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06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2006级 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2006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95fe1e6137ee06eef91877.png)
i(t)
Us
R
C
t=0时, S1打开,S2闭合,
若S1,S2同时动作,则开关的动作就叫做“换路”。
换路后,电容通过R放电,Uc逐渐下降,一直到:Uc=0, i(t)=0.
我们把上述电路中Uc=US , ic=0 和 Uc=0, i(t)=0.的状态称为稳定
状态,简称稳态
两个稳态中间的过程(Uc下降的过程)称为过渡过程。因这个过 程很短,也称为瞬时状态,简称瞬态或暂态
2021/4/3
12
2)换路定则
a. 若电容电流为有限值,则换路后一瞬间的电容电压等于 换路前一瞬间的电容电压,表示为:Uc(0-)=Uc(0+) b. 若电感电压为有限值,则换路后一瞬间的电感电流等于 换路前一瞬间的电感电流, 表示为:iL(0-)=iL(0+).
2、R2 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
Qemt
Pemt(m=A)
Qtemt
Psin(bt) Pcos(bt)
Q1sin(bt)+Q2cos(bt) Q1sin(bt)+Q2cos(bt)
以特解λp(t)带入原方程,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特解中的常数Q等。
2021/4/3
9
(4) λh(t)中常数K的确定
(t)h (t)p (t) K A tep (t)
根据初始条件
(t0)
代入上式可得:
(t0)KAe 0tp(t0)
由此可确定常数K,从而求得非齐次方程的解答。
2021/4/3
10
例7-1 求解微分方程
d 2 et
dt
解: (1 ) 对应的齐次方程为
d 2 0 dt 其解答为
h ( t ) Ke st 带入齐次方程得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e0a5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1.png)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3.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到电路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参数;4.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掌握正弦波的表示方法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能够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的转换和简化,掌握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概念和分类1.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3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1.4数值计算与电路符号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2.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4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3.电阻、电容和电感3.1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2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3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4电容与电路中的应用3.5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6电感与电路中的应用4.交流电路分析4.1正弦波的表示方法4.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4.3交流电路的电抗和功率因数4.4交流电路中的相量和复数表示法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1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2戴维南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5.3诺顿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4诺顿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6.实际电路分析案例6.1直流电路的分析案例6.2交流电路的分析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实际应用;4.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doc](https://img.taocdn.com/s3/m/feda1e53c77da26924c5b00c.png)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04003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英文名:Circuit Analysis课程类型:必修课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学安排:总学时90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18学时);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木科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强电或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基础设、必修课。
本课程不仅木身具有直接的实践应用价值,而且是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设。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地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木方法;2、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与计算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典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能力;3、掌握一般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独立进行电路实验操作的能力;4、学习完本课程,具备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木课程是电了信息工程、白动化专业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木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本科生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系统等后续课程提供电路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电磁学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分析方面的基木理论,有关频域分析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不在木课程讲授范围之内。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5学时)1、掌握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2、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时的概念;3、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4、熟练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5、了解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
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5学时)1、掌握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2、熟练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方法;3、掌握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4、了解三角形与星型互换方法。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bdeac5e009581b6ad9eb2f.png)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是信息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等特点,学习电路理论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各专业知识的目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使学生掌能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这些课程对于电路分析中所涉及的知识有辅助的作用。
后续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学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理论等,这些课程的学生将在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为基础,以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一阶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第一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在学习各电路元件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对直流电阻电路中的各种电路用不同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参数的确定,会运用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对电路参数进行简化计算和参数确定,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第二大电路:一阶动态电路在学习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基础上,对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有清楚理解和认识。
会运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中的电路参数,对各要素的求取方法的选择有深刻的认识。
第三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在复习正弦量和复数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量法的概念,通过对交流电路的学习,会应用相量法和相量法对交流电路的参数进行分析。
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3df8909e314332396893b6.png)
等效单口网络:当两个单口网络的VCR关系完全相同时,称 这两个单口是互相等效的。
单口的等效电路:根据单口VCR方程得到的电路,称 为单口的等效电路。单口网络与其等效电路的端口特性完 全相同。一般来说,等效单口内部的结构和参数并不相同, 谈不上什么等效问题。
电路分析基础
主讲 XXX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 数》、《大学物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 非时变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 识。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 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了解替代定理,双口网络。
熟悉电容与电感元件,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电感的电压 电流关系,电容与电感的储能,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时间常数。
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
了解二阶电路。
熟悉正弦时间函数的相量表示,有效值相量,基尔霍夫 定律的相量形式,二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 抗与导纳。
利用单口的等效来简化电路分析:将电路中的某些单 口用其等效电路代替时,不会影响电路其余部分的支路电 压和电流,但由于电路规模的减小,则可以简化电路的分 析和计算。
一、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线性电阻的串联 两个二端电阻首尾相联,各电阻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 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图(a)表示n个线性电阻串联形成 的单口网络。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512ceb050876323012120e.png)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学时/学分:112/6.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是从事电工、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是电子、通信、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分析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的构造性关系,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等。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端口及等效概念:串、并联电阻电路的计算及等电位的概念。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值变换,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值互换,含源支路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计算,含虚元件支路的等效变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图,结点,支路,树与树支,连支,回路,网孔,割集,平面图。
KCL、KVL的独立性方程,三种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法(网孔法)、结点法(结点电压法)4.电路定理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齐性原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的传输定理,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运算放大器在理想化条件下的外部特性及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的基本原则和计算。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cad6cc680203d8ce2f2477.png)
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代码:Z01开设时间:第1学期建议学时:96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参加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与技能,并针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安全用电、电气线路的安装应用等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同时通过项目引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职业行为养成为一体的思路而设计的。
共安排了5个学习情境:“安全用电”、“指针式万用表的组装和调试”、“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变压器的应用与测试”和“电子产品装配线供电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等。
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一致性,教学做合一。
通过本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安全用电、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分析应用、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应用、互感与变压器应用等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方法能力;掌握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文字和语言表达、安全与自我保护、环保低碳等社会能力。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等后继课程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1)熟练合理地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分析和解决电工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2)掌握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基本特性;(3)掌握基本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4)掌握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5)掌握测量端口电压和端口等效电阻的方法;(6)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理解负载对功率因数的影响;(7)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能进行电信号的观察和测量;(8)掌握R、L、C电路特性,R、L、C串联谐振、并联谐振条件及频率特性,品质因数Q的概念,R、L、C串联、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9)掌握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测量、计算变压器的各项参数、绘制特性曲线,能判别变压器各绕组的同名端,能灵活使用变压器;(10)掌握三相电源的基本特性、三相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方法,以及这两种接法下线电压、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的测量方法。
2007-2016年安徽大学831电路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07-2016年安徽大学831电路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75987ef0242a8956bece48e.png)
2017版安徽大学《831电路》全套考研资料我们是布丁考研网安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
我们亲身经历过安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安大。
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
有任何考安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
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2017年安徽大学《电路》全套考研资料包含:一、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012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1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0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9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8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7年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二、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期中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A卷)安徽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安徽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电路理论》考试试卷(A卷)安徽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年《电路理论》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A卷)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B卷)安徽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B卷)安徽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A卷)安徽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安徽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电路分析基础》期中考试样卷及答案三、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是安大本科生上课时,老师编写的教学大纲,由于安大不公布考研大纲,大家复习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此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b2801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e.png)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电路分析》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点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电路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概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运算能力,为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后续有关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
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课程目标2: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理解两个单元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3:能熟练的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掌握二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分析方法。
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
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课程目标4: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二端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等物理量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熟练应用;3)掌握电功率和能量的概念;4)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器以及独立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电流、电压概念。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92c9923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1.png)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纲(DOC)电路分析基础电⽓⼯程学院2015 年 2 ⽉编制电路分析基础⼀、说明(⼀)课程性质电路分析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阔的⼯程前景,是物联⽹⼯程专业等电类⼯程专业的⼀门专业必修课。
其后续课程是数字电⼦电路、模拟电⼦电路、信号与系统和微机原理与接⼝技术等。
(⼆)教学⽬的通过电路分析的学习,使学⽣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法以及电路试验的基本⽅法,为学⽣继续学习电⼦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电路分析基础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学⽣的素质,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教学内容电路分析主要探讨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及基本的电路分析计算⽅法。
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互感与理想变压器、电路频率响应和⼆端⼝⽹络。
其中,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将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时数总学时:72,讲课52,实验20(五)教学⽅式课堂讲授、演⽰和实验⼆、本⽂理论部分第l章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要点:理想电源;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1.1 电路模型1.1.1 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1.2 电路模型1.2 电路变量1.2.1 电流1.2.2 电压1.2.3 电功率1.3.1 欧姆定律1.3.2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4 理想电源1.4.1 理想电压源1.4.2 理想电流源1.5 基尔霍夫定律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6 电路等效1.6.1 电路等效的⼀般概念1.6.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1.7.2 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1.9 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1.9.1 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1.10 ⼩结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了解集总电路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定义及其参考⽅向和关联参考⽅向的概念,明⽩理想电路元件的含义,牢记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电源的特性既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牢记基尔霍夫电压、电流两定律,学会应⽤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a6fa68b307e87101f696b1.png)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610102 总学时 80 理论72 实验/上机 8 学分 4.5 开课单位 信息学院 开课系电子工程系 修订时间 2006年1月1日课 程 简 介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使用范围为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电路分析》课,共90学时。
本教学大纲参照了电信专业的特点,结合电信专业关于《电路》课程的要求,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的。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教材:王震宇,电路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内容侧重于方法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于电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坚实的理解。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电路课的最低要求,要求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
2、本课程是电专业的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且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3、教学中,应处理好与数学、物理等先修课以及“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及各门 专业课的关系。
三、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学过下列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数学基础和电学基础。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使学生电路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才能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阶段:模拟电子技术;自控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故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理论基础课,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有密切联系,学生应对本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
五、 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4学时)一、重点内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内容渗透领域极其广泛以及它所处的重要地位,因而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成败。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1)握基尔霍夫定律和各种基本电路理论元件(包括电阻、独立电源、受控源、电容、电感、
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它们是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能熟练计算、分析电阻电路。
学习基本网络拓扑概念,熟练掌握各种电路分析方法(如
2b法、1b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等),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场合,正确使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它们的各种应用(如分析含非线性元件的电路等);
(3)掌握电路置换和等效的含义及方法,熟练应用置换和各种等效电路来简化电路分析;
(4)能熟练计算、分析一阶、二阶动态电路。
牢固掌握时间常数、特征根、固有频率的概念,
充分理解动态电路响应的叠加性,及响应的分解。
不仅能对动态电路进行正确计算,而且要能对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了解;
(5)掌握相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条件。
能熟练使用相量法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转化为复数
代数方程的求解。
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意义、关系及计算。
掌握电路的频率响应与谐振特性;
(6)掌握含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7)掌握双口网络的各种参数及其计算。
2.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本课程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应在高等学课程中打好基础,并注意时
间上的配合。
在开设本课程时,高等数学院已讲授常微分方程。
本课程还要用到矩阵的知识;
(2)与大学物理的关系:通过普物电磁学部分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电磁运动的一般规律,
并能进行初步计算,还应使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
本课程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教学;
(3)与信号与系统的关系:本课程只讲授最基本的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信号与系统》讲
授较深入的内容,大体来说,《信号与系统》着重于一般系统分析方法的阐述,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电路也是从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的。
本课程只讨论一、二阶电路的分析,而《信号与系统》则讨论高阶电路系统的分析。
在激励信号源方面,本课程只考虑直流、正弦、阶跃等简单信号,《信号与系统》则考虑用上述简单信号及冲激信号、指数信号作为单元信号所组成的任意复杂信号。
此外,在分析方法方面,本课程使用古典的时域分析方法和初级的变换域分析方法——相量法,而《信号与系统》则使用时域卷
积法和付里叶、拉普拉斯等变换域分析方法;
(4)与电子电路的关系:本课程为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的先修课。
为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
要,本课程应包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运算方大器的处理,为电子电路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总学时与习题:
总学时72学时;学分4;习题72。
2.内容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既要保持与强调理论上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又要具有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重点内容,新知识,新科技要求的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从教材、讲授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调整,有条件增加电路计算机仿真相关知识的介绍。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电阻电路分析(24学时)
第一章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6 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下同):电路及电路模型集总假设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欧姆定律电阻元件的一般定义线性、非线性以及时变、非时变元件的概念电阻的功率电压源和电流源基尔霍夫定律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
难点:电压,电源的参考方向,真实方向,回路方向之间的关系。
问题:选择不用的参考方向或回路方向,其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关联方向判别的功率正负。
习题数:6题——5,18,24,28,30,45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8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树的概念独立方程及独立变量的选取回路分析法
难点:含各种电源(包括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含运算放大器电路节点方程的建立。
熟记:网孔方程与节点方程的形式
问题:每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习题数:8题——3,6,9,16,18,19,21,26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电路8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分解的基本步骤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T型网络和Π型网络的等效变换。
难点:对受控源的处理及理解、戴维南定理求解输入(或输出)阻抗的两种方法的技巧。
问题:该分析方法与第二章中方法有哪些不同
熟记:△-Y,Y-△时电阻计算公式
习题:9题——6,8,10,18,26,37,38,53,54
第五章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2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负载线二极管三极管分段线性化概念含非线性电阻元件(以二极管为例)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转移特性曲线的画法
问题:如何处理网络中的非线性元件
习题:3题——2,6,8
第二部分动态网络分析(22学时)
第六章电容与电感元件4学时
内容及重点:电容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容的记忆作用电容电压不能跃变的规律电容储能电感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感的记忆作用电感电流不能跃变的规律电感储能状态的概念电路的对偶性。
难点:电容、电感的特性、能量关系。
问题:电容、电感是否耗能?
熟记:电容、电感中的微分、积分伏安关系。
习题:4题——4,8,10,17
第七章一阶电路8学时
内容及重点:零输入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零状态响应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完全响应完全响应的分解暂态与稳态的概念初始值与稳态值的计算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子区间分析
难点:1.由微分方程求解完全响应,并确定系数,以及分解求法与之对应关系。
2.三要素法中0+与0-的概念。
熟记: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的函数形式。
问题:三要素法适用条件如何?时间常数在复杂网络中的求解?
习题:8题——4,7,16,18,21,36,40,42
第八章二阶电路6学时
内容及重点: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临界阻尼及欠阻尼情况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难点:二阶电路完全响应的求法与意义。
掌握:会判别二阶电路处在过阻尼、临界阻尼或欠阻尼情况。
习题:5题——7,9,14,16,21
第十章交流动态电路4学时
内容及重点:正弦波及其三要素相位差正弦RC电路的完全响应正弦波用复数表示相量用相量法求微分方程的特解正弦稳态响应。
难点:1.相位超前、滞后的图形判别;
2.相量、模、有效值,最大值的概念。
习题:3题——2,6,19
第三部分正弦稳态分析(26学时)
第十一章阻抗与导纳5学时
内容及重点:有效值有效值相量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相量模型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等效。
难点:1.电感、电容伏安关系的相量表示及其相量图的画法;
2.阻抗、导纳的概念及其互相转化。
习题:6题——8,13,16,24,25,28
第十二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6学时
内容及重点:电阻元件的功率、能量关系动态元件的功率、能量关系单口网络的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和功率因数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三相电路。
难点:1.求一个网络平均功率的方法;
2.功率因素匹配方法及网络电流的变化情况,相量图如何?
熟记:网络平均功率的几种求法,最大的功率输时Z L与Z O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