上的469人占12.7%。

大专以上的48人占1.3%,中专(含高中)文化的513人占13.9%,初中文化的2635人占71.5%,小学以下文化的538人占14.6%。

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难以理解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

主要原因是村“两委”不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没有探索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有效途径,忽视在年龄较低、文化素质较高的外出务工、经商这个群体中发展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三)后备源头匮乏,培养意识不够,后备干部储备不足
大部分村在配备后备干部方面面临困难,其原因有二点: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区域间的人员流动,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老弱病残,村级后备干部源头匮乏。

二是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不愿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怕对自己的支书位置构成威胁。

(四)主观特权严重,工作但求无过,“两委”作用发挥不好
部分村级负责人视自己的工作职务为“特权”,对村“两委”中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进行排挤,影响其他村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一些村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平平;有的村干部依赖思想严重,消极应付。

加之村干部待遇偏低,使得村“两委”成员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缺乏工作动力,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乡镇缺乏对村级干部的有效管理,事务分解不细、目标责任不明、奖惩措施无力。

二是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措施,农村工作繁琐、工作量大,不脱产完不成工作任务;在具体生活中,因报酬低又不能脱离农业生产,所以村干部常处于既没有干好工作又没有抓好生产的“两难”境地。

三是大部分村干年龄大、文化低,学习能力有限,加之村事家事事事管,基本上没有精力进行学习,忽略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二、解决的办法以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黔西县以“三创三强”活动为载体,以“六个一工程”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在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上下功夫,使农村干部成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一)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强基础”是根本
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人才建设、经济建设,关系到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夯实打牢基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强阵地基础。

整合部门优势,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做到制度健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切实解决“村干部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的问题,充分发挥办公房的综合作用,在“建”“管”“用”上下功夫,使村级组织基本达到“四化”标准(干部管理制度化、办事程序公开化、室内设施规范化、室外景观花园化),确保支部活动有阵地。

2、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动力基础。

以“党员承诺制”为切入点,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开展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引导农村党员做到“五带头”(带头执行政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头勤
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履行义务,关心集体公益事业;带头遵纪守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带头弘扬美德,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党员的标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通过实施分类教育管理确保教育效果。

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提倡服务型的管理理念,确立专人联系跟踪服务,保证“流动党员到哪里,党支部的关怀就到哪里;农村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就延伸到那里”。

3、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强人才基础。

结合实际,立足自主培养,采取公开选聘,鼓励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致富能手、军队复员人员、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流动党员参加村干部的选聘,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和服务意识强的年轻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继续做好现有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深入群众一线,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解难事。

4、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强经济基础。

村“两委”要因地制宜,找准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依托自身优势,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和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盘活集体资产,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创办经济实体,壮大经济积累,增强办事能力。

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及群众需求,按照
利民便民的服务宗旨,整合供销社、村组织活动场所门面和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等资源优势,兴办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努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新路子。

(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素质”是关键
农村干部是农村“两委”的细胞,是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中坚力量,提高村干部素质,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村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村干部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发展经济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是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村务工作规范;三是化解矛盾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可以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综合培训上下功夫。

采取请专家讲课、远程教育培训、实地参观、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理论、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能力。

二是在提升学历培训上下功夫。

要积极鼓励在职村干部报考大专院校,学费通过财政拨付一点、党费中支出一点、村干部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通过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县委党校等系统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三是在实现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上下功夫。

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下派和选派机关干部等方式,为村级组织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努力改善村级组织结构,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二,搭建培训平台,培养致富能人,充实村级后备“库”。

农村致富能人是农村先进分子,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培养过程中,要以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平台,为农村致富能人的素质提升提供培训,支持帮助他们致富,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机制”是保障
村级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有人督促做事、有人主动做事、有人认真干事”的良好局面。

首先,加大投入,量化责任,推行村级事务目标责任制。

黔西县从提高村干部报酬、解决村干部养老补助和划拨村级组织活动经费入手,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从2007年1
月1日起,县财政每年划拨的村干部工资和村级组织活动办公经费由原来的381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其中827.4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 117.8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养老补助金,1.6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医疗补助金,53.2万元用于解决
村级组织活动经费问题。

至此,村干部工资报酬提高到421元,比往年提高了200多元,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村干部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级事务,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实行村干部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按照事务量化、分组承包、责任到人、公开办事的原则,由乡镇党委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分别将各村人口计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主要工作量化为可考核的指标,并根据行政村大小、事务多少、工作难易程度量化工作报酬。

为加强村级事务的监督,乡镇党委组织本村的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威望较高的老同志和村级后备干部成立了监督小组,对村级事务的开展进行监督。

同时,乡镇党委加强了考核力度,对村级事务实行月目标月考核、季度目标季度考核,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兑现工资,对完成任务不好、效果较差的村干部除扣发工资外,属于不负责任的实行诫免谈话,对无力承包村级事务的村干部取消承包资格,由后备村干部来承包该组的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畅通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举报途径,对处理村级事务不公开不公正的情况由乡镇党委调查核实,视情况进行处理,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

其次,一兼两职,交叉任职,探索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结合的有效形式。

推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形式,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合二为一,从根本上解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强化了领导,使村“两委”班子条块顺、责任明、指挥灵,同时达到了村干部职数减少、成本降低、精干高效的良好效果。

黔西县一名村主任一年工资平均为5040元(目前村干部每月工资平均为420元),实行“一肩挑”后,每年可减少382个村主任共192.5280万元的工资开销,用来提高其它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达到减人增薪、提高效率的目标。

再次,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逐步探索村支部书记“公职化”管理模式。

除了加大投入、量化目标、精减人数外,要勤于思考,创新村干部管理办法,逐步探索村党支部书记“公职化”管理。

乡镇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选拔,试行村级负责人“公职化”的管理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吸引一些年轻、有文化、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党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增强现任村干部的责任,切实疏通村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
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笔者从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找准存在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提出对策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广大组工干部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探索出基层组织建设更有效的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工作有效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