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姓氏志》

合集下载

《三明姓氏志》:聂

《三明姓氏志》:聂

《三明姓氏志》:聂展开全文2008-12-05 12:53《三明姓氏志》:聂第四十九章聂姓第一节源流一、渊源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

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

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

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

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

(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

(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

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

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

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

《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

《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

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

居者以地为氏。

(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

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

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

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

聂氏出源虽然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聂姓族人都姜尚(字子牙)为始祖。

妆子牙以灭商建周的盖世奇功,受封于齐。

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尊姜尚为聂姓先祖。

聂姓最早的发源地在豫鲁一带。

战国时,著名侠客聂政就是韩国轵(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

战国韩哀侯时,严仲子与相侠累争权受挫,遂闻名拜访聂政,献巨金为他的母亲祝寿,并恳求代为报仇。

聂政以老母在,不许。

江西省任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江西省任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沿湖村、新港镇杨家场村:
九江市彭泽县东升镇桃红村古坂组;
九江市瑞昌市武蛟乡大桥村、横港镇先锋村、横港镇风景村任家山、范镇九源上源村
江西省吉安市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荷浦乡埃头村:
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塘陂村委会任家村、值夏镇马埠村;吉安市泰和县上田镇月池村、乳朝镇社下村;
吉安市万安县涧田乡涧田村
江西省鹰潭市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四青乡杏树园村;鹰潭市贵溪市罗河镇太阳村任家组
江西省宜春市
一、江西宜春奉新任氏源流系“燕山公子”之后
祖派衍乐安受姓之始德行增辉光前人而裕后述事祖宗功之庆也兴,谨遵始祖燕山公子发脉以来,而生翼华为第一世,居于江南龙钓巷,传至七世德元公,迁江西南安府南康县回龙后,今改名麻圆背,德元公生子有三,成一成二成三兄弟三人俱各迁居择处。成二公居龙南,成三公居赣州府信丰县良下,成一居于献雄府保昌县崇仁都崇化牛头坑,迨至十八世迪贵公。康熙三十年间,迪保昌迁至奉邑自新安择处于泥洋,地名号日谢家边(现江西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上泥洋组)。约解放初期迁至现奉新县仰山乡坛下村北沿组。
江西省赣州市
一、吾姓族谱至康熙戊申年起派行如后:(第十三世起)国正天开运,昌隆启桂兰英贤承世泽,俊秀佩恩光绍述其宏远,荣华定永长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立潮村梁下组、吉埠镇石含村;箍州市于都县贡江镇白口村上坝组;
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黄峰村仓下小组;
家修诗礼裕,廷献庆明良伦理肇有序,纲常葆吉祥翰武显艳彩,福禄展辉煌以上内容选摘赣州《任氏族谱》二、龙南县杨村镇潮商公下字派如下:定南房:
源流:
一世翼华二世贻春三世谋道四世迪远五世祖武六世积万七世德元八世成一七世起派学名一世取一字以序联支:
德成志朝仕福万雍荣华富贵光爵胜文庆任奇良嘉贤相继述世显永为芳二、江西丰城市任氏字辈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安溪姓⽒志·王姓》——王⽒⽂化⽬前已有10万王⽒宗亲关注加⼊王⽒宗族⼈⼀、溯源王姓是⼀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

主要有:1.出⾃姬姓。

⼀是出⾃周代君主周灵王的后代。

周灵王的太⼦姬晋,以直谏⽽知名,故不为灵王所宠爱,被贬为平民,移居到琅琊(今⼭东省胶东南部)⼀带,繁衍⽣息,因出⾃王族之后,被⼈称作“王家”,后逐渐成为姓⽒。

⼆是出⾃周⽂王第⼗五⼦毕公⾼的后代。

周武王灭商纣王后,分封同姓诸侯于各地,其中⽂王第⼗五⼦名⾼,被封于毕国(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世称毕公⾼。

其后裔散居在京兆、河间两郡⼀带,因为先祖本为王族,便⾃命王⽒。

三是出⾃魏国君主魏献⼦的后代。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

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王族后⼈散逃各地,有的便称作王⽒。

信陵君⽆忌之孙卑⼦避难到⼭东泰⼭,西汉时被封为兰陵君,其⼦孙也因出⾃王族⽽姓王⽒。

2.出⾃妫姓。

战国时,齐国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王族⼦孙成为庶民,齐⼈念其出⾃帝王之家,便把他们称为王⽒。

传说⽥⽒是古帝虞舜的后裔,⽽虞舜姓妫,故称这⼀⽀王⽒出⾃妫姓。

3.出⾃⼦姓。

相传为商朝王⼦⽐⼲的后代。

⽐⼲被商纣剖⼼⽽死,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后⼈久居该地守陵,为纪念出⾝王族的祖先⽐⼲,便改称王⽒。

4.出⾃历史上的外族姓⽒。

有出⾃鲜卑族可频的,有出⾃西羌钳⽿⽒的,有出⾃⾼丽族的,有出⾃乌桓族(⼜称乌丸)等等。

5.从赐姓⽽来。

如东汉初,王莽篡权,建⽴新朝,赐汉代燕王丹的⽞孙嘉为王⽒;明朝皇帝赐蒙古族⼈默⾊特利尔姓王名鳞,赐阿辽纳姓王名美⾳,赐济布答姓王名德忠等。

6.出⾃冒姓。

如南朝梁的太尉王僧辨,本是鲜卑族乌丸⽒,以其祖乌丸神念冒姓王⽽得姓;隋末地⽅割据者王世充,本为西域胡⽀⽒,⼊中原后冒姓王等。

王⽒⽀脉众多,有太原、琅玡、北海、陈留、东海、⾼平、京兆、天⽔、东平、新蔡、新野、⼭阳、中⼭、章武、东莱、河东、⾦城、⼴汉、长沙、堂⾢、河南等21个郡望。

其中以太原(今⼭西省五台⼭以南、霍⼭以北地区)、琅玡(今⼭东省东南部胶南县、临沂县⼀带)、北海(今⼭东淮坊地区)三郡最为著称。

万姓的来源介绍

万姓的来源介绍

万姓的来源介绍万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万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万姓源出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

春秋时,传至芮伯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

4.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6.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此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图们氏、万琉哈氏、舒穆禄氏、瓦色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万氏(汉族、朝鲜族)等。

部分始祖万秩:字有典,行二。

江西南昌县籍,初公祖讳会奇客福建邵武府,病卒公考讳运屹,时年十四,值岁饥,归未至,而母杜氏道卒,遂止于杉岭西岩。

至公之孙伯成昆弟,始回南昌原籍。

生明洪武辛亥二月十八日,年六十八卒正统戊九月初四日,葬杉岭西岩。

配:柯氏,生明洪武乙卯四月初一日,年七十二卒。

正统丙寅十月二十一日葬杉岭西岩傍。

子二:长子宗基,次子宗望。

万壬一:原籍江西吉安府太祖县中元进士第,任江南嶶州府太守,明洪武八年乙卯挈弟壬二公来湘卜居十七都小罗段尺塘湾生殁阙,纪葬段中螺丝头良山坤向有墓碑是处离城七十里前罗泷山八面后倚云马一屏河岗发泥溪之源天门树螺丝之表其中田肥土深水秀山环可以饶富足可以蔚人文遂肇我族于斯焉。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辨正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辨正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辨正姚文昌【摘要】《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志提要目录.该书收录全国各家馆藏地方志八千余种,并且每部地方志撰写了翔实的提要,是地方志研究工作者的必备书目.然而,该书在地方志的著录上,仍存在着一些讹误.本文仅就所见讹误一一予以刊正.【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修纂者;讹误;辨正【作者】姚文昌【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33《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方志提要》”)*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

下同。

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志提要目录。

该书“收录全国省、市、自治区近二百个公共、科研、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史馆等所收藏的现存地方志”(《凡例》),总计八千五百七十七种,收录时间截止一九四九年十月。

较其前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下简称“《方志综录》”)*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

下同。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方志联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下同。

等书目,《方志提要》不但收录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对于其前的方志目录多有订正。

其详细规范的提要,更奠定了该书空前的历史地位。

《方志提要》依次著录每部地方志的书名、卷数、修纂者、修纂者小传、修志缘起、修志过程、内容概述、版本源流等内容,是了解、研究我国地方志修纂、存佚、内容得失等学术成就的首选书目。

美中不足的是,《方志提要》仍存在着一些讹误,其中以修纂者的讹误尤为突出。

本文或作目验,或作考述,就其讹误一一予以刊正。

1.《方志提要》21-10页(指《方志提要》标识的第21个省份第10页。

下同。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一、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刘氏字辈1、安福王屯江边刘氏:“诗书启厚,礼义成仙”。

2、安福长沙定王系刘氏(通用):“国泰民安康,盛世显贤良。

诗书育孝悌,荣华富贵长”。

3、安福山庄刘氏:“巨族同修谱,迎祥列彦英。

光前后裕清,礼乐振家声。

有仁多发富,美事全孝忠。

长谟苟读耕,和善自成名。

相传千万代,先远绍彭城”。

4、安福石屋刘氏:“著籍安成,世显文望。

积厚笃庆,悠久炽昌”。

5、安福严田土桥刘氏:“厚金生苗佳”。

6、安福寮塘渡头刘氏:“教孔为师金书束,国家诗礼振乾坤”。

7、安福泱塘刘氏:“达宣韫能克天,士道应廷受秩。

扬声播惠兴家,益国功立宏建。

仁厚垂业衍庆,明光延年科甲”。

8、安福思塘文岭上刘氏:“山昌声盛”。

9、安福甘洛小湖刘氏:“阜元向,玉定发,才秀家声”。

10、安福三舍刘氏:“廷培良器,家裕学行。

人文振启,锦彩辉名”。

11、安福洲湖北山王垄坑刘氏:“洪才立浪标”。

12、安福诸桥下村刘氏:“龄国生,顺珍祖,民文武”。

13、安福塘田材家岭刘氏:“光之鉴临远,贤哲开群蒙。

西江本祖一,北庸支自同。

育才乐以道,有子养惟中。

时雍关德化,山海尽淳风”。

14、安福塘田睦家刘氏:“有伸洋祖德,发祥复宗立”。

15、安福沛溪下官田刘氏:“德龙都,合秀兴,生明华”。

16、安福高洲车头刘氏:“兆开初神,云香生芳”。

17、安福上街刘氏:“有声扬祖德,发祥扩宗烈。

文明开新运,雍熙乐和康。

钟毓安济士,宏启华汉光”。

18、安福北棠北村刘氏:“生兴钦才明”。

19、安福泰山下老刘氏:“山瑞章,远知华”。

20、安福钱山长源刘氏:“绩善克笃,其庆永锡,鼎丰太有,启汝世家,景运祖德,添福攸寿,久世泽长”。

21、安福钱山何家刘氏:“绵远昌泰,德行高肇。

贤良方正,俊杰英豪”。

22、安福坛州迁莲花樊溪刘氏:“遵礼诚信孝,友睦姻任卹。

智仁圣义忠,和乐众心同。

桂兰皆贤良,簪缨耀龙云”。

23、安福荆山迁永新樟枧刘氏:“大宗开启,原自陶诏。

涂姓姓氏起源

涂姓姓氏起源

涂姓由于涂氏家族的祖先,世居在涂水之旁,故有“以水为姓”。

涂氏的后代子孙,皆“以水为姓”,将这一“涂姓”传延下来,同时,也为中国的姓源,开创了“以水为姓”的先例。

源于涂水流域的涂氏,依靠涂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而且,不几代就出现在江西的南昌一带,跃居于当地其他诸姓之上,在南昌扎下稳固的基业。

两千多年来,涂姓和其它姓氏一样,从发源地的淮河中、下游一带,迁徙发展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目前涂姓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台湾等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尤以江西省(原豫章郡)最为集中。

江西邻近几省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分迁过去的。

江西(豫章郡)涂姓人口集中,成为郡望,源于东晋初年新吴侯涂钦。

涂钦被涂姓后裔公认为“江南一世祖”。

江南涂姓始祖——涂钦涂钦,字敬祖、一字文思,号石麓,公元246年(即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生于安徽淮南寿春(今寿县),卒于公元337年(即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享年九十有一,谥忠武。

葬于现今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涂坊村西南,原丰城县南乡三十二图,后称“侯墓岗”的地方。

涂钦的生平事迹及家庭情况至今未见信史。

而据各地的涂氏宗谱记载:涂钦是涂姓朴公以下的七十六代孙。

出身于汉代士族,曾祖父涂恽。

汉代经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祖父涂蒙,曾任荆州别驾;父亲涂朝玉,曾任济南府尹。

涂钦出生在战乱的东汉末的三国时期,而钦公所在的淮南寿春,正是当年备受战乱、灾祸频仍的中原重灾区。

他的幼年、青年时代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

他在近七十岁的那一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七月),被封为新吴侯(新吴西汉为海昏县地,属豫章郡,东汉置新吴县,五代南唐改奉新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奉新县)。

是根据元帝司马睿颁布的封候敕书:“戳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勋存社稷”的功劳而被封为侯的。

(完整)增城市志

(完整)增城市志

增城市志第二节姓氏一、姓氏人口在历史上,增城多数姓氏均先后从中原辗转迁入。

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载,全县有127个姓氏.建国后,北方人迁入逐步增多,1990年姓氏为244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北人南迁者众,在增城定居人数日益增多,姓氏也随着大量增加。

2005年,全市有676个姓,(单姓660个,复姓16个),与1990年相比,增加432个姓。

2005年,全市各个姓氏人口概况如下:人口1万以上姓氏有:陈(6。

72万)、刘(5.76万)、黄(4.2万)、张(3.82万)、吴(3。

01万)、何(2.97万)、李(2。

83万)、姚(2。

35万)、王(2.19万)、罗(2.16万)、钟(2.08万)、赖(2。

06万)、郭(1.9万)、梁(1。

6万)、朱(1。

58万)、潘(1。

39万)、林(1.28万)、周(1.25万)、曾(1.21万)、谢(1。

14万)、温(1。

12万)、卢(1.09万)、叶(1。

07万)、单(1.04万)。

上述姓氏人口占全市人口68.95%,为增城24个大姓。

人口1万以下至1千的姓氏有:阮(0.88万)、廖(0.88万)、邓(0。

83万)、黎(0.8万)、列(0。

8万)、徐(0.79万)、杨(0。

69万)、汤(0.68万)、江(0.68万)、郑(0.66万)、石(0。

64万)、湛(0.63万)、赵(0.6万)、冯(0。

58万)、毛(0。

56万)、蒋(0.47万)、邱(0。

46万)、蔡(0.46万)、袁(0.45万)、马(0。

42万)、尹(0.4万)、胡(0.39万)、邹(0。

39)、关(0。

38万)、沈(0.34万)、伍(0。

33万)、彭(0.32万)、莫(0。

32万)、萧(0。

32)、魏(0.32)、宋(0。

26万)、苏(0.26万)、龙(0。

26万)、余(0。

26万)、谭(0.25万)、蓝(0.24万)、董(0。

23万)、顾(0.22万)、高(0。

21万)、肖(0。

21万)、曹(0.19万)、古(0。

熊氏修谱必读

熊氏修谱必读

熊氏修谱必读熊氏修谱必读熊氏资料 2008-05-22 21:21:50一、渊源熊姓虽然源出多头,但大多以鬻熊为得姓始祖。

鬻熊世居丹阳旧城(今湖北秭归县东南);其裔孙熊绎受封于丹阳(今湖北丹江、淅川地区)建国。

所以,熊姓最早的生息繁衍地应在湖北秭归周围。

楚建国后,有过多次迁都,分别以郢(今湖北省荆沙西北)、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今湖北省宜城)、陈(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为都。

因此,熊姓的繁衍地扩至湖北、河南、安徽一带。

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公元前590年),楚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勇士,叫熊宜僚。

他“善于弄丸为戏,可敌五百人。

” 据《丸经·序》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

”楚军包围了宋国都城,久攻不下。

熊宜僚两军阵前表演抛丸绝技,使宋军将士都看傻了。

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大败。

熊宜僚隐居于江陵(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城南)。

熊宜僚的第十五世孙熊垣兴被封为江陵大郡君。

江陵郡,即为当时的楚国郢都;所以,熊宜僚后裔以江陵为郡望。

战国楚王负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国,俘虏了楚王负刍。

楚国灭亡后,楚地改称为楚郡。

楚王室子孙逃亡散居,蔓延天下。

先秦时期,熊姓子孙主要居住在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两汉至魏晋时期,熊氏逐渐向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少部分散居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江陵大郡君熊垣兴的第五世孙熊育美有6个儿子:熊乔、熊鸿、熊尚、熊常、熊重、熊恭。

楚国亡国后,熊鸿逃往江西,隐居钟陵(今南昌一带),繁衍了庞大的南昌熊氏。

所以,南昌也就成了熊氏另一个重要郡望。

熊鸿的儿子熊僧循卜居鄱阳。

熊僧循生熊子远。

熊子远有4个儿子:熊鸣鸿、熊鸣鹤、熊鸣鹄、熊鸣鸾。

熊呜鹄,字瑞翔,官授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

他年老辞官后,举家定居于豫章沟上。

这一时期,居住在江西南昌和湖北江陵的熊氏后裔人才辈出,在当地形成望族。

江西傅氏资料

江西傅氏资料

江西傅氏进贤世系进贤县是江西省傅姓人口较多的县份,主要分为洪桥、云桥、板桥三大族群,均为尧俞公之后。

(南部村落则多为丰城世系)始祖尧俞公(献简),字钦之,郓州东平路须城县(山东省)人,宋仁宗(公元1023年)时任中书侍郎。

生有六子:旦、亘、宣、明、密英、申。

旦、亘、申留山东;宣迁江西进贤洪桥,明迁江西进贤云桥,密英迁江西进贤板桥。

(据洪桥族谱)一、洪桥(共58支)北岭、凰岭、三阳等①始祖宣公②源流尧俞(83)—宣公(84)—③字派自始祖宣公起就设立字派。

(按洪桥谱载,宣公为说公起第84代。

相对应尧俞公为第83代,延嵩、延峰、延岑为第80代,秦公为77代,钦公为58代。

)世序原歌:公自曰安中肇夫一大宗国元其允应文良汝正宗懋思惟绍述善学必登庸朝廷方有道万世永昌隆续世序歌:辅弼成相业云台列武功赓扬逢盛治忠爱受荣封清直钦君子声名达圣衷纶章膺介锡久远庆来同④说明洪桥谱同全国通谱,江西始祖钦公,为58代。

1948年丰城联修谱未参加全国统修,钦公为51代。

二、云桥(共4支):云桥(天)、泸浔(地)、里城(人)、南坑(和)①始祖樵斋公,号少十,四六(成烈公)之子。

生于宋朝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任京畿司训谢事归田里隐钟陵。

生二子:吉辅、名辅②源流成烈(79)—少十(80)—名辅(81)—仁玉(82)—文宗(83)—彦明(84)—孟芳、季芳(85)—#川(86)—邦#(87)③字派自云桥第9代(即江西始祖钦公第37代;华夏始祖说公第87代)开始统一字辈,时间为明朝年间,公元年前后。

本群傅氏字派分为宗派和行派。

宗派分为“清公位下旧宗派”,后续以“新联宗派”。

宗派中每一个字辈列有本地本字派的“行派”。

实用中宗派使用普遍,行派大多未用。

旧宗派:邦朝仪范正大光明继世奇英振蕃宗祖(第9-24代)新宗派:将相箕裘辉煌烈励志绳武恢宏先业(自第25代起)④说明云桥谱同丰城系谱,钦公为第51代。

与洪桥谱载不同,未载明同出尧俞之后(明公)。

江西省骆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江西省骆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豫章骆氏(古代郡名,今江西省)均以英道公为始祖。
英道公生浚公、哲公二子。
浚公生到公,到公生国公,围公生郡公(第25世)。英道公四世孙郡公见祖屋完好,山明水秀,就在华林驾山(今奉新县会埠镇水口村骆家段)定居繁衍下来。因此,郡公为奉新县会埠镇水口村骆家段骆氏始祖。
哲公生传公,传公生静公,静公生邑公(第25世)。
九江市湖口县大拢乡管珑村、大珑乡牌骆村、大战乡马步村、瓜村乡向阳村、凰村乡龙山村、张青乡竹山村;
九江市修水县马坳镇多水村、修水县马坳镇塘三里村、黄沙镇汤桥村骆家坳头;
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伊山村、杨洲乡杨洲村:
九江市经开区永安乡永安村;
九江市濂溪区虞家河乡民生村;
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金兰村骆家嘴、新塘乡前进村:
吉安市井冈山市拿山乡茶坪村下茶坪组、龙市镇龙市村骆家坪组、大井林场荆竹山村
江西省景德镇市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乐港镇童乐村骆家组、礼林镇新庄村
江西省赣州市
江西省辕州市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杰坝乡长潭村、杰坝乡黄金村、横水镇上营村社前坝组、金坑乡红胜村;
辕州市上犹县油石乡新田村骆屋、黄埠镇丰岗村、水岩乡铁石村、陡水镇月仔村良下组、陡水镇红星村、梅水乡上坪村、五指峰乡双宵村高机组、五指峰乡双宵村蕉坑组、社溪镇麻田村、社溪镇塘坑村;
江西省骆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地市
源流
分布
江西省南昌市
万埠镇洲上村即三江骆家.是一个纯骆氏大村(该村始祖与南昌武阳始祖系俩亲兄弟,一道从浙江义乌迁居过来)有骆氏村民2400余人。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新乡大港村下边组、武阳镇保丰村后骆自然村、武阳镇保丰村曹骆自然村、武阳镇南坊村雷骆自然村、武阳镇西游村吴骆自然村;
江西德安大珑庄目前在此居住的共四个庄门,即大屋骆、细屋骆、河下骆、后田庄,共计有人口800余人,男丁443人。

江西南昌县地名志(万氏部分)

江西南昌县地名志(万氏部分)

江西南昌县地名志(万⽒部分)南昌县地名志万⽒部分沙城萬家萬⽒由新建县迁此已⼗⼆代。

以靠近沙城熊家(今⼤村⾥)得名。

71户,385⼈。

⽼屋上萬⽒由新建县迁此已⼆⼗⼀代。

因村旁有两个⼤坑,称双坑萬家。

九代后部分移居墩⼦上。

该处属⽼居,改今名。

46户,302⼈。

双坑墩⼦上萬⽒由双坑萬家(今⽼屋上)迁此已⼗⼆代。

因村建在⼟墩⼦上,故名。

25户,136⼈。

程坊萬家萬⽒由新建县迁此已⼆⼗三代,始名萬家。

后因⽆⼦,由程姓过继,改今名。

101户,585⼈。

北舍七⼗年前,萬⽒由萬⽒嘴罗家(今属尤⼝公社)迁此,搭茅舍居住,因处港北刘家北⾯,故名。

14户,91⼈。

罐⼦⼝村原有⼩河,状如罐⼝,故称罐⼦⼝。

1958年,熊⽒由上⽔熊家迁此,后⼜有尚、萬等姓相继迁⼊,即以罐⼦⼝为村名。

51户,356⼈,王岭⾥早住王姓,村旁有⼩溪,称王坽⾥。

清初,孙、萬、魏、马等姓相继迁⼊,王⽒衰迁,易今名。

81户,551⼈。

下尾萬家萬⽒由⽯歧(今属东新公社)迁此已⼆⼗四代。

因原为南昌县辖区北端尾部,故名。

99户,452⼈。

何家北宋宣和三年,何⽒由安徽卢州迁⾄红⿇场。

两代后移居现处,因种瓠⼦出名,曾名瓠⼦何家。

后萬⽒迁⼊,改名何万⾥。

六⼗年前,萬姓迁出,易今名。

60户,321⼈。

沙锅⼦萬家萬⽒由尤⼝迁此已⼆⼗七代。

村前⼩溪为沙底,得名沙溪萬家。

后以地势低洼,三⾯是⼩⼭,其状似锅,易今名。

16户,82⼈。

吉⾥萬家萬⽒由官塘(已废)迁此已⼆⼗三代。

以⽼居处吉⾥地域(今属滁槎公社)得名。

178户,990⼈。

榨铺下抗⽇战争期间,萬⽒由吉⾥萬家迁此,因开设榨油铺得名。

26户,142⼈。

⼤成闸 1973年,萬⽒由城头萬家迁此。

因靠⼤成闸,故名。

55户,335⼈。

城头萬家萬⽒由厚⽥萬(今属幽兰公社)迁此已⼆⼗六代。

传说鲤鱼洲出天⼦,登基后便要在此修筑京城,故名。

85户,504⼈。

黄湖河⼦ 1964年,萬、范、吴、龚四姓迁此。

因村傍⼩河得名。

51户,290⼈.三舍⾥清末,萬、刘⼆姓分别由城头萬家和庄家店迁此。

涂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涂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涂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1990年,涂姓汉族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4%,即约110万人。

2015年,全国涂姓有120万,约占总人口的0.075%,居姓氏排行榜133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涂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涂姓姓氏源流源流一源于智氏,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专政,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智氏联合赵氏、韩氏、魏氏灭掉范氏、中行氏后,智氏势力最为强大。

智伯瑶执政晋国后,率领韩氏、魏氏围攻赵氏于晋阳,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韩氏、魏氏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击败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财产,智氏家族面临着空前灾难,族人纷纷离开晋国,智氏从此淡出历史。

智氏六世祖智徐吾,担任晋国涂水大夫,就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得以保全,开创了“以水为姓”的先例。

涂姓依靠涂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

涂氏一族传至晋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东晋王朝开国重臣、大司马、新吴侯涂钦。

涂钦(公元246~337年),字文思,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是著名的西晋大臣,东晋王朝开国功勋,仕晋任大司马。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涂钦率军护琅琊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之位。

晋元帝于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颁诰命,以涂钦征石勒寇乱“戮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必存社稷”,册封为新吴侯(今江西奉新),出镇豫章,居武阳港(今江西南昌),当时涂钦将族人皆携去豫章,形成了涂氏家族的豫章郡望。

自此,涂钦成为后世东南八省即苏、浙、皖、赣、湘、鄂、闽、粤的涂氏始祖。

涂钦高寿达九十一岁,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寿星。

南方涂氏族人大多尊奉涂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源于涂山氏,出自夏朝大禹之妻涂山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族谱笺释》、《风俗通》等记载,夏王朝时期有复姓涂山氏,其族人后省文去山字,称涂氏。

源流三源于回族,属于以地名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涂氏,源出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西域穆斯林商人,其实是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福建泉州港登陆后,喜欢中华风俗,留居不去,以泉州“涂关”之名为汉化姓氏,省称涂氏,之后在涂关外法石沿海一带定居,世代相传至今。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第一节源流一、溯源(一)古老朱姓在远古中原地区,有支崇拜赤心木(朱木)的氏族,以朱木作为图腾。

进入文字时代把自己的血缘群体名称写成“朱”,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朱姓族群(朱襄氏)。

还有支生活在东夷(今山东)的先民,把蜘蛛作为氏族的图腾,甲骨文的“邾”就是一只爬行蜘蛛的画像,称本氏为“邾”。

《元和姓纂》记载:“朱,颛顼之后,周封曹侠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为朱。

”颛顼乃黄帝之孙,其5世陆终。

陆终第五子晏安,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

曹国在商末灭国。

后裔曹侠辅佐周室,周室把曹侠改封于邾地(今山东邹城一带),建立邾国,以国为姓,改曹姓为邾姓。

邾国历时780年,后被楚宣王伐灭。

大夫邾夷鸿早为躲避灭国灭族之灾,携带家室逃到沛邑(今江苏沛县)隐居,把邾氏改姓朱氏(一说其子朱秺移居相邑去邑姓朱)。

后人尊为朱氏的得姓大始祖。

如今绝大部分朱氏的血缘都源自曹姓邾氏族。

(二)改姓为朱朱氏也是源于不同的姓,特别姓氏合一时期。

以氏为姓,改姓朱的有赢姓朱氏、祁姓朱氏、子姓朱氏、宋姓朱氏、南北朝时北方渴烛浑氏和鲜卑族人可足浑氏均改为朱氏。

胡人可足浑长生,改姓朱,叫朱长生。

徙居河南,其后裔发展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

又有可足浑昌,后改姓名朱瑞,字元龙。

(三)赐姓为朱明朝,朱元璋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许多蒙古人被赐为朱姓。

为褒奖臣下,以示恩宠,赐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等人均为朱姓。

湖南澧水流域有支“安福朱氏”始祖朱义,原名郭信,明太祖赐郭信姓朱名义,沿袭至今。

明正德年间,朱厚照皇帝曾赐其他姓百余人为朱姓。

赐姓是朱姓鼎盛时期的标志,当朱姓处于衰落状态时,除给蒙古族赐姓未复原姓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汉姓赐姓都恢复原姓。

二、入闽(一)东晋未年(400-420年),朱穆16世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

后裔迁居福安、政和、寿宁等地。

(二)隋大业九年(613年),朱福(朱一郎)从河南入闽,先后定居闽城东坊(今闽侯县),后迁宁德霍童石桥、周宁咸源等地。

南昌地方志[修订]

南昌地方志[修订]

南昌府志南昌府设置历史:(大概)西汉建城时始称灌婴城,为豫章郡地,定名南昌,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州、群所在地。

民国初年,废州府,划江西为四道,南昌属豫章道。

民国15年(1926)北伐军进驻南昌后,正式设式。

地方志修撰情况:1.南朝宋元嘉六年(429)南昌人雷次宗攥成《豫章记》(原书已佚,现有清人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及金人张国惍《大典辑本》)(明人胡俨认为“豫章之有志,始于雷次宗。

2.宣和元年(1119)南昌人洪刍攥成《豫章职方志》共3卷。

今佚(部分散见于《舆地纪胜》《永乐大典》《大明一统志》《古书图书集成》《南昌县志》中)3.淳熙九年(1182)隆兴知府程叔达纂修《豫章志》14卷4.康熙二年(1663)南昌知府叶舟,南昌人程宏绪修纂《南昌郡乘》共55卷问世5.乾隆五十三年(1788)南昌知府陈兰森修《南昌府志》刊刻问卷,共76卷6.同治十年(1871)刘坤一,许应镕修纂的《南昌府志》刊刻问世,共66卷(《南昌府志》共5,即明代范、卢两本,康熙乾隆同治3本)历史名人:春秋战国时期,孔丘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西汉至清,南昌孕育了汉代南州高士徐稚(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唐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定保,五代南唐名相宋齐丘,南方山水画的开山大师董源、巨然,北宋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名相陈恕、陈执中父子,南宋词人宰相京镗,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阁臣胡俨、张位,“昆曲鼻祖”戏曲家魏良辅,研究日食的杰出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三大医家”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文学家王猷定等。

历代许多名人文士,如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杜牧、韩愈、曾巩、欧阳修、苏辙、周敦颐、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或不朽诗文,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赋税情况(税制)明隆庆二年(1568),试行一条鞭法,即根据每年合法则例,分里、均徭、驿传、民兵等四差,编订经费计划,按照人丁和田赋税粮分摊征收,分为四差银,现在南昌,新建2县试行后,次年推行全省70余县。

江西省裴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江西省裴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必昌字光宗耀祖桂发兰芳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苏溪村、视底镇铜坑村裴家;上饶市玉山县必姆镇杨家村杨家、怀玉乡白泥村裴家;上饶市铅山县英将乡汉阳村裴家、武夷山镇石珑村邱林自然村、石塘镇十都村;
上饶市横峰县龙门乡下坊村;
上饶市鄱阳县高家岭镇五十里岗村、高家岭镇芦埠村、白沙洲乡车门村委会车门村:
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裴家村、裴梅镇葛毛坞村、裴梅镇汪家村、裴梅镇东源村委会杨家村、裴梅镇江头村;
吉安市吉水县金滩镇阁上村落虎岭自然村、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镇庙下村、金滩镇源溪村、金滩镇柘塘村、金滩镇坑梅村;
吉安市万安县百嘉镇九贤村;
吉安市永丰县石马镇棠阁村
盛代为良相咸念伯公叔以之懋典文秉兴克福禄字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吉水县金滩镇源溪村裴氏字辈
方正存心谦厚礼义廉耻
吉水裴氏:始迁祖为裴琼,为裴晋公十五世孙,知吉阳,因家焉。
2、樟树市中洲乡下陈村源流
村上有裴姓大概八十多人。大概一两百年前从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赤塘裴家迁来。
渡镇雷徐村裴家组;
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石头渡村上村;宜春市上高县田心镇田心村
江西省磨潭市
司徒裴琥是贵溪裴源始祖
唐僖宗年间,浙江节度使裴球,奉命讨伐王郢的叛军。行军至江西贵溪裴源时,见其山清山秀,清泉不断,群山怀抱之中还有千余亩平地可垦作耕田,当即命人筑宅垦荒,将家眷安置与此,这便是贵溪裴源裴氏家族的由来。从此,这个在历史上号称“宰相世家”,单单在唐朝就出了数十名宰相的裴姓世家在贵溪也就留下了一条支脉。而贵溪的裴家,同样人才辈出,成为贵溪北乡的望族。裴球子裴铎,担任过后唐的工部尚书。而宋成淳年间,在贵溪那次著名的一榜夺十九进士的科举记录中,裴源出了裴士宗、裴金、裴仪三个进士,分别官至兵部侍郎,建康通判和黄门郎:元朝时,裴与权进士及第,封中书舍人:明朝又有裴德泽,封监察御史巡按福建。

【族谱研究】关于南昌《北沥徐氏族谱》世系时间上的考证浅析

【族谱研究】关于南昌《北沥徐氏族谱》世系时间上的考证浅析

【族谱研究】关于南昌《北沥徐氏族谱》世系时间上的考证浅析关于南昌《北沥徐氏族谱》世系时间上的考证浅析江西徐氏历朝历代纠纷不断,究其原因是潜心研究的人偏少,喜欢争论的人太多,从民国到现今,争名人的事件一起又一起。

我们先来看看南昌北沥徐家。

一、南昌北沥徐家很早以前的北沥徐家,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式的村庄,周边的湖水叫沥水,为艾溪湖水系,所谓“北沥”,即沥水以北之意。

以前,光村盘子就有300多亩的面积,村里的青砖老房子一栋挨一栋,非常漂亮。

而现在老村盘子只有240亩左右了,仅存的老房子只是明清年代的建筑,而且也仅存八九栋。

老村除了自然消亡的因素外,还存在一个外来因素,那就是老村三面已被企业园区、京东大道、高新大道包围。

西南面的一家现代企业已通过合法规划,占用了老村不少土地,拆了一些建筑。

北沥村是否是徐孺子故里?近年来争议非常热闹,青云谱徐家坊、北沥徐家、乌石徐村、丰城隐溪徐村四个地方都认为自己是正宗徐孺子故里。

居住在北沥徐家的徐氏有几个分支:(1)北沥村徐律支(宋代,现居北沥村,有一支宋末迁南昌县南新乡和州村(现更名为丰州村))。

(2)北沥村太白塘支(宋代,现今还住在北沥村农民公寓)。

(3)原北沥村雄溪徐家支(唐末宋初,后迁出)。

(4)原北沥村造公支(唐末,后迁修水)(本文将重点分析此支的信息)。

(5)原北沥村绍兴支(宋代,后迁绍兴)。

(6)原北沥村颢公福建支(唐末宋初,后迁福建)。

至今,住在北沥村的徐家人,仍然是多支混居。

二、颜真卿“豫章北沥徐氏族谱序”的真实性考证1.豫章徐氏族谱序在南昌县小蓝工业园区雄溪徐村,该村保存了嘉庆六年(1801年),江西十几个徐孺子后裔村庄合修的《南州徐氏宗谱》(4册)残本,记载了颜真卿写的“豫章徐氏族谱序”,这也是目前唯一在220年前老家谱中发现的最早最原始颜真卿序,雄溪徐村220年前家谱记载颜真卿《豫章徐氏族谱序》如下面五图所示。

在《北沥徐氏族谱》(卷首·文集)卷中同样也有由颜真卿写的“豫章北沥徐氏族谱序”,如下面三图所示。

江西吉水縣古地名及所居姓氏中华古...

江西吉水縣古地名及所居姓氏中华古...

江西吉水縣古地名及所居姓氏中华古...第四十二都夏朗(王志载有七村,孝思刘氏、状元文介先生故里,远胜游氏、曾氏、解氏、朱氏、黄氏、廖氏、罗氏、徐氏、胡氏)、临津寺前、桑园(儒林夏氏,孚英先生故里。

崇德许氏、世德许氏、瑞国杨氏、树德陈氏、继善欧阳氏、明理高氏、崇正王氏)、柘口(旧志柘江,致和曾氏、旧草罗氏)、陈子塘(世德阙氏)、白沙(世德皮氏迁南岸、崇德郭氏、邓氏、特恩邓氏、世恩袁氏)、湖里、白竹坡、荷塘(君子廖氏)、东溪(大公廖氏、德润廖氏、宝树谢氏)、麻塘(一名麻溪,世魁邓氏,昆冈先生故里,宏仁周氏,周肃先生故里)、北埠(旧志白埠,源本刘氏、世德陈氏、许氏)、杨公岭、乌泥坑、茶山(家政罗氏)、枣林(宝善李氏)、洞源(陈氏)、西溪(继荣廖氏)、北派(原名上麻溪,光崇刘氏)、黄塘新居(罗氏)、枥头(曾氏、罗氏)、上东园(崇本李氏)、下东园(忠武李氏)、螺溪(继先金氏、积庆曾氏)、青山(世魁裴氏)、梅溪(忠伦王氏、怀本邓氏)、乌钟(裕庆黄氏、承恩郭氏)、乌溪(怀德廖氏)、岭背(在明曾氏、旧志叙伦,源远李氏)、下东溪、店坑、乌石坑(集庆刘氏)、洲上、新塘(刘氏)、孔坑(继志裴氏、中和廖氏)、城源、花林(政德刘氏)、大湖山(宗圣曾氏)、南岸(世德皮氏、黄氏、集庆王氏、世仁金氏)、历山(衍庆黄氏、余庆杨氏)、双溪(仁德黄氏)、上白沙(聚庆胡氏、刘氏)、小坑(德庆廖氏)、社边(张氏、刘氏)、莲溪(明德裴氏)、垇上(世德刘氏)、象岭(金榜罗氏)。

同水乡:管七都(56都至62都):第五十六都柘塘(周氏)、王坑(肖氏)、螺陂(肖守一先生故里)、山原(罗氏)、社下(宋氏、节义肖氏)、杨家庄(云庄世德肖氏、清忠杨氏)、大坪(惇庸郭氏)、湴塘(崇本杨氏,诚齐先生故里)、染山(龙氏)、塘头(顺德肖氏)、焦坑(敦仁刘氏)、上镜(世济肖氏)、金壁(孙氏)、黄桥(孙氏)、大桥头(世美郭氏)、小陂(世善邓氏、邺及邓氏、孝友胡氏)、午冈(旧志五江,黄氏)、九江、南塘(怀德罗氏)、塘下(世德肖氏、贻远李氏、重恩王氏)、锡桥、淳塘下(王氏)、坳下、大水田、澜下(重魁曾氏)、郭下(百忍张氏)、海螺坪(一名旱坪,大成刘氏、顺德匡氏)、梅树坑、岭头(圣恩戴氏)、潭桥(郭氏)、寺前、古塘(敦睦李氏)、神冈墟(正测罗氏)、上南坑(肖氏)、岭背(衍庆刘氏)、下南坑(时中吴氏、怡叙肖氏)、北塘(集善袁氏)、株坑、白竹溪(余庆伍氏、文承吴氏)、龙塘(三槐王氏)、上田北(叙伦吴氏)、茭坑(和乐刘氏、继先伍氏、崇荣汤氏)、田北(三畏周氏)、虎形下(政瑞肖氏)、庙前(继善肖氏)、龙田、坪坑(明德周氏)、岭上(宏毅曾氏)、曾家山、垫下、篁谷、石狮滩(养元杨氏)、州里上、上小陂(光裕袁氏)、库下。

德化县姓氏志

德化县姓氏志

•德化县姓氏志一、本志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德化县姓氏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篇目依据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闽志委[2002]1号文)要求,结合德化县实际情况设置。

三、本志上限溯至姓氏发端,下限截至2006年底。

四、本志采用章、节、目结构,按时序记述,部分结合纪事本末体。

1000人口以上的姓氏独立设章,章下设源流、分布、谱牒、文物和人物五节;1000人M以下的姓氏合章编写,章下酌设节目,排名不分先后。

五、本志以各乡镇政府暨各姓氏提供的姓氏志资料为主要依据,参照省、市、县有关史料编写。

六、本志中全县人口总数,为德化县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2005年1月在册人M微机统计数。

各姓氏人口数为各姓氏统计数。

七、本志中民国前人物以八品(含同级、下同)、举人以上者为人志对象。

民国成立至今人物以行政正科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高级以上者为入志对象。

非以上对象而有特殊贡献、特别影响的人物也入志。

以生年先后为序。

八、本志纪年,民国以前采用朝代年号,括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采用民国年份,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本志统计数字、民国年份、公元纪年均用阿拉伯数字;民国成立前历史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月份(一般指农历)、不定数、世次、习惯用语中的数字使用汉字数字。

九、本志中古地名一般括注今地名或辖属,无从稽考者,恕无注明。

十、本志酌用概指时间文字。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乃以1949年10月1日为界;“文化大革命”期间概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改革开放以来”指1978年12月以后。

目录·•封面•德化县姓氏志•《德化县姓氏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室人员•审稿单位•特约审稿人员•序•序•凡例•图片•德化县地图•德化县城关•照片附图•德化县公务大厦•德化县城一瞥•县城富东街•县城德新街•赤水镇李山锦屏堂•赤水镇李山始祖陈汉•赤水镇李山水尾宫•赤水镇戴云狮峰岩•城关大旗山西校场上李山始祖陈汉墓•金门下坑(夏兴)陈氏宗祠•龙浔镇高阳村顶头堂•浔中镇乐陶村坂上堂•龙浔镇高阳村胪传堂•浔中镇乐陶村凤昌堂•葛坑镇富地村卓地厚大堂•春美乡新阁村颍川堂•国宝乡祥云村西乾堂•雷峰镇蕉溪村葛埔井堂•雷峰镇蕉溪村新厝堂•龙浔镇高阳村长林琼林堂•陈氏入闽始祖大宗祠追远堂葛坑镇三山堂•龙浔镇丁墘村豹尾堂•永泰县洑口乡金山堂•国宝乡北斗口大东堂•杨梅乡大龙堂•水口镇久住村双溪口钱山堂•盖德乡宴林口世紫堂•美湖乡尊美厚房祠堂•三班镇双桂桥•水口镇淳湖村湖山桥亭•三班镇硕杰明郑沛墓•仙溪郑佛胪墓•三班镇三班村大兴堡•上涌镇桂格村永思堂•三班镇三班村光裕堂•三班镇东山洋村光裕堂•龙浔镇宝美村龙井祖宇•宋代瑞坂墓道碑•葛坑镇富地村梅岭堂•春美乡双翰村新兴堂•春美乡双翰村世德堂•龙浔镇大坂村柳金堂•水口镇承泽村美山堂•赤水镇锦洋村钱安堂•葛坑镇泮侯堂•龙浔镇官路下璐霞堂•桂阳乡王春村宏开堂•水口镇榜上村厚塘堂•明崇祯元年进士赖垓画像•琼溪颖川堂赖垓代天赴楚封藩竖匾大铭乡琼溪村颍川堂•汤头乡吉山村上井堂•汤头乡吉山村上井堂大厅•三班镇龙阙村龙山堂•上涌镇门头村卿元堂•南埕镇西山村长安堂•龙浔镇丁墘村沙头堂•雷峰镇长基村石龟堂•水口镇亭坑村龙兴堂•水口镇村场村石柱隆基堂•浔中镇沙堤祠堂•李道泰像•葛坑镇田地后裕堂•桂阳乡彭坑村凌山长墓•南埕镇半岭村井后堂•南埕镇半岭村瑞斗堂•美湖乡洋坑村龙源堂•龙浔镇湖前社区湖前堂•水口镇八逞村东龙堂•赤水镇永嘉村珊宝堂•赤水镇福全村厚德堂•美湖乡上岸村科荣堂•盖德乡凤山村儒山宗祠•金液洞•汤头乡福山村秋竹堂•龙门滩镇霞碧村东山堂•三班镇奎斗村理阳上垵堂•三班镇奎斗村理阳儒园堂•儒园堂厅堂•儒园厅堂“父子联登”牌匾理阳洞内寨红石堂•杨梅乡西墘村白阳山仲阳堂•国宝乡格头村连氏大宗祠—诒燕堂•国宝乡格头村安济林诒燕堂•2006年12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诒燕堂题写的匾额•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丁启濬为安济林祠宇题写的匾额•南埕镇蟠龙村大楼堂•南埕镇蟠龙村厚安堂•南埕镇蟠龙村龟洋仁寿堂•龙门滩镇硕儒村碗坑敦永堂•雷峰镇双芹村双芹堂•雷峰镇荐解村侨胞捐建荐解小学落成典礼•赤水镇铭爱村小班里开基祖宇•赤水镇湖岭村美趣堂•铭爱村下明光祠堂•铭爱村五百年桂花树•赤水镇铭爱村一瞥•上涌镇下涌村侯伯卿封侯堂•下涌村桐仔坪郭起墓•下涌村墓亭垵宋进士、江西省德化县知县郭体墓•汤头乡坑里龙美堂•雷峰镇埔头千年水松•浔中镇世科村燕贻堂•世科村驷高石塔•世科村古樟树•浔中镇世科村一角•三班镇泗滨村永茂堂•永茂堂大门•永茂堂大厅•三班镇东山洋村颜芳墓三班镇泗滨村鸟瞰•赤水铭山仙砦山寨(小铭)仙山堂•南昌德化城关乡亲联谊会昌仙堂•涂三十六郎墓(浔中蒲坂溪南)•涂三、四郎墓(浔中蒲坂西昌垅)•铭山仙砦山寨涂绵十三墓•入闽始祖祠(仙游县古濑府)•国宝乡龙山堂•国宝乡龙楼堂•国宝乡龙腾堂•大帽林国宝叶元盈、元明墓•格头白泉国宝叶母林大娘、颜二娘墓•南埕镇高漈村罗氏一世东溪墓•高漈罗氏一世妣林氏墓•高漈琼山宫•高漈池内堂•高漈东坂堂•浔中镇仙境林仙境堂•浔中镇仙境林万安宫•仙境堂全貌•温廷斌之墓•廷斌妻苏氏金娘之墓•龙门滩镇霞碧村西园堂•雷峰镇蕉溪村腾蛟堂•美湖乡小湖村琼林堂•浔中镇乐陶村高轩堂•南埕镇梓垵村燕美堂•南埕镇望洋村显荣堂•上涌镇廷卿积善坊•上涌镇陂头封侯堂上涌镇山柄光裕堂•上涌镇传豪村桃源堂•上涌镇仁均畲炉坪隆兴堂•浔中镇诗墩东榜堂•①邓启元半身铜像•②清雍正丁未科榜眼邓启元匾额•③清乾隆纪晓岚赠邓启元匾额•④清嘉庆己卯科进士邓梦鲤匾额•⑤清初邓孕槐任职匾额•⑥明万历钦诏邓氏一门三世四氏节烈匾额•⑦浔中镇蒲坂村象牙祠•⑧浔中镇诗墩宗室•目录•概述•大事记•第一章陈•第二章林•第三章郑•第四章苏•第五章黄•第六章赖•第七章张•第八章李•第九章许•第十章徐•第十一章曾•第十二章吴•第十三章周•第十四章郭•第十五章王第十六章颜•第十八章涂•第十九章刘•第二十章方•第二十一章庄•第二十二章叶•第二十三章萧•第二十四章梁•第二十五章罗•第二十六章彭•第二十七章卢•第二十八章温•第二十九章江•第三十章蒋•第三十一章孙•第三十二章寇•第三十三章谢•第三十四章甘•第三十五章杨•第三十六章危童廖余查毛•第一节危•第二节童•第三节廖•第四节余•第五节查•第六节毛•第三十七章冯邱章邓蔡程•第一节冯•第二节邱第三节章•第五节蔡•第六节程•第三十八章蓝阮潘凌胡单雷何吕易•第一节蓝•第二节阮•第三节潘•第四节凌•第五节胡•第六节单•第七节雷•第八节何•第九节吕•第十节易•第三十九章范洪钟欧阳施翁柯邹赵高•第一节范•第二节洪•第三节钟•第四节欧阳•第五节施•第六节翁•第七节柯•第八节邹•第九节赵•第十节高•第四十章池董朱权蒲袁詹姚尤傅•第一节池•第二节董•第三节朱第四节权•第六节袁•第七节詹•第八节姚•第九节尤•第十节傅•第四十一章戴蔺裴宋杜魏康纪严关唐乐任谭丁薛龚欧侯汤卓万岳盛•第一节戴蔺裴•第二节宋杜魏康纪•第三节严关唐乐任谭•第四节丁薛龚欧侯•第五节汤卓万岳盛•第四十二章沈陶倪秦白向陆金马游俞汪田官于沙时韦辜贺莫占安柳龙史管邵石熊滕来花路费谷鲁覃曹檀•第一节沈陶倪秦白向陆金•第二节马游俞汪田官于沙•第三节时韦辜贺莫占安柳•第四节龙史管邵石熊滕来•第五节花路费谷鲁覃曹檀•第四十三章包鲍季冠齐付梅艾骆子纂出尹古綦寿房殷葛崔蕲薰姜代宁黎鄢符巫阳丛全楼伍车呈诸毅逢褚强•第一节包鲍季冠齐付梅艾•第二节骆子纂出尹古綦寿•第三节房殷葛崔蕲薰姜代•第四节宁黎鄢符巫阳丛全•第五节楼伍车呈诸毅逢褚强•第四十四章韩蒙饶聂文夏华简贾庞项玉孟谬景胞戚岱盖赴鼓晏由业商塘敕铝祝波伯颉翟曲常申传窦樊布斐郝支钱宗顾焦乔•第一节韩蒙饶聂文夏华简第二节贾庞项玉孟谬景胞•第三节戚岱盖赴鼓晏由业•第四节商塘敕铝祝波伯颉•第五节翟曲常申传窦樊布•第六节斐郝支钱宗顾焦乔•附录:•一、姓氏图腾(部分)•二、全国百家姓排序•编后记•版权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