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程柱下独⽴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的基础⼯程课程设计就是⼟⽊⼯程专业教育的⼀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全⾯检验与巩固基础⼯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个有效⽅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能够运⽤已学过基础⼯程设计理论与⽅法进⾏⼀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步理解基础⼯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置课程设计的⽬的就是加强学⽣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与运⽤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程问题的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毕业后能尽早进⼊“⼯程⾓⾊”。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教学环节对学⽣能⼒的培养起到了⼀定的作⽤。

⼆、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程地质条件⾃上⽽下⼟层依次如下:号⼟层:杂填⼟,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号⼟层:粉质黏⼟,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特征值f ak=130kPa。

●号⼟层:黏⼟,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特征值f ak=180kPa。

号⼟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特征值f ak=240kPa。

号⼟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特征值f ak=300kPa。

3、岩⼟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物理⼒学参数如表1、1所⽰。

表1、1 地基岩⼟物理⼒学参数⼟层编号⼟的名称重度(kN/m3)孔隙⽐e液性指数I L黏聚⼒c(kPa)内摩擦⾓(°)压缩模量Es(MPa)标准贯⼊锤击数N承载⼒特征值f ak(kPa)杂填⼟18粉质黏⼟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黏⼟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细砂21 0、62 30 11、6 16 240强风化砂质泥岩22 18 22 300(1)拟建场区地下⽔对混凝⼟结构⽆腐蚀性。

(2)地下⽔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尺⼨为500mm×500mm。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标准文档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罗晓辉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 3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 ......... - 3 -三、地基处理后边柱J-1基础设计....................... - 5 -四、地基处理后边柱J-2的设计......................... - 8 -五、地基处理后角柱J-3的设计........................ - 11 -六、地基处理后中柱J-4的设计........................ - 13 -七、地基处理后中柱J-5的设计........................ - 15 -八、基础结构布置平面图.............................. - 17 -一、设计任务书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1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

承受轴心荷载的基础底板一般采用正方形,若偏心荷载则采用矩形底板,其长宽比采用1.2。

设计计算内容:(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5.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6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柱、角与边柱的(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

力矩作用方向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且指向柱网平面惯性轴)柱下基础底面尺寸;2)基础配筋、冲切验算;3)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1)按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由勘察报告可知,基础的埋深为2.4m ,持力层为粘土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基础⼯程》课程设计⽬录1、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 (1)1.1 已知条件 (1)1.2 持⼒层的选择 (1)1.3 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 (1)1.4 确定基础底⾯尺⼨ (2)1.5 软弱下卧层承载⼒验算 (3)1.6 计算沉降量 (3)1.7 基础剖⾯设计及配筋计算 (5)1.8 绘制施⼯图 (7)2、桩基础设计 (8)2.1 已知条件 (8)2.2 桩的类型及截⾯尺⼨的选择 (8)2.3 桩端持⼒层、承台埋深的选择及单桩竖向承载⼒的计算 (8)2.4 确定桩数、间距及平⾯布置 (9)2.5 承台设计 (10)2.6 沉降计算 (13)2.7 绘制施⼯图 (15)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1.1 已知条件按照《基础⼯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见附录)中的要求得知:竖向⼒609KN =9+600=k F ;⼒矩M=155KN ?m ;⽔平荷载H=10+9=19KN ;准永久组合F=609-50=559KN 。

1.2持⼒层的选择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以下简称《规范》),在保证建筑安全和正常使⽤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般情况下不⼩于0.5m 。

根据荷载和地基条件,应初步考虑以③层黏⼟层为独⽴基础的持⼒层。

基地埋深为2.0m ,选择矩形基础。

1.3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由表⼀知:黏⼟层承载⼒特征值为kPa f ak 190=、孔隙⽐58..0=e 、液性指数78.0=l I 。

查表(参3)2-15得:。

、6.13.0==d b ηη那么修正地基承载⼒特征值公式:()()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其中:基地以下⼟的天然重度:;3/20m kN =γ平均重度:基础底⾯以上⼟的加权()();3/5.190.28.96.192.08.9202.0201.1185.0m kN m =-?+-?+?+?=γ;基础埋置深度:m d 0.2=估计基础宽度⼩于3m,那么取b=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 2,F1=724kN ,F2=1424kN ,F3=2024kN 。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 ,无腐蚀性。

层号土名状态密实度 厚度 密度 含水量 孔隙比 I P I L 压缩系数 标贯击数 压缩模量 mg/cm 3 % Mpa -1 N 63.5 MPa 1 人工填土 可塑 稍密 2 2.022 粉土 可塑 中密3 2.02 21 0.6 7 0.21 0.21 12 8 3 粉质粘土 软塑 中密 5 2.01 23.9 0.75 12 0.82 0.35 6.6 5.64 粉土 可塑 中密 2 2.02 25 0.66 11.4 5粉土可塑密实未揭开2.02250.6120.4F1 F2F2F1F2F3F3F2 F1F2F2 F1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选择持力层设基础埋深d=2.5m ,这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根据标贯击数N=12查表得:kPa f ak 156)140180(10151012140=-⨯--+=因为埋深d=2m>0.5m ,故还需对ak f 进行修正设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3m 。

查表得修正系数ηb =0.5,ηd =2.0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 ηd γm (d-0.5)=156+2×20.2×(2.5-0.5)=236.8kPa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2m ,分析该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可知,柱子受三种不同荷载,把受荷载为724KN 的基础作第一类基础,受荷载为1424KN 的基础为第二类基础,受荷载为2024KN 的基础为第三类基础 (1)、第一类基础,其轴心荷载F1=7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69.15.2208.23674.072411=⨯-⨯=-≥γ取1b =1.7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第二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F2=14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38.25.2208.23674.0142422=⨯-⨯=-≥γ取2b =2.4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3)、第三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20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83.25.2208.23674.0202433=⨯-⨯=-≥γ取3b =2.9m ,因b<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4、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6805.2207.174.07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38.2357.126.6802=<==+=(可以) 2)、第二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76.13415.2204.274.014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94.2324.276.13412=<==+=(可以) 3)、第三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19185.2209.274.020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09.2289.226.19182=<==+=(可以)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47.17.1/5.2/>==b z 查表得︒=47.21θ393.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78.39)393.05.227.1()5.22.2038.235(7.1)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78.14010178.39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2)第二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04.14.2/5.2/>==b z 查表得︒=04.21θ385.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18.56)385.05.224.2()5.22.2094.232(4.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18.15710118.56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3)第三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86.09.2/5.2/>==b z 查表得︒=86.20θ381.0t a 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z b z l P lb cd k 69.64)381.05.229.2()5.22.2009.228(9.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69.16510169.64σσ(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3)、验算沉降量分析柱网布置图可得,只须验算四个基础的沉降量即可,分别设为a 、b 、c 、d ,如下图所示:ab cdehfg1)、计算基础a 的沉降kN mm l E r a aa/0544.088.07.184.011202=⨯⨯-=-=ωμδkN mm r E a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ad/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mmF F F s ad ab aa a 25.55142400557.0142400557.07240544.0221=⨯+⨯+⨯=⋅+⋅+⋅=δδδ 2)、计算基础b 的沉降kN mm l E r b bb /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b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e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be bc ab bb b 06.7814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2312=⨯+⨯+⨯+⨯=⋅+⋅+⋅+⋅=δδδδ 3)、计算基础c 的沉降kN mm l E r c cc /0319.088.09.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c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h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f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d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F s cd cf ch cb cc c 55.99142400557.0142400557.020*******.0142400557.020240319.022323=⨯+⨯+⨯+⨯+⨯=⋅+⋅+⋅+⋅+⋅=δδδδδ 4)、计算基础d 的沉降kN mm l E r b dd/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dg/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kN mm r E d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d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da dc dg dd d 23.747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1312=⨯+⨯+⨯+⨯=⋅+⋅+⋅+⋅=δδδδ 5)、a 、b 两基础的沉降差mm s s a b ab 81.2225.5506.78=-=-=∆根据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可知:[∆]=mm l 12002.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名:
号:
级:
指导教师:设计条件:
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
网尺寸为6.5mX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X
400mmo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 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
F=2520k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k=2800kN,Mk=80kN.m(逆时针),
eo=0.65,Il=0.5,Es=30MPa,fak=430kPa。
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
(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 注意需
要验算地基变形!)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处。
46.0〜10.0m,粘土,sat= 19kN/m3,e°=0.83,
Il=0.81,Es=6.0MPa,fak=280kPa;
510.0〜12.0m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
sat=仃.4kN/m3,fak=146kPa, 压 缩模量
Es=1.5MPa。
⑥12.0m以下为密实粘性土,sat=20kN/m3,
Hk=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 制。
2、天然土层分布
10〜0.8m,填土, =仃kN/m3;
20.8〜2.0m,粉质粘土,=18kN/m3,Il=0.82,
Es=3.3MPa,fak=185kPa;
32.0〜6.0m,粉土(粘粒含量为8%), =佃kN/m3,Es=5.5MPa,fak=300kPa;

独立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独立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独立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独立基础的概念、分类及适用条件。

2. 学生能掌握独立基础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3. 学生能了解独立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基础的选型及初步设计。

2. 学生能运用计算方法,完成独立基础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独立基础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对基础工程设计的好奇心。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独立基础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背景,以独立基础设计为主题,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独立基础概述:介绍独立基础的定义、分类(如扩展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等)、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2. 独立基础的受力分析:讲解独立基础受力原理,包括地基反力、基础底面压力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3. 独立基础的计算方法:学习基础底面尺寸、配筋计算等内容,掌握独立基础设计的计算步骤。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4. 独立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分析独立基础与建筑物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合理的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独立基础设计实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讲解独立基础设计的过程,分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6. 独立基础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基础设计软件,如理正、PKPM等,并进行实操训练。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了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独立基础设计的相关知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是建筑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技术要求较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进行综合把握,以确保设计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
决针对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计划而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文将会结合实际情况,从计
算基础、材料条件、施工工艺和运行状况等方面,提出独立基础的设计技术方案。

首先是计算独立基础的基本工程参数。

在某住宅楼柱下设置独立基础时,必须考虑不
同的抗压和抗拔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设计基础高度、结构体积、材质类型
等参数,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总体费用,以确保基础性能和使用年限。

其次是材料和技术条件,根据不同的基础类型选用合适的材料。

同时,基础必须考虑排水、抗冻、抗裂等技术
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基础的整体性能。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
制施工条件,保证基础结构和支护体系的完整性,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合理性和效率。

上述是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一般设计准则,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设计时,必须按照本文中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按照实际施工工艺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确保塔楼和楼宇支撑阻力对独立基础
的总体稳定性。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 ×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 ;F k =2800kN,M k =逆时针,H k =50k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2、天然土层分布①0~0.8m,填土,γ=17kN/m 3;②~2.0m,粉质粘土,γ=18kN/m 3,I L =,Es=,f ak =185kPa ;③~6.0m,粉土粘粒含量为8%,γ=19kN/m 3, Es=,f ak =300kPa ;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 处; ④~10.0m,粘土,γsat =19kN/m 3,0e=,L I =, Es=,f ak =280kPa ;⑤~12.0m 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sat γ=m 3, f ak =146kPa,压缩模量s E =; ⑥12.0m 以下为密实粘性土,γsat =20kN/m 3,0e=,L I =, Es=30MPa,f ak =430kPa;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一. 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基础埋深为2+=;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2-15得,;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2800kN,M k=,H k=50kN;基础底面积为: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扩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五.地基验算1.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偏心距:符合要求;基底最大压力:符合要求;2.抗冲切承载力验算1基底净反力:2判断冲切椎体是否在基础底面以内:基础有效高度:有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内;3计算参数符合要求;3.软弱下卧层验算⑤号土层为软土,需进行验算;查表2-15得,;由于,故应力扩散角.符合要求4.地基沉降计算第一层土:第二层土:第三层土:故计算时取至基底下第二层土;查表2-20可得:故取地基以下两层满足规范要求;查表2-18可得:满足要求; 六.配筋计算基底净反力:取18根直径20mm钢筋取18根直径16mm钢筋布筋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名:**学号:149指导教师:***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 年12 月15 日目录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材料基础埋置深度选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底净反力的计算基础高度的确定抗剪验算抗冲切验算地基沉降计算配筋计算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5地基稳定性验算5 参考文献6设计说明附录基础施工图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第一层土:杂填土,厚m ,含部分建筑垃圾;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f = 130kPa第三层土:粘土,厚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f = 180kPa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m ,承载力特征值akf = 240kPa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1339KN k =284KN =94KNk k 基础剖面示意图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f根据粘土62.0=e ,78.0=L I ,查表得 2=b η,3=d η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15.033.70.5215.04.92.0)1020(1205.018m KN r m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5.03.7(15.033240)5.0(-⨯⨯+=-+=d f f m d ak a γη a KP 384.29=(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F k 6151=,m KN M k ⋅=125,KN V k 60=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G 时的基础埋深()m d 3.9250.453.73.721=++=基础底面积:20926.420725.1102.229.3846151m d f F A G a k =⨯-⨯-=⋅-=γ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911.5926.4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623m b l A =⨯=⋅=>,且m m b 3.2<=不需要再对af 进行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回填土和基础重:911.5)20725.1102.2(⨯⨯+⨯=⋅⋅=A d G G k γKN 99.398= 偏心距: m l m G F M e k k k k 5.0608.099.39816158.060125=<=+⨯+=+=,0m in >k P ,满足基底最大压力: ⎪⎭⎫⎝⎛⨯+⨯+=⎪⎭⎫ ⎝⎛++=308.061699.398161561max l e A G F P k k k k)15.461(2.137.389a a a KP f KP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m 3,宽m 2。

6.计算基底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净偏心距 m N M e n 107.05.20998.0785.1620,=⨯+==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3107.061(235.2099)61(0,max ,min,⨯±⨯⨯=±=l e lb F n n n pa a kP kP 79.42403.275=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下图)冲切验算简图(a )柱下冲切;(b )变阶处冲切m l 3=,m b 2=,m b a c t 5.0==,m a c 5.0=。

初步选定基础高度mm h 800=,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mm 的。

mm h 750)1040(8000=+-=(有垫层)。

m b m h a a t b 2275.025.020=≤=⨯+=+=,取m a b 2=mm a a a b t m 1250220005002=+=+=因偏心受压,n p 取KPa p n 79.424max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 ⎝⎛---⨯⎪⎭⎫ ⎝⎛--⨯=275.025.022275.025.02379.424KN 79.424=抗冲切力:75.025.11027.10.17.07.030⨯⨯⨯⨯⨯=h a f m t hp β KN KN 79.42444.833>=,满足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m b a t 11==,m a 5.11=,mm h 3505040001=-= m b m h a a t b 27.135.021201=<=⨯+=+=,取m a b 7.1=m a a a b t m 35.127.112=+=+=冲切力:⎥⎥⎦⎤⎢⎢⎣⎡⎪⎭⎫ ⎝⎛---⎪⎭⎫ ⎝⎛--=2011011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n l =⎥⎥⎦⎤⎢⎢⎣⎡⎪⎭⎫ ⎝⎛---⨯⎪⎭⎫ ⎝⎛--⨯235.02122235.025.12379.424 KN 75.372=抗冲切力:35.035.11027.10.17.07.0301⨯⨯⨯⨯⨯=h a f m t hp βKN KN 75.37265.420>=,满足9.配筋计算选用的HPB235 级钢筋,2/210mm N f y = (1)基础长边方向 І-І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min ,max ,min ,2n n cn Ⅰn P P la l P P -++= ()029.27579.424325.03029.275-⨯⨯++=a KP 47.312=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a Ⅰn n KP P P 63.36847.31279.4242121,max ,=+⨯=+ 弯矩: ()()c c In n Ⅰb b a l P P M +-⎪⎪⎭⎫ ⎝⎛+=222412,max ,)5.022()5.03(63.3682412+⨯⨯-⨯⨯=m KN ⋅=99.431260,55.30477502109.01099.4319.0mm h f M A y ⅠIs =⨯⨯⨯== Ⅲ-Ⅲ 截面(变阶处)()min ,max ,1min ,2n n n Ⅲn P P la l P P -++= ()029.27579.424325.13029.275-⨯⨯++= a KP 35.387=()()121,max ,22241b b a l P P M Ⅲn n Ⅲ+-⎪⎪⎭⎫ ⎝⎛+=)122()5.13(235.38779.4242412+⨯⨯-⨯+⨯=m KN ⋅=35.1902601,55.28773502109.01035.1909.0mm h f M A y ⅢⅢs =⨯⨯⨯== 比较1,S A 和ⅢS A ,,应按1,S A 配筋,实际配140@1211140@1615ΦΦ和 则钢筋根数:2111402800=+=n ,2277.31266.3129121.113151.201mm mm A s ≥=⨯+⨯=满足 (2)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a n n n KP P P P 72.17200.9544.2502121min .max .=+⨯=+=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2,02.2068mm A ⅡS =,Ⅳ-Ⅳ 截面(变阶处)的计算配筋值213.1673mm A S =。

因此按ⅡS A ,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200@1219Φ。

则钢筋根数 1912003600=+=n ,2202.20689.2148191.113mm mm A s >=⨯= 10.基础配筋大样图:见施工图11.确定A 、C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由任务书得:9号题A 、C 两柱子基底荷载分别为: A 轴:KN F k 1032=,m KN M k ⋅=164,KN V k 55=; C 轴:KN F k 1252=,m KN M k ⋅=221,KN V k 52=; 由前面计算得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a KP f 29.384=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深m d 425.2= A 轴基础底面积:20148.320725.1102.229.3841032m d f F A G a k =⨯-⨯-=⋅-=γ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778.3148.3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778.3(4.140.38.422m m b l A >=⨯=⋅=,且m b 3=,不需要再对fa 进行修正。

C 轴基础底面积:2020725.1102.229.3841252m d f F A G a k =⨯-⨯-=⋅-=γ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54.83.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21.114.110.38.3m m b l A >=⨯=⋅=,且m b 3=, 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C 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略)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绘制出基础平面布置图和B 轴柱子基础大样图。

见基础平面布置图。

三、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1) 软弱下卧层埋深 d=(2)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z σ=⨯+⨯+⨯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m γ=41.192.31.62=kN/m查表得, 全风化砂质泥岩 2=b η,3=d η (4)按深度修正后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227.391)5.02.3(41.193240)5.0(=-⨯⨯+=-+=d f f m d ak a γη kPa由7.02.11/2.8/21≈=s s E E ,Z=>,查表得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z c σ+z σ=+=kPa <a f =kPa 满足四、《规范》法计算沉降量(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根据b=查表得△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