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平时作业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2c2a7b065ce0508763213c7.png)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3dd01d8cf84b9d529ea7a5c.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巴渝文化平时作业
![巴渝文化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5c0ad6048d7c1c708a145af.png)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要求: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Array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 200 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槃瓠之后、板楯蛮、廪君蛮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 470 公里,南北长约 450 公里,总面积达 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https://img.taocdn.com/s3/m/e64020df240c844769eaee34.png)
平时作业四一、填空题(43分)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白朗)、(罗烽)。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熏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
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
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
1999年,哈尔滨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千年庆典活动,并兴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作业一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作业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622e808a1284ac8504364.png)
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位。
23456789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
131415123456789、简述满族文化。
三、论述题(共35分)1、“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5分)2、黑土文化的特征。
(6分)3、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6分)4、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6分)5、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6分)6、试述渤海国的教育文化。
(6分)答案1234567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
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121314151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
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作品留下许多。
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为《龙沙剑传奇》,为程煐所作。
黑龙江现存第一部山水志为《宁古塔山水记》为张缙彦所作。
上述的流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言行传播中原文化,为边疆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是流人发展了黑龙江的私塾教育,加快了黑龙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流人文化作为中间力量对黑龙江地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3答: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文革的灾难给知情的上山下乡抹上了难以消除的悲剧色彩,激活和提升了北大荒文化又一轮新的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79f8d2fd9e31433239689390.png)
黑龙江电大在线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1、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
答:(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
第一,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
第二,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
第三,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
(二)顺从"长生天"理念的游牧文明。
第一,关注草原的周而复始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第二,坚韧、顽强,尚武好战,武牧结合。
第三,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强烈的依赖性。
第四,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三)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
第一,敬天但以人为本。
第二,安土重迁,男耕女织。
第三,随遇而安顽强生存,知足常乐。
2、“萨满”的职能。
答:萨满的职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
他们通过跳神仪式来祭神、桂病、祈福。
为了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萨满更加注重观察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试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生命形态的秘密,并以获取这些秘密和神力为终生追求和实践的内容。
因而产生叫阳明上的萨满渐向叫的思想意。
第二,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
在其中传承与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艺,带领人们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争取和谐相处的权利,战胜灾难与疾病,用高歌狂舞、锵锵锣鼓, 振奋人们的精神。
第三,主持民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
第四,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本氏族的族史。
每个民族萨满的传承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老萨满用神验的方式来选远,有的是族人推选,还有的是那些生过病而被萨满治好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当萨满。
3、简述流人文化。
答:"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精神与物质)的总和。
这种文化基汉民族中原文化与"流人"队伍中的其他民族文化、边疆固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
流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世界文化史当中,只是它一直被各时代的主流文化所包裹,因此,流人文化在人们的视野里基本是若隐若现。
地域文化平时表现作业
![地域文化平时表现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8ac45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a.png)
地域文化平时表现作业1. 引言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和特色,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来展示和传承地域文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域文化的平时表现方式,并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2. 艺术表演2.1 传统音乐演奏在不同地区,传统音乐演奏是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表现形式。
各地区的音乐风格有所不同,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四川川剧的脸谱音乐、山东齐鲁大鼓、西藏的藏戏音乐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音乐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2.2 舞蹈表演舞蹈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地区的舞蹈形式和风格千差万别。
例如,广东的广场舞、西藏的藏舞、云南的傣族舞等,都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
通过舞蹈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动感和艺术魅力。
2.3 传统戏剧演出传统戏剧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各地区的戏剧形式多种多样,有京剧、豫剧、粤剧、川剧等等。
这些戏剧形式通过具体的表演方式和剧情,传递地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传承。
通过观看传统戏剧演出,人们可以了解地域文化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3. 饮食文化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饮食文化。
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种类有所不同,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风味和传统制作工艺。
3.1 名菜代表不同地区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名菜,例如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点心、北京的烤鸭等等。
这些名菜代表了地域文化的味道和特色,体现了当地的烹饪技艺和食材运用。
3.2 节日食品各地区的传统节日也会有特定的食品和烹饪方式。
例如,农历春节时,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饺子,南方地区人们则喜欢吃年糕。
这些特定的节日食品代表着地域文化的传统和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纪念。
3.3 饮食仪轨各地区还有不同的饮食仪轨和餐桌礼仪。
例如,四川人饭桌上会有一些特色小碟,称为“凉菜”,广东人吃饭时喜欢使用筷子,而北方地区则是主要使用餐刀和叉子。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51652f004a1b0717ed5dd0d.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aabdc142be1e650e52ea99c7.png)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1)(第一讲、第二讲)一、填空(2×10=20分)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4.青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青海还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5.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25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一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占全国第三位。
6.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多公里。
7.吐谷浑历史的辉煌之处在于将荒原青海打造成了繁荣的丝路通道,并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马文化。
8.青海的茶马互市最为兴盛的是在明代代,在这个时期确立茶马征发了制。
9.青海正式建省在1928年,1929年10月,时任青海省政府委员的代理青海省政府事权,青海从此进入马家军阀通知的时期。
10.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青海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名词解释(4×6=24分)1.湿地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一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
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沃土,成为各名族共同繁衍生息的锦绣家园。
(42页)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珧马家村而得名,是中原仰韶文化西向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该文化从公元前38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延续了2000年时间。
马家窑文化遗存发布在东起甘肃泾水、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海南境内,北抵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阿坝北部的广大范围内。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四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四](https://img.taocdn.com/s3/m/bd51eba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1.png)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4)(第七讲)一、填空(2×10=20分)1、解放前青海由于长期受马步芳政权的统治,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见教材P231页)2、 1951年到1954年,青海全省各族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各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要求。
;(见教材P233页)3、“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中小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数有大幅度的增加,还建立了7所民族师范学校。
(见教材P237页)4、 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大三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见教材P239页)5 、1979年9月,青藏铁路铺轨到戈壁新城格尔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从此、蜿蜒伸展的铁路线就牵起了人们对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梦想,再也没有松开。
(见教材P240页)6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5.54亿元跃升到2009年的1081.27亿;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28元元跃升到2009年的19454元元。
(见教材P243页)7、2001年7月1日,青海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宁曹家堡机场至至韵家口全线通车。
(见教材P246页)8、2008年,青海省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发展,“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省会、州府、县城之间全面通公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
(见教材P248页)9、每年的夏季,青海都举办一项盛况空前的国际体育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第 1 页共5 页赛,2005年它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为亚洲顶级赛事。
(见教材P250页)10、青海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见教材P257页)二、名词解释(4×6=24分)1.三线建设: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三大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地域文化作业 4 文档
![地域文化作业 4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7010542767f5acfa1c7cd26.png)
地域文化作业 4一、填空题1、大兴善2、法门寺3、广仁寺、十方堂。
4、草堂寺5、重阳万寿宫6、张载7、甲骨文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科举制10、国子监二、列举题1、列举今西安市辖区内的八处著名的佛教寺庙。
法门寺青龙寺大慈恩寺兴教寺大兴善寺广仁寺净业寺清真大寺2、列举三秦十处道教名观和庙宇。
八仙宫太和山道观擂鼓台太白庙华阴西岳庙华阴华岳观华山纯阳观华山翠云宫华山全真观华山太虚庵3、列举三秦四道特色菜肴、三道特色宴席。
四道特色菜肴:葫芦鸡、酿金钱发菜、烤乳猪、驼蹄羹。
三道特色宴席:雪月桃花、比翼连理、国色天香。
4、列举陕西省的四种名酒、四个名茶。
四种名酒是:1、西凤酒2、太白酒、3、白水杜康酒4、黄桂稠酒四个名茶是:子午仙毫、紫阳毛尖、秦巴雾毫、汉水银梭。
5、西周时期以六艺作为教育基本内容,请说出六艺的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6、列举唐代六学、二馆的内容。
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门下省的宏文馆、东宫的崇文馆一、问答题1、选取三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名寺宫观各一例加以介绍。
三秦佛教: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臵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三秦道教:陕西佳县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五公里处的白云山上,保存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时期道教古建筑群。
佳县白云观是真武大帝的道场,在建筑的设计与营建上真武大殿是整个殿堂庙宇群落的核心。
白云山建筑群落营建的是一个复杂的神仙世界,在神仙的居所里,奇巧的工匠们以他们的智慧用艺术的手段妆点了神的空间,雕刻是主要方式,白云观建筑雕刻以砖雕、木雕、石雕最为突出。
不论木雕、砖雕还是石雕,与建筑相融合成为建筑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秦伊斯兰教: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城内鼓楼西侧的化觉巷内,因规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
化觉巷清真大寺,是我国建筑雄伟、环境清幽、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并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11e4eba852458fb760b56ba.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山西地域文化作业一
![山西地域文化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dec4f39e3b3567ec112d8a55.png)
山西地域文化作业一1、隋炀帝以()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选择一项:A. 李渊B. 李世民C. 李建成D. 李元吉正确答案是:李渊2、战国初,()三家分晋,史称“三晋”,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选择一项:A. 韩赵楚B. 韩赵魏C. 赵韩齐D. 赵韩秦正确答案是:韩赵魏3、“太原”一词,最早见于()。
选择一项:A. 《左传》B. 《诗经》C. 《论语》D. 《尔雅》正确答案是:《诗经》4、山西省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中()居多。
选择一项:A. 满族B. 朝鲜族C. 回族D. 蒙古族正确答案是:回族5、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
选择一项:A. 东北虎B. 金钱豹C. 金丝猴D. 大鲵正确答案是:大鲵6、山西省尚有一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其中()是山西省的稀有树种,生长在陵川、壶关和阳城等地山谷。
选择一项:A. 野大豆B. 翅果油树C. 山西杨D. 红豆杉正确答案是:红豆杉7、()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中国的特产鸟类,被列为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中濒危物种,在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
A.褐马选择一项:A. 褐马鸡B. 金雕C. 黑鹤D. 金钱豹正确答案是:褐马鸡8、()在保护珍禽褐马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选择一项:A. 昔阳县保护区B. 庞泉沟保护区C. 盂县保护区D. 平定县保护区正确答案是:庞泉沟保护区9、()的七十二混沟内,还发现了一处面积800公顷的原始森林。
这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人类活动、黄土高原的森林和气候变迁以及引种驯化动植物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选择一项:A.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 历山自然保护区C. 蟒河自然保护区D. 庞泉沟保护区正确答案是:历山自然保护区10、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又称()纪念馆、“四八”烈士祠,位于兴县东南45千米的黑茶山脚下东会乡庄上村。
地域文化作业一至四
![地域文化作业一至四](https://img.taocdn.com/s3/m/f69e426b1ed9ad51f01df2b3.png)
地域文化一、填空1.中原文化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化的凝合体。
2.中原文化的特点: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文化、散播性。
3.中原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①自强自立精神;②崇文重教精神;③重功致用精神;④勤俭节约精神。
4.所谓文化区域,即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经过从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5.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和河内文化区。
6.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陈宋文化;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汉淮文化。
7.中原文艺的特点有:开创性、引领性、兼容性和先进性。
8.南北朝时期,中原诗人的“三大家族”是谢氏家族;江氏家族;庾氏家族。
9.东汉书法家刘德昇,教出了钟繇和胡昭两位著名书法家。
10、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
11、老子诞生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即今鹿邑县。
12、道家思想被东汉末年张鲁的“五斗米道”宗教组织吸收,演变成中国的道教。
13、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民权县)人。
14、《道德经》诞生于河南灵宝市的函谷关。
15、列御寇诞生于战国时期郑国莆田(即今中某县白沙乡)。
16、“北宋五子”中的三位是中原人是,程颢、程颐和邵雍。
17、孔子弟子子贡善于经商,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曾为孔子守墓六年。
18、提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是郑国的子产。
19、佛教大致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
20、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河南洛阳白马寺。
21.隋唐时期,是我国佛教的繁荣时期。
22、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
23、《墨子》所阐述的政治思想可概括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24、《尉缭子》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今开封市)人尉缭的著作。
地域文化作业习题(含答案)
![地域文化作业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9d82d10661ed9ad51f386.png)
西安有()古都之称。
A 十四朝B 十三朝C 十五朝D 十七朝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2、单选题(4分)()位于浐河东岸,是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
A 半坡遗址B 咸阳宫遗址C 阿房宫遗址D 大明宫遗址答案:A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3、单选题(4分)长安在西周时建都在()。
A 内史B 长安C 西安D 丰镐答案:B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4、单选题(4分)西安的名称是()才有的。
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明代答案: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5、单选题(4分)西安是在()解放的。
A 1948年5月B 1949年10月C 1949年5月D 1948年10月答案:标准答案:C Array得分西安市现辖()。
A 四区五县B 九区四县C 六区四县D 七区六县答案: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西安市现有常住人口约()。
A 800余万B 500余万C 600余万D 700余万答案: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8、单选题(4分)秦始皇以()作为标准文字。
A 小篆 B大篆 C 隶书 D 楷书答案:标准答案:A Array得分9、单选题(4分)()是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之一。
A 西周中期B 西汉中期C 北宋中期D 南明晚期答案:标准答案:B Array得分10、单选题(4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左传》B 《春秋》 C《资治通鉴》 D 《史记》答案:标准答案:D Array得分古代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大通道是()。
A 茶马古道B 京杭大运河 C丝绸之路 D 蜀道答案:标准答案:C得分12、单选题(4分)西安事变发生于()。
A 1931年12月12日B 1936年12月12日 C1937年12月12日 D 1941年12月12日答案:标准答案:B得分13、单选题(4分)贞观为唐()的年号。
A 玄宗李隆基B 中宗李显C 太宗李世民D 高宗李治答案:标准答案:C得分14、单选题(4分)丝绸之路纪念群雕位于今天西安的()。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b44bd81d4d8d15abe234e42.png)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一)断题(20分)建立了越国,国号就叫“於越”。
()00年间,浙江地区已有20个县。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有句俗谚,叫“无绍不成衙”。
其中的“绍”就是指绍兴。
()人们认为,浙商的鼻祖就是范蠡。
()宁不成市”是人们对南京人的总结。
()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被业界成为“小商品市场道琼斯指数”。
()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学证实,“建德人”就是生活在建德一带地方的古人类。
()中的大禹就是绍兴人。
()答题(40分)①为什么浙江人比较富裕?②为什么曹娥江又叫“舜江”?③浙江的名茶有哪些?④浙江有哪四大名窑,它们分布在何处?三、分析题(40分)①古籍上说:“吴越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
”“民多刚劲质直。
”“民性质直而好古,好斗而易解。
”“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
”“故其俗,至今能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
”根据这些材料,分析古代浙江人的性格,并据此对如何在浙江民间建设现代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二)断题(20分)上常说的“陶朱公”就是范蠡。
()战争以后,浙江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是温州。
()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
()地区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于世。
()镇有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嘉业堂”。
()船王包玉刚和影视大王邵逸夫是宁波人。
()根浙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浙江第二代商人。
()浙东学派中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
()明先生”指的就是明朝学者王守仁。
()堂集林》是海宁人王国维的代表著作之一。
()二、简答题(40分)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是怎样评价浙商的?②东汉时期浙江上虞人王充所著的《论衡》一书中的要旨有哪些?③为什么梁启超要将清人龚自珍誉评为“中国的卢梭”?④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吴昌硕在艺术上的贡献有哪些?三、分析题(40分)①1956年《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专题,名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就此分析昆曲的现状,谈谈我们应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
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
![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https://img.taocdn.com/s3/m/3bc1e81e83c4bb4cf7ecd198.png)
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欲裂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
3、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4、饮食不仅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作业(一)1、请简述科举时期的江苏教育文化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为我国科举制度之始。
科举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从此以后,科举进身便成为士子所竭力追求的理想前程。
应试教育也成为官学、私学的主要形式。
隋唐时期,江苏的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化教育的大发展。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诏诸州县令置学,江苏地方官学有了迅速发展。
学、县学相继兴办。
教学的内容比隋代有所扩充,学生的名额也大为增加。
与此同时,私学也发展得很快。
宋朝建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给江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宋时,曾三次兴学。
第一次在仁宗庆历年间,第二次在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第三次在徽宗崇宁年间,书院在当时也有较大发展,江苏最早建立的茅山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此后,书院便遍及江苏各地。
宋末元初,由于战乱频繁,书院毁废甚多。
元顺帝时,书院相继恢复,且又新建了一批,但仍不及宋代规模。
元代教育的创新举措,是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学习的需要,兴办了社学,实行官办、民办相结合的形式。
江苏各地农村创办了大批社学。
明初,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政府规定府州县学生员名额增至为府学40名,州学30名,县学20名,洪武十五年,将南京国子学改为国子监,规模宏大,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生员达9972名,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学校。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迁都北京,虽然在北京设立京师国子监,但南京国了监仍然保留,称为“南监“且规模超过北京国子监,明代仍沿袭元代的作法,大办社学。
明代初期对书院不甚重视,中期以后,由于官学腐败僵化,书院才又逐步发展起来,在恢复新建的书院中,东林书院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揭发宦官罪恶,成为当时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明代西学东渐,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等均于明代来中国,传播西方科学文明。
在教育方面,徐光启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主张突破陈规,中西贯通,他的科学教育思想对清代后期的洋务运动及近代的科学民主思潮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初,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经济、教育停滞不前。
康熙即位后,励精图治,国势复振,教育事业也逐步恢复和发展,地方官学也已恢复。
到雍正,乾隆两朝,增设了县学。
由于官学与封建科举制度完全结合在一起并成为科学制度的附庸,因此,在教育的普及、学术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已大为削弱;而清代江苏的书院则比较兴旺,康熙后各朝均有所发展。
书院的布局进一步由南向北,由城及乡遍及全省各县。
清代江苏私学也相应发达,各地都有一批著名的学者从事办学活动。
爱国学者顾炎武,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有极其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
平时作业(二)2、请简述江苏书画艺术的发展。
(一)江苏的绘画艺术六朝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绘画史上画家辈出的时代。
画学之独立,当始于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之频仍,清淡之风相尚,“其时画家,要皆能作带宗教色彩之图画,其最著者,吴有曹不兴,晋有卫协”。
因曹不兴善画人物衣纹折皱,绘画史上有所谓“曹衣带水、吴带当风”之说。
卫协的画风对大画家顾恺之影响很大,顾恺之世传有“三绝”之誉,在江南画家中,堪称画圣。
南朝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繁盛时期,江南画家以顾恺之为宗,以人物佛像画为主,兼及山水,花卉,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格调和韵致上,也大致确定了以传神为美,重在抒情写意的基本美学风貌。
这是江南画家对中国绘画史上重要贡献。
南朝画家中,刘宋的陆探徵人称“一笔画”,或与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号为“密体”。
紧张增繇人物画,号为“张家样”,与吴道子并称“疏体”。
汉魏以后,以今南京为中心,出现了一个南朝画派,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无论人物还是山水,说我国传统绘画成熟于南北朝时期是没有问题的,江苏绘画则对中国传统绘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便是后世之画分南北宋,也可以追溯至此一时期。
唐代政治中心在长安,著名画家中多为北方人士,然江苏绘画也在南朝绘画基础上不断发展。
特别是南唐的绘画,是金陵画史上,也是中国画史上一个繁盛的时期,唐代画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张和王洽。
相传张能双手握笔,同时作画,人称“双管齐下”,王洽酒酣作画,将墨泼于绢素,随其浓淡形状,用手抹之,画出山石云水,号称“泼墨”。
南唐中主李提倡绘画,在金陵创立了翰林图画院(又称翰林图画局),史称“南唐画院”。
于是一大批有才华的画家群集于此,一时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南唐花鸟画家当以徐熙最有代表性,南唐山水画家中,当首推董源和宗董而又能出新的巨然,时称“董巨”。
两宋画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南宋淮阴人龚开。
总之,五代至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诸体咸备,名家辈出的时代。
元、明、清三代画艺精进,高潮迭起,与承被此一时期的流风余韵有关系。
元明以降,吴门画派渐次崛起,江苏绘画进入了黄金时代。
元人画迹,趋重种逸,尤一以山水画为极盛。
说到元人山水画,则不能不首推“元四家”:黄公望传世画迹主要有《富春山居图》,倪瓒传世画迹主要有《雨后空林图》。
中国山水画至元代已臻于炉火纯青,其特点是重内蕴而轻形质,便是文人画旨趣之要义,继“元四家”之后,入明而卓有成就的江苏籍画家有王履、王绂及夏等。
明中叶前后,吴门画派继元四家而兴起。
所谓吴门画派,乃指从明代成(化)、弘治以降,直至万历之初,差不多百余年间出现于苏州地区的画家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又称“明四家”,而开山人物,则是沈周(石田),直至明末清初,吴门画派流风余韵尚在。
在吴门画风影响之下,明清两代江苏绘画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局面。
清代江苏画家著名者不胜枚举,“江左四王”一一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都是今苏州地区人,再加上吴历及恽寿平则被称为“清六家”。
清代的江苏绘画,有两个重要的流派,一是“金陵八家”,一是“扬州八怪”。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的八个画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听欣、谢荪、胡,其中成就最高者龚贤。
”扬州八怪“是指乾隆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八个有代表性的画家: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郑燮、李方膺、罗聘。
其中,郑燮是最有代表性的。
太平天国时期,江苏也出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
其中虞蟾、陈崇光以及虞谷和尚等,比较有代表性。
最早以代表清代画派而风行天下者,山水画无非娄东、虞山二派。
而“金陵八家“画风或承浙派,或类松江、华亭,也与明四家,元四家渊源有自,且间亦融入了娄东、虞山笔墨。
花鸟人物,扬州画派重写意的画风影响甚巨,金农、郑燮为特出。
可知江苏绘画在清代画坛上几成左右之势,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晚清,民国以来,中国画主要承袭传统,“四王”及“八怪”的画风不衰,同时西洋画法传入,画坛遂三分天下,即海派、京派及岭南派。
现当代江苏著名大画家更多了,如徐悲鸿、傅抱石等。
总之,与古代绘画史上情形相仿佛,江苏绘画自明清以来,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举足轻重,波及画坛,一直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江苏的画论:在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前179一前122)幕客所编的《淮南子》中,其中的画论部分,尽管还不够系统,却有不少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顾恺之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圣”,同时又是一位有建树的,对后世绘画理论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画论家,他传世的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
六朝绘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较秦汉绘画,演进之迹甚明。
除了绘画成了画家的自觉意识之外,画种的分门别类及画派的初步形成,都始于这一时期。
纵观古代画论,江苏画家和画论家历代不乏有创建,有贡献者。
特别是宋元之后,江苏绘画渐渐处于领风气之先的地位。
因而在绘画理论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的画家,画论家就不胜枚举了。
如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写山水诀》,元末明初画家王履的《华山图》册。
中国画论至宋元时,由形神论而及于理趣说。
明清两代江苏画家有突出建树的颇多,如吴门画派中的文征明,对传统画论中的形神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标举“作家士气咸备”。
王世贞提出的“实”与“雅”相对的说法,亦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明清江苏画论家对于形神关系,意趣趋向以及画家在创作中的主观作用,绘画的技巧方法和品流标准等中国画学基本问题,都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画论的主力军。
总之,江苏画论,有功于中国画坛的学者多多。
六朝时领风气之先,元明后居于主流,便是近现代,居要席者亦不在少数。
(二)江苏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相仿佛,江苏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大致说来,由于曹操建安十年(205年)颁布禁碑法令,南朝因之,从六朝时开始,江南书法渐次以墨迹为主,确立了以“晋韵”为宗的南帖的统领地位。
唐宋以降,南方书家自觉意识日趋强烈唐代碑禁解除,南帖北碑,南妍北质的书风呈现交融之势,遂使江南书法风气发生明显的变化。
及至元明之后,吴门书派与吴门画派崛起,江南书法便不止是占据要津,而是几占书法史半壁有余。
吴门书家影响所及,至今不废。
一、六朝至唐宋江苏书法艺术发展概况。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期。
首先,围绕着六朝古都南京,书法艺术的发展蓬蓬勃勃,特别是在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辉煌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之下,南京地区及今江苏省范围内涌现出许多在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家和作品,如三国时期吴国书法,独领江南古朴、灵秀、依稀见出江山之助的独特风貌。
2、唐代是书法史上第二个辉煌的时代。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崇尚王羲之书,南朝书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著名书家几乎都是宗法“二王”的,这一时期江苏籍的名家主要有陆柬之、孙过庭、李、张怀瑾、蔡希综、张旭、沈传师等。
张旭(今江苏苏州人),他的草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尊为“草圣”。
3、南朝到唐,“二王”书法一直是正统书法的主流,所谓“南帖北碑”,唐代南方书法(或称南帖)沿“二王“余绪,多有拓展。
南唐以来,南京地区及江南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又一个高潮期。
4、如果说,唐代书家对书法艺术的法则和艺术地位明确地加以确认,从而造成了一时期书法艺术的辉煌,那么,宋人在唐人的辉煌面前,考虑得最多也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如何在书汉艺术中体现书家的不同意趣,张扬个性,即“尚意“。
苏、黄都是新型书风的开拓者,米芾也不例外。
二、“吴门书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吴门书派的形成,可以上溯至元代。
元代江苏书法家主要有袁易、龚、张南、柯九思、倪瓒等人。
宋元江南书法,承六朝至唐余风,又得江南山川风物之肋,直接开启了明代盛极一时的“吴门书派”。
所谓吴门书派,乃是指承明初“三宋二沈”书风,继以沈周、吴宽以及沈周弟子文征明等为代表的书法流派。
由于文征明弟子甚众,吴门书派陈容强大。
吴门书派大盛于明中叶,波及于明末清初,在书法史上影响巨大而又广远。
明初时,苏州地区的书家就已相当活跃,其中成就较高的有宋克,接着又有徐有贞等,均可称为吴门书派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