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二篇 垄断资本主义(上)【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第16章 资本主义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第16章 资本主义

第13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一、名词解释1.食利阶层答: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

占人口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在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

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

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佣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

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过着穷奢极侈的寄生生活。

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日益扩大的食利阶层不仅直接无偿地占有巨额的国民财富,而且为了满足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还发展了许多专门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如赌博、贩毒等。

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资本家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2.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

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

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

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由于无产阶级的人数众多,组织性和战斗性强,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认为它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肩负着带领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

3.小资产阶级答:小资产阶级是指个体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在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中间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存在着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依靠自己的劳动谋生。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0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0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0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家垄断资本基本形式及其实质1.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作为真正的总垄断资本家,本身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2)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的含义①国家手中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垄断资本,这是国家直接体现为垄断资本。

②国有垄断资本通过金融渠道、生产渠道、商业渠道、财政渠道,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密切结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起来并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货币。

国家手里集中的货币中,只有那些用于经营国有企业或用于调节经济的,即投入价值增殖运动中的那部分才成为资本。

国有垄断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它起主导作用。

(2)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国私合营企业。

从所有权、经营管理到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体现国家和垄断资本直接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3)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是指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

它使私人垄断资本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运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2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2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圣才出品】

第12章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一、名词解释1.货币信用制度危机答: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指金融市场上出现大量抛售一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信用领域发生极度混乱和剧烈动荡的现象。

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进入垄断时期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危机的产生表明,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已从根本上丧失了稳定性。

这一危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是:①垄断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纸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通病;②从资本主义的信用领域来看,由于垄断引起了资本的相对过剩,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拥塞在流通领域里而不能运用于生产过程。

借贷资本的大量增加和过剩所形成的投机和冲击,动摇着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③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行各种公债,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债务经济。

巨额的债务蕴藏着爆发震撼整个信用制度的巨大危机的可能性;④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来看,由于国际借贷资本的大量过剩,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极不稳定,也极不平衡。

2.财政危机答:财政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混乱和动荡。

在广义上,财政危机被理解为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严重问题,整个市场出现混乱;在狭义上,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发生了问题。

赤字过大,债务过重,或财政收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滑坡等,都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

巨额赤字不仅使财政支出中的利息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缩小了国家利用财政干预经济的回旋余地。

如果国家财政停止兑付已经到期的政府债券,则表明事实上已存在财政危机。

二、简答题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1)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进程不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不同和干预经济生活的力度不同,因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生产周期长短不一,削弱了经济危机在国家之间的连锁反应程度,产生了经济危机非同期爆发现象。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答: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2.货币流通规律答: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

3.价值增殖过程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同时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比较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可以看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作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

4.资本价值构成答:资本价值构成是指资本在价值形态方面的构成,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c:v。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

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9.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同一部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家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又会进一步投入激烈竞争。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因此,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促进生产集中方面也起了重大作用。

3.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这些方面都是和生产集中并行的。

所以,生产集中的加强也必然促进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股份公司的出现体现资本社会化的初步发展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资本社会化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与重点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与重点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生产资料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③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

他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四、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2015研]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规律是指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揭示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本质联系,以及其实现方式和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①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一切经济规律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与这种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就必然产生并发生作用。

经济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由于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在任何人参加经济活动之前,这种经济条件就已经存在。

人们在参加经济活动时,不能自由地选择经济条件。

因此,不管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如何,经济规律都客观存在和起作用。

人们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意改变经济条件,因而也就不能随意改变经济规律。

谁要是违背经济规律,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谁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不等于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能够发现这些规律,认识它们,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

但是,要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而且,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在发展,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和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因而人们认识和探索经济规律的过程也是逐步深化的。

(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①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是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进行生产,总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方面,因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三、简答题1.怎样认识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东北财经大学2007研;西南财经大学2012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5、2019研]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包括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过程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2)之所以说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其原因在于:①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

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

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

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

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9研]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二篇 垄断资本主义(下)【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二篇 垄断资本主义(下)【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资本国际化14.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资本国际运动的发展和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一、资本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资本运动的必要性在于:(1)实现社会再生产和追逐利润的要求。

(2)生产无限扩张的要求。

(3)竞争的压力和资本积累的要求。

(4)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要求。

二、从资本的国际运动到资本国际化资本的国际运动表现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

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商业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

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已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20世纪初,资本输出才大大发展起来。

从这时起到二战前夕,资本输出的主要部分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它导致金融资本对全球的统治。

二战后,影响和决定国际资本运动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变化。

资本国际化标志着资本国际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1)资本国际运动的规模与总量急剧膨胀,三种形态的资本国际运动都有空前增长;(2)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国际运动互相交错;(3)进入资本国际运动的国家与经济主体日益增加;(4)资本国际运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面,日益明显地显示出来。

第二节产业资本国际化一、垄断性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

战后,产业资本大规模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利用这种生产力追逐全球利润:(1)由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剥削加强;(2)巨型垄断组织占有空前庞大的生产力,而国内市场难以容纳;(3)生产力高度发展引起战后国际分工的空前发展;(4)科技革命引起交通和通讯便利;(5)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垄断公司可利用跨国投资来实现追逐最大利润的微观动机。

二、当代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产业资本投资主要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纵深化。

(2)发达国家的市场容量大,便于大规模投资。

(3)投资环境好。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5章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5章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5章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垄断资本控制下的世界体系1.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和它控制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于20世纪初。

从广度上看,这个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是囊括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体系;从深度上看,金融资本的统治已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有了极大发展,它们都已成为世界经济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2.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发达与不发达并存和对立的表现(1)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含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时形成的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体。

一方面是少数进行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大国;另一方面是占绝大多数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2)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①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国内市场的严重不足使各国垄断资本竭力扩大国外市场,在世界市场上的斗争就日益加剧。

一旦殖民地被纳入某国的经济领土,也就被置于该国关税保护的范围之内,从而排除它国的竞争,成为该国最可靠、最有利的国外销售市场。

②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产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扩大,而且需要生产资料的相应增长,其中原料的供应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原料生产主要在广大不发达地区,帝国主义列强因而力图抢占殖民地,以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供给,同时可以借此垄断原料产地打击竞争对手,以巩固自身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答: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分配形式,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实质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

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土地、房屋、生产工具、经营者才能等。

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指它投入生产经营后所起的作用,所带来的收益。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分配社会财富。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通行的分配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要素的贡献有时很难计算,于是便以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来替代,作为支付报酬的标准。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现阶段我国采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矛盾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结合。

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实现,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2.经济体制答:经济体制指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它决定着一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它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机制。

经济体制不仅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还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两个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资本市场答:资本市场指经营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2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2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2章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1.垄断条件下积累源泉的扩大(1)垄断利润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垄断利润并不仅仅反映利润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国内和国外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很大一部分的社会价值,也由于垄断资本的统治而转化为垄断利润的额外源泉。

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规模和利润总量的扩大,必然为社会资本提供更丰裕的积累源泉。

(2)金融机构的发展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源泉银行业迅速发展,集中社会闲置货币资本和货币收入的能力大大提高;银行业务的扩大特别是信托业务的发展,也使银行业集中了数额巨大的信托资产。

与此同时,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得到广泛发展,扩大了货币资产集中的渠道。

金融机构的高度发展和多样化,使社会闲置货币资本和收入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转化为积累的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在国家垄断资本条件下,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参与,为扩大资本积累开辟了新的途径。

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了大量国民收入,再以财政补贴、低利贷款、税收优惠乃至直接投资等形式,转化为工商企业首先是大企业的资本积累。

2.垄断条件下积累速度的加快垄断的形成与发展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源泉。

第二次大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又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积累获得更大的推动力,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速度。

3.垄断条件下积累结构的变化(1)从资本积累的源泉来看,企业积累资金的外部来源相对于内部来源其重要性提高了企业用于积累和扩大经营的货币资本主要有三个来源:企业的未分配利润、金融机构的长短期贷款和发行新的股票与债券。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2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流通总公式(1)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更多货币)。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将商品出卖,换回更多的货币。

(2)商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异同①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相同点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阶段,都是买和卖两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三种当事人。

②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不同点a.交换目的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出卖自己的商品,是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即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初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b.交换内容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它的内容是不同的商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c.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d.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导 论【圣才出品】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导 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一、名词解释1.政治经济学答: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答: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另一方面,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3.劳动答: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经途径。

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其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3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阶级结构1.当代资产阶级的阶层变化(1)垄断资产阶级出现,居于统治地位垄断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居于统治地位,是资本主义新阶段资产阶级自身状况和阶层结构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与此同时,存在着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资本家,他们虽然也属于资产阶级,但和垄断资产阶级之间有着复杂的利害矛盾。

(2)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分离,在垄断资产阶级中食利者阶层大为膨胀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食利者阶层进一步扩大。

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自身脱离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完全以“剪息票”为生。

他们购买股票不以控制公司为目标,而只是追求自己货币资本的增殖。

(3)现代资产阶级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控制公司和掌握公司决策大权的职能资本家他们通过控股和兼做董事实施控制,专注于自有的和借入的资本盈利,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交给经理班子进行。

他们和食利者的关系,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他们和经营者的关系,则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和管理职能的分离。

(4)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形成了一个经营者阶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的经营者阶层,是指掌握公司实际领导权的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门实施经营管理职能,他们大多是出身中上层社会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

经理阶层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和资本家的统治。

2.当代工人阶级的构成变化(1)当代工人阶级的构成变化①在工人阶级总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的同时,从事体力劳动的产业工人中熟练工的比重上升,半熟练工的人数增加,非熟练工的比重下降。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中)【圣才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中)【圣才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3.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

物质资料的替换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产具有资本主义形式,再生产也就具有同样的形式,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

(2)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生产出来的。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资本的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劳动力的再生产,离不开工人的消费。

工人的消费有两种:在生产过程中,他消费生产资料,这是他的生产消费。

工人把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货币用于生活资料,这是他的个人消费。

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阶级即使在直接劳动过程以外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并使之永久化。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于是这部分剩余价值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扩大规模上对无酬劳动的占有,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是由劳动得来的,而是对劳动的无偿占有。

所以,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形式是等价交换,内容是资本占有(1)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而以无偿占有并且不断扩大这种占有为实质。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9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经典习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1.生产社会化答: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本身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3)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它由整个社会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时,才走上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2.垄断答:垄断是指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9.1 重难点解读
第一节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
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同一部门的竞争,形成
社会价值。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家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又会进一步投入激烈竞争。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竞争胜败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因此,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

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促进生产集中方面也起了重大作用。

3.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3)产品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这些方面都是和生产集中并行的。

所以,生产集中的加强也必然促进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股份公司的出现体现资本社会化的初步发展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资本社会化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


2.股份公司的发展
在自由竞争阶段内,这种在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社会化,首先表现在股份公司的发展上。

股份公司本来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又是资本社会化的初步体现。

股份公司的发展又是与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生产社会化的进程同步的。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相应促进了资本社会化与股份公司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
(1)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新的炼钢法出现并得到推广。

(3)内燃机的逐步推广和普遍使用,铁路的大量兴建,汽车和飞机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4)电气化与化学化得到了初步发展,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出现了。

3.股份公司在资本关系上的特点
(1)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2)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

三、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9世纪最后3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种过渡的中心内容是垄断逐步代替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19世纪最后30年是股份公司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

二者的同步发展说明,只有生产集中到一些大公司手里时,它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垄断。

生产集中形成垄断的可能性在于: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社会生产已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里,这少数大公司就完全可能成立协定,控制某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牟取高额利润。

必要性在于:
(1)生产集中使大公司生产极度膨胀,结果生产过剩、销售困难、利润下降,这使通行的自由竞争日暮途穷,而大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利润,就必需结成垄断组织以调节生产。

(2)大公司规模巨大,资本雄厚,其他中小企业难以与其较量,同时部门间资本的转移也受到资本量和需求量的限制,这些都会使自由竞争受到限制,形成垄断趋势。

(3)大公司之间的剧烈竞争,会对势均力敌的对手造成损害,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会产生谋求暂时妥协、达成垄断协定的必要。

2.垄断组织发展的三个时期
(1)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2)1873年经济危机以后到19世纪90年代;
(3)19世纪末的高涨,延续到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节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一、帝国主义概念的内涵
“帝国主义”一词在历史上早就出现,有人用它来表示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也有人把它说成是专制统治者蓄意将其统治范围(帝国)向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扩展的一种政治制度。

现代意义的帝国主义,是通过19世纪最后30年的过渡在20世纪初形成的。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时,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是和垄断资本主义同义的。

二、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
1.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

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物,则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性,是它的经济实质。

只有当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的决定地位被垄断取代时,自由资本主义才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应当指出:
(1)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地位被取代并不意味着自由竞争不再存在。

(2)通过竞争使价格与价值(或生产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形成过程是自由竞争机制的基本环节。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表明这个基本环节受到破坏。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股份公司的建立是一种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资本社会化。

股份公司这种资本社会化的形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集中,促进生产社会化的新发展。

当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的发展程度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求新的、层次更高的资本社会化形式,这样,小的垄断组织就开始出现并取得极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