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 附件10地铁隧道类场景

合集下载

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技术规范书

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技术规范书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结果,设计室 内分布系统集成方案
设备采购:根据方案设计,采购所需的 设备和材料
设备安装:按照方案设计,安装设备和 材料,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系统调试:对安装好的室内分布系统进 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验收交付:对调试好的室内分布系统进 行验收,交付给用户使用
关键技术实施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集 成技术概述
技术支持时间:工作时间提 供技术支持,非工作时间提
供紧急支持
常见问题解答与解决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技术培训与支持的常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培训与支持的具体内容 培训与支持的实践案例
06
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技术 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室内分布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信号传输规范: 确保信号稳定、 可靠、高效地传 输
信号处理规范: 对信号进行优口规范: 确保设备之间的 连接稳定、可靠, 易于维护和升级
安全性规范:确 保系统安全,防 止信号被窃取或 干扰
设备安装与调试规范
设备安装位置与布 局
设备安装步骤与注 意事项
设备调试流程与标 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室内分布系统是一种将移动基站的信号 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的无线通信网络
组成:主要由信号源、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天 馈线等部分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场景
商业区域: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提供稳定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 满足用户在商业区域内的通信需求。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 案
系统测试与验收规范
测试目的:确保室内分布系统 正常运行,满足设计要求

室内分布的各场景分析

室内分布的各场景分析
对于主阅览区周围的小型专业书籍阅览 室,可以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
2023/4/10
7.住宅小区场景
住宅小区种类多样,建筑物组合形式复杂,根据其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典型场景:多层 小区、高层小区、独立高层、城中村及别墅区场景。住宅小区的共同特点是物业协调困难, 一般难以做到天线入户覆盖。
2023/4/10
目录 CONTENT
01 室 内 分 布 系 统 介 绍 02 各 个 场 景 覆 盖 要 求 03 重 点 场 景 特 殊 案 例 04 总 结
二、各个场景覆盖要求
1.交通枢纽场景
交通枢纽一般包含机场、客运站等 场景特点:楼层内空旷,占地面积大, 基本无阻挡,传播环境比较简单。 机场大厅宜采用定向壁挂天线安装于顶 部钢架进行覆盖,覆盖范围20-35米。
2023/4/10
2.大型场馆场景
大型场馆主要是指承担重大体育赛事、 大型会务的大型体育场所、会展中心等 建筑体或建筑群: ——该类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大,空间跨 度大。 ——主会场单层高度高,钢架结构为主 。 ——传播环境简单,信号视距传输,能 量以直达为主。 ——活动期间大量人流涌入会场,话务 具有突发性。
2023/4/10
对于密集型购物区,该类区域有玻璃、
ANT12-4F-南
木板或者石膏板等简易材料间隔,有一
定的损耗,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
,天线宜安装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辐射更
多范围。
对于开放型购物区,该类区域较为空旷
ANT13-4F-南
,仅有货架或娱乐机械等遮挡,采用全
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布放于利于
2023/4/10
(4)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后,送入泄漏电缆中, 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 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信号均匀的 分布在所经过的区域,这种方式称为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中国联通室内无线综合分布系统设计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室内无线综合分布系统设计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室内无线综合分布系统设计指导1总则1.1.1为了指导中国联通室内无线综合分布系统(以下简称室内分布系统)的工程设计,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1.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中国联通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和原GSM室内分布系统系统改造中GSM900/1800、3G(WCDMA)、WIFI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工程设计。

1.1.3设计应切合实际,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应进行多种覆盖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4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设计指导意见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本设计指导意见与国家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办理。

1.1.5本设计指导意见未尽事宜参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1.6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设计指导意见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批。

2名词术语3G,3GMS(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组织GSM 工作于900MHz频段的GSM900系统,以及工作于1800MHz 频段的GSM1800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CDMA 工作于800MHz频段的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WIFI 基于802.11b/g的无线局域网AP WIFI无线接入点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EIRP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ACLR: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ion) 临信道泄漏比BER: (Bit error ratio) 误码率BLER: (Block error ration) 误块率BS:(Base Station)基站C/I 载干比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 公共导频信道CS(Circuit Switch):电路交换域Ec/Io 导频干扰功率比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Node B:UMTS 基站PS(Packet-Switched domain):分组交换域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控制器RRU 光纤拉远设备TCH:(Traffic CHannel)业务信道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层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双工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UARFCN: (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UTRA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如WCDMA手机VSWR:(V 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RSCP:(receive signal code power)接收信号码片功率3总体要求3.1.1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信号源、多频段合路器、信号分布系统三个部分。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3月前言室内是5G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据统计,4G业务中有70%的应用发生在室内,业界预测未来5G超过85%的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

同时,5G室内应用更加多样化,如云AR/VR、8K高清、智能制造、无线医疗等业务都主要发生在室内场景,对网络带宽、时延等网络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完善的5G室内覆盖对未来5G网络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一直致力于室内共建共享覆盖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工作。

结合各运营商5G 频谱分配及网络需求情况,总部研发了支持共建共享型5G室分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直接在原4G产品技术标准上进行升级演进或为5G系统部署创新研发,为5G室内覆盖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总部积极引导相关产业链,选取室内楼宇及隧道场景进行了5G室内网络覆盖实验局的部署,对5G室分产品性能进行了验证,对5G室内网络新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了建设高品质、低成本的5G室内覆盖网络,最大程度的发挥铁塔公司共建共享优势,结合总部发布的5G无源室分产品相关企业标准及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编制了本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现阶段,本技术指导意见仅针对5G无源共享室分产品及应用给予指导,如需采用有源微站,可根据运营商相关要求采用单运营商独享产品进行部署。

公司共享型5G有源微站正在研发中,待完成后将适时开展技术试点并给予技术指导。

目录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 (1)无源室分系统 (1)有源微站系统 (1)室分外引系统 (2)多技术综合覆盖 (2)小结 (3)2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 (3)5G POI设备 (4)2.1.1设备类型 (4)2.1.2设备应用 (4)5G无源器件 (6)2.2.1器件类型 (6)2.2.2器件应用 (7)漏泄电缆 (7)2.3.1漏泄电缆类型 (7)2.3.2漏泄电缆应用 (8)5G天线 (12)2.4.1天线类型 (12)2.4.2天线应用 (13)增强型连接器 (15)2.5.1增强型连接器类型 (15)2.5.2增强型连接器应用 (16)3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17)新建楼宇场景 (17)3.1.1各类型楼宇方案选择建议 (17)3.1.3多运营商共享建设 (22)存量楼宇场景 (23)3.2.1系统改造前的技术评估 (24)3.2.2各类型场景改造方案选择建议 (29)3.2.3铁塔公司已建存量建站点改造 (35)3.2.4运营商建设存量站点改造 (51)4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53)地铁隧道 (53)4.1.1新建地铁隧道 (53)4.1.2存量地铁隧道 (55)高铁隧道 (56)4.2.1新建高铁隧道 (56)4.2.2存量高铁隧道 (58)公路隧道 (59)4.3.1新建公路隧道 (59)4.3.2存量公路隧道 (60)5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 (61)网络制式及频率 (61)覆盖指标 (62)信号外泄 (62)天线口功率 (63)链路预算 (63)5.5.1 5G子载波功率 (63)5.5.2 5G传播模型 (64)5.5.3 5G穿透损耗 (64)小区划分 (65)切换区设置 (66)5.7.1.1室内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6)5.7.1.2室内与室外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7)5.7.2切换区域 (67)5.7.2.1窗边切换 (67)5.7.2.2建筑物出入口切换 (67)5.7.2.3电梯切换 (68)附件:项目案例 (69)附件1:普通楼宇-成都市浅水半岛停车场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2:普通楼宇-上海市古北SOHO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3:普通楼宇-雄安设计中心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4:地铁-济南市地铁R3线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5:地铁-石家庄市地铁1号线二期5G测试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6:地铁-郑州市地铁5号线移动5G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7:高铁-张家口市京张高铁室分覆盖项目 (69)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室内无线网络覆盖主要的技术手段有无源分布系统、室内有源微站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室分外引系统、多技术综合覆盖手段等,其中光纤分布系统一般用在非5G场景对2G/3G/4G系统信源功率的延伸覆盖,其他技术手段可用于5G系统的信号覆盖。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暂行版)20130109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暂行版)20130109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暂行版)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2年11月目次一.室内覆盖总体原则 (1)二.室内覆盖的技术手段 (3)1.技术手段分类 (3)2.室外基站覆盖技术 (3)2.1室外基站 (3)2.2 RRU拉远 (4)2.3直放站 (4)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4)3.1无源分布系统 (4)3.2有源分布系统 (5)3.3光纤分布系统 (6)4.室内外综合覆盖 (7)5.S MALL C ELL (7)6.无源和光纤分布系统对比 (7)三.室内覆盖的场景 (9)1.场景分类 (9)2.覆盖方式选取原则 (9)3.各场景主要覆盖手段 (9)四.各场景方案要求 (12)1.交通枢纽 (12)1.1场景分类 (12)1.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2)1.3机场 (13)1.4地铁及隧道 (18)2.公共场所 (21)2.1场景分类 (21)2.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1)2.3体育场馆 (22)3.写字楼 (28)3.1场景分类 (28)3.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9)3.3写字楼 (29)4.住宅小区 (33)4.1场景分类 (33)4.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4)4.3别墅小区 (34)4.4多层小区 (36)4.5城中村 (37)4.6高层/环抱型小区 (38)4.7独栋高层 (42)5.学校 (44)5.1场景分类 (44)5.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45)5.3覆盖总原则 (45)5.4网络示意图 (46)5.5覆盖规划 (46)5.6切换规划 (48)5.7容量规划 (48)6.独立休闲场所 (51)6.1场景分类 (51)6.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51)6.3独立休闲场所 (51)7.其他 (53)7.1场景分类 (53)7.2电梯 (53)7.3地下停车场 (54)7.4沿街商铺 (55)五.天线选型和布放原则 (56)1.主要天线类型 (56)2.天线选取主要原则 (56)3.天线布放主要原则 (56)4.技术参数和使用场景 (57)4.1新型全向吸顶天线 (57)4.2传统全向吸顶天线 (58)4.3定向吸顶天线 (59)4.4定向壁挂天线 (60)4.5对数周期天线 (61)4.6草坪灯天线 (61)4.7路灯天线 (62)4.8广告牌天线 (63)4.9射灯天线 (64)六.综合造价要求 (65)1.主要建设内容 (65)2.主要费用 (65)3.各场景综合造价要求 (65)一. 室内覆盖总体原则(1)室内外协同规划建设室内覆盖的规划与建设应与室外基站有机的融为一体。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为做好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总部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及工程管理制定指导意见如下:一、项目实施范围各省分公司要聚焦重点室分场景承接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需求,承接范围应严格按照《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2014〕586号)中明确的室分建设场景,重点关注其中站点规模大、三家共享的项目。

1. 以地铁、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交通类重点场所、大型场馆、党政机关等建筑楼宇类重点场所的共享建设为重点,多业主共同使用的商住楼中城市地标性建筑、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甲级写字楼优先考虑。

2.大型商场(超市、聚类市场)、三甲医院、餐饮娱乐场所、高校校园、重要隧道等已确定三方均有建设需求或两家以上运营企业有建设需求,另一家有潜在共享需求的站点可考虑承接。

3.除以上场景外,其他场景一般不主动建设,如开发商(业主)提供配套资金,且满足三家共享需求,视具体情况考虑建设。

二、实施要求1. 分工界面:根据工信部和国资委[2014]586号文件,铁塔公司与各电信运营企业的分工界面以POI输入端口为界。

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便于统一协调,应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就工程内容具体协商。

(1)信源、GPS及其连接器件、GPS馈线由各电信运营企业提供,铁塔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信源至大楼外传输接入点的管道及光缆由电信运营企业自行负责。

(2)BBU与RRU之间的光纤、光缆可由铁塔公司代为布放,光纤、光缆及辅助材料由电信运营企业提供。

(3)地铁、高铁隧道内光缆、泄露电缆由铁塔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 造价控制:在保证设备、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成本,原则上新建单平米成本(不含信源)不超过现有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共建的成本上限,室内分布系统双缆方案造价(含电源配套建设,不含机房、协调费和钢管等非常规材料费用)不超过总部现行指导价。

3. 覆盖需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铁塔〔2015〕10号)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配合各运营企业,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室分专业考试题库

室分专业考试题库

室分专业考试题库单选题:1.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B )A、信号源和无源天馈分布系统B、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C、信号源和有源天馈分布系统D、信号源和光纤分布系统2.普通楼宇系统互调指标要求( C )A<-120 dBc@2*43dBm;B<-140 dBc@2*43dBm;C<-110dBc@2*43dBm;D<-130dBc@2*43dBm;3. 机场属于(D )类物业点场景。

A.商用建筑B.生活建筑C.大型场馆D.交通枢纽4. 在多个无线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有源设备应尽量设置在( C )前端。

A.功分器B.耦合器C.合路器D.衰减器5. 基站使用馈线的阻抗是:(A )A、50欧姆B、75欧姆C、120欧姆D、150欧姆6.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B )A、信号源和无源天馈分布系统B、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C、信号源和有源天馈分布系统D、信号源和光纤分布系统7. 一般情况下,室内信号外泄在室外道路上的场强应低于设计边缘场强( B );A、2dBmB、3dBmC、4dBmD、5dBm8. 以下对室内分布设计流程描述正确的是(A)A 勘察—信源设计—分布系统设计—配套设计B 勘察—分布系统设计—信源设计—配套设计C 勘察—信源设计—配套设计—分布系统设计D 勘察计—分布系统设计—信源设—配套设计9.直放站的作用是(B)A、提供语音信道给用户通话B、覆盖信号盲区,提高信号质量,改善通话效果C、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D、可监控用户的通话情况10. 在地铁、隧道室分覆盖场景中,(B)解决高低频信源覆盖距离差异问题,800MHz、900MHz信号通过特殊方式经过该POI,以此为运营商减少800MHz、900MHz的低频信源数量。

A. 12频普通POIB. 12频透传POIC. 3频POID. 2.6GHz扩展POI11. 3dB电桥也叫(D),主要用于两路同频信号合路,提高输出信号的利用率,广泛应用于室内覆盖系统中对基站信号的合路。

地铁-地铁覆盖及容量解决方案

地铁-地铁覆盖及容量解决方案

1月份, 1821 1月份, 1553
1月份
10月份, 2864 10月份, 2410
10月份
RRC连接平均数(个) 线性 (RRC连接平均数(个))
总流量 线性 (总流量)
31000 29000 27000 25000 23000 21000 19000 17000 15000
地铁RRC连接最大数对比
3
现状描述
网络现状:
1、在地铁轨道建专项覆盖的运营商较多,设备繁杂,线路布局混乱,施工难度较大; 2、传统的单载波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3、单小区单RRU组网导致切换频繁,用户感知较差。
1、施工难
2、用户多
3、切换频繁
Ø 施工难:覆盖地铁的运
营商有移动、电信、联通,设 备繁杂,涉及2/3/4G设备,且 地铁构造的特殊性,导致施工 难度大。
假设地铁运行时速60km/h,根据以下条件切换门 限A3offset=2db,泄缆传输损耗6.3db/100米,则过 度区域B距离为32米
根据前述,切换距离A为9米 保护余量根据2db计算,保护区域C距离为32米。 则重叠覆盖区=32+9+32=73米
6
解决方案
3、小区合并:降低切换频率 由于地铁速度较快,切换频繁,传统的单小区单RRU已经无法满足组网需求,多
根据车速和切换时延的关系,大致可以得到 每次切换列车行进的距离。
速度(km/h)
60
80
100
2024/7/18
切换距离(m)
9
12
14
切换重叠覆盖区需考虑的三个因素:
➢切换距离A:完成切换所需距离 ➢过渡区域B:邻区电平达到切换门限所需距离 ➢保护区域C:切换测量开始后,防止信号波动需 重新测量而影响切换的距离余量

【通信】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知识点讲解-西藏铁塔

【通信】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知识点讲解-西藏铁塔
41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POI+分布系统 MIMO双通道区域
非MIMO区域
运营 商1
运营 商2
运营 商3
POI
分布式天馈系统
POI
分布式天馈系统
42
各区域方案(机场): 值机厅、候机厅:吊顶较低时可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吊顶较高(8米以上),
则使用定向板状天线或赋形天线进行覆盖。 行李厅、登机连廊:采用定向板状天线或定向壁挂天线覆盖。 房间、商铺、VIP候机区及办公区:对于纵深较深的房间、有隔断的商铺、VIP候机
室及办公区,将全向吸顶天线尽可能安装在房间内,采用暗装方式无法进入房间可安 装在房间门口外吊顶上。
停机坪:若无法通过宏站覆盖,可采用RRU拉远或室分外引结合美化天线兼顾覆盖 。
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各区域方案(车站): 候车厅、售票处:吊顶较低时可采用新型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吊顶较高(8米以上)
,则建议使用定向板状天线或赋形天线进行覆盖。使用定向板状天线向外辐射覆盖周 边候车区域。
8
耦合器是一路信号进、两路信号出,其中一路是直接通过,而另一路是进行耦合、衰 减,主要用于主干、分支布线中。耦合器有3dB、6dB、10dB、15dB、30dB耦合等 ,耦合器除了耦合、衰减外,自身还有插损。
9
合路器一般用于发射端,其作用是将两路或者多路射频信号合为一路送到天线发射, 合路器一般有两个或多个输入端口,只有一个输出端口。合路器分为同频合路器和异 频合路器。
37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POI+分布系统 MIMO双通道区域
非MIMO区域
运营 商1
运营 商2
运营 商3
POI
分布式天馈系统

室分学习典型建设场景多样化解决方案

室分学习典型建设场景多样化解决方案

湖南铁塔室分发展和建设指导意见附件2:典型建设场景多样化解决方案随着网络演进节奏的加快,室分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兼顾覆盖与容量需求及成本设计,基于不同场景各功能区特性、不同运营商诉求,采用多样化、定制化的方案为运营商覆盖及容量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住宅小区的多样化解决方案随着近几年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目前各大城市存量和新建住宅小区体量非常大,随着运营商提速降费和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出,住宅小区的覆盖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运营商的建设重心也开始向住宅小区转移。

以住宅小区多样化的覆盖解决方案为切入点,重点突破运营商的需求。

1、业务特征和子场景特征住宅区移动业务具有较明显的潮汐效应,区域内工作时段的业务量一般低于非工作时段的业务量,且在周末或节假日时段会出现业务量激增的情况,容易导致网络拥塞等问题的发生。

移动语音业务是住宅用户的第一业务需求,需重点保障,同时随着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广,数据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大,住宅区数据业务以休闲娱乐类为主(如即时通信、网购、手游、视频、网络直播等)。

住宅小区种类多样,建筑物组合形式复杂,根据其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典型场景:多层小区、高层小区、混合型小区、城中村、安置区及别墅区场景。

住宅小区的共同特点是物业协调困难,一般难以做到天线入户覆盖。

综合考量运营商现网情况、投资成本与物业协调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室分射灯天线外引+无源分布系统或广角漏缆型分布系统等方案进行室内外协同覆盖。

2、住宅小区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建设策略(1)高层住宅解决方案和建设策略采用室外覆盖室内的方式难以实现地下停车场和电梯覆盖,而平层因安装条件受限等因素难以用纯室内覆盖方式解决,因此高层小区多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加射灯天线等室内/外结合方式进行覆盖。

楼顶射灯美化天线多采用耦合电梯/地下车库信源的外引方式。

(2)多层住宅解决方案部分多层小区内部的建筑物结构较为特殊,如尖顶等,不便于安装天馈系统,难以在小区内选择到合适的宏站站址,且对于居民已入住的小区,施工难度较大。

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2.6.3. 天线的场景适用及安装
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因为近距离覆盖、发射功率限制、安装空间限制、视觉污染限制等因 素,决定了室内天线有别于室外型天线。根据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应用场景基本上可以分为几 个应用场景,室内场景、地铁隧道场景、电梯超市场景等。 1.室内场景使用天线 室内应用场景使用的天线,一般增益较小,对波束的半功率宽度也没有具体要求,这是 由室内覆盖特点决定的。对于覆盖区域较小的场合,建议使用全向天线;覆盖比较空旷的狭 长区域,建议采用定向天线;多系统共用天线时选用宽频天线。 室内应用场景天线类型一般选择吸顶全向天线,尺寸比较小,增益也较小(5dBi 以下) , 造型比较美观。 2.电梯以及部分大型仓储超市场景 电梯以及部分大型仓储超市,隧道等应用场景,有两种窄波束定向天线——八木(Yagi) 天线和对数周期(Log-per)天线,国内也有厂家将八木天线音译为“雅奇天线” 。这两种天线 一般建议在室内覆盖中,电梯和大型仓储超市等装修不太考究的地方使用。 八木天线是窄带天线,价格便宜,天线增益相对较大(> 10 dBi) ;对数周期天线是宽带 天线,天线增益相对较小(< 10 dBi)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八木天线是窄带天线,所
尺寸 (mm)
2.3.4. 定向耦合器主要应用
1.信号注入; 2.信号发生器的调整; 3.功率流动的监视; 4.测量入射功率和反射功率,以测定驻波比; 5.信号取样;定向耦合器(从基站引出下行信号,并将上行信号送入基站) 6.基站直接耦合,从基站的收、发端口用耦合器分配一定比例的信号,送入室内分布系 统进行信号分配。
图 2-15 抛物面天线
2.6.2. 各种天线的参数指标对比(典型值)
表 2-6 室内分布天线技术指标(典型值) 天线类型 频率范围 增益 极化形式 VSWR 前后比 最大输入功率 阻抗 水平 3dB 带宽 垂直 3dB 带宽 用途 360° 90° 重发天线 90° 60° 3dBi 垂直极化 ≤1.5 ≥23dB 50W 50Ω 35° 施主天线 10° ≥18dB 全向吸顶天线 壁挂天线 7dBi 八木天线 14dBi 垂直或水平 ≤1.4 ≥30dB 200W 抛物面天线 单频 25dBi 全频

室分多系统合路分析及POI的应用(铁塔公司)201412

室分多系统合路分析及POI的应用(铁塔公司)201412

2.3 POI互调抑制性能指标
——4G时代易产生的干扰
移动 TD-E (2300-2400)
ANT2
联通FDD-LTE (1710-1860) 联通 WCDMA (1920-2145)
(1)电信CDMA800二次谐波干扰联通LTE 1.8G ——解决:POI混合互调-150dBc,及对应多个系统间产生的混合互调反射 干扰电平为-150+43=-107dBm。附件图1中,异频合路单元1产生的二阶互 调经电桥再到联通FDD-LTE1.8端口,干扰电平衰减(电桥隔离度)为25dB, 即POI产生的二阶电平值为-107-25=-132dBm。二次谐波不会对联通FDD LTE造成干扰。 (2)移动E频段和联通W下行三阶互调影响联通W上行 ——解决:附件图1中,电信FDD-LTE2.1与联通FDD1.8分别处于电桥的两 个输入端口,该两个系统产生的组合互调在3dB电桥节点产生,经合路器 、连接线及电桥后两系统进入电桥腔体的功率将下降3+1dB。由于互调干 扰的下降比干扰系统的功率下降更快,功率下降4dB后,互调产物将下降 12dB以上,即互调产物为-107-12=-119dBm。不会造成干扰。 (3)电信2.1G和1.8G三阶互调影响移动E频段 ——解决:同上
单路 输出
电信LTE/联通W损耗5.5dB 其他系统损耗2-2.5dB
2.1 运营商通信系统频率规划
运营商 2G/3G 频段(MHz) GSM900: 909-915/954-960 DCS: 1735-1740/1830-1835 WCDMA:1940-1955/2130-2145 LTE 频段(MHz) LTE1800:1745-1765/1840-1860 LTE2300:2300-2320 LTE2600:2555-2575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书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为加强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及客户网络服务的质量,确保通信网络运行质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规范代维服务内容,保证外包服务正常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省分公司对代维采取垂直管理方式,要求各市州代维队伍建立统一的流程、工作机制、考核办法,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和队伍建设。

代维内容和考核工作围绕日常管理、周期巡检、隐患整治、故障抢修、资料管理、工程配合、业务配合和专项维护工作等代维作业内容展开,包括室分系统交维验收、资源管理、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物业管理、维护资源配置要求等,并根据中国铁塔维护相关规范最新版本做相应调整,确保全省代维工作内容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明。

二、适用范围2.1 室内分布系统2.1.1 无源分布系统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客户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馈线、天线、漏缆、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电桥等器件、接头、双绞线、支架、辅材等。

2.1.2 有源分布系统的维护范围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光纤分布系统的AU、EU、RU及末端分布系统,微站型分布系统的RHub以及pRRU等。

2.1.3 隧道室分系统的维护范围为高铁红线区域内归属于铁塔公司的相关资产,主要包括室分主设备、隧道机房/洞室电源配套设施、泄漏电缆、光交箱、光缆线路(包含红线外引入部分)、洞口场坪抱杆等。

2.2 动力环境设备2.2.1 市电供电系统(铁塔公司产权的高压线路、变压器、低压供电线路、电表、避雷装置等)。

2.2.2 动力设备(含开关电源、直流远供、电池、逆变器、UPS、稳压器等)。

2.2.3 动环监控采集设备。

2.2.4 基站空调设备。

2.2.5 节能减排设备2.2.6 新能源等其他动力配套设备三、代维服务内容和要求3.1 巡检及基础测试3.1.1 具体内容代维人员对所维护的设施定期进行预防性巡视检查与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站址设施隐患,保障安全、平稳运行。

室内分布系统器件介绍

室内分布系统器件介绍
在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要使用馈线把所有器件连接起来。一般 我们可以选用两种馈线,一种是损耗大,但成本低、容易弯曲的 1/2英寸馈线;另一种是损耗小,但成本高、不易弯曲的7/8英寸 馈线。
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19
1/2英寸馈线
适合于每楼层的支线连接
馈线
7/8英寸馈线
适合于CDMA-3G的室内覆盖楼层与楼层间的干线连接
室内分布系统器件介绍
内容提要
I. 合路器 II. 天线 III.馈线 IV. 功分器和耦合器 V. 干线放大器 VI. 馈线接头 VII.器件更换和增加的原则
2
一、合路器的概念
3
合路器
➢ 合路器主要用作将多系统信号合路到一套室内分布系 统。在工程应用中,需要将800MHZ 的C 网和900MHz 的G 网两种频率合路输出。采用合路器,可使一套室 内分布系统同时工作于CDMA 频段和GSM 频段。
天线
1
2
3
4
5
上图中,1 ~ 2 是吸顶全向天线,3 ~ 4 是平板定向天线,5 是棒状全向天线。
8
天线
室内分布天线型号举例
型号
频率范围
800 10137
876-960/1710-2500MHz
TS-IAOMT-800/2400 806-960/1420-2400MHz
TQJ-SA800/2500-3
20
馈线
射频电缆参数的比较(典型值) 21
内容提要
I. 合路器 II. 天线 III.馈线 IV. 功分器和耦合器 V. 干线放大器 VI. 馈线接头 VII.器件更换和增加的原则
22
功率分配器
功分器和耦合器

铁塔2022年5G室分设计比武4套_答案

铁塔2022年5G室分设计比武4套_答案

铁塔2022年5G室分设计比武总分80分,考试一共90分钟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第1题】无源室分主要采用()做信源。

A、干线放大器B、直放站C、大功率分布式基站D、微功率分布式基站【答案】C【第2题】四路室分方案投资最高,分布系统占用现场槽道空间最多,一般仅应用于网络容量需求极大、运营商充分共享的()覆盖场景。

A、高价值CBDB、超高流量商业楼宇C、地铁隧道D、重点保障办公楼【答案】C【第3题】同楼层分布式MIMO与普通双路室分相比,5G下载速率预计可提升()。

A、20%-30%B、30%-40%C、40%-40%D、30%-50%【答案】D【第4题】跨楼层分布式MIMO与普通双路室分相比,5G下载速率预计提升()。

A、10%-20%B、20%-30%C、30%-40%D、40%-40%【答案】A【第5题】4T4R RRU建立1个4T4R小区,以下正确的信源连接方式是:()。

A、使用1台12频末级合路型POIB、使用2台12频末级合路型POIC、使用1台14频末级合路型POID、使用2台14频末级合路型POI【答案】D【第6题】8T8R RRU建立1个8T8R小区,以下正确的信源连接方式是:()。

A、使用1台12频末级合路型POIB、使用2台12频末级合路型POIC、使用4台12频末级合路型POID、使用4台14频末级合路型POI【答案】D【第7题】当前中国广电5G下行频率为()MHz,带宽为2*40MHz。

A、718-758B、748-780C、740-780D、758-803【答案】D【第8题】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各运营商的要求考虑各系统的室内信号外泄指标,CDMA的()室外10米处信号电平为()dBm。

A、RxLev,-90B、RSCP,-90C、RSRP,-110D、Rxpower,-90【答案】D【第9题】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各运营商的要求考虑各系统的室内信号外泄指标,LTE FDD的()室外10米处信号电平为()dBm。

哈大高铁室内和隧道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doc

哈大高铁室内和隧道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doc

哈大高铁室内和隧道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哈大高铁室内及隧道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一、高铁车站及隧道部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信号源1、哈大高速铁路车站室内分布公用移动通信引入的信号包括中国移动 1 中国移动通信GSM 900MHz(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890.2-908.8(移动台发,基站收)935.2-953.8(移动台收,基站发)2 中国移动通信DCS 1800MHz (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1710-1720MHz 、1725-173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15MHz 、1820-183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3 中国移动通信TD-SCDMA (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1880-1900MHz 2010-2025MHz 4 中国移动通信WLAN(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2.400-2.4835GHz 5 中国移动通信LET(上下行各1个端口)(预留端口);频段2300-2320MHz(室内频率规划使用)2320-2380MHz(室外频率规划使用)中国联通 1 中国联通GSM 900MHz(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909MHz -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54MHz-96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2 中国联通DCS 1800MHz(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1745-175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40-185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3 中国联通WCDMA(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1940MHz-195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2130MHz-2145MHz(移动台收,基站发)4 中国联通WLAN(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2.400-2.4835GHz 中国电信 1 中国电信CDMA 800MHz(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825MHz-835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870MHz -880MHz (移动台收,基站发) 2 中国电信WLAN(上下行各1个端口);频段 2.400-2.4835GHz 3 中国电信CDMA2000 2.1GHz(上下行各1个端口)(预留端口);频段1920-193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2110-2125MHz (移动台收,基站发)现网高铁车站部分共10套信源系统需要接入,另需预留中国移动通信LET 2.4GHz(上下行各1个端口)、中国电信CDMA2000 2.1GHz(上下行各1个端口)共2套信源系统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附件10地铁隧道类场景(V1.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目次1场景概述 (1)1.1建筑物特点 (1)1.1.1地铁特点 (1)1.1.2隧道特点 (2)1.2建筑物功能分区 (2)2地铁覆盖技术要点 (3)2.1覆盖设计 (3)2.1.1地铁隧道覆盖设计 (3)2.1.2地铁站台、站厅覆盖设计 (7)2.2小区划分 (8)2.3小区切换 (8)2.3.1乘客出入地铁站的切换 (9)2.3.2站厅与站台两小区之间的切换 (9)2.3.3隧道两小区之间的切换 (9)2.3.4列车出入隧道时与室外小区的切换 (10)3隧道覆盖技术要点 (11)3.1.1高铁隧道覆盖设计 (11)3.1.2公路隧道覆盖设计 (11)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铁隧道高低频覆盖差异解决方案 (13)A.1透传POI的应用 (13)A.2透传POI的原理 (13)1 场景概述地铁隧道类场景分为地铁、高铁隧道和公路隧道三种场景。

1.1 建筑物特点1.1.1 地铁特点地铁主要是指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场景,包括城市轻轨的地下部分。

地铁是当前大型城市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环境非常复杂,人流量非常密集。

(1)地铁一般包含站厅、站台、地下区间隧道等区域。

(2)地铁站厅连接地面及站台层,一般一个站会有多个出入口连接地面,站厅层为购票区域;站台层为旅客候车区,一般有侧式站台(分为单线轨道和双线轨道式)和岛式站台两类。

站台图1单线轨道示意图站台站台图2双线轨道示意图站台图3岛式站台示意图地铁隧道分为上、下行两条线路,一般情况下,两条线路为单洞单轨隧道,隧道宽度约4.5米,高度约5米。

地铁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在500米至3公里不等,市区的站间距较小,郊区的站间距较大。

地铁列车车厢宽度一般在3米左右,车厢玻璃车窗距离轨面的高度约为2.5米。

图4地铁场景示意图1.1.2 隧道特点隧道一般分为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公路隧道跨度较大,内部有多个车道。

高铁隧道空间狭小,一般仅可通过一辆列车,且列车距离隧道壁较近,每隔一定距离(如500米)建有内陷设备洞,用于安放各种设备。

1.2 建筑物功能分区地铁包括:站台、站厅和隧道。

隧道包括:公路隧道、高铁隧道。

2 地铁覆盖技术要点2.1 覆盖设计对于地铁站站厅、站台以及地铁人员工作区域的覆盖与普通室内覆盖场景类似,一般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来覆盖;对于地铁隧道部分一般采用漏泄电缆方式覆盖。

全向吸顶天线漏泄电缆图5地铁场景覆盖示意图2.1.1 地铁隧道覆盖设计2.1.1.1 干扰分析通常地铁隧道内除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外,还存在警用350MHz、政务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2.4GHz列车控制系统CBTC等地铁专用通信系统。

因此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时,应根据基站设备的实际射频能力,计算公网移动通信系统与地铁专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隔离度。

警用350MHz、政务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通常采用漏泄电缆方式覆盖,一般来说,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漏泄电缆与其保持0.5米的间距可以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地铁列车控制系统CBTC基于WLAN技术,一般采用定向壁挂天线进行覆盖,天线挂高与列车车顶位置相当。

一般来说,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漏泄电缆与其天线保持1米的间距可以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另外,在极特殊情况下由于设备射频指标不佳、漏泄电缆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公网与专网系统间相互干扰时,应积极配合做好设备及分布系统的干扰排查与整治工作。

2.1.1.2 组网方式原则上应和电信企业协商并达成一致,宜采用POI+双路漏泄电缆组网,支持LTE MIMO,2G/3G可灵活选用分缆或合缆方式。

图6地铁隧道LTE MIMO组网+2G/3G收发分缆图7地铁隧道LTE MIMO组网+2G/3G收发合缆2.1.1.3 漏泄电缆覆盖模型漏泄电缆覆盖模型如下图所示,信号源从漏泄电缆的一端注入射频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衰减,信号逐渐减弱,直到衰减到无法满足覆盖要求为止,该距离即为信号源的有效覆盖距离。

图8漏泄电缆覆盖模型示意图信号源的有效覆盖距离L= (Pin –(P0+L1+L2+L3+L4+L5))/S (米)Pin:漏泄电缆输入端注入功率;P0:最低要求覆盖信号强度;L1:漏泄电缆耦合损耗,此项为漏泄电缆指标,一般取95%覆盖概率的耦合损耗,与工作频段有关;L2:人体衰落,与车厢内的拥挤程度有关,一般取3-5dB;L3:宽度因子,Xlg(d/2),d为终端距离漏泄电缆的距离,X为系数,一般取值在10-20之间,根据实际项目进行模测校准;L4:设计衰减余量, 一般取3dB;L5:车体损耗,与车箱类型有关,一般地铁车体损耗在8-12dB左右,具体损耗取值应以模测为准;S:每米漏泄电缆传输损耗,此项为漏泄电缆指标,与工作频段有关。

表1漏泄电缆链路预算表2.1.1.4 漏泄电缆布放原则(1)漏泄电缆布放位置由于地铁列车车体由金属材料及玻璃组成,车窗是损耗相对较小的位置,宜将漏泄电缆布放在车厢车窗上沿高度位置,开孔方向朝向列车,有利于电磁波穿透车窗对用户进行覆盖,布放位置如下所示:漏泄电缆开口方向图9漏泄电缆布放位置示意图由于站台一般设有广告牌,位于站台区间的漏泄电缆宜安装在广告牌上方或下方。

(2)MIMO成对漏泄电缆间距当隧道布放双缆实现LTE MIMO性能时,两根漏泄电缆距离宜不小于0.5米。

2.1.2 地铁站台、站厅覆盖设计地铁站一般包括站厅层及站台层,根据站厅层的结构情况,在站厅层公共区域及出入通道口使用全向吸顶天线交叉布放的方式进行覆盖,天线覆盖范围20-30米。

图10站台站厅覆盖示意图2.2 小区划分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铁站,应采用不同的分区策略:(1)对于郊区非换乘站,高峰人流量不大,站台、站厅及隧道宜规划为同一个小区。

图11站台站厅隧道共小区示意图(2)对于城区非换乘站,高峰人流量较大,站台与隧道宜规划为同一小区,站厅单独规划为一个小区。

图12站厅独立小区示意图(3)对于换乘站,每条地铁的隧道及相应站台宜各规划为一个独立小区,站厅单独规划为一个小区,同时要考虑多个小区间切换问题。

2.3 小区切换地铁场景小区信号切换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位置。

(1)乘客出入地铁站的切换;(2)站厅与站台两小区之间的切换; (3)隧道区间两小区之间的切换;(4)列车出入隧道口时与室外小区的切换。

2.3.1 乘客出入地铁站的切换乘客出入地铁站会产生室外宏基站信号和地铁站厅信号之间的切换,可以在扶梯中间位置的顶部加装全向吸顶天线保证足够的重叠覆盖。

图13 乘客出入地铁站的切换示意图2.3.2 站厅与站台两小区之间的切换此切换同2.3.1切换场景一样,一般在扶梯上下口位置布放全向天线保证切换顺利进行。

图14 站厅与站台切换示意图2.3.3 隧道两小区之间的切换列车经过两个小区交会处时会发生信号切换,应设置足够的重叠覆盖区保证切换顺利进行。

图15隧道内切换示意图以GSM系统为例:切换时间≤6s,地铁列车设计时速为80km/h(22.3m/s),完成单向切换需要的距离为:22.3*6=134m。

同理可得,各系统的切换距离如下表:为保证各系统在隧道区间两小区之间正常切换,在设计时应以切换重叠区要求最高的系统为准预留满足切换距离的功率余量。

2.3.4 列车出入隧道时与室外小区的切换列车出隧道的过程中,隧道内信号迅速减弱,隧道外信号迅速增强,两侧信号无足够的重叠覆盖区,需在隧道口漏泄电缆末端增加对数周期天线对隧道出口方向进行覆盖,与外部宏网基站形成足够的重叠区,达到顺利切换的目的。

重叠覆盖区的设置要考虑两个原则。

(1)重叠覆盖区的距离要能满足所有系统的切换要求。

(2)重叠覆盖区的距离不能太长,必须控制信号外泄,避免对隧道外室外宏站覆盖区造成干扰。

3 隧道覆盖技术要点隧道一般分为公路隧道和高铁隧道,公路隧道一般较宽敞,隧道内设多车道;高铁隧道一般较狭小,仅能供列车通过。

3.1.1 高铁隧道覆盖设计高铁隧道和地铁隧道结构类似,一般隧道跨度较小,高铁列车距两侧隧道壁较近,宜采用漏泄电缆覆盖。

覆盖原理和地铁隧道相同,只是车体损耗远大于地铁列车(20dB 以上),设备一般只能按照在固定的设备洞中。

由于高铁列车通常车速较高,宜在隧道口顶部或在隧道口附近建设抱杆安装对数周期天线将隧道信号充分延伸进行覆盖。

具体覆盖设计参见2.1.1节“地铁隧道覆盖设计”。

图16 隧道出入口覆盖示意图3.1.2 公路隧道覆盖设计公路隧道一般来说比较宽敞,弯曲度较小、高度较高。

相比于地铁隧道、高铁隧道,公路隧道进场协调门槛低,工程实施相对容易,基于覆盖效果及成本综合考虑,宜采用对数周期天线进行覆盖,单天线覆盖范围200-350米。

在电信企业网络覆盖要求较高的隧道,可采用漏泄电缆方式进行覆盖。

室外小区隧道小区馈线图17隧道覆盖示意图附录 A(资料性附录)地铁隧道高低频覆盖差异解决方案低频段800/900MHz系统和其他高频段系统相比有着更好的覆盖优势,在电信企业提出节约低频段信源数量的需求时,可采用透传POI方案实现800/900MHz系统的透传,最大化发挥低频段信源覆盖能力,以节省电信企业低频段信源设备投资。

A.1 透传POI的应用可根据电信企业的要求定制低频透传型POI配合标准化POI使用,以实现在部分合路点将低频信号透明传输,减少低频段信源数量。

采用该方案时,透传POI安装位置应充分和电信企业沟通,在电信企业认可的前提下实施。

图18图A.1 透传型POI使用示意图A.2 透传POI的原理透传型POI实现低频信号透传的原理是:ANT1口接收来自上一级漏泄电缆的低频信号,通过POI内部合路器的低频口实现信号的透传(用跳线将两低频端口相连),直接通过ANT2口发射至下一级漏泄电缆(反之亦然)。

原理图如下:图19 图A.2 透传型POI 原理示意图注:总部目前已制定标准化9频、12频透传型POI 标准,具体指标参见《无源分布系统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 )产品要求V2.0》,供采用透传POI 时参考。

21低频信号路径流向移动DCS1800电信LTE1800联通LTE1800移动LTE1900电信LTE2100联通W2100移动LTE2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