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和其功能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生理调节以及与环境的交互等方面的知识。
人体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产生、调节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等系统。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生理学、组织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等。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机制和调节,以及应对环境和病理条件的能力,从而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病例分析、生理学测量、医学影像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为人们提供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深入认识,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全文完整版)
实验室条件及实验开出情况
实验室设施
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各类实验需求 。
实验开出率
确保所有规定的实验课程均能如期开出,为学生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实验室管理
实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安全和设 备维护。
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
网络课程资源
01
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案、视频等,方便
同行专家评价意见汇总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同行专家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同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具有科学性 和前沿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同行专家认为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 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
在线学习平台
02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和互动讨论
。
网络教学应用
03
利用网络教学工具进行远程授课、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拓展
教学空间和时间。
05
教学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学生评教结果分析
0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所有重要知识点,包括人体 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以及生 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等。
总评成绩构成及比例
平时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课堂表 现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15%
,小组项目占15%。
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选择题 占20%,简答题占30%,案例分
析题占10%。
06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总结
人体生理学
一、绪论和细胞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反馈调节:系统本身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以维持稳态,使系统活动保持稳定,正反馈可以迅速而完整地完成某种生理活动3.刺激:能使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4.反应:生理学将由刺激引起的机体内部新陈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称为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5.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生物体内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6.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叫做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7.肌丝滑行学说8.可兴奋细胞的概念:凡是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性细胞9.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某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10.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钠离子内流11.超极化:膜电位增大12.局部兴奋:受到阈下刺激,产生去极化变化,但幅度达不到阈电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刺激停止后又复极到静息电位,这种产生于膜局部,较小的激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
特点:1、由电紧张的形式扩布2、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3、没有不应期,可产生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13.机体功能调节的分类:二、血液1.血浆:血浆是血管中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发生收缩,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里没有纤维蛋白原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所出现的血浆住的高度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4.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因素:5.血型的分类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将血液分为四型6.等渗液:生理实验和临床所用的各种溶液中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临床上常用的有:0.85%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7.血浆渗透压的分类: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小分子晶体(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正常值:298.5mOsm/L(5764.8mmHg)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正常值:1.5mOsm/L(25mmHg)意义: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8.可延缓或防止体内外血液凝固的方法有9.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还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三、循环1.心动周期中,各期心室内压是如何改变的:0期:1期:2期:3期:4期: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人体生理学
第1页/共21页
第一节 人体生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 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2页/共21页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离体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第3页/共21页
淋巴液、脑脊液。
外环境:机体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细胞外液)。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二)稳态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稳态的特征 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 2.稳态的实现 神经、体液机制调节 3.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 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8页/共21页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第9页/共21页
(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刺激: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第10页/共21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2.慢性实验
如假饲实验
第4页/共21页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3.整体水平的研究
第5页/共21页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 (占体重的60%)
40%细胞内液 20%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人体生理学课件
人体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 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新陈 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免疫等 方面。
人体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生理学
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生理学理论,如中 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如哈维的血 液循环理论。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等,分泌消化液帮 助消化食物。
消化道平滑肌
消化道壁内的平滑肌,通 过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在 消化道内前进。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咀嚼和胃肠蠕动将食物磨碎,使其表面积增大,便于化学 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等 。
呼吸节律
指呼吸运动有节奏地交替进行, 其产生与呼吸中枢的兴奋和抑制
有关。
化学感受器
是指其适宜刺激为O2、CO2和 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当动 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 升高时,可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
加。
05 消化系统与营养 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等器官,是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 所。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 位,可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为 氨和相应的α-酮酸。氨主要在 肝脏中合成尿素排出体外,α酮酸则可进一步氧化供能或转 化为糖、脂肪等其他营养物质 。
06 泌尿系统与排泄 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04
肾脏
人体生理学研究与应用
人体生理学研究与应用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机能、调节、适应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基础,对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理学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生理学的应用方面进行探究。
生理学的研究意义人体生理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技术和疾病治疗。
生理学的研究为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使得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了更高的水平。
同时,生理学的研究还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准确的理论基础。
比如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在生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降低饮食中钠的含量,可以预防血压升高,并大大降低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
而且还可以通过运动和食物进补来增强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生理学的研究还可以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例如科学家们发现藏在海洋深处的一些“底栖生物”具有极度的耐寒性,为研究如何应对全球气温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而言之,生理学的研究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生态学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作为生命科学之一,生理学研究工作和其他科学研究不同。
生理学研究工作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才能在实验室中开展。
举个例子,神经科学主要研究神经元这个生物学上的个体的生理机能,但神经元所处环境却复杂而多变。
所以神经科学家使用微量电极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手段来观察神经元的活动轨迹,甚至对着动物大脑打洞,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节。
这一系列方法都是生理学研究工作中的常见手段。
除了实验室的验证,人们还会借助计算机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辅助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的应用生理学的研究不仅单单限制于实验室,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人类的使用生理学的历史,已超过了2000年。
首先是医疗领域。
通过对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为治疗疾病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手段支持。
例如,一种抗中风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生理学的研究结果,针对血液凝固的机制制定方案,通过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干预,达到减少中风发生的效果。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人体生理学 绪论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二、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 稳定的状态。 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 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稳态的实现: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而实现。途径---反馈
稳态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 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三、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 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脑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脑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五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研究》, 于1628年公之于世。指出 “动脉是
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静脉是运回血液到 心脏的血管,血液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 与静脉的移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 心脏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流,
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显微镜的发明为生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660 年和 1668 年,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指机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 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 其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 机体 环境 (物质代谢) 两个过程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 同化作用:即合成代谢,是机体利用能量将环境中小分子 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异化作用:即分解代谢,是机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 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能量代谢:各种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人体生理学(2009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研究方法
人体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医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对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关于人体功能活动 的知识,古代的医学家加以总结概括,写入他们的医学著作中,这便是我们能找到的古代生理学理论。我国两千 多年前的医书《内经》,就写了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古希腊医书中也同样有他们的 生理学概念的描述。16世纪,Jean Fernel开始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physiologla(生理学)一 词,来称呼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这部分医学。事实上,直到17世纪,人体生理学不过是医学中的一章,而且是 与解剖学描述结合在一起的。1628年Wil1iam Harvey出版了他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研究论文,标志着生理学开 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关于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曾经十分中肯地 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说生 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人体生理 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不只是因为“不了解正常功能就不能理解疾病”,而更重要的是,医生在长 期的临床实践中将遇到许多新问题,而认识和处理这些新问题以促使医学科学向前发展,常常要求助于生理学的 理论和它的方法。
人体生理学(2009年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09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目录
01 孙庆伟著图书
03 曲瑞瑶著图书
02 学科名称
基本信息
人体生理学
二、人体生理学(任课教师:张晓祥)一、名词解释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3、应急反应:机体在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的反应,称为应急反应4、脊休克:指的是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5、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为单位。
6、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7、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渗透性利尿:是指通过增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和渗透压而使尿量增多的利尿方式。
9、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酸、脂肪、渗透压和机械扩张刺激十二指肠壁多种化学或机械感受器,使迷走-迷走长发射或壁内神经丛短反射通过肠抑胃素的作用抑制胃运动和胃酸分泌,使胃排空减慢称为肠-胃反射。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简称心输出量。
11、时间肺活量:即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s2s3s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1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均为125ml/min。
13、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14、肾糖阈:生理学通常将这个不出现糖尿现象的最高血糖浓度叫做肾糖阈。
130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登场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它使躯体维持或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15、月经: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阴道出现流血的现象。
16、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的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向中acth浓度的极度增高和糖类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塞利把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人体生理学与解剖学关系
人体生理学概述人体解剖学概述人体生理学与解剖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与解剖学的联系实例未来生理学与解剖学的发展趋势
contents
目录
人体生理学概述
01
总结词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特点在于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探究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
详细描述
人体生理学主要关注人体在正常环境下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循环、呼吸、排泄、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它强调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从整体上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总结词
人体生理学对于维护人类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详细描述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理解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从而预防因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对于临床医学来说,人体生理学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的重要依据。
基础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理学与解剖学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发展
人体生理学与解剖学的联系实例
04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是摄取食物,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和淋巴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近代人体解剖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体解剖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代人体解剖学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更新和完善,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影像技术、组织学技术等对人体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人体的奥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也日益增多,推动了人体解剖学的进一步发展。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关于人类身体系统的科学研究。
它通过解释身体的各种正常活动,并研究异常情况以及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体生理学的一些重要方面。
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它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的一系列器官。
人体通过呼吸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它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人的呼吸系统受到空气中污染物、过敏原和室内外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度喝酒,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破坏。
定期进行深呼吸和锻炼可以帮助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器官,负责将氧合血液送入全身各处。
血管则是连接心脏和身体周围组织的管状结构。
心血管系统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等,这些都会导致心脏健康状况下降,从而降低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的运动和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减少烟草和酒精摄入也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和小肠、大肠和肛门。
它的任务是将人体摄入的食物转化为细胞之间需要的营养物质,而废物则从体内排泄出去。
人体的消化系统不仅受到食物的影响,还受到压力、睡眠不足和感染等环境和生活因素的影响。
身体关于消化问题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饮食调整可以帮助改善消化。
4.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等,它们通过生产激素等化学物质来控制和调节身体的正常生理和病理发展进程。
内分泌系统可能受遗传、营养、情绪和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内分泌紊乱的情况会导致肥胖、内分泌失调以及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等问题。
可以适当进行调整饮食习惯、执行适度的锻炼方式和减少压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脑干、脊髓和神经组织等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信号。
人体生理学(章节内容概览)
第三章 血液
一、基本概念
• 红细胞沉降率 血型 • 血清,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 • 外源性凝血,生理性止血,凝血因子,血细胞比容
二基本理论:
• 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 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 • 试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 试述血液凝固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基本过程。 • 试述输血的原则
第二章 细胞内容概览
细胞生理
细胞膜结构和 物质跨膜转运 细胞生物电现象 细胞信号转导
肌细胞收缩
细胞膜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载体与通道
物质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原发性与继发性
膜泡转运-入胞与出胞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电活动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产生条件
兴奋发生
兴奋的周期变化
兴奋的传播
器官系统水平 泌尿生理学(第八章) 神经生理学(第九章) 内分泌生理学(第十章) 生殖生理学(第十一章)
整体水平: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人们防治疾病的目的就 在于维持机体整体的稳态(第一章绪论:内环境稳
态及稳态的实现)。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七章)
每章有两部分:功能和调节
第一章 绪论内容概览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⑺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其 兴奋性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经历一个绝对不应期、相对不 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以后,其兴奋性才能恢复正常。
⑻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可使膜电位去极化到阈 电位,爆发动作电位;若给予一个阈下刺激,则可引起局部兴奋。 局部兴奋呈电紧张扩布,可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 奋发生总和,达到阈电位水平可产生动作电位。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生理学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的代谢: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代谢包括产生和利用能量两个方面。
3.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则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4.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外界刺激后,将刺激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引发细胞内部的一系列反应。
5.细胞的运输:细胞内外的物质需要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通常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二、组织生理学1.神经组织的生理特点: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功能。
2.肌肉组织的生理特点:肌肉组织的收缩和松弛实现了机体的运动功能。
3.内分泌组织的生理特点: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通过血液传递至靶细胞,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4.免疫组织的生理特点:免疫组织包括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具有机体免疫功能。
5.消化组织的生理特点:消化系统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需要的物质。
6.循环组织的生理特点:心脏和血管组成了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部位。
7.呼吸组织的生理特点:肺部和呼吸肌肉组成了呼吸系统,实现了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8.泌尿组织的生理特点:泌尿系统通过肾脏的滤波和排泄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生理学系统1.神经系统生理学:包括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2.内分泌系统生理学: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的结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等。
3.消化系统生理学: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激素调节和运动等。
4.循环系统生理学: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等。
5.呼吸系统生理学:包括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肌肉的运动、肺泡气体交换等。
6.泌尿系统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体液平衡的调节等。
人体生理学、营养学基础
脂溶性营养素
如脂肪和维生素A、D、E、K等,通过淋巴系统 进入血液循环,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后被输送到 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水溶性营养素
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直接通过小肠吸收 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 官。
矿物质
如钙、磷、铁等,通过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 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后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 器官。
适量摄入
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肥胖及 相关疾病的发生。
多样化饮食
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以获得 全面的营养。
注意食品安全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 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摄入。
03 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
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等,是食物消 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等,分泌消化液帮助 食物消化。
消化系统功能
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便于身体吸收利用,同时 排除食物残渣和废物。
食物消化与吸收过程
口腔消化
咀嚼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胃内消化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将食物分解为半流 质状态。
小肠消化与吸收
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液共同作用,将食 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通 过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
能量消耗
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用于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而在运动或劳动时, 能量消耗会增加,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06 排泄系统与废物排出
排泄系统组成及功能
肾脏
主要排泄器官,通过过滤血液 形成尿液,排除体内代谢废物
和多余水分。
高中十二年级生物教案:人体生理学
高中十二年级生物教案:人体生理学一、人体生理学的介绍1.1 生理学的定义1.2 人体生理学的意义二、一般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2.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2.2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三、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3.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2 运动时呼吸系统对体内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四、循环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4.1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2 运动时循环系统对血液供应和输送的调节机制五、神经和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5.1 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控机制5.2 肌肉收缩类型及其在不同类型运动中的作用六、消化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6.1 消化器官结构及其主要功能6.2 运动时消化过程及其对能量供应和水分平衡的重要性七、泌尿系统在运动中维持内环境平衡方面的作用7.1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 运动时泌尿系统对尿液产生和排出的调节机制八、特殊环境下人体生理学调节能力的研究8.1 高原环境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8.2 热应激和寒冷环境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九、人体生理学与健康9.1 健康与适度运动的关系9.2 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体生理学的影响高中十二年级生物教案:人体生理学一、人体生理学的介绍1.1 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有关机体正常功能及其发挥时出现异常状态与现象以及其规律性规则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功能,并研究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2 人体生理学的意义人体生理学是从整个机体层面研究更为具体而微观的器官和组织功能,探索人类身体如何运作。
了解人体生理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关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提供指导日常生活的科学依据。
二、一般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2.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利用和消耗能量进行各种生理过程和活动。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是主要能量消耗形式,人体通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进行能量供应。
2.2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有氧运动是指低强度长时间、氧气供应充足的运动形式,主要依赖脂肪代谢产生能量;无氧运动则指高强度短时间、氧气供应不足的运动形式,以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主要能量来源。
人体生理学HumanPhysiology
血量
❖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 占体重的7-8%
休克种类的图示。 没有休克 (左), 血管扩张,分布性休克 (中), 低血容量休克,失血引起 (右)
血液的功能
• 运输
– O2 and CO2 – Nutrients (glucose, lipids, amino acids) – Waste products (e.g., metabolites) – Hormones
Reflex Arc
•Receptor •Afferent (sensory) nerve •Reflex center (brain or spinal cord) •Efferent (motor) nerve •Effector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 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稳态Homeostasis
v 定义: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 性质,如温度、pH、渗 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 的相对恒定状态
v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 调节的结果
v 稳态概念已经大大扩展
Walter B. Cannon
/wiki/Walt er_Bradford_Cannon
• 调节
– pH – Body temperature
绪论 细胞的基本功能
内环境与稳态
❖ 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整个机体所处的环境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 周围的体液
Claude Bernard
/wiki/Claude_Bernard
血液的成分
• Plasma(血浆) • Blood Cells
第一章_绪论_人体生理学
第二节 生命的根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定义:机体与环境之间物 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 新的过程,包括了合成代 谢定和义分:解机代体谢或。组织对刺激 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定义:机体根据刺激而调 整自身活动以保持吱声生 存的能力或特性,包括行 为定性义适:应产和生生于理自性己适相应似的 子代个体的功能,也叫自 我复制。
意义: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安康、延 长寿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三、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人体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知 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随着生理学 不同水平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的知 识和理论不断得到新的开展
〔1〕整体水平
研究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 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 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功能?功能原理?功能的评价?特点? 调节或影响?
〔3〕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 制及相互关系
四、人体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构造和功能的关系:某种构造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构造之上。
〔一〕刺激与反响
阈强度
阈上刺激 阈刺激
有效刺激
阈下刺激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变关系。
〔二〕兴奋与抑制
兴奋:指组织承受刺激后由生理静息状 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抑制:指组织承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 入生理静息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B. 阈下刺激C.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D. 电刺激E. 化学刺激兴奋性是指()A. 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B. 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C.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D.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E.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B.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C. 阈值即阈电位D. 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E.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任务1-2内环境不包括()A. 淋巴液B. 组织液C. 脑脊液D. 血浆E. 消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A. 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B.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C.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 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E. 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A. 体液B. 淋巴液C. 细胞内液D. 血液E. 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A. 自身调节B. 正反馈C. 负反馈D. 体液调节E. 神经调节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意义,不正确的是A. 体温、 pH相对恒定利于维持酶的活性正常B. 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尾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C. 缺氧、高烧、酸中毒等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D. 通过呼吸运动维持细胞外液中O2与CO2分压的稳定E. 通过消化和吸收补充营养物质,血糖正常提供能量任务1-3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B.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C.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D. 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E.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神经冲动B. 正反馈C. 反应D. 反射E. 负反馈关于自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依赖于自身特性B. 依赖于体液因素C. 依赖于神经支配D. 调节幅度大,但灵敏度数低E. 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A. 反应B. 反馈C. 反射D. 适应E. 自身调节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B. 神经调节发生快C.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D.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E. 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广任务1-4主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A. 均为耗能过程B. 物质均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C. 均依靠膜蛋白帮助D. 物质均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转运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A. 载体运转B. 易化扩散C. 通道转运D. 出胞作用E. 单纯扩散物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A. 吞噬作用B. 易化扩散C. 单纯扩散D. 主动转运E. 被动转运人体内O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A. 易化扩散B. 出胞C. 渗透D. 单纯扩散E.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称为A. 单纯扩散B. 被动转运C. 吞噬作用D. 易化扩散E. 主动转运载体易化扩散出现饱和现象是因为A. 载体数量有限B. 载体数量减少C. 跨膜梯度降低D. 能量供给不足E. 载体疲劳下列关于Na+ 泵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转运等量的Na+ 和K+B. 将细胞外Na+ 转运入细胞内C. 将细胞内K+转运出细胞外D. 只转运Na+E. 维持细胞内、外的Na+ 和K+离子浓度差任务1-5细胞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A. 静息电位B. 后电位C. 动作电位D. 阈电位E. 阈强度细胞膜内负电位向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A. 超极化C. 极化D. 去极化E. 复极化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作用B. 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 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E. 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A. 超极化B. 复极化C. 极化D. 反极化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由于()A. Cl-内流B. K+内流C. K+外流D. Ca2+内流E. Na+内流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A. 局部电位B. 阈电位C. 峰电位D. 终板电位E. 动作电位任务1-6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A. 双向传导B. 时间延搁C. 局部电流D. 单向传导E. 跳跃式传导在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中,兴奋性最低的是A. 相对不应期B. 超常期C. 低常期D. 绝对不应期E. 静息期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A.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B. 衰减性传导C. 双向传导D. 局部电流E. 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阈电位是指A. 细胞膜超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B. 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C. 细胞膜去极化使Na+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D. 细胞膜去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E. 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关于局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B. 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C. 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D. 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E. 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下面哪种电位变化不属于局部电位A. 锋电位B. 终板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感受器电位E.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任务1-7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 磷酸二酯酶B. 腺苷酸环化酶C. 胆碱酯酶D. 胆碱乙酰化酶E. ATP酶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是()A. 筒箭毒B. 新斯的明C. 肾上腺素D. 阿托品E. 乙酰胆碱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A. 对Ca2+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B. 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反极化C. 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D. 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超极化E. 对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A. 胆碱脂酶活性降低B. 乙酰胆碱释放增多C. 乙酰胆碱释放减少D. 神经兴奋性升高E. 终板膜上受体增多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多巴胺D. 肾上腺素E. 氨基丁酸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B.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C. 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D. 不断增加前负荷,肌肉收缩张力则随前负荷的增加而不断增加E. 增加一定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随之增加,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大任务1-8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细胞比容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较高B. 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女性为37%~48%C. 血细胞比容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较低D.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E. 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葡萄糖B. 白蛋白C. 球蛋白D. 纤维蛋白E. 无机盐血液的功能不包括()。
A.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 运输功能C. 防御功能D. 免疫功能E. 造血功能有关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B. 参与生理止血C. 缓冲血浆酸碱度D.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E. 参与机体免疫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
A. 红细胞萎缩B. 组织液增多C. 体液减少D. 红细胞不变E. 红细胞膨胀任务1-9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的正常值范围是()。
A. (4.5~5.5)´ 1012/LB. 6.0´/1012/LC. (3.8~4.6)´ 1012/LD. 5.0´1012/LE. 4.2´1012/L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
A. 红细胞破坏过多B. 骨髓功能异常C. 红细胞内在缺陷D. 造血物质缺乏E. 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当胃大部切除或患胃萎缩性胃炎时,机体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以发生()。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 小细胞性贫血C. 血友病D. 地中海贫血E. 再生障碍性贫血关于血液的组成,错误的说法是()。
A.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均没有性别差异C.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流体组织D.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E. 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5%~9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红蛋白合成时必需的()。
A. 维生素KB. 内因子C. 铁D. 叶酸E. 维生素B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A. 维生素B12和叶酸B. 维生素DC. 钙离子D. 铁离子E. 氨基酸任务1-10某男,45岁,肝硬化病人,常有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A. 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B. 维生素K缺乏C. 血小板减少D. 凝血因子活性降低E.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真空采血管的绿头管内置的主要添加剂是()。
A. 抗凝剂B. 二氧化硅C. 肝素D. EDTA盐E. 乙二胺四乙酸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 PF3B. 凝血酶原C. 因子ⅫD. 因子ⅢE. Ca2+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
A. 磷脂胶粒反应B. 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C. 因子X的激活D. 因子Ⅻ的激活E. 血小板聚集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肝素B. 组织激活物C. 血浆激活物D. 抗凝血酶E. 纤溶酶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A. 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红细胞E. 血小板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因子X的激活B.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C.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E. 去除Ca2+任务2-11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
A. 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B. 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C. 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D. 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E. 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B. 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C. 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D. 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E. 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B. 红细胞膜上抗体的类型C. 血浆中抗原的类型D. 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E. 血浆中抗体的类型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Rh抗体B. 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C. 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D. 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E. 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