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地表水资源量 200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82亿m3,折合径流深284.9mm,比2004年增加16.7%,比常年值偏多1.0%。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4.1%,比2004年增加34.9%;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6%,比2004年增加13.2%。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河南、吉林、青海、江苏偏多35%以上,福建、陕西、新疆、四川、辽宁偏多20%~10%;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偏少50%以上,山西、天津、宁夏、贵州偏少50%~20%,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重庆、湖北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有21个省(自治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苏达176.6%,福建、海南、吉林在100%~70%之间;在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天津减少幅度达27.2%。
2005年度水利工作总结和2006年水利工作意见(同名28174)
2005年度水利工作总结和2006年水利工作意见(同名28174)整治规划》;五是完成了《溧阳市2007—2010年市镇级河道清淤规划》。
六是完成了《溧阳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的完成上报,不仅为我市今后的水利建设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库,也提高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能力。
(三)防汛防旱措施得力,防灾抗灾取得全面胜利。
2005年,我市气候异常,受干旱、暴雨、台风三重袭击,总体年景偏差。
总的特点:全市汛期面平均降雨量574毫米,是历年平均值的80%。
全市面平均梅雨量为35毫米,比历年均值偏少76%,全年降雨偏少,汛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西南部地区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北部及西北部地区降雨强度普遍偏低。
6月水稻栽插时节丘陵山区即遇大旱,丘陵山区一度旱情严重,北部和西部山丘区受灾农田达12万亩,近2万亩农田无水栽插,共12.6万人的饮水安全收到威胁;7月西南部地区遭强降雨袭击,西南部地区和城区局部地区一度积水受淹;8月受台风明显影响。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防灾抗灾取得了全面胜利。
防汛工作突出六项措施: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
针对今年防汛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圩区防汛和小水库专项检查,突出重点,落实各项关键措施。
对查出的重点险工险段,以市防指名义向所在镇区党政一把手发了公开信,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全面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
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
三是修订完善了《2005年度溧阳市防汛抗旱预案》。
市防指根据近年来变化的水情、雨情、汛情和工情,认真修订和完善了本地区各类防洪预案、防台风预案,预案中增加了水库联合调度和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险情的抢险方案,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对水库等重点工程制订了控制运用方案;四是加大防汛物资储备。
市级防汛物资新增草包5万只、麻袋3万只,并配备了抢险用通讯设备、照明设备等,要求各地加强抢险物资的靠前储备。
编印了防汛抢险知识培训教材,对防汛抢险队伍进行培训,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五是切实做好城市防洪工作。
2005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2005年度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5年,湖北省平均降水量1089.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024.87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7%,为偏枯年份。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903.58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0.2%;地下水资源量27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4.2%;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30.3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933.9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9.8%。
2005年,从外省、市流入我省境内的水量为6867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增加7.4%;从省内流出省境的水量为7634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4.4%。
2005年,全省共统计了60座大型水库和236座中型水库蓄水状况,其年末蓄水量为278.40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9.92亿立方米。
2005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53.38亿立方米。
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6.4%,地下水源占3.3%,其他水源占0.3%;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33%,工业用水占32.58%,农业用水占56.09%;生态用水(仅指城市环境用水)占0.03%。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为120.90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7.7%。
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2.79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工业废水占75.6%,城镇生活污水占17.9%,第三产业废污水占6.5%,建筑业废污水占0.1%。
2005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23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38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用水量325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2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46升/日。
2005年,对全省6262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2.4%,比2004年减少2个百分点;全年共评价了进出我省河流的12个省界断面水质,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断面数为7个,占58.3%。
对16个湖泊和23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6个和22 座。
2005年度水利工作总结和2006年水利工作意见
2005年度水利工作总结和2006年水利工作意见整治规划》;五是完成了《溧阳市2007—2010年市镇级河道清淤规划》。
六是完成了《溧阳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的完成上报,不仅为我市今后的水利建设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库,也提高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能力。
(三)防汛防旱措施得力,防灾抗灾取得全面胜利。
2005年,我市气候异常,受干旱、暴雨、台风三重袭击,总体年景偏差。
总的特点:全市汛期面平均降雨量574毫米,是历年平均值的80%。
全市面平均梅雨量为35毫米,比历年均值偏少76%,全年降雨偏少,汛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西南部地区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北部及西北部地区降雨强度普遍偏低。
6月水稻栽插时节丘陵山区即遇大旱,丘陵山区一度旱情严重,北部和西部山丘区受灾农田达12万亩,近2万亩农田无水栽插,共12.6万人的饮水安全收到威胁;7月西南部地区遭强降雨袭击,西南部地区和城区局部地区一度积水受淹;8月受台风明显影响。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防灾抗灾取得了全面胜利。
防汛工作突出六项措施: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
针对今年防汛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圩区防汛和小水库专项检查,突出重点,落实各项关键措施。
对查出的重点险工险段,以市防指名义向所在镇区党政一把手发了公开信,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全面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
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
三是修订完善了《2005年度溧阳市防汛抗旱预案》。
市防指根据近年来变化的水情、雨情、汛情和工情,认真修订和完善了本地区各类防洪预案、防台风预案,预案中增加了水库联合调度和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险情的抢险方案,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对水库等重点工程制订了控制运用方案;四是加大防汛物资储备。
市级防汛物资新增草包5万只、麻袋3万只,并配备了抢险用通讯设备、照明设备等,要求各地加强抢险物资的靠前储备。
编印了防汛抢险知识培训教材,对防汛抢险队伍进行培训,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五是切实做好城市防洪工作。
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各级水利部门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利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共落实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702.7亿元(含南水北调143.0亿元),较上年增加6.1%。
分投资来源看,中央政府投资657.1亿元,较上年增加0.8%;地方政府投资785.4亿元,较上年增加12.3%;利用外资3.5亿元,较上年减少80%;国内贷款192.1亿元,较上年增加7.9%;企业和私人投资37.5亿元,较上年增加21.0%;其他投资27.1亿元,较上年增加3.8%。
分投资方向看,防洪工程建设投资744.2亿元,较上年增加12.1%;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732.6亿元,较上年增加2.6%;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投资66.4亿元,较上年减少20.7%;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59.5亿元,较上年增加12.1%。
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592亿元(不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5亿元),比上年增加166.61亿元,增幅达39.2%。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480亿元(含南水北调45亿元),较上年增加37.4%;水利建设基金12亿元,与上年持平;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亿元,较上年增加20%;中小河流近期治理20亿元。
全年正式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1071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7821亿元,较上年增加17.1%。
当年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4593个,较上年增加26.1%,在建投资规模3340.6亿元,较上年增加2.2%。
当年新开工项目5992个,比上年增加35.6%,新增投资规模2048.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894.0亿元,较上年增加805.8亿元,增幅达74.0%。
2005年陕西省水利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陕西省水利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王小莉)2005年陕西省水利综合统计分析报告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冲刺年,今年我省水利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依法治水力度,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突出节水技术推广,切实优化水资源配臵,水利经济运行呈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2005年水利统计主要指标达到及增减变动情况1、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较上年有所增加。
2005年,我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06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20.43亿元,民间投资13.46亿元,利用外资1.17亿元,群众自筹及其它资金3.76亿元,国内银行贷款资金6.85亿元,投资规模较上年38.56亿元增加了17%。
2、已建成水库座数减少,但库容有所增加。
至2005年底我省建成或基本建成水库999座,总库容为69.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7座,库容为39.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56座,库容为19.99亿立方米,治理投产病险水库80座,新增与恢复水库库容 3.47 亿立方米。
水库座数较上年减少1座,总库容较上年增加3.1亿立方米。
3、灌溉面积较上年略有增加。
总灌溉面积达到1433.62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08.81千公顷,较上年增加5.96千公顷,增长0.5%,其中林地4.45千公顷,较上年增加0.33,增长8%,果园117.08千公顷,较上年增加2.53,增加2.2%,牧草1.4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0.11,增长8.1%,其它11.82千公顷,较上年增加1.54,增长15%,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098.5千公顷,较上年增加38.31,增长3.6%,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71.07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
4、机电排灌面积略有增加。
机电排灌面积达到833.5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7.13千公顷,增长0.8%,其中机电提灌面积达到827.28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纯排面积达到6.28,较上年增加5.94千公顷。
200x全国水利统计工作会议
.
第二部分 关于水利统计工作改革
指导意见的说明.源自一、提出水利统计改革的背景
1、200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部门统计的要求,我司组织水 利部各专业司局进行了统计报表清理,发现很多问题。
2、2003年,我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利统计数据质量调查工作, 发现水利统计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4、增加了反映供水资源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和 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
.
国家统计局?
.
(二)、报送要求
1、报送要求请参见《报表制度说明》和《综合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 说明》。
2、为避免逐级汇总中出现重复统计。原则上所有水利工程设施数量 及效益的数据应按属地原则进行则统计,尤其对于跨区水利工程, 其建设投资、运营管理以及供水和水价等数据应由水管单位向其 直接隶书的水行政部门报送。所有有关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的数据 应按在地原则统计。
.
问题之三 :调查方法单一,数据收集技术落后,基 础统计工作规范性差,制约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统计调查形式仍以传统的报表制度为主 ; •基层调查表设计不规范,调查事项设置不尽合理; •水利统计信息分类的标准化工作滞后; •数据采集和传递手段还需进一步提高。
.
问题之四 :水利统计工作尚未建立有效的数据质量
.
四、改革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
五、为什么要进一步加深对水利统计 工作的认识?
1、对什么是统计工作存在普遍的误解? 2、对什么是水利统计工作的存在误解? 3、对水利统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存在误解? 4、对作好统计工作的难度存在误解?
.
必须要认识到:水利统计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领域, 是水利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
山西省2005年水利综合统计年报分析与说明
山西省2005年水利综合统计年报分析与说明山西省2005年水利综合统计年报分析与说明2006.04.25一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水利服务“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2005年水利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2005年全省各市均较好地完成了目标责任任务(见附表1)。
全省解决各类人畜饮水困难人口85.93万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7.41%;新增达标节水灌溉面积37.37千公顷,完成了计划任务的112.11%。
当年改善灌溉面积156.77千公顷,完成了计划任务的117.58%。
当年实灌面积达996.32千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99.63%。
水保治理面积新增399.46千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09.95%。
有效灌溉面积新增5.19千公顷,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1283.46千公顷。
二、2005年全省主要水利工作完成情况1、农村饮水解困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正式启动。
年初,省政府把解决8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作为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全省共投资2.86亿元,建成饮水解困工程1850处,解决了2199个自然村、85.93万人、10.47万头大畜的饮水困难和改水问题,全省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改善,受到各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针对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的严峻形势,从年初起,全省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工作,摸清了我省1092万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分布情况,报送了《山西省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全面启动了我省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1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新水源等重点工程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张峰水库是我省“十五”水利标志性工程,2004年11月17日奠基,年底实现大坝截流。
2005年,我们投资2亿元,完成了坝基开挖、基础处理、供水发电洞开挖等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大坝主体20%土石方施工任务,完成了6个村庄、1036人移民搬迁任务和部分移民专项设施建设任务。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5
河流水质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
与2004年比较,全国水质总体状况变化不大。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西北诸河、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5个区水质较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97%~66%;海河、黄河、松花江、辽河和淮河5个区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40%~31%。
省界水体水质对全国237个省界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数占总评价断面数的33.3%,水污染严重的劣Ⅴ类占34.2%。
总体来看,省界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省界断面水质较好的是松花江区、珠江区和长江区(未含太湖流域),辽河区、太湖流域、淮河区和海河区的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省界断面的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总磷等。
湖泊水质在评价的48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有17个,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的有19个,水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湖泊有12个。
对47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14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32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太湖:若总氮参加水质评价,湖体水质均劣于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6.7%、16.3%和77.0%。
若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Ⅲ类水面积占6.7%,IV类水面积占85.1%,劣Ⅴ类水面积占8.2%。
全湖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滇池:湖体水质为劣Ⅴ类,全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东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厂湖区水质为Ⅳ类,中庙湖区水质为Ⅴ类,西半湖水质为劣Ⅴ类;全湖总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在评价的320座水库中,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Ⅲ类水)的水库有25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9.7%;水质未达到Ⅲ类水的水库有6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20.3%,其中水质为劣Ⅴ类水的水库有21座。
2005水情年报
一、概述2005年,我市的降雨量要大于多年平均水平,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644毫米,比多年平均1517毫米(1956~2000年)偏多127毫米(约8%),单就降雨量分析属平水年份。
从降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山区高,城区、东北部平原沿海偏低的特点,特别是鄞奉平原、慈溪北部沿海偏低,而余姚四明山区、宁海西部山区以及象山港两侧丘陵地带偏多,最大年降雨量为宁海西部山区的马岙雨量站(236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慈溪北部沿海的庵东雨量站(1123毫米)。
2005年我市梅雨期的特点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梅雨期间的梅雨特征极不明显。
我市于6月10日入梅(常年为6月14日),6月23日出梅(常年为7月8日),历时13天(常年24天),全市梅雨期面平均雨量仅为42毫米左右,不足常年梅雨量的20%。
梅雨期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影响为主,少了常年连续阴雨绵绵的感觉。
2005年台汛期中,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强,多次控制我市上空,使我市今年的高温天气仍比常年偏长,7月上旬有局部短时期干旱发生。
但是今年赤道辐合带较为活跃,造成影响我市的台风偏多,7~10月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5号“海棠”、9号“麦莎”和15号“卡努”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号和15号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我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市沿海潮位在台风影响期间,都出现80~150cm的较大增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宁波、镇海出现今年最高潮位为4.56米、4.54米。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台汛期几次台风的影响,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年内我市各类水库、河网水位下半年在中高水位运行,有几座水库短时间内超蓄,至9月中旬,26座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已达7.55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96.5%,比去年同期增蓄近亿立方米。
二、雨情2005年我市的年降水总量比2004年增加15%左右,比常年水平略偏多,全市各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2400毫米之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644毫米左右,属平水年份。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6-07-05 13:35:582005年,各级水利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水利投入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与管理不断加强,水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全社会水利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27.4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投资271.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包括部门自筹)398.3亿元,利用外资18.4亿元,国内贷款81.5亿元,企业和私人投资43.0亿元,其他投资14.6亿元。
在全部投资计划中,防洪工程投资399.6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7.7亿元,水保及生态工程投资44.2亿元,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35.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3%、30.0%、5.3%、16.4%。
全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共下达271.58亿元,比2004年减少7亿多元。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19亿元,占26.58%;国债专项资金188.36亿元,占69.36%;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4.05%;利用外资0.02亿元,占0.01%。
全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485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920亿元,较上年增加3.0%。
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3753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794亿元。
当年新开工项目2095个,新增投资规模797亿元。
当年部分投产项目1709个,新增固定资产364亿元。
当年全部投产项目1407个,新增固定资产204亿元。
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53.1%。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46.8亿元(含南水北调工程16个在建单元工程),较去年减少36.7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30.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0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39.8亿元,其他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49.4亿元。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地表水资源量 200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82亿m3,折合径流深284.9mm,比2004年增加16.7%,比常年值偏多1.0%。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4.1%,比2004年增加34.9%;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6%,比2004年增加13.2%。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河南、吉林、青海、江苏偏多35%以上,福建、陕西、新疆、四川、辽宁偏多20%~10%;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偏少50%以上,山西、天津、宁夏、贵州偏少50%~20%,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重庆、湖北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有21个省(自治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苏达176.6%,福建、海南、吉林在100%~70%之间;在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天津减少幅度达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2-28 10:0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28日2005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
图1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见表1),其中服务价格上涨3.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表1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81.62.2食品2.93.12.5其中:粮食1.41.51.3烟酒及用品0.40.30.5衣着-1.7-2.0-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1-0.3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1-0.40.5交通和通信-1.0-1.6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2.21.33.8居住5.45.65.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8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5万人。
河南省2005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5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05.8mm(折合降水总量1499.49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13.6%,比多年均值(1956~2000年)增加17.4%,属偏丰年份。
与多年均值相比省辖四大流域均有所增加,增幅10%~20%,其中海河流域增加13.7%,黄河流域增加11.1%,淮河流域增加19.0%,长江流域增加20.6%。
200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35.92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303.99亿立方米偏多43.4%,比上年度偏多50.5%。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19.74亿立方米。
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88.75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4.10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3.11亿立方米。
全省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97.10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58.56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404.86亿立方米)偏多38%。
其中省辖黄河流域增加20.9%;海河流域增加12.3%;长江流域增加71.2%;淮河流域增加35.4%。
2005年全省平均产水模数为33.8万立方米/km2,产水系数为0.45。
2005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9.0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08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8.0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6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3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比上年末上升0.34m,地下水储蓄量比上年增加10.82亿立方米。
2005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197.81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72.2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125.48亿立方米,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0.07亿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2.89亿立方米,减幅1.4%。
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水量28.61亿立方米,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21.75亿立方米,流域间相互调水12.07亿立方米。
在地下水利用量中,开采浅层地下水约100.31亿立方米,中深层地下水约15.17亿立方米。
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 各省水力资源状况
712
18471.6
805.86
616
17174.0
756.39
合计
60829.00
694400.0
13286+28/2
541640.0
24740.00
11653+27/2
401795.0
17534.00
注:本表中数值包括理论蕴藏量10MW及以上河流和这些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0.5MW及以上的水电站,不含港澳台地区。
17641.2
821+5/2
18913.8
808.84
759+5/2
18575.0
794.98
65.2
19
四川
12571.89
143514.7
1992+27/2
120040.0
6121.59
1836+19/2
103270.7
5232.89
13.6
20
重庆
2011.67
22964.3
421
9808.4
98.00
1118.5
185
656.0
18.64
135
556.5
15.92
6
东北诸河流域
1454.80
16607.4
644+26/2
16820.8
465.23
510+26/2
15729.1
433.82
7
东南沿海诸河
1776.11
20275.3
2557+1/2
19074.9
593.39
2531+1/2
29.4
200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宜宾至宜昌、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湖口以下干流、太湖水系12个水资源二级区。
2005年平均降水量107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107.5亿立方米,与常年(多年平均,下同)持平。
地表水资源量9788.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49.0毫米,与常年基本持平,属平水年份;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9889.1亿立方米,与常年基本持平。
全流域平均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55.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年初增加39.4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入海水量9136亿立方米(不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
2005年总供水量184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5.3%,地下水源占4.3%,其它水源(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仅占0.4%。
总用水量1840.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含林牧渔畜)占52.9%,第二产业用水占35.5%,第三产业用水占1.7%,居民生活用水占8.8%,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河湖补水,不含河道内生态用水,下同)占1.1%。
总耗水量821.0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4.6%。
人均综合用水量420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0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52立方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每日155升(不含城镇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每日70升(不含牲畜饮水)。
2005年废污水排放量296.4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生活污水92.4亿吨(含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占31.2%;工业废水204.0亿吨,占68.8%。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十五"时期,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水利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各级水利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水利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5年,全国汛情持续时间长,汛期降水普遍比较丰沛,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发生191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全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是1996年以来台风最重灾年。
全国干旱范围较小,旱灾损失总体上比常年偏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以及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2005年广西水利统计公报
2005年广西水利统计公报2005年,全区各级水利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事业,继续调整治水思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路子,水利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区水利建设特点突出,成效显著。
全年水利投资64.37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4.46%,创水利建设历史最好水平。
一、水利基本建设情况2005年我区水利基本建设以西江干流重点市、县防洪保安工程体系,沿海三市基础设施大会战和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重点,突出开展城市防洪、海堤建设、西江干流重点市(县)防洪、人畜饮水、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节水增效示范、农网改造、电气化建设和城乡供水等工程项目的建设。
投资规模稳步增长。
2005年我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共138个,其中新建项目23个,续建项目115个。
完成投资36.31亿元,占计划34.75亿元的104%,与上年比增长29%。
新增固定资产14.76亿元。
(一)城市防洪重点工程防洪工程仍是水利建设的重点。
2005年我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31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14.27亿元,安装工程完成3.23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2.19亿元,其他费用(包括移民征地补偿)完成投资16.63亿元。
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69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18.4%。
累计加固堤防244.65公里,本年达标38.97公里。
保护14座城市480.90万人的生产和生活。
城市防洪重点建设的城市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五大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计划总投资66.7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61亿元,2005年完成5.35亿元。
五个城市防洪堤建设情况南宁市防洪工程自一九八一年投入运行以来,共抵御了36场超过设防水位(69.00米)的洪水侵袭,最高水位77.42M(相当于19年一遇水位,10年一遇流量),未发生堤防溃口或其它重大安全事故,保护了南宁市130多万人口的安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发挥了巨大的防洪社会效益。
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佚名
【期刊名称】《水利发展研究》
【年(卷),期】2006(006)001
【摘要】《中国水利发展报告》蓝皮书第二集——《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一本力求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全面反映水利改革与发展中重要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年度蓝皮书。
《报告》把水利系统的内部研究成果和社会力量研究水利的成果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水利改革与发展需要长期坚持研究的项目与突出年度特征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水利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理论探讨的蓝皮书特征与年鉴的资料特征有效地区别开采;把报告严肃、深奥的内容与可读性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协调起采。
【总页数】1页(P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J],
2.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J],
3.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J],
4.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J],
5.新书征订:《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6-07-05 13:35:582005年,各级水利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水利投入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与管理不断加强,水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全社会水利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27.4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投资271.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包括部门自筹)398.3亿元,利用外资18.4亿元,国内贷款81.5亿元,企业和私人投资43.0亿元,其他投资14.6亿元。
在全部投资计划中,防洪工程投资399.6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7.7亿元,水保及生态工程投资44.2亿元,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35.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3%、30.0%、5.3%、16.4%。
全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共下达271.58亿元,比2004年减少7亿多元。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19亿元,占26.58%;国债专项资金188.36亿元,占69.36%;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4.05%;利用外资0.02亿元,占0.01%。
全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485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920亿元,较上年增加3.0%。
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3753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794亿元。
当年新开工项目2095个,新增投资规模797亿元。
当年部分投产项目1709个,新增固定资产364亿元。
当年全部投产项目1407个,新增固定资产204亿元。
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53.1%。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46.8亿元(含南水北调工程16个在建单元工程),较去年减少36.7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30.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0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39.8亿元,其他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49.4亿元。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2.8亿元,占39.2%;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3.1亿元,占29.9%;水保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39.2亿元,占5.2%;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投资完成191.7亿元,占25.7%。
七大江河流域完成投资572.1亿元,东南诸河、西北诸河以及西南诸河等其他流域完成投资174.7亿元。
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分别为276.8亿元、36.2亿元、169.8亿元、26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7.1%、4.9%、22.7%和35.3%。
东部地区水利建设完成投资中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例较高,西部等其他地区完成投资中以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比例较高。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22.7亿元,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24.1亿元;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26.3亿元,小型及其他项目完成投资420.5亿元;各类新建工程完成投资517.6亿元,扩建、改建等项目完成投资229.2亿元。
全年水利在建项目累计形成固定资产2042.7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574.1亿元,本年固定资产形成率为76.9%。
本年完成土方、石方和混凝土方分别为13.87亿立方米、2.07亿立方米、0.22亿立方米。
二、重点水利建设大江大河治理。
全年在建江河治理工程2457处,累计完成投资1531.1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5.7%。
堤防工程533处,在建堤防长度1.7万公里。
当年完成加高加培堤防2200公里,防渗处理208公里,险工险段处理94公里,新建堤顶公路615公里,新建涵闸272处。
新增达标堤防长度3870公里,其中,一、二级堤防新增达标长度1426公里。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整治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治淮19项骨干工程已安排投资达288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4%,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占已安排投资的83%,其中,已有5项竣工验收,4项基本完成,各项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加快。
水库工程。
当年在建水库工程244座,累计完成投资850.2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3.2%。
其中,大中型水库工程67座,累计完成投资732.4亿元,占水库总投资的63.1%。
淮河临淮岗工程基本完工,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实现下闸蓄水的目标,湖南皂市、四川武都、云南麻栗坝、重庆鲤鱼塘、山西张峰、黄河西霞院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泽渝”、“润滇”等一批重要中型水库工程成效显著,部分水库已经建成并发挥效益。
当年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10座,累计完成投资161.1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6.4%,有570座水库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水资源配置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有8项单项工程的16个设计单元工程开工建设,在建规模132亿元;当年新开工7项,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和穿黄工程两大关键性工程破土动工;辽宁大伙房输水等一批调蓄工程和供水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水土保持及生态。
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新增1.14万平方公里。
封育保护面积6.33万平方公里。
继续实施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珠江上游、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实施3856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造坡耕地、沟滩地65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草253万亩,完成投资22亿元。
新建骨干淤地坝802座。
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资源等专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5.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4.5%。
农村水利。
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2.7亿元,基本解决1797.3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已累计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人口3.04亿人,农村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已经达到6.18亿人。
全国灌区建设及节水改造完成投资67亿元,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306个,牧区水利试点项目41个,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4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8万亩。
实施长江流域水利血防项目61项。
农村水电。
全国水利系统新增水电装机541万千瓦。
当年在建电站装机容量1773万千瓦。
全年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投资360.5亿元,新建电站1876座,投产装机407.8万千瓦;新建高压线路5.7万公里,新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容量1141.5万千伏安。
全国无电乡村光明工程解决了18个乡镇、346个村、55万户、122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行业能力建设。
全年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完成投资21.7亿元。
其中:水利前期投资12.3亿元,防汛通讯设施投资0.9亿元,水文建设投资1.8亿元,科研教育设施投资1.9亿元,其他4.7亿元。
水利行业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进一步改善。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快实施。
三、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堤防和水闸。
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7.75万公里,保护人口5.4亿人,保护耕地4.4万千公顷。
累计达标堤防9.8万公里,其中一、二级达标堤防长度为2.32万公里。
全国已建各类水闸39839座,其中大型水闸405座。
水库及枢纽。
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108座,水库总库容562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70座,总库容4197亿立方米,水利部门管理的387座,电力及其他部门管理的83座。
农业灌溉。
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562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3.5%。
万亩以上灌区5860处,有效灌溉面积26419千公顷;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87处,有效灌溉面积14310千公顷。
全国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338千公顷,灌溉面积的节水灌溉覆盖率为34.5%。
在全部节水灌溉中,渠道防渗节灌面积9133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4992千公顷,喷滴灌和微灌面积3368千公顷,田间节水地面灌溉、集雨节灌等其他工程节水灌溉面积3845千公顷。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
机电井和泵站。
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机电井478.6万眼,其中安装机电提水设备可正常汲取地下水的配套机电井428.2万眼,装机容量达3887.1万千瓦。
年末累计建成各类固定机电抽水泵站49.0万处,装机容量达2217.6万千瓦。
除固定抽水泵站外,流动排灌设施装机容量总计达2142.3万千瓦。
农村水电。
年末全国水利系统水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841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41.5%,其中农村水电装机4309万千瓦。
当年水利系统水电发电量1513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38.3%,其中农村水电发电量达到1357亿千瓦时。
累计建成农村电气化县410个。
水土保持工程。
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94.7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37.1万平方公里。
累计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
年末累计建成各类水土保持工程1300多万座,其中建成黄土高原淤地坝2.8万座。
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成立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大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29个省级监测总站和151个检测分站。
水文及信息化。
各流域已建成国家基本水文站3191个,水位站1160个,雨量站14373个,水质站4557个,地下水监测站12313个,蒸发站349个,实验站69个。
全国共有7815个拍报水情站,1041个水文预报站。
初步建成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各类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的覆盖全国主要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
四、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据初步统计,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
全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较上年增长4.6%。
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2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3亿立方米。
全年水利工程总供水量55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81.3%,地下水源占18.3%,其他水源占0.4%。
全年总用水量557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其中,生活用水47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5%;生产用水5021.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0.1%;生态与环境用水7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
在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占65.0%,第二产业占23.4%,第三产业占1.7%。
与上年比较,生活用水增长6.9%,工业用水增长3.7%,农业用水减少1.6%。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6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06立方米,按2000年价计算为348立方米,较上年降低12.8%。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8立方米。
据对全国13.3万多公里河流水质评价结果,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2.1%,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5年全国江河流域水体质量状况较上年略有好转。
积极应对并有效防御松花江流域特大水污染事件。
实施水资源配置和应急补水工作。
继续加强黄河、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继续实施引黄济津、引江济太、珠江压咸补淡、册田等水库向北京集中输水等应急补水工程,保证重要城市供水安全,改善生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