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孟子论养气》课件
孟子__我善养吾浩然之气___公开课课件
2、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 (用原文回答)
3、“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寓言 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则小结: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二、研读课文
★齐读第一则思考: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
何 特点?) (用原文回答) 2、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 (用原文回答) 3、“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寓言 故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研读课文
★齐读第一则:
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孟子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浩然之气” 和“大丈夫” 气概的基本内涵; 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 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注音。 恶( )乎长( ) 行有不慊( )于心 闵( )其苗 苗则槁( )矣 揠( )苗者也 舜发于畎( )亩之中 胶鬲( ) 法家拂( )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 ⑴夫子恶乎长 恶: 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 ⑶丈夫之冠也 冠: ⑷安居而天下熄 熄: ⑸征于色 征: ⑹入则无法家 拂士 法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是,馁也 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 4.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 )
《孟子》.ppt
他列举当时赋税繁多的情况说:“有布缕 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 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滕文公上》 (贡,助,彻都是收取税收的意思)
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 地问题。老百姓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操守 道德,最主要的是要让百姓拥有土地。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方里
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私事”《滕文公上》 观点提炼:井田制的土地政策
(2)使民以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 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 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答道:“(国家不在大,)只 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实行王道。 大王你如果能够 对民众实行仁政,减免 严刑酷法,减轻苛捐杂税,督促百姓深 耕土地,抓紧时机清除杂草;青壮年人 还在农闲的日子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 在家里侍奉父兄,出外侍奉尊长,就能 使他们哪怕是拿起木棒也足以打败秦楚 的坚甲利兵”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一、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 础。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 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下”。他认为,人具有一种先天的 善性,而人性之所以都是善的,是 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四心”。即恻 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仁、义、 礼、智的发端,即孟子著名的“四 端”说,也是孟子的“性善论”。
3、 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失去了民心 所以失去了天下。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失其心也。” 《离娄上》
孟子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 (一)行仁政 孟子认为"霸道"是"以力服人"。虽然可能成 为大国,但任凭暴力就会"失道寡助",众叛 亲离,天下不顺,导致身危国削,亡国无日。 "王道"是"以德服人",人们心悦诚服,众望 所归,对内就会国泰民安,政平人和;对外 就能"得道多助",天下无敌,自然就会统一 天下。
弟子凡事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除继承了孔子的忠恕之道
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思想,强调:
“亲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
二、教育作用和目的
•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把这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发 展、扩充开来。只有经过学习和教育把四端扩 充起来,这固有的善性就会象燎原之火,难以 扑灭;象喷勃而出的泉水,川流不息,终将汇 成江河。 教育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求放心",即把因后天 环境等不利因素而失去的善性重新寻找回来。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我管理别人,可是没有管好,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智”?我有礼貌的对待别人,可是得
不到相应的回报,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敬”?总之,当行
动未达到期望目的时,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此外,闻过则喜,改过迁善等都是孟轲倡导的修养方法,这些
修养方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其旺盛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孟子养气说PPT课件作品
气欲暖, 不欲寒
• 大家可以想一想, 为什么春天 是万物回生的时节呢? 因为春天气 暖回阳,所以暖是代表生机的。之 于我们做人, 心地就要暖, 冷冰冰的 心肠, 没有温暖的心, 这是没有生气 的。对于人来说, 死了才是冷的, 所 以冷就是生气不足, 这个人的福禄 寿都有问题。
气欲有情, 不欲无情
话。说话是最容易增长福德, 也是最容
易削禄削福的。你说话割伤其他人, 就
是破自己的命格。
• 一、谦虚 • 二、尊重 • 三、礼敬师长 • 四、不生气发怒 • 五、谨记报恩
养气说与道家思想
气欲柔旋, 不欲刚硬
• 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 死了才 变得坚硬;人活着的时候, 身躯是柔软 的, 死了就坚硬了。所以柔乃是生气, 硬 是死气。做人, 就要多温柔, 少抵触顶撞 他人, 少与他人争执, 少强硬的态度, 把 好斗好诤降下来, 这可以使我们生气充 沛, 寿命延长。老子说: 善者不辩, 辨者 不善。好辩论口舌斗诤的, 不是善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 (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 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 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 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 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 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 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 孙子)的门人。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 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 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 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 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论语孟子选读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
晨 读 开 卷
C.①②其邪.子辞趋知而其.往所视离之
助 读
有
参
益
考
课 前
D.① ②芒 然.天 芒然子.读 归书者有几
译 文
自
主
【解析】 A 项,①助语,的;②代词,它。B 项,均
导
学
为介词,在。C 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它。D 项,①形 课
时
课 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连词,然而。
堂
作 业
互
动 探
自
主 导
3.古今异义
学
于.是.日哭
课 时
课 堂
古义:__在___这__(天__)_。____
作 业
互
动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探
究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益
4.文言句式
参 考
译
课
(1)问人于他邦(状语后置)
文
前 自
译文:_托__人__给__在__别__的__诸__侯__国__的__朋__友__问__好__送__礼___。_____
例
助
读
冰,水为
参 考
之,而寒
译 文
于水
臣诚恐
见欺于
课 时
王而负 作
业
赵
菜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用法
有 益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
助 读
例
参 考
复音
于是秦
译 文
课 虚词
王不
前
孟子养气篇
孟子养气篇即《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养气篇 [原创 2010-01-21 09:39:01]字号:大中小摘要: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精神境界,这种高超包括高尚和高明两个方面。
这种高超的精神境界要用严格的、长期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来获得。
关键词:浩然之气;高超;精神境界;培养孟子的“养气”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甚大,解释甚多,但时至今日,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等一系列问题,人们谈的依然不够深入,本文试图把某些问题谈得更进一步。
《孟子·公孙丑上》云:“(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在这里,孟子谈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和如何培养“浩然之气”的问题。
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谈了两个特点:第一,“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即最伟大、最刚强,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
这是从“浩然之气”的形态上说的。
第二,“配义与道”。
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
这是从“浩然之气”的性质上说的。
所谓“义”,即正义。
《孟子·离娄上》云:“义,人之正路也。
”所谓道,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3.“揠苗助长”这一故事意在告诉我们 一个什么道理?
•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 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 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 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 工作,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4.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
“芒芒然”是疲倦的样子。“其人”指他的家人。 “病”意思是疲倦。“非徒”即不仅仅。这一段话是 说: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是不要预期所达到的 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是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 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 拔高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 步赶去一看,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之人不帮助禾 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 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是拔苗助 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总起来 说,要培养浩然之气,根本就是“集义”。只管“集 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合乎义,自然能养 成那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除此之外,不必急切地去 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
6.如何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
这几句孟子论述了人只有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 能奋发有为的道理。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孟子强调有志 之士要想实现济世救民的宏大志向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必须要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孟子阐述的艰苦环境对人 的磨炼,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告诉人们,人经过艰 苦环境的磨炼,可以劳累筋骨,饥饿肠胃,穷困躯体, 增强形体对外部环境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从而奋发有为。 这表明,艰苦环境对形体的影响是外在的,对人心态、 性情、能力、思虑的影响则是内在的。人经历艰难困苦 双重影响的过程,就是奋发振作和通晓“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人生哲理的过程。孟子这个名言已被古今中外 的许多事例所证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4年《大学语文》课件07养气与知言
二、孟子的思想
◆1、民本思想 ◆ 朱元璋曾下令把《孟子》中有关重民、仁政 的言论删去八十余条,所删文句不准用作考试题 目,还把孟子牌位从孔庙里搬出去。
4
二、孟子的思想
◆孟子民本思想来源: ◆《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 [表彰]畏[惩治],自我民明威。” ◆《泰誓上》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 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得,得胜。 气,意气。不能在言语上得到胜利,便不必求助于思想; 假若不能在思想上得到胜利,便不必求助于意气。 ◆持其志,无暴其气。要坚定自己思想意志,不要滥用自 己的意气感情。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 而反动其心。二者互相影响,思想意志若专注于某一方 面,意气感情自必为之转移,意气感情假若也专注于某 一方面,也一定会影响到思想意志,不能不为之动荡。 譬如跌倒和奔跑,这只是体气上专注于某一方面的震动, 然而也不能不影响到思想,造成心的浮动。 10
LOGO
养气与知言
《孟子》
作者:Rhea
一、关于孟子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 ◆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抚养成人,其“孟母三迁” (近墓、市旁、近屠、学宫旁)、“孟母断织”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的典范。 ◆ 史书关于孟子记载甚少,从《孟子》一书中可以看 出,孟子年轻时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曾仿效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今分为十四篇。
孟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开课课件
7.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 于心,则馁矣。 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 译文】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 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 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 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 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没有这 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 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 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 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齐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节选): 齐读文天祥的《正气歌》 节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正气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丹青…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三纲实系命 道义为之根… 实系命,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第一则小结: 第一则小结: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 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 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实用课件3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标准奴才脸
奴才该死,领导英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 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 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 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 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 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 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他做大丈夫!”。
第三、孟子的战斗性来源于浩然正气。孟子善养 浩然正气,这也是孔子不及孟子的地方。孟子认为内 心的志向是义气的主帅;义气是充满浑身的力量。这 种气,用正直去培养它才没有妨害,就能充满天地之 间。这种气,要跟义与道相配合。看来,孟子养的气, 就是正气,就是充满胸间的正义精神和力量。孔子的 “气”没有孟子充盈,所以孔子没有孟子的战斗精神 强。孟子用这种浩然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 唤醒民众向罪恶的统治作斗争。孟子的这种浩然正气 贯穿他全部行为和言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些话多么具有力量!后来,一些知 识分子将“浩然正气”书成巨匾,悬于明堂,激励和 鼓励自己。毫无疑问,孟子这种精神滋养、润育了一 批又一批的中华民族的精英。
第一、孟子的政治思想比孔子更具有人民性。孟 子的政治管理学是建立在“民”的基础之上的。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提出“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的政治行为观。这体现了“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政治思想。孟子对齐宣王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 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 寇雔”。孔子的政治管理思想虽然也是“民本”的, 但没有孟子具体和鲜明。今人能不能这样认为,当时 孟子的这种思想,应当说是民主政治思想的发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8
8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王道仁政”思想以“性善说”为哲学 基础,是对孔子“仁爱”的继承和发展。孔子 的“仁爱”主要讲修身齐家,孟子的“仁政” 主要讲治国。提倡王道,则反对霸道;提倡仁 政,则反对暴政。揭露和批判各国诸侯的贪婪 残暴,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包含浓厚的民本 思想。
2019/1/8
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
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 育家和散文家,孔子之后的儒家 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 并称“孔孟”。 《荀子·非十二子》将子思 与孟子相联系,《史记·孟荀列 传》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 故世称“思孟学派”。
2019/1/8 1
2019/1/8
12
反对巧取豪夺
《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 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 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 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 次之。
(1)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 (2)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之乎?” (《梁惠王》) (3)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也。” (《梁惠王》) (4)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 强。” (《梁惠王》) (5)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
《孟子》概况
《孟子》记载孟子及弟子时 人的言论,是继《论语》之后儒 家最重要的经典。《史记·孟荀 列传》中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七篇各分上 下,篇内分若干章,篇章之间没 有必然联系。篇名取首章首句关 键词,章名取首句。仍然是语录 体,但章幅一般比《论语》的长 得多。
孟子的思想
性善说 王道仁政 抨击异端 民为邦本 知人论世
2019/1/8
5
哲学思想:性善说
人有四端 犹有四体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2019/1/8
6
哲学思想:性善说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 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019/1/8 2
《孟子》概况
《孟子》通行注本有 《十三经注疏》之《孟子注 疏》,采用东汉赵岐注,宋 代孙奭疏。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 之《孟子集注》,清代焦循 据赵岐注作《孟子正义》。 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 注》,后附《孟子字典》。
2019/1/8 3
《孟子》成语、俗语
同《论语》一样,《孟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 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17
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 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 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 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 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 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实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 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 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 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 ‘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 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 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 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9பைடு நூலகம்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19/1/8 10
民贵君轻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 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犠牲既成,粢盛既 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昏君暴君可诛
长于譬喻 说理生动
起承转合 循序渐进
2019/1/8
16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 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 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 动心不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 ” 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 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 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 ? 2019/1/8 ”
《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 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曰: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 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2019/1/8 11
国人之言是听
《梁惠王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 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 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 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 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 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如此,然后 可以为民父母。”
2019/1/8
13
与民同忧同乐
《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
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
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19/1/8 14
文艺主张:知人论世
2019/1/8
7
“性善性恶说”的意义
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为 “性善说”,荀子发展为“性恶说”,其存在都 具有合理性,不必绳以“唯物”和“唯心”的尺 度。看到天性的善良,给人以希望,教人自觉地 维护和扩大善性;看到天性的自私,给人以警示, 教人理智地控制和改造恶性。人非圣贤,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善性和恶性,当你深刻反省的时候, 眼前便展现出真正人性的曙光。
将作品与作者及社会背景联系考察,以求正 解。《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为论其世也。”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 即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 志,正确探求作者的本义,不至于望文生义,穿 凿附会。
2019/1/8
15
孟文的风格
论辩艺术 感情强烈 气势逼人 善设机巧 欲擒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