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滴灌工程设计方案计算公式汇总

滴灌工程设计方案计算公式汇总
▽安——水泵安装基准面高程,m;
H允许——水泵允许吸上高度,m;
▽min——水泵取水点最低工作水位高程,(m);
16
3-2
17
3-3
18
3-4
19
3-5
20
3-6
续表
21
4-1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Se——滴头间距,m;
SL——毛管间距,m;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
qd——滴头流量,L/h;
hd——孔口设计水头,与qd相对应,m;
S(Se)——毛管上分流孔间距,m;
Lm—毛管极限长度,m;
—极限孔数;
S0——毛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m;
r——降比;
G——压比;
INT[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22
4-2
23
4-3
24
4-4
25
4-5
>1,h1>hN,h1=hmax,Pmax=1
η——灌溉水利用系数;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K——塘坝复蓄系数,K=1.0—1.4;
η蓄——蓄水利用系数,η蓄=0.6—0.7;
V——蓄水工程容积,m3;
Ii——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
Ti——灌溉季节各月的供水天数,d;
x——灌水器的流态指数;
qv——流量偏差率,%;
——允许水头偏差率,%;
xn——电费,元/(kW·h);
Q干——干管各段设计流量,m3/h,用于公式4-31;
Y'——PVC-U管现行价格,元/t;
D’、D——分别为用公式(4-31)与(4-32)计算和修正的经济管径的内径。
——支(辅)管上第i条毛管的流量,L/h;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数目。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bfn=ωb·qn………………………式中:Q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n——灌水模数。

Qln==Qbfn/n·k·nf……………………式中:Q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f——田间水利用系数。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农渠毛流量:QLG=Qln+S1·L1……………式中:QLG——农渠毛流量,m3/s;Q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dG=k·QLG+Sa·La…………式中:Q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bG=n·QdG+Sb·Lb…………式中:O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精品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 、 ——分别为支管、毛管和辅管允许的水头偏差,m;
—小区允许水头偏差,m;
d——毛管内径,m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f——摩阻系数;
qd——单孔设计流量,L/h。
——允许水头偏差率,%;
——进口处与i断面处地形高差,顺坡为“+”,逆坡为“-”,m;
J——地形坡降,顺坡为“+”,逆坡为“-”;
41
4-21
42
4-22
续表
43
4-23
(m/亩)或 (m/hm2)
A——可灌面积,hm2;
L亩、L公顷、L系——分别为每亩、每公顷、一个灌溉系统的毛管用量,m;
SL——毛管间距,m;
N、N1、N2——毛管上灌水器数、支(辅)管上毛管条数、干管上一次运行支(辅)管数;
h毛——毛管水头损失,m;
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
hd——孔口设计水头,与qd相对应,m;
S(Se)——毛管上分流孔间距,m;
Lm—毛管极限长度,m;
—极限孔数;
S0——毛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m;
r——降比;
G——压比;
INT[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22
4-2
23
4-3
24
4-4
25
4-5
>1,h1>hN,h1=hmax,Pmax=1
56
5-2
57
5-3
58
5-4
59
5-5
60
5-6
61
5-7
62
5-8
63
5-9
D≤200mm的管材,B=D+பைடு நூலகம்.3

滴灌亩水方计算

滴灌亩水方计算

设计时考虑全系统运行条件下,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延续时间、系统供水能力、轮灌组数等均为最大条件下时计算结果。

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作物倒茬、实际配置设备差异,轮灌组搭配变化等问题,为了在实际运行当中更加科学、合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应对系统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基本应用如下:基本步骤:1.确定每亩滴头数量。

计算方法:滴头个数=亩面积÷滴灌带间距÷滴头间距机采棉一膜一管:亩滴头个数666.7÷1.52÷0.3=1462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1.14÷0.3=1950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0.76÷0.3=2924个2.确定滴头流量。

根据实际系统运行水压,测定滴头流量大小。

L/ h;3.确定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

计算方法:亩滴头个数×滴头流量; L/ h或m3/h;例如:1462 ×2.6=3801L/h或3.8m3/h;4.确定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

根据水泵流量和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5.一条支管控制面积(亩)。

支管控制面积=支管长度×本支管控制滴灌带长度÷666.7例如:支管控制面积=80×110÷666.7=13.2亩;6.确定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亩)。

面积=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7.一次开启支管条数。

开启条数=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一条支管控制面积;取整例如:开启条数=50 ÷13.2=3.78,取4条8.轮灌组数确定。

轮灌组数=系统总面积÷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取整列如:轮灌组数=1210 ÷50=24.2取24组或为:轮灌组数=系统总支管数÷一次开启支管条数;列如:轮灌组数=95÷4=23.75取24组9.一次灌水定额确定。

每次亩灌水量根据气候、苗情、不同生育期需水量等条件确定,一般为初期少,中期最大,后期少。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田间水利用系数;(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1-土渠:=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支渠:Q净==m3/s3斗渠:Q净=n Q农净== m3/s4农渠:Q净= ==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平均长,平均灌溉面积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平均灌溉面积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平均长度3m、k、的选择查表沙壤土:K=,m=查表干渠砼板衬砌:=,取=支渠浆砌石衬砌:=取=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Q净Lm3/s km 计算值采用值干渠支渠斗渠农渠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支渠至田间:η支田=斗渠至田间:η斗田=农渠至田间:η农田=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1.井水水源机井通常在条田边,经农渠进入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η井=η农η田=拆算到平衡断面干渠首端,拆算系数为:K井===井水量折算值:W干= K井W井=m3/h =h2.水库水利用系数平原引水注入式水库通常经支渠、斗渠、农渠进入田间,灌溉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η库=η支η斗η农η田=拆算到平衡断面干渠首端,折算系数按下式计算:K井==库容拆算:v干库=k v库==万m3出口水量拆算:w干库=k w库==704万m33.泉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泉水通过斗渠进入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按下式计:η泉=η斗η农η田=拆算到平衡断面干渠首端,拆算系数:K泉===泉水水量拆算:w干泉=K w泉==万m3三、高效灌水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当平衡断面为干渠首端时,高效节水灌溉的用水量应拆算到平衡断面,其灌溉水利用系数除计列该种节水灌溉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之外,还应计入相应的渠道水利用系数;1滴灌、涌泉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滴灌、涌泉灌管网溉水利用系数为,如果以井水为水源,机井在条田边,管网替代的是农渠、田间、则灌溉水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η=η干η支η斗η滴=如果以渠水为水源,从支渠引水,管网替代斗渠、农渠、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算:η=η干η支η滴= 2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喷灌身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如果以渠水为水源,在斗渠上引水,管网替代农渠、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η=η干η支η斗η喷=如果从支渠引水,管网替代斗渠、农渠、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η=η干η支η喷=各种灌溉方法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余此类推;。

滴灌系统水力计算公式(沐禾)

滴灌系统水力计算公式(沐禾)

2.设计灌水定额计算公式m=0.1γzp(θmax-θmin)/η
Z土壤计划 θ max为田间 θ min为田 田间持水率 P设计土壤湿 最大持水率 间最大持水 γ 土壤容重g/cm3 湿润层深 θ 田 润比 度m 的90% 率的65% 1.45 0.5 65.00% 90 65 25.5 求T 求区允 [q v ] 许的偏差率 水 头 偏 差 率 [h v ]
0.2 8 0.412
一次灌水延续 时间t (h/组)
3.8
):A=Qηt/10*Ia
t一次灌水 延续时间 22 求灌溉面 积,亩 6.27
1.水量平衡计算公式(以地定水):Q=10*Ia*A/ηt
已知 灌溉面积 常数 10 Ia设计耗水 强度mm/d 4.5 A灌溉面 积,hm2 50.53 η 灌溉水利 t一次灌水延 用系数 续时间 0.95 22 求Q 108.80
1.水量平衡计算公式(以水定地):A=Qηt/10*Ia
已知 灌溉面积 常数 10 Ia设计耗水 强度mm/d 5.0 Q,m3/h 1 η 灌溉水利 用系数 0.95
31.62 6.68
21.09
3.设计灌水周期T=(m/Ia)*η 4.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m*Se*Sl/qd
m设计灌水定额 (mm) 31.62 qd滴头设计 Se滴头间 Sl毛管间距m 距m 流量L/h 0.3 1.2 3
求t 3.8
系统设计参数表
序号 1 2 3 参数名称 灌溉补充强度I a (mm/d) 系统初定总供水流量 Q (m3/h)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η 参数值 5 50 0.95 序号 5 6 7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土 壤 湿 润 比 65 p (%) 设计 灌水 定额 31.62/21. 08 m (mm)/(m3/亩) 设计 灌水 周期 6.5 T (d)

滴灌和管灌计算

滴灌和管灌计算

0.56 0.056 0.616
00 4Q 18.8 Q
3600
H支 支管总水头,m D管径初选
13.157
146.9474
7.43 0.66 2.31 0.57
0.743 0.066 0.231 0.057
8.173 0.726 2.541 0.627
12.067
干管沿程损失 X F 多口系数 f管材摩阻系数, Q干,L/h
设计 灌水周期 设计灌水定额 Ia—设计灌水强度mm/d Tmax—最大灌水周期d T—设计灌水周期d
3 34 0.95 20 53.68
1.38 0.6 25% 90% 65% 0.95 13.07 8.71
4 3.3
4
Q 10 Ia A td
m 0.1zp(max min ) /
《微灌工
Tm Ia
L
hf--沿程水头损失,m hi-局部水头损失 h 总水头损失,m
2.31
0.231
10%
2.541
H毛 毛管总水头,m
可分配给支管的水头损失 D管径初选
12.541
1.81 100.8279326
D 1000 4Q 18.8 Q
3600
水泵扬程H扬,m 水泵设计流量Q,
工作小区控制面积Ahm2
m--流量指数,取1.75
b--管径指数,取4.75 D--管道内径(mm) L--管长(m)
hf--沿程水头损失,m hi-局部水头损失 h 总水头损失,m
1 0.505 79424
1.75
4.75 170 1540
7.43 0.743 8.173
分干管沿程损失
X
F 多口系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0.571

hd —滴头设计工作压力,m;
27
4-7
hmax
.75 2.75 kfSq1 d ( N 0.52) JS ( N 1) 2.75d 4.75
hi ——孔口 i 断面处的压力水头,m;
H——进口处的压力水头,m; St——作物株距,m;
min
d——管道内径,mm; S——分流孔间距,m; J——地形坡度,顺坡为正,逆坡为负; hd——孔口设计水头,与 qd 相对应,m; S(Se)——毛管上分流孔间距,m; Lm—毛管极限长度,m; N m —极限孔数;
28
4-8
hmax JS ( N Pmin )
.75 2.75 kfSq1 d ( N Pmin 0.48) 2.75d 4.75
h0——毛管进口工作水头,m; D’ 、 D — — 分 别 为 用 公 式
v0 ——表面负荷率,m/h;
Q——设计流量,m /h;
3
C0——进入沉淀池的水流含设
计标准及其以上粒径泥沙的 浓度,kg/m ;
3
R 水——水力半径,m;
v ——水的运动粘性系数,水
温 20 ℃ 时 为 1.01 ×
A沉淀池 Q / 0
4
1-4
1 x hv 1 qv qv 1 0.15 x x
x——灌水器的流态指数; qv——流量偏差率,%; hv ——允许水头偏差率,%;
(占干土重的%, 一般θmax 为田间最大持 水率的 90%,θmin 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 65%);
下水补给的水量,mm/d;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
(m);
dd——采用的灌水器出水

灌溉设计计算表格

灌溉设计计算表格

m s ——旱地灌水定额,m³/亩 h——计划湿润层深度(cm);田作物取0.4-0.6m,
β1——灌溉后图层允许达到的含水量上限,β1=24.7%;取田间持水率的0.85β2——灌溉前图层含水量下限,β2=19.5%;取田间持水率的0.65
η——喷洒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灌区灌溉季节平均风速低于3.4m/s,η=0.8~0.9湿润地区r——土壤容重r=1.45g/cm 3
KN/m³=0.1g/cm³
T=m/E d
T——设计灌水周期,天
m——设计灌水定额,mm
Ed——作物日蒸发量(耗水强度),mm/d,取设计代表年高峰期平均年,根据当地实测资
Q——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m——苗圃的灌水定额,m 3/亩
T——灌水周期,d
A——设计灌溉面积,亩
t——系统日工作小时数,h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公式
灌溉系统设计灌水流量计算公式
灌水定额计算公式
m s =667hr(β1-β2)/η
η
⋅⋅⋅=t T A
m Q
水率的0.85
,η=0.8~0.9湿润地区取大值0.9
η
0.9
均年,根据当地实测资料确定,。

滴灌和管灌计算

滴灌和管灌计算

离,1.5m
2
q毛——毛管进口设计流量,L/h
584
S——毛管间距,4.0m
4
[Δh支]——允许支管水头损失,m
1.65
d——支管内径,mm;
110
K——考虑部水头损失的水损系数,取
1.1
1.1
N毛——毛管极限数,个 L支,极限长度,m N毛,实际数,个 L支,实际长度,m
7Q干,L/h m--流量 指数,取 1.75 b--管径 指数,取 4.75 D--管道 内径(mm) L--管长 (m) hf--沿程 水头损 失,m hi-局部 水头损失 h 总水头 损失,m
79424
1.75
4.75 150 75
0.66 0.066 0.726
H干,干管总水头,m
21.33
hffLdQbm
1
0.65qv ) x hd 12.77m L支mS(N1)0
1
35qv ) x hd 8.65m
(
5.446 h2
k
Se
q1.75 d
d ) 4.75 0.364
1 m1) 1X 1 2N 6N2
N 1X
Ff
Qm Db
L
支管允许的极限长度
S0——支管进口至第一个出水口的距
H干,干 管总水 头,m
22.056
1
20% 0.5 10 12.77 8.65 4.12
0.4
hmax (1 0.65qv ) x hd 12.77
1
hmin (1 0.35qv ) x hd 8.65m
0.6
1.65
2.47
毛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
S0,毛管进口至第一个出水口的 距离,m qd—滴头设计流量,L/h S—毛管上出水孔间距,m [Δh毛]——允许毛管水头损 失,m

滴灌带流量计算方式

滴灌带流量计算方式

滴灌带流量计算方式
滴灌带流量计算是根据滴灌带的长度、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来计算每小时滴水总量的方法。

步骤如下:
1.测量滴灌带长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灌带的总长度。

2.确定滴头间距: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头之间的距离。

3.测量滴头流量:将滴头接在一个容器上,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容器中的液体体积,用体积除以时间得到滴头的流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滴灌量:用下述公式计算:
(每小时滴灌量=(每滴水流量×每小时滴头数)÷ 滴头间距)× 1000
其中“每小时滴头数”是滴头每小时滴水的次数。

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滴灌带的滴水量,从而在计划种植和管理灌溉作物时提供参考。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Sr——作物平均行距,m;
Ri——摩损比;
i——孔口编号;
N——孔数;
ΔH——管道全长的摩阻损失;
m——流量指数(公式4-3);
——进口处与i断面处地形高差,顺坡为“+”,逆坡为“-”,m;
J——地形坡降,顺坡为“+”,逆坡为“-”;
hmax——管道上工作水头最大的孔口的压力,m;
h1——管道上第1孔压力,m;
N—毛管实际出水孔个数;
qd—滴头设计流量, L/h;
So—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h0——毛管进口工作水头,m;
——滴头设计工作水头, m;
Se——滴头间距,m;
R——平均摩损比,m;
L——管道长度,m;
Q支——支管设计流量,L/h;
d——管道内径,mm;
tn——年运行时间,h,作物不同,灌溉制度不同,系统年运行时间不同,取值不同;
=1,h1=hN=hmax,Pmax=1或N
<1,h1> hN,hN=hmax, Pmax=N
26
4-6
27
4-7
28
4-8
29
4-9
30
4-10
31
4-11
32
4-12
33
4-13
34
4-14
35
4-15
36
4-16
37
4-17
38
4-18
P/n=INT(1+r0.571)
39
4-19
40
4-20
F——一次施肥量,kg/亩;
A——一次施肥面积,亩;
C0——施肥罐中允许肥料溶液最大浓度,kg/L;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一、基本概念。

1. 灌溉定额。

- 灌溉定额是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或某一时段内各次灌水量的总和(通常以立方米/亩或毫米为单位)。

它是衡量作物需水和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指标。

- 例如,某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为300立方米/亩,表示在该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每亩地需要灌溉300立方米的水量。

2. 灌溉面积。

- 灌溉面积是指实际进行灌溉的土地面积,单位为亩或公顷等。

在计算灌溉用水量时,准确确定灌溉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1. 以灌溉定额计算。

- 当已知灌溉定额M(立方米/亩)和灌溉面积A(亩)时,灌溉用水量W (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 = M× A。

- 例如,某灌区的灌溉面积为500亩,该作物的灌溉定额为250立方米/亩,则灌溉用水量W = 250×500=125000立方米。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先要确定作物需水量ET(毫米或立方米/亩)。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 设灌溉水利用系数为eta(eta取值范围在0 - 1之间,反映了灌溉水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灌溉面积为A(亩)。

- 则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ET× A)/(eta)。

- 例如,某作物的需水量为400毫米,换算为立方米/亩(1毫米的水量相当于0.667立方米/亩,所以400毫米相当于400×0.667 = 266.8立方米/亩),灌溉面积为3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则灌溉用水量W=(266.8×300)/(0.7)≈114342.86立方米。

3. 时段灌溉用水量计算(考虑时段内的多次灌溉)- 如果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多次灌溉,每次灌溉的定额分别为M_1,M_2,·s,M_n,灌溉面积为A(亩),则该时段内的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计算公式为:W=(M_1 + M_2+·s+M_n)×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一般θmax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90%,θmin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65%);
T——灌水周期,d;
P——设计土壤湿润比;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
Se——滴头间距,m;
Sw——湿润带宽度,m;
St——作物株距,m;
▽安——水泵安装基准面高程,m;
H允许——水泵允许吸上高度,m;
▽min——水泵取水点最低工作水位高程,(m);
16
3-2
17
3-3
18
3-4
19
3-5
20
3-6
续表
21
4-1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Se——滴头间距,m;
SL——毛管间距,m;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
qd——滴头流量,L/h;
N—毛管实际出水孔个数;
qd—滴头设计流量, L/h;
So—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h0——毛管进口工作水头,m;
——滴头设;
R——平均摩损比,m;
L——管道长度,m;
Q支——支管设计流量,L/h;
d——管道内径,mm;
tn——年运行时间,h,作物不同,灌溉制度不同,系统年运行时间不同,取值不同;
=1,h1=hN=hmax,Pmax=1或N
<1,h1> hN,hN=hmax, Pmax=N
26
4-6
27
4-7
28
4-8
29
4-9
30
4-10
31
4-11
32
4-12
33
4-13
34
4-14
35
4-15
36
4-16
37
4-17
38
4-18
P/n=INT(1+r0.571)
39
4-19
40
4-20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1-10
11
1-11
12
1-12
13
1-13
14
1-14
15
3-1
dL——要求的过滤器过滤能力,mm;
dd——采用的灌水器出水孔等效直径,mm;
M——筛网目数,目;
D——网丝直径,in;
a——网孔的净边长,in;
V——施肥罐容积,L;
hd——孔口设计水头,与qd相对应,m;
S(Se)——毛管上分流孔间距,m;
Lm—毛管极限长度,m;
—极限孔数;
S0——毛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m;
r——降比;
G——压比;
INT[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22
4-2
23
4-3
24
4-4
25
4-5
>1,h1>hN,h1=hmax,Pmax=1
Sr——作物平均行距,m;
Dw——湿润带直径,m;
SL——毛管间距(m);
γ——土壤容重,g/cm3;
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
qd——滴头设计流量,L/h;
Nmax——最大轮灌组数,个;
N轮灌组——实际轮灌组数,个;
INT[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n总——系统滴头总数;
n移——一条毛管在所管辖的面积内移动的次数;
xn——电费,元/(kW·h);
Q干——干管各段设计流量,m3/h,用于公式4-31;
Y'——PVC-U管现行价格,元/t;
D’、D——分别为用公式(4-31)与(4-32)计算和修正的经济管径的内径。
——支(辅)管上第i条毛管的流量,L/h;
、 ——分别为支(辅)管、干管的设计流量,L/h;
h支、h干——分别为支管、干管的水头损失,m;
η——灌溉水利用系数;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K——塘坝复蓄系数,K=1.0—1.4;
η蓄——蓄水利用系数,η蓄=0.6—0.7;
V——蓄水工程容积,m3;
Ii——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
Ti——灌溉季节各月的供水天数,d;
x——灌水器的流态指数;
qv——流量偏差率,%;
——允许水头偏差率,%;
Sr——作物平均行距,m;
Ri——摩损比;
i——孔口编号;
N——孔数;
ΔH——管道全长的摩阻损失;
m——流量指数(公式4-3);
——孔口i断面处的压力水头,m;
H——进口处的压力水头,m;
St——作物株距,m;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
f——摩阻系数;
、 、 ——分别为允许水头分配给支管、毛管和辅管的比例;
、 、 ——分别为支管、毛管和辅管允许的水头偏差,m;
—小区允许水头偏差,m;
d——毛管内径,m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f——摩阻系数;
qd——单孔设计流量,L/h。
——允许水头偏差率,%;
——进口处与i断面处地形高差,顺坡为“+”,逆坡为“-”,m;
J——地形坡降,顺坡为“+”,逆坡为“-”;
h计——计算节点的压力,m;
h上——紧靠并向计算节点供水的上游节点的压力,m;
——上游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管段的水头损失,m;
ΔH′——上游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高程差,顺坡为“+”,逆坡为“-”,m;
44
4-24
表7-3设计实例公式一览表
序号
公式编号
公式
符号说明
1
1-1
A——可灌面积,hm2;
Q——可供流量,m3/h;
Ia——设计灌溉补充强度,mm/d,Ia=Ea-P0-S ,Ea为设计耗水强度,mm/d;P0为有效降雨量,mm/d;S为根层土壤或地下水补给的水量,mm/d;
C——系统每日工作小时数,h/d;
41
4-21
42
4-22
续表
43
4-23
(m/亩)或 (m/hm2)
A——可灌面积,hm2;
L亩、L公顷、L系——分别为每亩、每公顷、一个灌溉系统的毛管用量,m;
SL——毛管间距,m;
N、N1、N2——毛管上灌水器数、支(辅)管上毛管条数、干管上一次运行支(辅)管数;
h毛——毛管水头损失,m;
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
F——一次施肥量,kg/亩;
A——一次施肥面积,亩;
C0——施肥罐中允许肥料溶液最大浓度,kg/L;
H泵——系统总扬程,m;
h0——水泵出口所需最大压力,m;
ΔZ——水泵出口轴心高程与水源水位平均高程之差;
f进——进水管水头损失,m;
h1——井口所需最大压力,m;
h2——井下管路水头损失,m;
h3——动水位到井口的高程差,m;
hmax——管道上工作水头最大的孔口的压力,m;
h1——管道上第1孔压力,m;
hN——管道上第N孔压力,m;
Pmax——最大工作水头孔口编号;
Pmin——最小工作水头孔口编号;
——管道上最大水头偏差;
—滴头设计工作压力,m;
d——管道内径,mm;
S——分流孔间距,m;
J——地形坡度,顺坡为正,逆坡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