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7全国各地省市区: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数)

合集下载

历年各地区城镇失业人口及失业率

历年各地区城镇失业人口及失业率

Y
Z
AA
AB
AC
AD
AE
AF
1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川省 年 万人 26.47 27.65 27.94 27.16 26.72 30.18 29.59 30.79 31.9 33.82 33.1 33.3 34.3 36.1 34.53 37.86 36.28 34.56 36.93 40.67 42.87 54.36 54.64 贵州省 年 万人 8.7 8.72 8.47 10.08 11.5 10.74 11.3 10.23 11.14 11.08 11.18 11.61 12.13 12.12 12.13 12.47 12.34 12.18 12.51 12.56 13.66 14.09 14.49 云南省 年 万人 7.34 7.14 8.1 8.01 7.84 6.01 6.2 6.77 8 9.8 12.12 11.9 12.97 13.79 14.02 14.77 15.4 15.69 15.99 17.44 18.09 19.19 19.47 2.02 2.08 1.04 1.64 1.63 1.69 1.77 1.2 1.33 西藏自治区 年 万人 陕西省 年 万人 10.83 9.98 8.57 12.57 15.16 12.21 10.7 11.39 14.01 13.51 13.95 18.46 21.54 21.5 20.95 20.83 21.48 21.42 20.91 19.48 21.06 22.35 22.35 甘肃省 年 万人 10.12 10.43 9.13 9.59 8.38 8.34 7.97 7.35 7.44 8.66 9.31 9.53 9.25 9.69 9.51 9.43 10.28 10.72 10.78 9.8 9.3 9.71 9.48 青海省 年 万人 1.84 1.64 1.51 1.34 1.5 1.82 1.93 1.8 2.4 2.85 3.07 3.48 3.63 3.73 3.72 3.87 4.06 4.24 4.35 4.09 4.23 4.22 4.4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年 万人 2.98 4.23 4.48 3.42 3.95 3.91 3.7 3.8 3.66 3.54 3.75 4.1 4.35 4.2 4.42 4.77 4.8 4.76 5.22 4.61 4.69 5 4.94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7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后,各省份2017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陆续出炉。

那么,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是多少钱呢?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全国平均工资收入排名,一起来看看吧。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_2017全国平均工资收入排名_2017中国各省平均工资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8日,全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23省份陆续公布了2016年地区平均工资情况。

北京在已公布省份中平均工资最高,其中非私营单位年均工资达到了历史最高,为119928元,比2015年的111390元增加了8538元,增长7.7%。

但在这23个省份中,包括北京在内,全国仅有4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赶超了全国水平。

河南垫底,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49505元,不足北京的一半。

同时,也仅有5个省份的城镇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超过了全国水平,吉林垫底,平均工资仅为30184元,不仅不到北京的一半,与全国平均数42833元还相差了12649元。

多数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达到5000元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16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仅有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等4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也仅有北京、浙江、广东、重庆和江苏这5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统计显示,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城镇私营单位,多数省份的平均工资未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的省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宁夏、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内蒙古、云南等13个,占比59%,超过了一半。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影【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运用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2007—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2878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老年抚养比,显著增加就业率,对就业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

因此,建议制定更加灵活、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政策;重视退休年龄政策对就业影响的异质性,加强对各年龄段劳动力就业的引导,对于劳动力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就业;弹性退休;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378(2024)02-0003-11一、文献综述近年来,伴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和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已然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①,远远高于7%的国际标准②。

总体来看,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预示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将继续面临未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不断加剧,不仅会导致老年人养老金、社保制度内老年抚养比、公共医疗等老龄化成本大幅上升,而且还会导致劳动力市场逆转现象,例如劳动力萎缩和劳动力老龄化等。

虽然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比如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但近年来我国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岗位的供给压力持续存在。

图1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每年都在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从2000年的59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945万人,我国的就业率从2000年的97.42%下降到2019年的95.52%,最高值为98.11%。

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篇一: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xx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xx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c)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3000元,最低为5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400b.415c.416d.417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b.710c.720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浙江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县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2016年底)

浙江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县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2016年底)

886469 346334 231713 367154
53356 61272 160884 25439 54789 447058 119984 53940 24448 27913 37607 120085 25344 15812 13472 32142 363700 83400 29900 400577 147963 163081 91123 31178 60142 47340 61119 16037 22222 11808 10992 19638 20387 12030 10121
143 257 131783 87282 70695 63919 73826 29309 73063 52922 37995 27358
13709 4059 2234 2154 978 1063 922 530 7192 1459 579 1890 1423 1134 2104 8511 265 851 1371 564 1506 1010 745 346 2917 2727 1672 1735 988 1279 2557 800 2336 1060
492694 224947 114168 253859
4004 16315 26682
269 7997 371067 25147 4137 1187
673 21326
8502 907
1521 217
5599 49000
8900 1200 108568 55162 80794 5090 10933 28127 20380
农、林、 牧、渔业
采矿业
2619163
480
602
524869
55
70
249756
341
120193
34
532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感谢观看
推荐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 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本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9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 据;200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9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 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9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01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推荐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提纲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2)》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全书共分为 八个部分,书中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 的相关数据。
提纲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
第二部分 2009年人 口变动抽样数据
第三部分 2009年劳 动力抽样数据
第四部分 2009年城 镇单位就业统计数据
第五部分 2009年全 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
第六部分 2009年全 国计划生育数据
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 家人口和就业数据
第八部分主要统计指 标解释
1-1各地区人口数 1-2按性别分人口数 1-3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1-4按城乡分人口数 1-5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6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7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1-8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9全国历年人口密度 1-10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 1-11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中国人口统计与就业统计重点细节解读

中国人口统计与就业统计重点细节解读

中国人口统计与就业统计重点细节解读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各地区市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的统计范围首先需要对年鉴户籍统计资料中的市、县和镇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说明,这里的“市”指市区与县级市,市人口指除县以外的人口,市人口+县人口=全国人口,“镇”指县、县级市与市区所有的镇,镇人口包括在市人口和县人口之中。

农业、非农业人口为公安部的户籍数据。

“各地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农业、农业人口,如北京市、河北省的非农业、农业人口等。

“各地区市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根据前面市人口的说明,是指市区与县级市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不包括市辖县的数据。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是指是各个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数。

2、《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表3-1人口数及构成”城镇人口一列,1995年及以前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只有1000多万,但从1996年开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突然达到2000多万的原因1995和1996年的城镇化率问题,其统计口径没有变化,1995年数据为1995年1%人口调查推算数据,1996-1999年数据在人口变动调查推算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结果,以1995年为起点进行了修订,而1995年前数据未做修订,由此产生了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变大的现象。

3、统计年鉴中把人口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划分标准与《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2009年发布)关系,统计年鉴中有从1978年以来的城镇乡村人口数,其划分规则1982年以前数据为公安户籍数据,城乡划分也是按公安户籍的划分标准。

1982-1999年城乡划分标准分别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进行划分。

其中,1982年及以后为常住人口口径,即分别在城镇或乡村区域内常住半年以上(或在本地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000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2000-2005年城乡人口数据根据此暂行规定划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