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甸中镇2019年西就村委会箐头组生猪养殖场续建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山县甸中镇2019年西就村委会箐头组生猪养

殖场续建项目

甸中镇人民政府

2019年5月

第一章概述

一、自然条件

甸中镇是峨山彝族自治县集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偏远贫困镇。甸中镇位于峨山县东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两市(玉溪市、昆明市)、三县区(易门县、晋宁县、红塔区)交界处,海拔最高2583米,最低1550米,高差1033米,山高、箐深、坡陡是其地形地貌主要特点。全镇国土面积189.4平方公里,山区183.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7%,农民人均耕地1.53亩,人地矛盾突出。

西就村委会隶属峨山县甸中镇,辖七个村民小组,属于山区,距离镇17.0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海拔84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60毫米,总耕地面积1885亩,2015年总户数257户,总人口832人,其中农业人口816人,人均耕地面积2.26亩。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4.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90.78万元,畜牧业收入339.14 万元,林业收入126.9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38.92万元,工资性收入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4元。

二、人文情况

甸中镇西就村委会全村有农户254户,共832人,其

中建档立卡户85户333人,是以彝族为主聚居地,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三、贫困现状

据2018年贫困人口识别基期调查统计,甸中镇西就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甸中历届政府为西就村委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镇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发展的瓶颈。甸中镇广大群众深感西就村委会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道路硬化、农田灌溉的建设等已经不能很好的为群众服务,阻碍着村组总体发展。

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及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信贷资金门槛过高,大产业、小投入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科技手段滞后,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不适应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支撑,栽种出来的农产品缺乏深加工,真正形成产业难。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村容村貌整治任务艰巨。五是

农民素质不高,转移输出的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导致脱贫致富门路少。部分群众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的种养方式依然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六是医疗条件差农村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众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文化设施及活动场所发展滞后,群众文化生活单一。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八是公路路面差,雨天交通不方便,饮水卫生差,灌溉沟渠需修缮,学生上学难。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实施2019年度重点扶持产业扶贫开发综合扶贫项目是“十三五”规划扶贫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的重点扶持村建设要按照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围绕已被上级政府列入重点村、特困民族乡、安居温饱村中的自然村中安排,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尚未解决安居温饱的特困自然村。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西就村委会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谋发展,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投入少、见效慢,这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落后于其它村组。为此,我们借省、市、县三级革命老区开发综合扶贫的契机,紧紧抓住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时机,切实帮助西就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谋发展。

为认真组织搞好此次项目在西就村委会的实施,确保此

次建设项目的顺利、按时、按质地完成,确保项目实施后自然村达到省扶贫办规定的十六条标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经镇党委、政府及相关技术部门的反复论证,为保证试点工作能够有组织、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贯彻实施,实地勘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方案、集中资金、合力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革命老区开发扶贫开发方案,安排实施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能源建设、科技推广、改善民生、基层党建等重点项目。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配合协调、良性互动的革命老区开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多措并举、相互支撑的原则。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革命老区开发扶贫开发整合的工作力度,鼓励群众投工、投料、投资,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集中全民之智,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新局面。

——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原则。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提升到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坚持“两手抓、

两手硬”,坚持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跟在哪里,努力实现“一年布局突破、两年铺开配套、三年贫困乡镇大变样”的总体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缺什么补什么,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区别不同类型的贫困村,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在方案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优先扶持最需要帮扶的人群、最贫困的群众。

——坚持产业支撑与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项目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与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全村农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项目建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受益权、参与权和监督管理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项目实施透明度,突出解决好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制约和影响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确保资金项目进村入户,让贫困群众真正从扶贫开发中得到实惠。

——坚持“项目跟着方案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拨款跟着进度走”的原则。严格按照扶贫项目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