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消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肠的运动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
(三).排便反射
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传入神经
盆神经、腹下神经
排便中枢
大脑皮层、脊髓骶段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盆神经(+) 阴部神经(-)
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
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第二节、消化液及其作用
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不仅覆盖在胃粘 膜表面形成凝胶状的粘液层,阻止坚硬粗糙食 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同时还可与胃粘膜 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了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3.胃粘膜屏障 胃粘膜具有防止H+从胃腔侵入 粘膜内,又能防止Na+从粘膜内透出的作用, 称为胃粘膜屏障。
三.胰液及其作用
2.基本电节律(BER,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 2)产生机制:肌源性活动 3)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Ca2+内流 K+外流
二.咀嚼及吞咽
定义: 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 动,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 性动作。
② 磨碎食物 (即机械性消化) ③ 推进食糜 (胃排空)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定义:食物由胃排入12指肠的过程。 2.胃排空动力
食物进入胃
胃运动 幽门括约肌舒张
胃内压>12指肠内压
食物进入12指肠
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食物的理化性质
糖>蛋白>脂肪
稀、细、等渗 ── 快
(反之则慢)
2)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1、胃酸(HCl)
1)胃酸的排出量 盐酸排出量(mmol/L/H)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 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
2)胃酸的分泌机制
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餐后碱潮
3)胃酸的作用
➢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 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 促Fe2+和Ca2+的吸收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3.Ca 2+ :VitD、脂肪、HCl促其吸收
(三)有机物的吸收
1.糖:单糖形式、继发性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
2.蛋白质:AA形式、继发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
3.脂肪:转运方式较复杂,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淋巴途径 短链脂肪酸经血液途径。
第四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副 交 感 神 经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幽门部G细胞──→ 胃泌素↑
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60%
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
小肠
机制: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泌素、肠胃泌腺酸分泌素胃液
胃液特点:量少,占总量的1/10
胃(7)
循环系统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2.射血分数3.心指数4.心力贮备5.有效不应期6.血压 7.血脑屏障8.微循环9.代偿间歇10.房室延搁11.期前收缩12.自 动节律性 问答 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机制。 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微循环有哪些重要的血流通路?各有哪些生理学作用? 4.压力感受器是如何调节心血管功能的? 5.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5)胰蛋白酶抑制物 能和胰蛋白酶结合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小 量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
四.胆汁及其作用
(一)胆汁的分泌
金黄色,碱性
肝细胞
消化期 非消化期
(二)胆汁的成分 1.H2O 2.无机盐
十二指肠 胆囊
肝胆汁 胆囊胆汁 墨绿色,酸性
3.有机物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
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口(3)2,3(m )
吞咽
(一)吞咽分期
1.口腔—咽:随意运动 2.咽—食管上段:反射 3.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
(二)吞咽反射:中枢在延髓
三.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主要形式
1.胃的容受性舒张 1)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 舒张,胃容积增大
Ⅰ.Ⅱ.Ⅷ
头部感受器兴奋
中枢
Ⅴ.Ⅶ.Ⅸ.Ⅹ
迷走神经 (Ach)
胃腺分泌
G细胞 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30%
促胃液素
迷走神经
7(s )
头期
迷走神经
胃期
蛋白质分 解产物经
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
作用机制:
X
X
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中枢─────
食 物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胃腺分泌胃液↑ 对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生理教研室
概述
(F)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F) 脂肪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食物与消化的方式 功能
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交 感 神 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支配
❖1)起源:T1-L2,3
❖2)支配:内在神经元、胃肠平滑 肌、消化腺、血管平滑肌
❖3)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4)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 道运动,抑制腺体分泌。
副交感神经支配
❖1)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 以下称盆N
❖2)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作用:
1)中和HCl,保护胃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 环境
2.胰酶
1)胰淀粉酶
淀粉
胰淀粉酶
麦芽糖、葡萄糖
2)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3)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 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
糜蛋白酶
4)其他消化酶
❖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 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4)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 起胃肠道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
内在神经系统
1.分类 1)粘膜下神经丛 2)肌间神经丛
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壁内神经丛:
交感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肌 间 神 经 粘膜丛 下神 经丛
概(4) -3(I )
消化器官的反射性调节
(二)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1.吸收面积大 2.食物停留时间长 3.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一)H2O的吸收:8-10L/日,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 行 (二)无机盐的吸收
1.Na+的吸收:
250-300mmol/日,主 动
2.铁的吸收:1mg/日,必须是2+,VitC、HCl促其吸收 Tf:转铁蛋白 TfR:转铁蛋白受体 Ft:铁蛋白
胃
食物机械刺激胃 迷走—迷走反射
胃运动加强
排 空
加
快
食物化学刺激胃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3)12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
食物
肠—胃反射
12指肠壁感受器
胃运动减弱 胃
排
空
12指肠黏膜内 分泌细胞
促胰液素 抑胃肽
减 慢
(三)呕吐 将胃及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
刺激
感受器
(舌根、咽部、 胃、大小肠、 总胆管、泌尿 生殖器官等)
(三)胆汁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 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
2.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 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 促其转运
3.促脂溶性VitA、D、E、K 的吸收
五.小肠液及其作用
1、弱碱性 pH7.6 等渗 1-3L/日 2、小肠腺分泌肠致活酶 3、随小肠上皮细胞脱落,多种寡糖酶和肽
酶进入小肠腔。
蠕动:0.5-2.0cm/s 近端蠕动速度>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
(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延长食物在 小肠内停留的时间
2、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五.大肠的运动
(一)、大肠的功能
1、吸收水和电解质;
2、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
3、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暂 时贮存粪便。
吸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F)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概(1)- 1(I )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55~-60mV
主要因K+外流引起
• 1.非条件反射性调节:主要是由化学或 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壁上的感受 器而引起的
• 2.条件反射性调节:由食物的形象、声 音、气味等条件刺激通过视、听、嗅觉 感觉器官,反射性引起消化道运动和消 化腺分泌的改变。
二、体液调节
(一)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如:
消化液成分 1.H2O:占90%以上 2.无机盐:H+、Na、HCO3等 3.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
主要的消化液 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
一、唾液及其作用
(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
唾液腺
分泌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液
H2O: 占99%
无机物 有机物
溶菌酶 — 杀菌 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1(In)
(一)胰腺的功能、胰液的性质
胰腺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组成胰液
1-2L/日、无色、无味、 碱性、Ph7.8-8.4
(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 HCO3浓度:140mmol/L (比血浆高4 倍) 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
Ph7 活性最强—Ph4.5 失 活
(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食物利于消化、水解淀粉、杀菌、排泄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口(2)
二、胃液及其作用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内分泌腺: G细胞— 促胃液素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泌酸腺
粘液细胞:粘液 壁细胞:胃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2、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标和胨 Ph2 活性最强 — Ph 5 失活
胃(4)-4,5Baidu Nhomakorabeas)
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内因子与Vit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12免被 消化酶破坏 促进VitB12在回肠吸收
胃粘膜的自身防御机制
1.胃粘膜血流十分丰富 为胃粘膜提供丰富的代 谢原料,同时又及时带走渗入粘膜的H+和有害 物质。
六.大肠液及其作用
分泌 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 和杯状细胞分泌的,pH8.3-8.4
主要成分 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
作用
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
第三节 吸 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
(一)吸收部位
1.口腔:不吸收
2.胃:仅吸收少量的H2O 和酒精 3.小肠
空肠:是食物消化吸收 的主要部位 回肠:只吸收胆盐、 VitB12
胃肠
B细胞
食 物
3. 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 壁细胞增生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胰腺外外分泌组织生长
(二)三大胃肠激素
三大激素 胃泌素
分泌 刺激物 G cells 迷走N(Ach)
蛋白质
促胰液素 S cells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胆囊收缩素 I cells (CCK)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功能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2)是迷走-迷走长反射(肽类纤维)
3)意义: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
胃(9)-8,9(s)
2.紧张性收缩 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 利于胃液渗入食糜中 3.胃蠕动:
食物进入胃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1 分钟;频率为3次/分钟。
作用:①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于化学性消化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二)其他体液调节
• 1.组胺 具有强烈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 用
• 2.盐酸 抑制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从 而使胃液分泌减少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神经调节)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是反射调节过程
作用机制:
延髓呕吐中枢
胃、小肠、膈肌、 腹壁肌肉收缩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
作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蠕动、蠕动冲
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活量3.肺牵张反射 4.每分通气量5.肺泡通气量6.潮气量 7.血氧饱和度 问答: 1.简述呼吸全过程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4.血液是如何运输O2和CO2的?
• 消化系统 • 名词解释 • 1.消化2.吸收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4.集团蠕动 • 问答 • 1.试述胰液成分和作用。 • 2.胃液的成分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