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期末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部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B )A. 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B. 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C. 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化学物质;B. 化学污染物;C. 化学污染物与环境背景构成的体系;D. 环境3、下面关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关系较为常见的是: ( C )A. 先迁移, 后转化;B. 先转化, 后迁移;C. 迁移和转化结伴而行;D.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4、以下哪个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C )A. 物理因素;B. 生物因素;C. 化学因素;D. 环境因素.5、可能引起污染物累积的迁移过程是( D )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干、湿沉降;D. 生物迁移。
6、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A 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B 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C 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D 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7、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8、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属于消费污染的是:A.排放污水;B. 使用塑料制品;C.家庭汽车;D.家庭燃煤;E. 使用含氟冰箱;F. 乱扔废弃物.G. 尾气排放.9、世界环境日为___A___。
A.6月5日;B.7月5日;C. 5月6日;D. 3月22日.10、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___C___。
A. 50--60%;B. 30---40% ;C. 80-90%;D.90-100%;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是环境问题( A B C D E )A. 物种多样性减少;B. 城市大气污染C. 河流湖泊污染D. 能源枯竭;E.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F.大量儿童失学2、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 A B C D )A. 核泄漏;B. 富营养化;C. 汽车尾气D. 中等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3、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B C D F)A. 污染物质的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B.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C. 污染控制技术;D.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最终归宿;E. 化学物质在烧瓶中的反应;F. 化学物质的生态效应.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主要有( A B C )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生物迁移;D. 光化学降解;5、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有( ABC )A. 肥料;B. 农药;C. 重金属;D. 石油;E. SO26、化学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危害包括( A B C D E F G )A. 毒性;B. 腐蚀;C. 氧化反应性;D. 耗氧性;E. 富营养化;F. 破坏生态平衡;G. 三致效应.三判断题1、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中所有的化学物质;×3、向环境中排放了污染物便产生了环境污染; ×4、广义的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B. 研究环境因素对化学过程的影响C. 研究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D. 研究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下列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二氧化碳C. 氮氧化物D. 塑料微粒3. 什么是大气中的温室效应?A. 空气中的水分增多B.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C. 空气中的氧气增多D. 空气中的氮气增多4. 以下哪个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5. 什么是生物降解?A.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B. 化学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C. 物理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D. 机械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或能量。
2.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 环境化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_。
4.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 环境化学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化学中的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2. 阐述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描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0.5mg/L的铅,若该废水处理后铅的浓度降至0.05mg/L,请计算该工厂废水处理效率。
2. 假设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每辆车平均每天排放10kg的二氧化碳。
计算这个城市每天总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五、论述题(共10分)1. 论述环境化学在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前景。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1、环境化学2、大气垂直递减率3、生物强化技术4、水体富营养化5、绿色化学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环境化学期末考题 所有标红色的为考试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环境化学1.⼤⽓主要成分N2(78.08%)、 O2(20.95%)、 Ar(0.943%)和CO2(0.0314%)。
⼏种惰性⽓体:He、Ne、Kr和Xe的含量相对⽐较⾼。
⽔蒸⽓的含量是⼀个可变化的数值,⼀般在1% ~3%.2.⼤⽓层的结构1. 对流层(Troposphere)⾼度: 0~(10~16) km ,随纬度和季节发⽣变化温度:⼤约每上升100 m,降低 0.6 ℃空⽓运动:低纬度较强,⾼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密度:密度⼤,占⼤⽓总质量的3/42.平流层(Stratosphere)⾼度: (10~16)~50 km温度:同温层 [对流层顶端~(30~35 km)]30~35 km以上开始下降空⽓运动:没有对流,平流为主空⽓稀薄,很少出现天⽓现象3. 中间层 (Mesosphere): 50~80 km4.热层(电离层)(Thermosphere):80~500 km吸收紫外线造成温度上升,空⽓⾼度电离,因此也称为电离层,占⼤⽓质量的0.5%5. 逃逸层,外⼤⽓层 (Exosphere)3.辐射逆温层对流层⼤⽓的重要热源是来⾃地⾯的长波辐射,故离地⾯越近⽓温越⾼;离地⾯越远⽓温越低。
随⾼度升⾼⽓温的降低率称为⼤⽓垂直递减率:Γ=-dT/dz式中:T——热⼒学温度,K;z——⾼度。
在对流层中,dT/dz<0,Γ = 0.6 K · (100m)-1,即每升⾼100 m ⽓温降低0.6 ℃。
⼀定条件下出现反常现象当Γ=0 时,称为等温层;当Γ<0 时,称为逆温层。
这时⽓层稳定性强,对⼤⽓的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
辐射逆温产⽣特点●是地⾯因强烈辐射⽽冷却降温所形成的。
●这种逆温层多发⽣在距地⾯ 100~150 m ⾼度内。
●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晴朗的夜晚。
●有云和有风都能减弱逆温。
●风速超过 2~3 m · s-1,逆温就不易形成4.主要⾃由基及其来源HO ?和HO2 ?来源1) HO ?来源清洁⼤⽓:O3 的光解是清洁⼤⽓中HO ?的重要来源O3 + h→ O ? + O2O ? + H2O → 2HO ?污染⼤⽓,如存在HNO2,H2O2 (HNO2 的光解是⼤⽓中HO ?的重要来源)HNO2 + h→ HO ? + NOH2O2 + h→ 2HO ?2)HO2 ?来源①主要来⾃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H2CO + h→ H ? + HCO ?H ? + O2 + M → HO2 ? + MHCO ? + O2 → HO2 ? + CO②只要有 H ?和 HCO ?存在,均可与 O2 反应⽣成 HO2 ?③亚硝酸酯和 H2O2 光解CH3ONO + hv → CH3O ? + NOCH3O ? +O2 → HO2 ? + H2COH2O2 + hv → 2HO ?HO ? + H2O2 → H2O + HO2 ?④若有CO存在,则:HO ? + CO → CO2 + H ?H ? + O2 → HO2 ?R ?,RO ?,RO2 ?来源1) R ?烷基⾃由基来源:⼤⽓中存在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醛和丙酮的光解。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二章1对流层:对流层是气的底层,其厚度在10~12km。
质量却占气总质量的3/4。
每升100m温度降低℃平流层:由对流层顶到50km左右高度称为平流层。
温随高度而升。
存在臭氧层中间层(过渡层):处于平流层顶至85 km左右的区域,温度随度升高而下降。
热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左右的区域。
温随高度而升。
逸散层:800km以上的高空2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大的并对人或环境产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
3气稳定度:指气层的稳定程度,即气中某高度处的气块在垂直向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4影响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①风和大气湍流②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5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无毒化合物,从而去除了污染或者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污染。
6光化学反应过程:分、原子、自由基或离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7常见自由基:OH:主要源于臭氧光解O3+hv=O·+O2 O·+H2O=2·OH HNO2+hv=·OH+NO H2O2+hv=2·OHCH4+·O=CH3·+·OHO2:主要源于醛的光HCHO+hv =H·+HCO·H+O2+M=HO2· +M HCO·+O2=HO2 ·+CO CH3ONO+hv=CH3O·+NO CH3O·+O2=HO2 ·+HCOH H2O2+hv=2·OH ·OH+H2O2=HO2·+H2O ·OH+CO=CO2+·H ·H+O2=HO2 ·R. RO. RO2等:气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自由基是甲基,主要来源于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环境化学 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大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指数PI越高,空气质量越差,空气污染越严重,等级越高。
10.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有哪些?
1.迁移转化类型:机械 物理化学 生物 三种迁移
2.联合作用:不相互作用:其总效应相当于各金属有害因素单独作用时的效应 相加作用:单独作用时的总和 协同作用:大于单独作用时的作用 拮抗作用:小于
9.大气质量标准:对大气中污染物或其他物的最大允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我国发布的大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和影响的气质量要求。
二级:为白虎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本环境化学考题由本人一句一字录入,因此下载分有点高。希望理解!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
2.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组成的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单元。如属于气候要素的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17.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答:活性:土壤溶液中H+浓度直接反应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潜性:由胶体吸附的H+或AL3+在被突然的盐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代换时才表现出来的酸度。活性酸度是突然酸度的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h+、al3+的储存库,因此潜在酸是活性酸的储备。在多雨的条件下土壤中盐类离子淋溶于水体,而H+取代胶体上的金属离子被土壤吸附,导致土壤酸化。因为南方多雨,所以土壤酸度偏高!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二、简答题: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答:(1)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害效应。
2、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答:分布:多氯联苯在大气和水中含量极少。
因其易被沉积物所吸附,所以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较高。
迁移: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并发生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到达水生生物和人体。
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海洋;转入水体后被沉积物吸附,因此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
转化:PCBs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
3、简述多环芳烃(PAH)的污染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来源:天然来源: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的天然火灾,火山活动等。
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木材、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的热解;工业锅炉和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垃圾焚烧;烟草焦油中;机动车辆尾气;此外,食品经炸、烟熏、烘烤等加工后也会生成PAH 。
迁移与转化:由不完全燃烧、热解等高温过程产生的PAH大多数随烟尘、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释放到大气中的PAH 存在于固体颗粒物和气溶胶中。
大气中的PAH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
进入水体或土壤中的PAH 可被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PAH在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微生物降解。
4、简述汞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答:分布:汞在自然界的丰度不大,但是分布很广,分布于环境各圈层中。
迁移:大气中的汞就是由汞的化合物挥发产生的,并且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
气相汞的最终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
环境化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1.按照大气温度、化学组成及其它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圈可以分为_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2.地球吸收了太阳辐射能量,为保持其热平衡,必须将这部分能量辐射回太空,这一过程称为地球辐射。
地球辐射的波长在4~8μm 和13~20μm部分能量很容易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而8~13μm的辐射被吸收很少,这种现象称为_大气窗现象,这部分长波辐射可以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
3.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CO2量增加,它们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在近地面与大气层间形成绝热层,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并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安全。
这就是所谓的_温室效应_。
4.自由基反应是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核心反应。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酸雨前体物的氧化,臭氧层的破坏等都与此有关;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有羟基自由基、过氧羟基自由基、烷氧自由基、过氧烷氧自由基。
5.自由基反应主要包括____链引发,连传递,链终止三个阶段。
6.腐殖质中除含有大量苯环外,分子中还含有_羧基、酚羟基、醛基__等活性基团,因而腐殖质具有弱酸性、离子交换性、配位化合及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
7.水体自净广义的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____物理___、___化学___、_生物___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8.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__氮__、_磷__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_含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___原生__矿物和__次生__矿物。
黏土矿物通常分为___2:1_型(蒙脱土型)_和__1:1型_(高岭土型)_两种类型。
10.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有机、无机氧化还原物质,并始终进行着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中氧化还原作用的强弱同样可用__氧化还原电势___表示。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音、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环境自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
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烟雾: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气溶胶: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
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8、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 M1 和 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 M<M1+M2, 这种联合作用属于
____D___。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独立作用 D 拮抗作用
9、根据 Whitby 的三模态模型,粒径___D_ _μm 的粒子称为粗粒子模。
决定电位的物质是 有机物 。
9、 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 土壤矿物质 、 土壤有机质 。
10、 土壤具有缓和其_ 酸碱度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 分,每小题 2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RCOO2 NO O2 NO2 RO2 CO2
终止反应
HO NO2 HNO3
RCOO2 NO2 RCOO2 NO2已知 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Fe3 H 2O Fe(OH )2 H
9、一般来说,在还原条件下,很多重金属易产生难溶性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
班 姓名
.
精品文档
…………………密……………封……………线……………密……………封……………线…………………
座号
和交换态含量增加。
(√)
10、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根>颖壳>茎叶>籽实。
(×)
四、综合题(20 分,每小题 10 分)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 SO2,颗粒物以及由 SO2 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
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库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库第一章绪论一、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问答题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并阐述重庆地区酸雨频率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
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4、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5、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6、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7、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
8、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运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问答题3、水体污染物可分几类?4、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5、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
7、试解释用BOD5、COD Cr评价水环境质量时会掩盖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风险。
10、影响有机物光化学降解的因素有哪些?11、试述水的氧化还原限度及pE值。
二、计算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
碱度为1.4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碳酸平衡系数查看书本34页表2-6)7、与含21%O2的空气处于平衡的pH=7.00的水溶液,其pE值为多少?已知E = 20.75V8、书本P91页的第9题。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一、问答题1、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
举例说明其原理。
2、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3、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4、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5、阐述As、Cd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存在形态、迁移、危害等)?6、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一、简答题1、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
高等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
高等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因人为因素使环境质量下降并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3高等环境化学:高等环境化学是一门从化学机理和控制原理方面来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的一门科学。
4化学有害物质:化学有害物质包括废气、废水和固废等三废,如SO2、COD、SS、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池剩余底泥等5迁移: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所产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等过程均称为污染物的迁移〔如沉淀、分解,吸附等物理过程〕。
6转化〔1-7后〕: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使其形态或性质产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如化学反响,氧化复原生物降解化学过程等〕。
7固氮、硝化、反硝化〔1-33〕:①固氮:是将气态氮转化为离子形式;②硝化反响:由氨根离子转化为硝酸盐;③反硝化:由硝酸盐经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8二噁英〔1-41〕:二噁英〔Dioxin 〕,是由多氯二苯并二二噁英(PCDDs, 75种异构体〕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 135种异构体〕组成的210种异构体含氧杂环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9伦敦烟雾:硫酸烟雾也称“伦敦烟雾〞,于1952年12月英国伦敦首次发现,当时因家庭和工厂烟囱排放的大量SO2,加之地面低温(<4℃) 潮湿多雾,上面出现逆温层使其聚积在低层大气中,难以扩散,形成很浓的硫酸烟雾,导致一个晚上窒息死亡600多人。
即50年代的著名伦敦烟雾事件。
10洛杉矶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响而产生的PAN、O3等强氧化性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所形成的混合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1943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洛杉矶,又称洛杉矶烟雾。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气B. 水体C. 土壤D. 动物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氧气D. 塑料3.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最大?A. 二氧化碳B. 氮氧化物C. 臭氧D. 氯氟烃4.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温室气体?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 氟氯烃5.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对臭氧层破坏作用最显著?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氟氯烃D. 氮氧化物6.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DDTB. 多氯联苯C. 汞D. 二氧化碳7.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重金属?A. 铅B. 汞C. 铜D. 钠8.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污染最严重?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碳酸钙9.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酸雨的主要成分?A. 硫酸B. 硝酸C. 盐酸D. 碳酸10.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A. 臭氧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环境化学中,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环境化学中,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环境化学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环境化学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环境化学中,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大学化学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 2CO + hν + HCO 或H2CO + hν H2+ CO(5)CH 3X + hν + X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O2 + ClOClO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环境化学工程考查题目(含答案)
《环境化学工程》期末考查试卷一、填空题1.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叫第一类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引起的破坏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叫第二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发展四个阶段是:工业革命前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20世纪50 年代的发展恶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第一次高潮阶段(第一代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问题)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第二次高潮阶段(第二代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全球性问题)。
3.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干洁空气、水蒸气、悬浮微粒三部分组成。
4.一般大气中CO2的含量是0.03%,正常大气中[O3]为 0.01~0.04ppm,臭氧层中[O3]为1.0ppm,臭氧层的主要作用包括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和作为温室气体加热平流层。
5.自然降水的pH值=5.6,是由于降雨中溶解的CO2的作用。
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6.氟里昂CFC-113的化学分子式是C2F3Cl3,哈龙Halon-1211的化学分子式是CF2ClBr。
7.含有NO x、HC等一次性污染物质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光化学烟雾,其中的二次污染物包括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醛、HNO3、H2O2、O3、硝酸盐。
8.大气污染物中的气态污染物治理方法包括液体吸收净化法、固体吸附净化法和催化转化。
9.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有害物质包括氢氧化物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
10.按产生气泡方法不同,气浮法分为电解气浮、分散空气气浮和溶气气浮。
二、简答题1.汽车及机动车尾气组成如下:NO x1000~2000ppm,CO约5%,未燃烧的C n H m>1000ppm。
尾气净化以Pt为高效催化剂,在转化器中进行。
请说明在一段转化器和二段转化器中的转化原理,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一段转化器中发生还原反应,在催化剂Pt作用下,利用CO为还原剂,将NO x转化为N2、CO转化为CO2、CnHm转化为CO2和水。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环境化学期末考题
范题:1 为什么土壤的Eh过低时重金属不易迁移?答:土壤的Eh过低时,重金属离子将形成极难溶的硫化物沉淀,重金属因而被固定下来,不易迁移。
2 为什么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砷含量较高?答:由于土壤中砷主要以非水溶性形式存在,因而土壤中的砷,特别是排污进入土壤的砷,主要积累于土壤表层,难以向下移动。
浸水土壤中可溶态砷的含量比旱地高,而植物对砷有强烈的吸收积累作用。
3 某市一家铅锌冶炼厂的含铅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水体中,排污口水中铅的含量为0.3~0.4mg/L,而在下流500 m处水中铅的含量只有3~4μg/L,试分析其原因?答:(1)含铅废水的稀释、扩散;(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3)氧化-还原转化:(4)各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5)溶解和沉淀反应;配合反应(6);(7)生物甲基化作用;(8)生物富集作用;题型1 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温室气体?除CO2外,还有哪些温室气体?为什么说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详述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量的CO2、CH4和N2O等气体向大气中释放而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效应。
(2)主要温室气体:CO2、CH4、CFCs、N2O 、对流层O3 、H2O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3)气候变暖的影响和远期后果1)气候带北移2)海平面上升3)大量物种灭绝,人口死亡率上升4)森林火灾频繁等2、为什么说臭氧层消失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详述臭氧层消失对环境的影响,并分别叙述臭氧层消失的天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
1.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
2.优先污染物:也叫优控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了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3.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4.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
5.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6.环境效应: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环境变化可以是自然过程,也可以是人为活动影响所引起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异。
7.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8.电子活度: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
9.天然水的碱度: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天然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
10.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1.域剂量(浓度):阈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可分为有害阈剂量和非有害阈剂量。
12.土壤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是土壤溶液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13.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14.总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
15.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
16.协同作用: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
17.绿色化学: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则此次雨水的pH值大约为()。
[NH4+]=2.0×10-6mol/L,[Cl-]=6.0×10-6mol/L;[Na+]=3.0×10-6mol/L,[NO3-]=2.3×10-5mol/L;[SO42-]=2.8×10-5mol/LA.3B.4C.5D.6答案:B2.Fenton试剂的氧化机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生成氢氧自由基。
A.Zn2+B.Cd2+C.Fe2+D.Fe3+答案:C3.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垂直递减率Г()。
A.<0B.>0C.=0D.不确定答案:A4.关于HO·说法不正确的是()。
A.O3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B.对于污染大气,HO·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C.HO·的光化学生成率白天高于夜间D.HO·有很高的活性,具有强氧化作用答案:B5.在低层大气中可以吸收全部来自太阳的紫外光和部分见光的物质是()。
A.O32D.HNO3答案:B6.在我国的酸性降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SO42-B.NO3-C.Cl-D.HCO3-答案:A7.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一般()kJ/mol(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A.小于299.1B.小于153.4C.小于101.2D.大于493.8答案:A8.O2分子键能为493.8kJ/mol,()可引起氧的光解(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A.红外B.可见光C.紫外光D.可见光和紫外光答案:C9.臭氧键能为101.2KJ/mo1,()可引起氧的光解(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 限界浓度:通常把一系列对人类(或其它生物体)有害的物质在环境中的最大允许剂量,称限界浓度。
2. 地化本底值:自然界中某物质含量的天然水平。
3. 地化异常值:有害物质和地化本底值之间的偏差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值。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温度层结: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2. 逆温: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
且Г=0.6K/100m ,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种。
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不同的气体层:对流层、大气按污染程度不同,通常可分为局部性污染、地方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Dp≤10um❖成核:是过饱和蒸汽在颗粒表面上凝结成液滴的现象。
❖粘合:颗粒之间可以相互粘合,也可以粘合在固体的表面上。
❖吸附:是发生在颗粒物表面的一种现象,如化学吸附:Ca(OH)2 + CO2 →CaCO3 + H2O 8. 光化学定律❖第一定律:只有被体系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引起该体系的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
❖第二定律: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中,被活化的分子数(或原子数)等于吸收光的量子数。
此定律又称为爱因斯坦光化学当量定律。
9. 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概念❖激发的单重态:在有两个电子的轨道中,当其中一个电子吸收了光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轨道时,假设其电子自旋状态不变,即与留在原基态轨道中的电子处于自旋反向的状态,则此类激发态称为激发的单重态,以S表示,或在原子或分子符号的左上角标以“1”来表示,如1O或1SO2。
❖激发的三重态:如果吸光跃迁的电子,其自旋状态变更,此时,激发到能量较高的空轨道上的电子与留在原轨道上的电子处于自旋同向状态,此类激发态称为激发三重态,可以T表示,或在原子或分子符号的左上角标“3”来表示,如3O2,3O,3SO2等。
10.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条件(1)要有一定的气候条件;(2)具有合适的地理条件;(3)碳氢化合物的连续排放;(4)氮氧化物的存在;(5)紫外光线的照射。
其中后三点被称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三要素。
11. NO向NO2的转化的五个反应式❖2NO + O2→2NO2(慢反应)❖NO + O + M →NO2 + M (快反应)❖NO + O3→NO2 + O2(快反应)以上是NO转化的次要途径,主要途径为:❖NO + HO2·→NO2 + HO·❖NO + RO2·→NO2 + RO·12. 雨除过程:在水蒸汽凝结成云珠时,一些气溶胶颗粒通过布朗运动可以溶于云珠里,并随之降落地面的过程。
洗脱过程:在云下面降雨时,雨滴对气溶胶颗粒的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使之除去的过程。
13. 臭氧层的破坏:1、NO x对O3层的破坏作用O3 + NO →NO2 + O2NO2 + O →NO + O2总反应:O3 + O →2O2(NO作催化剂)2、HO·对O3层的破坏HO· + O3→O2 + HO2·HO2· + O →O2 + HO·总反应:O3 + O →2O2(HO·作催化剂)3、氟氯烃类对O3的破坏在平流层,氟氯烃吸收紫外光辐射进行光解:CF2Cl2 + hv(175nm<λ<220nm) →CF2Cl + ClCFCl3 + hv(175nm<λ<220nm) →CFCl2 + Cl光解产生的Cl与O3发生反应,O3 + Cl →ClO + O2ClO + O →Cl + O2总反应:O3 + O →2O2 (Cl起催化作用)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 酸度、碱度的定义及计算式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酚酞碱度:如果滴定是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当溶液的pH降到8.3时,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转化为HCO3-。
苛性碱度:达到pH CO32-所需酸量时的碱度称为苛性碱度。
总碱度=[HCO3-]+2[CO32-]+[OH-]-[H+]酚酞碱度=[OH-]+[CO32-]-[H2CO3*]-[H+]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
CO2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pH8.3,测得游离CO2酸度。
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测得无机酸度。
总酸度=[H+]+[HCO3-]+2[H2CO3*]-[OH-]CO2酸度=[H+]+[H2CO3*]-[CO32-]-[OH-]无机酸度=[H+]-[HCO3-]-2[CO32-]-[OH-]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有:(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主要途径之一。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水中和沉积物中的耗氧污染物使水体的Eh降低,使Fe、Mn 等氧化物溶解,从而释放出与其共吸附的重金属离子。
(3)降低pH:pH值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 土壤的三相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多相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的绝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土壤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
❖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气相是指土壤空隙中的空气。
2. 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厘摩尔每千克土表示(cmol/kg)。
3.4. 土壤酸度(1)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又称有效酸度。
(2)潜性酸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过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NaCl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
❖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
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5. 土壤碱度❖土壤中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是CO32-和HCO3-的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
❖HCO3-和CO32-的总和称为土壤总碱度。
6. 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转移的因素(1)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从土壤中吸收转移重金属的能力是不同的。
(2)土壤种类:土壤的酸碱性和腐殖质的含量都可影响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转移能力。
(3)重金属的形态:离子态、络合态、化合固态等不同的重金属形态被植物转移的能力不同。
(4)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在植物体内不同营养器官内,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不同,造成重金属在不同的植物器官组织中积累。
7.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4种机制❖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际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跨膜吸收;❖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酶系统的作用;❖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 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BCF)来表示。
2. 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3. 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 生物富集系数的计算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定义为生物浓缩因子,用BCF或K B表示。
BCF = c b/c e其中BCF—生物浓缩系数c 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造成生物浓缩的有机物是降解性小、脂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质c 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5. 羧基(-COOH )是生物降解的活性反应中心6. 乙酰辅酶A 的计算❖ 偶数碳原子的有机酸,最终生成偶数/2个分子的乙酰辅酶A ,参与三羧酸循环,最后生成CO 2和H 2O 。
❖ 奇数碳原子的有机酸,最后生成一个分子的丙酰辅酶A 、(偶数-3)/2个乙酰辅酶A 。
7. 毒物的四种作用①协同作用❖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M1+M2) ❖ 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和物毒性增加。
②相加作用❖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M1+M2)❖ 当各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对机体作用的部位及机理相同时,其联合的结果往往呈现毒性相加作用。
③独立作用❖ 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M=M1+M2(1-M1))❖ 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中单项毒物的毒性。
④拮抗作用❖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M1+M2)❖ 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降低。
8.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1)简单分子连接性指数计算(1)把分子结构式转变为隐氢式(2)隐氢图分解成所需的指定部分,得到分子碎片子图。
在子图中,从一个顶点至另一个顶点所经历的边构成所谓的路径,几条边共同一个顶点的叫做簇,始、末边相接的称为链环。
不含有键的子图为零阶,含一个键的为一阶,以此类推。
(3)计算分子隐氢图中各个非氢原子的点价,即δ值,δ=σ- h(4)按照隐氢图的碎片子图所属种类,计算子图中各顶点δ值乘积平方根的倒数,求出分子连接性子图项,再将所有子图项相加,得到对应于该子图的化合物的简单分子连接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