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459ed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4.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一、人体解剖学基础1.骨骼系统:主要分为颅骨、脊柱、胸骨和四肢骨。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身体,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四肢骨则支持运动。
2.肌肉系统:人体的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心肌则分布在心脏,负责心脏的收缩;平滑肌则分布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负责维持内脏的正常功能。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血管则负责输送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氧气,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吸入肺部;肺则负责氧气的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分,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6.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7.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部分,负责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和感知外部刺激。
二、生理学基础1.细胞生理: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2.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3.呼吸生理: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消化生理: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5.排泄生理:泌尿系统通过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和水平衡。
了解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299e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e.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器官以及其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
以下为你提供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
一、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供氧和排出体内代谢产物。
2.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并将氧气吸入。
4.呼吸过程是由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气传递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
二、循环系统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2.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并收集代谢产物,将其排出体外。
3.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静脉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
4.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
三、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由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组成。
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细小的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3.进食的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胃将其分解为食糜,并分泌胃液促进消化。
随后,食糜进入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未吸收的废物输送到大肠。
最终,大肠将废物排出体外。
4.肝胆系统包括肝脏和胆囊。
肝脏负责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并在小肠中分泌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四、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和感觉,脊髓负责传递信息。
3.周边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或反之。
4.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例如心跳、呼吸、运动和思维等。
五、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腺体和激素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47f8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e.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它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一、细胞与组织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包含细胞器,细胞核则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2.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常见的组织类型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器官系统1.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2.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和肺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3.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4.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主要功能是生殖和产生性激素。
6.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7. 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8. 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管和脾脏等,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三、重要器官与结构1. 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房和心室组成,主要功能是泵血供应全身。
2. 肺:位于胸腔中,负责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3. 肝脏:位于腹腔中,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分解和代谢物质、产生胆汁等功能。
4. 肾脏:位于腹腔后方,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大脑:位于颅腔中,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枢,控制思维、记忆和运动等功能。
四、生理过程1.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通过肺部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消化:从口腔开始,通过食管、胃和肠道将食物消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8232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e.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1.胚胎发育:人体解剖生理学首先涉及胚胎发育过程,该过程从受精卵开始到胚胎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了解胚胎发育对于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起源和组织的形成至关重要。
2.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解剖生理学探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等都是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3.组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还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了解组织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各种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4.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大的系统之一,由骨骼、韧带和关节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涵盖了骨骼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骨骼的构成、形态学、生长和发育、骨骼的功能以及骨骼相关的疾病等。
5.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内的另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肌肉的构造、类型、功能和运动控制。
在此基础上,人体解剖生理学还研究骨骼肌的发育、运动传导和运动机制等。
6.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布和组织、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此外,人体解剖生理学还研究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7.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和呼吸肌。
人体解剖生理学涵盖了呼吸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调节。
8.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消化腺。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过程中的物质吸收和排泄以及消化系统疾病。
9.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
10.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
1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和激素。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1ca9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d.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浅和深。
2、人体从整体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强度,又称阈值。
4、生理学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它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而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1、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的可扩步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离子基础是Na+内流。
3、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分为4种,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C02和02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单纯扩散的转运形式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第三章基本组织1、细胞是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其关键结构是三联体。
它是骨骼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
其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被称为耦联因子。
第四章运动系统1、屈颈时,颈部最明显的隆起是第7颈椎(隆椎)。
2、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3、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 肋(软骨),体表可触及,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4、关节的基本结构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5、鼻旁窦共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6、膈上有三个裂孔,它们分别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第五章能量代谢和体温1、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
人体所需的50%~70%的能量来源于糖类,20%~30%的能量来自脂肪。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产热主要依靠骨骼肌。
人体解剖生理学整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41f6a4be1e650e53ea992d.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整理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2.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对其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的结构称为肾单位。
4.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5.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6.白质:由神经元纤维聚集而成,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7.神经核:由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成的团块,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8.神经节:由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集聚成的团块,位于周围神经系统。
9.单纯扩散:细胞膜两侧的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称为单纯扩散。
(如O2、CO2、NO、脂肪酸等)10.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称为易化扩散。
(如K、Ca、Na离子及葡萄糖等)11.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环节,将物质逆电-化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12.兴奋性:生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1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收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传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15.阈电位:膜上Na离子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临界电位。
16.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17.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8.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19.心指数:由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20.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c77db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c.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第一章绪论其次节生理学讨论的基本范畴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整生理功能的调整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
1、神经调整。
神经调整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逻辑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触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假如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假如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匀称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举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
(一)、单纯蔓延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
如O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别蛋白质的协助。
推进物质转运的力气是物质的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蔓延。
(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蔓延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别蛋白质的协助。
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协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蔓延称为易化蔓延。
1、经载体的异化蔓延。
(离子,分子,挑选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别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蔓延。
(速度快,被动)特征:离子挑选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最新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最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974140ccbff121dd368393.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讲是阐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发生的原理,发生的条件以及人体的机能整体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认识人体整体及其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
二、人体解剖学的任务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包括:大体解剖(肉眼)、组织学(显微镜)和胚胎学(发育过程)。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生理学: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例如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肌丝生理功能等.2. 器官生理学: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例:心脏功能的研究,化学物质对离体心脏的影响.3。
整体生理学: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整体生理学.例如:一般药理实验就是在整体条件下进行。
五、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一生理过程产生的机制及其因果关系。
1. 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往往从活着的(麻醉或击昏)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蛙心灌流实验等。
(2)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例:动物血压实验等。
2. 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这种动物可以进行长期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例如:动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根据光镜观察一直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自从应用电镜研究细胞内部结构以后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细胞包括“三相结构”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a259cd6294dd88d0d26b9d.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2、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1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综合形成自身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的同化作用。
○2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异化作用。
3、○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式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5、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头呈水平,两眼平视,面向正前方,上肢垂于肢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平放地面,足尖向前。
6、有机物可分为5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7、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8、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结构基础。
9、糖由碳、氢、氧元素构成。
10、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传递。
11、人体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2、上皮组织被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类型。
13、肌肉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4、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
15、根据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16、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7、郎飞氏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有规则的节段,相邻节段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
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
18、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是施万细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9a85a2ec3a87c24028c4ba.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四章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第五章循环系统生理第六章呼吸系统生理第七章消化系统生理第八章机体的体温与调节第九章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章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一章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与生理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第十三章生殖系统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 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2b03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c.png)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体,由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作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行。
人体解剖生理学涉及了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
一、人体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人体结构的支撑和保护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部分。
骨骼系统支撑和保护着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通过骨骼的运动功能实现着人体的运动。
骨骼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和神经系统等。
1. 骨骼结构人体骨骼结构分为轴骨和外周骨,轴骨包括躯干和头颈部骨骼,外周骨包括上肢和下肢骨骼。
2. 骨骼功能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红骨髓生成以及储存矿物质等。
3. 关节结构和功能关节是连接两根或多根骨骼的组织,分为滑膜关节和纤维软骨关节两种。
二、人体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功能,其结构组成包括肌肉纤维、筋膜、肌腱等。
2. 平滑肌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包括消化道、血管和呼吸道等处。
3. 心肌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人体肌肉系统的运动功能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三、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细胞,并携带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废物从组织细胞排出体外。
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央器官,分为四个心腔,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输送。
2. 血管结构和功能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输送氧合血,静脉输送脱氧血,毛细血管是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的地方。
3. 血液结构和功能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养分和氧气到组织细胞,携带废物和二氧化碳排除体外。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干货)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00ba9520524de518974b7d2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感谢聆听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497f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1.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2.组织:由一组相似的细胞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心脏、肺、肝脏和肾脏等。
4.系统:一组功能相关的器官,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5.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提供支持和保护身体器官。
骨骼还参与血液细胞生成,并储存矿物质。
6.肌肉系统:由肌肉组织组成,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系统使身体能够移动并保持姿势。
7.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8.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营养物质和激素到身体各处,同时清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9.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和肺部,负责供应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呼吸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10.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
负责摄取、分解和吸收营养物质,并排除未消化的废物。
1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路和膀胱等。
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水平衡。
12.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精管和阴茎;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等。
这些系统负责生殖和生育。
13.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物组成。
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细胞,调节生理过程、代谢和发育。
14.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器官组成,负责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15.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如何产生、传递和处理信息。
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等。
以上只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实际上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93b772f46527d3240ce082.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一、绪论1、机体内环境的概念: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组成的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内环境。
2、机体的三种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二、神经系统1、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可分为:大脑和脊髓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①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血液由55%的血浆和45%的血细胞。
血浆的作用主要为:运载血细胞,二氧化碳,水分和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血细胞的主要作用:①红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淡红色的血红蛋白,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②白细胞主要参与人体免疫,吞噬血液中的细菌,保护人体不受细菌的侵害。
其分类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③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产生的晶体渗透压,还有部分由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
3、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成调节:①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
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进入。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由于Na+泵不能活动,血浆内K+浓度升高;(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②生理功能: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③生成调节:早期祖细胞生长依赖于一种称为爆式促进因子的调节作用。
晚期的红系祖细胞主要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调节。
EPO主要由肾组织产生,它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 考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 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dac157ba0d4a7302763ad0.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是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亦称皮层。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
5.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6.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断面以下所支配的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动完全丧失或减弱,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节段所支配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直肠和膀胱内粪尿潴留,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7.去大脑僵直: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8.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9.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也称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10.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11.稳态: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对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调节,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机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并维持动态平衡。
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2.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
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a259cd6294dd88d0d26b9d.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2、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1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综合形成自身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的同化作用。
○2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异化作用。
3、○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式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5、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头呈水平,两眼平视,面向正前方,上肢垂于肢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平放地面,足尖向前。
6、有机物可分为5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7、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8、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结构基础。
9、糖由碳、氢、氧元素构成。
10、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传递。
11、人体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2、上皮组织被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类型。
13、肌肉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4、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
15、根据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16、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7、郎飞氏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有规则的节段,相邻节段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
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
18、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是施万细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d9c4504028915f814dc273.png)
名词解释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3、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以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4、自分泌:如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反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5、神经内分泌: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它们合成的激素可借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末梢而释放,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内分泌。
6、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7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8、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就是人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9、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10、能量代谢: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驻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11、新陈代谢: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的组织转变与能量转化。
12、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与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1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4、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8、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19、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0、窦性节律: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的自律活动就是由节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的,这种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脏搏动的节律性,称为窦性节律。
2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围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09ef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f.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一、细胞与组织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和细胞器的协同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组织是由相似或相同类型的细胞按一定比例和排列方式构成的结构,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大脑控制思维、感觉和运动,脊髓负责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中脑、脑干和小脑等。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供给身体组织,排出二氧化碳。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进入肺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一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搏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回肺脏和肾脏进行排除。
心脏包括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分别称为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摄入、消化和吸收食物,提供营养物质供给身体组织。
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和混合,通过食管到达胃,胃酸和酶开始分解食物。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最后进入大肠,水分被吸收,形成粪便。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它通过滤过、重吸收和排泄过程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周围组织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生殖和繁殖。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精子管和阴茎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器官。
八、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和分泌物组成,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全身代谢和生理功能。
内分泌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等。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851b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b.png)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1.细胞: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内有数百万亿个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2.组织:细胞的聚集形成。
常见的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
每种组织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3.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功能单位。
人体有许多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系统:相互关联并共同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的组合。
常见的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5.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相关组织构成,支撑和保护身体,参与运动。
6.肌肉系统:由肌肉和相关组织构成,主要作用是产生力和运动。
7.消化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相关腺体。
8.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包括鼻腔、气管、肺部等。
9.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10.泌尿系统:负责体液平衡和废物排泄,包括肾脏、尿道等。
11.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
1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器官组成,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如代谢、生长等。
13.生殖系统:负责生殖和繁殖,包括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等。
14.免疫系统:负责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害,包括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
15.感觉系统: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等。
16.代谢:人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
17.水平衡:人体维持适当的水分含量和体液浓度的能力。
18.酸碱平衡:维持人体血液和体液的酸碱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能力。
19.呼吸调节: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0.循环调节:通过心率和血压的调节来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以上只是人体解剖生理的一部分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对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
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
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
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Cl较小,A-几乎不通透,因此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造成了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差。
这一电位差最终达到K 的电位平衡,即RP。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受到刺激时,出现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神经和骨骼肌细胞)【非酸碱性传导,不衰减;全无现象;短时间内不耗能;神经纤维不接受强大或高频刺激】:【去极化Na+内流;复极化K+外流;恢复Na泵3Na-2K交换】电刺激致负极产生出膜电流,RP减小发生去极化,去极化到阈电位。
膜上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膜对Na通透性迅速增大,Na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进入膜内,形成AP上升相/去极相。
Na通道失活,膜内外电位差达到Na平衡电位,K 通道逐渐开放,膜对K通透性增加,K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向膜外扩散,形成AP下降相/复极相。
膜对K通透性恢复正常,Na通道的失活状态解除恢复到备用状态,膜内外自立重新调整,形成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膜电位恢复正常。
神经核骨骼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期分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四个期。
动作电位的特征①非酸碱性传导,不衰减②“全或无”现象③短时间内不耗能④神经纤维不接受强大或高频刺激。
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向周围紧张性扩散,衰减性②不是“全或无”的③可以总和a空间b时间。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前提已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基础已和未兴奋部位间电荷移动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关键未~受到局部电流刺激产生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引起钠通道开放从而使未~产生兴奋;如此反复的在已和未间进行,使AP不断向前传导。
(有髓鞘Nf 郎飞结的跳跃式传导;直径大;去极化幅度大快)兴奋传导的特征完整性、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
神经-肌接头:运动神经末梢膜与肌膜相接触的部位。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当N末梢处传来N冲动,在AP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的影响下,N末梢的Ca通道开放,Ca内流。
在钙作用(降低轴浆粘滞性;中和街头前膜内的负电荷)下,大量囊泡移向前膜并融合,发生出泡作用,向间隙量子释放足够的Ach。
足量的Ach扩散到终板膜表面立即与膜上N2型Ach受体结合,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终板膜对K、Cl、Na通透性增加,其中Na内流为主造成终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是局部兴奋,以电紧张方式引发肌膜AP,并随机向整个肌细胞进行“全或无”式传导,完成~。
Ach 完成传递后,即被终板膜上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以便下一个N冲动的到来。
(特征:化学性兴奋传递;单向性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Ep.筒箭毒,竞争终板膜上Ach受体,阻断~,肌肉松弛剂;依色林/毒扁豆碱/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Ach得不到及时清除在终板膜处蓄积致肌肉痉挛,严重是可因呼吸肌痉挛儿死亡;琥珀酰胆碱/司可林,与接头后膜Ach受体结合(不易被水解)导致终板膜持久去极化,阻滞~,肌肉松弛。
)兴奋-收缩耦联:从膜兴奋到肌纤维开始收缩的过程叫肌兴奋收缩耦联,或兴奋AP触发收缩的中介过程称为~。
关键因子Ca2+。
粗肌丝的主要成1肌凝蛋白;细肌丝为①肌纤蛋白②原肌凝蛋白③肌钙蛋白,其中②③称为调节蛋白-不直接参与肌丝滑行但可影响并控制收缩蛋白-1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五节人体与环境、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控制系统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携带某种生物信号,调节组织细胞功能的化学物质。
体液调节特点:作用较缓慢、温和、持久,作用范围较广泛。
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本方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会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本方向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加强。
第四章 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1运输机能 机体所需的氧、营养物质、水分、电解质,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C ,C 代谢产生的CO2、尿素、尿酸、肌酐等通过血液运输排出体外2缓冲 保持酸碱度相对恒定3体温调节 血液比热大通过运输~4防御和保护 血浆中许多免疫球蛋白、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血小板的作用5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浆渗透压(溶质颗粒数目)=血浆晶体渗透压(小分子晶体物质)+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
红细胞生理特性为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
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变化。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淋巴细胞分为T 细胞-细胞免疫、B 细胞-体液免疫。
血小板生理功能①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促进生理性止血,参与凝血。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形成,Ca2+】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因子X 激活为因子Xa )a 内源性凝血系统,完全依靠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形成,Ⅻ与受损血管壁内胶原或基膜接触后被激活成Ⅻa 再催化Ⅺ成Ⅺa ,Ⅺa 催化Ⅸ成Ⅸa ,ⅧCa 血小板磷脂共同催化X 成Xa ,Xa 、V 、Ca 和血小板磷脂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b 外源性途径 外伤或其他R 组织释放出的组织凝血致活素Ⅲ混入血液在Ca 参与下Ⅶ与X 都结合于Ⅲ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Ⅶ催化X 有限水解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原无活性在Ca 与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使其变为凝血酶;血浆纤维蛋白生成阶段,在凝血为的作用下fPr 原被切除四个小肽然后两分子fPr 便连接成二聚体后在fPr 稳定因子13和Ca 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牢固的fPr 多聚体即不溶于水的血f 。
生理性抗凝物质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②肝素③蛋白质C 系统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
血fPr 溶解是fPr 溶解酶的作用,血浆中有fPr 溶解酶原,它在激活物作用下能转变为有活性的fPr 溶解酶,他能促进整个fPr 分子分割成很多的可溶性小肽,小肽不再凝固。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迅速粘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存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血管损伤后,内皮下胶原暴露,1-2s 内既有少量的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的胶原上,是形成主血栓的第一步。
通过血小板的粘附,止血栓恰好在血管损伤的局部形成。
局部损伤红C 释放的ADP 及局部凝血过程中激活所生成的凝血酶均可使血小板活化儿进一步释放内源性ADP 及TXA2,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粘连、聚集在已粘附固定与受损血管局部内皮下胶原上的血小板上,形成血小板止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
第五章 循环系统生理第一~二节 心脏生理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 纤溶抑制物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蒲肯野纤维组成。
心脏兴奋传导途径窦房结→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心室肌。
心肌细胞分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室肌、心房肌)、快反应自律细胞(蒲氏纤维)、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
快反应非自律(心房肌、心室肌)细胞AP及形成机制:0期,Na内流引起;1期快速复相期,K快速跨膜外流;2期平台期,Ca缓慢内流&少量K外流(Ca与K跨膜电荷相等)是心肌CAP的主要特征区别于N-骨骼肌CAP;3期快速复极末期,Ca通道完全失活K较快外流;4期静息期,Na-K交换,Na内流促进Na-Ca 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