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试讲人:薛颗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课题: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时: 1课时课型:欣赏课(新课)教材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册第二课,这个课题的内容是关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这两个话题。
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让同学们具备辨别三种艺术形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课堂讲授让同学们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美术语言的方式和类型、三种类型中中西方艺术语言不同的表达手段。
能力问题通过课堂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知觉能力(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描述能力(深入观察作品)、解读能力(理解认识作品)、批评思维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基本语言元素的概念以及中西方美术语言表达手段的异同点。
2、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特点和区别。
知识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
)2、摆脱固有的审美意识,能从艺术发展角度和艺术内在精神方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类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美术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人美版高中 美术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的传授:
通过课堂讲授让同学们了解艺术语言类型,具象、意象、抽象三种类型中中西方艺术语言不同的表达手段。
(2) 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堂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知觉能力(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描述能力(深入观察作品)、解读能力(理解认识作品)、批评思维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2、 上节课内容回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上节课内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上,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方面。
美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
冷抽象:用线分割块面、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与面之间的构成关系。热抽象:用色彩和变化的线条来创作。
《红黑黄蓝构成》(蒙德里安荷兰)《牛顿色盘》(库普卡、捷克)
5、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本节课知识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作品赏析,我们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创造的,各种艺术正是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意义和感受,并将这些体验和感受传达给我们。
美术语言的表达手段:
1、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2、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
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类型有哪些?
3、新知探究: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克里福德.斯蒂尔的《1954》三幅作品。
高中美术二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
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分析实例讨论不同门类的艺术形象,从而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并对形象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美术作品形象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审美观,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要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象得到审美的体验和享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虽然都有所接触,但是他们很难将艺术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也很难表述清楚。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形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
难点:美术形象本质内涵的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教师导入
1、上课之前先放段歌曲给同学们听,看谁能第一时间报出歌名。
学生:《蓝莲花》 (教师给予肯定)
2、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许巍为谁创作的吗? 教师揭示答案(唐朝僧人玄奘法师)。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doc教案
师:那下面呢我们同学们来对比一下这三幅作品,从第一幅到第三幅同学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那老师来总结一下这三幅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不是:像,感觉像,一点也不像,这就是艺术家们运用他们的艺术语言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这三件作品其实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言方式。下面呢我们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什么是具象艺术?什么是意象艺术?什么是抽象艺术?
师:那我给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这是安格尔的《泉》,画中的人体是不是很唯美,少女的姿态呈S形曲线,少女的清纯就像泉水一样。再看这幅图,这是杜尚的《泉》大家都看到这是一个小便器实物,他想告诉我们:艺术和你越来越近了。换句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就像我们穿的衣服,鞋子,还有我们的课桌,书本铅笔等都是蕴含了艺术的语言。那同学们对比这两幅作品,同样都叫《泉》,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不同的美术作品中,美术家运用艺术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下面的我们来进行课程的第二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么表现的?
师:下面呢我们继续欣赏图片,蒙克的《呐喊》有同学愿意来模仿么?那我们同学来观察一下画中的人跟这位同学像么?学生回答。。。画中的人就像骷髅似的,双手捂着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桥上,好像受到了惊吓而大声呐喊。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人么?学生回答。。。肯定不会,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呢?这是因为蒙克的童年很悲惨,他只能用艺术语言向我们诉说他的情感。这就是意向艺术,不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了,而重在表达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艺术家们常常采用变形、夸张和重组的手段。就例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画面里的钟表软绵绵的挂在树枝上或摆在桌台上,和一个不明动物的身体上,这是不是采用了变形、夸张和重组的手段。
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74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材分析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认识这些艺术语言,才能读懂和欣赏美术作品,因此本课是美术欣赏的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艺术语言分析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美术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形态分类。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不易理解,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芭蕾舞《睡美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
师:视频中的艺术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生:舞蹈艺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音乐艺术使用节奏、旋律、音色等进行表达。
诗歌艺术通过文字叙述进行表达。
师: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了解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板书课题2.教授新课(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抛砖引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音乐家使用音乐语言、舞蹈家使用肢体语言、文学家使用文字语言与人沟通、交流。
师:什么是美术语言呢?生: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师:表扬学生的回答并概括、总结。
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表达的一切(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都具有语言的属性;狭义的说,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个方面。
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手段: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西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
教师把归纳概括出的西画和国画的语言表达手段板书:西方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等)精雕细琢:针对每一种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中国画吴冠中《长城》师:作品中使用了哪些美术语言?生: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师生共同分析理解:色彩、明暗、空间、透视、肌理,笔墨、章法、皴法等。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一、课题: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课内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艺术创造可以采用不同艺术手法来表现,艺术手法就是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构成美术作品的符号,认识艺术语言,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独特的面貌,正确点评美术作品。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比较差,但此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具有对事物基本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和作品点评热情还比较高。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很大,教师正确引导,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的眼光。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五、教学重点:通过3类美术作品讲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概念,并理解美术作品艺术方式及这三种艺术表现类型。
六、教学难点:通过美术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家在创造作品时运用的艺术语言方式及其表现的手法,让学生可以自主评价几副美术作品,并讲讲作品的类型和采用的表现手法。
七、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情景创设1.设置情景:通过展示文学作品描述的月亮形象、音乐作品歌唱的月亮形象和美术作品描绘的月亮形象,来呈现出同一事物在不用的艺术作品表现中采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方式,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
2.教师提问:《月亮》的形象,在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提示学生可结合课本中的理论介绍来理解)学生活动:感受图片信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并预习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文字-眼睛-视觉;音乐-耳朵-听觉;美术-眼睛-视觉导入新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老师: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欣赏几幅美术作品。
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75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1页,共4页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美术年级高一日期2016.11.16课题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时一课时执教明光市第三中学吴琨手机13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内涵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激情投入,提升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及形态。
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导入新课老师用ppt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视频。
这是一段非洲土著的舞蹈和义勇军进行曲的片段。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语言不同,但是他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接着提问: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再给学生看一副波洛克的《1948年的第3号》。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虽然语言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一个意思。
学生回答: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等的工具。
学生表示看不懂,这也算是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语言的话题。
让学生知道语言是一种工具、媒介,其是为了交流,沟通。
引出本课的核心——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这是为了引出不同的作品。
这里的绘画风格指的就是艺术语言的差异。
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
第2页,共4页讨论分析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那么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教师通过ppt播放三幅作品。
让学生比较其中差别。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ppt播放出艺术语言的定义。
艺术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再通过《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竹石图》比较得出艺术语言的表达手段。
西方:明暗、空间、冷暖、构图、肌理等等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等等教师接着放出《韩熙载夜宴图》《1954》《泼墨仙人图》让学生比较这几幅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的区别。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大冶一中:杨森)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完整含义,并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汇的特性及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的重点:美术语言的概述,在美术语言的全面阐述中包含着对美术语言整体和各构成部分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2、教学的难点:运用多义性以及尚未统一的概念术语,通过理性思维的整合与深化,对美术语言中主要构成要素的特性及其在美术表达中的作用达到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结合讲授与展示图片(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解释美术语言的完整含义。
2、美术语言;及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个方面。
美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同与文学语言,在文学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比如"美丽""漂亮",而美术语言就必须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才能成为艺术语言。
比如一条圈,一条不规则的曲线或一条直线,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通过一定的创造法则,那么就完全不一般了。
美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马蒂斯的《女人像》,就是用有变化的线条为艺术语汇,通过画家的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具有惊人的抽象能力,色彩,明暗等一些艺术语汇全被省略掉了,线和点主宰着一切,富有弹性的线条和形象紧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俊美、靓丽的妇女形象,与此同时,弹性有变化的线条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生命活力感,传达了一种跃然纸上的欢乐之情。
如果在其中抽出一条线条,他将变得毫无意义。
另外,由于画家的性格情感的不同,他们选择的艺术语言也会有不同。
在十九世纪外国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型别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型别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徵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幺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幺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总之,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鬆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又使课堂和谐、轻鬆、愉快,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幺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专业角度和眼光去感受艺术作品,并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内容: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教学目的: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构成美术语言的要素。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必须要了解的重要部分,教学中要利用对语文字词句构成的关系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对美术作品鉴赏中,对形象艺术语言的运用分析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以美术作品中的美术语言与语文语法之间关系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作用---理解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的作用的了解,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情感感悟生活和创造形象,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创造方式了解美术作品和分析美术作品以及感悟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首先构图就是按照艺术家的需要,把一些形象安排在一起,使之形成联系,表达艺术家的某种意义。我们看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者》。
引起学生对下面课程学习的兴趣
导入新课
通过相同主题却不同风格的作品,说明它们运用的艺术语言不同
与之相对应的是“热抽象”或“抒情抽象”。康定斯基的作品《第一幅抽象水彩》我们看这样的作品形、色、点、线的复杂组合在无意识和感情冲动之际,自动地描绘出来,除了具体地传达出他的内在情感和生命感悟之外,也产生了动人的音乐节奏感,因此,热抽象又被称为“视觉音乐”。
教师引导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有哪些
节奏、旋律、音符······
悲痛、残酷等
顺着梯子攀登的变形虫、飘荡在半空中的乐符……
点、线、面、色彩
教
学
流
程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预期评价方式
在这幅画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人物形体是通过明暗体现的。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远处高高的麦垛,装满麦子的马车,展现出丰收的景象。这正是运用透视表现出了农场的辽阔的空间感。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如《清明上河图》而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不同使中西绘画也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例如西方传统绘画离不开画布和油彩的表现力,可以明显的看到油画材料的特征。中国画也一样离不开笔墨和宣纸的性能。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
课题:《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术艺语言》
对教材的认识、补充、拓展: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艺术创作需要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这就是它独特的语言。只有认识这些语言,才能了解美术作品特有的面貌,才能读懂作品。因此本课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课。
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精品说课稿
新课标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精品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过程1、探究导入课题(1)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让学生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2、新授(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通过大屏幕展示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概念,让同学起来阅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是指: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2)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通过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并让同学回答: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分析实例讨论不同门类的艺术形象,从而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并对形象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美术作品形象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审美观,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要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象得到审美的体验和享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虽然都有所接触,但是他们很难将艺术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也很难表述清楚。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形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
难点:美术形象本质内涵的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教师导入
1、上课之前先放段歌曲给同学们听,看谁能第一时间报出歌名。
学生:《蓝莲花》 (教师给予肯定)
2、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许巍为谁创作的吗? 教师揭示答案(唐朝僧人玄奘法师)
3、了解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情况,抽生说出文学作品中的唐僧形象是怎样的。
4、分析影视作品《西游记》的唐僧形象,知道影视作品主要是通过动态视觉和听觉来塑造艺术形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课程教学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从而奠定一定美术鉴赏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美术鉴赏视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的认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美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三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是肇庆中学重点培养的外县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趣较大,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对美术专业知识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六课时:1课时七新课讲授(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1.(1)师:吴道子和李思训同为盛唐时期著名画家,两人同为唐玄宗画嘉陵江山水画,但吴道子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300里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李思训却画了几个月。
(2)组织学生思考师:“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面对相同对象时,所画时间相差甚远?”学生作答,教师结合课堂示范补充:“不同的艺术家他们有各自的作画技法,也就是说他们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课件板书:艺术语言的定义,以及教师的个人见解。
(3)导入数幅宋人小品中国工笔画和吴昌硕的写意画。
从绘画方法上说明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差别,进一步说明中国绘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语言。
2.(1)师:“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下面几张绘画作品。
”(2)导入《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教师间插叙述《韩熙载夜宴图》创作背景。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年级课时:1课时版本、册数、课题名称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学会理解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同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能力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艺术欣赏与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教学重点: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措施:采用对比欣赏、自主探究、辩论赛等方式逐一突破各个知识点。
)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学生对于美术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措施:多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化难为易。
)学习者分析高一年级,标志着学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此年龄段的学生已有着自己的审美观及其需求,对于美术课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大部分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对于美术作品鉴赏的表达也还有一定难度,本节课就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桥梁。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9位同学提前准备《美术语言与个性大比拼》三方辩论赛。
教师: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资源使用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导入新课欣赏世界名画一、《父亲》罗中立,《呐喊》蒙克,《尼金斯基》克兰让学生对比欣赏同一主题而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的很漂亮,有的画的不像,有的甚至什么都看不懂……却都被称为世界名画,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铺垫新知。
多媒体展示图片,对比欣赏,更能体会作品之间的差异。
三、学习新知(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广义地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方面。
优品课件之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教案
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教案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2、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三:教具准备:相关画册四:教材分析( A )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 1954 》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B )作品分析1954 (油画, 1954 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 28.7 厘米× 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顾闳中(907 ― 960 )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 ― 975 )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
维纳斯的诞生(油画, 1485 年)波提切利(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 ― 1510)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杰出画家。
早于达・芬奇 7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
高中美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83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1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赛讲教案设计1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科目:美术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提供者武吉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探讨、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达到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和眼光去感受美术作品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蕴。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的模块中的第二课,它是在初步了解美术鉴赏课的概念、意义及美术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下一阶段分别较深入地学习抽象艺术、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而开设的一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语言形式对美术不同类型形成的重要性,认识美术语言基本元素、手段与三种不同美术类型,同时,结合有关美术作品作必要的理解与鉴赏活动。
三、学情分析普遍高中生对艺术语言比较陌生、也不理解,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让学生领会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讲解故事: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设计意图)由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引出艺术语言的不同。
(二)引出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三)新知探究2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赛讲教案设计2(教师活动)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问题: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和表现手段是什么?(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概念、内容)(2)展示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泼墨仙人图》、《1964》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哪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从作品写不写实的角度分析三件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教师总结: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案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本
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总之,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
生,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
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探讨、理解美术作
品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专业角度和眼光去感受艺
术作品,并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难点:中西艺术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影音感受)、自学释疑(自学—质疑—解决)、作品感受、引导探
究、对比分析、巩固练习
六、学法指导:
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活动用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分别播放舞蹈、诗歌、乐曲,让同学感受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自学:
教师提出相关概念问题:
(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语言手段是什么?
语言元素是什么?)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学生总结:
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语言元素是什么?点、线、面、色
语言手段是什么?(重点讲授)
西方:明暗、空间、肌理、构图等
中国:笔墨、章法、皴法等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从字面上体会、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快速阅读的能力。
2、质疑: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主要针对美术术语的理解),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
交流,完备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解决学生的疑问。
3、感受生活美:
出示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照片,让学生感受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体现。
4、探究艺术美:
(设置活动)
对对碰:展示美术作品,由学生感受、教师引导,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
言运用和表现。
中西艺术大比拼:通过中西方艺术作品中语言手段不同之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锵锵六人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并在活动中注
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延伸迁移
展示生活中艺术语言的体现,使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生活、艺术美化生活
(四)升华结束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导者、艺术的创造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美术作品的类型(具象、意象、抽象)及其语言表达
十、板书设计: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什么是艺术语言?
语言元素
语言手段
十一、课后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但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的过程,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
在课堂设计中,注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延伸迁移—升华结束四大环节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设计中,为了活跃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的游戏展开教学,设置了“对对碰”、“中西艺术大比拼”、“锵锵六人行”这样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由于本人始终认为美术课堂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所以,本课中,本人特意设计的“中西艺术大比拼”旨在通过中西艺术作品的比较,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强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愿意做中国优秀艺术的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个人认为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总之,本人认为本课基本上能体现和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体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节较为成功的高中美术课。
但是,课后本人也再次做了反思,能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把握知识的含金量。
因为快乐教学是重要的,但是如何在一节美术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掌握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美术知识是我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